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2
必修
拓 学年论文
0.5
0.5
6
展 专题调查报告
0.5
选修1项
0.5
6
小计
2

就业指导
践 教 学 环 节
创业基础
就 创新创业任选
业 创 职业生涯规划 业 就业讲座
就业指导竞赛
0.5
0.5
1-6
必修
1
0.5
0.5
1-6
必修
3
3
1-6
选修 可用创新奖励学分替代,详见附件10
0.5
0.5
1-6
0.5
0.5
4
1
必修
2
必修
3
必修
4
必修
4
必修
5
必修
《老子》精读
2
2
5
《诗经》研究
2
2
5
明清小说研究
2
2
5
史书选读

鲁迅研究

美学

现代汉语语音学


2
2
2
2
2
2
2
2
5
5
选修8学 分
5
5
选修8学


课科程 课程 模专块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分 课堂教学
实践(验) 教学
开课学期
修读要求
备注

中国古代文论
2
2
5

审计文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 模块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形势与政策
总学分 课堂教学
实践(验) 教学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

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培养计划

南京大学文学院本科培养计划

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学院简介2007年5月,经学校批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文学院下设四系二部:文学系、语言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文献学系和大学语文部、国际汉学部。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文学院的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系由原南京大学中文系与金陵大学中文系合并而成。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金陵大学则肇始于188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建立的汇文书院。

两校均开设国文课程。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正式更名为两江师范学堂。

1914年重组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设立中文系。

在其后的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各个历史阶段,中文系均为学校的重要系科。

汇文书院于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并于同年设立中文系。

1951年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

1952年,南京大学文、理学院与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合并为南京大学,两校中文系也随之合并为南京大学中文系。

九十多年来,许多国学大师和著名学者先后执教我院,如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吕叔湘、汪辟疆、陈中凡、罗根泽、唐圭璋、潘重规、杨晦、钱南扬、朱东润、洪诚、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等等,为我院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是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合理、课程设置完备、办学经验丰富、具有鲜明特色的海内外知名的中文院系,累计培养学生5000多人。

目前我院拥有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戏剧戏曲学),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一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有13个博士点,13个硕士专业,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前列。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打好基础。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高水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热爱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竞争意识,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能和较高的教学和教育改革、研究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有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全面能力。

4.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及授予的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最低须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8学分,专业教育课7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34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学生修满15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构成,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38学分,通识教2.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为77学分,其中,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必修为34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必修为25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为18学分(其中至注:“语文学科教师教育系列”为师范专业教师教育限制选修课程,师范类学生至少选修2门课(4学分)。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掌握深厚的汉语言文字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学科研能力,具备较强的跨专业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汉语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汉字文化传播能力,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掌握相关的数理统计和计算机应用知识;了解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掌握对中文语言及周边语言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胜任基本的汉字文化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语言文字学领域研究、教学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1.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需具备广泛的人文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化、现代文学、语言学、修辞学、辞章学等。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中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熟悉相关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需要熟悉汉字文化研究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文字考证、语言分析、文献阅读和研究论文写作等。

3. 具备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在其他相关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4. 掌握汉语语言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汉语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方法、素材准备、授课技巧等,能够胜任基本的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

5. 熟悉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熟悉计算机应用软件和数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中。

三、专业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汉语音韵学- 汉字文化概论-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化遗产与保护- 汉字文化教育与交流- 汉语教学法- 计算机辅助汉语研究-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2. 选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中国现代史- 汉字文化研究方法- 现代修辞学- 语法学- 语义学- 修辞学与写作- 汉字文化创意设计- 汉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汉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文化管理与市场营销- 数字人文与文化研究四、实践教学环节1. 实习学生将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实习,可以选择参加报纸、杂志、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实习,以提高实际工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181483 老舍研究 Studies of Lao She
3181045 礼仪与口才 Ceremonies and Eloquence
3181500 两汉经学 Hermeneutic of Han Dynasties
3181511 两汉抒情小赋研究 Studies of Han Dynasties Lyric Fugato
3181482 闽南语速成 Southern Fujian Dialect speed-up Training
3181493 名著欣赏与艺术探讨 Understanding Classic Works and Art Approaching
3181022 明清诗论 Studies of Poes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三、就业方向
编辑,记者,高级文秘,国家机关公务员,中学教师等
四、主干课程
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写作、美学
五、教学课程(标△号为内地生必修课,标*号为境外生必修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教学课程
3181534 秘书实务 Secretary Practice
3181029 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专题 National Litera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文体写作

文体写作

怎样学习自学考试师范类专业《文体写作》课程一、了解课程性质和考试目标 《文体写作》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是为培 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文体写作知识和能力的一门专业课。

在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写作类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能力课 程。

在写作类课程里, 《基础写作》是专业基础课,在专科阶段开设; 《文体写作》是专业提 高课,在本科阶段开设。

《基础写作》课的内容是写作和基础知识和常用文体写作, 《文体写 作》是在这个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它是《基础写作》的提高,它的内容是 我国现代主要的文学体裁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设置《文体写作》课程的目的,就是使 已经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程度的自学应考者, 进一步掌握主要文学体裁写作的学术论文 写作的知识,提高主要文学体裁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

《文体写作》是一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性质可以归纳为能力性、理 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其中的能力性是主要性质。

《文体写作》的主要教学目标 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使学生学会主要文学体裁的写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 所以能力性是 这门课程主要的特点。

同时, 《文体写作》有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学习《文体写作》需要 掌握必要的文体理论知识,所以它有理论性的特点。

写作是思想、感情、阅历、学识和文字 表达技能技巧等多方面综合的心智活动,文体写作理论也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所以,这 门课程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带有综合性的特点。

最后,能力的获得要经过反复练习,没有 自己的写作实践,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也不可能深刻理解写作理论,所以这门课要求在课 内安排写作训练、 在课外参加写作实践, 这就是这门课的实践性特点。

总结上述的四个性质, 可以说, 《文体写作》课是一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高结合,文体写 作知识的学习和文体写作能力的训练结合的课程。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含方向)规则说明

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含方向)规则说明

文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起点)专业规则说明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汉语言文学本科(专科起点),二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文化、宣传、教学、管理、秘书等工作,具有较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能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原理,能较扎实地掌握汉语和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和检索古典文献,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位目标:文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模块设置本专业共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专业拓展课、实践课、补修课。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同时还设置有中文、师范、文秘方向。

(一)公共基础课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1学分。

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英语Ⅱ(1)、英语Ⅱ(2)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2.选修课:学位论文指南、学位外语(汉本)。

(二)专业基础课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中文、师范方向)为14学分,(文秘方向)为19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26学分。

1.统设必修课(中文、师范方向):现代汉语专题、古代汉语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文秘方向):中国文化概观、秘书理论与实务、现代汉语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言语交际。

2.选修课(中文、师范方向):言语交际、中国文化概观、西方文化概观。

(文秘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专题。

(三)专业课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中文、师范方向)为22学分,(文秘方向)为12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40学分。

1.统设必修课(1)中文方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外国文学专题、中文学科论文写作、文论专题、艺术欣赏(汉本)(省必修)。

202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计划书(二篇)

202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计划书(二篇)

202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计划书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一个学期的到来,几门新功课来到了我们的面前,需要我去探索去研究,为了更好地学习____新知识,获得长足的进步,我特此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一:主要目标争取获得优良成绩,能切实在大学里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常识。

增加文化素养,提升自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勤奋的学风。

做学习计划来自我敦促,自我勉励。

二:具体安排1.坚持预习,坚持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文,在上课之前对所上的内容有所了解,能提高听课效率。

并且在老师上完一章的内容后,能够主动复习。

温故而知新。

2.每周抽一天时间早起背诵英语课文。

3.每周坚持到校晚自习4.坚持去校图书馆借书阅书,坚持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并且做好读书笔记。

5.对于课程知识,要多想多问,并且把其中有收货的部分记入笔记之中。

6.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清算,反思自己这个月是否达成了学习计划,有哪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下个月要注意改进。

7.订阅英语辅导报,自学报纸上出现的一些英语单词,并且完成报纸上的练习题。

8.身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和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该坚持在平时多写一些练笔。

9.多学习一些例如《文心雕龙》,《易经》之类的中国古文化典籍。

10.争取利用周末时间多学一门外语。

学习是要靠自己自觉的,在已经经历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我们而言,也许很多人都会因此放纵自己,但是我们要坚信,如果在大学里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就等于是浪费了的,这是人生的黄金时光,我们应该努力多学点东西。

因此坚决执行此计划,鼓励自己,学有所成!2024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学习计划书(二)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标2024年是我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的第三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将努力实现以下学习目标:1. 提高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水平;2. 增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3. 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实践经验;4. 提升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5. 掌握相关软件技能,提高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能够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教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中文写作、文学鉴赏与批评、中学语文教育及教育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学艺术、语言学、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文史哲知识分析解决汉语言文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能力;2.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汉语言知识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3.掌握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及文学批评的基础知识,具备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4.掌握汉语言文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能够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5.掌握文秘、新闻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新闻采编、广告策划的能力;6.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运用计算机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7.掌握外国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8.掌握体育运动常识,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三、专业方向1、文秘方向:学习和掌握文秘事务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和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文秘写作、办公室管理和公关策划、设计、组织等实务管理工作。

2、新闻方向:学习和掌握我国有关语言、文学、新闻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传播学、新闻学、编辑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新闻采编、编辑出版、宣传、广告策划及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专业代码050101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教育修业年限 3-7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二、专业介绍和特点该专业是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最早设立的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

1985年复建,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

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省级优秀课程。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等学校语文教师及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施,资料室藏书5万册,期刊310种,建有多媒体教室,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成套的音像资料。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交流广泛。

先后聘请《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放,著名语言学家张静、王宁、陈绂,著名学者王富仁、刘增杰、詹福瑞、戴庆夏、莫砺锋等为兼职教授,著名作家刘震云、张承志、周大新等先后来院讲学。

该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上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能力强、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年来,毕业生考研率在30%左右,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坚持“三个面向”,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为其成为中等教育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他有关部门培养合格师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质: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

2、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教育改革能力,掌握三笔字、课件制作和普通话等师范生基本技能,具有语文教育研究的初步能力。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汉语言文学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汉语言文学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前景分析之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研究重镇,一直以来都是人文类学科中备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对语言、文化和写作感兴趣的学生,汉语言文学都为你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今天我们将详细探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国内知名高校、培养特点、就业前景及毕业去向,让你对这一专业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一、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课程内容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下面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通常开设的主要课程:1.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特点。

这门课程对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汉语探讨现代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文字等问题,重点研究当代汉语的结构与使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

3.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涵盖先秦至清代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生将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离骚》、《红楼梦》、《水浒传》等,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4.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五四运动以来至当代的中国文学,涵盖鲁迅、老舍、巴金、张爱玲等现代作家的作品。

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现代社会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5.外国文学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至当代欧美文学的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马尔克斯等,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6.文学概论这门课程介绍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学的本质、形式、风格、流派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从理论角度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7.语言学概论学习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领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语言分析打下基础。

8.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注释、研究方法,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学术研究,这对于未来从事古籍研究、文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打好基础。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高水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竞争意识,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能和较高的教学和教育改革、研究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有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全面能力。

4.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及授予的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最低须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8学分,专业教育课7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34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学生修满15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构成,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38学分,通识
2.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为77学分,其中,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必修为34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必修为25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为18学分(其
注:“语文学科教师教育系列”为师范专业教师教育限制选修课程,师范类学生至少选修2门课(4学分)。

3.教师资格教育课程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最低为25学分,其中,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必修部分为19
4.毕业论文
六、副修专业与第二学位课程
1.副修专业课程说明
副修专业是根据学校的要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适应性而提供的选择。

副修专业的课程为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专业教育必修课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修满61学分,符合要求的学生,发给汉语言文学专业副修证书。

2.第二学位课程说明
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第二学位课程。

第二学位开设的课程为课程计划除教育见习与实习外的所有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系列课,学生必须修满75学分,发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学位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