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池子与河流》共1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8《池子与河流》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8《池子与河流》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1e6fb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5.png)
8《池子与河流》一等奖创新教案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池塘与河流的不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积累生词。
4.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章中生词的含义。
2. 理解文章中池塘和河流的特点。
3. 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1. 课前预习。
2. 听读教学。
3. 记录重点内容。
4. 分组讨论。
5. 呈现汇报。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投影仪、教师版PPT、黑板、白板、笔。
2. 教材:小学语文3 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
3. 其他:收音机、图片、生词表。
五、教学过程详细1.引入( 3-5 分钟)教师请学生观察湖泊周围的环境,并询问他们对湖泊的看法。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图表,比较湖泊和河流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师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自然环境,明确一些池塘和河流的特点。
并告诉他们文章中将介绍这两个地方的区别。
2.阅读理解( 15-20 分钟)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语速要适中,并重复播放。
学生在听故事时可跟读。
教师鼓励学生在听故事后回答问题,以增强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问题包括:池子与河流有什么不同?池子里长什么样的水生生物?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池子里钓鱼?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和表格术语。
3.词汇练习( 10-15 分钟)教师再次向学生颁发生词表,并让学生找到课文中的生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老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黑板来列出生词。
下面是一些生词及其释义:鲇鱼:是一种较大的淡水鱼类,主要生活在池塘和湖泊中。
鳖:一种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爬行动物,长有一种硬质的外壳,之处鳖类。
4.小组讨论( 10-15 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
每个小组要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展开讨论。
小组要互相分享他们的结果。
例如,问题可以是:池子和河流都需要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走来走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鼓励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和照护他们的自然环境。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4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4](https://img.taocdn.com/s3/m/5b2f3cd4ba1aa8114531d9d7.png)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滔、涯”等8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寓言,明白: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重点难点:
1.了解文中池子和河流的各自观点,明辨是非。
2.体味诗歌的寓意。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1](https://img.taocdn.com/s3/m/0a99489de45c3b3566ec8bcb.png)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说说主人公是谁?
2.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3.这篇寓言可能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过渡:谁的说法对,验证方法藏在阅读提示里,出示阅读提示。)
四、朗读引领,找寻观点。
1.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1至8小节,找一找哪些词能看出池子的观点,请用圆圈圈出来。哪些词能看出河流的观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的句子。
b同桌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各是什么呢?
3.那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小结学法,触类旁通。
1.我们是怎么读懂《池子与河流》的道理的?
2.试读寓言故事《老鼠和大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3.课后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书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
1.出图片,猜猜故事。
2.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寓言)
3.引入课题,说说通过预习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学的寓言故事有何不同?(诗歌)
二、初读浅尝,猜测道理。
1.自读课文,在读通的基础上说一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池子河流)
2.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哪个标点有所不同?(引号的特殊用法)
c两人合作分角色朗读,试着通过读来表现他们的观点。
2.学生读文,并请同学将找到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
3.找关键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26b8489eb172ded63b799.png)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池子与河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同步作业+答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明白做人道理。
一、新课导入
学习寓言诗的方法:
第一招抓特点第二招看情节第三招要联想第四招找关键句第五招看背景
二、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事情,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字词学习
滔滔不绝生涯贵夫人忙忙碌碌遵循尊敬应验。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池子与河流》教案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池子与河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1750d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9.png)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了解池子与河流的不同生活状态及其背后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认识到只有不断奋斗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喜爱。
教学重点:理解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动画等。
2.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3.音乐设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流水声,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展示池子和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3.引出课题《池子与河流》,并板书。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池子的生活状态。
·教师出示池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池子的平静。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池子的安逸。
2.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河流的生活状态及与池子的对话。
·教师播放动画,展示河流的流动。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体会河流的忙碌与池子的疑惑。
3.学习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理解河流的回答及其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河流为什么觉得自己有用?池子为什么觉得自己没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揭示故事寓意:只有不断前进、奋斗,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
四、拓展延伸1.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身边有没有像池子或河流一样的人或事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5](https://img.taocdn.com/s3/m/9ce0a2c94431b90d6d85c7d7.png)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的新词。
2、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
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9](https://img.taocdn.com/s3/m/00765dd5de80d4d8d15a4ffb.png)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图片师出示一个池塘和一条河流,这个池子是什么样的池子,生自由来说生说这个池子像一面镜子一样。
这条河流的水不
停的向前奔流流。
那这个池塘和这条河流他们会说些什么么呢?今天就让我跟随俄国作家克雷洛夫一起走进他的寓言诗歌《池子与河流》去倾听一下好吗?
2、师板书课题:8池子与河流
3、师出示作者的时代背景:克雷洛夫:(1769年2月13日-1844
年11月21日) 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
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
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
俄国著名的寓言
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
主要作品有《乌鸦和狐狸》《大炮和风帆》《黄雀与刺猬》《鹰与鸡》《大树林与火》《受宠
的象》等。
池子与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pptx
![池子与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pptx](https://img.taocdn.com/s3/m/c4f75d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6.png)
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
、,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激趣导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 学习中。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抓住对比,引导学生在读 中比较池子与河流生活方式、志向的不同,到最终结局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辨析观点并说明理由,提高学生的认知 能力和思维能力。
池子与河流(公开课一ຫໍສະໝຸດ 奖创新教学设计 含反思)池子与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8.池子与河流课型略读课
教材分析《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 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 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 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89c7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第【1】篇〗一、文本教学解读“池子与河流”这样的题目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距离很近,与他们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当,只要教师用心解读,便能够在题目与孩子们原有认知水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需要在题目这里精心安排,联结学生的日常生活,勾连他们原有的认知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日常生活中“池子”与“河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由表及里的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池子与河流同样都是水,却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静止不动,一个涌动不止。
同水不同命,那他们彼此会羡慕对方的人生吗?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呈现给读者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他们非但没有彼此羡慕,反而是对彼此的人生产生了怀疑。
对于静止不动的“池子”来说,她完全不能理解“河流”总是滚滚滔滔的生活常态,那样的生活对于她而言是那么疲劳,那么惆怅,她无法想象自己如果拥有这样的人生会变成怎样狼狈的样子,她沉迷于当下的生活,她追求的是安逸、闲散和无忧无虑,这便是她信奉的人生哲理。
对于“池子”的质疑,“河流”并没有自我怀疑,因为她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因为遵循规律,她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既保持了自身的洁净,又为人们带来了利益,从而变得伟大、变得受人尊重。
而作者克雷洛夫对于“池子”与“河流”不同观点所秉持的态度,也在诗歌最后结尾处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个寓言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讲述形式。
作者以诗歌的形式来讲述一个寓言故事,以“池子”与“河流”对话的形式来推动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通过诵读诗歌和分角色朗读对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深刻感悟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从而为领悟寓意搭建学习支架。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20](https://img.taocdn.com/s3/m/895ea7f0a5e9856a5712603c.png)
1、自由快速读文,说一说,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什么?(生:课文的主要公是池子、河流)师:板书师:这篇文章与咱们之前学的文体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形式文体,指导引导的用法,当连续引用时则省略一个,直到学完才补全。
2、文中主要写了池子与河流自己不同的想法,那么大家知道咱们这篇课文为略读课文,针对略读课文我们要怎么学习呢?(课件)这个阅读提示中,出现了池子与河流的观点,观点代表它们的想法、思想。好,现在我们了解了阅读提示,现在我们来看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
3、学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找同学画出的观点,写在黑板上。
三、学生汇报,集体感悟不同观点。
1、刚才写在黑板上观点的同学,依次汇报分享一下带有观点的句子,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依次分享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池子的观点和河流的观点。
2、生生互相分析读文,体会观点的不同。
3、池子与河流观点课件展示,男女生读、小组读等。
四、拓展阅读
1、我们是怎样感悟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的呢?找它们各自的观点,不同想法。
2、试着找一找《鹰和鸡》各自的观点。
3、熟能生巧,说一说《苍蝇和蜜蜂》的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个?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池子与河流》,通过了解它们各自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与希望,要生活不止,奔流不息。我们也学习了从不同观点中感悟道理,学习辩证的思考问题,那么课下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故事。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池子与河流的观点。
2、按“阅读生对两种观点做出取舍和评价。
教学重点: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851d1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8.png)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池子与河流》,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2. 识别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3.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能够分析池子与河流的对比,理解努力与懒惰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采用问题引导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通过池子与河流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勤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池子与河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2. 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分析池子与河流的对比,理解努力与懒惰的结果。
4.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2. 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分析池子与河流的对比,理解努力与懒惰的结果。
难点1.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启示。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池子与河流”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池子与河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3. 生字词学习:通过游戏或互动方式学习生字、生词,加强记忆。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小组讨论:讨论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寓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19d30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f.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池子与河流》(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这首寓言诗点明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磨灭,才能一旦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的道理。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诗歌的文体特点入手,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的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去领悟寓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说一说。
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么?(“读”“悟”“用”)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读一读。
读一读阅读提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寓言故事是用诗的形式来写的,称为“寓言诗”)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并通过读阅读提示知道寓言故事《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形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也可以圈画起来,读完后请教同桌同学或者查阅工具书。
(2)边读边思考:这首寓言诗中出现了几个角色?这几个角色的结局如何呢?2.交流互动。
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并解决讀寓言故事时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名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
3.教师范读课文后指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第九小节。
(板书:长流不断完全干枯)设计意图:本首寓言诗篇幅偏长,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寓言的内容,为理解寓意奠定基础。
三、品味语言,感受寓意1.角色朗读。
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至第六小节,并联系寓言故事内容想一想:造成“池子”与“河流”结局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2.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下例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池子: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垫上一样。
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1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1](https://img.taocdn.com/s3/m/6b040e79b0717fd5370cdcd7.png)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2)抽生汇报:池子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河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同组或他组同学补充,教师课件展示句子,相机指导理解,池子喜欢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河流河流遵循自然规律,奔流不息,给人们带来利益,体会诗歌表达的意思。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知结局,明道理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内交流:池子和河流的说法,你更赞成哪一个?为什么?(4分钟)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3.抽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池子与河流最后的不同结局:池子追求安逸、清闲、平静——干枯,河流积极向上,活得充实、有意思——长流不断。
引导学生明白诗歌道理:只有充分利用才能,才不会磨灭。
四、联系实际,深化诗歌道理。
1.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8 池子与河流》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学.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学习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一个?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教师读自学提示,给学生表达清楚学习要求。
(1)同桌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读出感情。
(2)同桌交流池子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河流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8分钟)
2.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
3.学习情况反馈:
(1)抽生分角色朗读诗歌,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诗歌,教师点评鼓励。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82803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e.png)
¥皿森§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池水、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两种事物的不同之处。
明确:池水很多时候是死水,一般比较平静,长时间不换水的话会变浑、变臭;河水是流动不息的,在流动中沉淀泥沙、杂质等,如果不受污染,可以一直保持清澈。
2.出示干涸的池子、奔腾的江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入课题。
过渡:是什么让池子与河流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同样是水,为什么它们的结局却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听听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说不定能有一些启发。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克雷洛夫生在莫斯科,六岁时随退役的父亲回到伏尔加河畔的特维尔,没有上过正式的学校,只是自己在家读书,并在集市向各种卖艺者学习绘画,小提琴等。
1779年克雷洛夫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想方设法把他抚养大。
1783年全家迁到圣彼得堡居住,他也在税务局谋到了一个小职员的位置。
当时恰逢冯维辛的喜剧《纨籍子弟》演出,克雷洛夫看过后下决心要当一个剧作家。
并写出了剧本《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
一个出版商买了剧本,克雷洛夫则借机向出版商要了莫里哀、拉辛、布瓦洛等人的作品。
1788年克雷洛夫母亲去世,他辞去了公务员的工作,专心戏剧创作道路,先后写了多个剧本,以讽刺贵族的《摩登小店》和号召人民团结的《勇士伊利亚》最为成功。
他还试图办过讽刺杂志,但所办刊物均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高压下被迫停刊。
1804年克雷洛夫见到了俄国寓言作家德米特里耶夫,德米特里耶夫曾翻译过法国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的寓言。
克雷洛夫也曾翻译过,就把自己译稿给德米特里耶夫看。
德米特里耶夫非常赞赏克雷洛夫的译笔,并建议他可以写写寓言。
不料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克雷洛夫凭借寓言这一言简意赅的体裁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809年克雷洛夫出版了他第一本寓言集,收录寓言23则,包括他改写的伊索和拉封丹的作品和他自己的创作,均用诗体写成,克雷洛夫本人希望通过寓言达到文学和文化启蒙的作用,正如他在《狼和狐狸》中说的“我想把它写在一则寓言里,因为转弯抹角说出来的真理,别人就容易接受得多。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池子与河流》优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a1c64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f.png)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三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8课《池子与河流》难点名称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一文中池子和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
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形近字对比示例:涯(生涯)—崖(山崖)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2)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池子和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池子和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df3e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c.png)
《池子和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8 池子与河流【教学目标】1、熟悉“滔、涯"等9个生字。
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诗歌。
3、了解诗歌内容,能明白寓意,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评论辩论:池子与河流的概念,你更赞同哪一个?【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进修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
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出示课题提问:谁能介绍一下有关池子和河流的情况?(池塘静止不动,河流不停地流动。
)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池子怎么了?河流呢?(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谜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
并标出这首诗歌有若干个小节。
2、结合文章,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3、请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应"字正音。
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懂得“池子"就是指水池。
(3)找一找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三、角色朗读,把握内容。
1、提问:池子与河流每天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呢?(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预设:1、2小节是写池子眼中河流的生活。
河流每天(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说明河流每天的工作量很大。
这两个小节说明了河流每天都在忙碌,很辛苦!预设:因为它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
统编版(五四制)8池子与河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制)8池子与河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394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9.png)
统编版(五四制)8池子与河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8* 池子与河流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认“滔、涯"等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课前导入,欣赏图片:池子河流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池子与河流,你们能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吗?池子是死水,河流是活水。
池子水量小,河流水量大。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发生在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寓言故事。
让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吧。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1.字词乐园滔滔天涯妇女遵循经验忙碌2.识字方法“加一加”法3.词语理解蜿蜒:曲折延伸。
造句:蜿蜒盘旋的长河就像一条巨龙。
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遵循:遵从,依照。
行吟诗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
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
哲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夸张)。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命运: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出名:有名声;名字为大家所熟知。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非常舒畅自然。
推究:推求探究(原理、道理等)。
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
奔流不息:水流奔腾而不停止,也形容运动着的事物永不停息。
一无所为:没有一点作为。
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把握文意1.初读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池子与河流在哪些方面有不同?2.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池子河流3.本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1~8):揭示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 8 池子与河流【市一等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8 池子与河流【市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a42c629658fafab068dc022f.png)
《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滔、涯等8个生字。
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诗歌。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
你知道吗,寓言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2.板书课题。
(1)知道池子指得是什么吗(2)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池塘;浴池;舞池;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3)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
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3.检查生字。
4.请十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
老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1)“应”子正音。
出示:应验、应该。
(2)“池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就是指池塘。
(3)找一找哪一个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三:角色朗读初识观点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学习池子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1—6小节,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3)全班交流。
3.学习河流说的话。
(1)自由朗读第7、8小节,想一想:河流赞同池子的提议吗(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
”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4.池子与河流最后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四、辨析观点总结寓意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一说你的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3.思考:你从这首诗歌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生活与学习中,你们又该怎样做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8*池子与河流》共1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滔、涯”等8 个生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会认“滔、涯”等8 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1. 谈话激趣。
(1)同学们, 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
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流是邻居, 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流)
2. 了解作者。
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 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引出课文的两位主角,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