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_周国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UBANCANKAO
2011.8 下旬刊
出版参考
29
2010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对规范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要求。《通知》中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要按有关规定翻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外国人名作为专用名词在中文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多有涉及,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作者也多用外文直接混在行文中使用,形成夹带使用。在《通知》发布之前,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在编辑加工中遇到此种情况时,也默认了作者的外文直接使用而不做处理,而如今面对新的规定,处理学术著作中的外国人名便成为编辑在处理此类著作时一件重要的工作。笔者将工作中处理外国人名汉译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作者处理为首选
遇到行文中的外国人名未译为中文时,编辑的第一反应是与作者沟通,要给作者讲清楚我们的出版规定,最好能在作者动笔之初或交稿之前将此要求告知。作者之所以直接使用外文人名多是源于对该领域的外文文献的引用及研究,他们会认为外国人名的直接使用会使论述更加直观,更有利于专业性的表达,并非是没有能力将其译为中文。作者对文中涉及人名的熟悉会使翻译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二、译名应符合规律
外国人名应该有中文译名,大多数是依发音译成的,但这个中文译名应符合规律,也就是要统一、要尽量沿用国内的固有的译法、要认识到译名的复杂性。如果是国际上的“头面人物”,通常看看外交部门的“官方译法”就可以了。有的工具书也作了一些统一的工作,如新华
学术著作中外国人名汉译的若干经验
□ 周国强
社译名室编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外研社出版的《英语姓名词典》。工具书会解决大部分的译名问题,但英语姓名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具体的人名,我们也应注意其复杂性。例如在欧洲不同语言里有不
同形式的名字,而且其中不少是常用名,在翻译的时候,都不宜一律按英语译出。如,John来自希伯来语,原意大概是“Yag us gracuiys”。在欧洲其他语言里,与英语形式最接近的是德语,作“Johann”或“Johannes”,汉语“约翰”这个译名,其读音正与德语相近,而与英语相去甚远。它还经常以昵称“Hans”(汉斯)形式出现,而且这个昵称也经常被用作正式教名。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三、注意外国人名的源头
作者译好的外国人名,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作为编辑应认真地综合判断作者的译名是否正确,尤其注意汉语言被译为英文后的“回归”问题,避免犯低级错误。如:安东尼·吉登斯的名著《民族—国家与暴力》(胡宗泽、赵立涛译,王铭铭校,三联书店1998年出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门修斯(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于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可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这里孟子居然被译成了门修斯。这就是编辑的综合判断能力出现了问题,继而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中文人名被译为英文后的“回归”。
欧美出版物中,遇到中国人的姓名,比较方便处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音译”是标准译法,也就是“汉语拉丁化”,或用护照上的统一译法,因为护照上的英译,是不容许随便改的,只有在加入外国国籍时可以更改一次。但就是这简单的汉语拉丁化,也会有诸多不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用
的是“韦氏拼音”(现在台湾、香港等地区还在用它)。所以中文姓名译成英语,大陆用标准的拼音,但如果出生在台湾地区,他的拼音就不完全相同于我们了。许多广东、福建人,早年去欧美等国,姓名的英语拼法按他们的地方口音,如
“陈”姓被译为“chan”。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姓名都是自己译成英文的。所以遇到外文中的“汉语人名”时,回归成中文人名时还是应该谨慎。还有像日文、朝鲜、越南等国人名,写成英语是他们的“读音”,但他们是用“汉字”写名字的,译者、编辑如果不懂日文等文字,必定出洋相。
四、译名个别现象的处理
对于很多外国人有中文名字的现象也是编辑在处理外文译名时要注意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有著作中将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翻译成“费尔班德”的笑话。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的态度,如在笔者编辑的一部著作中涉及的Gary Biddle是香港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作为编辑就要有意识地认为此人应该有中文译名,多方查找,原来Gary Biddle的中文名字叫“白国礼”。还有,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刊物发表作品后,在有些文献的注录及转引中会出现有姓无名的现象,如在一篇述及财务会计方面的著作中出现了“Tang & Li认为……”的行文,问及作者,作者反馈的信息是,因参考了国外作品转引的文献,并不能判断是哪两个人在国外发表的文章。此时作为编辑就要首先判断,这应该是会计界汤姓和李姓的两个中国人,可以从第一作者下手,会计界有名的是“汤谷良”和“汤湘希”二人,联系到作者确认一下,他的合作者的名字也是一问便知了。
所以,外国人名的汉译问题,编辑应充分重视,不可草率处理。
捕捉灵感,共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