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

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地球上,两极地区是神秘诱人的地方,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本节课主要介绍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等内容,重点突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探究精神,同时地理学科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本节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抓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一:情景导入

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图片,由“蝴蝶效应”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让学生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试着描述地理位置

出示微课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

学生利用所学方法继续上前指图,师点拨评价

活动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感受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动植物影响,依次学习北极地区的动植物,动植物的特点都是和当地的环境相适应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北极因纽特人的衣食住行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和当地的环境有何关系?

知识梳理并归纳获取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合作探究三:学以致用,学习南极地区的位置和环境

出示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图,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利用学习北极地区的方法分析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出示大洲海拔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除了位置还有地形,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出示气象资料让学生说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还冷,并分析原因

出示微课让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南极地区没有长期定居的人口,讲述南极的代表性动物。

对比分析南北极的异同点:

合作探究四:关注极地

出示图片认识两极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性

出示图片,了解我国在两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出示两极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保护极地,世界在行动!保护极地,中国在行动!保护极地,我们也在行动!树立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梳理

学生谈收获,梳理全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等

课后探究

要求学生课下查找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写一封呼吁人们保护极地环境的倡议书。以此树立保护两极地区的环保意识,理解人地和谐发展。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储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储备了不少有关两极的知识。本学期已经学习了四个大洲和四个国家的区域地理,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原有知识与经验将成为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石。

(2)认知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大都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学习过程中要巧妙利用学生这个特点激活地理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景,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教师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针对学情分析,讲课过程中要多注意以下几点:

1、基于“情景”教学。围绕两极的核心知识,整合相关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现实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在情景中活动。

2、基于“问题”教学。课前我编制了以问题为主导的自学提示,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可控性和有效性。

3、基于“合作”教学。一方面注重生生合作,采用“兵教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利用好学生的认知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相互评价中增进理解;另一方面注重师生合作,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成果和生生交流的成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适当进行梳理或拓展,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的理解知识。

4、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恰当、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造学习情景,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为学生体验感悟和创新应用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效果分析】

1.本堂课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工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实施得当,对于当堂知识可当堂掌握。

4.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能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全面发展。

5.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6.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持续学习。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和导引。

教材分析: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地区》的最后一节。由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材将两个地区安排在同一节学习。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而科学考察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教材将这些知识通过三个框题呈现: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外,课文编排了5个阅读材料和15幅插图让学生去直观感受两极,设计了四组活动题让学生去深入理解两极。总之,本节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活动内容有一定深度,编写思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