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中的十大关系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1.活与实的关系。

课堂气氛浓厚,师生情绪高涨,学生能够言之有物,达之有序,书之规范,言之精彩,作之有情,述之有感,评之有度,改之到位。

活是条件,实是根本。

2.静与动的关系。

静为独立思考,自我梳理,搜集信息,咀嚼体味,形成主见,动为相互交流、切磋、碰撞、借鉴、去伪存真,合作共赢,或先静,或后动,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共鸣共振。

3.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主导为主体服务,当主体遇到障碍时,疑惑不解时,走偏失向时,无从着手时,茫然无助时,心猿意马时,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教师是参谋,是催化剂,是风向标,但绝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机会、快乐还给学生。

4.教材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是生活经验的反映与总结,是生活实践的一个范例,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出发,到生活实践中涉猎、体验、感受,课堂即生活,教材是纲要,生活实践是素材,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力求做中学。

5.举一与反三的关系。

“一”是基础,“三”是升华,没有“一”便谈不上“三”,学习过程中,要对现有的知识分析透,注意拓展与延伸,达到纵横左右,东西南北中,上接下联,左顾右盼,在“一”上狠下功夫,把握要核实质,使学生心胸开阔,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夯实根基,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反“三”,反“五”。

“三”“五”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瓜熟蒂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学知识,长智慧。

知识是一个基础,是形成智慧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目的。

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养人才的最终追求。

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的,可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实质上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智慧。

7.保底与提升的关系。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不让一名掉队。

课堂上要分层次教学,使同学们都能找到支点,感受成功,享受快乐。

尽可能多地给予薄弱学生机会,让其展示自我,体验自我价值,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把握机遇。

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许多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关系到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下面,我将围绕“数学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来谈一谈。

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学习和进步,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

三、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努力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四、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老师与家长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将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

六、老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熟知教材,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七、老师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根据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八、学生与课外练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九、学生与数学考试之间的关系。

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考试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准备考试。

十、老师与学生评价之间的关系。

老师应该充分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总之,数学教学中十大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成长。

希望我们的教育者能够更加重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迎接未来挑战。

论十大关系 名词解释

论十大关系 名词解释

论十大关系名词解释1. 上下关系:指不同级别、不同职务、不同身份之间的关系。

例如领导与下属、老师与学生等。

参考内容:《上下管理:如何打造有效的组织架构》、《如何做好领导和下属的关系》。

2. 父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责任不同。

参考内容:《父子关系的演变与现状》、《如何建立和谐的父子关系》。

3. 师生关系: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有师德、示范良好的品质和教育水平,而学生则应该尊重他们的老师。

参考内容:《师生关系的特点与建立方法》、《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 朋友关系:指彼此信任和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社交形式。

朋友的定义因不同地域、文化和人群而异。

参考内容:《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朋友间的十种不同类型关系解析》。

5. 同志关系:指由共同的目标、追求、信仰等因素促成的友谊关系。

同志之间应该互相尊重、支持、理解对方。

参考内容:《如何建立和谐的同志关系》、《同志关系的几个原则》。

6. 爱情关系:指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

建立稳定的爱情关系需要真心相爱、互相尊重、建立信任等因素。

参考内容:《如何经营建立稳定的爱情关系》、《爱情关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 兄弟姐妹关系: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等是兄弟姐妹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

参考内容:《如何建立和谐的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心理分析和治疗方法》。

8. 同事关系:指在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内容:《如何处理同事关系的问题》、《同事之间应该建立的有效沟通方式》。

9. 客户关系:指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优秀的客户关系可以促进销售和客户满意度。

参考内容:《如何建立和经营优秀的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10. 国际关系: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和互动。

国际关系的平等、和平、协商等基本原则被广泛接受。

语文教学的十大关系

语文教学的十大关系

我们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结合平时耳闻目睹的教改教学现状,进行了一番思考,对如何处理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十大关系,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同行共勉。

一、关于人文精神与工具论的关系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因为各领域、各学科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语文具有很强的工具性。

另一方面,语文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因为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了解本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统文化,提高人的道德素养。

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人片面强调其工具性,忽视了对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的教育,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倒退,任其下去,必然危害于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倾向,在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挥其在人文教育中的巨大作用,使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关于传统教育与改革教育的关系传统教育的理论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理应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可是有的人不能理智地看待传统教育理论,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传统的东西批得一文不值,仿佛要打进十八层地狱。

在这些人眼里不骂倒旧的东西,新的东西就没有立足之地。

其实新的东西都是从旧的东西中演变发展过来的,离开了旧的基床,新的东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诚然旧东西客观上阻碍着改革进程,妨碍着新的东西的发展,不破不立。

那要看怎么破法,怎么立法。

改革中,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待传统的东西,不要像马克思批判的那样,为了泼洗澡水,不惜把澡盆里的婴儿一起泼掉。

我们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再去泼水,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三、关于教材与教法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小学语文新教法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

这种法那种法纷至沓来,铺天盖地,使人看了应接不暇,莫衷一是。

对此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拿来主义,认为这种教法好,拿来就用,不加比较和区别,结果是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到手,连自己的都丢了。

另一种是冷静态度,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不为其冠冕堂皇的名词所动,而是脚踏实地抓自己的教学。

教育教学中的十大关系

教育教学中的十大关系

教育教学中的十大关系年轻老师与年长老师的关系一、年轻老师的知识结构新,符合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较先进,尽管老教师也可以通过进修完成知识更新,但他们的基础是原来的,在基础学科方面新旧知识体系变化不大,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老教师显得功底深厚,而象信息技术、英语等科目,年轻教师则起点更高。

二、遇到问题学生或是教学不得法时,老教师应对的办法多,也能沉得住气,不会有病乱投医般拿众多方法在孩子们身上实验。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

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的学习,以及多年来对应试教育的了解,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有所了解,面对目前关于素质教育的种种看法,我想有必要也谈一谈我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点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教学论中的十大关系

教学论中的十大关系

以下的教学中十大关系是有我们组员共同努力总结出来的,我们组员有:何龙唐金城陈艺峰李倩丽陈思凤许文的张小彬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关系学生是教学的认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认识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体现在:引导学生投入到时学习活动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当学生取得进展时,及时鼓励;.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做到:1、要根据教学目标、计划和“标准”从事教学活动。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4、改进教学方法,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5、要充分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组织并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任何学科的教材都存在一定的结构.在这个知识结构中,会呈现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特殊知识与一般知识等不同形态;同时,它还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关键性影响;教学中,应当正确处理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结构结合起来。

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常常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法加上,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反映学生的思维规律。

三、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关系1.应当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知识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基础,而且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2. 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并不能自动地与知识学习同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教学中不能单纯局限于“基础训练”,打着“夯实双基”的旗号而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式的题海练习,而应当把重点放在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载体,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中领会学科的基本思想,形成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能力,并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功能,使知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论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论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
曾 在 新 课 程 的探 索 过 程 中 为 这 些
三、 接受学 习与发现学 习的关系
改 变 过 于强 调接 受 性 学 习 ,
“ 而不实 ” 华 的所 谓的新 教学观 念
二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 导的关系
强 调 发 挥学 生 的 主体 性 , 并 不是 否认 教师 的主导作用 。教 师 闻道在先 ,而且 负有 国家和 民族 的重 托 j理 应在教 育 中发 挥主导 作 用 。不 能把学 生主体性 和教 师 的主导性对 立起来 . 反 , 相 只有把 学 生 的主体性 和教师 的主导性 充 分 发挥好 ,教育 才能 回满地 完成
学 生 能 力 的 目的 。
教 学 过 程 的优 化 设 计 和有 效 展 开 ,为 学生 的全面发 展创设 足够 的时 间和空 间 ;通过最 优 的现代
课堂 教学设计 和有效 的课堂教 学 活动 , 分体 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充
然而 ,就在我 们为新 课程 理
念所带来 的变 化而欣喜 时 ,我 们 可曾注意过 与 之而来 的种种课 堂 。强调尊 重学生 的主体 地位
也不意 味着放 任 自流 ,不能把 学 生主体性 绝对 化 。让学 生做 学习
在 采用 发 现 学 习模 式 时 , 选 题一定要 明确恰 当 ,教 师 的引 导 和点拨 要准确 ,师生 活动要做 到 放得有 度 , 收得及 时 , 达到引发学
的 主人 , 不是 不要教 师讲解 , 更不
实 的知识 功底是提 高能 力 、丰 富
情感 、 成主动 积极态 度的基础 ; 形
性 学 习 的充 分 展 开 提 供 相 对 独
立 、 计 划 的学 习机 会 有
是 新 课 标 三 维 目标 中 的第 一 层

教育教学十大关系中的内容基础与目标的关系

教育教学十大关系中的内容基础与目标的关系

教育教学十大关系中的内容基础与目标的关系
两者的密切联系:提出或指定的依据相同。

两者的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新人这个总目标。

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

两者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导向;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课件

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课件

优化教学媒体
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多媒体课件、实 验设备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创新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 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08
教主作用与学生主体位 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及意义
教师主导作用
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策划者、引导者 和启发者的角色,旨在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和培 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合教育资源
加强师生互动
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 教师资源、社会资源等,使德育与智育相 互融合。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使德育与智育在互动中得以实现。
05
生与差生的关系
优生与差生的定义及分类
优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 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在 学校和课堂上通常能够取得较好
的成绩和表现。
差生
通常指的是在学业、表现、能力等 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可 能存在学习困难、表现不佳、能力 不足等问题。
分类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可以将学 生分为优生和差生,以便更好地针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
差生产生的原因和转化方法
原因
差生产生的原因可以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如智力、能力、兴趣、学习方法等,也可以包括外部因素,如家庭环 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
学生主体地位
指学生在教学中拥有自主、合作和探 究的学习权利,能够自由表达、质疑、 调查和探究,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实 现自我价值。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十大关系

十大关系

• 6、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 依据学习目标,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再次达成目标。 • ①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 测,及时反馈矫正,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 达标情况。 • ②达标测评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子互查、 小测、板演等多种形式完成。
• 三、教师备课十大要素
• 1.知识 .知识: • 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难点、要点、结合点、 导入、延伸、长度、宽度、密度、骨架突显血肉 丰满。
•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 围绕目标和重点难点,按小组分派具体学习任务,围绕 学习任务组内合作交流、立体学习。 • ①教师根据确定的目标,分小组分配任务,任务必须明确, 要求必须具体,然后巡视。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困惑和疑难, 来源于教师的提前预设。巡视的任务是督促和发现,不应 对学生形成无谓干扰,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中提示、激活 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确定合适的展示方式。 • ②学生接受任务后,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记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 ③对照版面,对本小组内展示的内容,进行预展,确定展 示方式,展示过程中人员分工。通过预展,力争做到脱稿 展示,声音响亮,富有激情。
• 6、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 学知识 ,长智慧。知识是一个基础,是 形成智慧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它不 是目的。智慧、能力、技巧、方法才是培 养人才的最终追求。知识是很容易被忘掉 的,可是人的技能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课 堂上看似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实质上 是通过学习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在 智慧
• 3、反馈。 、反馈。 •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 予以反思总结,是“兵教兵”“兵强兵” 的重要过程,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思 维应当在此环节得到全面提升
• 说明 说明: • “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在实际教 学过程中,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穿插在 教学过程中的时时处处,教师须根据教学 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旧观念和模式的激烈碰撞下,暴露出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里浅谈一下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教学新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

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内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按部就班,就事论事,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备课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

即使教师进行了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

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是动态性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修订和完善教案。

三、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生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对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实施。

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课程资源,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从激发学生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方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十种关系2008.5.22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十种关系2008.5.22

正确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十种关系2008.5.22前一阶段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整理成十种关系,即:个人与他人、形式与内容、目标与过程、知识与能力、薄与厚、集中和渗透、讲与练、新授与复习、个性与共性、理论与实践。

如果正确把握这十种关系在教学中就会少出或不出问题。

1、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每位教师的知识底蕴、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又不尽相同,所以个人要向他人学习,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备课组中同头教师之间要加强集体备课,做到进度、重难点的处理大体一致的同时,又要结合学生、教师的特点形成不同的风格。

2、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不同性质的内容决定采取不同的形式。

比如容易使学生产生分歧的内容可采取讨论、辩论等形式,纯记忆的内容可采取顺口溜等形式。

教学中究竟要采用什么形式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反对不分内容而采用一个形式的做法。

3、目标与过程的关系。

目标是过程的方向,目标通过过程来实现,过程的完成不能脱离目标。

目标应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应为实现这三维目标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中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另外两个目标的做法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4、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手段,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知识的把握要做到专题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能力要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及中考要求的能力为目标。

5、薄与厚的关系。

这一关系主要指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是目的。

过去说“教书”是错误的,准确地说是“用书教”而不是“教书”。

在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是要做到薄——厚——薄,“薄——厚”指的是对教材的知识点要拓宽、加深,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一次飞跃。

“厚——薄”指的是对教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分析整理的过程,这是教师对教材处理的第二次飞跃。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教学要处理好十个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教育学生要互相尊重,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凝聚力和友谊,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4.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要与同事合作,互相支持和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教师要与教育管理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

6. 教师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要与社会各界保持联系,了解社会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7.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要熟悉教材,善于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8. 教师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 教师与评价的关系:教师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有效的反馈。

10. 教师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

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十种关系一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发展。

没有自主探究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合作交流就无从谈起;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找出未知和疑难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价值。

二是静态高效与动态课堂。

“静”是高效自主学习的需要,“静”可以保证思维的高度活跃,防止相互间的干扰;“动”是合作交流的外在表现。

“动”与“静”都是学习的外显行为。

学习的关键在于“静”要高效率,“动”要高质量,“动静”要有序。

三是继承发扬与改革创新。

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绝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

新课程改革主要是改掉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方式方法,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在组织、交流、分析、表达、实践、合作等方面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但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如复杂抽象问题的精讲、教具的应用、适当的训练等还是要继承的,不能一概摒弃。

四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由演员变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演员”是师生角色转型的恰当比喻,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完成、学习的高效,甚至课堂能否按既定程序进行都将难以保证。

五是教材使用与拓展延伸。

现在的中小学课程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市地根据当地实际选用不同版本教材,并编写地方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并结合生活、生产进行拓展,拓展延伸除与实践结合外,还可采用谈学习感悟、编课本短剧等方式。

拓展延伸原则上不应打乱教材的结构,防止耗费教师过大的精力,否则对现有师资水平也是一个挑战。

六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

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不矛盾的。

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

有些教师感到如果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能会耽误时间,不易操作。

论教学十大关系

论教学十大关系

1、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 共同的课堂规范 话语体系包括隐形的和无形的,语言 —— 肢 体语言 —— 心灵默契 —— 精神默契,进而 形成一种语言精练、生动、幽默的自主建 构课堂文化。 是一种默契、心领神会,是一种课堂规范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举例 新语词:(2010年社会新话语) “给力!” “朋友,开慢点,你爸不是李刚”
合作文化


合作学习文化包括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小组分工等一系列 内容,,要在自主、倾听、善问、质疑、 交流、接纳、欣赏、互助中发挥“集体学 习”的力量,引出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 进每个人格的进步。 在互动与规范、民主与纪律中实现发展, 同时培养“学习集体”的形成。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七、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靠体验过程 活动结束要总结(教师作用很重要) 构建反思文化 评价文化的意义 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有效连接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八、个性化与优化的关系
课堂是一复杂的系统: 1、学生 教师 教材 2、知识 技能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3、环境 条件 技术 策略 方法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澜教授:(整体育人观)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 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知识,转为培养能在 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它的 主要内容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 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 弹性化的教学内容。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十、民主和纪律的关系


民主的课堂 强调的是思维的开放性、自由性、批判性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建构民主的课堂文化 民主的课堂不是无政府主义的课堂 规范 纪律 包容 责任…………

【精品课件教案ppt】 论教学“十大”关系PPT48页

【精品课件教案ppt】 论教学“十大”关系PPT48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课件教案ppt】 论教学“十大”
关系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摘要:如果把语文教学设定为一道哲学命题,就必须辩证地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继承和发展”“个性与共性”“粗放与精细”“听说与读写”“得法与得益”“深度和广度”“预设和生成”“普遍要求与个别情况”“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几个方面的关系。

只有在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基础上,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哲学命题如果把语文教学设定为一道哲学命题,就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有点像鸡和蛋的关系,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了人们太长时间了,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据说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法。

说是不必太在意背诵“僵死的教条”,要特别重视能力的培养,否则就掉进了高分低能的泥潭。

果真如此吗?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有可能具备卓然超群的能力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易走极端。

比如说,现在中学语文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了,说是重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需要死记硬背相关语法知识的教条。

可笔者总觉得不能顾此失彼,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是很有好处的。

一个人还不明是非,就要他做得纯熟圆满,笔者认为,这不算是痴人说梦,也是一厢情愿的。

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是对传统的维系,应该强调继承。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臂上。

”爱因斯坦也说:“如果没有包括劳伦斯等人的发现在内的前人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就不会有相对论的问世。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继承中外历史上由前人创造的灿烂辉煌的科学文化成果。

唯其继承,才有进一步创造的基础。

同时教育又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必须面向未来。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1]“学者先要会疑” [2]。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除了要积极地提倡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更要坚决地反对盲从、反对迷信,提倡独立思考、不断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的教学中十大关系是有我们组员共同努力总结出来的,我们组员有:
何龙唐金城陈艺峰李倩丽陈思凤许文的张小彬
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体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的认识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认识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体现在:引导学生投入到时学习活动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引导;当学生取得进展时,及时鼓励;.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进行指导,起到解惑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参与学生的讨论;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做到:
1、要根据教学目标、计划和“标准”从事教学活动。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4、改进教学方法,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5、要充分注意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

二、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组织并纳入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任何学科的教材都存在一定的结构.在这个知识结构中,会呈现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特殊知识与一般知识等不同形态;同时,它还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关键性影响;教学中,应当正确处理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结构结合起来。

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常常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法加上,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反映学生的思维规律。

三、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的关系
1.应当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知识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基础,而且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
2. 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并不能自动地与知识学习同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教学中不能单纯局限于“基础训练”,打着“夯实双基”的旗号而让学生进行机械重复式的题海练习,而应当把重点放在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载体,使学生从知识的学习中领会学科的基本思想,形成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能力,并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功能,使知识与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获取直接经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性理解,然后再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行认识,将认识从经验水平上升为理论水平,从而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内在关系的规律性知识,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逻辑的。

2.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及知识量大,时间紧,大量的靠间接经验而获得。

3.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但又要超越它,这样才能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基本规律。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从这些材料出发,通过直观感知而建立直接经验,并结合自己的间接经验开展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具体现象出发,得出有关结论,也可以先讲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再用直观教材去证实它;还要注意让学生应用概念解释某些实际现象,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五、接受与探究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本任务
2、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学习活动的预设性(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等都是事先设计的)
4、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基本任务
2、以问题解决为主线
3、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4、注重探究过程
注意两种基本形态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重视过程的教学
六、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1,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强调经过适当训练使“双基”得到落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其重要。

2,强调创新是时代发展赋予基础教育的崇高使命。

教学中,应以“双基”为载体,在使学生牢固掌握“双基”,形成基本能力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向书本和权威挑战,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的争论、质疑、讨论,养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逐渐培养。

3.有效的活动式教学是使基础与创新紧密结合的根本保证。

活动的本质与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主动思维,在思维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七、螺旋上升与结构化的关系
螺旋上升地进行教学,是由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决定的。

科学知识有严谨的体系结构,教材也必须有一定的连续性、思想方法的前后一致性,为了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中必须逐步提高知识的结构化程度。

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螺旋上升与系统化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第一,依据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由近及远等规则进行教学,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系统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在系统学习的前提下,要突出那些基本的、关键的内容,并认真处理难点。

第三,注意知识的结构体系,强调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也要
注意各门课程问的联系。

八、“双基"的理解和记忆的关系
首先,牢固地记忆已学知识,是理解新知识的必要条件。

对于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不仅要熟练记忆,还要达到应用的自动化。

任何领域,大量、系统地掌握该领域的知识是成为“专家”的前提,而“掌握”的标志就是对概念、原理的实质性理解。

基本事实的记忆、对概念、原理的实质性理解以及相关技能的形成,并使三者综合发挥作用,是精通相应学科的最重要方式。

因此,“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与“记忆基础上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

九、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首先,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通过某种方法或过程,对现实世界的某方面进行研究的结果。

其次,对“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的认识,实际是对知识性质的不同理解,过分地强调“过程”或“结果”都是有失偏颇的。

再次,“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认识,还涉及改进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变革问题。

为了达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关键。

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就是要承认并且重视个性的差异,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途径和方式,达到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好: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实事求是的尊重学生的选择,为他们创造具有差异性的
学习计划和条件,培养他们各自的特长。

2、教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除了提出恰当的要求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出口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

总的来说,教师要遵循: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