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年度成效及其阻碍与不足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开题报告--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温州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温州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民间金融,大部分人都知道“地下钱庄”的存在,却对民间金融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

此外,由于民间金融缺乏法律的规范,屡屡成为金融整顿的对象,但盲目的整顿只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发展。

据温州有关部门调查——《温州民间资本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末,温州民间流行性资本规模已经超过了3370亿元,相当于北京银行当年一个季度的存款总量。

它作为社会经济筹集资金的另一条门路,与银行的贷款量呈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下,民间金融这个具有庞大规模的经济一员,不得不说有着很大的潜力。

但是要使之对我们的经济起促进作用时,认识它就是一切作用的前提。

本文从温州民营个私经济出发,分析民间金融的特征与环节,寻求规范民间金融的切入点,为政府开展有力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参考。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及其存在的原因1.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带来的供给上的限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杜朝运(2001) [8]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是由我国金融制度安排的缺陷造成的。

官兵(2005) [9]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现实生活的常态是政府的制度供给往往不能适应农村金融交易的内在需求。

2.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因素基于“管制和垄断必然导致短缺”这一经济学的命题,邓大才(2004)[10]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是国家管制和垄断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苏士儒(2006) [11]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是在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和银行信贷资金局部供给缺位并存的双重特征下逐渐活跃起来的,属于市场主导的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过程。

从金融市场中交易主体特性的角度,张杰(2006)[12]深刻地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赞与忧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赞与忧

“ 世界 第一" 不能成 为 民生重负
号称创造世界桥梁史上 四个世界第一的湖南 矮寨悬索大桥 3 3 月 1日通车。通车前三天 , 大桥 指挥长 、 湖南交通运输厅原党组书记 、 副厅长陈明 宪 ,被湖南省纪委从五星级酒店华雅大酒店带走 调查。 陈明宪担任副厅长 1 年 。据媒体报道 , 0 湖南 近 9 %以上 的高速公路项 目都存在 问题 。湖南 0 “ 近年塌 的桥 , 都有他参与” 。陈“ 生活极度奢靡” , “ 大约两三年 内, 一直住在五星级酒店 , 费用每年 四五十万元” “ ,案发前 , 陈每天晚上打麻将到次 日 凌晨 , 和他打牌的老板都会主动输几万” 。陈安排 自己亲属 进 入交通 系统 ,儿 子 陈钏任 湖南 高 速广 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的弟弟任湖南路桥建 设集 团下属通顺公 司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 ,陈是近几年湖南交通系统第 三位落马的高官。去年 8 1 月 7日, 湖南高速公路 管理局局长冯长林被双规 。这位局长案发前也长 期居住在华雅大酒店 。20 年 1 月 3 05 2 1日, 湖南 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杨志达因受贿罪被判处无 期徒刑。 陈明宪与冯长林等人提 出“ 经营I公路” 生 发展

钱, 实在 伤不 起 。
高速路造就贪官世界第一 ,高速路收费暴利 世界第一 , 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民生之多 哀 艰”屈原两干多年前在湖南这样吟唱。湖南高速 , 路官员们听到了吗? 中国高速路官员听到了吗? 中 国的高速路需要的世界第一 ,是科学发展的世界 第一 , 而不是折射“ 民生之多艰” 的世界第一。 ( 王摘 自 北京晚 ̄) 02 0 《 2 1 年 4月 1 2日
他们会否利用两种体系的便利 ,将 民间金融改革 变成左右逢源、 兑换利益的行动? 还有像温州商人 林春平这样通过制造 “ 收购美 国特拉华州大西洋 银行” 假新闻以求介入金改的骗子 , 都有可能导致 改 革走 向与 改革 目的相悖 。 夜之间建成一座现代金融之都 , 并不现实 , 改革还需脚踏实地 , 审慎前行 。

温州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温州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温州金融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郭田勇来源:《投资北京》2012年第06期民间金融的完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发展民间金融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

民间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促进“草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民间金融的完善发展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增长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随着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发展民间金融也已成为大势所趋。

借贷危机暴露民间金融困境长期以来,我国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情况并不乐观。

我国对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实施了诸多限制条件,大部分民间金融活动处于无序的地下运作状态,只能在“灰色地带”生存。

一直以来,我国对民间金融进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多是出于对风险的顾虑。

民间借贷形成了大量的体外循环资金,监督管理的难度较大,易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形成冲击,干扰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

在存贷款利率水平上,民间金融机构往往要高出正规金融机构,高利率加剧了贷款风险,增加了潜在不良贷款率,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由于大部分民间金融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资金实力有限、经营状况不稳定,且缺乏国家作为支撑力量,其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一旦发生损失便容易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此外,民间金融将借贷关系建立在民间信用之上,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格化交易”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形成民间金融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经营不规范、担保条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由于民间金融机构较为分散,其投融资活动的规范性不及大型正规金融机构,因此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易导致监管真空地带的出现。

此次民间借贷危机使民间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浮出水面,揭示了我国当前金融体系中“两多两难”——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的存在,突出了进行民间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前景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前景

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金融市场】浅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前景林小文(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通过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解析,提出试验区主要应从三个方向进行改革,一是对国有银行进行改制,二是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管制,三是加强信用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建设,以确保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各项改革取得成功,实现温州模式的再创新。

[关键词]信贷危机;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132-02作者简介:林小文(1988-),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产业政策。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历程一直以来温州都走在我国金融改革的前列。

1980年,温州苍南的金乡信用社率先在全国实行浮动利率;1987年,温州成为我国唯一的利率改革试点城市;2002年,温州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案;2008年,温州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出了“个人境外直接投资”。

但是,由于我国宏观金融制度的不匹配,温州的民间金融改革最终都不了了之。

而2011年出现的信贷危机,使得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再次被提上日程,相较于以前的金融改革,这次的改革从政策上来看,更为注重民间金融的规范与自由发展,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也更加放宽。

2002年,温州成为我国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但是当时的改革政策规定太严,给金融企业的自主权过少,并没有给民间金融松绑。

所以,尽管温州的民间金融非常活跃,全国第一家私人钱庄、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城信社都出现在温州,金融改革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民间金融却始终处于正规金融法律体系的边缘,一直游离于灰色地带,没有获得国家的正式认可。

因此,2012年获批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民间金融正规化、阳光化的发展方向,确定了金融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论金融体制改革

论金融体制改革

从“温州现象”谈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去年初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到了下半年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现象集中体现了我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高度垄断未完全打破,服务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影响稀缺资金的配臵效率,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近日一项调查表明,74.6%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的企业家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企业外部扩张的融资需要”,只能转向求助于民间金融,而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在行政管制与市场经济并行体制之下,民间金融领域处于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境地。

所以,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引导民间金融步入法制化轨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

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

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的缺失,使民间金融领域普遍存在高利贷、非法集资、诈骗等灰色地带。

民间金融的法制化、阳光化需要深层次的制度改革,这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监管部门应抓紧做好如下工作: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

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问题及对策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问题及对策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践问题及对策张震宇(温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浙江温州325000)[摘要]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围绕破解“两多两难”为目标导向,以构建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资本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四大体系”为基本框架,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敢动真格,实现了十六个先行先试的“全国率先”,形成九个“全国部分地区或全省复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然而,温州在金融综合改革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关键词]温州;金融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12-06[文章编号]1671-6671(2017)01-0052-06[作者简介]张震宇(1960-),男,浙江平阳人,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政府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温州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高级经济师,浙江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主要成效(一)金融业态不断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日渐完善在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全市银行业机构49家,全国首批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开业运营,吸引杭州银行、民泰银行、金华银行等城商行入驻,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异地批量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达34家。

在非银金融机构发展方面,全市共有证券机构24家,期货机构16家,市级保险机构53家;全国首家服务农村“三位一体”建设的农村保险互助社开业运营;获批全国首个地级市的资产管理公司——光大金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民间金融组织发展方面,全市共有17类地方金融市场主体法人组织,并且已经纳入温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监管的有900家,注册资本金180余亿元。

其中,首创的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金融组织,在全国或全省其它地区得到复制试点。

(二)区域资本市场初具规模,金融市场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10月末,全市累计上市公司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2家,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801家。

温州金融试改,成立村镇银行仍需量力而行

温州金融试改,成立村镇银行仍需量力而行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其中国家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设定的“十二条”改革路径中,就有一条提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让小额贷款公司的成长空间骤然放大。

而在随后的几天内,金融改革概念股扛起A股市场领涨大旗。

银监会淡化村镇银行数量增长从2006年底启动试点至今,村镇银行的发展已经迈入第六个年头。

从最早的六省试点,到全国推广,再到三年开设1027家的规划,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气势”可谓史无前例。

但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经历种种反复和考验,村镇银行的“三年计划”却未能如约兑现。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工作安排》,三年规划计划共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批准成立村镇银行726家,距规划的1027家相去甚远。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金融行业研究小组认为,除了于2011年银监会印发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和难度进一步提高,银监会放弃一味追求数量目标而注重质量以外,“没有开过银行的不知道怎么开,而开过银行的人又不太想开村镇银行”也是村镇银行数量未达目标的另一原因。

2007-2011年中国村镇银行数量规模增长情况(单位:家)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村镇银行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

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汇普金融专报4——关于温州金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汇普金融专报4——关于温州金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本期导读:>>> 从温州金改的举措及进展来看,尚缺少发展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措施,民间积极性难以调动。

据了解,外界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对温州金改的做法尚有不同看法,金改的最终成效还有待观察。

但金融综合改革的启动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

>>> 建议以新成立的无锡市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龙头,无锡汇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为骨干,打造一个既有政府导向,又有实务支撑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并逐步建成全市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 建议我市抓住这次机会积极争取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全面推动我市金融的发展,使之同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

关于温州金改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无锡汇普金融研究院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2012年6月17—18日,由无锡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张泓骏博士、无锡汇普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汇普金融研究院董事长陈国华、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吴园一教授及无锡教育电视台“金融新干线”栏目组记者等组成考察组,前往温州市对温州金融改革进行实地调研。

考察团先后听取了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周德文总经理及温州市金融办张震宇主任的介绍,并进行了交流。

调研结束后,考察组就如何借鉴温州金改经验,结合无锡实情发展我市金融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提出一些供上级和有关方面参考的看法和建议。

一、温州金改现状(一)金改背景温州的金融改革发生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及国家经济政策进行战略调整的时期。

此时进行金融改革既是探索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活动,解决全国大面积资本链条断裂及信贷危机,加强国家宏观金融调控效果的必然选择,也是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分散国家外汇储备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此举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建设新型金融体系目标,践行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举措。

对于温州来说,其民间金融发达,个体经济属性明显,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国家货币政策大的变动下,其产业发展与金融稳定受冲击的影响更大,资金断链情况更为严重,亟须寻找解决之法。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 周年回望与思考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 周年回望与思考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周年回望与思考作者:周静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10期周静(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235)[摘要] 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回顾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过程与意义,进而重点分析过去的一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取得的成绩和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温州未来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温州模式;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小企业;民间借贷[中图分类号] F83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3)10-0094-04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过程与意义(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成立的背景1. “温州模式”——中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温州市位于浙江东南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少、交通条件差的较落后城市。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从家庭作坊起步,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 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最早发育的地方,也被称为民营经济“大本营”,并且逐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 使温州的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加快了温州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种独到的发展模式使温州在全国市场改革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目前温州拥有30 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国10%的服装、20%的鞋、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80%的眼镜都产自这里。

2. 温州在我国金融改革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行首先,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间资本丰富,民间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曾有学者对温州瓯海区105 家中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在企业初始资金来源中, 14.3%的企业完全靠自有资金,其余所有企业都曾经向民间借贷市场筹措资本,其中有30.5%的企业的初始资金没有银行贷款,完全依靠民间融资。

其次,温州民间融资中介机构成长迅速。

温州的民间融资形式多种多样,有民间直接借贷、企业间借贷、地下钱庄、典当行、民间租赁及民间票据贴现等,由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融资中介机构。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

温州金融改革摘要: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

最终在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最为聚集的温州,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脆弱的资金链大规模断裂,爆发了温州借贷危机。

随后国务院决定成立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试图从民间金融阳光化合法化着手指出改革的十二项任务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一年多后的今天,改革的成果究竟怎样呢?本文从改革的背景,原因,举措入手,着重关注改革的成果及不足,进而得出金融改革的前进方向以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影响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村镇银行、利率市场化一、温州金融改革的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温州人看到了希望。

他们凭借着敢闯敢拼的创新精神,使温州的民营经济越发壮大,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并取得了享誉世界的骄人成绩。

温州是我国较先进行金融改革的城市,而且它也创造出很多个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

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1980 年,温州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自发开始利率浮动,一举摘除了26年亏损的帽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后 1987年温州就被全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确认为利率改革试点城市。

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1986 年,成立了全国首创的民营股份制金融机构——东风城市信用社、鹿城城市信用社,被誉为全国首批“民间银行”;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以及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等。

在这三十年间,温州在经济上取得的硕果累累。

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整体经济虽受影响较小,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中,中国从2011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现象。

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难逃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之中。

这时候便需要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以解决“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民间借贷风波”、“民间资本外投”等等问题。

2011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

湖南调查: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对中西部地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影响

湖南调查: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对中西部地区解决“两多两难”问题的影响

合 试 验 对 中西 部 地 区规 范 民间 借 贷 、 善 融 资体 系 、 新 融 完 创 资 方式 具 有 较 强 的借 鉴 、 范 、 导 功效 。 示 引

5市各 商业 银 行 对小 微企 业 贷款 利 率普 遍 上 浮 2 - 0 0- %,此 外 5 再 加 上 财 产 保 险 费 、 务 顾 问 费 、 产 评 估 和 抵 押 登 记 费用 , 财 资
市场化的看法表示肯定。
二 、 小 企 业对 金 融 改革 的意 见 中
中 西 部 地 区 经 济 金 融 发 展 理 念 滞 后 . 间 资 金 进 入 金 融 民 领 域 仍 存 在 不 少 问题 。一 是 政 策 约束 , 民资 进 入 金 融 领 域 的 面相 对 狭 窄 。 查 5市 民 间 资 本参 股金 融 主要 是 地 方 性 金 融 调 机 构 扩 股 增 资 和 入 股 新 设 立 的 小 额 贷 款公 司 等 准金 融 机 构 。 二 是 民 间资 金 进 入 金 融 领 域 门 槛 高 、 点 高 。如 民资 农 村 小 起 贷 公 司 名 额 受 省 级 金 融 办 控 制 并 不 按 地 方 申请 需 求 和 地 方 融 资需 求 来 确 定 。张 家 界 市 农 村 商 业 银 行 组建 扩 股 , 吸收 社
新 、 活金 融 市场 的 目标仍 有 差 距 。株 洲 市 调 查显 示 。 激 由于 只
稳 中趋 紧态 势 , 当前 资 金状 况 的选 择 中有 l 对 2家 企业 认 为 趋 紧 ,2家企 业 认 为 持平 , 比各 为 4 %。 业借 人 资 金 来源 中 1 占 8 企 有2 3家企 业 的 首选 是 银 行贷 款 , 比为 9 %, 1 占 2 有 9家企 业 选 择 民 间融 资 渠道 借 入 作 为融 资 的第 二 渠道 , 比为 7%。 本 占 6 样 企业 中 1 家 企 业借 人 过 民 间融 资 , 中借 人 渠 道 为股 东 或 内 8 其 部职工的 l O家 , 比 5 . , 2家 企 业 选 择 从 民 间 融 资 中 占 56 仅 % 介机 构 融 资 , 比为 1. 占 1 %。借 入 资金 用 途 多 为 流 动 资 金 , 1 借 款期 限多 为 1 期 以 内 的短 期借 款 。有 8家 企业 借 出过 民间 年 资金 , 出 民 间资 金 为 白有 闲置 资 金 的 占比为 8 . 。 防 资 借 75 预 % 金 损 失 的方 式 多 为 财 产 抵 质 押 、第 三 方 担 保 , 占 比分 别 为 3 . 、2 %; 出 资金 大 多 能按 期 偿 还 的 占 比为 8 . 7 % 6. 借 5 5 7 %。 5 企业 认 为 缓解 “ 多 两 难 ” 重 要 的 是 调 整 信 贷 结 构 , 两 最 信 贷 政 策 向 中小 企 业 和 民营 企 业 倾斜 .有 2 2家 企 业将 此 项 作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及效率评价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及效率评价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及效率评价作者:余丹杨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摘要:温州金融改革是温州乃至全国都关注的一件事,温州金融改革从正式到非正式已经进行了快40年,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改革效率是否有成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温州金融改革的历程,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要分析2009年到2015年温州街金融业的规模效率,发现在成立金融改革实验区之前,温州金融业规模报酬处于不变状态;正式成立改革试验区后,金融业规模效率却呈现递减趋势,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主要导致金融业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改革;温州;历程;效率评价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民办高校科研重点项目(2016-SHNGE-03ZD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4YJC790152),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31157)。

温州金融改革发展到2016年已经进行了将近40年,温州人凭着敢为人先,创新的温州精神,积极探索,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利率改革的试点,第一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的建立,第一家私人钱庄的出现,最早一批发展资金拆借市场、地方证券市场、民间借贷市场,民营金融机构和典当商行等,率先开展国有银行经营机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引进等。

温州金融改革一直在向前发展,并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

2012年,温州正式成为全国第一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后,温州金融改革成为了全国金融改革的先驱,肩负着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任。

温州金融改革显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国内对温州金融改革褒贬不一,也没有学者对温州金融改革的成效进行相应的评价,中国人民银行杭州支行课题组提出了一套温州金融改革成效评估体系。

该体系指标较多,并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鉴于体系繁琐,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行性较低,本文采用数据包烙分析方法的角度,选取合适的指标,探讨温州金融改革的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温州金融改革历程根据相关历史以及温州金融改革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温州金融改革分为四个阶段:1.1 起步探索阶段时间大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上世纪90年代初。

金融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政策建议

金融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政策建议

金融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政策建议作者:王凯来源:《销售与管理》2019年第12期[摘要] 本文分析了温州市金融业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溫州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明晰“金融强市”战略,推进多元金融行业加速发展,提出引进和培育总部机构、加快产业集聚的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温州;金融强市;总部型金融机构(一)金融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对标先进城市仍有较大差距。

2018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10.8%、占GDP比重6.28%,与“十二五”末相比,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

2019年4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14%,为温州金改以来最低值。

但与省内外兄弟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金融业增加值看,2018年温州市金融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7%;杭州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占GDP比重8.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5%;厦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占GDP比重10.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7%;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7亿元,占GDP比重12.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2%。

另外,温州16.1%的贷款增速居全省第五位,与温州在省内“铁三角”位置并不匹配[1]。

(二)多元金融格局初步形成,但地方法人机构发展缓慢。

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10家,其中银行业机构49家、保险业机构57家、证券业机构58家、期货机构20家。

但从地方金融业发展现状看,存在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创新不足等问题。

目前,我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仅25家(温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农商银行11家、村镇银行8家、资金互助社1家、保险互助社1家、财务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2018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计纳税22.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16%,远低于杭州、宁波,也低于台州、绍兴等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年度成效及其阻碍与不足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下文统称“温州金改总方案”)并对于相应成立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研究分析形成。

主要进行对于这次改革的实验区的一个年度成效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其改革的阻碍与不足。

关键词:温州;金融改革;阻碍;不足截止2013年3月28日,本次温州金融改革正好一年,我们在此总结性的阐述一下温州金融改革的年度成效与趋势。

1.温州金融改革年度成效
“在民间借贷危机仍未消散的情况下,温州的金改只能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温州银监局一位人士坦言。

过去的三月正好是温州金融改革一周年,温州又推出一批金融改革的机构,如龙湾农业商业银行、平阳县北港小贷公司和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等机构。

[1] 除此之外还有四家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总共加入了18家p2p融资中介机构。

截止三月底,四家借贷服务中心共借出登记额为20
多亿元,成交1516笔,成交额6.7亿元,月利息约13‰。

但相对于温州民间高达8000亿元的资本而言,这个成交额实在是太低。

说明这里面还是出现了问题。

具体问题笔者只能通过供求分析得出服务中心还是受到相当制度的管制和利率非正常化,低于市场利率。

从现有的效果上我们能够看出的是这次温州金改只是当时的温州问题的一个权宜之计,而没有看到政府真正的改革决心和诚意。

而温州金融状况的改善是受到到了宏观经济好转的拉动。

2.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阻碍
温州此次的金融改革到目前为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是相对不奏效的,但是金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在此浅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阻碍因素。

2.1 维稳基调下,地方政府难以推动金改
由于在我国是一个行政先行的金融体系,所以谈到改革就是剥夺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所以温州金融改革必须与相应的各部委进一步的透明沟通,交代好难处和实际问题,使得信息对称。

而此次金改的部分政策只是为了防止当时温州出现的民间金融风
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真正的长久性政策。

地方政府怕出现问题,主要存在“不改则死,改则乱”不良前鉴,温州级地方政府只是跟着中央政策在走。

还与在十八大和“两会”相继召开的求稳基调下,强调稳定有关。

另一方面,金融改革的监管权在中央,而省级政府又掌握着相关立法的权利,温州市的市级政府将难以推进改革。

所以这些都成为了改革的阻碍因素。

2.2 政策不确定性障碍
作为温州民间金融业的机构而言,一般受到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以外,还受到我们特有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双重风险
叠加使得这些民间金融机构更加担心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民间融资一直以来不被官方所承认,现在逐步放开市场。

但是由于改革力度比较小,一般民间金融企业担心政策的易变性,出现参与积极性不高。

所以政策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也使得民间金融机构也产生了观望态度。

由于前两者消极态度的影响,这次金改的真实效果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观察。

中央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在综合调研和分析之后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而且必须有一个确定性的支持政策,才能调动地方政府和民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也为其他地区做好榜样使得改革能够在全国顺利的推行。

3.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不足
温州金改具有很大的进步和现实意义,但是我们从方案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依然是对于改革的忧虑产生的还是没有真正的跨出真正意义的全面改革。

相信这也与我国改革一直坚持以渐进式改革传统有关(改革拉开一个小口子,再反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此次不足之处在于:
3.1 股权结构不灵活
从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次温州金融改革对于民间资本参与银行的股权是设定了相应的规制的,而不是说民间资本能够独资开设村镇银行。

而且在村镇银行一级的股权规制中依然规定国有资金
占据主导,民间资本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参与其中。

而在中国现在只有1996年成立民生银行是民间资本占主导的民营银行,市值接近2000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一旦放开准入,民间资本将会很好的带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所以政府应该做好的是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民间资金得到保护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规制。

只有让民间资金能够在乡镇一级银行中占据主导,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向更高更深的领域。

3.2 利率没有市场化
行政规制下的官方基准利率有很多问题出现:
一、利率管制下,行政利率和真实市场利率必然脱节。

一旦出现利差就会出现投机和寻租的现象。

并且由于银行趋稳性,资金大部分流入国有企业。

产生了一种“劫贫济富”的融资现象,而中小企业只能继续走向本应阳光化的民间融资市场。

二、银行将继续保持盈利单一性的传统利差盈利方式,通过增加收费种类而赠收。

使得银行继续保持传统的盈利方式,不能更好的创新转型。

三、由于利差和利率脱钩的出现,大部分民间资本的趋利性将会继续走向地下,以此获得本应得到的市场利率,但是这样的行政规制之后,这部分资金就成为了所谓“不稳定资金”。

将会增加不必要的监管成本和社会压力。

[2]
3.3 金融改革准入门槛高
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门槛设立依然太高,变相的使得竞争下降。

对于本次温州金融改革涉及到的小贷公司、乡镇银行、担保公司设定的准入门槛都太高,而这些本是竞争性很大的行业。

只有他们的相互竞争才能使得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利用到资金。

而这次温州金融改革的动因来自于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狭小而诞生。

这样制度性的提高了准入门槛,使得小微企业依然不能得到充足的低成本资金,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所以必然应该调低金融的进入门槛,这样才能让民间金融服务于小微企业,盘活终端经济,改善经济环境。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蔡颖,张和平.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发酵,金改过去一年成效滞缓[n].北京.经济参考报,2013.04.18.
[2]张曙光.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的突破与不足[j].北京:财经,201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