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
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的模糊立场

中国政府在领土问题上的模糊立场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是极其复杂的,有着许多模糊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历史、文化、经济利益、国际关系、民族主义情绪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在南海、东海、台湾等问题上的表态,剖析中国政府模糊的立场。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争议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土问题。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绝大部分的领土主权,并且在南海建造人工岛屿、开发海洋资源等。
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是相对模糊的,一方面表示不承认菲律宾在南海的仲裁裁决,强调对南海的主权不受任何外国干预;另一方面,中国也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两面性态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提高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东海问题是另一个中国与日本争议最为激烈的领土问题。
中国声称拥有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并且在该地区设置防空识别区、派遣军舰进行维权等。
但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表态同样是模糊的,一方面表示要坚定捍卫领土主权,不允许日本干扰;另一方面,中国也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在东海问题上的模糊立场,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及地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与日本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台湾问题是中国不容置疑的领土问题,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同样是相对模糊的。
中国主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携手完成统一大业,但另一方面中国也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强调台湾地区问题要由两岸人民自行协商。
实际上,中国政府采用了“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等复杂的表态,来达到缓和两岸关系的目的,同时也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性及形象。
除了上述几个领土问题,中国在其他领土争端问题上的表态也是相对模糊的。
例如,中国与印度、越南在边境问题上存在争议,中国与蒙古在边界问题上也存在争议。
对这些领土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也是以维护自身领土主权为出发点,同时强调通过谈判等方式解决争端。
总的来说,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模糊立场主要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同时保证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和谐稳定。
我国政府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是什么

我国政府解决南海争端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1997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中。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政府不仅是这样主张的,也是这样做的。
近些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对话会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

论我国领土争端与我国的对策我国是陆海大国,陆地面积9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
我国邻国众多,地缘复杂,因此领土争端不断,而因历史遗留产生的问题尤最。
(一)、中印边界: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其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面积,我国称其为藏南,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目前被印度实际控制;西段,约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新疆省实际管辖。
(二)、南海争端:南海争端比较复杂,西沙群岛一直全部掌握在我国手上,而南沙群岛目前我国(包括台湾),占有岛屿8个,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4个,文莱一个。
另,中沙群岛唯一出水岛屿黄岩岛目前属菲律宾实际控制。
(三)、钓鱼岛问题:目前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
此外,台湾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回归祖国怀抱,中国虽一再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其中阻力很大。
而该问题拖得越久,越难以解决。
我国的对策(一)强化新战略安全观(二)从周边入手,着力改善安全环境(三)大力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四)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体制(五)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具体方面:近日中国两只大熊猫抵达马来西亚国家动物馆,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关系,我国调查船到钓鱼岛水域航行获日本批准······关于我国的领土争端,其表面上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但实际上位美国在背后一手操办的,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像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小国根本无法在中国面前叫宣。
而我国的态度也是非常强硬的,在面对几十年都无法解决的领土问题,近几年突然发难,其内在原因值得深思。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百废俱兴,综合国力较弱,面对外强于各种争端只能视而不见。
但目前,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科技水平提高,面对世界的底气也足了,人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有足够的民意支持对外捍卫国家利益。
中国不欺负别的国家的案例

中国不欺负别的国家的案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人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存在欺负其他国家的行为,但实际上,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争端,从不主动欺压其他国家。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列举中国不欺负其他国家的案例。
首先,中国在领土争议问题上表现出了克制和积极的态度。
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领土争端,如南海、东海和中印边界问题等。
然而,中国一直以来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并一直致力于同相关国家进行对话和磋商。
例如,中国在南海争议中坚定主张通过直接当事方的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接受国际仲裁机构的强制裁决。
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态度,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一直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合作,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援助。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合作平台。
中国在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地区都有重要的合作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如气候变化、贫困减少等。
这些都表明了中国不仅不欺负别的国家,还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共同繁荣。
此外,中国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事务的解决。
中国参与了很多和平调解和维和行动,如在苏丹达尔富尔、黎巴嫩以及马里等地都派遣了维和部队。
中国还努力推动伊朗核协议和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程,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努力。
另外,中国一直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不干涉他国内政。
中国一贯主张各国应该以和平方式解决内外部问题,并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内事务。
中国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在世界舞台上始终坚持非干涉原则。
这体现了中国大国的胸怀和国际间的相互尊重。
最后,中国还提供了大量贸易机会和外商投资机会,为其他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
浅析中越领土之争及应对措施

浅析中越南海之争及应对措施【前言】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纠纷一直是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近来西方大国的染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何正确处理两国的领土争端尤其是近年来的南海之争,成为中越关系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本文旨在阐明当前中越南海争端现状、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并从国际视角分析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字】现状原因措施一、中越南海之争的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我国大陆南面,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这些岛礁都位于被称作“九段线”的中国国界线内。
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争端位于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
1993年,越南占领南沙岛礁24个,守军600人;到2002年,越南占据27个岛礁,守军增至2020人;如今被越强占的南沙岛屿已达29个,南海海上航道要冲南威岛被设为越南在南海油气作业的海上据点。
1与此同时,越南对南沙的军事守卫也不断加强。
2004年、2005年越南在南沙的南威岛机场、长沙岛机场相继完工,大批人员装备和弹药物资源源不断运抵南沙。
据越南媒体报道,2009年初开始,越南又开始向南沙群岛增派海军陆战队。
法新社2011年6月9日报道称,越南官方媒体《青年报》9日报道说,越南总理阮晋勇对外表态,越南对“黄沙群岛”(即中国的西沙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即中国的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争端的原因分析1、经济利益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
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
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

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1.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经常被关注和讨论。
然而,与一些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并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也不轻易引发冲突或争端。
相反,中国更加注重和平发展和合作,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例子,以及对国际争端的处理方式,说明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特点。
首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
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冲突地区扮演着调停者和和平建设者的角色。
例如,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冲突中,中国向联合国派遣了维和部队,并积极参与和平进程,为该地区的局势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处理国际争端的方式也值得称赞。
中国采取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的方式,并力图找到各方的共同利益点。
这一点体现在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过程中。
尽管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但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
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国家间的磋商和会谈,推动建立了南海行为准则,并为沿岸国家和平稳定的合作关系做出了努力。
总之,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以和平发展为基本国策,致力于稳定周边和世界的和平环境。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相信在中国的努力下,世界将会更加和平与稳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引言、正文、结论。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正文将分为两个要点来证明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例子。
这两个要点将从不惹事与不怕事两个方面探讨。
2.1 第一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将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惹事的表现。
具体可以举例中国长期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睦邻友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等方面的实践。
试分析南海争端的多方态度和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崔荣伟.国际机制与南海问题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10).
【2】 合肥在线-合肥晚报 《南海问题的由来 中国的南海主张》 2011-04-15
【3】 [美]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卜1].萧伟中,梅然,译国言实出版社,1997:419.
3. 北方俄罗斯等国的态度
俄罗斯对南海问题干涉少,由于国内经济状况的糟糕,无暇顾及东南亚局势,虽然说如今中俄两国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际上,俄罗斯人品并没有那么好,俄罗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爆发南海战争,那么俄罗斯的任务不是插手南海,而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而地处北部边界的朝鲜本来就是危险因素,没法作为中国的合作方;西北的内陆国与南海牵扯不大,但可能随时制造边境混乱,是中国腹背受。
Hale Waihona Puke 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通过双边友好磋商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2】
在最近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防部长盖茨发言中,提醒中国“如果继续在南海等争议水域就自然资源的问题欺压邻国,中国有可能无法在亚洲繁荣的经济中继续获益”这是既之前美国在菲律宾表态不牵涉南海纷争之后对中国的一次所谓“警告”,美国一方面对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眼红,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美国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军事影响,牵制中国。日本紧跟美国行动,进行施压,将对中国石油南海通道构成压力。
巴基斯坦对于南海问题,只能给予中国政治支持,一者是因为巴基斯坦离南海远,二者是因为巴基斯坦国内动荡,政治危机以及塔利班都是巴基斯坦国内的头等大事。
中国解决领土争端

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摘要: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态度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
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现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相邻,辽阔的疆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我国接壤的国家多达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也有6个。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摘要: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态度及措施进行分析。
Summary:Territory is the base on which a state exists, and one of the essential factors of which a state consist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is the vital part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integrity of state tolerates no aggression. Border is line that demarcates the scope of territory. Border is the symbol of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and does not tolerate aggression either. Dispute of territory and border is one of the most universal and complicated disputes in the world. The solution of dispute of territory and border is also the most difficult.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the longest land boundary, the largest number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the most complex situation on borders which meet difficult dispute of territory and border. China, as an important force to the world peace, advocates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erritory and border issues.关键词:领土争端和平方式中国Keyword:Dispute of territory and border;a peaceful settlement;China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
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现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相邻,辽阔的疆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我国接壤的国家多达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也有6个。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中国主要与朝鲜、印度、越南、蒙古、哈赛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等邻国存在陆地领土争端;而领海岛屿争端问题则主要集中在与钓鱼岛、琉球群岛、黄海中国侧大陆架经济区和南沙群岛等海域。
从目前情势看,虽然已与10多个邻国正式解决了90%的陆地边界问题,也划定了第一条海上边界线,但时至今日我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仍是不容乐观。
采取何种措施与态度解决领土争端问题需要各族人民的团结与智慧,也需要我们结合国情不断从成功的案例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二.我国领土争端问题产生的时间与根源我国领土争端问题产生的时间要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到新中国的建立。
清末,帝国主义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向中国输送鸦片,无知麻木的中国人民在鸦片的侵蚀下更是麻木不仁,整个国家处于银荒兵弱的尴尬处境。
面对帝国主义的强硬作风,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将原属于中国的领土不断割让出卖。
从“割地赔款”到辛亥革命的爆发、从国共合作抗日到内战战火绵延,无数的战乱使得中国的国土面积不断减少。
越南、菲律宾、日本、新加坡、印度,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和中国在领土问题上有扯不清的关系,但是究其原因是我们“被欺负了”,“落后就要挨打”使得中国成为了“东亚病夫”只能任人宰割,任人鱼肉,中国的领土争端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所涉及的国家数量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涉及的国家都要多的多。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满目疮痍的中国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和平发展环境,在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完全摆脱了曾经的耻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成功加入WTO后,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为中国顺利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国际基础,历史的发展不仅使中国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尤为珍惜,也使得“和平”也成为了中国制定方针政策、实施战略思想的根本依据。
三.决定我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态度的原因就国际环境而言,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和平解决、武力收复和共同开发。
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是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需要政治勇气和外交智慧,和平解决的思维路径和实践是实践边界与领土争端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博弈共赢转变的途径的方法。
照顾历史、考虑现实、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是中国解决边界问题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中国人民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仁”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提倡人与人要互助、友爱、同情,不论是“和谐社会”的提出还是“和平”解决争端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仁爱”文化。
其次,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来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盲目的发动战争不利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和软实力的提高。
近年来,许多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问题的国家在某些大国的挑唆和支持下不断引起两国争端,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扰乱国际秩序,就是希望通过激怒中国民众来迫使中国政府采取武力措施,从而实现其阻碍中国发展的目的,但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有清醒地认识,始终以“强烈反对”、“严正交涉”、“表示抗议”、“严重关注”等态度应对,不掉入对手精心设计的圈套。
也许会有人认为中国政府的态度显得过于软弱,但事实上,中国的态度不仅清晰表明了国家立场,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如意算盘,同时也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有利于我国国际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高。
再次,对于武力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我们没有必然的把握可以将“战果”控制在“局部之内”,毕竟我们中国不是“神”,人为的政治环境和军事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在“瞬息万变”。
此外,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都是“周边国家”,所谓“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使用武力不可避免会面临领土争端之外的“报复”,而战争必然会伴随伤亡,这是党和人民所不乐见的。
最后,中国宪法有所规定,只有在宪法范围内才能“实施战争”,中国始终采取“防御政策”,不会首先动用武力。
四.我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方式由于边界与领土争端绝大部分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同于一般性的争端,具有复杂性,敏感性、长期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处理时必须慎重而又具有耐心,并善于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复杂性在于判断归属权的难度,往往争端当事双方都根据国际法的某一条款,认为拥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根据证明此地是本国领土。
敏感性在于牵动国民情绪的力度,边界与领土问题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等原则问题,牵动国民感情,当事双方在矛盾激化时,往往都会以爱国主义为号召和诉求动员本国群众和激发群众情绪。
边界与领土问题的解决,有时具有反复性,解决边界与领土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耐心和毅力【1】。
1.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和平谈判,友好解决,不诉诸武力边界问题只能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经过互谅互让而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中国一贯主张运用和平手段解决边界问题。
这是新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要求,符合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宪章》所确定的国际法基本准则。
周恩来认为:“只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才有保障。
对于任何1一个国家主权和领土的侵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内政的~干涉,都不可避免地要危及和平。
”“不能用武力改变现状2,因为这是与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的。
”“中国同其他国家之间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应该通过和平协商的途径,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的前提,是解决边界问题的先决条件。
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解决边界问题必须同我们和平共处政策的推广联系起来进行”。
在他看来,武力方式既违背国际潮流,也违背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不符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奉行并积极推动的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争端的理念【1】。
2.坚持睦邻外交政策邓小平同志曾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国内外形势做出了客观的判断。
他认为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因素,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促进了中国整体内政和外交思路的变革,即为后来确立在内政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外交上努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现与邻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开展多层次的双边合作,走睦邻外交的道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当代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是在秉承传统、立足现实,深刻分析和理解我国当前所处的周边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外交等几个方面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切实地保障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对话、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