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课: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
【创设情境】俗话说:“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祸福。”自然界中的万物生灵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他们都有适应瞬息万变环境的本领,就以“要下雨”为例,想一想你所熟悉的生物会做出哪些反应?
【视频导入】播放“要下雨了”的录像资料。
自主预习单:
【学生活动】1、学生说出要下雨时一些生物作出 反应的谚语。
2、猜猜看:让某一学生再闭眼的前提下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说出名称。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视觉有障碍的人群,渗透爱心 教育,建立生物学 观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导学过程
主讲人备课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1、情境导入
讨论:凯伦曾经渴望上帝给她三天的光明,我们该如何对待盲人?生活中你是否向盲人献过爱心?
1、让学生快速浏览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告诉同学体验】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结束课程。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我是xxx”说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状态,与他们共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挂图归纳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并板书。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 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
【教师活动】瞳孔是眼睛的窗户,它通过调节改变自己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强度。光线进入眼睛后,又怎样形成了视觉呢?(出示眼的结构示意图)这里有一个凸出的结构,哪位同学认识它的名字?播放课件《视觉的形成》并板书视觉的大致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与视觉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里,一改过去老教材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排序,而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2.本节主要内容《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眼与视觉”、“近视及其预防”和“耳和听觉”三部分。

现将“眼与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自主先学、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达标检测五个板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

(2)练习观察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意识到眼球的重要性,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眼睛。

三、重点难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指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五、学法指导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眼球结构;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理解眼球主要部分的功能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六、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这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需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知识抢答和分析资料等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七、教学理念本节课以阳光课堂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轻松愉悦的生物课堂。

对于一节论性比较强的课程,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活动,让教学丰满和生动起来。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掌握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体感知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树立关注自身健康、保护感觉器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

2. 教学难点: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基本过程,特别是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

理解抽象的感觉机制和神经传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人体感知器官模型、神经系统图示。

实验材料:盲杖、耳塞、眼罩等。

投影仪或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后练习题和答案。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引导学生思考人体感知的重要性。

简要介绍人体感知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25分钟)1.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主要器官(5分钟)利用人体感知器官模型,向学生介绍皮肤、眼睛、耳朵、鼻子和舌头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强调每个器官在感知不同类型刺激中的作用,如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感知器官的整体认识。

2.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的联系(5分钟)利用神经系统图示,讲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理解感觉神经末梢在感觉器官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感觉信息如何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3. 感觉的形成、传导和处理(5分钟)详细讲解感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刺激的接收、转换和传导。

强调大脑在感觉处理中的核心作用,解释大脑如何解释和识别不同的感觉信息。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内容。

七年级学生具备观察与合作学习能力,对眼球的外显结构(白眼球、黑眼珠)有初步认知,对直接观察的内隐结构缺乏认识;抽象分析与建模的思维较弱,需借助直观教具与问题支架;多数有使用相机的经验。

教师可类比相机感光成像原理,促进学生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与功能,使学生形成“人体通过感觉器官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概念。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近年来呈现逐渐攀升和低龄化趋势,教师可开展“爱眼护眼”课外宣传实践,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其具体的结构及视觉和听觉形成并不清楚,同时初一学生朝气蓬勃,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坐不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课中设计了“拼图游戏慧眼识珠”,“专家会诊案例分析”等环节。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去应用。

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物理知识,设计了简易模型演示,感知体验“近视是如何形成的”,概念生成,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

3.教学目标①观察眼球结构剖面图和眼球结构模型,认识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②基于生活经验,比较猫的瞳孔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变化,归纳瞳孔控制进光量的功能,描述人眼瞳孔对不同光线环境(白天和夜晚、强光和弱光)的适应。

③通过寻找生理盲点的微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④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崇尚并宣传健康的阅读习惯,预防近视;关注角膜移植与捐献的社会问题,认同角膜捐献的积极意义与角膜捐献者的大爱行为。

4.教学重难点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难点:理解近视的形成过程及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5.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探究分析6.教学过程6.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小明和同伴回家过斑马线时,一辆汽车突然冲他们疾驰而来,小明立刻把同伴拉回人行道,避免了交通意外的发生。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 教案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节教学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以小游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体验、表演、动手操作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做科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观察判断、实践创新等多种能力。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

3.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4.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归纳总结能力。

2.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

3. 尝试利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学习知识,认同互联网络也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眼球和视觉的了解,培养对生物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2.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3. 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视觉的形成与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2.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及近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难点,有些现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原理、近视的原因及矫正等,由于初一学生未学过物理学,对这些原理难以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手段,把这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不断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加强能力的培养。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1.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3.通过探究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理解眼球各部分结构在光照和黑暗下的变化;4.树立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本课重点1.了解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二)本课难点1.视觉的形成过程,四、教学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平台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创新1.整合点分析眼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生活中虽然我们天天都用眼睛观察世界,但它的细化结构是怎样的,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这些内容学生缺乏知识基础,而这又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或是解剖等观察到的。

2.解决方法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在传授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更注重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科学探究的能力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运用数字化教学软件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比展示眼球的结构,将学生手中的模型与大屏幕上的三维软件进行对比融合,使学生准确定位眼球的每一个结构,掌握其功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并理解它们各自的功能。

2. 使学生掌握外界环境信息通过感知器官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

2. 感知过程:外界环境信息-> 感知器官接收-> 大脑处理-> 作出反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感知器官的功能及其在感知过程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感知器官的结构。

3.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感知器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讲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感知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盲人摸象,让学生体验感知过程。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感知器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或实践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感知器官功能的理解、感知过程的掌握以及实验操作的技能。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感知器官的功能,理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实验操作规范,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展示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材料:进行感知过程实验所需的器材。

3. 教材、参考书: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拓展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2. 第2周:讲解感知过程的生物学原理。

3. 第3周:分组讨论,分享对感知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优质教学课件
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 ,全国 戴眼镜的人数超过3亿,居世界首位。学生近视眼 呈现低龄化和程度逐渐加深的趋势。
EXIT
近视是怎么回事?
EXIT
比较两张图片,近视患者看到的情景是?
1
2
说一说:
• 你什么时候近视的?怎么近视的? • 近视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EXIT
三、近视的成因
①堵耳 ②张口 ③闭嘴 ④喊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或①③ D ②④
F 其目的是为了( )
E 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F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G 防止听小骨断裂
H 防止产生脑震荡
EXIT
我当包公:
1、因为内耳有听觉感受器,所以听觉
是在内耳形成的。
(╳ )
2、幼儿易发生中耳炎,是由于幼儿啼哭 时眼泪流入外耳道的缘故。( ╳ )
1.遗传原因 2.环境原因:
眼部疾病 用眼过度 用眼过度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EXIT
三、近视的成因—正常眼的调节
— 眼球前后径 —
⊙正常眼睛看远处物体时
⊙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时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晶状体过度变凸
— 眼球前后径 —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病例4:小明的爷爷在失明前总觉得眼前有东西挡住 视线,瞳孔也逐渐变白,经医生诊断得了白内障。请你 根据所学内容推断白内障患者眼睛的哪个结构发生了病 变?
诊断:晶状体病变。由于患者晶状体内的液体有白 色沉淀、变浑浊,使光线无法到达视网膜,引起失明。
EXIT
色盲检测卡
EXIT
EXIT
中国近视患者已超3亿 居世界首位
眼球的变化是 ①晶状体变的越来越凸②晶状体越来越平③眼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东辽县足民中学李春宝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在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先从人们对外界的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于是,我在设置课堂教学时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机制,根据情景编故事和分析多媒体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求知,汲取知识。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材内容包括“视觉"探究和“听觉"探究两部分。

现将“视觉”作为第一课时内容讲授,分情境导入、眼与视觉、走进生活、近视及预防、课外拓展、我的收获六个版块。

“听觉”作为第二课时内容讲授,分情景导入、耳与听觉、课外拓展、其他感官、我的收获五个版块.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眼、耳等感觉器官较为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竞赛机制,根据情景编故事和分析多媒体资料的方式引导他们汲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三维动画及配音,这样可以清晰直观的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经传递等信息表达清楚,易于学生掌握,对近视的成因制作模拟动画的应用,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直观,也使得记忆不再枯燥.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近视眼的成因和耳聋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二)、能力目标观察比较分析眼球与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相似的点,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及参与竞争的技能.(三)、情感目标爱眼护耳、关爱他人。

重点:眼与视觉、眼球的结构是理解视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耳的结构是理解听觉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听觉的形成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难点: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汇总6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篇1这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作为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手段必将走进课堂,如何利用它达到课改的目标,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我想探讨的问题。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由于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旨在强调了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教学是全章教学的基础,完成好本节教学任务,可为后面的教学做一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有关人体对外界感知的方式、器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并不陌生。

但涉及到这些器官的结构名称、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感觉外界环境变化,学生又不十分清楚。

那么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是本节的关键所在。

三、本课对教材的处理1.从学生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出发章、节、引言中的设问2.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功能。

3.给每个学生以同样的探究学习和表现的机会,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来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迸发,形成爱眼意识。

5.为学生提供相关址,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3.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法构建“眼与视觉”的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五、教学重点描述眼球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构建生物学基本核心概念。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阅读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能力点、知识点及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制作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多媒体课件;2.眼球的结构模型;3.能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知能力的小道具;剪贴图。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1新设计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识别和解读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通过蜡烛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以及观看图片和思考问题,理解视觉形成的原理。

运用教师设计的演示教具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概述近视的成因,使学生明确了预防近视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重视并逐步形成用眼卫生的良好习惯。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说出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仔细观察眼球的结构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拼图游戏,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通过观看实验现象推测视觉形成过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视觉卫生,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关爱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3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眼球的结构以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

难点概述近视的成因。

重视并逐步养成用眼卫生的习惯。

4教学过程1【导入】眼和视觉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孩子们,老师最喜欢的一位诗人顾城曾经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是的,眼睛不仅可以寻找光明,还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大多来自视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眼和视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眼球结构的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活动】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师:让我们先来看看眼睛的结构。

眼睛包括睫毛、上下眼皮、泪腺、眼球等几部分结构,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眼球,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79页,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一(板书眼和视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请一位同学来讲讲你的答案。

1、拼图游戏师:看来大家的自学能力很强,想必接下来的这个小游戏对你们也是小菜一碟了。

游戏分三个环节:第一,我能合作,小组合作完成这幅拼图,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就需要分工,请小组长安排5个人每人贴一块,另一人负责写名称。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优秀教案第一章:人体的感知器官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的主要感知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2. 理解各个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3. 掌握感知器官对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人体的感知器官包括哪些?2. 各个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3. 感知器官对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感知器官的使用,引起学生对感知器官的兴趣。

2. 讲解和展示各个感知器官的图片和功能。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感知器官对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和影响。

4.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个感知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并强调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视觉感知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3. 理解视觉感知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视觉的形成过程讲解。

3. 视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眼睛的重要性和功能,引起学生对视觉感知的兴趣。

2. 讲解和展示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眼睛状况。

4.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视觉感知的形成过程和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章:听觉感知教学目标:1.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听觉感知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听觉的形成过程讲解。

3. 听觉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讨论耳朵的重要性和功能,引起学生对听觉感知的兴趣。

2. 讲解和展示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耳部健康检查,了解自己的耳朵状况。

4. 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听觉感知的形成过程和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第四章:嗅觉感知教学目标:1. 了解鼻子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嗅觉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嗅觉感知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基本功能,特别是眼和耳的结构与功能。

2.学生能够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光线和声波是如何被转化为神经冲动的。

3.学生能够了解其他感觉器官,如鼻、舌、皮肤等,在感知外界环境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示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实验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感知能力的重要性,珍惜并保护自己的感觉器官。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眼和耳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感觉器官在人体感知外界环境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视觉和听觉形成过程中光线和声波的转化机制。

2.感觉器官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包含多种环境声音和视觉元素的视频,提问学生:“你们是如何感知到这些声音和画面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新课主题。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基本功能教师活动:介绍人体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基本功能。

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感觉器官的分布和作用。

学生活动:听讲并记录重点,观察图示,理解感觉器官的分布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基本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眼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教师活动:详细讲解眼和耳的结构,包括眼球的主要部分(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和耳的主要部分(外耳、中耳、内耳等)。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科学解释 2、能力目标:练习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ppt 课件等。

2.学生准备:查找了解照相机构造及成像原理、每桌带一支手电筒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展示:书88页图片引导思考:(1)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2)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小结: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引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观看图片学生思考、阐述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构造 2、视觉的形成 1、谜语引出眼睛讲: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2、展示视频:我们用眼认识世界板书:一、眼和视觉 3、质疑: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引导: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要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知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引出:书89页“观察与思考” 1、请大家翻到书本89页,同学们分成各个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讨论书中的三道问题。

巡视指导。

5、展示:讨论(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讲析 6、展示眼球结构图片并利用眼球模型讲析眼球各个结构及其功能训练: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说出眼球各个结构。

6-1-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

6-1-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和视觉)-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

知识点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

感受器
觉 器

结构简单(神经末梢)
结构复杂(感觉器官)
正常人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是人和 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知识点二、眼球的结构
巩膜
白色、非常坚韧 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角膜
无色、透明 可透过光线
外膜
脉络膜
提供营养,制造 “暗室”遮光
视觉上,中枢
这个信息通过[ ]
,传到大脑的
,而形成视觉。
B)
⑤视网膜
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A.②①③④⑤⑥
B.④①③②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③①②⑤④⑥
(12)(2016长沙)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机,可以避免儿童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而
患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哪一结构异常有关(
C

A.角膜
B.视网膜
C.晶状体
D.玻璃体
C (13)(2017邵阳) 右图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正确的是(
A.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1]晶状体 。
B. 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会 小


过长
变凸
C.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或者近晶视状体曲度
, 远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在
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物体,称为 9 视眼网,可膜以用配戴凹透镜的方法来纠正。
D. 物体反射的光1线1形成的视物神像经是落在[ ]
为什么视网膜上呈的是倒像而最终形成的视觉是正向的?
观察物体离眼睛远近晶状体的变化 距离近,晶状体曲度较高;距离远,晶状体曲度较低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生物_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一)——眼与视觉教学课件设计

2.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 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D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3.右图是小红配戴 眼镜后看远处某点的光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小红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B.小红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凹透镜 C.小红是近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D.小红是远视眼,配戴的是凸透镜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进一步探究:

瞳孔的调节

小观察: 同学间互相观察,或用镜子观察自己在明
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
说一说: 光线( )→瞳孔变( ) →看清( )处物体。
进一步探究: 瞳孔的调节
意义:
都能看清物体
1.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 的部位分别是( C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6.画出眼球结构模式图, 标明结构名称和功能,并在图 上用箭头方式画出视觉形成的 过程。
大脑的特 定区域
(透明有弹性,像双
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牛眼成像实验结果: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形成( 倒 )像。
2.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的推论结果: (晶状体 )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眼睛是通过调节_晶_状__体__的__曲__度_来看清远
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曲度变大→能看清( 近)处的物体, 晶状体曲度变小→能看清( 远)处的物体。
三、近视及其预防
3.近视眼的预防和保护
• “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 眼与书的距离要 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 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 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发现式教学《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人教版生物)

发现式教学《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人教版生物)

自学指点:阅读教材P79—P80,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眼球成像的原理:
小组讨论 1.形成物象的部位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形成的物象有什么特点?
2.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哪里?
1、形成物象只是成像在眼睛视网膜上,但是这时候大脑并没 有形成对物象的视觉,需要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将光线刺激变成 神经冲动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才会产 生视觉,所以形成物象和形成视觉是不一样的。
虹膜
有色素,俗称“黑眼球 ”,中间 有 瞳孔 。
脉络膜 :不透光,使眼球成为暗室
内膜
视网膜:有 感光 细胞,能接受光线的 刺激,是视觉感受器。
内容物: 房水 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和玻璃体
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是指 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虹膜 (黑眼珠)
巩膜 (白眼球)
白眼珠(巩膜)
诊断反馈
3.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 弯,这是由于刺激了具有特定感受器的( B )
A.鼓膜和听小骨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耳蜗
D.耳蜗和听神经
诊断反馈
4.老年人“耳背”,只有大声说话时才委曲听清,其病变部位可能 是在( A )
A.鼓膜或听小骨
B.听小骨或耳蜗
C.耳蜗或听神经
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激趣导学
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 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 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 做呢?
——找地方避雨
激趣导学
在这个过程中,人都调动了哪些感官?
• 乌云:看—— • 狂风:感—— • 闪电:看—— • 雷鸣:听——
视觉 触觉 视觉 听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教案
授课题目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课型
复习课第(19)课时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模型
授课时间
2019年4月
考标要求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渗透的学科思想
1、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2、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专题二十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眼与视觉的形成:
晶状体——折射光线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视觉的形成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二、耳
鼓膜——产生震动听小骨——传导震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二、复习课讲授
PPT出示眼球的结构图.
1、眼球的结构:
①让学生对照课件,识别眼球的主要结构以及其功能。
②把照相机中的镜头、光圈、胶卷的功能类比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视网膜的功能。
镜头——晶状体光圈——瞳孔胶卷——视网膜
2、视觉的形成:让学生根据眼球的主要结构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3、近视及矫正:
①对比总结近视的成因,②尝试寻找矫正的办法。 记忆方法:近大网前凹
4、耳的结构:
①让学生观察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弄清楚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②让学生重点描述听小骨和鼓膜、耳蜗的关系。
③师生共同小结人体“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的振动经鼓膜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有对声音敏感的听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振动后可以把声音的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最后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三、课堂总结和课堂作业
①、视觉和听觉形成经过的结构
②、视网膜(感受器)成像,视觉中枢(神经中枢)形成视觉,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神经中枢)形成听觉,产生听觉或产生视觉不是反射,一定要做出相应动作才是反射。
③、课堂上完成19课时基础篇例题和变式题
四、作业布置
《核心素养》19课时作业篇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社会责任感。
重点
难点
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视觉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检查基础篇填空情况
组长和课代表检查学生完成19课时基础篇情况,展示台出示19课时基础篇的答案,学生校正答案。解答18课时作业篇的疑难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