专题十三
(完整版)专题13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
专题十三烷烃的命名及同分异构体书写第一部分:烷烃的命名一、习惯命名法:1、通常把烷烃泛称“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总数(系统命名法为主链碳数)。
由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自十一起用汉字数字表示。
例如:CH4叫甲烷,CH3CH3叫乙烷,CH3CH2CH3叫丙烷;C15H32叫十五烷。
2、为了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和“新”来表示。
(1)CH3—CH2—CH2—CH3 正丁烷(2)CH3—CH—CH3 异丁烷∣CH3习惯命名法只能使用于结构比较简单的烷烃。
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
二、系统命名法:在系统命名法中,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基衍生物。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烃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做烷基。
通式:C n H2n+1 (n≥1),通常用“R—”表示。
常见的烷基:CH3—甲基CH3—CH2—乙基CH3—CH2—CH2—正丙基CH3—CH—异丙基(注意:碳原子处于上下位置时中间短线不能省)∣CH3对于支链烷烃的命名法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选主链,称“某烷”。
(最长最多为主链)选定分子里最长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碳原子数在1~10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例:主链含八个碳原子故叫辛烷。
侧链则当作取代基。
2、编碳号,定基位。
在选定主链以后,就要进行主链的位次编号,也就是确定取代基的位次,主链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编号,号数用1,2,3┉等表示,读成1号位,2号位,3号位等。
①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②若有两个不同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③若两个相同支链分别处在距主链两端同近位置,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两个方向编号,可得到两种标号,将支链位置相加求和,和小者为正确编号。
专题十三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二,选举制度。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以“普遍、平等、直接”
的民主选举相标榜,它与封建的终身制、世 袭制和分封制相比,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名义上是公民参与国家事 务的形式,实际上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 关系和矛盾的一种政治机制。 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是“金钱的较 量”,任何一个候选人,如果没有亿万富翁 和大财团的支持是难以当选的。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 本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什么? 2. 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 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 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矛盾是来自劳动二重性 的矛盾,归根来源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5.新时期如何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为实
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 方法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资本 主义民主和法制、选举制度、议会 制度和政党制度
第一,资本主义民主和法制。
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它以资本和财 产的私有作为经济前提,私人资本和财产的多少在 资本主义政治中实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金钱民主” 从民主的阶级实质来讲,资产阶级民主是少数剥削 者享有的民主 从民主的表现形式讲,资产阶级民主具有虚伪性和 欺骗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
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意 识形态领域展开斗争,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对 封建神学,批判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以人 性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 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理论基础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的
13专题十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部分综合性专题专题十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线索梳理线索民族英雄是国家的柱石与脊梁[2016.11;2013.3]国家民族英雄中国(1)明清时期:戚继光(P 52)、郑成功(P 54)(2)近代反侵略斗争:林则徐(P 63)、关天培(P 64)、陈化成(P 64)、左宗棠(P 72)、左宝贵(P 74)、邓世昌(P 74)、丁汝昌(P 74)、马占山(P 99)、杨靖宇(P 99)、赵登禹(P 100)、佟麟阁(P 100)、李宗仁(P 102)世界(1)美国:乔治·华盛顿(P 177)(2)法国:拿破仑(P 179)(3)拉丁美洲:玻利瓦尔、圣马丁(P 187)(4)印度:章西女王(P 188)、甘地(P 208)(5)埃及:扎格鲁尔(P 208)热点探究角度万隆会议召开65周年——亚非拉的奋起[2013.14]历程概况近代亚非拉遭受的苦难(1)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西欧国家通过建立殖民地、不平等贸易、建立大种植园、“三角贸易”、殖民扩张等手段掠夺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主要参与国家是西、葡、荷、法、英(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欧国家加紧对外扩张,经济层面以商品输出为主,加紧掠夺殖民地原料和商品市场(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现民族独立构建世界政治经济 秩序的努力 万隆会议1955 年4月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十七国集团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七十七国集团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中国的主张和贡献 (P 231)拓展设问1. 对世界近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
13 专题十三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有人说:“生活之所以前进,是因为有希望在,没了希望,绝望就会把生 命毁掉。”请结合下面任意一部名著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A.《骆驼祥子》 B.《红星照耀中国》 C.《朝花夕拾》
示例:希望能让人勇敢地活下去,即使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也勇往 直前,绝不退缩。《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要面对陷入沼泽泥潭失去 生命的危险,要忍饥挨饿,吃青稞面、野草根,甚至用树皮、皮带充饥。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红军战士克服困难,不怕牺牲,团结互助。因为 战士们心中有革命的信念,充满希望。
2.下列语句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与评价,依次填入横线上
的人物,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
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据说,地
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
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
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可见其率真豁达。
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
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等革命活动。
A.朱 德 贺 龙 彭德怀
B.毛泽东 贺 龙 周恩来
C.毛泽东 朱 德 张学良
D.贺 龙 彭德怀 周恩来
【解析】此题属于基础能力训练,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特点、身份背景及经历的熟 悉程度。根据第三段表述可知是周恩来,排除A和C;第一段表述很明显是带兵打仗 的将领,排除B项,所以选D项。
【解析】此题属于高阶思维训练的发现运用类,在“探索”主题学习 活动中考查名著内容并总结探索方法。首先要熟悉三部名著内容及了 解作者,再在三个环节基础上总结探索方法。分析作者的探究方法, 结合具体作品内容,探究方法所达到的效果。
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三热学第3讲热力学定律
第3讲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知识巩固练1.(2023年湛江二模)一同学在室内空调显示屏上看到室内的空气温度,为了测出室外的空气温度,他将一近似球形的气球在室内吹大并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其直径为L1之后拿到室外并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测量其直径为L2,L2>L1若不考虑气球表皮的弹力变化,且气球吹大后视为球体,大气压不变,室内、外的温度均保持不变,则()A.气球内气体对外界做负功B.气球内气体对外界不做功C.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D.气球在室外放出了热量【答案】C【解析】气球直径变大,说明气体体积变大,说明气体对外界做功,A、B错误;根据V1T1=V2T2,可知体积变大,温度升高,所以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所以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错误.2.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汽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A.对外做正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B.对外做正功,内能增大C.对外做负功,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对外做负功,内能减小【答案】A3.(2023年北京东城一模)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过两个状态变化过程,先后到达状态b和状态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B.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增加C.从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减小D.从b 到c 的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答案】C 【解析】从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ΔU =0,W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得Q <0,气体向外界放热,A 、B 错误;从b 到c 的过程中,体积不变,气体对外界不做功.从b 到c 的过程中,温度降低,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气体的压强减小,C 正确,D 错误.综合提升练4.(2022年辽宁卷)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其体积V 和热力学温度T 变化图像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该系统 ( )A.对外界做正功B.压强保持不变C.向外界放热D.内能减少【答案】A 【解析】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体积增大,理想气体对外界做正功,A 正确;由题图V -T 图像可知V =V 0+kT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有pV T =C ,联立有p =Ck +V 0T ,可看出T 增大,p 增大,B 错误;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 错误;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A 、D 可知,理想气体对外界做正功且内能增大,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C 错误.5.(2022年河北卷)如图,绝热密闭容器中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和一个充有同种气体的气球.容器内温度处处相同.气球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气球慢慢漏气后,容器中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将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答案】增大 升高 【解析】假设气球内部气体和气球外部气体的温度不变,当气球内部的气体缓慢释放到气球外部,容器中气球外部气体的压强将增大.当气球内部的气体缓慢释放到气球外部,原来气球外部气体绝热压缩,与外界无热交换,即Q =0,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 >0,根据绝热情况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可知气体内能增加,温度T 升高.6.如图所示是某种家庭便携式喷雾消毒桶及其原理图,内部可用容积为2 L ,工作人员装入稀释过的1.2 L 药液后旋紧壶盖,关闭喷水阀门,拉动压柄打气,每次打入压强为1 atm ,体积为0.1 L 的气体,此时大气压强为1 atm ,当壶内压强增大到2 atm 时,开始打开喷阀消杀,假设壶内温度保持不变,若不计管内液体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人员共打气9次B.打开阀门,当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4 LC.打开阀门,当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1 LD.消毒液喷出过程,气体对外做功,对外做功大于从外界吸收热量【答案】B【解析】设工作人员共打气n次,根据玻意耳定律有1 atm×(2 L-1.2 L)+n·1 atm×0.1 L=2 atm×(2 L-1.2 L),解得n=8,故A错误;打开阀门后,根据玻意耳定律有2 atm×(2 L-1.2 L)=1 atm×V气,解得V气=1.6 L,壶内不再喷出消毒液时,壶内气体的体积为1.6 L,则壶内剩余消毒液的体积为0.4 L,B正确,C错误;由于壶内温度保持不变,则壶内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D错误.。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变化__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56课亚非
学者研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史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辽阔的亚非拉地区,社会经济关系要比欧洲复 杂得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远非欧洲所能比拟。在一些国家中, 资本主义关系有了较大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了这两大 阶级的政党和政治组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本主义关系比较薄弱, 资产阶级有较多政治经验,而无产阶级还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有 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封建宗法关系,甚至原始部落经济占着统治 地位。
(4)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__国__民__革__命__党____,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 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__世__界__殖_民__体__系___,成为影响国际 秩序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产生的影响。 [提示] 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上挑战了帝国主义;在政治和军事上打击了帝 国主义,冲击了凡尔赛体系,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历史解释——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1)民族解放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基于本民族经济的发展,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反应,民族 民主运动以反帝反殖民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 普遍兴起,斗争如火如荼,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 (2)对国际殖民体系的冲击:亚非拉民族国家作为20世纪民族主义的主体力 量登上国际舞台,高举“民族自决”原则,使欧洲殖民体系开始了不可逆 转的解体过程。 (3)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 的经济独立、文化独立开辟道路,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
《历史(基础模块)》专题十三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证明了在中国走“由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必然性。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面临三 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先后由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集团实 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道路;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独立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共产党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上述三条道路、三种国家命运激 烈斗争的历史,而人民共和国道路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成为必然。
战役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在43天的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 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 就有38位!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14昼夜的顽强,使得上 甘岭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成为一 代人学习的榜样。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5. 镇压反革命运动
(1) 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整个 国家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3)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3. 土地改革运动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4. 抗美援朝
任务一 新中国的成立
专题十三 新中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知识导航
内容简介 义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点亮了前进的明灯。社会主
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大地上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 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它以和平方式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一制 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亿万曾经受苦受 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此踏上了沿着社会主义大 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
专题1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生版)
专题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标要求我知道】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课本内容顺口溜】第18课一九三一九一八,日军炮轰北大营。
抗日战争从此起,反法西斯序幕开。
日军占领东三省,伪满洲国有溥仪。
奴化教育夺资源,东北人民共抗日。
华北自治三五年,亡国灭种有危机。
学生一二九运动,中共领导齐抗日。
西安事变兵谏蒋,和平解决促合作。
第19课七七事变卢沟桥,炮轰宛平战争起。
日本全面侵华始,中国全民族抗战。
国共合作宣言发,统一战线正式成。
红军改编八路军,南方游击新四军。
国共合作第二次,团结合作共抗日。
淞沪会战八一三,打破速亡中国论。
日军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三十万。
第20课日占南京攻徐州,李宗仁战台儿庄。
正面战场大胜利,鼓舞士气强信心。
武汉会战三八年,战斗惨烈终撤退。
广州武汉日军占,抗战进入互相持。
长沙会战共三次,中国军队勇杀敌。
誓死抵抗获胜利,国民政府变消极。
中国远征军入缅,打击日军贡献大。
第21课红军改名八路军,敌后战场游击战。
林彪带领八路军,平型关获大胜利。
不可战胜被打破,毛泽东论持久战。
敌人后方变前线,陕甘宁是总后方。
广泛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和地雷战。
精兵简政大生产,百团大战在华北。
世界共反法西斯,国际联合共抗日。
第22课武汉广州沦陷后,相持阶段已到来。
建伪政府汪精卫,皖南事变造摩擦。
坚持抗战大生产,丰衣足食破封锁。
全国上下齐抗战,枣宜会战张自忠。
左权将军战沙场,全国人民齐抗日。
中共七大四五年,确立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终胜利,地位提升贡献大。
专题十三 区域发展 第3节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产业结构变化概况
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
业经历了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
(2)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工业化初期
产业特点、地位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 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 地
展水平 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 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
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功能越强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关系
举例
城市的发展往往 腹地农业发达,农产品商品率高,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
受腹地经济特征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
的影响
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有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的 城市的辐射功能 因腹地条件而异 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中心;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较便利的城
2.四大地区中( B)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最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地区人口增幅较低,说明当地人口增长较慢,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三产
业所占比重在四大地区中最低,最可能是因为经济不发达,对外地人口吸引力较小,因此丙是西部地区;东部地
(1)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4分) 【答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设问,找方向。抓住关键词“使用工业机器人”和“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注意
专题十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1.长征的原因(背景): 2.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1934年10-1936年10月 3.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的标志 4.经过的省份: 5.长征路线: 6.长征途中重要会议:意义: 8.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 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9.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怕吃苦、开拓等。 10.重走长征路的意义: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长征精神、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 的伟大复兴。11.长征的意义:
五.抗日战争 p70 1.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1)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沈阳”制造“柳条湖事件”,引 发了“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被日本霸占。 2.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时间: (2)目的:逼蒋抗日; (3)中国共产党解决事变的出发点和方式: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 利益出发,为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派周恩来到西安和平解 决。 (4)和平解决的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 步形成。 4.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 始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第二次合作 6.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军攻陷南京,屠杀军民“30万人 以上”。 7.抗战中三大胜利
时期
时间
标志
统一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 战争
1924-1927
国民党“一大” 革命统一战 的召开 线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反帝反封建 的共同任务
第一次分裂
土地 革命
1927-1937
四· 一二反革命 政变
导致大革命的失 败,内战给日本侵 略带来可乘之机
专题十三 上海历史的变迁
嘉 庆 时 代 的 上 海 城
4.因为防倭寇骚扰,明代上海建筑城墙, 4.因为防倭寇骚扰,明代上海建筑城墙, 因为防倭寇骚扰 奠定了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奠定了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到明代中后 上海县(隶属松江府) 期,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成为了全国最 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 大的棉纺织业中心,得到“衣被天下”的 赞誉。康熙时,设立海关(江海关), ),至 赞誉。康熙时,设立海关(江海关),至 嘉庆、道光年间,被誉为“江海之通津, 嘉庆、道光年间,被誉为“江海之通津, 东南之都会” 东南之都会”。
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司法审判警察监狱市政管理机关和税收机关等殖民统治机构使租界变成国中之国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据点
专题十三 上海历史的变迁
一.开埠之前的上海
1.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文明的雏形 (1957年,在今青浦区发现了崧泽文化)。 年 在今青浦区发现了崧泽文化)。 2.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 华 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华 上海地区在唐朝天宝年间出现了第一个县级治所 亭县。同时, 亭县。同时,在今天青浦东北的松江南岸地区出现了青 龙集镇,优越的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 龙集镇,优越的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青龙镇非常 繁盛。南宋时,因水路淤塞,青龙镇逐渐荒落。 繁盛。南宋时,因水路淤塞,青龙镇逐渐荒落。 3.此后,海船改舶十六铺岸边。至南宋末年,此处为上 此后,海船改舶十六铺岸边。至南宋末年, 此后 海镇。元朝在上海设立市舶司,因其商贸地位日趋重要, 海镇。元朝在上海设立市舶司,因其商贸地位日趋重要, 遂正式设置上海县。 遂正式设置上海县。
专题十三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世界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兴起阶段: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开创性的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意大利的伽利略自制了天文望远镜,进一步证明了太阳 中心说;牛顿力学的创立则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 进入蒸汽时代。
2、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3、新文化运动的前期,主要是传播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主要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2、14—19世纪,欧洲在思想领域、天文学领域、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如何挑战封建神学?
①14—16C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意义影响:
生物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命世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新时代。
思想界: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创说,把造物主(神)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 放,他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政治上:成为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哲学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自然史基础。
3.互联网: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69年互联网产生,90年代全球信息网建立,中国1994年接入互联网。
影响:积极、消极。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信息技术时代”。
2、改变社会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考点梳理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专题十三 考点二 新文化运动
课标: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及兴起、发展的概况,分析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1、政治 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2、经济: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3、思想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4、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 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积极 方面:
评价
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 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 厘清与扬弃; 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 发展创造了条件。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着绝 消极 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方面:
精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与 糟 粕
• • • • • • •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4、“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 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 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D C.挽救民族危亡 D.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6、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 牢笼,他们大都 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D C.认同无政府主义 D.接受了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群
人
层次
落
与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价值
环
措施
境
_自__生__
生态工程 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一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数量特征
概念
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解题技巧 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形曲线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t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和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 (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C 【解析】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 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 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 不小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年龄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群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迁入率、迁出率
群落的演替
种群密度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种群的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教师
专题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阶段特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经历了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和最终取得胜利的22年。
1.政治上: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再到对峙,最终国民党被赶到台湾,遗留下现代的“台湾问题”。
2.经济上: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民族工业一度得到较快发展。
但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3.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并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涉及模块章节】其他涉及章节:选修四《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多角度整合】1.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22年间。
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多变,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曲折。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2年间,哪些原因造成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多次发生变化?它对中国政局带来怎样影响?(2)描绘一幅1927—194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示意图。
并指出你的理由。
2.1927—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策略调整:第一次是从城市到农村,第二次是从南方到西北,第三次是从反蒋到抗日。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事件表明中国革命在效仿俄国革命模式?举例说明中国革命是怎样“走向农村”的?这一实践形成了什么革命理论?(2)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共产党把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西北?这一转移是如何完成的?对后来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影响?(3)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由反蒋到抗日的策略调整的?中国共产党这一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4)上述三次策略调整贯穿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3.有人说,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两次实现民主的机遇,但都错过了。
专题十三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
4、2004年后务实合作时期
三、独联体的向心力与离心力
1、向心力:
基础: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内部和外部冲突 所产生的安全需要,相似的文化和相通的 语言
表现: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提供经援、这些 国家向俄罗斯作出政治让予的利益交换关 系。
2、离心力: 原因:确保主权安全
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政策取得的主要成果:
——签署四国一体化条约( 1996年3月,俄罗斯、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与白俄罗斯建立了国家联盟 (1996年4月俄
罗斯与白俄罗斯签署建立国家共同体条约,规定成立最高委 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跨议会大会三个超国家机构 )
——调整与乌克兰的关系
一、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独立国家联合体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 ,简称独联体 1991年12月8日,前苏联的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 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 席舒什克维奇在白俄罗斯的别洛韦 日会晤,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 定》,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发展经济利益 外部世界的拉力
四、影响独联体的因素
1.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2.独联体国家经济独立的发展 3.国际资本参与独联体国家经济的程度 4.北约东扩进程 5.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
发展 6.美国因素的影响(可进入—可选择—可控制)Fra bibliotek思考题:
1、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发展阶段 2、影响独联体的因素
2、1993--199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政策 纲领形成时期
1993年通过了《独联体章程》,标志着独联 体开始向规范的地区性国际组织转变。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3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专题十三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考纲要求1.哲学的内涵;2.哲学的基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4.哲学与时代精神5.哲学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7.世界的物质性;8.物质与运动、静止;9.物质运动的规律;10.意识的本质;11.意识的能动作用;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真理及其特点;(二)命题规律考情分析:从考查内容上看,本专题的高频考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认识过程等。
本专题往往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结合在一起命题,从考查形式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时政材料及考点有:(1)以名人名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素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2)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科学探索等材料,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3)以我国航天技术、世界医学重大突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为背景,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及认识发展的过程等(4)密切关注党和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事例,留意现实生活中认识发展的具体事例。
【例1】(2017·全国Ⅰ卷)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例2】(2016·全国Ⅱ卷)在长征途中,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专题1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
1、“进化树”(如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
是A.A(代表原) 始生命,D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B.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界 C.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B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用种子繁殖 D.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2、化石是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或 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 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 真核生物。 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0
资料分析
资料1 化石是生物的 遗体 、遗物 或 遗迹 , 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古老 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C.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D.米勒实验证明:有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C
2、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是化石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6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 生物常会为争食物而发生生存斗争 D. 人类的色盲和白化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2.多重耐药性细菌被称作“超级细菌”,因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给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李奶奶卖鸡蛋,她上午卖出总数的一半多 10个,下午又卖出剩下的一半多10个,最后还剩 65个鸡蛋没有卖出。李奶奶原来有多少个鸡蛋?
例2.有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 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5米,还剩下17米。 这捆电线原来 (24+3)×2=54 (米)
课后作业: 1.一根铁管,第1次截去2米,第2次截去剩下的一
半,还剩5米。这根铁管原来长多少米?
解:5×2+2=12(米)
2.三筐苹果共90千克,如果从甲筐取出15千 克放入乙筐,从乙筐取出20千克放入丙筐,从 丙筐取出17千克放入甲筐,这时三筐苹果就 同样重。甲、乙、丙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90÷3=30(千克) 甲:30+15-17=28(千克) 乙:30+20-15=35(千克) 丙:30+17-20=27(千克)
例6.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 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 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 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挑14块,弟弟 挑1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解:26-(12-5)=9(块),(26-9×2)×2=16 (块)
例5.三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156人,若从三(1)班调 5人到三(2)班,从三(2)班调8人到三(3)班,再从三 (3)班调4人到三(1)班,这时每个班的人数正好相同。 三个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解:156÷3=52(人) 三(1)班: 52+5- 4=53(人)
三(2)班:52+8-5=55 (人) 三(3)班:52+4-8=48(人)
例3.陈奶奶卖鸡蛋,第一天卖出篮子里的鸡蛋的一 半又半个,第二天又卖去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 篮子里还有一个鸡蛋。问陈奶奶的篮子里原来有多 少个鸡蛋?
解:篮子里原有7个鸡蛋。
例4.小红、小青、小宁都喜欢画片。如果小红给 小青11张画片,小青给小宁20张画片,小宁给小红5 张画片,那么他们三人的画片张数同样多。已知他 们三人共有画片150张,他们三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