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述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
答: 1、产生:19世纪40年代。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2、唯物史观的提出把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驱除出去,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第一次提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找到了根据。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给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从此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分别包含哪些内容?
答:(一)、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含的两个基本内容是:第一: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谁是世界的本源。第二:思维和存在或事物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二)、原因: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第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第四:是哲学争论的焦点。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答:科学内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定义的三个含义:a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B具体物质形态的高度抽象性,c物质的可知性。
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定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答:(一)、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们的意识。
(二)、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第二,意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三,意识是主观形势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三)、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3.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换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事物就是矛盾,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分为既对立有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绝对的斗争性总是要突破相对的同一性,导致事物的发展变化。
它的意义是,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质量互换规律:内容: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的互换的规律性。意义: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础内容是: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向新事物的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意义:不仅揭示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实质内容,而且指出了发展的道路的曲折性。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
答:(一)、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人要通过实践来满足人的需要,所以,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正如马克思说的,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总之,实践是人类超越动物世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
(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内容:1.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事物是自我运动、自我发展。3.辩证的否定有两个重要特点(1)是事物发展的环节(2)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有继承。
意义:第一,从理论上讲,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第二,从实践上讲,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我国当前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1.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第二:都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2.两者之间的区别:第一,自然规律无须人的参与而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有意识参与而起作用。第二,自然规律可完全重复出现,社会规律不可完全重复出现。
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科学规定,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之本质。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就对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认识论。在这些理论上,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合理因素,但在总体上,都未能对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不能算作真正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以往认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