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述怀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述怀》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述怀》原文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述怀》原文翻译赏析杜甫《书怀》原文赏析《述怀》原文去年潼关破产了,他的妻子被隔离了很长一段时间。
今年夏天植被很长,所以我们必须向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眼泪和泪水教会我接受并离开主的仁慈。
虽然木柴门必须打开,但他还没来得及忍受就张开了嘴。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如果山上没有茅草屋,谁会依赖这栋房子呢。
摧毁松根,大地寒冷,骨头长生不老。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一本书从10月份开始寄出。
当消息传来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蜀淮》译注、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载)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
此句是一篇之主。
2.从长安往西走到凤翔。
陶谦的诗《梦霞生草木》。
杜甫于四月离开长安。
如果植被很长,很容易逃逸,所以在下一句话中使用“de”这个词。
不要笼统地看待它。
3、这两句是记事实,也透露了一路上奔走流离的苦况。
4.这两句话显示了杜甫的谦逊,不认为自己是功勋英雄或道德操守。
亲戚,也就是亲戚或朋友。
5、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载)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
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
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6.“柴门”应该是他的前妻。
他之前被安史叛军困住,今天逃回家。
因此,他说“不得不去”,意思是“可以去”。
吴香农说:“百姓不分家门西进,有时间就不敢回去。
子孙后代怎么能达到忠贞节呢?”7、三川,县名,在?州。
8.笔纹,也就是说,接近气味。
英语口语是“毕来文道”。
不幸就是灾难。
9、杀得这样惨,不知破茅屋里还有没有一个人剩下。
这两句话更深刻。
我希望能收到我妻子的遗骨。
“毁坏”是用来形容围头河的柱子乱糟糟的。
、怎能叫人不作此想:这年头有几个人能活着?希望全家团聚岂非作梦?2.岑,这座山又高又陡。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诗词原文及鉴赏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
“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
“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
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
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
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
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
“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
“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
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述怀》的唐诗赏析
《述怀》的唐诗赏析《述怀》的唐诗赏析【作品介绍】《述怀》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6首。
这首诗是杜甫逃脱安史叛军拜官后,惊魂稍定,因思及妻子死活而作的一首诗。
全诗分三段。
【原文】述怀(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作者:唐·杜甫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⑴;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⑵。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⑶;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⑷。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⑸;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⑹。
寄书问三川⑺,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⑻。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⑼?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⑾?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⑿。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⒀。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⒁?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⒂。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⒃。
【注释】⑴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载)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
此句是一篇之主。
⑵由长安往凤翔得向西走。
陶潜诗“孟夏草木长”,杜甫脱离长安时当在四月。
草木长,则比较容易逃脱,故下句用一“得”字。
不要作泛泛写景语看。
⑶这两句是记事实,也透露了一路上奔走流离的苦况。
⑷这两句显出杜甫的谦逊,毫不以功臣、节上自居。
亲故,即亲旧或亲友。
⑸公元七五六年(至德元载)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
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
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⑹“柴门”应前妻子。
前陷安史叛军中,今逃归,所以说“得去”,即“能去”的意思。
吴祥农云:“公不顾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归,大忠直节,岂后世所及?”⑺三川,县名,在鄜州。
⑻比闻,即近闻。
口语则为“比来闻道”。
罹祸,即遭难。
⑼杀得这样惨,不知破茅屋里还有没有一个人剩下。
⑽这两句想得更深刻,是希望能够收到妻子的骨头。
摧颓,是形容渭头的撑柱狼藉。
⑾怎能叫人不作此想:这年头有几个人能活着?希望全家团聚岂非作梦?⑿嵚岑,山高峻貌。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小楼:作者在汴京的住所。
东风:春风故国:指南唐。
不堪:不胜。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依然。
朱颜改:指南唐的宫女老了。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迟辟智美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月下花前什么时候才华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几多!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接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几多忧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年夜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即是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固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其实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栏杆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月下花前”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春风”带来春季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胜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年夜水平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如,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年夜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绩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位置.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月下花前”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华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比较,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几多.”“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可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季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季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春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胜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年夜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几多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括了几多无奈、哀思的感情!春风又入,可见月下花前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胜回首故国”的倒装.“不胜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栏杆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几多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转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比较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长久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月下花前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比较;三四两句“又春风”和“故国不胜回首”比较;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比较.“又春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胜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比较和回环,形象逼真地转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感动听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文句作结,年夜年夜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那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酿成宋朝的囚犯,不单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位置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泻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月下花前”和小楼“春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季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忧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的伤痛.“故国不胜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去都“不胜”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月下花前和报春的春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那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如,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有形的、永无止境的一江春水,缔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年夜.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乱,如泣如诉,动听心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发生强烈的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绩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暗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鸩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作个秀士真绝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的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2、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3、年夜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比较(现在—过去、物—人)比如(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如、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竭,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1、比如: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2、比较:身份变动招致情感变动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几多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手法.作者通篇分歧毛病以后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洁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暗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暗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仓促,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胜利吸收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年夜声腔和本地区的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处所语言及民间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共同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处所色彩的处所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年夜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由于有了固定的演进场所---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单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业余的饰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重要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基础.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暗示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的饰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自己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的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巧夺天工,光彩精明.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饰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管、生存、发展,都必需要遵循继承中立异的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区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处所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分歧时代特征看,川剧不单继承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年夜量暗示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代缔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饰演为中心的处所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区文化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的标识表记标帜的工具,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动或消失的力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周邦彦。
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
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注释】⑴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⑹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离愁别绪。
【翻译】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
周邦彦的这首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
“廉纤小雨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是叠韵连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此句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
小雨洒遍池塘,“细点看萍面”。
苏轼经典《虞美人》原文赏析
【导语】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
北宋诗⼈、词⼈,宋代⽂学家,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之⼀,“唐宋⼋⼤家”之⼀。
下⾯是分享的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苏轼经典《虞美⼈》原⽂赏析 虞美⼈·有美堂赠述古 词牌名:虞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湖⼭信是东南美,⼀望弥千⾥。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灯初上,⽔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江明⽉碧琉璃。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〇七四年(熙宁七年)七⽉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上之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此词。
词中以⽩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充分表现了陈襄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上⽚写揽景兴怀,下⽚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上⽚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的形胜,也即湖⼭满眼、⼀望千⾥的壮观。
此⼆句从远处着想,⼤处落墨,境界阔⼤,⽓派不凡。
“使君能得⼏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这两句反映了词⼈此时此刻的⼼情:使君此去,何时⽅能重来?何时⽅能置酒⾼会?他的惜别深情是由于他们志同道合。
据《宋史·陈襄传》,陈襄因批评王安⽯和“论青苗法不便”,被贬出知陈州、杭州。
然⽽他不以迁谪为意,“平居存⼼以讲求民间利病为急”。
⽽苏轼亦因同样的原因离开朝廷到杭州,他⾃⾔“政虽⽆术,⼼则在民”。
他们共事的两年多过程中,能协调⼀致,组织治蝗,赈济饥民,浚治钱塘六井,奖掖⽂学后进。
他们在⼒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的事。
此时即将天隔南北,⼼情岂能平静? 过⽚描写华灯初上时杭州的繁华景象,由江上传来的流⾏曲调⽽想到杜牧的扬州诗,并把它与杭州景物联系起来。
想当年,隋炀帝于开汴河时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之劳歌,因⽽声韵悲切。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虞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的阅读答案【1】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虞美人》的阅读答案【2】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色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色,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1原文: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
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
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上的情形。
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
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
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
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
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
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
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
一开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
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虞美人韩淲坐上有举昔人《虞美人》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割舍了,对君举。
韩淲词作鉴赏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已成定局,高宗向金拜表称臣,李纲时已罢职,上书坚决反对,元幹乃赋《虞美人》“曳杖危楼去”一词寄之,表示极力支持。
其词慷慨悲壮,乃芦川词压卷之作。
数十年后,韩淲于酒席上因有人举其词,感其壮,遂步其原韵,挥笔写成此词。
据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云:淲于“嘉定初,即休官不仕”。
审词情,词作于休官退居上饶(今属江西)之时。
距元幹作词那年,已相隔50余年了。
“万事佯休去。
”起笔感慨极深沉。
佯作抛却万事,其实何能抛却?这人间万事,南宋日渐衰落局面未改,实为第一大事也。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栖迟,止息也。
渚,水中之小洲。
灵山、玉溪,皆在词人所居之上饶。
灵山,乃道教之福地。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二七“洞天福地”第三十三:“在信州上饶县。
”玉溪以源出怀玉山故名,即信江,一称上饶溪。
词人自道,我聊且栖迟于灵山玉溪之间,空对着云起水流而已。
一位隐居深山老林而系心天下的爱国志士之形象,隐然已凸现于此灵山玉溪之间。
灵山起雾,多么象他心头的怅惘。
玉溪流渚,流不尽他心中的愁恨。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击楫,这个典故出自《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有如大江!“词人用笔,无往不复。
缅怀靖康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此恨千古难灭。
韩淲对南渡之初的元老重臣李纲,万般推崇。
其《涧泉日记》云:”渡江以来,李伯纪第一流。
“又云:”李伯纪、赵元镇《鼎》渡江之初,整顿国家,至今蒙福无穷。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唐诗《述怀》译文
一、原文
《述怀》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
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二、译文
中原群雄纷起争夺天下,应该投笔从戎。
献上策略没有被采纳,慷慨报国的志向依旧坚定。
策马加鞭拜见了当今天子,就驱马出了潼关。
要像汉代终军请缨说服南越王归顺朝廷,要像汉初郦食其劝降东方属国成为大唐屏藩。
道路坎坷,奋力攀上高山,辽阔的平原若隐若现。
古树上的鸟儿叫声凄寒,夜晚空旷山谷传来猿猴啼叫声。
即为遥望千里而悲伤,还因不尽的艰险而心惊动魄。
怎么会不畏惧艰险呢?是因为
心怀报国的赤诚。
要像季布一样重守承诺,也要像候赢一样重守信义。
人生贵在知恩必报,谁还会再去计较功名。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晏几道《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导读: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
虞美人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
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注释]①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忆柳曲》、《一江春水》等。
① 天如水:天空明澈如水。
② 初将:将。
③ 著破:穿破。
④ 前香在:香气犹存。
⑤ 旧意谁教改:意谓旧时情意谁能让改。
⑥ 闲泪:空泪。
【译文】回廊上的栏杆外看去,外面的天色如水一样清澈动人。
昨天晚上,我也曾在这里凭依栏杆。
人们都把明月比作佳期,希望在月满时相思的人也会相见。
因此我每天都在这里倚栏眺望,盼望心上人回来。
华丽的衣服虽已穿坏,但查情不会改变,令我留恋不已。
可是那在外的人啊,是谁让他把忘记旧情。
一春以来,因为离愁我满怀愁怨,也无心去弹筝弄弦。
只有那两行伤心的眼泪,一滴一滴滴落在那琴上。
[赏析]这是写思妇念远的伤情词。
一阕写秋天的思念。
开头将思妇盼归的.思情淡淡提起。
栏杆外,天如水,“昨夜”还“倚”,天天倚栏夜望,“将明月比佳期”,月圆几度,伊人不归,引出下句“罗衣著破”。
“衣破”、“香在”,不忘前情。
离人薄情早已放弃初衷。
“谁教”句足见思妇怨恨之深。
整个春天被这种愁情困扰,坐在宝筝前,全无心思拨弄琴弦,只有眼眶涌出两行清泪,在脉脉诉说哀情而已。
这首词写的是怀人怨别的传说超标。
在刻画女主人公的行动和心态时,却很有很有艺术特色。
上片写圆月夜倚栏盼望人归,突出期盼之急切,下片写痴情不改、满怀离恨的愁苦幽怨,上片写倚栏望月盼归,下片写整个春天都充满离恨别情。
上片首句写景,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
这两句写思妇独倚栏干夜眺碧天情景,“天如水”的复合意象描画出好天良夜清如水的月夜特征,虽未直接写明月,却将月辉的圆融、澄澈、空明之美,透过“天如水”显现出来。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述怀》魏征唐诗全诗鉴赏
《述怀》魏征唐诗全诗鉴赏《述怀》魏征唐诗全诗鉴赏《述怀》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诗作,全诗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述怀①中原初逐鹿②,投笔事戎轩③。
纵横计不就④,慷慨志犹存⑤。
杖策谒天子⑥,驱马出关门⑦。
请缨系南越⑧,凭轼下东藩⑨。
郁纡陟高岫⑩,出没望平原⑪。
古木鸣寒鸟⑫,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⑬,还惊九逝魂⑭。
岂不惮艰险⑮?深怀国士恩⑯。
季布无二诺⑰,侯嬴重一言⑱。
人生感意气⑲,功名谁复论⑳。
【注释】①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
②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
逐鹿:比喻争夺政权。
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③投笔: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④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
不就:不被采纳。
⑤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⑥杖:拿。
策:谋略。
谒:面见。
⑦关:潼关。
⑧请缨[yīng]:出自《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
”终军:字云长,汉武帝时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⑨凭轼:乘车。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下:是敌人降服。
东藩:东边的属国。
⑩郁纡[yù yū]: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陟[zhì]:登。
岫[xiù]:山。
⑪出没:时隐时现。
⑫古木:老树。
⑬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
⑭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
九:表示多次。
⑮惮:畏惧、害怕。
⑯怀:感。
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恩:待遇。
⑰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述怀》魏征唐诗全诗鉴赏
《述怀》魏征唐诗全诗鉴赏《述怀》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诗作,全诗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诗。
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述怀①中原初逐鹿②,投笔事戎轩③。
纵横计不就④,慷慨志犹存⑤。
杖策谒天子⑥,驱马出关门⑦。
请缨系南越⑧,凭轼下东藩⑨。
郁纡陟高岫⑩,出没望平原⑪。
古木鸣寒鸟⑫,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⑬,还惊九逝魂⑭。
岂不惮艰险⑮?深怀国士恩⑯。
季布无二诺⑰,侯嬴重一言⑱。
人生感意气⑲,功名谁复论⑳。
【注释】①述怀:陈述自己的怀抱、志向。
②中原:原指黄河南北一带,这里代指中国。
逐鹿:比喻争夺政权。
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③投笔: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事戎轩:即从军,戎轩指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
《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④纵横计:进献谋取天下的谋略。
不就:不被采纳。
⑤慷慨志:奋发有为的雄心壮志。
⑥杖:拿。
策:谋略。
谒:面见。
⑦关:潼关。
⑧请缨[yīng]:出自《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而致之阙下。
”终军:字云长,汉武帝时人,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⑨凭轼:乘车。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下:是敌人降服。
东藩:东边的属国。
⑩郁纡[yù yū]:山路盘曲迂回,崎岖难行。
陟[zhì]:登。
岫[xiù]:山。
⑪出没:时隐时现。
⑫古木:老树。
⑬千里目:荒凉冷落,令人凄伤的景象。
⑭九逝魂:旅途遥远而艰险。
九:表示多次。
⑮惮:畏惧、害怕。
⑯怀:感。
国士:一国之中的杰出人才,《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恩:待遇。
⑰季布:楚汉时人,以重然诺而著名当世,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述怀翻译赏析
《虞美人·述怀》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归心正似三春草。
试着莱衣小。
橘怀几日向翁开。
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
只有平交在。
笑论瓜葛一枰同。
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前言】《虞美人·述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
上片四句全部用典,赞颂了友人马中玉的孝养之心;下片则主要把自己的心绪和情感与友人进行对比,自愧不如。
全词叠用事典,妥贴自然,赞美了马中玉的高尚品格,但词意略显晦涩,难以理解。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⑵三春草:意谓探望母亲的归心如春草越来越盛。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⑶橘怀:用陆绩怀橘故事来比喻马中玉孝敬父母。
《三国志》卷五七《吴志·陆绩传》:“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
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术出橘。
绩怀三枚;去,拜辞,鼬。
术谓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日:‘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⑷怀祖句: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卷七十五:“坦之还家省父,而述爱坦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瞋(chēn):瞪眼发怒。
⑸禅心已断人同爱:意谓自己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着于人间情爱了。
⑹笑论瓜葛一枰同:意谓不论什么关系都一视同仁。
瓜葛:瓜、葛是两种蔓生的植物,蔓生纠结,比喻各种亲友关系。
⑺灵光新赋:指王延
寿作的《灵光殿赋》。
【翻译】马中玉探母归心如三月春草之盛,像老莱子着小儿衣以取悦父母一样孝敬父亲;像三国吴人陆绩六岁见袁术时,悄悄怀揣三枚橘子,欲归送母亲;又像晋人王坦之不速归探父怀祖,父亲便要瞪眼发怒了。
我心境清静澄明,已无七情六欲,不像马中玉那样执着于人间情爱了。
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
看一下《灵光》新赋,颇有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赏析】上片赞颂友人马中玉对其父母的孝养之心:四句全部用典。
“归心正似三月草”,化用孟郊《游子吟》诗事;“试着莱衣小”,乃选用《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之典;“橘怀几日向翁开”,是用《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之故事;“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乃化用《晋书·王湛传》事典。
这些典故均附含马中玉性情之实际,贴切自然,启人联想,可以窥见词人的学识渊博和才艺出众。
下片则叹息自己的心绪和情感,远不如友人马中玉的热烈积极:“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
笑论瓜葛一秤同。
”词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佛家的清静澄明,已浸透了他的心灵,消磨掉了炽热的情感,已不似马中玉这般执着于人间的诸般情爱了。
所剩下的,只有平昔之交,不论什么纠葛亲友关系,都一视同仁。
平交意指平淡之心。
词篇在与友人的对比反差中,突出烘托了马中玉的孝亲个性和形象。
末句:“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又回到用典的艺术方法上,它以后汉王延寿作《灵光殿赋》的才华横溢、卓然出众,再次补充赞美了马中玉的诗书传家风范。
全词叠用事典,引喻譬类,意象复加地塑造了马中玉友人的高尚品格和丰满形象,堪称是词人“以才学为词”
的典型之作。
引譬用典,可使词章含蓄蕴藉,别造新境,烘云托月,虚实相生;然而,这首词典故过多,也往往形成词意晦涩,阻滞思路,不易霎时领会词旨的缺憾。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