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皮书数据库

合集下载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一、前言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地带。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结构落后等方面。

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

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江经济带必须迈过的一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在长江经济带,也需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提升产业内涵和品质。

长江经济带的传统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不高,白银、无锡、宜兴等地的驰名商标不多。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提升产业内涵和品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江经济带在过去依靠外资、资源和劳动的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长江经济带在新环境下的发展需求,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优化产业结构。

长江经济带经济稳步增长,但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轻服务等问题。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向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和措施1.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必要条件。

长江经济带要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长江经济调研报告一、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涵盖11个省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状况1. GDP增速: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GDP保持着稳定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沿江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济增长较快,对整个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产业结构:长江经济带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制造业集聚度较高,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带的增长贡献了很大力量。

三、面临的问题1. 环境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和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水质、空气质量等都需要加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发展水平不平衡。

沿江地区较为发达,沿岸地区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沿岸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占比较高,但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带注入新的动力。

四、发展对策1.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治理长江流域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区。

2. 优化布局:加大对沿江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拓展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4. 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机制作用发挥
1 2
价格机制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形成合理的市场 价格,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引导企业 进行生产和投资决策。
竞争机制
加强市场竞争,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 新等方式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
风险分担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分散和降低产业结构调整过 程中的风险,保障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可以促进区域内的产业转移和升级,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江经济带需要推动绿色发展,通 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比重,增加 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促进可持续发展。
02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之间的合作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 享和优势互补。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 级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 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 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点。
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 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 场竞争力。
,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02
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动力
和机遇,有助于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03
市场需求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再创新辉煌

202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再创新辉煌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素质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污染排放
加强水资源管理, 保护水生生物多 样性
实施生态修复工 程,恢复受损生 态系统
加强环境监管, 严厉打击环境违 法行为
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
长江经济带的应对策略: 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 业竞争力,推动经济结 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 展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 贸合作和交流
长江经济带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中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全球化、区域化、数字 化、绿色化
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利 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推动经济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挑战: 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 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如贸易保护主义、地 缘政治风险等
长江经济带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
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投 入,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
和应用
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产

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 养和引进, 提高人才素 质和创新能

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 创新驱动的 政策措施, 营造良好的
创新环境
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间 的合作与交 流,共享创 新资源和经
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 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 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注重创新驱动,加强科 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机制创新、数据驱动与全球治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展

机制创新、数据驱动与全球治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展

理论研究机制创新、数据驱动与全球治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展*魏弋,丁怡,毛一涵,李刚*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循证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ZDA142)研究成果。

摘要遵循《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部署,文章聚焦“2022新型智库治理论坛”86位专家关于智库建设新征程、高校智库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智库优秀成果案例分享、数据驱动型智库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智库机制变革、智库国际化与评价创新等主题报告,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机制创新、数据驱动、全球治理、高校智库建设等方面呈现新时代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展,为智库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库建设数据驱动建设机制全球治理高校智库引用本文格式魏弋,丁怡,毛一涵,等.机制创新、数据驱动与全球治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展[J].图书馆论坛,2023,43(10):40-46.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Data-Driven and Global Governanc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WEI Yi ,DING Yi ,MAO Yihan &LI GangAbstractFollowing the deployment of developing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in theNational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ports of 86experts who attended the “2022New Think Tank Governance Forum ”,focusing on the topics such as the new journey of think tank development ,building college think tanks and autonomous knowledge system ,sharing of think tank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cases ,studies of data-driven think tank ,database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ink tank mechanisms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innovation.It presents the progres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data-driven ,global governance and college think tank building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style think tanks.Keywords think tank development ;data-driven ;development mechanism ;global governance ;college thinktanks理论研究0引言《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1]。

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效率评价及差异研究

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效率评价及差异研究

引文格式:周涛, 李永前, 程振博, 等. 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效率评价及差异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 18(2): 8−15. DOI:10.12371/j.ynau(s).202311033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效率评价及差异研究周 涛, 李永前, 程振博, 余佳祥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650201)摘要: 渔业是粮食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渔业经济效率,了解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 (市) 的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SBM 模型、超效率Malmquist 指数、泰尔指数分析法解析渔业经济效率时及其差异。

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渔业经济效率总体上不断上升,逐渐呈现出下游效率最高的变化态势;渔业经济效率值趋于1,各地对于渔业投入资源的利用率较高;渔业总体发展较为均衡,渔业经济效率的差异主要由区域内的差异形成。

基于此,未来长江经济带的渔业发展要注重养殖渔业技术创新、养殖规模扩大化以及区域间的协调均衡发展。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渔业生产;超效率SBM ;Malmquist 指数;泰尔指数中图分类号: F 30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0X (2024) 02−0008−08Evaluation and Differences of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Fishe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ZHOU Tao ,LI Yongqian ,CHENG Zhenbo ,YU Jiaxia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Abstract: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fishery an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exploit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fisher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1 provinces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from 2012 to 2021,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fishery and its differences when combining the super-efficient SBM model, super-efficient Malmquist index and Theil index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fishery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had been increasing in general, gradually showing a trend of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n the downstream;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value of the fishery industry tended to be 1,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ishery input resources was high in each regio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fishery in-dustry was relatively balanced,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fishery industry were mainly formed by the intra-regional differences. Based on th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should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quaculture fishery, expansion of aquaculture scale and coordinated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收稿日期:2023-11-21 修回日期:2023-12-19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1051004);第十六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023Y0898)。

湖北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长江经济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湖北统计年鉴2017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长江经济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占全国比重 (%)
proportion
2016年
绝对数 absolute account
占全国比重 (%)
proportion
42.9
40.9 41.1 40.5 41.3
39.8
43.0
58160 53.0
259525 23109
125481 110935
179527
29688
42.9
41.2 40.6 40.9 41.7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亿元 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100 million yuan)
Finance 亿元 General Public Budget Revenue (100 million yuan)
Agriculture Output of Major Farm Products 万吨 Grain (10 000 tons) 万吨 Oil-bearing Crops (10 000 tons) 万吨 Cotton (10 000 tons) Industry 亿元 Total Profit ofIndustrial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100 million yuan) Construction 亿元 Cross Outpu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100 million yuan) Domestic Trade 亿元 Total Retail Sales of Consumer Goods (100 million yuan) foreign trade 亿美 Total Value of Imports and Exports (100 million USD) 亿美 Total Exports (100 million USD) 亿美 Total Imports (100 million USD)

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异速增长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

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异速增长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

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异速增长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长江流域区域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文将分析长江流域区域经济中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

一、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异速增长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旅游规模的增长呈现出异速增长的特点。

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

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人们的旅游意识和需求也不断增强。

同时,长江流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三峡、黄山、苏州园林等,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区域经济中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时空格局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时空格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东部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

东部沿海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其次,上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旅游资源稀缺,交通条件相对较差,景区开发难度大。

而下游城市由于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外,中部城市地理位置居中,旅游业发展相对稳定,具有广泛的旅游资源和较好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游客。

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时空格局还受到政府政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促进了旅游业的增长,形成了一定的时空格局。

而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时空格局,如人们春节、国庆节等长假期间的旅游热潮。

三、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演变特征长江流域区域经济-旅游规模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发展区域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业的发展区域逐渐扩大。

原来只有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开发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它涵盖了中国的许多知名城市和省份,如上海、江苏、浙江、重庆、湖北等地。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长江经济带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提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持续发展。

这一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一、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来培育创新型企业,以推动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

其中,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运营支持。

二、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但传统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使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并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同时,还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和利用人才是任何产业和地区发展的核心,长江经济带也不例外。

在推进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时,我们需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和利用创新人才,进而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四、推动市场化、国际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长江经济带居于中国的中心位置,连接了南北两个经济中心区,目前仍然有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

推动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开拓新市场、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背景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速度型的高速发展向质量型的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创新驱动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一直是深远且持久的。

产业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客观反映。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老旧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代表的长江经济带,由于其自身的区位特色和发展状况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发展共识。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产物,是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典型代表。

2018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国家首次提出发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原则,随后各省市相继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细则。

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不断推动我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018、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由于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应用层产业链越来越丰富,催生出新的产业发展业态、模式和方向。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一般ICT的基本技术经济特征———渗透性、替代性和协同性。

但对于人工智能对于劳动要素的替代而言,体力只停留于初级阶段,这种替代行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下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经济纵横◎曾鹏杨璐周青丽三、滴滴顺风车运营模式优化对策1.监督监管制度优化。

由于监管力度小的原因,共享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的乱象,这些乱象存在于用户之间、用户与产品之间以及用户与企业之间。

共享经济企业可通过优化监督监管制度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滴滴顺风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公安系统相连,用户在遇到紧急情况是可通过报警来获得求助,而且用户也可在这个系统上进行举报;实行区域管理制,将服务区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派遣以为负责人,负责该区域的监督监管工作;监督监管系统优化,优化系统使用户的监督举报更加便捷。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可编辑版】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可编辑版】

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全文及前沿新材料,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新材料,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

在新能源领域,依托沿江绿色能源产业带,重点发展核能、风电、智能电网、页岩气、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沿江地区的应用示范。

2、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等领域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互联网+ 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在钢铁领域,推动沿江钢铁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推动钢铁制造向高端方向发展,以数控技术为依托,提升钢铁制造柔性生产装备研发制造能力,重点实现产业优化、关键技术突破、智能化能力提升。

在有色金属领域,适度控制资源开发强度,积极利用低温低压电解、强化熔炼、生物冶金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方向,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实现优化产能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

在石化领域,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项目,扩大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延伸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聚酯、聚氨酯、特种纤维、聚碳酸酯等产业链,完善石化生产力布局,重点提升大型炼化能力、做精做优化学工业、页岩气产业化。

在纺织领域,加强纺织行业整合能力,加快纤维新材料开发应用,培育高端产业用纺织品,推行节能降耗技术,全面推进清洁印染生产,提高服装材料技术含量,重点加强品牌建设、结构优化、绿色生产。

3、积极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加快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城市新建区域推动光纤到户,已建区域加快光纤化改造进程,统筹提高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普及水平。

进一步加快4G网络部署,持续推进移动宽带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无线局域网建设,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长江行业报告

长江行业报告

长江行业报告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流域涵盖了中国的许多重要城市和工业基地,因此长江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对长江流域的行业发展进行分析,探讨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能源行业、农业等。

其中,制造业是长江流域的支柱产业之一。

长江流域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等,这些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涵盖了汽车、电子、化工、钢铁等多个行业。

交通运输业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产业,长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为长江流域的物流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长江流域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因此能源行业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产业之一。

农业方面,长江流域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农业产业在长江流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次,长江流域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重工业正在逐渐减少,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则在长江流域快速发展。

尤其是在上海、南京等城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长江流域的产业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长江流域的许多企业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带动了长江流域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再次,长江流域的产业发展还呈现出集约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长江流域的许多企业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然而,长江流域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污染是长江流域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长江流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次,长江流域的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约束和人才短缺的问题。

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资源供给不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皮书数据库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皮书数据库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本书的报道请以本新闻稿为准,涉及作者及发布会现场嘉宾的言论,报道时请与作者和嘉宾本人联系确认。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闻稿News Release2017年11月26日,由《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于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举措。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强调“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任务(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效率,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内在要求。

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组织编撰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

湖北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

湖北长江经济带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研究

作者: 胡志林[1];夏梁[2]
作者机构: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430073;[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430077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50-5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思路
摘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湖北应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世界级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及世界级的持续创新能力.根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综合考虑当前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本省比较优势,认为湖北省应当培育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等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经济新常态下, 湖北省应该牢固树立整合发展、 联合发展和对接大机遇发展等三大发展思路, 抢抓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 培育出引领和支撑湖北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2016年26期总第833期(4)学习和成长角度: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保持率,合理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

体现了平安银行“对内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2.我国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的不足平安银行等一些企业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新的启发,针对大多数企业不能将平衡计分卡很好的融入到企业战略实施中。

我们看的不足如下:(1)管理层对平衡计分卡支持力度不够。

从平安银行角度来看,成功的经验是总部上层给予平衡计分卡战略实施所遇要的任何资源。

战略管理的实施本身就要求全员的参与,从上层作为管理者,不能给予很好的理解,不能下定决心进行改革,向员工明确平衡计分卡实施所需要的行为,不能形成一定规范,平衡计分卡就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和发展下去。

(2)企业忽视内外部环境,盲目引进。

平衡计分卡不是战略规划的工具,其需要良好的战略规划,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战略实施,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些企业不对平衡计分卡进行调整就盲目的运用,导致企业战略实施的失控和不能有效的绩效评价。

(3)仅仅作为绩效考核工具,不能发挥全部优势。

一些企业认为平衡计分卡就是考核绩效的工具,缺乏对平衡计分卡整体层面的认识。

企业将四个维度进行分解,单独进行评价,不考虑四者之间的因果逻辑。

3.优化平衡计分卡在我国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应用(1)形成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相配套的战略绩效管理工具。

平安银行能取得成功,与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分不开,由于全球化竞争,外资银行的涌入和本土银行的相互竞争,平安银行从整体层面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其核心的价值观指导下,平安银行拥有了一批能动脑筋肯吃苦的员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形成了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基础。

(2)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升执行力。

管理层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向员工表明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决心,要求实施的员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保证顺利实施。

(3)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

规划指导着平衡计分卡的工作开展。

要有明晰的长期发展目标,将长期发展的指标分解为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建立平衡计分卡实施专门的小组,由有经验的和具有能力的人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对绩效的开展进行监控和持续改进。

首部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出版

首部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出版

首部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出版
本刊编辑部
【期刊名称】《长江技术经济》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2017年底,《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
在武汉发布。

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吴传清组织编撰,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

这部报告是一部深入系统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力作,具有较高
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咨政决策参考价值,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大部分。

总报告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分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
【相关文献】
1.中国首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出版--欧亚时代的到来 [J], 史诗
2.我国首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出版发行 [J],
3.首部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出版 [J], ;
4.首部研究和展示广播影视发展改革的蓝皮书《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
出版 [J],
5.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出版 [J], 伊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书发布责任声明(一)本新闻稿经本皮书主编授权发布。

(二)本新闻稿仅代表皮书报告作者(或课题组)的观点,不代表作者(或课题组)所在单位立场,也不代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立场。

(三)任何媒体、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名义发布皮书新闻稿。

(四)任何媒体(包括网络)、个人对本书的报道请以本新闻稿为准,涉及作者及发布会现场嘉宾的言论,报道时请与作者和嘉宾本人联系确认。

注:本声明面向媒体,在皮书新闻稿发布时使用。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闻稿News Release2017年11月26日,由《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于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举措。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称为新时期“三大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强调“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016年颁布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四带”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六大战略重点任务(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效率,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内在要求。

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组织编撰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一部报告。

这部报告以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附录四大部分,共收录10份报告。

总报告篇收录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报告研究内容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服务业、农业竞争力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区差异显著;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水平;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空间协同和产业协同效应有待提高。

分报告篇共收录五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耗能产业、服务业、农业发展研究。

报告内容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上游地区发展水平始终落后于下游地区,创新效率整体平均水平不断上升,呈现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空间分异特征;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呈现出明显地区差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负向影响;长江经济带服务业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大部分沿线省市发展潜力巨大,且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效率推动向技术进步推动转变;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状况和生产状况均呈良好发展态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改善,地区差异较大。

专题报告篇共收录四份研究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工业转移与承接、特大城市工业发展、省域文化产业发展案例研究。

报告主要研究结论有: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凸型”分布,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严格的梯度递减分布,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产业转移方向基本符合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各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能力和分模块能力差异显著,2011 ~ 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普遍增强,不均衡状况有所改善;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工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工业创新效率与工业发展水平所处阶段息息相关,大致呈“N”型梯度分布。

省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湖北省文化制造业属于中间投入率大、中间需求率小的最终需求型产业,具有“高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文化服务业属于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均较小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呈现“低影响力、低感应度”特征、呈现出显著的消费性特点。

附录部分收录自2013年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以来关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发展的近三年基础数据(2013 ~ 2015年)以及吴传清教授团队近五年(2013 ~ 2017年)所取得的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研究成果。

《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2017年11月26日,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举办。

装备制造业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优势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采用因子分析法、空间基尼系数、全局Moran’s I等实证分析工具,评估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空间集聚程度。

结果显示:2015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五省市处于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第一梯队,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四省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贵州、云南两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11 ~ 2015年Moran’s I值呈现递减趋势,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相邻相似状况得到改善。

促进长江经济带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巩固原有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推进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五化”(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发展。

一是找准创新驱动发展突破口。

一方面,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走向中高端。

在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促进技术进步与应用,优化配置技术与产品资源,引导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爬升。

另一方面,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重点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强化提升光电子通讯装备、集成电路、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进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前沿领域创新应用。

积极开展装备制造业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研发,增强基础创新能力,围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建设一批在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围绕装备制造业领域关键环节,主攻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行动,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新型人机交互等装备制造业核心领域取得突破。

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打造绿色化装备制造业体系。

依托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基础优势,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示范点,整合资源要素,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产业、企业、要素合理布局。

特别是围绕机器人、激光、增材制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集聚,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廊。

依托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再制造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制造产业链绿色共生,打造绿色制造全产业链。

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装备制造业园区,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打造完整的绿色装备制造生产和供应链条。

(参见《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P68-1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11月26日,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举办。

高耗能产业主要指对矿产资源进行初加工,在高温焙烧或冶炼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并伴有大量工业废弃物和污染物产生,具有“三高”(高能耗、高产能、高排放)特征的产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明确将六大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统称为“高耗能行业”。

从高耗能产业静态集聚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静态集聚水平处于低度集聚状态,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高耗能产业静态集聚水平高于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地区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

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平均值变化趋于平稳;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排名来看,上海市、贵州省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安徽省、江西省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全国排名靠前,上海市、湖北省、贵州省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内部排名相对靠后,安徽省、江西省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内部排名靠前;从长江经济带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地区差异来看,2002年以来11省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地区差异较为稳定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靠后的省市存在“追赶”效应,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度整体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影响因素来看,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对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则与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具有负向抑制作用。

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对于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有正向溢出效应;高耗能产业动态集聚水平、环境规制、财政政策对于高耗能产业集聚水平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为进一步促进高耗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合理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应从以下方面发力:(1)改进高耗能产业生产技术,加强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严格把控污染治理,降低高耗能产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2)立足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战略布局要求,科学规划高耗能产业空间布局,做好高耗能产业转移和承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