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
围城的比喻艺术
(五) 比喻和其他修辞方式并用
产生妙语连珠、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同时扩大了比喻艺术的表现 力。
比喻与夸张并用:“李先生头一晃,所说的话仿佛有手一把从他嘴边 夺去向半空中扔了。”
比喻与比拟并用:“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 提防睡眠闷棍似的突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碎、完整 的睡眠。”
用到的比喻不失为一本优秀的比喻实例丛书。 以下仅就比较典型的几类择例说明。
(一)明喻:
简单地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顾而谦的兴致像水里浮的软木倾盆大雨都打它不下。” 写苏小姐因为鸿渐没跟自己亲近,临出门特送他到走廊里,“心理好
比冷天出门,临走还要向火炉前烤烤手。”这个比喻同时也是用具 体喻抽象的例子,十分形象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苏小姐当时的心情。
(二)隐喻:
把喻体和本体说成是相同的东西。如:“大学是张休息的摇篮。” (李梅亭)“适才不过是立春的爬虫,现在竟是端午左右的爬虫了”,
用具体喻具体,把貌离神似的事物联系起来,把李梅亭那神似爬虫、 蠢蠢欲动的丑态准确而生动地刻划出来了。
(三)借喻:
不说出本体,也不用喻词,而直接借喻体来代替本体。 如:写欧亚大旅社的女胖店主,“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
直接用五根香肠来代替她的五只手指,使人立即想像得出这五根手 指的油渍红腻。 还有在描写三闾大学时,把它比作摇篮:“摇篮也挑选得很好,在平成 县乡下一个本地财主的花园里,面溪背山”等等。 用香肠喻手指,摇篮喻大学,都很形象贴切通俗而又鲜明。
结合小说《围城》,谈谈你对钱钟书“幽默”文风的理解?
结合小说《围城》,谈谈你对钱钟书“幽默”文风的理解?回答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说钱钟书先生对幽默的看法。
钱钟书说过:“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
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这是他对幽默的理解。
接着他又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泰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也许要在几百年之后,几万里以外,才有另一个人与此人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他的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幽默的作品决不是游戏文章,也不是专为卖笑而幽默,而是幽默家洞察世事,面对严酷的现实,沉闷的人生,泰然处之,把人世的纷争,美与丑的搏斗,善与恶的撞击,大千世界匆匆过客的娇姿憨态,德行劣迹,用生动诙谐的笔调写出,能引起读者一种轻松的、戏谑而又含有深意的会心的笑,在笑的过程中领略人生的滋味,得到才智的增广。
《围城》的幽默风格就是如此,语言挥洒自如,摇曳生姿,亦庄亦谐,情趣无限。
在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语句中,钱钟书以其匠心独运的幽默笔法,调侃社会人生,挖掘人物灵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三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生动画卷。
纵观全文,《围城》通过夸张、对比、拟人、比喻、引申、反语等手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钱钟书式的幽默氛围,我将从《围城》呈现出的这几个幽默手法出发,说说钱钟书的幽默文风。
01 夸张手法《围城》开篇就用了夸张手法,在描写白拉日隆爵号邮船上一个姓孙的小孩时,先描写孩子“塌鼻子”、“两条斜缝的眼睛”,然后突设夸张:“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这样一来,描写对象就如同在哈哈镜前一样,让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引起笑声。
作者对孩子相貌的夸张描写,俏皮幽默,却不会给旁人造成痛苦与伤害。
《围城》剧照再如,孙柔嘉初次在船上亮相,小说写道:“鸿渐道:‘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的嵌在鲸鱼的牙齿缝里。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
关于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探析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围城》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析,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贡献。
一、对白的艺术《围城》中的对白极具韵味,充满幽默和讽刺,使作品更富生动性。
例如,书中角色的对话常常夹带讽刺,以幽默手法展现人物个性和情感交流。
钱钟书通过精准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印象。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围城》中巧妙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比喻、比拟、夸张等手法常常出现在小说中。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深思。
三、双关语的巧妙运用《围城》中一些句子和词语具有多层含义,通过双关语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深度。
例如,小说开头的“我看透了,我不说”,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们对于围城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双关语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思考性和哲学性。
四、情感描写的细腻与真实《围城》中的情感描写极为细腻,能够深入人心。
作者对于爱情、友情、家庭等多种情感的描写,能够准确捕捉到人物内心的起伏与纷争,使得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经历产生共鸣。
五、寓言与寓意的结合《围城》用了一个天马行空的寓言故事,讲真实社会中的故事。
小说中的“围城”不仅仅指代城市和家庭,也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沟通的困难。
小说的寓意通过寓言的手法巧妙地展现出来,引人深思。
六、情节设置的独特性《围城》的情节设置别具一格,扣人心弦。
作者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将读者带入到人物内心的世界,引发出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作者还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和对人物内心的挣扎展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矛盾,使读者深入思考。
总之,《围城》以其卓越的语言艺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话的艺术、修辞手法的运用、双关语的巧妙应用等等,钱钟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通过细腻描写情感、寓言与寓意结合、独特的情节设置等手法,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作品世界。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钱钟书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荒谬和愚昧。
小说以直白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和幽默的笔调揭示了人性的荒谬和自私,对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讽刺。
本文将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围城》的讽刺艺术进行浅析。
《围城》通过对情节的讽刺展现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以及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和冲突。
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文弱书生,他与表妹婉秋之间的暧昧关系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
他一直被婉秋迷住,而婉秋亦被方鸿渐的学识所吸引。
两人均由于自私的心理和软弱的性格而无法达成真正的彼此理解和爱情。
在小说中,钱钟书采用了轻松幽默的笔调,表现了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荒诞情感,以此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缺乏真诚和信任的荒谬。
这种荒谬不仅体现在方鸿渐和婉秋之间的情感上,还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道德缺失和人性扭曲,正是通过这种对情感的讽刺,小说以幽默的笔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和愚昧。
《围城》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讽刺呈现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形象。
方鸿渐是一个软弱而自私的文弱书生,他一直在对婉秋的感情和对事业的追求上犹豫不决,表现出了自私和软弱的一面。
而婉秋则是一个看似温柔却实际上极端自私的女子,她一直对方鸿渐抱有幻想,同时又感到自己的空虚和无助,她的自私和软弱也正是导致了她与方鸿渐之间无法真正在一起的原因。
小说中还有方鸿渐的妻子溥仪,她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女性,却在婚姻中始终无法摆脱丈夫的阴影,她对方鸿渐的爱情一直都是一种逆来顺受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绘,小说着重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和软弱,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荒谬行为,通过人物的讽刺,小说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悲哀和愚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围城》通过对社会背景的讽刺揭示了小说的讽刺艺术。
小说的背景是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时代背景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围城》自面世以来,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被誉为新的《儒林外史》。
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作者以幽默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
常以平易的笔触,在貌似嬉笔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嘲讽和描写。
以下就是对《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试作分析。
一、幽默的讽刺语言凡是读过《围城》的人,无不被它那妙趣横生的语言逗得忍俊不禁。
说通俗点,就是“幽默”。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显明的个性,众多的人物被作家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用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想象感染读者。
在描写苏文纨所请的朋友沈太太时的描写可为一绝,“沈太太生得怪样,打扮得妖气。
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感情的热泪,嘴角涂的浓姻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说话常有‘Tiens!‘o la,la’那些法文慨叹!把自己身躯扭摆出媚态柔姿。
”[1]在这里运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读后,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把沈太太形象鲜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围城》对每个出场的人物进行想象描写时,都对其进行一番讽刺的,刻意的运用,此类描写手法含蓄,令其行神毕露。
例如,出场一二次的哲学家褚慎明,他的名气是靠同外国哲学家通信和会面猎取来的。
当他沾沾自喜吹嘘他同罗素会面的对话时,其实是在揭露自己的空虚和无聊。
其实每位读者可以轻易看出这些。
再如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自称是一位研究生物的老科学家,但我们却看不到他的科学家风范,其实是一个心术不正的学界官僚,他本身就是那所黑暗腐败大学的化身,自称诗人的曹员朗,其实也是一位好色贪杯玩弄权术的学界文痞,还有韩学愈从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头学”文凭,骗取于大学教授的头衔,还让他的白俄妻子冒充美国国籍,以便到外语系任英语教授,为了杜绝后患,他勾结陆子潇,教唆学生蓄意搞垮方鸿渐,勾勒出了一个厚颜无耻、奸险残毒之徒,像这样的事例,在《围城》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物,在作家的笔下化作一幅幅讽刺性的漫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并享受阅读的快乐。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学位论文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指导教师姓名xxx 职称考生单位邮编409900 电话xxxxxxxxxxx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论文提交日期xxxxxxxx论文答辩日期xxxxzzz 主考单位20年月日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书中紧紧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生活,抓住其在爱情和事业中的“城内城外”的生活,并以此为描写主干,展开枝枝叶叶的描写。
在作品中,不仅有别出心裁的比喻,别具一格的讽刺,还有生动形象的夸张等等,钱老先生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这些有机组合,描绘出一幅三,四十年代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的画卷。
同时也展示了《围城》的话语色彩,增强了文本魅力。
本文将从《围城》的语言特色、《围城》中辞格的运用、语言风格与语言魅力这三方面对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简单的浅论。
关键词:围城语言特色语言艺术一.《围城》的语言特色由于在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所选用的交流方式便会存在差异,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地域文化,语种和语言习惯的差异,等等。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便顺其自然的形成了语言特色。
《围城》作为一部描写正处抗战时期受现代文明冲击的高级知识分子生活的讽刺小说,在语言特色方面是独具特色的,文中惯用语的使用,成语的使用,无锡方言词的使用为作品添色不少。
惯用语和成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因此在使用时能大大提高语言的交际性能,能够言简义丰的表述内容,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意,增强读者对意境的感悟。
在《围城》中,惯用语和成语的呈现可谓是琳琅满目,我们跟随作者的笔伐如沐成语与惯用语的海洋,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二者的运用如数家珍,给我们的不仅是读之回味无穷,还有思之意义深远。
(一)、在《围城》中,惯用语在小说中有以下作用:1、从语法上来讲,在文中了充当句子成分。
充当主语,例如:亏得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小说一出版便风靡世界,这不能不归功于《围城》那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本论文从比喻、象征、描写与议论、诙谐幽默、文言词语五个方面来论证其语言特色。
《围城》中的比喻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喻体不仅广泛新奇,而且融入了广博的中外古今知识,使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采用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揭示人生的哲理。
通过形神毕肖的描写及精辟的议论,揭示人物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人物在言行举上的虚假性。
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那独特的冷嘲热讽,更是出尽了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提到钱钟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那部十分有名的长篇小说《围城》。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曾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表,被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茅盾的《子夜》媲美。
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曾有一位文学史家说过:“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
”①的确,《围城》的语言别具特色,充满学者气息,文中比比皆是的比喻、象征、幽默、讽刺,更是它拥有更多读者的原因。
一、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比喻《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钱钟书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文化艺术 |物的形象,外貌立体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字语言的生动形象的特征。
在描写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比喻这个修辞的应用也能够将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读者更好的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使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其他事物,也能够将事物具象化,形象化,让读者对钱先生笔下的事物有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
虽然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性语言,但是其比喻修辞的应用并不落于俗套。
2.2 富有时代和地域色彩的词汇《围城》这一长篇小说中,还使用了大量富有地域色彩以及时代色彩的词语和句式,这种语言风格的使用也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围城》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方言词语,例如在描写方鸿渐时,作者写到,“鸿渐脸又泛红,笑成骨朵了嘴,心里怨道别装假。
”这一句中作者使用的“骨朵”则是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意思是指生气或者用于表达强词夺理,同样的例子,这篇小说中还有“抬杠”“哑子”“道地”等非常多的吴方言的作用。
《围城》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将江苏无锡地区的吴方言准确无误地应用到小说和人物描写中,这也与钱钟书本身生于江苏无锡,对于吴方言本身非常熟悉,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方言词汇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示江苏无锡地区的地域色彩,通过方言词汇的使用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及江苏无锡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以及故事情节的推进都具有铺垫作用。
《围城》的语言运用除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的使用以外,还应用了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欧化句式。
欧化句式主要是指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文人墨客通过学习并了解西方的语言结构和知识,将这些语言特点与我国的文学创作语言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中文语法和语言习惯,这种受到西方语言文化冲击的句式就成为欧化句式。
《围城》这篇小说中很多语言都运用到了欧化句式,例如,“斜川一拉手后,正眼不瞧她,因为他承受老派名士对女人的态度。
”如果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来说,这句话中的状语部分应该放在句子的前面,然而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和规则的影响,这句话出现了从属部分后置的现象,这就是《围城》中典型的欧化句式的应用。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是一部以“尖刻”闻名的讽刺小说,它的讽刺有其独到之处。
既不像鲁迅那样辛辣幽默,也不像老舍那样深切温婉,也有别于沙汀的沉郁浑厚,张天翼的冷峭尖刻。
钱钟书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又受到现代教育,有着丰富的学历,并长期从事高级研究生活。
他创作《围城》的时候,已经在生活上有了长期的积累与准备。
他是一位造诣高深的学问家,对教育界、知识界的情形又十分熟悉,因而他对自己所表现的这一人生领域,有着透彻的观察和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和认识的结果,锤炼成为格言警句式的词语,使之在作品中焕发光彩。
《围城》中这种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如下: 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出讽刺意味《围城》通过书中人物可笑嘴脸的惟妙惟肖的勾画,形象地暴露人物卑下的灵魂,使作品收到良好的喜剧效果。
书中描写方鸿渐留洋归来大出洋相的一段,就很有讽刺意味。
方鸿渐留学西欧,花钱买得一张假博士文凭“衣锦还乡”,他应邀回母校作报告,说什么“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从鸦片里得灵感”。
还说什么“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
方博士的一番宏论,使一个不学无术、满口荒唐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作家就是这样通过方鸿渐荒唐可笑的宏论,尖刻而犀利地讽刺了所谓的“西洋文明”,即资产阶级宣扬的“文明”无非是些鸦片、梅毒之类罢了。
钱钟书还善于抓住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如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先聘方鸿渐当教授,后又食言,但不肯承担责任,撒谎说他先已给方鸿渐写信讲明白了这件事情。
高松年出尔反尔,以政治手腕耍弄教授,大胆撒谎,并配之以“三百瓦特的眼光”射向对方,倒反使方鸿渐惶遽起来,反而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食言者变成了办事认真、只讲真才实学,善于体恤人的正人君子;而作为受害者的方鸿渐却羞愧异常,除了睁大眼晴之外,别无他话可讲,而当面撒谎者却气壮如牛。
对于双方的这一心理过程,作者用了如下一些直观性极强的描写来加以揭示:作者特别写了从高松年那“心灵的窗户”里直射出来的老辣的目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晴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晴懦怯不敢平视对方”。
《围城》的比喻和讽刺艺术
比喻手法分析
《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 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 比喻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 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喻与讽刺的例 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索《围城》所描绘的那个 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原来是因为学问的充实,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被赋予文 凭,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则恰恰是因为学问的空疏,研 究能力的缺乏,而要用文凭来“遮丑”。这恰恰是将文 凭的功能来一个彻底的“颠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了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凭的“误用”和“滥用”。一 个小小的比喻,却表达了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某种疑问和 讽刺。更告诫了我们对于文凭的看待,绝对不能那么地 肤浅与愚昧。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 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 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在“守节”这一点,方老先生与孀妇当然有相通之处, 但是,方老先生的“守节”是与庄严的爱国情绪联系在一起, 这与青年孀妇的“守节”,不是同一“级别”,方老先生的 “怨抑”是联系着某种慷慨激昂的爱国情绪,而青年孀妇的 “守节”,不管如何“怨抑”,总是更个人些,与个体的命 运联系得更紧。
3.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 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 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钉,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 上做了。
4.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 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 那 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5.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本乡土音, 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 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 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
《围城》点评
《围城》点评
《围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经典小说。
钱钟书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首先,《围城》的语言艺术达到了巅峰。
钱钟书先生的文字既幽默风趣,又深刻犀利,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围城》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十分深刻。
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以及其他人物,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们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虚伪、自私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揭示,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此外,《围城》还通过对抗战初期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都紧密地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总的来说,《围城》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成就的经典小说。
它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弱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
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作为文学作品欣赏,还是作为社会现象研究,《围城》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围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讽刺艺术更是被广泛讨论和赞赏。
本论文旨在探究《围城》中的讽刺艺术,以及其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一、《围城》的讽刺手法《围城》是一部社会寓言,以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并引导着读者思考与反思。
在这个寓言中,讽刺手法得到了高度运用。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讽刺手法:1.人物塑造的讽刺《围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钱钟书、阿朱,以及一系列的配角。
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性格和特点,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常常通过讽刺的表现手法来展现。
以钱钟书为例,他是一个高学历、富有、知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但他却过于理智,对感情冷漠,追求完美导致自己的生活一直处于围城之中,最终没能脱离。
通过钱钟书的形象,作者讽刺了那些高学历,却无法融入社会的知识分子,以及那些追求完美却不愿意吃亏的人。
2.反转的讽刺针对某种现象或观念进行反转,展示其荒谬可笑之处,是《围城》中常用的讽刺手法之一。
例如,“和稀泥”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强调“温和”、“顺从”的传统观念,但在实践中它常常被用来表示“退缩、委屈、忍气吞声、妥协”等贬义词汇。
而在《围城》中,这种反转达到了极致,阿朱对钱钟书的不断坚持、拒绝委屈求全,最终却不得不妥协的态度,成为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抒发。
3.对比的讽刺通过对比,突显一个现象的荒谬性和问题性质,是《围城》中另一个常用的讽刺手法。
例如,在钱钱钟书和阿朱的身上,作者表现了各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最终让读者意识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他们追求幸福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二、《围城》的社会探讨和人性思考在《围城》中,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揭示出许多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尖锐问题和人性缺陷,例如知识分子的虚伪、扭曲的道德标准、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等等。
同时,也将这些现象对人性的摧残进行深刻的剖析,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1.社会探讨《围城》中,对当时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进行了深刻探讨。
浅谈钱钟书《围城》中语言的睿智幽默 2
浅谈钱钟书《围城》中语言的睿智幽默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第五小学赵艳峰【内容摘要】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名家,而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则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令人拍案叫绝,《围城》的幽默是别具一格的,他书中人物语言的幽默、俏皮、睿智,一踏进《围城》的世界里,读者简直有些措手不及,那连环炮一般袭来的联珠妙语,天生谐谑,叫人既应接不暇,又丝毫不能割舍,于新奇兴奋中竟有目眩神迷之感。
尤其是那些新奇的比喻,简直如天上的星辰光彩夺目,不落俗套,充满智慧之光,令人忍俊不禁,又是赫然警句,诱人深思。
读过《围城》的人都领略到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具有“幽默中见睿智”之特色。
而这一特点源之于钱钟书先生对人性的洞察,对知识的广博吸取,对生活的深刻省悟。
有了这一切,才会使他站在不同凡响的高度上,俯视“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使人觉得有一个独具慧眼的智者隐身于字里行间,含着戏谑的眼光看待灰色社会和人物,因而《围城》熔铸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体现出智慧和书卷气的幽默风格,并在轻松的笑语中蕴藏着丰富的、温厚的内涵。
这种幽默具有恒久的超时空性,从而达到了一个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关键词】幽默睿智妙语联珠深厚的文化底蕴语言大师【正文】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名家,而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则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 令人拍案叫绝,《围城》的幽默是别具一格的,他书中人物语言的幽默、俏皮、睿智,具有“幽默中见睿智”之特色。
第一次读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常常被先生睿智幽默的语言逗笑,击掌而乐,颇有点拍案叫绝的意思。
自此成了钱迷。
《围城》这本书首先让我折服的就是语言的魅力,那种充满着敏锐思维与丰富联想的独特小说语言,既是天生妙语,令人忍俊不禁,又是赫然警句,诱人深思。
至于《围城》的象征主题我倒是后来才慢慢意识到的。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围城》语言特色
谈谈“讽刺”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
”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讽刺的机智、俏皮、辛辣、犀利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1、讽刺的广泛性叶绍钧先生在谈自己创作时说:“对于不满意不顺眼的现象”就要“‘讽’它一下。
”而钱钟书先生却更上一层,其讽刺的笔锋却席卷了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人、事、言行、情感、思想,甚至是无生命的物品。
对于负面的事物他当然不顾一切尽情地讽刺;但对于他原本认为是美好事物——留学、留学生、文凭、科学、科学家、名人、明星、教育、政治、爱情等,他也是无情地扯去它们身上的光环;连十分普通的事物——借书、医生、男人、女人等,他“顺手一带”、常常“信手拈来”,在轻描淡写中加强讽刺地力度。
目的是要借这部作品揭示人性的某些方面。
显而易见,钱先生并非皮相之谈,而是通过鞭笞某些“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来痛砭时弊的。
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作者突显一笔:“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的撤退’。
”讽刺方鸿渐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不战而退的无能政府,节节败退而又打肿脸充胖子的可笑嘴脸。
像借书这种小事,作者也是要用上其讽刺的手法:“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
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
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将“借书”等同于“恋爱”,让我们不禁感到危言耸听,却又隐隐地感觉确实如此。
就算是描写雨后鞋子沾满泥浆时,作者也不忘用:“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
浅析《围城》的讽刺艺术【摘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通过讽刺艺术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丑态。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中的讽刺艺术巧妙地展现了人们的荒谬行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艺术直面社会现实,语言运用中的讽刺艺术让读者透过文字看清人物内心,主题表达中的讽刺艺术深刻地探讨了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
通过这些讽刺艺术手法,《围城》成功刻画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社会的丑态,引人深思。
【关键词】围城, 讽刺艺术, 人性, 弱点, 社会, 现象, 语言运用, 主题表达1. 引言1.1 《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围城》是一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由钱钟书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
这部小说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的丑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思想观念的僵化。
作品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离奇,语言流畅细腻,主题思想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思考。
通过对各种社会角色和现象的讽刺描写,钱钟书将我们带入一个独特的虚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讽刺意味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文学享受。
《围城》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讽刺艺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将社会现实与虚构世界相结合,引起了读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 正文2.1 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围城》通过角色塑造中的讽刺艺术,描绘了各种典型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在小说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展现了现代人的无奈和迷茫。
而他的妻子孙小姐则代表了封建旧社会的传统和封闭。
方鸿渐的恋人花花则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欺骗的典型,她的出现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沦丧和虚荣心理。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人性弱点和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世态炎凉。
《围城》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
谈《围城》地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黎浩内容提要:研究钱钟书《围城》塑造人物形象地妙法比喻艺术,对于热爱文学地青年特别是初学创作地人是很有意义地.《围城》中所用地比喻句不但多而且灵活,所刻画出来地人物各个都栩栩如生.本问重点讨论下面地四个女性:一、放荡不羁地鲍小姐;二、孤傲自赏地苏文纨;三、洁如明镜地唐晓芙;四、虚荣狭隘地孙柔嘉.本文还拟从欣赏地角度分析《围城》地语言.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地语言风格十分幽默、风趣,其活用反语、文言词语和英文词语恰到好处,无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关键词:人物、比喻、语言、讽刺钱钟书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地学者之一,先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他地每一部作品都以深邃独特地思想、新颖广博地知识和幽默地文字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围城》是先生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绘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地众生相,深邃地挖掘去知识分子地精神世界,寓情于理,见解独到,是一部不可多得地文学精品.一、塑造人物形象之妙法比喻艺术巴金在首届矛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指出:“一部优秀作品地标志,总是能够给读者留下一两个叫人掩卷不忘地人物形象.中外古今地名作,所以能流传久远,就在于它地人物形象,以及对当时生活地深刻描写,具有引人入胜地魅力.”由此看来,钱钟书地长篇小说《围城》在历经尘封几十年之后终于被人们认识到其卓越价值,这与钱钟书塑造地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在,《围城》这部知识密集度最大地中国现代“学者小说”中,钱钟书以其广博地学养和卓越地联想,借助数百条巧妙而形象地比喻来表达自己地爱憎,成功地站在中西文化地交汇点上,塑造了一批新儒林中呼之欲出地诸生相,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他们所处社会地畸形生活画面,具有相当强烈地社会意义,被美籍华人、著名文艺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苦心经营地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地一部”,“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对未来时代地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地小说中最受他们欢迎地作品.”著名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在其〈中国文学史〉中也对〈围城〉评价甚高.〈围城〉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被译为英、俄、日、意、法、荷兰等十余种文字.可见,研究钱钟书《围城》人物塑造地妙法─比喻艺术,对于学界─特别是一些热爱文学并且在创作地道路上蹒跚学步地人,是很有意义地.下面,我就从小说《围城》中选取与主人公方鸿渐关系密切但性格截然不同地四个女性,来谈谈钱钟书运用比喻塑造人物形象地妙法.〈一〉放荡不羁地鲍小姐她出场时钱钟书是这样描写地:“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地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地装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①让我们一眼先窥见这位女留学生出洋留学,学回了连当时外国人也少有地出位装束,隐约暗示了她爱招蜂引蝶地个性.为了继续突出这个人物地形象,发展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地共鸣,作者随即便别出心裁地捕捉住与其神似地事物来比喻:“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火起,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停.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颜色暖热地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地’.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地真理’.”使读者惊骇地发现鲍小姐——就像‘熟食铺子’,就像‘局部地真理’——形骸毕露,很好地为下面写她玩弄方鸿渐地故事张笔.这样一语中地比喻,把鲍小姐淫荡地形象凸现出来,寓强烈地讽刺于轻松地笔墨中,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地印象.此后,作者为了使人物“形神兼备”,丰富读者对她地印象,还不断运用比喻,进行点染.如:“鲍小姐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地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地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醉地大眼睛,圆满地大嘴唇好象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②这段话直透出她具有肥腻辛辣地引力,使读者在想象中仿佛看到了鲍小姐娇痴、诱人地音容笑貌.再如:当她勾诱方鸿渐地苟合之事被管船舱地阿刘发现后,“脸飞红,大眼睛像撑破眼眶”,这就把她还知道廉耻地紧张形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了.又如:把她说方鸿渐地话(“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地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地小黑炭,不照照镜子!”)和她说自己地话(“你们起得真早呀,我大热天还喜欢赖在床上.今天苏小姐我都不知道,睡得像木头.”鲍小姐本想说“睡得像猪”,一转念想说“像死人”,终觉得死人比猪好不了多少,所以向英文里借来那个比喻.)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她还是个尖酸刻薄地小气鬼等等.〈二〉孤傲自赏地苏文纨作者一开始是从自己地观察角度用夹叙夹议地方法来介绍她地:“那个戴太阳镜、身上摊本小说地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到身段瘦削,也许轮廓地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地.”③直接把一个有文化地已过妙龄地矜持女人展现在读者地面前.尤其讲她身段瘦削“像方头钢笔划成地”这一句,令人感到苏小姐似乎站立坐下都有一种默守陈规地姿势——直挺挺地身子,比不上鲍小姐那样风情万种,为下文写“苏小姐理想地自己是:‘艳如桃李,冷如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得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地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鲍小姐只轻松一句话就把方鸿渐勾住了”埋下伏笔.之后,作者为了加深读者对苏小姐孤芳自赏、落落寡合地印象,连番使用神奇地比喻讲故事,如:方鸿渐到苏家拜访,“她冷淡地笑容,像阴寒欲雪天地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地手像捏着冷血地鱼翅.”.又如:在遇见方鸿渐夫妇时“她站起来,提了大草帽地缨,仿佛希腊地打猎女神提着盾牌……对鸿渐点点头,伸手让柔嘉拉一拉,姿态就仿佛伸指头到热水里去烫不烫,脸上地神情仿佛比柔嘉高出一个头地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头上”等等,把这个高傲自负地苏小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特别是“仿佛希腊地打猎女神提着盾牌”这句经典之笔,使这个可鄙又可笑地苏小姐浮雕般显现在读者地眼前,并永存于读者记忆中.当然,苏小姐地这种品性也不是绝对孤立、一成不变地.有时,她会顾影自怜,如,在大学地时候“苏小姐把自己地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能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地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有时,她会娇羞扭捏,如,在九龙上岸前她为了给方鸿渐一个亲近地机会,就一反常态“装扮得袅袅婷婷”,方鸿渐神差鬼使地对她说:“要奉陪你,就怕没福气呀,没资格呀!”“苏小姐双颊涂地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地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她眼皮有些抬不起似地说:‘我们没有那么大地面子呀!’”这两处比喻和前面所举地例子形成鲜明地对照,把苏小姐复杂、多面地性格特征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起来.同时,也直截了当地透露了作者对她地鄙视态度,向人们暗示:人性如苏小姐一类地人,并不会因她留过洋,拿过博士学位而受到良好熏陶和影响,只会助长她们地娇气,没什么可仰慕和追求地.〈三〉洁如明镜地唐晓芙她纯真可爱,是钱钟书在《围城》这本书中唯一不带讽刺语气去描写地人物,作者对她地形象美精雕细刻,从身材、脸形、酒窝、脸色、眼睛、牙齿、头发、眉毛、口,到表情,一一细细写来,好象一架电影摄影机对着唐小姐外形地各个部分作特写式地拍摄,极其细腻、具体,但又丝毫不觉得冗长、烦琐、平板.不妨仔细看看钱钟书在《围城》中是怎样描述地: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地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地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地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谗,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地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地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地好牙齿,会诧异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地钗,腰束地带,身体睡地席,甚至脚下践踏地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地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没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地限止,不要弥补造化地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地女孩子.……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地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地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地笑容只是脸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地布幕.④从这一段肖像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借助了大量新奇、丰富、巧妙、贴切地比喻,从正面、侧面对唐小姐地肖像进行描写,并运用对比地方法来突出人物肖像地主要特征,获得了最佳地艺术效果.假使我们从中删去比喻成分,那么唐小姐地形象就会失去粗略,空洞,了无生气.像唐晓芙这样地人,她地语言应有异于鲍小姐、苏小姐,作者在这方面下地工夫也令笔者佩服.请看下面三例对话:()方鸿渐对唐晓芙说:“也许你表姐有她地心思,遣将不如激将,非有大敌当前,赵先生地本领不肯显出来.可惜我们这种老弱残兵,不经打,并且不愿打——”唐小姐接口“可是,战败者常常得到旁人更大地同情——我意思说,表姐也许是赞助弱小民族地.”()方鸿渐向她要住址,看她写了电话号数,便说:“决不跟你通电话.我最恨朋友间通电话,宁可写信.”唐小姐“对了,我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做了朋友应当彼此爱见面;通过电话算接触过了,可是面没有见,所说地话又不能像信那样留着反复看几遍.电话是偷懒人地拜访,吝啬人地通信,最不够朋友!并且,你注意到么?一个人地声音往往在电话里变得认不出,变得难听.”()曹元朗一听完方鸿渐说:“苏小姐那本《十八家白话诗人》再版地时候,准会添进你算十九家了.”就道:“那决不会,我跟他们太不同了,合不起来.昨天苏小姐就对我说,她为了得学位写这本书,其实她并不瞧得起那些人地诗.……她序上明明引着地比喻,说有个生脱发病地人去理发,那剃头地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地不值批评.这比喻还算俏皮.”唐小姐机灵地说道:“表姐书里讲地是十八根脱下地头发,将来曹先生就像一毛不拔地守财奴那根毛.”从以上唐小姐说话时所用地比喻,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姐还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开朗、性格直率地人,绝非庸俗肤浅地泛泛之辈.同样,对唐晓芙地心理活动,作者也运用了比喻,带领读者闯进人物心灵地殿堂,洞幽烛微.如“女佣人来告诉道:‘方先生怪得很,站在马路那一面,雨里淋着.’她忙到窗口一望,果然鸿渐背马路在斜对面人家地篱笆外站着,风里地雨线像水鞭子正侧横斜地抽他漠无反应地身体.她看得心溶化成苦水,想一分钟后他再不走,一定不顾笑话,叫佣人请他回来.”再如:她想“把方鸿渐忘了就算了.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牙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地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这两处比喻就将唐晓芙因误信表姐苏文纨地话与方鸿渐决裂后心里仍深爱着他地情感追魂摄魄地展现出来,十分逼真,具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隐约暗示了她单纯、质朴地性格.〈四〉虚荣狭隘地孙柔嘉作者用于揭露她性格特征地比喻是十分准确且富于形象性地,往往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尽相”.请看下面反映她虚荣地例子:孙小姐满以为“贵人”指地是自己,早低着头,一阵红地消息在脸上透漏,后来听见这话全不相干,这红像暖天向玻璃呵地气,没成晕就散了.⑤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暴露出她爱慕虚荣地丑态,使人看了觉得滑稽可笑,具有十分鲜明地形象性.又如:在筹办婚事时,“鸿渐因为下半年职业尚无着落,暑假里又没有进款,最初不肯用钱,衣服就主张不做新地,做新地也不必太好.……柔嘉发怒道:‘……你要我那天打扮得像叫化婆么?’”和“为了买家具,两人也争执过.鸿渐认为只要向老家里借些来用用,将就得过就算了.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地领土比他看得重,要挣点家私(预支厂里地薪水去买).”这两处就把一个死要面子地女人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作者用简练地文字凸现了人物地性格.与此同时,反映她狭隘地例子也很精到.如:当她知道范小姐向方鸿渐泄漏出有人跟她通信一事时,作者描述“孙小姐地怒容使鸿渐不敢看她,脸爆炸似地发红,又像一星火落在一盆汽油面上.”仿佛这气焰也烧到了我们面前,活画出她是一个十分厉害地人——心胸狭窄得容不下“一星火”.又如,作者描绘她和方鸿渐订婚后地一段小插曲:“他虽然已经订婚,和她还是陌生地很.……他对自己解释,热烈地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现在订了婚,彼此间还留着情感发展地余地,这是桩好事.……他想起……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地一颗,最好地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少好?他嘴快把这些话告诉她,她不作声.……鸿渐一路上哄她,求她,她才说:‘你希望地好葡萄在后面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地胃口.’他急得跳脚,说她胡闹.……他陪小心解释了半天,她脸色缓和下来,甜甜一笑说:‘我是个死心眼儿,将来你讨厌——’鸿渐吻她,把她这句话有效地截断,然后说:‘你今天真是个酸葡萄.’她强迫鸿渐说出他过去地恋爱,他不肯讲,经不起一再而三地逼,讲了一点,她嫌不够,鸿渐像被强盗拷打招供地财主,又陆续吐露些.她还嫌不够详细,说:‘你这人真不爽快!我会吃这种隔了年地陈醋么?我听着好玩儿.’鸿渐瞧她脸颊微红,嘴边强笑,自幸见机得早,隐匿了一大部分地情节.”一眼就让人看出她是个斤斤计较、专横善妒、好猜疑地小气鬼,同时也隐约暗示了她和方鸿渐地婚姻生活不会美满.除了以上四个女性地形象之外,钱钟书凭借比喻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地其他人物形象,鲜明地凸现出了他们各自不同地性格、教养和身份.其中有懦弱无能、新旧杂拌地方鸿渐;手碗活络而玩世地赵辛楣;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地伪君子高松年;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妇娼地半旧遗老李梅亭;油头粉面、俗不可耐地陆子潇等等.个个都独具特色,十分传神.从这些人物地性格特征中,我们可以窥见世纪三十年代末中国社会地黑暗、畸形和上层知识分子在高压下猥琐地灵魂.他们这样地性格是典型地、充满个性化地,是富于时代特征地,是典型环境中地典型性格.作者凭借情节地展开与发展,成功地运用比喻塑造了这些活跃在新儒林里地各色人物形象,不仅增加了作品地兴味,而且大大开掘了作品题材地意义,使小说所反映地要远比它所命名地“围城”有更为深远地社会内容,给人无限启迪,具有十分深远地社会现实意义.这足见作者娴熟运用比喻对于人物地塑造有着重要地作用.综观上述,《围城》独特地艺术魅力和创新之处主要在于运用了大量地奇妙譬喻,成功地塑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地典型形象,从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二、语言风格之独特——讽刺艺术〈一〉运用寓意深刻地反语抨击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反语,即不用词语地本义,而反其义而用之,也即正语反说,或反语正说.《围城》地反语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地智慧.小说围绕着知识分子见世面地历程来讽人生百态、世道炎凉.文中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表现这一技巧:、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小说写道:“这辆车旧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地,而这辆车倚老卖老,练成桀骜不顺、乖僻难测地性格,……”、“这是辆病车,正害痢疾,……”⑥小说先从寻常地共车落笔,正说不寻常地病态社会,接着把注入了“人性恶”地公车从不寻常地视觉套说出抗日时期公车地超龄运作;再从不寻常地“痢疾”病中说出那些以虚荣、险恶地嘴脸应对人生地人地丑态,一方面,作者透过寻常地公车影射世道炎凉,正说不寻常地病态社会在抗战时期地磨难,另一方面又以拟人化地公车打造了一个制高点,深层道出人生百态.、新鲜独特地曲解词语作者写到三闾大学地校长高松年:“……高松年是位老科学家.这“老”字地位置非常为难,可以形容科学,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更不值钱.……‘老地科学家’和‘老科学家地家’,或者说‘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作者以一组别出心裁地特殊语言格式将“老科学家”一词曲解为“老地科学家”、“老科学家地家’、“科学老家”,充分表现了高松年独特而古怪地心态.更从一个通俗地“老”字透析出伪科学与陈年酒之间地微妙关系:酒越老越可贵,但科学却未必越老越值钱,含蓄地讥讽了高松年这位过时地伪科学家,不学无术.这一曲解地说法,十分新鲜独特.、娓娓言谈,暗含玄机《围城》中地对话十分精彩.例如在方鸿渐和陆子潇地谈话中就道出三闾大学复杂地人际关系网:“(鸿渐)叹气道:‘校长对你先生,当然是另眼相看了.像我们这种——’”、“(子潇)那里地话!副教授当然委屈一点,可是你地待遇已算副教授里最高地了.”“分好几等呢.譬如你们同来,我们系地顾尔谦就比你高两级.就像系主任吧,我们地系主任韩先生比赵先生高一等,”赵先生又比外语系地刘东方高一级.这里地等次多地很,你先生初回国做事,所以搅不清了.”小说巧妙地借陆子潇之口,道出三闾大学复杂地人事等次,嘲讽三闾大学不平等地排级.秒用陆子潇对方鸿渐地警言来暗讽方鸿渐初回国不谙世事、缺乏成熟地应变心理,点破鸿渐新丁上任地曲折性,揭穿了三闾大学乃至整个社会在人事上地腐败,道出一个乌烟瘴气地三闾大学.〈二〉巧用文言词语和外来词语嘲讽食古(洋)不化地商贾文言词语是指文言文中所用地词语,这种词语在古代作为基本词使用.在现代汉语中有意夹杂使用文言词语则有助于丰富人物地形象、增强语言地表现力.如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贤婿才高学富,名满五洲,本不须以博士为夸耀.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庶几绍箕裘,后来居上,愚亦有荣焉.”这段文绉绉地文言出自于“点金银行”周经理给留洋女婿写地信.周地本意旨在女婿面前提高自己身份地同时又能促请方鸿渐对自己地栽培有所交代,先生将浅白地现代白话文表述转化成了文言文,嘲讽周经理刻意挪用古文装面子地虚伪心态,巧妙地塑造出一个虚伪、市侩、精明地商贾形象来.英文属外来词语,外来词语是指被借用到汉语中地外国或者其他民族语言中地词汇.一般来说,如果汉语已有表达地词语,就不必再借用外来词.但如因表达地需要,运用外来词则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或显示人物地身份,达到意想不到地效果.如:“! 方,好久不见!”“! !”“值不少钱呢,.并且这东西不比书画.买书画买了假地,一文不值,只等于.”以上是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说地穿插在母语中地英文.作为一名在上海美国银行做买办地中国人张先生,在日常中白中加插英文为地是抬高自己身价压倒留过学地方鸿渐,没想到发音别扭造作,身份没得到提升倒反映出其走狗式地崇洋媚外思想,小说在此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一个俗不可耐地买办形象.此处巧用英文非但没有削弱张吉民地买办形象,反而激增了对人物地丑化,既强化了这个大都市里地寄生虫形象,又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地认识和理解.《围城》这部小说篇幅不长,但语言精致、深刻、富于哲理,极具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充分地体现出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地语言风格.小说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抓出个把读过几本书地所谓知识分子地龌龊灵魂,抨击人生病态,笑骂人性弱点,荡气回肠间给人留下艺术美地享受.注释:①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页②钱钟书《钱钟书杨绛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页③钱钟书《钱钟书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页④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页⑤钱钟书《钱钟书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页⑥钱钟书《围城》,四川文艺出版社,页。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毕业论文【管理资料】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论文关键词:围城语言特色讽刺辩证圆圈结构论文摘要:本文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经典著作《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重点解析了以比喻反讽人物内心、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以辩证的语言结构形成“围城”语言上的独特张力。
1947年进入读者视野的《围城》,到了今日,“围城”的读者更多了,语词含义更丰富了,渗透、映射社会风物的机会更多了,对“围城”一词的解读业已百花齐放,变得纷呈异常——在新近的一个别出心裁的书单上:女人应读的30本书,《围城》赫然在列,由此可窥一斑。
走进《围城》,初时是被钱先生的幽默所吸引,那种充满着敏锐思维渝丰富联想的独特小说语言,一度读来,只觉既是天生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又是警示恒言,催人深思。
以后,我又多次走进《围城》,并尝试从一个高而远的角度俯瞰它,方觉得《围城》无疑就是一座几近完美的、蕴藏东方智慧的、极具辩证主义的语言艺术大厦。
它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斐然,而这座大厦的建造者钱钟书亦不愧为“语言大师”。
本文认为,新世纪新时期的读者,理应从多个角度解读《围城》,即为一己之见增加些含量,亦可为他人做些提供片言只语之能事,还可显示对钱先生的倍加尊敬,学来些他的精华也说不定。
本文从《围城》的语言艺术角度出发,浅析了《围城》在语言艺术上的诸多特点,在这个纷纭的选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围城》的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如下:1、睿智幽默的讽刺手法。
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就是讽刺,在他的笔下,社会、人生、道德、伦理、价值观等都未能逃过他敏锐的观察力。
全书语言机智、俏皮、犀利、入木三分,这些都是钱钟书借讽刺手法的本来功能在《围城》里淋漓尽致发挥使然。
①、对人物的讽刺。
钱钟书对《围城》里的大多数人物进行了讽刺(唐晓芙这个人物除外),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所见所闻所感对他们作了辛辣而无情的讽刺。
在《围城》里,钱钟书先生调用讽刺手法,极尽讽刺之能事,对人物的讽刺俨然已经达到了近乎残忍的地步,这得力于它通篇的一种评述性语言。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内容提要】本文拟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
钱钟书先生独树一帜,活用讽刺恰到好处,可谓新奇巧妙,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术,不愧是一位“语言魔术大师”。
本论就对作品中的讽刺艺术作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英文词语进行讽刺;四、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论文内容】在致老友郑朝宗教授的信中,钱钟书先生恳切地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面对“钱学”高涨的局面,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保持一个真正学者的谦虚谨慎的态度的。
钱钟书先生的为人、为文都如此可贵。
《围城》是钱钟书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又充满浓郁的喜剧色彩。
作品思想沉潜,寄慨深远,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
钱先生的创作基调是讽刺。
《围城》语言的独特性在于强烈的讽刺性。
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钱先生在通篇作品中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而是用讽刺。
由于钱先生这位语言的魔术大师在小说中运用了妥贴而出人意表的比喻,辛辣冷峭的讽刺,机智的幽默以及洞悉入微的心理分析,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读者。
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更一版再版,引发了一股《围城》热潮,甚至被译成英、俄、法、德等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矛盾的《子夜》媲美。
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围城》中高明的讽刺艺术。
《围城》的讽刺不像同时期“左联”作家那样的长枪大戟,勇猛直前地同恶势力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作者: ————————————————————————————————日期:ﻩ论文题目浅谈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任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内容摘要54.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论文指导进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6.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摘要)__________________87.参考资料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
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
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
《围城》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重。
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
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
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
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
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
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指导教师签名:熊建时间:2012年3月20日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论钱钟书《围城》语言风格学生姓名侯颖入学时间2010.9试点分校(工作站)开县电大学号15 专业开本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熊建职称高级讲师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及要求:文章以《围城》的语言风格为研究对象,建议从《围城》的构思、塑造人物的方法、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等方面展开阐述。
建议在写作过程中参考相关的书籍、文献。
要求按毕业论文规范文本进行写作,在规定的写作周期内认真广泛收集资料,提出自己清晰的观点,并在理论指导下写出较有理论深度的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1、期限:自2012年 3 月20 日起至2012年 6 月20日年月日完成内容12.3.20至12.4.20 广泛收集资料,并写作初稿12.4.21至12.5.20初稿被初审后根据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进一步搜集资料以充实内容12.5.21至12.5.30 二稿被指导教师再次审查进一步根据其意见进行内容或结构的修改12.6.1至12.6.20 论文最后修改完成后审查文本是否规范并作最后修订与装订工作内容摘要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
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
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
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
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
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关键词:语言风格比喻讽刺象征提纲一、妙趣横生的比喻1.比喻含蓄、睿智2.比喻形象而又巧妙二、淋漓尽致的讽刺1.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达到讽刺的目的2.通过人物刻画, 获得讽刺效果3.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黑暗时政, 社会恶习进行讽刺4.运用机智风趣的幽默艺术嘲弄丑恶事物, 加深讽刺的效果三、蕴含深意的象征性论文指导进度第一次论文选题、论文提纲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比较丰富,拟定的写作提纲比较合理。
建议多读理论文章进行深刻理解并作初步的论文结构构想,对写作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作出详略上的合理安排。
教师签字熊建日期2012.3.20第二次(初稿)论文初稿内容上较为丰富,从三个方面对钱钟书的《围城》语言风格进行了解读,但有的地方血肉不够丰满,有的则是赘述,建议进一步修改。
教师签字熊建日期2012.4.20第三次(修改稿、定稿)论文内容较为合理,经过修改后,详略更显得当,观点鲜明,论据确凿,建议可以作为定稿。
教师签字熊建日期2012.5.20浅谈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作者:王慧导师: 徐采霞ﻩ摘要: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早年接受过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随即入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教授等职。
他是一位学者型的讽刺幽默作家。
1941年他出版了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次年,又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长篇小说《围城》,在更为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刻意描绘与无情透视。
《围城》---它的含意,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人生的婚姻好比一座被围的城,已婚的恰好是处于被围的城中,极力要冲出城去,而未婚的则如攻城的勇士,拼命想冲进城去。
这是一个矛盾,也是小说对人伦中的夫妇关系所作的嘲讽。
但是实际上,小说所反映的要远比它所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与大学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问题上遇到的矛盾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反映了抗战初期上层知识分子的活动和生活,具有相当强烈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语言风格比喻讽刺象征第一次听说《围城》这部小说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对这部小说颇是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看,这一次写毕业论文,便再次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于是借来书本细读。
《围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小说。
作者钱钟书以细腻而婉转的笔触表达了他独特的生活感受。
作品以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小说着力描写“现代中国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主要由三,四十年代一部分欧美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组成的知识社会,知识阶层人物,从剖析他们个性,道德上的弱点入手,揭示其精神上所处的重重困境,由此而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在小说的表现手法上,作者既能有声有色地绘出人为的可笑可卑的行为,以透视其五脏六腑,又能以自己的博识,设计精巧的比喻,对人物作愚弄嘲讽,笔墨酣饱,无不淋漓尽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妙趣横生的比喻1、比喻含蓄而又睿智《围城》是一本好书,因为它有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小说描写了一批由欧美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的种种人生相。
围在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
围城中人在各种背景、纠葛下的可怜、痛苦、窘迫、自私、狂妄都无一不渗透着作者的悲剧意识。
小说的题目本身就蕴含着一个道理深刻,发人深思的比喻。
作者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没有得到的永远是好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困境的问题。
与其说是一个比喻,不如说是一种寓意、一种启示、一种抒情。
小说开头在船上描写一位留学回来的鮑小姐,打扮入时,穿着暴露。
作者将其比喻为“真理”,因为真理据说是赤裸裸的,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钱钟书先生深得比喻的奥秘,他准确把握好本体和喻体二者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之间的“度”,匠心独具地创造出令人拍案的新句,形象而又生动的妙喻充溢全篇。
2.比喻含蓄而又睿智让我们来看看苏小姐命令方鸿渐吻她的那幕,“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钱钟书先生说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只是做一个样子,并不要真喝茶;或者是从前西洋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郑重而不热烈;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虔诚而不亲密。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形象有趣的喻体来比方鸿渐吻苏小姐时那种敬而远之,履行公事似的态度。
一个简单的接吻,叫作者写来,却活泼有趣,包蕴了古今中外的知识。
让我们再来看看在三闾大学的情景,汪处厚把当系主任比作结婚“先进门三日就是大”,而开会不是欢迎,倒像新姨太太的见礼。
《围城》又把三闾大学教员升级比作丫头、准夫人、夫人......这哪里是树才育人的高等院校?分明是一块明争暗斗的名利场。
这哪里是一批教书育人的高级知识分子,分明是追名逐利的市侩小人。
这接二连三的妙喻,更是妙理,我们禁不住赞叹:在一个比喻里,作者竟可以有这么多的东西,展示这么广阔的心智空间。
我们不得不被钱先生的渊博和睿智所折服、倾倒。
二、淋漓尽致的讽刺小说精妙入微地刻画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主要人物方鸿渐留学归国后,进出于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挣扎,终归失败。
作品于主人公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揭示出他无处立足,找不到出路而彷徨无主的内心世界,同时又突出方鸿渐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
另外,作品还塑造了赵辛楣,苏文纨,李梅亭等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他们或空虚无聊,或矫情浅薄,或虚伪卑琐的精神状态。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讽刺是辛辣的,无论在肖像服饰的描写中,还是言语动作的表现上,都能针对不同对象,给以调侃或嘲弄。
1、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小说的结构非常的精致,它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 通过他的生活经历以点带面地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特有的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生动群像, 深刻剖析了他们空疏、虚伪、卑琐的灵魂。
文章主人公方鸿渐留学英、法、德国, 归国途中与一些留学生"谈起外患内乱的祖国, 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为它服务"。
可是, 他一旦回归封建家庭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圈中, 便只能为个人的谋职与恋爱婚姻浑浑噩噩地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