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地科地图学复习

合集下载

地图学章节复习题(考试重点)

地图学章节复习题(考试重点)

第一篇概述1.地图定义2.地图的基本特性(三个特性/二个矛盾)3.地图的基本内容4.地图的分类: 按内容/按比例尺/ 按制图区域/按用途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6.地图分幅的概念,为什么要进行分幅?地图分幅的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7.我国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新编号编码的方式,编号中各个代码的含义,计算编号的方法,相邻图幅编号的推算等)。

8.地图的功能9.地图学的定义10.地图学的学科体系(重点掌握廖克的)第二篇地图数学基础1.地图投影的概念(定义/研究对象/任务)2.地球的三个表面/三级逼近/地球椭球体三要素3.中国大地控制网的概念(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CGCS2000/WGS-844.比例尺的概念5.地图比例尺按形式进行分类6.地图投影的一般方程7.地图投影变形8.长度比/面积比/角度比的概念9.主方向与变形椭圆(根据变形椭圆判断变形类型)10.地图投影的分类(按变形性质分类/按正轴投影经纬线形状进行分类)11.Mercator、UTM投影的性质和应用12.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应用13.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形特点14.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分带规定、坐标规定、方里网和经纬网规定、方里网重叠规定15.UTM和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的比较16.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的变形规律及其在我国地形图中的应用17.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因素第三篇地图内容要素表示方法1.地图信息源有哪些?2.地图数据的构成3.地图数据的分级的原则4.量表方法的概念和类型5.四种量表的定义和精确程度6.常用的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等)及其感受效果/扩展的视觉变量(发生时长、变化速率、变化次序、节奏)7.地图符号的定义和分类8.地图符号的功能9.地图符号设计的要求10.颜色的概念/三原色/加色法、减色法11.颜色三要素12.地图色彩的特点、作用/地图符号的色彩的设计13.注记的功能、种类14.地图注记的设计(地图注记的要素/配置)15.普通地图上地理要素内容16.海洋要素表示的重点/深度基准面17.等深线的定义18.水系的表示/井、河流、沟渠、湖泊的表示方法19.地貌要素的表示方法(等高线法、分层设色法、晕渲法)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20.等高线基本特点/分类(四种)21.居民地要素表示内容及表现方式22.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10种),包括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适用范围,各种表示方法的分析比较23.金字塔法/三角形图表法/玫瑰图表的含义,常用来表示哪些数据第四篇地图内容的制图综合1.制图综合/自动地图综合2.选取、概括的联系与区别3.制图综合的方法有哪些4.载负量的概念5.制图综合顾及的因素6.地图内容要素图形的化简7.方根模型方法公式及其应用第五篇地图设计1.编辑文件的种类和相互关系2.地图总体设计包含哪些内容及具体的方法3.高精度地图的特点/功能第六篇现代地图制图的技术方法1.数字地图制图基本原理2.地图数据库包含哪些内容3.数字地图制图基本过程4.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对地图学发展的影响5.4D产品6.遥感制图的特点7.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过程8.新媒体电子地图的特点/组成9.电子地图制作流程10.多媒体电子地图界面设计的原则11.新媒体电子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12.网络地图的概念/特点13.导航地图的特点。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一)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 而作为信息的载体, 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 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地图能够存储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二) 数学法则的结构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图上所表示的是在大量的地理信息中, 根据应用需要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加以处理, 并经过人类的思维与加工即制图综合形成地图。

这种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它反映了人们对所选取地理信息内在的、本质的特征及联系的认识。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两次抽象: 符号化过程和选取和概括(比例尺缩小)(四) 符号系统的运用把制图对象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质量和数量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与相互关系, 用十分概括与抽象的符号加以表示。

作为对客观事物的抽象表示----符号, 不仅可以是图形, 还可以广义的理解为文字注记和数字形式。

直观性地图语言(符号注记颜色)优点: (1)图形简化、清晰、易(2)表达灵活:依比例表示: 双线河、不依比例表示: 单线河。

可表示实地形体小但意义重大物体(3)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河流深度、湖水性质等: 符号形状、大小、颜色(4)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5)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 境界、太阳辐射二、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 通过科学的概括, 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 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二)地图的传递功能(三)地图的模拟功能(四)地图的认知功能一、地图的功能(一)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 指地图上的符号及其组合所代表的内容、意义和观念直接信息: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显性地理信息。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地图学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字基础的数学法则,构成地图可视化基础的符号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反映了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2·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2:地理要素,3.辅助要素地图按主题(内容)的分类:1)普通地图(2)专题地图.普:是指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水系,地貌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运输网、境界等基本地图要素的地图(专题:是根据专业方面的需要.以一种或几种地理要素为主题的地图).地形图是详细表示地面各基本要素的普通地图.3·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 2、经纬线分幅1、矩形分幅按一定大小的矩形划分图幅,每幅地图都有矩形轮廓。

其规格为50cm×50cm或50cm×40cm。

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为单位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如:1:5000, 10-111:2000, 10.0-21.0;1:1000, 10.5-21.5;1:500, 10.50-21.75。

2.其他编号方法分幅方法:(1)矩形分幅(2)经纬度分幅(梯形分幅)4·地图的功能.一)地图的模拟功能.(二)地图的信息负载功能(三)地图的修息传递功能.四、地图的空间认知功能.5·地图学的定义,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

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6·参考椭球球体的概念:地球的形状确定之后,还需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这种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符合得最好的一个地球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法线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

7·地理坐标系中的三种经纬度:1、天文经纬度2、大地经纬度、3、地心经纬度8·地图投影的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9·变形椭圆10·按地图投影的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11·等角航线,大圆航线概念:等: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连接起,终点的直线就是等角航线大⚪:在地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大圆航线12·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的性质投影变形性质: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整理)地图学复习资料.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 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10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14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地图的功能有哪些?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4 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伪方位投影: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最新新编地图学教程-复习资料-老师总结自己整理

第 1 章导论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1.图形要素2.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3.辅助要素4.补充说明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地图学:由地理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组成。

地图的功能:1.认识功能:(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2.模拟功能:1、物质模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地图特别是表示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的普通地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是制图区域的一种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地图兼具这两方面的特点,被视为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3.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地图能容纳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

地图的应用:1.经济建设2.科学研究3.国防建设4.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地图的类型:1.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主要表示水文、地形、土质植被、交通网、居民点和境界线七大要素。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2.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4.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实地图与虚地图。

5.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6.按地图维数分类: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doc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doc

地图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引论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ifii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阁的基木特征:(1)严密的数予法则;(2)特定的符号系统;(3)科学的地阁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7法、比例尺和控制句构成了地图的数孕法则,它是地图制图的基础。

3、地图的构成耍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2)地理要素①普通地闷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拉被、店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等A然和社会经济内界)②专题地图包括(专题要素和底图要素);(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接图表、图廓、分度带、比例尺、附图、坡度角、成團时叫及单位、有关资料说明等)。

4、地阁的功能:(1)获取汄知信息功能;(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倌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6)感受信息功能。

5、现代地图学定义: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可视化为手段,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阁的科学认知和分析疢用为目的,研究地阁的理论实质、制阁技术与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1、地球形状的三级逼近:(1)地球形状的一级遥近——大地水准面:人们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而穿过人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血,该血上的各点与重力A昀(铅垂线)成正交,这就是人地水准面。

人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叫人地球体。

意义:(1.地球形体的一级遥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而上商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2.起伏波动在制图学屮可忽略:对人地测暈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似在制图业务屮,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3.重力等位囬: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人地水准面的高度)。

(2)地球形状的二级返近——地球椭球体:假想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人地球体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称之为地球椭球体意义:地球椭球体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表面,可以川数学公式表达,所以在测景和制閔中就用它替代地球的自然表而,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而。

全国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

全国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复习资料(终极完整版)第一章岩石和地质构造一、地球的构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部分。

外部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则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

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为莫霍面,地幔占地球总质量的66%,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它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32.5%,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征,可分为外部地核、过渡层和内部地核三层。

二、什么叫矿物质和岩石?说明几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的种类?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单质和化合物,主要造岩矿物:白云母、角闪石、石英、白云石等。

岩石:是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物质。

岩石有岩浆石、沉积石、变质石等。

何谓岩石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相互结合的方式。

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的外貌特征。

三、试结合矿物的标本,阐述矿物主要的物理性质特征如颜色、光泽、解理、断口、结晶形态和硬度等的基本概念。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白(日)光选择吸收的表现。

当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其中某一或某些波长的光波时,则矿物就呈现剩余波长光波的混合色。

按其不同的成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条痕色:指矿物粉末的颜色,他排除了矿物因反射所造成的色差,以去掉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使常见矿物的颜色更为固定,对于鉴别矿物具有实用意义。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能力的大小,即光③线透过矿物的程度。

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级。

光泽:矿物表面反光的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矿物的光泽按其反射强弱划分如下:①金属光泽;②非金属光泽。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各种矿物由于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不同,常具有不同的硬度,这是鉴别矿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如敲打),其内部质点间的连接力被破坏,沿一定的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湖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与地质资源勘探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与地质资源勘探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地质学复习资料地球科学与地质资源勘探重点梳理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构造、物质组成和地质历史的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湖北省考研地质学的复习中,地球科学与地质资源勘探是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地球科学概述地球科学是综合性的科学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动力学、气候变化等问题。

它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貌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对于后续的地质学复习非常重要。

1. 地球科学的定义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外部和内部构造、地质演化、地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综合学科。

2. 地球科学的研究内容地球科学主要涉及地球的四个球层,即大气层、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岩石圈运动、地表地貌与地理环境、地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

3.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球科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遥感技术和数学模拟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科学家深入研究地球的内外部过程,揭示地球演化的规律。

二、地质资源勘探的基本概念地质资源勘探是指对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和评价的过程。

对于湖北省考研地质学而言,地质资源勘探是复习的重点。

下面将介绍地质资源勘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1. 地质资源的定义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地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

2. 地质资源勘探的目的地质资源勘探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和评估具有经济价值的地质资源。

通过勘探,可以确定资源的分布、储量和质量,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地质资源勘探的步骤地质资源勘探一般包括系统地设计勘探方案、野外地质勘探、实验室分析和评价等步骤。

其中,野外地质勘探是核心环节,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化探勘探等方法。

最新地图学复习资料-(最新详细版)

最新地图学复习资料-(最新详细版)

地图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 地图的基本概念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严密的数学法则科学的制图综合完美的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效果:可量测性、可比性清晰性、一览性直观性、易读性传递性、持久性3\地图的优势(相对于航片和卫片)• 采用简化、抽象等手段、可更清晰的表示地表现象• 可根据需要突出表示三角点、水准点和泉水等地表上形体较小但较重要的地物• 对不易识别的事物现象可加以注记明确表达• 易于表达地表上一些受遮挡的地物。

• 可清楚表达行政区划界线、居民地人口数等许4\地图构成要素:①地理要素(图形要素)—地图上的主体,用地图符号表示.②数学要素—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③图边要素(辅助要素)—润滑剂5、地图分类(前两种)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①普通地图: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按内容概括程度,区域及图幅的划分状况等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②专题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按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图、人文社会经济图和其他地图(航海图、航空图)。

6、地图的功能:认知,模拟,传递,感受,载负§2 地图学的概念及学科体系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科学: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3、地图学与相关学科:地理信息学(Geomatics)是利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量测、分析、存贮、显示、传播和应用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产业实体,是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学、计算机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专家系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等的有机结合。

地图学课件地图学复习共13页文档

地图学课件地图学复习共13页文档

第一章导论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二、地图的基本特征1.特殊的数学法则制作方法:2.特定的符号系统3.特异的地图概括4.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三、地图的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网、比例尺、控制点等。

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中:包括水系、地貌、植被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中: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3、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说明等。

四、地图的功能1、获取认知信息功2、模拟客观世界的功能3、传输信息功能4、载负信息功能5、感受信息功能五地图学概念:地图学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门技术性、区域性学科。

研究内容:地图理论、地图制作与地图应用的技术和方法。

六制作方法:从成图的工作流程来划分,主要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①实测成图法:②传统编绘成图:③遥感制图法:④计算机地图制图法:七古代地图:1、现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

2、在我国,有记载的最古老地图是夏朝的九鼎;3、我国发现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汗墓中出土的公元前168年的三幅帛地图: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第一节地球体一、概念1、大地水准面(地球物理表面):设想当海洋静止时,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该面上的各点与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

2、大地球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

大地水准面的意义⑴. 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对地球形状的很好近似,其面上高出与面下缺少的相当。

⑵. 起伏波动在制图学中可忽略:对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有研究价值,但在制图业务中,均把地球当作正球体。

⑶. 重力等位面:可使用仪器测得海拔高程(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

武汉理工大学地质学考试重点

武汉理工大学地质学考试重点

武汉理⼯⼤学地质学考试重点地质学重点整理第⼀章重⼒异常:由于地球表⾯起伏不平,加上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机构的差异等原因,实测的重⼒值常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异常。

地磁异常:由于地下物质分布不均匀,某些地区实测数值与理论计算值不⼀致,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罗盘问题:⼀个普通的指南针,红端是指南⽅向。

底盘为固定刻度和⽅向指⽰,⼀般和地图配合使⽤,可判断所处⽅位和⽅向等。

另外,专业的指南针还考虑到磁倾⾓影响,在指针南极端缠有⼏圈细铜丝(铜不导磁,不被磁化)以保持指针⽔平,获得更精准的⽅向。

地温梯度:从常温带向下平均每加深100m,温度升⾼3摄⽒度左右,这种每加深100m温度增加的数值,叫做地温梯度。

地层:分为三个圈层地壳莫霍⾯古登堡⾯岩⽯圈的概念: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质作⽤:地质作⽤,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内⼒)的作⽤,从⽽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

地质学的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作⽤分类:内动⼒地质作⽤(地壳运动,岩浆作⽤,变质作⽤和地震)地质作⽤外动⼒地质作⽤(风化作⽤,剥蚀作⽤,搬运作⽤,沉积作⽤,成岩作⽤)洋壳和陆壳的区别第⼆章晶体:晶体(crystal)是有明确衍射图案的固体,其原⼦或分⼦在空间按⼀定规律周期重复地排列同质异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可以⽣成具有不同的结晶结构,从⽽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物理性质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类质同象:在⼀种晶体的内部结构中﹐本来完全可由某种离⼦或原⼦占据的位置﹐部分地由性质类似的他种离⼦或原⼦所占据﹐共同形成均匀的﹑单⼀相的混合晶体的现象。

解理:矿物晶体受⼒后常沿⼀定⽅向破裂并产⽣光滑平⾯的性质称为解理。

⽤⾁眼怎么鉴定矿物(1)⾃然铜: 多呈不规则的树枝状集合体。

颜⾊和条痕均为铜红⾊。

⾦属光泽。

锯齿状断⼝。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1、地图的基本特征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

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

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

----基本要素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素的总称。

----主要组成部分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地图学复习总结

地图学复习总结

《地图学》复习参考纲要第一章概论地图的基本特性:特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基本内容(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为了区域表达,编图、印刷、保管和使用的方便,地图进行分幅和编号,分幅方式: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编号采用10位代码。

矩形分幅优点:①图幅间拼接方便;②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充分利用图纸和印刷版面;③图廓线可避开分割重要地物。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地理位置不易精确描绘。

经纬线分幅优点:①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②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①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刷。

③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国家基本地形图的特点:一是具有统一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二是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三是国家基本地形图是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订的测量与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完成的,以便能保证由各地方测绘部门分工完成的地形图,在质量、规格上的完全统一。

国家基本地形图投影分带(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经差6°分带投影,而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则采用经差3°分带投影。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地科地图学复习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地科地图学复习分析

名词解释。

1.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3.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地球投影。

4.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段长度之比。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6.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7.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8.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

细棕色实线表示。

9.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为计算高程方便而加粗描绘的等高线。

粗棕色实线表示。

10.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

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11.等变形线: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各点的连线。

12.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13.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小圆面积)之比14.质底法: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

15.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

16. 地图注记:由自然语言构成,注明对象名称,对地图符号起补充作用。

17. 地图色彩的加色合成法:即色光的混合。

用两台投影仪同时向白色屏幕上投射两束不同的单色光,这两束光重叠处会得到介于两种单色光之间的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地图: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学:地图学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3.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地球投影。

4.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段长度之比。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6.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7.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8.首曲线:基本等高线,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

细棕色实线表示。

9.计曲线:加粗等高线,为计算高程方便而加粗描绘的等高线。

粗棕色实线表示。

10.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

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11.等变形线: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各点的连线。

12.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13.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小圆面积)之比14.质底法:是在轮廓界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

15.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

16. 地图注记:由自然语言构成,注明对象名称,对地图符号起补充作用。

17. 地图色彩的加色合成法:即色光的混合。

用两台投影仪同时向白色屏幕上投射两束不同的单色光,这两束光重叠处会得到介于两种单色光之间的颜色。

由于光的叠加,混合色光一定比原来的单色光更为明亮,这是两种光能量相加的结果,所以色光的混合也称作加色混合。

18.地图概况: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9.分层设色法:将等高线划分为不同的高程带,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

20.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某个要素。

主要表示水文、地形、土质植被、交通网、居民点和境界线七大要素。

21.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地图。

22.大地水准面:指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

23.等角正轴方位投影:投影后经线长度比与纬线长度比相等,是以等角条件决定函数形式的一种方位投影。

二,简述题。

1. 地图的信息源有哪些?①地图资料:地形图、专题图、全国性指标图、国界(系列)样图②影像资料: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地面摄影像片③统计资料:国家统计部门及地方统计部门收集的统计资料④文字资料:地理考察资料;各种区划资料;政府公告;各种地理学文献2、地图符号的定义和分类。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它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

⑪按地图符号表现的制图对象的几何特征: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⑫按符号与比例尺的关系分类: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⑬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类: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定量符号⑭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类:几何符号;艺术符号: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色域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3、简述墨卡托投影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

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

③投影面上经线是一组间隔相等的的平行线,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的一组平行线,且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应用:①编制两点间长距离不着路飞行图。

②制作世界时区图。

③墨卡托投影除了编制海图外,在赤道附近也可用来编制各种比例尺地图。

④编制反应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轨道的宇航图。

4、什么是地图注记?注记的作用与分类。

地图注记:由自然语言构成,注明对象名称,对地图符号起补充作用。

作用:(1)标识各对象:用符号表示物体或现象,用注记注明对象的名称。

(2)指示对象的属性:文字或数字形式的说明注记标明地图上所示对象的某种属性。

⑬表明对象间的关系:经区化的区域名称往往表明影响区划的各重要因素间关系。

(4)转译:地图符号通过文字说明才能担负起信息传输的功能。

分类:①名称注记:指地理事物的名称。

②说明注记:说明注记又分文字和数字两种,用于补充说明制图对象的质量或数量属性。

5、什么是制图综合?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有哪些?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影响制图综合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①,地图比例尺:影响制图的综合程度和表示方法②地图用途:决定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综合程度③、地理景观条件:决定制图对象的重要程度④、图解限制:视觉约束、技术水平等⑤、数据质量:原始数据的详细程度和精度6、符号的视觉变量有哪些?地图符号的基本变量: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密度变量、明度、结构、位置。

①形状变量:是视觉上能区别开来的几何图形的单体。

②尺寸变量:是组成不同形状的符号在量度上的变量。

③方向变量:适用于长形或线状的符号④颜色变量:是最活跃的视觉变量,又包含三个子分量:色相(色调),亮度,彩度(纯度、饱和度)。

⑤密度变量:保持表面平均明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象素的尺寸和数量。

它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符号的图形来实现。

⑥结构变量:指符号内部像素组织方式的变化,反映符号内部的形式结构,一种形状的像素的排列方式或多种形状、尺寸像素的交替组合和排列方式。

⑦位置变量:位置不同,表达的效果不同。

7.地图的功能有哪些?⑪.认识功能: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它的认知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①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②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③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④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⑫模拟功能:模型与它表示的对象具有相似性,模型可以有物质模型与概念模型之分。

⑬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地图能容纳和贮存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是空间信息的理想载体,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两部分组成。

8.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②地理学:地图学是地理学的二级学科,同地理学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地理环境是地图表示的对象,另一方面,地理学又利用地图作为研究的工具。

③地理信息系统:GIS脱胎于地图学,地图是GIS重要的数据源和输出形式,地图数据库是GIS数据库的核心.但,地图注重数据的分布、符号化和显示,GIS则应重在空间分析。

④测量学:制图中的许多数据处理模型和方法都来自测量学。

9.地图的分类?⑪按地图的图型分类:有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之分。

⑫按比例尺分类:大(≥ 1:10万);中(1:10万~ 1:100万);小(≤ 1:100万)。

⑬按区域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大洲图,大洋图,半球图;③国家图,次级行政区图等;④局部区域图: 海域图,区域图等。

⑭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类:有实地图与虚地图。

⑮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有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

⑯按地图维数分类:可有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

⑰按其他指标分类:①按用途:教学地图、文化地图、军用地图等。

②按语言种类:汉语地图、外文地图、少数民族语言地图等。

③按出版使用方式:桌图、挂图、屏幕地图、地图集。

④按感受方式:线划地图、数字地图、影像地图、触觉地图、多媒体地图等。

⑤按历史年代:分为古代地图、近代地图、现代地图。

10.地图的基本特征。

①解决曲面和平面矛盾的数学法则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②解决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的综合法则构成了地图内容的地理基础,地图必须经过科学的概括。

③由使用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注记)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完整的符号系统。

④由使用制图综合所产生的一览性。

⑤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11.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①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②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③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割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12.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①地球仪上所有经线都是连接两级的大圆弧,且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极地为一点。

②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③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互垂直的。

④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

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

⑤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等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

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

三.论述题。

1、论述数字地图原图编绘的基本过程。

请举例说明之。

⑪地图设计:根据地图的要求收集资料,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图面整饰和色彩设计,确定使用的软件和数字化方法,最后成果是地图设计书。

⑫数据输入:是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在计算机的可存储介质上供调用。

⑬数据处理:制图者通过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选取、变换、选色、配置符号和注记等处理。

⑭图形输出:是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的形式,可以用屏幕的形式输出,也可以用打印机、照排机、绘图机等输出纸质地图及供制作印刷版用的分色胶片等。

2、比较高斯—克吕格投影和UTM(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

高斯—克吕格投影特点:①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他经线是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中央纬线为直线,其他纬线是对称于中央纬线的曲线。

②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相等,在赤道上经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③投影无角度变形,中央经线无长度变形,其他经线长度比大于1,面积比位长度比的平方。

④中央经线附近变形小,向东、向西方向变形逐渐增大。

UTM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相比,这两种投影之间存在着很少的差别,UTM投影属于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两条等高圈上,投影后两条割线没有变形,中央经线长度比小于1。

3、地图专题要素表示方法有哪些?①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如工业企业、文化设施等,它是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

符号的大小表示物体的数量差别,若符号的尺度同他所代表的数量有一定的比率关系,成为比率符号,否则是非比率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