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66中国护理管理 2013年8月31日 第13卷 增刊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730000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吴秀英 杜会萍 胡琼[摘 要]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小组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由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

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2],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易于固定、能有效满足输液、输血等临床抢救需要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临床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引起并发症,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3]。

我科从2012年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1.1 成立QCC 小组QCC 小组成员包括辅导员、圈长、圈员,本科10名护士全部参与,平均年龄31.3岁。

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8人,成立后对QCC 成员进行培训。

由QCC 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急须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最后确立“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遵照PDCA 循环方法开展活动。

1.2 实施方法1.2.1 现状把握对2012年7-11月入住我科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用柏拉图归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见图1,柏拉图前四项是首先须解决的问题。

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QCC品管圈成果汇报

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QCC品管圈成果汇报

6
拉手圈
2
1.今后品管圈的会议记录由圈员轮流担任

2.下周品管圈会议圈名为星光圈,所有人员应于下次会议前,准备一个工作上所

面临的问题,以便确定本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请A负责此项工作。

3.如非必要,品管圈会议不可缺席,若遇不可抗拒的原因非得请假时,圈员可向

圈长请假。圈长则向辅导员请假,请假人员的交班事项应委托其他圈员代为报告。
确定真因以及各真因之间的关联,找出治本、
过度、治标问题。

1.本周品管圈会议主题为目标设定、解析。

2.下次活动主题为对策实施与检讨,由A、H负责。


下次会议:
下次会议 地点:
2018年12月13日 传染科示教室
辅导员 意见
根据目标设定、解析,确定真因以及各真因之间的关联,找出 治本、过度、治标问题。
因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以【封管方式不当】、【肢体活动频繁】、【药物的性质】、【输液速度 过快】为最多占82.61%,依80/20法则,此四大情况为本期活动的改善重点。
留 25.00%
置 针
20.00%
引 起
15.00%
静 10.00%
脉 炎
5.00%

0.00%



23.00% 改善前
改善幅度66.09% 7.60% 目标值
8.皮肤消毒不严格 1.本周品管圈会议主题为把握现状 决 2.下次活动主题为目标设定、解析,由A、A、K、F负责。 议 事 项
大家找出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 因共8条,我科发生率为23%。
下次会议:
下次会议 地点:
2018年11月29日 传染科示教室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度、给药速度、给药温度。 然后应用因果关联分析图 及柏拉图分析,按照 80/20 原则选定要因[ 6],接下来 再进行真因验证,最终确定 4 个真因:护士静疗知识 缺乏、主动评估不够、操作不规范、工具选择不当。 1.2.6 对策实施 针对以上 4 个真因, 全体圈员通 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 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按 80/20 原则共拟 定 4 个对策进行改善实施。 1.2.6.1 理论培训 通过对 365 名护士进行静脉输 液治疗相关知识认知问卷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对静 脉输液治疗护理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低, 被动执行 静脉输液医嘱,仅完成药物治疗任务,缺乏主动静脉 治疗意识,对静脉治疗护理新进展关注度低,不熟悉 静脉输液相关的药学知识, 不清楚静脉相关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静脉治疗风险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 状,组织全体圈员系统学习了《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 南与实施细则》及“静脉输液相关药学知识”,科室统 一组织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1.2.6.2 操作培训 针对静脉治疗中护士消毒技术 不规范、固定技术欠妥、冲封管技术欠规范等现状, 邀请我院静疗专科护士, 为全体圈员进行静脉治疗 操作专场培训及示范指导,拟定了《静脉留置针质量 标准》及《骨科静脉用药冲封管管理规定》,规定在输 注 20%甘 露 醇 及 茁-七 叶 皂 甙 钠 药 液 后 需 用 20 mL 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在输液结束前需执行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技术。 1.2.6.3 制 定 静 脉 治 疗 评 估 路 径 表 通 过 对 我 科 401 例次静脉炎的查检结果分析, 发现护士静脉输 液前主动评估不够, 在穿刺前仅评估穿刺部位与患 者需求,而对患者病情及病程、预期输液治疗时间、 外周血管评级、 药物性质及治疗要求等缺乏系统评 估,针对这一现状,全体圈员讨论并制定了《骨科静 脉治疗评估诊断路径表》,应用该表指导护士在为患 者执行静脉治疗前进行科学评估, 以此增强护士的 主动静脉治疗意识,规范静脉输液治疗行为。 1.2.6.4 制定《血管通路装置选择指引表》,选择合适 的血管通路装置 传统静脉治疗中, 护士只根据医 生的医嘱为患者输液,不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开放 血管通路通常从外周远端的静脉开始, 使用的血管 通路器材一般是头皮针。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患者的 静脉经反复穿刺使用药物后, 尤其是长期输注刺激 性药物后,患者的外周静脉几乎完全被破坏,而由于 血管通路器材的选择不当可能造成患者的损伤,如 局部坏死等严重后果。 依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 容,护士就有可能面临过失侵权的诉讼。针对这一现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重症监护室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3.2患者入科后根据病情,预计输液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药物综合考虑,选择最佳输液通路,并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药物的改变,进行动态调整。主张预计输液治疗时间7天之内,无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使用时,选择普通留置针建立通路,且留置针型号尽量选用24G,留置针一般留置3—4天,超过6天必须更换穿刺部位,留置期间每隔2天换药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预计输液治疗时间超过7天的,或治疗药物有大剂量血管活性、刺激性较强的药物,TPN时都应早期建立CVC或PICC。CVC置管一般选择锁骨下静脉,PICC置管一般选择贵要静脉肘上,换药为每隔3天换药一次,污染、渗血时随时更换;
1.一般资料
我科成立“静心尽力”QC小组,由6人组成,均为女性,年龄26~36岁,平均31岁。工作年限:10年以上2名,5-10年4名。文化程度:本科5名,大专1名。小组设辅导员1名,主要职责是对整个品管活动进行场外指导及活动进度、质量监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内通过圈员投票选举圈长1名,主要职责是统筹管理活动质量、进度,并在每一步骤,对圈员的具体活动内容给予合理安排;其余5人为圈员,须积极主动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每一步骤,并根据自己特长与圈长安排,在某些步骤负责活动计划的具体实施。所有圈员均接受培训,要求掌握Q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收集2014年7月~12月住院患者资料,分为2组,对照组(活动前)163例,年龄17—91岁,平均54岁,其中男91例,女72例;实施组(活动后)185例,年龄20—91岁,平均52岁,其中男93例,女92例。
2.方法
2.1活动安排 品管圈活动自2014年7—12月,期间每1—2周进行一次,圈会历时0.5-1h。7-8月按照QCC的活动步骤,依次完成了本圈活动的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及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对策,这6步骤;9—11月进行了对策实施及实施效果确定;12月根据前期活动成果,讨论制定标准书、对活动过程进行研讨、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及对活动资料进行整理。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

结果: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由9.2%下降至2.0%。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that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can be reduced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Method:To find QCC activities group,establish the theme that “reducing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ofindwelling needl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indwelling needle,analyzed the cause,found the solutions and implement,survey results once again,the final method can be sorted,normalized and implemented.Result: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s reduced from 9.2% to 2.0%.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are very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and worth to promot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Retained needle;Rate of catheter plugging近年来,医患关系形势不容乐观,“钢针零容忍”静疗观念不断更新,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非常普遍[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前2021-2-15至2021-3-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220例,调查妇科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21-6-15至2021-7-15期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05例,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发现实施品管圈活动使静脉炎发生率由25.5%降为10.5%。

实施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优于实施前( P<0.01) 。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能够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品管圈; 留置针; 静脉炎;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能顺应血管形状和走向,不易穿破血管,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固定、保留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方便临床用药和利于紧急抢救,同时能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减轻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但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国内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 2. 0%~35. 9%[2],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大的管道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3]。

静脉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患者费用支出及护士工作量;我科静脉输液人数多,平均每月输液1150人次,基本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机率高;2021年2月份,患者罗某出现留置针静脉炎,护士未及时发现处理,出院后患者自觉针口沿血管走向有触痛、硬结,坚持认为是断管残留,多次回院复诊,出现投诉倾向。

品管圈是一种高效的质量管理工具,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明确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改善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4]。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6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6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方法:由8人组成品管圈,以“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活动前的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原因,拟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临床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

结果: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10.5%降至2.7%。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静脉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是指由于输液导致的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其发生与药物的PH值、渗透压、静脉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关。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科输液相关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5%。

静脉炎的发生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破溃,甚至坏死,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与医院感染的几率,而且增加护理人员护理的困难度,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

我科于2013年1月成立QC小组,开展“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的QC课题,于2013年5月结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2年12月,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1998年制订的静脉炎报告分级对我科ICU患者进行静脉炎发生率监测,数据显示:我科ICU共收治输液患者425人,其中45人发生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其中Ⅰ度静脉炎34人,Ⅱ度静脉炎8人,Ⅲ度静脉炎3人,静脉炎发生达10.5%。

1.2方法1.2.1组建QC小组本科于2013年1月成立QC小组,命名为“紫薇花”小组,并设定圈徽,推选ICU组长任圈长,负责统筹安排圈内活动,ICU副组长任秘书,负责记录圈内活动内容,每半月活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1.2.2确定活动主题圈员将工作中需要改善的项目一一列出,并从领导、护士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和圈员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5、3、1”的评分法汇总出分数,与提高ICU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等提议相比,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总分最高,成为本次QC活动主题。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1. 引言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输液器是静脉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医疗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品管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

2. 品管圈活动的介绍品管圈活动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团队协作、数据收集和分析,旨在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流程和系统。

品管圈活动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行业。

3.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3.1 数据收集品管圈活动首先需要收集有关静脉炎发生率的数据。

医疗单位可以通过记录输液器使用情况、患者反馈和感染报告等途径来获取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静脉炎发生的趋势和主要原因。

3.2 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输液器所致静脉炎的主要风险因素。

这可能包括输液器的使用时间、使用方法、操作人员的培训水平等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数据,可以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问题。

3.3 制定改进措施品管圈活动的核心是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分析结果,医疗单位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锻炼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管理输液器的技能;- 定期检查和维护输液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相关标准;- 优化输液器的设计,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感染风险;- 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智能输液系统,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4 实施和监督改进措施需要在医疗单位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实施和监督。

品管圈活动通常需要建立一个团队,负责协调改进措施的实施和监测改进效果。

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会帮助团队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使其更具效果和可持续性。

4.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医疗单位可以优化输液器的使用和管理,从而降低输液器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例如,通过培训和教育,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熟练地使用和管理输液器,减少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感染风险。

QCC成果汇报品管圈 降低肿瘤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护理课件

QCC成果汇报品管圈 降低肿瘤病人静脉炎发生率护理课件
02
传统的护理方法对静脉炎的预防 和控制效果有限,需要寻找更有 效的解决方案。
项目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品管圈的方法,降低肿瘤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意义
为肿瘤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疗效 果和康复水平。同时,通过品管圈的方法,提高护理团队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心理压力
静脉炎可能导致病人产生 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
治疗影响
静脉炎可能影响药物的吸 收和疗效,从而影响治疗 的效果。
静脉炎对护理工作的挑战
提高技术
完善流程
护理人员需要提高穿刺技术和对静脉 炎的预防意识。
医院需要完善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流 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沟通
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 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问 题。
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THANKS
感谢观看
护士专业技能提升 通过参与品管圈活动,护士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 升,对静脉炎的认知更加深入。
对护理实践的影响与推广价值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品管圈活动对护理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有效的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升了医院在肿瘤病人中的形象和口碑。
具有推广价值
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和工具
详细描述
鼓励护士创新实践,尝试新的护理方 法和工具,如使用新型敷料、改进输 液固定方法等,以降低肿瘤病人静脉 炎的发生率。
05
CATALOGUE
实施效果与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
收集肿瘤病人静脉输液相关数据,包括输液方式、药物种类、 输液时长等信息。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作者:陈锡颖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的结果观察。

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课题,对活动前后两组共18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

结果 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6.5%下降到3.2%,非计划性拔管2例降为0例。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中效果显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PICC导管留置;静脉炎本科室于2013年5~9月开始将品管圈(QCC)活动运用于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保证导管在有效期间内有效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9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全程化疗的患者共186例,男103例,女83例,年龄28~78岁,其中肺癌65例,胃癌32例,食道癌3例,乳腺癌32例,卵巢癌11例,淋巴癌5例,肠癌38例,将2013年1~4月置管患者归为观察组,将2013年5~9月置管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1. 2. 1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全科12名护士成立靠谱圈,选题理由如下:可行性方面:肿瘤科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较多,病源充足。

迫切性方面:PICC导管静脉炎影响患者导管置时间,安全的PICC护理服务。

圈能力方面:PICC在肿瘤科开展,所有出现的并发症只需要肿瘤科护理人员内部解决,肿瘤科新入职护士需要系统知识培训。

上级政策方面:护理部大力支持,制定活动计划表,按照PDCA程序。

小组制定活动计划表及各项负责人:5月选出圈名及圈徽,选定主题;6月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7月对策实施核定;8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9月资料整理。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3-29T10:03:58.2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导读]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91-02 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输液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又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但在应用中,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血肿、静脉血栓、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1-2],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多见。

为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病人输液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5月在消化科住院的86个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39岁~81岁,急(慢)性胰腺炎2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8例,胃肠息肉25例。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张鸿儒姚兰祖利崔秀珍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

方法:以“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开展为期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总结降低住院患者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制定出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措施。

结果: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4.50%降至活动后的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现状,提高了科室护理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助意识,创建了积极向上的科室文化氛围。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58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操作方便、易于固定、方便患者活动,能有效满足临床输液、输血等治疗及抢救需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目前,我科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已占输液治疗患者的80%以上。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很多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还没有达到正常使用时间就出现了静脉炎症状,这不仅造成了浪费,更给患者造成生理、精神上的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

2012年我院护理部引进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在全院各科室广泛开展,我科将品管圈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降低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获得了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是心力衰竭专科病房,共有床位数41张,护士18名。

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设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10名。

平均年龄30岁。

其中本科学历8人,大专4人。

成立后对品管圈成员进行培训。

经过召开圈会,收集了圈名、圈徽设计方案8例,经投票,最终将“新希望圈”设为圈名,并设有圈徽,寓意: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和无私奉献给心脏新的希望,为心脏注入新的活力,让衰弱的心重新充满力量、跳动起来。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722018.02基础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冯 景 马立红定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河北省定州市 073000【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留置静脉针的患者216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8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QCC 活动。

活动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2.04%(13/108),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30.56%(33/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其解决临床突发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同的人员自愿组成的一圈小团体,人数一般为7人左右,采取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QC )法,全员参与,共同解决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改进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一种品管形式[1]。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易于固定,可有效的满足临床用药和应急抢救等优势,但在使用中易发生静脉炎,这不仅造成了浪费,更使得患者产生抵触心理。

为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留置效果,本科室引进了QCC 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1.1 资料与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留置静脉针的患者216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8例。

实验组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37~76岁,中位年龄(55.24±9.41)岁。

对照组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39~77岁,中位年龄(56.24±8.71)岁。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文档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文档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科室于2013年5~9月开始将品管圈(QCC)活动运用于降低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保证导管在有效期间内有效的使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9月在肿瘤科行PICC置全程化疗的患者共186例,男103例,女83例,年龄28~78岁,其中肺癌65例,胃癌32例,食道癌3例,乳腺癌32例,卵巢癌11例,淋巴癌5例,肠癌38例,将2013年1~4月置管患者归为观察组,将2013年5~9月置管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1. 2. 1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全科12名护士成立靠谱圈,选题理由如下:可行性方面:肿瘤科化疗行PICC置管患者较多,病源充足。

迫切性方面:PICC导管静脉炎影响患者导管置时间,安全的PICC护理服务。

圈能力方面:PICC在肿瘤科开展,所有出现的并发症只需要肿瘤科护理人员内部解决,肿瘤科新入职护士需要系统知识培训。

上级政策方面:护理部大力支持,制定活动计划表,按照PDCA程序。

小组制定活动计划表及各项负责人:5月选出圈名及圈徽,选定主题;6月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选定、解析、对策拟定;7月对策实施核定;8月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9月资料整理。

1. 2. 2 组织讨论找出PICC导管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通过对2013年1~4月留置PICC导管出现静脉炎的类型、例数进行分析,设定目标、搜集数据后进行因果关联分析。

引起各种类型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如下:细菌性静脉炎: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未及时有效的洗手及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

机械性静脉炎:与选择导管材料过硬、置入导管初期患者术侧手臂过度活动有关。

血栓性静脉炎:与导管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合适,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速度缓慢、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及特殊体质有关。

1. 2. 3 制定相应对策,做好PICC护理质量管理1. 2. 3. 1 科室负责成立PICC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导管置入, 2名护士负责导管维护,明确责任人,小组成员均是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经过吉林省PICC考试合格后上岗。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引言骨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但在手术后患者可能面临外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外周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注射或静脉插管等操作不当导致的一种静脉炎症,严重影响了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寻求有效的方法来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品管圈活动是指组织内部一组相关人员定期聚集讨论一个问题,并找出改进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方法为了了解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

我们选取了一批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部分患者参与了品管圈活动,另一部分患者则没有参与。

然后,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跟踪,并记录了他们外周静脉炎的发生情况。

在品管圈活动中,我们聚集了一组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病房管理人员等,共同讨论了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实施。

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参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患者。

具体来说,参与品管圈活动的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30%以上。

我们还发现参与品管圈活动的骨科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操作和护理过程中更加重视外周静脉炎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更好地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手术治疗效果。

讨论与展望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意识到,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品管圈活动,吸引更多相关人员的参与,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品管圈活动中找出关键问题,并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品管圈的手法及步骤进行持续改进,比较活动前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37.78%降低至活动后的1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改善了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推广。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降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留置针的使用率,减少了一次钢针的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并发症Effect Analysis of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Needle by Using the Coil of ProductsSONG Jin-xin(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Tianjin 30019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needle. Methods Establishing a group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electing the topic of "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needle",compar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needle by the activities of experiment through the improvements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Results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needle reduced from 37.78% of pre-activity to 10.25% of after-activity.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and also changes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patients to the indwelling needle and 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has increased.Conclusion The activitie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indwelling needle and the enhancing the usage of the indwelling needle and the usage of disposable needles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Complica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科静脉留置针患者104位为实验组,110位患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实施静脉留置针。

实验组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十个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静脉留置针堵管存在的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真因验证、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比较两组堵管率差异。

结果对照组留置针总数为110例,其中堵管36例,堵管发生率为33%。

实验组104例静脉留置针中有17例堵管,堵管发生率为16%。

临床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提高留置针技术准确性,增加患者依从性,节约医疗成本,医、护、患三者关系变得更加亲切、融洽、和谐,实现了护士自我价值的体现,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标签:品管圈;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质量改进临床中静脉留置针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其重要性在于保证患者享有安全、优质的静疗服务,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节约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临床用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

留置针堵管影响了护士正常的工作程序,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满意度下降[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心内科静脉留置针患者110例为对照组,104例患者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实施静脉留置针。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成立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我科”新希望圈”活动小组共8名圈员,以科室组织,护士主动报名的形式成立。

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支持和辅导,并组织圈员学习品管圈基本理论和知识。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

120• 临床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王雪莲(辽宁省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528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儿科患者,并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4例,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对照组,将入院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设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介入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患者在发生静脉炎概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均优于未介入品管圈活动的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地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保护患儿血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品管圈;儿科;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4-0120-01在临床治疗上,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保护静脉血管,易于固定、操作简便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上[1],但是还有很多患者在未治愈时就出现静脉炎的并发症,在儿科极为常见,因为儿科患儿与其他患者相比配合度、表达能力和血管条件均不佳,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更高,且该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儿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引起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不满[2]。

对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8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儿科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研究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8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儿科患者,其中,男性276例,女性252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2±1.6)岁,采用住院先后顺序时间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设为对照组264例,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的设为观察组264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29T10:03:58.2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导读]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符小丽杨雯陈晓娜刘玉清苏剑芝荣丽(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致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

结果: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由31.4﹪降至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针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91-02 留置针是一种新型的输液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以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减少病人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又减轻护理工作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但在应用中,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皮下血肿、静脉血栓、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1-2],其中以静脉炎最为多见。

为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病人输液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5月在消化科住院的86个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做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39岁~81岁,急(慢)性胰腺炎2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8例,胃肠息肉25例。

2016年6月—10月在消化科住院的126个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做为观察组,其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40岁~80岁,急(慢)性胰腺炎2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4例,胃肠道息肉43例。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品管圈活动方法
1.2.1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组织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提出活动选题,并进行讨论,最后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以及上级政策4方面进行打分,每项1~5分,总分20分,最终确定以“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

1.2.2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品管圈整体安排,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并根据圈员的工作能力;分配圈员的工作任务等,品管圈的实施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

1.2.3现状把握及要因分析:根据2016年1月—5月消化科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相关资料显示,86个使用留置针的病人中,发生静脉炎的有27例,其中静脉炎I级26人,II级1人,发生率为31.4%,引起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有:①药物因素占14例;②护士操作不规范占8例;
③留置针留置时间>4d占3例;④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占2例。

其中药物原因和护士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累积占81.5%,根据二八定律[2],确定改善重点。

1.2.4制定目标:设定圈能力为65%,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31.4%-(31.4%×81.5%×65%)=14.77%,即针对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采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设定目标,实施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预期降至14.77%。

1.2.5制定计划并实施:利用甘特图制定圈活动计划进度表,要求圈员分时间按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各司其职。

品管圈活动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①第1月发掘问题选定主题和拟定计划;②第2~4月,把握现状以及原因解析(鱼骨图),设定目标;③第5~6月,拟定对策,实施对策(PDCA)与检讨。

包括操作培训计划和制定血管保护措施,对全科护士进行留置针操作流程及操作行为规范的培训,并进行考核;针对护患沟通不足的问题,加强沟通和巡视,提高患者的防范意识,加强血管预防保护意识[6];④最后三个月,进行效果确定及发表成果。

1.3 评价方法
①有形成果: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进行对比;②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前后8名圈员对6方面的能力进行自评,每项1~10分,总分60分,评分越高代表越好。

按照公式计算活动后的活动成长率=(活动后评分-活动前评分)/活动前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由31.4%降至12.7%,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