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皮书数据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

(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本书的报道请以本新闻稿为准,涉及作者及发布会现场嘉宾的言论,报道时请与作者和嘉宾本人联系确认。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闻稿

News Release

2017年11月26日,由《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于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举措。“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强调“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任务(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效率,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内在要求。

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组织编撰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这部报告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四大部分,共收录10份报告。

总报告篇收录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报告研究内容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服务业、农业竞争力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区差异显著;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水平;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空间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有待提高。

分报告篇共收录五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耗能产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始终落后于下游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平均水平不断上升,呈现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呈现出明显地区差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负向影响;长江经济带服务业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大部分沿线省市发展潜力巨大,且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转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状况均呈良好发展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地区差异较大。

专题报告篇共收录四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转移与承接、特大城市工业发展、省域文化产业发展案例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结论有: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效率呈现出“凸型”分布,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严格的梯度递减分布,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产业转移方向基本符合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和分模块能力差异显著,2011 ~ 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普遍增强,不均衡状况有所改善;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工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工业创新效率与工业发展水平所处阶段息息相关,大致呈“N”型梯度分布。省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湖北省文化制造业属于中间投入率大、中间需求率小的最终需求型产业,具有“高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文化服务业属于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均较小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呈现“低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呈现出显著的消费性特点。

附录部分收录自2013年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以来关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发展的近三年基础数据(2013 ~ 2015年)以及吴传清教授团队近五年(2013 ~ 2017年)所取得的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研究成果。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

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

2017年11月26日,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举办。

装备制造业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优势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采用因子分析法、空间基尼系数、全局Moran’s I等实证分析工具,评估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空间集聚程度。结果显示:2015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五省市处于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第一梯队,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四省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贵州、云南两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11 ~ 2015年Moran’s I值呈现递减趋势,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

促进长江经济带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巩固原有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推进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五化”(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发展。

一是找准创新驱动发展突破口。一方面,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在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促进技术进步与应用,优化配置技术与产品资源,引导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爬升。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化提升光电子通讯装备、集成电路、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进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领域创新应用。积极开展装备制造业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研发,增强基础创新能力,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建设一批在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围绕装备制造业领域关键环节,主攻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行动,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新型人机交互等装备制造业核心领域取得突破。

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打造绿色化装备制造业体系。依托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示范点,整合资源要素,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产业、企业、要素合理布局。特别是围绕机器人、激光、增材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廊。依托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再制造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制造产业链绿色共生,打造绿色制造全产业链。科学规划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