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

合集下载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古诗鉴赏:《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教育

古诗鉴赏:《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教育

古诗鉴赏:《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审美教育一、引言古代中国文化中,诗歌一直被视为最精致且高尚的艺术形式之一。

而在众多古代诗集中,《诗经》是最早的一部,也是对于中国古代人们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与审美教育两方面来探索《诗经》的独特价值。

二、情感表达1. 情感主题多样性《诗经》收录了婚姻、友谊、争斗等各类不同情感主题的古体诗歌,这些作品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表达出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2. 借景抒怀《诗经》重视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物象,凸显内在情感,并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过描写采薇女子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表达作者对日复一日无尽头的悲秋之感。

3. 探索人性与道德《诗经》中暗含着对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诗歌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刻画出个人情感及其与他人、家庭、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读者得以反思自我情感及在各种关系中的行为道德。

三、审美教育1. 文字魅力《诗经》使用古代汉字书写,这些古体字具有独特韵味和艺术美感。

透过阅读《诗经》,读者能够欣赏到这些优美文字所带来的审美享受,并且从中领悟到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2. 音乐性与韵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有音乐配合演唱的文学形式。

每首诗都具有固定的音调和韵律,在演唱时产生出与文字内容相呼应的音乐效果。

通过学唱《诗经》中的歌曲,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结合的美妙,还能培养对音乐和节奏的敏感性。

3. 神秘与哲理《诗经》中有一些意境深远、抽象难解的词句,这些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通过研究这些神秘抽象之处,读者可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进而拓宽审美视野。

四、结论《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情感表达与审美教育瑰宝之一,不仅记录了古代人们真实而深入的情感体验,还培养了读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和领悟艺术美感的能力。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典-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

《诗经》全文鉴赏大辞—正文(精美排版)=题解+注释+译文原编者和补充译注者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

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

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

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

“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

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

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

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

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

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人交流,或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科学态度进行学术上的探讨,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但是绝不能以己之见为终结性的。

对于《诗经》,是不会有终结性的理解的。

做这个注释,旨在为喜欢读《诗经》的朋友们提供帮助,也是自己的一次再学习。

由于编辑、打字等工作量很大,故只能隔一天续一次(有时候或许会耽搁几日),每次四篇(偶尔三篇)。

但是不论怎样,一定会全部完成,不至于半途而废。

《诗经》鉴赏

《诗经》鉴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 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诗经》又称 《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 经》,并沿用至今。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 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 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 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 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 分。
【中心思想 】 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主人 公怀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心情。诗的第二、三章采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 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 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每章开头两句 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 畔徘徊了一个清晨。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 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 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赏析】 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诗经中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 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 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诗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 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 想“伊人”的心情,将情感表现得深隽细腻、绵邈不竭。 诗篇呈现朦胧的意境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诗· 蒹葭》一篇,最得风 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 洒落,一悲壮耳。”本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 确指。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无疑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的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 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 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 依然遥不可及。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

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10首】1.简单的诗经名篇赏析桃夭佚名〔先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雅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是那片桃林。

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红盖头,被春风轻轻掀起。

果实饱满的模样太惹人怜爱了,她们真像一群孩子,密密匝匝地挤在枝叶间,笑闹着,春天仅仅有了这些果子就不会冷清。

当初桃花流水,不还叹息过吗?你担心这季节象梭子一样飞去了,藏着十八岁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说,不说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泪,你想过,自己也将有这样大哭一场的日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头顶一块红布,骑上高高的骏马,在吹吹打打的热闹声中,不知为何,也不问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

小姐妹归宁之时,像沾露的梨花,不胜娇羞,你问她们“结婚好吗”,她们回答“真好”,再问,却云山雾罩,笑言,“急什么,你迟早要知道的。

”你有一点点羡慕她们,暗自猜测:我做新娘,会不会很快乐?灼灼其华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内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垅间走过许多回,既俊雅,又健硕,相遇时,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灵魂。

“他会不会娶我?”你这样温柔地等待,夏蝉唱完了,秋雁飞过了,终于在某个雪后的黄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边与父兄们说着要紧的话,每一言你都隔窗听见了,心儿如一活蹦乱跳的小鹿,你有些担心,它会脱腔而走。

一桩美满的婚姻终于在那个雪夜瓜落蒂熟。

又是桃花灼灼而开,明艳的少女就要出嫁。

祝福吧,她带着着美好的祝福开始新的生活。

从此以后,她将成为贤妻,成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至今看去仍旧图画一般,不曾丝毫褪色,不曾减弱当初馥郁的芳馨。

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种奔放之美,三千年后,犹听到那古乐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对遥远春天最真切的爱慕。

诗经里的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里的经典诗歌鉴赏5篇

诗经里的经典诗歌鉴赏5篇诗经中的《颂》共有40篇。

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

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曹风——《侯人》1彼侯人兮,何戈与殳。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

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注释】:侯人:管迎宾送客的小武官何:荷之省,扛。

殳:音书,古代的一种撞击兵器,杖用竹或木,杖端装入八棱平头的金属器。

三百赤芾:言穿赤芾的人很多赤芾:为高官所佩,红色皮制听蔽膝,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穿戴。

鹈:鹈鸪,水鸟。

梁:鱼霸,作以捕鱼。

咮:音宙,鸟嘴媾:宠爱。

南山:在山东曹州济阴县二十里。

隮:音基,升云,或虹婉娈:形容小女孩的娇小美好。

季妇:幼小的女孩。

【赏析】:《侯人》对比描写了辛勤劳动遭罪的小吏和待遇优厚的达官贵人,讽刺贵人们不劳而获就像食鱼不沾湿嘴鹈鸪,高高在上,而又无所事事,而对遭爱艰辛连自己女儿都在挨饿的小吏表现了深切的同情。

诗的对比是鲜明的,讽刺也是辛辣的,特别最后两句,侯人日夜辛苦,那娇小可爱的孩子却在挨饿,直是催人泪下。

诗经·曹风——《鸤鸠》2鸤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注释】:鸤:音尸;鸤鸠,布谷鸟。

古代传说布谷鸟饲养小鸟,朝从上而下,暮从下而上,平均如一,因而用以命官名。

古代管理水土的官司空,曾称鸤鸠氏。

子:小鸟。

淑人:善人。

君子:尊称,代指有才有德的人,也用指在位的人。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

《诗经》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学鉴赏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一部诗歌集合,其收录了多位先秦时期的诗人所创作的305篇诗歌,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蕴含的情感表达以及如何从文学角度来鉴赏这些作品。

一、《诗经》中常见的情感类型1. 爱情《诗经》中描绘了丰富动人的爱情画面,例如《白日鼠》表达了深深地思念之情,而《关雎》则描绘了甜蜜而复杂的爱恋关系。

2. 怀旧许多诗歌展现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事物的伤感。

例如,《北方有佳人》中透露出对远方亲人或故乡思乡之情。

3. 秋思秋天是一个浪漫而悲伤的季节,许多《诗经》中关于秋天的描写都带有淡淡的哀愁,例如《采薇》中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遗憾之情。

4. 忧国忧民《诗经》中也不乏关于忧国忧民的抒发。

许多有关社会现实和政治世界的诗歌以一种深刻而直接的方式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二、文学鉴赏角度1. 文学风格每一首诗都有其特定的文学风格,通过研究诗歌的形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可以探索其独特之处。

一些采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诗句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

2. 意象与象征《诗经》中常常出现丰富而生动的意象,如花草树木、鸟兽昆虫等,这些意象往往具有隐喻或象征的含义。

通过解读这些意象和象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3. 节奏与音韵《诗经》是通过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因此节奏与音韵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

研究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和音韵可以更好地欣赏其美感,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结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引人入胜。

通过从文学角度加以鉴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些古老而珍贵的作品,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所以,阅读和研究《诗经》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

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通用9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诗歌,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一起来阅读吧!诗经经典名篇的赏析篇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韵,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孔子的评论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它的美还在于意思。

《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

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结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见的实景,也可以是浮想联翩。

人与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

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

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

第一章 第二章
同袍 同泽
同仇 偕作
同仇敌忾 众志成城
第三章 同裳 偕行
共赴国难
2的、思《想无重 情情衣章 感感》叠 递的诗句 增表最, ,一达爱鲜反 诗曲其明国复意了威的咏递主什武语唱进义么雄言军样特壮的歌色的作是用什?么?它对诗歌
怀同仇敌忾之正气 3、从《无衣》中有我众们志可成以城看之到军春威秋战国时期秦国军 队什么样的精神具面共貌赴?国难之决心
汗青:言书稿史册
鹤归:意旧地重游
结草:喻死后报恩
结缨:喻慷慨赴死
金兰:言结拜至交
锦书:指往来情书
黍离:发国破家亡之悲 罗雀:喻门庭之冷落
梦笔:言才思大进
桑海:喻世事变迁
桑榆:喻人到晚年
折桂:喻中举高升
杜鹃(子规):喻啼血悲歌之痛
精选课件
二、缘境明意
触境 交代特定 的空间与
时间
拓境 借景物人等 意象构筑画 面形成艺术
第一章 如约而待
2的、手《第第法静二三有女章 章什》么在样相 离表的见别现表手赠定达法物情效静上果的女?突出完生特整动点的的是故人什事物么情形?象节这样
姝 俟活城泼隅抒俏情皮主,纯人情公搔含首蓄踟蹰
静女 贻
娈 归
彤管憨“厚我钟”情 悦怿女美 美人之贻

洵美且异
3、《静女》生在动你形面象前的展细示节了描两写个什么样的青年人 的形象? 托物言情的心理描写
显爱国主义之情怀
精选课件
感 受 欣 赏
《邶风·静女》 朗诵欣赏
精选课件
思考 领悟
1、《静女》与《氓》在题材、体裁、 结构上有何异同? 2、《静女》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 点是什么?这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3、《静女》表现了春秋时期对男女 爱情的什么样的追求?

《诗经》作品鉴赏

《诗经》作品鉴赏

《诗经》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

《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

《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

《诗经》三首课文鉴赏说明《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古代五部经典文集之一,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

今天我们将重点鉴赏其中的三首课文,让我们一起深入解读这些古老文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一首课文是《关雎》,讲述了一个关周姬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以“关雎”为题,描绘了周文王履阶祭天时,他的美妃关周姬心思纷扰,感叹着自己在宫中的孤寂,最后希望君王注视自己,抚慰她的心情。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表达了周姬对君王的深情厚意。

第二首课文是《静女》,描写了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

诗中通过描述女子的容貌和品行,赞美了她具备丰富美德和高尚品质。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女性美德的崇尚,弘扬了传统的女德观念,对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首课文是《采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

诗中描述了女子们在采摘薇草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风采和美丽,赞美了她们的劳作勤奋和美好品行。

这首诗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通过对这三首课文的深入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经》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古老的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珍贵遗产,希
望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永远在中华大地上闪耀璀璨的光芒。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

诗经中的爱情名篇原文和赏析

【导语】《诗经》中的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是周代社会⽣活的⼀⾯镜⼦。

下⾯就给⼤家介绍下诗经中的爱情名篇,欢迎阅读! 郑风·⼦衿 青青⼦衿。

悠悠我⼼。

纵我不往,⼦宁不嗣⾳ 青青⼦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不见,如三⽉兮。

这⾸诗写⼀个⼥⼦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

全诗三章,采⽤倒叙⼿法。

前两章以“我”的⼝⽓⾃述怀⼈。

“青青⼦衿”,“青青⼦佩”,是以恋⼈的⾐饰借代恋⼈。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不⾄⽽⼼烦意乱,来来回回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天不见⾯,却仿佛分别了三个⽉那么漫长。

周南·关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第⼀章四句是总述,写⼩伙⼦“在河之州”由关雎之声⽽引起对漂亮苗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睢鸠”预⽰着男⼥感情的和谐专⼀。

第⼆章⼋句写求爱、思恋过程,“君⼦”想追求“淑⼥”,但却“求之不得”,陷⼊了朝思暮想、寝⾷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句主要是写抒情主⼈公的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和谐、欢乐的婚后⽣活。

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为王前驱。

⾃伯之东,⾸如飞蓬。

岂⽆膏沐谁适为容! 其⾬其⾬,杲杲出⽇。

愿⾔思伯,⽢⼼⾸疾。

焉得谖草⾔树之背。

愿⾔思伯,使我⼼痗。

这诗写⼀个妇⼈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

她想象丈夫执⽎前躯,⽓概英武,颇有⼀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的相思却是够受的。

在她寂寞⽆聊的⽣活⾥,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般的怀念,那永久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

诗经中的古代诗歌鉴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各类古代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状况。

本文将以《诗经》为切入点,对其中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探讨。

一、《卫风》——真实记录生活的诗歌《卫风》是《诗经》中的一个篇目,它以写实的方式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

比如《丘中有麻》这首诗,它以描写麻田中的景象为主题,向读者展示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产场景。

诗中描述了农民们勤劳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期望丰收的心情。

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热闹与真实。

另一首著名的《采薇》则以描绘女子采摘薇草的形象,表达了女子思念自己心上人的情感,呈现了充满柔美与怀念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巧妙的抒情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古代女性的感情世界。

二、《国风》——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诗歌《国风》是《诗经》中表达国家和民族情感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诗歌的高度。

其中的《秦风·蒹葭》以蒹葭这种植物为象征,以诗人对大国衰败的忧虑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深思。

诗中的“蒹葭苍苍”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富强繁荣的期望。

《国风·周南·桃夭》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闺怨的诗歌。

诗中以桃花为象征,描述了恋人之间的深情和相思之苦。

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抒情描写,这首诗唤起了读者对古人爱情和相思的共鸣。

三、《周南》——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周南》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也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它主要描写了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以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婉转诗意的代表。

例如《关雎》一首,以描述男女离别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抒情的笔墨,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结构独特,语言简练,富有音韵美感,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觉。

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5首】

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5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第⼀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春秋中叶500多年的三百多篇诗歌。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5⾸】。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诗经名篇精选赏析 关雎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篇。

古⼈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说明对它评价很⾼。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道之⼤伦也。

”⼜《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天命全。

孔⼦论《诗》,⼀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巷歌谣之作,所谓男⼥相与咏歌,各⾔其情者也。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

”朱熹是从诗义⽅⾯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进⾏解释。

我们把⼆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种⽤地⽅声调歌唱的表达男⼥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情之作,是写⼀个男⼦对⼥⼦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义俱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说:“《关雎》乐⽽不*,哀⽽不伤。

”(《论语·⼋佾》)此后,⼈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史记·孔⼦世家》)。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经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在语文课本中有一席之地,更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

下面将对诗经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备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诗经的特点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集,它的特点如下:1. 辽阔的文化背景:诗经是春秋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形势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2. 真实的写作手法:诗经的内容真实自然,没有经过后期的改编和虚构,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真实情感和生活状态。

3. 集体创作的特点:诗经是由无数民间诗人创作的作品集,反映了当时的流行风尚和人民的普遍心声。

二、诗经的鉴赏方法1. 歌风鉴赏:诗经以歌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鉴赏歌风,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音乐、舞蹈和演唱方式。

2. 诗意鉴赏:诗经中的每一篇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鉴赏诗意,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3. 语言鉴赏:诗经使用的语言具有古代汉语的特点,通过鉴赏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演变和发展。

4. 人性鉴赏:诗经关注人的感受和情感表达,通过鉴赏人性,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人类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生活。

三、诗经常见的考点1. 作品解读:高考中常会出现对某篇诗经作品的解读题目,考察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品味能力。

2. 作者辨析:有时会在题目中给出几位可能的作者,考生需要根据作品内容和文化背景辨析出正确的作者身份。

3. 文化内涵:诗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貌,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与古代礼仪、祭祀、音乐等相关的文化知识。

4. 语言句式:诗经中的语言句式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特色,考生需要掌握诗经中常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5. 与其他文化作品的联系:诗经是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与其他文化作品之间常有联系,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与其他作品的对比或联系。

四、备考方法和技巧1. 频繁阅读诗经:高考前要对诗经的作品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和记忆,可以通过多读、多背、多写等方式来提高对诗经的理解和掌握。

《诗经》的经典名句及赏析

《诗经》的经典名句及赏析

【导语】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铎深⼊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周代的贵族⽂⼈作品构成了诗经的⼀部分。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诗经》的经典名句及赏析,欢迎阅读! 【篇⼀】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盼兮。

语出《诗经·卫风·硕⼈》。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庄姜令⼈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流动时,明亮的眸⼦更是⿊⽩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哉?语出《诗经·王风·⿉离》。

译:知道我的⼈,说我⼼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在上的⽼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 东周初年,王朝⼤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说,了解他的⼈知道他⼼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后⼀句尤为发⼈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道的谴责,也有对⽝戎⼊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语出《诗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雪”已经完全⼈格化了,它们和作者⼀道担负着⼈⽣的重压,成了⼈⽣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云胡不喜?语出《诗经郑风风⾬》。

译:风⾬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

看到你来这⾥,还有什么不⾼兴呢? 风⾬交加,天⾊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主⼈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忸怩之态,⼗分快⼈⼼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离之美
摘要:距离产生美,“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描写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而这种距离就叫做爱情。

《周南•汉广》写出了一个年轻的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丝缠绕,无法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的愁绪。

这段不算完美爱情流传了千年,留给后人千万的思考……
关键字:距离情感周南•汉广
泰戈尔的诗歌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无奈悲伤的心结,被人们用各种语言传遍全球,一遍遍吟唱哀婉,不知感动了多少心红尘中的男男女女。

而在中国古人的心里,也同样有这种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的伤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有种距离叫做爱情,它们化作一首诗,溶进了《诗经》里面。

《周南•汉广》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作。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汉广》
《周南•汉广》的大意差不多就是:
南有大树枝叶高,树下行人休憩少。

汉江有个漫游女,想要追求只徒劳。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树丛生长得高,砍柴就要砍荆条。

那个女子如嫁我,快将辕马喂个饱。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杂草丛生乱纵横,割下蒌蒿作柴薪。

那个女子如嫁我,快饲马驹驾车迎。

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

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周南•汉广》写了一个年轻的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丝缠绕,无法解脱,面对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的愁绪。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广》开头四句,就将故事尘埃落定一般,南方有高大的乔木,却不能够在它下面歇息,汉水边有心仪的女子,却不能够追求。

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树荫满地,应该是很好的倚靠,为何不可以去乘凉?只因它不是自己的。

同样,对面那美丽的女子,樵夫与她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与距离。

尽管他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尽管他热恋着这位美丽的姑娘,但他清晰地知道他不可能得到她。

眼前的这道汉水,其实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樵夫隔着一条并不浩荡的江水,隔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心甘情愿地思念着心仪的女子,而她,也许并未注意到他,也许并不知道他的心思,樵夫内心从幻想到失望,伤心破碎,一个痴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陈启源在《毛诗稽古编》里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是很准确的。

诗经中有很多写那种可见而不可求的,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热烈直白;“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广》,平和写实;“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缥缈迷离等。

《汉广》所表现的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周南•汉广》比较,一显得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

《秦风•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及的意绪。

《周南•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徽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描写都是具体的。

王士禛认为,《周南•汉广》是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诗经》中仅有的几篇“刻画山水”的诗章之一(见《带经堂诗话》),不为无见。

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

钱钟书在《管锥编》里论及“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认为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广》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不是有句名言么,距离产生美,《周南•汉广》描绘了这种距离产生美的场景,这段美好的感情蕴含于美妙的诗句里流传至今。

这位樵夫走上一条寂无人迹的路,他没有愤怒,也没有觉得委屈,他内心平静,继续自己的平淡生活,但依然深刻地爱着心仪的女子:“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劈柴、喂马,进行着日常的事务,只不过,这一次,他喂的马,是要送这个女子出嫁,但他还是如往常一样平静,有条不紊。

他选择了将爱藏于心底。

《周南•汉广》可能是最古老的单相思诗了。

遗憾的是,当时这男子的一往情深没有打动他的意中人,却在千年后打动了无数人心,让人感于他的痴情而记得他,又或者,人们真正为之内心动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求不得苦”。

暗恋,是无奈,又是甜蜜的痛楚,也是铭心的记忆。

汉水边的樵夫,没想到几千年后会有这么多与他同病相怜的人。

近代哲学家金岳霖教授,用一生来痴恋林徽因,为她终身未娶。

用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是他们终生真诚信任的挚友。

成就了一段佳话。

失去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得到,因为放弃,也得到了某种永恒。

同《周南•汉广》中水边的樵夫一样,一种情愫,便是永恒的希望,这种爱慕,也化作一种美丽的心念,流传千年。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古语有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有时留点遗憾也不见得是坏事。

人生总会有得与有失,原本就这样难以预料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让我想起了曲蔚然的一句话“爱一辈子也好,恨一辈子也好,终究是要让你记我一辈子。

”里面包含着一种超越时空的距离,而这种距就叫做爱情,是一种可见而不可求的相思。

参考文献:
1、《诗经》————《周南•汉广》
2、王士禛————《带经堂诗话》
3、陈启源——《毛诗稽古编》
4、钱钟书——《管锥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