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极地区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中的极地争端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极地争端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极地争端与合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日益凸显,极地争端与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极地争端的起因、现状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讨论国际社会在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一、极地争端的起因极地争端源于多个因素。

首先,极地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渔业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全球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国对极地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

其次,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因为它连接了欧洲、亚洲和美洲三大洲,成为全球贸易和军事活动的必经之地。

此外,北极地区的冰层逐渐融化,为航行和探索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也引发了各国对潜在风险的担忧。

二、极地争端的现状目前,北极地区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冰岛和丹麦(格陵兰岛)。

这些国家在极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航行自由等方面存在争议。

例如,俄罗斯主张其在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而其他国家则认为俄罗斯的诉求超出了国际法规定的范围。

此外,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极地生态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三、解决极地争端的可能方案解决极地争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各国应遵循国际法和相关协议,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

其次,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极理事会等)应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协商。

此外,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极地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如保护极地生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通过合作,各国可以共同探索北极地区的潜力和风险,并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在解决极地争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作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帮助各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和关切。

其次,合作可以增强各国之间的信任和互信,为解决争端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合作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能力,以应对极地争端带来的挑战。

总之,极地争端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遵循国际法和相关协议、尊重彼此的主权和利益,以及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国际社会可以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极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解决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解决

国际关系中的边境冲突与解决边境冲突是国际关系中一种常见的冲突形式,它通常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的边界地区,由于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民族矛盾等原因而引发。

虽然边境冲突看似局部性事件,但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本文将探讨边境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式。

一、边境冲突的原因边境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领土争端、资源争夺、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

1.领土争端:边境地区往往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边界划分不清、领土变更争议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2.资源争夺:边境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引发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3.民族矛盾:边境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民族、宗教和文化,这些不同的群体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导致边境冲突的发生。

4.恐怖主义:边境地区可能成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地,恐怖组织可能会利用边境地区进行袭击和破坏,引发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二、边境冲突的影响边境冲突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边境冲突可能导致两国之间的信任破裂,加剧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其次,边境冲突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便。

此外,边境冲突还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干预,影响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三、解决边境冲突的方式解决边境冲突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

1.政治解决:政治解决是最为常见的方式,通常需要两国之间进行谈判和协商,达成和平协议,解决争端。

政治解决需要双方都愿意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升级和恶化。

同时,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调解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经济合作:经济合作是解决边境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减少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矛盾,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3.外交斡旋:外交斡旋是解决边境冲突的重要手段。

通过外交渠道,国际社会可以施加压力,促进双方之间的对话和协商,推动问题的解决。

中国如何应对北极地区形势新变化

中国如何应对北极地区形势新变化

中国如何应对北极地区形势新变化【摘要】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将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

如何在北极事务竞争中既开展国际合作,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有利位置,是各国都在思考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及目前北极地区争夺态势,提出了我国应对北极地区形势变化的策略。

【关键词】北极形势新变化近年来,在北极环境快速变化和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极地事务与全球事务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北极地区战略地位凸显,国际竞争明显加剧。

相关国家纷纷从不同领域争夺北极事务的主动权,同时,北极地区诸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也陆续展开,使北极地区的国际关系日益复杂。

我国虽非北极国家,但是北极变暖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化对我国众多领域均产生了连锁反应,尤其是油气资源领域。

因此,应密切关注形势的发展,分析北极地区新变化可能对我国带来的诸多影响,提早做好应对措施。

一、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1、北极地区关键的地理位置“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北纬66°33’)以北至北极点之间的广大区域,总面积约2110×104km2,占地球表面积的6%。

其中,北冰洋可划分为北极点周围的中心海域和边缘海域两部分,水域面积约1310×104km2,占北极地区总面积的60%以上,环绕北冰洋周边分布的陆地及其岛屿面积约800×104km2。

在行政区划上分属于常称为“北极国家”的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及冰岛等八个北冰洋沿岸国家(见图1)。

其中,以俄罗斯、加拿大所占面积最大,其次是阿拉斯加(美国)和格陵兰岛(丹麦)。

北冰洋包含的许多海域介于重要的陆地之间,或者内嵌在陆地里面,它们是相关地域之间海上往来的捷径。

另外,北极地区还控制着北冰洋与大西洋、太平洋海上沟通的通道。

如丹麦海峡、戴维斯海峡等是与大西洋沟通的主要通道,白令海峡、楚科奇海是与太平洋直接沟通的唯一水道,是“北方航道”和“西北航道”的终点,是西北欧、俄罗斯北极地区通向俄罗斯远东沿海和东亚沿海、加拿大和美国太平洋沿岸海上航路的捷径。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争端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争端北极,这个地球的最北端,一直被视为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知领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地区逐渐显现出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然而,这也引发了国际关系中的一场争夺战——北极争端。

北极争端的核心是围绕着对这片富饶土地的主权要求和资源开发权。

一些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挪威,都声称对北极部分地区拥有主权,而其他国家则主张共享权。

这种争夺不仅涉及到领土和资源问题,还涉及到安全、航行自由、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在资源方面,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据估计,这些资源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

此外,北极地区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鳕鱼、鲑鱼等。

这些资源不仅对相关国家经济有巨大影响,也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影响。

在安全和航行自由方面,北极地区的航道被称为“北极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些航道连接了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大大缩短了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因此,北极地区的航道也成为了一些国家争夺的对象。

环境保护也是北极争端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一些国家担心,如果过度开发北极资源,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一些国家主张在开发北极资源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北极争端还涉及到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

国际法规定,沿海国对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和资源开发权。

因此,一些国家认为他们有权利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

但是,也有一些国家主张共享权,认为所有国家都应该平等分享北极地区的资源和机会。

此外,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新兴国家也逐渐加入了北极争端的行列。

为了解决北极争端,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各国需要加强对话和合作,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

其次,国际组织和第三方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

此外,国际社会还应该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为未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论北极地区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

论北极地区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

论北极地区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作者:陈舒婧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北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对北极的争夺战之中。

为了实现北极和平利用,尽可能地减少争端,国际社会急需明确北极的法律地位,从而确定相关权利义务的归属。

应当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内解决北极岛屿、资源以及航道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北极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大陆架中图分类号:D9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29-02全球变暖加速了北冰洋的融化,这让实现北冰洋的通航与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开采变得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北极沿岸国为了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也纷纷加紧了“抢占”北极大陆架的步伐,掀起了“北极争夺战”新一轮的高潮。

本文从国际公法的角度,在分析与比较学术界现存的各种解决北极问题方案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出一套最适当的解决方案。

一、北极的重要性(一)北极的定义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极”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的最北端那一点,也就是北纬90°,即地磁北极。

但是本文中所讨论的,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km2,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km2。

另外,与南极地区不同的是,北极并未因为气候寒冷而了无人烟,北极地区现有人口900万。

(二)北极的重要性八个环北极国家以及国际社会之所以给予北极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北极丰沛的自然资源、航道资源,以及军事战略地位。

首先,北极地区的大陆架上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和9%的世界煤炭资源。

领土争端解决

领土争端解决

领土争端解决引言领土争端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领土上存在争议,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冲突和紧张局势。

解决领土争端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任务,需要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各方的利益和关切。

本文将探讨领土争端解决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实践经验。

国际法与领土争端国际法在解决领土争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联合国宪章规定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原则,包括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国际法中的领土原则也为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指导。

常见的领土争端解决方法包括谈判、调解、仲裁和国际法院审理等。

谈判是最常见的方法,各方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来寻求共识和解决分歧。

调解则涉及第三方介入,发挥其公正和中立的角色,协助各方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仲裁是一种更为正式的解决方法,各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庭,并接受其裁决。

国际法院审理是解决领土争端的一种最终手段,各方可以将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对其进行裁决。

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调解案例: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一个长期争议,涉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

联合国曾多次尝试通过调解来解决该问题。

例如,在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了《以巴甲级协议》,旨在寻求以巴冲突的和平解决方案。

该协议设立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规定了以巴两方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与协调。

尽管这一协议并未最终解决领土争端,但为谈判与和平进程铺平了道路,为解决争端创造了条件。

仲裁案例:中国与菲律宾南海争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南海争端是当前国际社会的焦点之一。

2016年,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给了国际法院仲裁庭,要求裁决关于中国在南海岛屿争端中的权益。

国际法院在2016年7月作出裁决,认定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

北极外大陆架划界争端及其解决机制分析

北极外大陆架划界争端及其解决机制分析

北极外大陆架划界争端及其解决机制分析[摘要]北极冰层的消融使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但关于北极的争端也随之产生。

北冰洋五国在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上问题上争执不下,现有法律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无法单独解决。

中国虽不是北冰洋沿海国,也应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维护非北极国家的权益。

[关键词]北极;200海里外大陆架;解决机制一、北极外大陆架划界的法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次以多边国际条约的形式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作出了界定,其与国际海事组织、北极理事会被视为管理北极地区的法律机制。

公约规定沿海各国需要向委员会提交关于外大陆架划界的资料和申请,经通过的划界案才具有确定性和拘束力。

对外大陆架的开发,原则上应向国际海底管理局缴纳一定的费用和实物。

公约还确定了信息公开机制,以确保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能够知晓,但公约规定的远远不够,外大陆架划界争端愈演愈烈。

首先,美国并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其在北冰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若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在审查其他国家提出的划界案时,将美国排除在外,势必遭到美国的反对,即便申请成功,若美国反对,执行力也将大大折扣。

其次,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自身机制也存在很大问题。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议事规则》中规定缔约国应承担本国国民作为委员会委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的费用。

这样的安排使委员会成员不可能完全中立地履行职务,或不具有中立履行职务的信任感,极有可能或者说比较容易受到所在国的影响。

而且委员会的决定是否具有强制力和执行性十分值得怀疑。

再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争端解决方式包括:(1)海洋法法庭(2)国际法院(3)国际仲裁(4)特别仲裁。

实践证明了这些方式不会被北极沿海国家优先考虑,协商谈判的方式才有利于争议国之间纠纷的解决及执行。

从大陆架制度来看,北极国家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是属于“国际海底区域”,北冰洋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海域则是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属于所有人共同占有。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方式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方式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方式在国际社会中,领土争端是一个常见且棘手的问题。

由于国家之间在领土问题上的差异和利益冲突,领土争端往往会引发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法提供了多种机制与方式。

本文将探讨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同方式。

一、国家间友好谈判解决在国际法中,首选的领土争端解决方式是通过国家间的友好谈判。

通过协商和谈判,各方可以就具体领土问题达成共识,并寻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友好谈判解决方式强调国家间合作与互信,旨在避免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升级。

二、国际仲裁解决如果领土争端的国家无法通过友好谈判解决争端,国际仲裁往往被视为可行的解决方式。

仲裁是一个独立第三方的法律程序,它通过裁决来解决争端。

国际仲裁可以根据相关国际法和条约进行,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争端。

三、国际法庭解决国际法庭也是解决领土争端的一种方式。

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法律机构,它可以根据国际法对领土争端进行审理和裁决。

国际法庭的裁决具有强制性,各方应当遵守并执行。

四、区域合作与多边对话区域合作与多边对话是另一种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

通过区域组织、地区合作机制或多边对话,各方可以就领土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并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强调地区合作与相互理解,有利于建立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秩序。

五、国际公众治理领土争端解决还可以通过国际公众治理来实现。

这种方式涉及国际社会和全球公民的参与,通过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等各界力量的合作来解决争端。

国际公众治理的目标是通过普遍参与和共享责任,实现全球共同安全与发展。

六、和解与妥协最后,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和解与妥协。

通过各方的互让和迁就,达成妥协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强调各方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国际关系。

总结在国际法中,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多种多样。

无论是友好谈判、国际仲裁、国际法庭、区域合作与多边对话、国际公众治理还是和解与妥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北极争夺战”的国际法分析

北极争夺战”的国际法分析

北极争夺战”的国际法分析俄罗斯科考队员2007年8月2日乘“和平一1”号和“和平一2”号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261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操纵潜水器将一面高约1米的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插在了北冰洋洋底。

111此举引起世界关注,更使其他北冰洋国家纷纷采取行动。

加拿大总理在8月10日宣布在北极新建两个军事设施,包括在距北极点仅600公里的地方建立一个军事训练中心和一个深水港,以宣示加拿大在北美西北航道区和北极海床的主权。

丹麦政府宣布,8月12日,一支由40名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奔赴北极,以证明2000多公里长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在地理上与格陵兰岛相连,以此证明北极是属于丹麦的领土。

美国作为北冰洋边上最强大的国家,一方面否认俄罗斯的插旗行为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在8月6日派出了“希利”号重型破冰船开赴北冰洋进行科考,重点是测绘阿拉斯加附近的北冰洋海底。

在北极圈内拥有大片领土的挪威、瑞典、芬兰等国也表态,认为北极的环境保护事关全人类的大事。

121由此,这场“世界尽头的争夺战”彻底浮出北冰洋洋面,并不断升温。

一时间,国家政府发言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的学者,军事专家等等,对有关国家在北极地区的行为给予了种种战略分析或评论,对北极何去何从提出了若干种模式。

在美国最近召开的有关北极的研讨会上,有与会者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北极的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

111但是,离开了国际法去研究国际热点问题,会空泛无力,甚至可能出现谬误。

笔者在一些有关报道北极的文章中发现有这样的句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洋大陆架自然延伸如果超过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就可适度延伸。

131所以,本文拟就有关北冰洋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是否在国际法上站得住脚进行分析,以期厘清北极争夺战涉及到的相关国际法规范。

一、有关国家“抢占”北极的原因及法律依据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海域、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第一章:北极开发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极地区包括北极五国(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以及其他沿岸国家。

北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北极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在北极开发中的合作和争端备受关注。

第二章:国际合作在北极开发中,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北极五国通过北极理事会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北极开发的规划和政策。

同时,北极周边国家也参与其中。

并且,北极开发还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比如欧盟、中国等。

这些国家通过投资、技术和知识共享等方式参与北极开发。

在国际合作中,各方都可以在资源获取、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共同利益。

第三章:争端与合作北极开发中也存在争端。

北极五国之间就北极领土的划分、资源开发等问题存在分歧。

比如,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均宣称部分北极海域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导致领土争端。

此外,北极开发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海洋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

为了避免各方之间的争端,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合作、协商等方式解决分歧。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在北极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各国通过在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各国还可以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利用北极的科学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结论北极开发需要各国共同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各种争端,同时保护北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北极开发,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世纪初期北极地区领土争端及其解决无伦次13页word

20世纪初期北极地区领土争端及其解决无伦次13页word

20世纪初期北极地区领土争端及其解决无伦次伴随着北极地区探险的深入,各个环北极国家逐步对北极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

北极探险在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之后,终于在20世纪初期达到顶峰,取得了人类梦寐以求的巨大成就。

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导致各个大国之间对领土、市场和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

同时,也使相关国家对北极地区的领土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一、加拿大、美国对阿拉斯加边界的划定加拿大和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土紧邻,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两国的渔业捕捞权限问题、在白令海峡捕猎海豹的问题、阿拉斯加边界的问题等等。

加拿大政府非常注重对本国北极地区的经营,1895年议会决定,将加拿大北部地区划分为四个行政区――育空(Yukon)、昂加瓦(Ungava)、麦肯兹(Mackenzie)和富兰克林(Franklin)加以管理。

1897年,劳里埃(sir Wilfrid I,aurier)政府时期,加拿大开始每年向东部北冰洋地区和哈德逊湾派出考察队,表明加拿大政府对北极地区领土在进行积极有效的占领。

1896年8月17日,加拿大西北部育空地医育空河和克朗戴克河(Klondike)的两河交界处发现了金矿,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

在此之前,加、美之问对于阿拉斯加的分界问题从未认真地讨论过。

1898年6月,加拿大颁布r育空领土法令(Yukon Territory Act),将育空地区划为单独的领上行政区,这部法令所遵循的一般原则是1875年的《西北领土法案》(Nor'thwest Territories Act)。

但须指出的是,根据英国对北美北极地区的转让命令,加拿大并没有拥有北极地区领土的当然权利,这也是英国最终卷入阿拉斯加地区争端的原因。

加、美两国争执的重点在阿拉斯加、北太平洋海岸、育空地区及不列颠哥伦比亚之间的“柄形狭长地带”。

位于这一地带的斯卡韦是进入育空地区的主要港口,它位于一个长水湾的上方,如果把这个水湾划入海岸带的范围,那就是阿拉斯加的一部分。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地区开发活动的增加,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

本文将围绕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展开论述,探讨治理的重要性、现状、解决方案以及案例分析。

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有助于保护这些资源免受非法开采和破坏。

北极地区还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治理有助于确保各国在和平、友好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避免军事冲突。

当前,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成员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等八个国家。

北极理事会通过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文件,为北极地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然而,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现有法律条款难以完全覆盖北极地区的所有活动,例如海底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新兴领域。

实践案例中存在不少争议和纠纷,例如沿岸国在划界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争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共同参与制定和完善北极地区的法律体系,确保相关法律条款能够全面覆盖北极地区的各种活动。

建立共同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和监管机构,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环保、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方面的监管。

采取强制措施。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条款的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北极地区的和谐稳定。

以加拿大的“西北航道案”为例,该案涉及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领土主张,但相关法律条款存在争议。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通过与美国等国开展外交谈判和合作,最终达成共识并共同开发西北航道。

这一案例说明,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存在的问题。

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共同监管机制并采取强制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国应重视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合作和谈判,为北极地区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然而,领土争端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

领土争端可能导致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危及地区和平与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国际法中涌现出一系列的解决机制,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对话、协商和和平解决。

本文将对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探讨。

一、谈判与协商谈判与协商是解决领土争端的首选机制。

通过对话,各方可以就争议的领土边界、主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寻求共识。

例如,中印两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就边界争议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达成了一些共同的立场。

这种解决机制强调各方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方式解决争端,推动对话的持续和深入。

二、调解和斡旋调解和斡旋是一种通过第三方介入解决争端的机制。

调解员或斡旋人可以是双方争端当事国之外的国家、国际组织或个人。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双方争端当事国进行对话,并提出公正、中立的建议。

调解和斡旋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双方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例如,联合国积极参与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领土争端调停工作,促成了某些局部的协议。

三、仲裁仲裁是一种由第三方仲裁庭或仲裁人解决争端的机制。

争端各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给仲裁庭或仲裁人,接受其裁决。

仲裁庭或仲裁人应根据国际法和相关协定进行判断,并作出公正的裁决。

裁决是有约束力的,争端各方应遵循执行。

南海仲裁案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提起诉讼,最终仲裁庭裁决南海部分岛屿及海域属于菲律宾管辖。

四、法律争端解决机构国际法律争端解决机构是解决领土争端的重要机制之一。

例如,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的司法机构,负责解决国家之间的法律争端。

国家可以将领土争端提交给国际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端。

国际法院的判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争端当事国应遵守执行。

五、自愿解决机制自愿解决机制是指各方争端当事国通过自行协商解决争端。

这种机制需要各方相互尊重、积极参与,通过对话和妥协,找到解决争端的共同意见。

国际间的国土争端与解决

国际间的国土争端与解决

国际间的国土争端与解决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上的国土争端也逐渐增多。

各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问题引发的争端不仅牵动着当事国的利益,也对地区甚至全球的稳定与和平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首先分析国际间的国土争端的原因,然后探讨解决这些争端的方法与途径。

一、国际间国土争端的原因国际间国土争端的出现常常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国家间利益矛盾以及民族、宗教因素等多重因素的交织所致。

1.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国际间国土争端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

例如,亚洲地区的中印边界争端就有着明显的历史渊源。

自19世纪以来,英国殖民者在这一地区划定了边界线,而印度和中国则在独立后对此产生了分歧。

这些历史问题导致了争端的延续,并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家间利益矛盾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也是引发国际间国土争端的常见原因。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争夺的焦点。

例如,南海诸岛的主权争议就涉及到围绕着海洋资源开发、渔业权益和能源供应等重要利益的纷争。

3.民族、宗教因素民族和宗教因素在国际间的国土争端中也常常扮演重要角色。

不同民族或宗教团体对于特定地区的归属产生争议,进而演变成国土争端。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土地争端就是涉及到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宗教、民族矛盾。

二、解决国际间国土争端的方法与途径国际间的国土争端是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解决这些争端需要多方努力和合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途径:1.和平谈判与妥协和平谈判与妥协是解决国际间国土争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话与协商,各方可以寻求平等互利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印边界问题就曾多次通过谈判取得进展,双方在争议地区达成了部分共识,缓解了局势紧张。

2.第三方调停第三方调停是解决国际间国土争端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请中立的第三方担任调停者,可以帮助当事国找到折中方案并促进双方和解。

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和平调解角色,通过调解、斡旋等方式参与解决国土争端。

3.国际法与仲裁国际法和仲裁机制也可以用于解决国土争端。

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

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
北纬 6 5度 3 0分 、 经 1 8度 5 西 6 8分 3 秒 的 起 始 点 , 7 海 上 边 界 线 沿 西 经 1 8度 5 6 8分 3 7秒 向北 延 伸 , 从
白令海 峡及楚 科齐 海 中间穿过 , 到达 北冰 洋 , 国际 至 法 所允 许 的最 远 处 。一 百 多年 以后 , 条规 定 成 为 这
否 向海 延 伸 存 在 争 议 , 国 不 接 受 加 拿 大 关 于 将 西 美
加 大北极 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利用 的步伐 , 涉及诸 多 国
际法 、 洋 法 问 题 , 必 要 深 入 研 究 和 探 讨 。 海 有
为俄 国领海 。12 8 5年 沙 俄 和 英 国 在 圣 彼 得 堡 缔 结
大陆 的北部边缘地带 , 主要 由北冰洋 和环北极 国家 陆 地行政 区域组成 。作 为 四大洋之一 的北 冰洋 , 是北极 地 区 的 中 心 区 域 。北 冰 洋 及 附 属海 的 面 积 约 为 1 . 0 3 1 万平 方 千 米 , 大 深 度 5 4 9米 , 均 深 度 1 2 6 最 4 平 9 米 。 I 北 冰 洋 的海 底 是 一 个 呈 椭 圆 形 的 大 海 盆 , l( i 有 三条 主要 海岭 : 阿尔法 海岭 ( 也称 门捷列 夫海 岭 ) 罗 、 蒙诺 索夫 海岭 和北 冰洋洋 中脊 ( 也称 南 森海 岭 ) 。北 冰洋 的大 陆架位 居世界各大洋大 陆架宽 度之首 , 面积
极脆弱 的生 态环 境的严重担忧 , 同时也刺激 了对埋藏
在 冰层 底 下 丰 富 资 源 的 渴 望 。 目前 , 北 极 国 家 正 在 各
拿 大 成 为面 向北 冰 洋 的海 上 邻 国 。前 述 1 2 8 5年 英 俄 条约 第 3条规定 的西 经 1 1度线 , 4 成为 美 国( 阿拉 斯加) 和加拿 大 之 间 的分 界 线 。但 两 国关 于该 线 是

北极地区开发与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北极地区开发与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北极地区开发与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北极地区是全球最后一个尚未完全开发和利用的地区之一。

其中包含了极具价值的油气、矿物、渔业和航运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跨国公司前往开发。

然而,开发和利用北极地区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法律问题,涉及领土主权、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民族自治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北极地区开发与资源管理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领土主权问题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目前气候变化导致北极冰层逐渐消融的情况下。

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都声称拥有该地区部分领土主权。

他们之间的争端既涉及到国际法,也涉及到领土和人民的自主权。

如何保障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是北极地区开发与管理的基础问题。

解决方案: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协商。

在加强与各方的外交协商和谈判的基础上,应当最大限度地推动国际合作,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并制定相关国际法规,以应对北极地区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军事问题。

此外,各国应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共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和睦。

资源管理问题北极地区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矿物资源之一,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渔业和航运价值。

然而,高质量的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因为无序开采和过度开发而被浪费或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影响到地区居民的生存和生活。

解决方案:加强环保监管、保护生态环境。

重视资源管理,强化环保意识。

各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

尽量避免有害的采矿和开发行为,协调资源的开采和保护,保持探矿、能源和渔业开发的平衡。

为了实现可持续性,还可以加强能源转型,倡导新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对燃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

民族自治问题北极地区涉及到不同的土著民族和少数民族。

例如,加拿大和丹麦的因纽特人、美国的爱斯基摩人、俄罗斯的楚科奇人和萨米人等。

这些民族的利益、文化和传统习俗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在发展北极地区时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和意愿。

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

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
注释: ①DariaBoklan,Russia:TheArcticRegionPerception. QuarterlyYearVIIN.2-summer2009. ②JohnR. Crook. United States Joins in Arctic Declaration, Supports Existing Arctic Regim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October.2008,102 A.J.I.L.872. ③美国 2009 年第 66 号国家安全总统指令、 25 号国土安全总统指令. 第 参考文献: [1] [英]詹宁斯, 瓦茨著. 王铁崖译. 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 北京: 中国大百科 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 [2]王郦久. 北冰洋主权之争的趋势. 现代国际关系. 2007(10). [3]董跃. 论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争端及其解决路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3).
◆政法论坛
的主权要求, 由各国共同合理使用南极。 《南极条约》 以及以此为 基础建立起的南极条约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南极问题, 因此很多人 寄希望于通过此种模式来解决北极争端。 但是 《南极条约》 的模式是建立在冻结各国领土要求和非军 事化这两大基础之上, 而这两点在目前的北极争夺战中是难以实 现的, 这就决定了南极模式北极化必将面临巨大阻力。 首先, 北极周边国家众多, 解决北极争端的要害在于如何使 各国在划分领海、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有关 国家不可能允许北极成为像南极地区一样的无主地, 冻结甚至放 弃自己的主权要求。相反, 各国都在加快脚步, 积极扩大自己在 北极地区的主权利益。 其次, 北极地区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军事化程度很高, 这一事 实决定了北极实现非军事化的希望渺茫。如果无法实现非军事 化, 巨大的战略价值将会成为北极周边国家达成一致条约的重大 障碍。此外, 非北极国家也会因为战略上的考虑, 积极结盟或参 与争夺, 导致北极争端变得更为复杂。 (二) 《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 推广 模式 1920 年达成的 《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 是在英国的倡导和 , 推动下, 由美国、 丹麦、 挪威等 18 个国家订立的条约。1925 年, 中国、 德国、 前苏联等 33 个国家也相继加入了该条约。 条约规定 斯瓦尔巴德群岛不得用于军事目的, 该群岛因此也成为北极地区 第一个和唯一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对于群岛具有充分 主权, 同时规定各缔约国公民有自由进入权, 并可以在遵守挪威 法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或商业活动。 事实证明该条约实现了各国的共赢。随着挪威对这一地区 的开发, 尤其是北海油田的开采, 挪威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 新兴能源型工业国。 另一方面, 由于该地区靠近北极, 《斯瓦尔 且 巴德群岛条约》 明确了该地区的法律地位, 这一地区的极地科考 活动异常活跃, 成为极地科考活动的重要基地。 《斯瓦尔巴德群岛条约》 开创了解决北极主权争端的新模式, 即在确定某国主权或主权权利的同时, 也充分尊重其他国家在北 极地区进行科考或商业活动的利益。虽然《斯瓦尔巴德群岛条 约》 只涉及个别岛屿主权问题, 但作为解决岛屿权益争端的成功 范例, 此种模式仍具有借鉴价值。 (三) 在现有国际法框架下解决北极争端 该模式是指通过进一步完善与细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的 相关规定, 再辅以国际法院的争端解决途径, 从而争取在现有国 际法框架下找到解决北极争端的方法。 公约规定的所有制度都可适用于北冰洋海域, 同时公约也考 虑到了冰封海域特征, 专门以第 234 条对北冰洋这类冰封海域加 以规定。以公约为基础制定的有关北极地区的双边或多边协议 也证明了公约的影响力。该模式强调解决北极争端的关键是在 公约的原则指导下创造性地建立一套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针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规范。 另一方面, 通过国际法院也可以解决北极争端。 国际法院的 判决只对当事国双方有约束力, 因此可以针对北极地区个别领土 争端进行 “特事特办” 。于是在公约原则性的框架下又有了解决 问题。

看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

看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

看国际法中的领土争端解决机制国际法作为国家间行为规范的法律体系,涉及领土争端的解决机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就国际法中领土争端解决机制展开讨论,分析其主要形式和特点,并探讨其应对机制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一、正常和劝和交涉在国际法中,领土争端解决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正常和劝和交涉。

正常和劝和交涉是指相关国家之间通过积极的交涉和外交手段来解决领土争端的方式。

这种方式强调各国之间的对话和协商,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进行沟通,以达成谅解和共识。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正常和劝和交涉的方式,因为它强调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并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双方国家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流,可以避免冲突升级和战争的发生。

此外,通过对话和协商,还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为解决争端奠定基础。

然而,正常和劝和交涉也存在一些局限。

首先,这种方式需要各方愿意坐下来协商,而在实际中存在一些不合作或敌对国家,缺乏对话和协商的意愿。

其次,即使双方愿意谈判,也可能因为各自的利益和观点分歧而难以达成一致。

最后,正常和劝和交涉依赖于各国的国家实力平衡,一方在实力上过于强大可能会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导致谈判结果不公平。

二、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解决途径除了正常和劝和交涉外,国际法还提供了其他一些领土争端解决机制,如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解决途径。

国际仲裁是指争端各方通过签署仲裁协议,将争端交由第三方仲裁机构裁决。

而国际司法解决途径则是争端各方将争议提交到国际法院或其他国际法律机构,由其进行判决。

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解决途径的优点在于它们提供了中立、公正的解决框架,可以避免强势国家的干预。

仲裁和法院的判决通常是有约束力和可执行性的,可以强制各方遵守。

此外,仲裁和法院在处理争端时会依据国际法和相关法律原则,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可以为争端的解决提供清晰的指引。

然而,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解决途径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争端各方需要对仲裁或法院的判决结果表示接受才能实现解决。

试论北极的治理问题

试论北极的治理问题

2011年5月(总第276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5,2011(Cumulatively,NO.276)[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性资源、环境危机的到来,北极的战略价值日渐凸显。

本文首先通过对北极地区价值的分析,解释了各国“逐鹿北极”的缘由,随后对当今各国要求北极地区主权的法理依据以及北极争端的解决模式进行了介绍,最后为我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北极;治理;主权;对策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海域、北冰洋沿岸,亚、欧、北美三洲大陆北部及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

[1]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国环绕在北极地区周边。

近些年来,各国加大了在北极地区的活动,就北极问题产生的纠纷和矛盾也日益尖锐。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2007年8月2日操纵潜水器将一面俄罗斯国旗在了北冰洋洋底。

[2]此举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他环北冰洋国家,如意大利、丹麦、美国等国也纷纷采取了行动。

一、北极地区的价值分析北极地区之所以引起北冰洋国家的争夺及全世界的关注,主要是其背后的重大价值。

具体而言,北极地区具有资源、战略、航运三方面主要的价值。

(一)资源价值北冰洋海底蕴藏的巨大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北极主权争端起因的主因。

据研究表明,世界上25%未被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就在北冰洋海底。

保守估计,潜在的可开发的石油储量达1000一2000亿桶。

由于北冰洋一半以上是大陆架,且半数大陆架的水深不超过50米,使得北冰洋油气资源开发的条件也十分便利。

除此之外,煤、金、金刚石、铀等资源的储量也十分大,北极的煤估计占全球储量的9%。

[3](二)战略价值北极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北极点是至各国的最短距离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时,北极地区常年冰雪覆盖,潜艇在冰下很难被监测到,因而还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此外,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军事大国基本上都在北半球。

曾有俄罗斯的评论家说到,谁主导了北极谁就主导了世界军事舞台的制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北极地区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摘要:随着全球日益变暖,北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对北极的争夺战之中。

为了实现北极和平利用,尽可能地减少争端,国际社会急需明确北极的法律地位,从而确定相关权利义务的归属。

应当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内解决北极岛屿、资源以及航道的归属问题。

关键词:北极争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外大陆架中图分类号:d9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29-02全球变暖加速了北冰洋的融化,这让实现北冰洋的通航与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开采变得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北极沿岸国为了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也纷纷加紧了“抢占”北极大陆架的步伐,掀起了“北极争夺战”新一轮的高潮。

本文从国际公法的角度,在分析与比较学术界现存的各种解决北极问题方案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出一套最适当的解决方案。

一、北极的重要性(一)北极的定义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北极”指的是地球自转轴的最北端那一点,也就是北纬90°,即地磁北极。

但是本文中所讨论的,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北极是指北纬66度34分(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

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km2,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km2。

另外,与南极地区不同的是,北极并未因为气候寒冷而了无人烟,北极地区现有人口900万。

(二)北极的重要性八个环北极国家以及国际社会之所以给予北极如此大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北极丰沛的自然资源、航道资源,以及军事战略地位。

首先,北极地区的大陆架上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

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和9%的世界煤炭资源。

据俄罗斯估算,北极地区的矿物藏量价值2万亿美元[1]。

其次,飞越北冰洋的航空线是联系亚、欧和北美3块大陆的捷径。

如从莫斯科到纽约,经北冰洋比横跨大西洋缩短了近1000公里的航程。

在海上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也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以及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最短路线。

随着气候的变暖,加拿大北端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以及俄罗斯和挪威北部的“东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将不再冰封雪阻。

如果这两条航道(尤其是西北航道)通航,那么欧、亚和北美之间的航线将缩短6000~8000千米。

而如果北极冰川完全融化,极可能还会有被冰封千年的新航道“浮出水面”。

再次,北极点是至各大国的距离之和最小之点。

因而从这里发射战略核导弹,到各国的距离最近,也最快。

再加上北极常年冰雪覆盖,核潜艇躲在冰下,很难被观测到,具有高度的隐蔽性。

因而这里是地球上最安全、最理想的水下弹道导弹发射场。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聚集着当今世界多数主要大国,所以,部署在北极海域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对于其他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国,特别是敌对国家的威胁(突出表现为核威慑)是相当大的[1]。

所以,控制了北极点,就能够对世界各个大国进行有效地“瞰制”。

二、北极地区的争端解决(一)扇形原则1907年,加拿大参议员帕斯可·普瓦里耶首次提出“扇形理论”。

他声称:“位于两条国界线之间直至北极点的一切土地应当属于邻接这些土地的国家。

”[2]苏联的疆域横跨欧亚大陆,经度差极大,适用该理论无疑对其非常有利,因此苏联一直是“扇形理论”的忠实支持者。

这种情况,直到1997年俄罗斯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才被改变。

然而,事实上“扇形理论”从来没有为国际社会所真正接受过,该原则实质上只是由少数国家提出,并且试图强加于国际社会的一种理论。

这一原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非现实性,例如,如果两国几乎位于同一经度,只有纬度差,在此种情况下就不可能适用“扇形原则”。

所以,在当今世界,运用这一原则来确定各国对于北极的主权与主权权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模仿《南极条约》制定《北极条约》南极和北极无论是在气候环境、物产资源上,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但是相较于南极而言,北极的状态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南极条约》确定了南极的法律地位。

1959年12月1日签订的《南极条约》将一切关于南极主权问题的要求都进行了冻结,它规定了南极洲将永远继续专用于和平的目的,如科考、环保等等。

由此可见,虽然关于南极的领土问题与资源开发问题尚未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解决,但是所有的权利诉求都被暂时冻结了。

鉴于《南极条约》成功地暂时解决了南极问题,就有专家、学者提出可以参照该条约,制定专门解决北极问题的《北极条约》。

在《北极条约》中可以为涉及北极争端的所有问题有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这一建议,笔者认为,北极与南极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各国对于南北极的政治要求不同。

在《南极条约》签署时,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的几个国家并未对南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统治。

而现在的环北极八国对于位于北极地区的属于自己国家的领土却是具有明确主权的。

因此,在此时冻结各国对北极的主权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南极条约》规定冻结南极资源的开采权,这一条款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南极的自然环境与北极不同。

南极自古便是冰封的大陆,现在除了科考人员并无其他的定居者,那里极其恶劣的天气情况以及其他的自然环境使得资源开发显得困难重重。

而北极并无大陆,并且那里一直就有人类居住,北极沿岸国对于北极资源的开发也是由来已久。

因此,在这样的现状之下,要北极国家放弃或者是暂停对于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南极条约》要求南极永远用于和平目的,不能进行任何意义上的军事活动。

各国在这一条款上能够达成一致,原因与之前所述的有相同之处,即各国均未对南极进行有效的管理。

但是北极地区确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用作军事用途了,在二战时,更是进入了高军事化阶段。

现在的北极核武器密布,环北极国家更是频频进行军事演习,以期能够达到震慑别国的目的。

综上,笔者认为在北极地区达成类似于《南极条约》的《北极条约》,从而来确定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的可行性比较低。

(三)参照《斯瓦尔巴德条约》制定相关条约《斯瓦尔巴德条约》是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

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德群岛(the svalbard archipelago),又被称为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几个世纪以来,挪威、丹麦、英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都对该地区主张过主权。

直到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等18个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外交努力,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

《斯瓦尔巴德条约》的签订,将整个群岛的主权划给挪威。

根据条约规定,所有签字国的公民在斯瓦尔巴德拥有平等的经商权;同时该群岛维持军备废除的状态,为永久非军事区域,该地区与该地区民众安全由挪威政府全权提供、处理,责成挪威保护岛上独具特色的自然荒野地貌。

所有缔约国及缔约国之继承国公民均无需申请和签证可以自由进出该地区,并在该地区内进行任何不违反挪威政府法律的行为,但进入该地区之后还是需接受挪威政府的法律管制[3]。

该条约的特点在于,其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主权明确的交给了挪威政府,但同时又对该种主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定,比如该岛不能进行军备武装之类。

这一条约在北极地区的争端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

因为如果签订一个类似于《斯瓦尔巴德条约》的新条约就意味着势必会影响到环北极八国的现有利益,这就必然引起这些国家的联合抵制。

另外,《斯瓦尔巴德条约》仅仅是针对北极中的一个小岛所进行的权利义务的规定,并不能适用于北极全境。

(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目前关于北极的国际条约中覆盖面积最大、适用范围最广的公约,因此这种争端处理方式就是在现有的国际法框架下解决北极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洋不同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国在各个区域中的权利义务都进行了规定。

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已经签署并且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环北极八国中除了美国,其余的国家也都已经加入该公约。

笔者认为,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本身的权威性,运用该公约来处理北极问题具有较大的操作性,同时也更有公信力。

事实上,如今的环北极八国对北极的权利要求也正是基于该公约中对于大陆架与外大陆架的相关规定所提出的。

2008年5月28日,五个北冰洋国家在丹麦格陵兰的伊卢利萨特举行了部长级会议并发表了《伊卢利萨特宣言》。

该宣言承认国际海洋法为大陆架外缘的划分、海洋环境的保护、海洋科学研究、自由航行制度以及海洋的其他方面权利与义务;在国际海洋法的框架内,五国将有序地解决相互重叠的主权权利的要求。

五国同时认为,国际海洋法为五个北冰洋的沿海国通过国内法和其他方式负责任地管理北极海域事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因而“没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国际法律制度来管理北冰洋。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仍有许多的不完善之处,事实上,该公约在相关条款上的规定不够明确,甚至于有些地方语焉不详也是导致现在的北极争端日益升级的原因之一。

基于该公约本身的缺陷,仅仅依靠其来解决北极的主权权利争端是比较困难的,进一步修改与增补该公约的内容才能够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而相较于制定一部新的条约,重头启动一系列的谈判程序所需要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在原条约的基础之上进行修改与补充显得更加有效、合理一些。

三、结语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解决北极争端问题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但是对于该公约中表述与规定不明确的地方也应该进行相关的修改,甚至于还应该重新开展新一轮的谈判,对于涉及北极地区的问题进行探讨。

其中,针对现实的情况,条约所规定的外大陆架的定义、确定外大陆架的程序等问题着重做出调整。

只有妥善解决了上述问题,我们才能和平、有序地解决北极争端。

参考文献:[1]罗婷.北极海洋权益争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曾望.北极争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国际资料信息,2007,(10).[3]秦佳萌,申耘宇.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