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青岛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探讨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11期青岛市新型农业发展的模式探讨潘明菊1,赵书海2(1.平度市南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平度 266700; 2.平度市南村镇政府,山东平度 266700)摘要:新产业、新业态在大中小城镇的发展,激发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多元整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从产业整合与产业链的延伸角度出发,以青岛市的现代都市农业为例,对青岛市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为推动青岛市城市农业的发展,应从成功的经验和加速提升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新业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0 引言近几年,青岛市把农业农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为自己的使命。
以农业新旧动能转化为契机,发展都市农业,培育了智慧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渔业、会展农业等新兴的农业新业态。
通过对青岛市区域内的资源聚集与农业职能的扩展,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新型城市农业新的发展方式。
1 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创新型农业从高技术到高技术的渗透,以高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互动和渗入为核心,从资源利用、经营效率、系统弹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
智慧农业、科技农业、大数据农业等新兴产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青岛市在2017年以“新六产”(一、二、三产一体化)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发展智能高技术农业,并将青岛市西部滨海地区打造成智能高端园区。
建设以“绿色硅谷”为代表的一系列智能农业园区和生产厂家,实现智能化的农业。
青岛“绿硅”科技园区集中了先进的技术力量,加大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入,并与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打造青岛市西部新区的“新动能转化”智囊团,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以青岛市特色林果、经济茶叶、农旅文创等高增值产业为基础,将智慧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艺等农业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通过“公司+示范园+基地+农户”的双赢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园区的发展和农户的利益联系,带动13万农民实现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都市农业发展的国内外先进经验比较研究
府提倡 和鼓励农 民集体 生产 , 出现 了“ 业土地组 都 、 府 、 农 道、 县和市 、 村各级制定 的振兴都市农业 的举 合” 农业共同经 营组合” 以土地合作为主的农 措 ( 和“ 等 如低息融资 、 资助 ) 不下 2 8 。( ) 式多样 , 5项 2模 村 合作 组织 。法 国 巴黎 大 区是 高 度城 市化 的地 区 , 有生态农业 、 但 观光农业 、 闲农业等 。( ) 休 3 政府关注 农 业也 非 常发 达 。 巴黎 大 区农 业 以种植 业为 主 , 生产 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除正规学校培养农业劳动者
间 隙地带 的农 业 。 它依 托城 市 、 服务 城 市 , 实 质 是 但受 到 国 内市 场 的影 响 , 且 还 受 到 国 际市 场 的 左 其 而
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 ,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右 , 离开了准确 、 及时、 权威的市场信息 , 国农业将 美
相结 合 , 业 现代 化 与农 村 城 市 化 相 融 合 , 乡 差别 无 所 适从 。美 国农 业 市 场 信 息 主 要是 由农 业 部 市 场 农 城 逐 渐 消灭 过程 中一种 发 达 的农 业 形 态 。都 市 农 业具 营销 局与分 布在 各地 的农产 品 市场报 价员 配合 提供 。 有 生产 、 态 、 生 生活 和示 范 与教 育 四大 功能 。 为确保 农 民利益 , 国 国会要 求农 业 部每个 月都 要对 美
法 国是 中小农 场 最 多 的 国家 。它 充 分 利 用 欧共 体 的 专 为 6 5岁 以上 的退 休 “ 银发 族 ” 开辟 )农 业 公 园 、 、 民 农业 结构调 整政 策 , 扶持 和发 展 各 种 农业 协 会 组 织 , 宿农庄 、 观光农业 、 农村 留学、 然休养村、 自 体验农业。 鼓励农 场 间的土 地合作 , 以扩大 土地作 业规模 。在农 其 经验 为 :1 各级 政府 给 予保 护 政 策 。 日本 各 级 地 () 场 面积较小 的地 区 , 为解 决 土 地 过 于分 散 的 问题 , 方政府是保 护都市农业 的主体 。据统计 , 政 日本全 国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市 农 业 的 实 践探 索 始 于 上 世 纪 9 0年代 初 , 形 成 了 比较 典 型 的上 海 模 式  ̄ . 京 模 式 。 Tt DI : ( )上 海 市 都 市 农 业 的 发 展 一
色 农 业 产 值 和 高新 技 术 农 产 品产 值 分 别达
到 19 2 亿元和 2 亿 元 ,分别增长 32 5 %和
43 ( 林 、张 彩 江 、刘 静 ,2 0 % 许 09 o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3(
了 农 业 发 展 的 视 野 ,深 化 了农 业 内涵 与 结
业 高 科 技 武 装 的 园艺 化 、设 施 化 、工 厂化
固定资产投 资的比例来看 , 比重却在下降。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 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不到0 1 农业技术推广费用占农业总产 .%, 值 比重不到 02 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 %,
平 , 低 于 发 展 中 国家 平 均 水 平 , 技 投 入 也 科
生产 为主要手段 ,以大都市市场需 求为导 向,以农业产业化 为依托 ,以规模经 营为 条件 , 集生产 、 服务 、观赏 、 闲、 费于 休 消
一
不足 ( 葛永红 、王亮 , 0 9 o加之市场体 2 0
系 的不 完 善 、 业 资源 的流 动 性 较 差 , 这 农 在 种 条件 下 , 要进 一 步 发 展 以知识 、 术 和产 技
需 要 为 中心 , 为 都市 农 业 应 当是 服 从 、 认 附
属于都市 的农业 ,这在实践 中表现为强调 它对城市副食 品供应保障 、城市生态屏障 的作用 ,而忽视 了郊区县 自我发展的规律
都市农业
产业化基地推动模式
产业化基地推动
宝坻区无公害出口蔬菜基地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中北部,华 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南麓,是京、 津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适 合绿色蔬菜的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以盛产“五叶齐大葱”、“天鹰 椒”、“六瓣红大蒜”闻名,三辣 总种植面积25万亩。
目前全区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 14.5万亩,其中出口蔬菜基地2.5 万亩,占全区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 的17%。
庄园出产的蔬菜、瓜果产品全部为绿色食品,形成了龙顺庄园蔬菜、瓜果 品牌,并带动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
农业功能拓展模式-2
生态旅游推动
蓟县旅游专业村
蓟县是京津地区的“后花园”,有盘 山、黄崖关长城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近年来,天津市政府注重保护自然 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不断加强旅 游专业村基础设施建设,涌现出西井峪 “石街石院”、青山岭“青山松翠”、 西山北头二村“翠湖渔光”等15个别具 风格的旅游专业村。
01
天津都市农业
02 03
发展现状
04
发展 可持续性
天津都市 农业特征
天津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和案例介绍
科技示范引领模式-1
科技园区带动
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 园区,总占地2450公顷,地理位 置优越,交通便利,距天津市区 仅15公里。
•
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规范化服务”的运行机制。
科技示范引领模式-2 科技示范村带动
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科技示范村
• 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资源 • 环境条件优越,闻名于世的“子牙河、
大 • 清河、独流减河”环抱村庄,有“九
河下 • 梢,鱼米之乡”的美誉。
探讨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
探讨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邝卓鹏【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要求也愈加强烈,因此,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必然性。
根据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其需要具备科技、生产性、休闲文化旅游、服务性等多种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应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都市区环境下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策略,以推动我国成交经济和谐发展。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17【总页数】2页(P10-10,13)【关键词】都市区;城郊农业;发展模式【作者】邝卓鹏【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农业服务中心,广东中山5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的整体布局、功能等都在重新优化与重组,需要提高城郊农业发展模式的适应性,并合理对其进行调整与创新,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从而推动都市区环境下城郊农业发展模式的现代化发展[1,2]。
1.1 农业发展基础比较良好在都市区环境下城郊农业想要很好的发展,必须具备非常良好的农业基发展础,才能为农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水源、肥料和销售市场等。
一般情况下,农业发展基础指的是自然环境和技术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进而促进农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最终提高农业市场占有份额。
1.2 农产品是绿色环保的、自然环境具有原生态特性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工业化,并且,都市区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给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然环境尽量保持原生态特性,才能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从而促进都市区环境下城郊农业发展模式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1.3 服务功能比较多样化在都市区不断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城郊农业发展需要向着服务功能多样化发展,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都市农业规划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都市农业规划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都市农业成为解决城市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逐渐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的主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都市农业规划中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农业模式。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建立农田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合理的种植、养殖和管理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都市农业规划中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1. 垂直农业垂直农业是一种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层叠式种植和养殖方式,实现高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的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在城市高楼大厦内或屋顶上建设农田和养殖场,利用人工光源和自动化设备,实现全年无休的农业生产。
垂直农业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2. 智能农业智能农业是一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的农业模式。
通过使用无人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精确控制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智能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度和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3.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再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通过合理的农田布局和养殖方式,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将农业废水和废气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污染。
循环农业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1.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业 发 展 的对 策 , 以及 选 择 多 种 模 式 并 存 的 多 元 型都 市 型 现代 农 业 模 式 . 给 出统 一 思 想 、 强 领 导 、 学 规 划 、 步 并 加 科 分 实施 等保 障措 施 。 关 键 词 : 市型 ; 代农 业 ; 式 都 现 模
中图 分 类 号 : 3 F2 文 章 编 号 :0 8— 7 X( 0 0 0 0 2— 3 l0 7 7 2 1 ) 6— 5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2 国 内都 市型现代 农 业发展 的现状 . 各 地 都 市 型农 业 的蓬 勃兴 起 , 力地 带 动 了当 有
为一种崭 新 的现代农 业形 态 , 具有 城 乡融合性 、 功能 多 样性 、 代集 约性 、 现 高度开 放性 等特 征。
一
地及周 边地 区经济 的繁 荣 。以大城 市为 中心 的都 市 型区域 经济特 征将更 加 明显 , 渤海 地 区、 环 长三角地
区 、 三角地 区 、 部 经 济发 展 区 、 三 省经 济 发展 珠 西 东 区等 区域 性都 市型农 业将 逐步形 成 。 东部 沿海包 括环 渤海 地 区 、 三角地 区 、 三角 长 珠 地 区等 区域 在 内的东部 沿 海大城 市社会经 济 已达到
、
国 内 外都 市 型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模 式 的
等 , 市 民享受耕 种 与体 验 田园 生活 以及 接 近 大 自 让
然 的乐 趣 。
日本都 市 农业 : 日本 都 市农 业发 展 重点 是 设施
收 稿 日期 :0 0—1 21 0一l O
作者简介 : 杨
雍 (9 2 , 陕西延安人 , 18 一) 男, 西安市农产 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 中心助理农艺师 ;
对几个都市农业实例的比较研究
张菲菲等 :对几个都市农业实例的比较研究
与全国约2 00 3 0 余家超市、 卖场、连锁店、 商场、 园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 民 药店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其百余种产品销 增收 , 加快 了首都农业 率先基本实现 现代化 的 往全国3 多个省市 ,并建立起 自己的社区型超市 步伐 。 0
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战略,并联系国外已有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经验,- 9 9国内 都市农业实例进行比较和诠释,并
对五种都市农业 实例今后 的发展进行 了展望 。
【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类型;休闲农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 中图分类号】F2 【 3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1 75 20 )0 — 06 0 6 — 22(06 6 03 — 5 7
【 收稿 日 期】20 — 9— 3 06 0 1 【 作者简介】张菲菲 (93 ) 18 一 ,女,河北邢台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 04级人文地理专业
硕 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半城市化地 区都市农业发展。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3 — 6维普资讯
NO .2 o V O6
对几个都市农业实例的比较研究
张菲菲L ,蔡 建明‘
(.中国科 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 究所 ,北 京 10 0 ; 1 0 11 2 .中国科学院研 究生院 ,北京 10 4 ) 00 9
【 要】针对我国五种不同的都市农业实例,从区位、发起者、推动者等方面总结和比较 了各实例的创新点、 摘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6期 20 0 6年 1 1月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Ju a o e igA r u ua V ctnC lg o r l f in gi l r oa o o ee n Bj ct l i l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现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从总体上看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
但是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也很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则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概念,按照舒尔茨教授的界定,传统农业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其特征是技术状况长期内保持不变。
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先进的科技广泛应用,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受到重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发达国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大体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源丰富型现代农业,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短缺型现代农业,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源适中型现代农业。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应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现代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三农”问题异常突出。
特殊的国情决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约束条件,不能照搬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约束条件以及由此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于: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具有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和地区间差异较大;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经营方式相当粗放;农民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经营理念比较落后。
都市农业研究综述
看 出, 我 国都市农业理论 的研究与 国外相 比, 还存在较大 的差距 。
一
、
( 二) 都 市农 业 的 功 能
( 一) 都 市农 业 理论 研 究
对于都市农业 的功 能, 方志权 ( 2 0 0 0 ) [ 6 6 ] 认 为都市农 业是 集城
对 于都 市农业发展 理论 的研究, 最早 可以追 出的劳动地 域分工 理论, 该 理论 主要研 究
各个 区域 如何 依 据 自身条 件发 展优 势 产业, 实现 地域 间 的分工 。 之后, 英 国经济学家 大卫. 李嘉 图 、 瑞 典经 济学 家俄林 、 苏 联经 济地
理 学家 巴朗斯基 等指 出大城市应该发展对区位 、 科技 、 交通等条 件
二 、国 内都市农 业的研 究进展 ( 一) 都 市农 业理论探 讨 我 国学 者对 都市农业理论 的研 究始于 2 0 世纪 8 o 年 的城郊农
结构 的调整和升级 。尽管 以上学者对都市农业功能 的表述有 所区
别' 1 旦可以概括为经济功能 、 社会文化功 能和生态 功能三个 方面。
节, 以便 于对都 市农 业的 继续研 究 。
[ 6 1 ] 在分 析和 比较 优势理论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农业布局理论及产 业结构演进理论 等理论 的基 础上, 探讨 了都 市农 业发展 的理 论基 础, 并对北京市都 市农 业发 展提 出了相关 政策 建议 。从 上面 可 以
【 关键词 】 都市农业; 综述 ; 功能 国外都市农业 的研 究进展
乡融合性 、 集 约性 、 开放性 和功 能多样性 于一体 的农业发 展形式 。 之后, 方志权 、 吴 方卫 ( 2 O O r 7 ) [ 6 7 ] 认为 都市农 业除 了上述 功能外 , 还 有一些不具备市场性质 的产 品, 如文化传承 、 生态保育 等, 并且 其发
都市农业
一、对都市农业的理解和认识1.都市农业的概念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2.都市农业的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及教育功能。
都市农业的功能主要是: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漓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
3.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为农副产品带来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
(4)可以疏散城市拥挤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创造条件。
(5)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
(6)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
4.滦镇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滦镇街道是长安区西南部经济、文化中心。
现居人口67560 人,其中纯农业人口48137人。
辖5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4所大中专院校,颇具规模别墅住宅区6个,国家、省、市、区驻街单位26个。
从区位角度看,滦镇街道地处西沣景观大道、环山旅游公路、西太公路辅道交汇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244平方公里,山区、平原兼而有之,其中山林面积200平方公里,在长安十三道峪口中占据4条,长安唯一南通巴蜀的沣峪沟也在其中。
从旅游的角度看,滦镇辖区有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的庙宇和自然景点,其中青华山、九鼎万花山、皇玉寺、大坝沟、秦岭草甸、老油坊等驰名古今。
特色与创新-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特色与创新:都市农业发展研究摘要:都市农业是城市边缘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进村都市农业发展为例,研究如何依托城市资源优势,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具有鲜明自身特色的都市农业体系。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前进村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griculture——Take Qianjin Village,Jiangxi Distrjct,Wuhan for ExampleAbstract: Urban agri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urban fringe areas of 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rban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Qianjin village Jinkou street in Jiangxia district of Wuhan, measures for bulding a new system of urban agriculture, which relies on the advantage of city resources, accord with constru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hav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urb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Qianjin village都市农业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大都市及其周边地区,依托大都市的资金、科技、信息和市场优势,与大都市发展紧密融合的一种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1]。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进村位于武汉市南部,拥有极强的区位优势,可依托武汉,利用武汉市经济发展的强大辐射作用,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都市农业,是其发展的有利选择。1 前进村概况1.1 自然条件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前进村地处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拥有极好的气候条件,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同时,前进村还处于便利的交通网络中,102省道从村口穿过,去往汉口或武昌均十分便利,省道可以连接京珠高速、沪蓉高速、青郑高速。其距军山长江大桥约20.0 km,距武汉市白沙洲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39.2 km,距江夏区纸坊城区仅34.7 km,拥有极佳的区位优势。1.2 经济发展现状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7户,拥有耕地面积55.7 hm2,宅基地9.3 hm2。村民的家庭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创收为主,以农业耕种、养殖等农业收入为辅。而农业收入中主要以种水稻的收入为主,辅以养猪、养鱼、种瓜、种菜等。目前,该村各小组之间已经实现了“三通”,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100%,供电入户率达100%,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沼气的建设使用率达80%。1.3 优势分析前进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该村毗邻长江和金水河,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农田耕地的土壤条件较好,均能实现“亩产双千斤”的目标。二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村农业灌溉设施齐全,农机道、水渠、排灌设施齐备,全村修建了农机路4 km,U型水渠1.8 km,购置了潜水泵5台,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村位于国家级蔬菜出口基地旁,且距离消费市场武汉市不远,能大大节约物流运输时间,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村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 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1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都市农业强调依托城市的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重点抓好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环节[2]。因此,在进行该村的发展规划时必须结合实际,根据湖北省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武汉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3]和江夏区农业局“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金口街“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确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基本战略。2.1.1 指导思想以改善前进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该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制约该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产业、全面发展、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实行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农产品品牌效应与企业综合带动效应相结合,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该村可持续发展。2.1.2 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金口街前进村地处长江边、武金公路旁,是武汉市江夏区的平原地区,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人口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拥有与现状相匹配的一套治理和发展模式。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整,并依据规划,建立起符合前进村未来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新模式。2)坚持农业发展与该村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举措,强化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强调蔬菜、畜禽养殖以及子莲产业开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求实效,需要与企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实现以政扶农、以企带村,引进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的小型农业发展项目。3)坚持软硬件建设相结合,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农业政策及相关农业法律法规等软件的作用的原则。在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同时合理利用国家、地方相关惠农政策,积极申请适合前进村发展的项目。2.1.3 总体目标立足前进村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现状,使该村的农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造、村民生活质量改善相结合。重点形成以沼气利用、立体大棚、品牌蔬菜为特色的发展新模式,将前进村打造成江夏区乃至武汉市的新农村建设和循环农业发展的示范村。2.2 具体建设规划发展都市农业体现在居民生产、生活和交通等几个主要方面。根据发展规划要求需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并功能分区(如图1)。2.2.1 种植区建设种植区主要分为普通蔬菜种植区和大棚蔬菜种植区,种植区建设以蔬菜标准园为建设标准,根据江夏区和金口街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在普通种植区和大棚种植区分别选择1~2个蔬菜品种进行规范种植,实施标准化统一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利用规模优势和品种优势,打造前进村的蔬菜品牌,进而与加工企业和超市对接进行订单式生产。同时,积极申请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获得政府资金支持,并主动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蔬菜试验基地。2.2.2 生活休闲区全村根据自然条件划分为3个主要的生活区,在建设初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3个区域进行改造和完善。由村委会成立的社区物业管理小组,组织专人进行全村的环境卫生维护工作,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定期进行道路清洁和沟渠清淤。同时,进一步扩大沼气的应用规模,力争使全村的沼气普及利用率达到100%,改全村现有的户用沼气工程为联户沼气工程,以养殖户为核心,以相邻几户为单元,通过输气管道实现集中送气。此外,为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拟对村委会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村委会将集超市、活动室和小型影视放映厅为一体,满足村民的文化休闲需求。3 都市农业发展保障体系3.1 土地流转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土地流转可以将各户零散而有限的村土地集中起来,便于集中连片耕种操作,从而进行农业规模经营,提高效率。从土地经营的角度来分析,土地流转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土地的经营规模,从而改变土地的生产结构。而目前土地生产的细碎化是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最大障碍。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潜在效益,从而突破土地生产细碎化这一障碍,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进程。3.2 政策扶持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研究并运用好现行的各项政策,能够调动农民参与都市农业建设的积极性,避免资金的重复投资造成浪费,提高建设的效率。同时,在项目规划和申请过程中,充分利用省、市、区有关都市农业建设的有利优惠政策是筹措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如沼气设备优惠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等,都能为都市农业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3.3 农业科技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强大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息息相关,农业发展更是如此。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率,一直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4]。同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正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利用力度,重视和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交流,都能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3.4 好的领导班子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组织保证发展都市农业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领导班子应给予高度重视,应做到统一思想、明确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确立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素养的同时,应对都市农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保证都市农业的健康顺利发展。3.5 农业产业化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先进园艺业、集约畜牧业、高效水产业、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综合开发农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功能的要求[5];表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转变、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都市农业建设的重要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链的活力,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对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安训生. 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8(3):68-72.[2] 董利民, 张学忙. 关于武汉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23(1):126-128.[3]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都市农业发展规划(2006~2020 年)[R].2006.[4] 陈池波.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79-82.[5] 王振如, 钱静. 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14-18.。
城市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城市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城市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水平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主要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并使整个行政区域成为既能享受城市现代文明,又能保持良好自然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种区域性农业。
其实质是以城市消费为导向,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服务城市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高效益农业。
其目标就是要通过城市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强大辐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农业的档次,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城市农业的概念及内涵(一)城市农业概念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都市农业中开始提出城市农业命题。
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一文中正式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
按照200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定义,城市农业是指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采用集约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垃圾和污水),在分散于城市或郊区各个角落的土地和水体里种养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
它既包括物质产品主要是食品的生产和城市生态环境等,也包括为城市居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农业活动等精神产品。
显然,这种围绕特定城市而提出的城市农业概念,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也成为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作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吸纳。
但我国具有与国际城市化发展不同的背景。
我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多地少,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发展一直居全国领先水平,实质上已经成为一个都市型的省份,单一的以某个特定城市为对象来研究城市农业,无法解决浙江农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
我们认为,城市农业是以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服务城市为目标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区域性农业。
苏州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研究
已建成 东西 山原生态旅游 、 相城观荷赏花 、 沙家浜红色教育 、 阳澄湖生态文化等旅游景点 , 对提升苏州市城市品味、 营造 良 好 的 自然生态休 闲环境 、 促进人 和 自然的 和谐 发展显示 出重
要作用 。
2 . 3 生 态农 业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 2 5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编号 : 0 9 S J D 8 4 0 0 0 9 ) 。
2 . 2 休 闲观 光 农 业
提供新鲜安全 的农产品 , 为人们提供休闲和农业教育 ; 发展中 国家 和落后 国家都市农业则偏 重于对食 物安全、 维持城市 贫
民生计 、 缓解城市环境 危机等方面 的特殊作 用 。从 我 国都
立足鱼米之 乡、 江南水 乡 的传 统农业 特 色 , 拓 展农 业功
( 苏州农 业职业技术学 院, 江苏苏州 2 1 5 0 0 8 )
摘要 : 都 市农业是 指地 处都 市及 其延 伸地 带 , 紧密依托并 服务于现代 化都市发 展需要 而形成 的现代农业 。本研 究在分析都市农业 内涵 、 都市农业功能的基础上 , 对苏州都市农 业发展 的 8种 模式进行 了分析 , 并 提出了苏州都市 农
市农业 的概念 内涵和发展情况来看 , 其基本功能有三方 面。
1 . 1 生 态 功 能
能, 已形成一批森林生态景观、 休闲观光农庄 、 乡村度假基地、
农业科普基地、 农事体验基地 , 使之具有形式多样 、 环境优美、 功能配套的苏南 田园风光 , 将农业 与旅游 、 生产与消费融 为一
业今后 的发展方 向。
关键词 : 苏州 ; 都市农业 ; 模 式
中图分 类号 : F 3 2 0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0 5— 0 4 2 1- 0 2
都市农业问题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 市农业” 都 一词最早出 现在13 年出 90
版的大阪府农会报杂志上, 而都市农业作为学 术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 13 95 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 随后其他国家 的农业科学家和城市地理学家相继开展了城 市农业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 高,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 明确 都市农业的概念内涵, 解读都市农业与城市化 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探讨都市型现代农
不 它 念 ,是从 区域角度 对农业不同类型的划分 , 业 的发展模式 ,并进 行都市 型现 代农 业与农 果。都市农业概念是由城郊农业发展而来, 发展阶 段的划分 , 是可 以 行政区属的色彩很重。 是对 农业发 展水平 、 村 、农 民以及市场建设关系等方面 的探讨 , 有 更多地属于经济范畴, 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
地狱类 型 、 生产系统类 别 、 生产 目的和 生产规
发展以积累资金、 技术, 总结生产经验,00 2 1 年
3生态功能。 、 主要是指其营造优美宜人的 以后向都市型农业过渡:横向空间对接法, 如
改善 维护生态平衡 , 当 天津近郊 四区发展 都市型农业 , 充 远郊三 区两县 模, 提出都市农业是一种位于城区或者环城区 绿色景观 、 自然环境 、 防治城市环境污染 以保持 发展城郊型农业 ( 传统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 , ( 在城镇都市 或者 大都会 边缘) 的产业 , 生产 都市 的绿化隔离带 、 它 或养殖 , 或者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 的产 清 新、 加工 宁静 的生活环境 , 并有利于 防止城市过 滨海三区发展滨海型农业( 渔业和海水养殖) 品, 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 度扩张 。 资源 、 物力 资源及产 品和服务 , 反过来 为该城 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 、 物力资源 以及产 品和服 三、 都市农业的分类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建议
社区农业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土地的利用受到限制,社区农业基地的规模可能受到限制。
社区农业模式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和指导,而城市居民通常缺乏农业生产经验和技能。
3.2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一。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供应的需求,发展模式需要能够提高产量和效率,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都市农业不容忽视的因素,选择的发展模式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应用也是选择合适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现代都市农业需要借助先进技术和数据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考虑到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发展模式还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种植效益。与当地政府、社区和消费者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实现共赢局面。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现代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实施。
垂直农业模式在城市中利用立体空间进行种植,可以大大节约土地资源,并且实现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垂直农业模式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和技术,成本较高,对从业者的要求也更高。
屋顶农业模式利用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种植或养殖,有效利用了城市空间资源,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绿化水平。屋顶农业受到建筑物承重和排水等问题的限制,施工成本也较高。
数字化农业模式的发展为现代都市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同时也为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保障。在未来,数字化农业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都市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1引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原动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支撑,而农业产业又是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脱离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就会失去物质基础,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国农业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还处于“散、弱、小”的发展状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致使农产品出现销售、转化和增值困难等问题,农业产业化的多元价值和功能难以充分体现,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步履艰难。
目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最根本性的挑战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农候莉①ɑ 魏丽勤②ɑ 卢勋③ɑ 韩湘 郭素玲④ 贾锋⑤ 顾海科①*①北京市辐射中心 ②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 ③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④北京九阶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⑤中国食品工业网a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候莉,女,(1986年3月-),硕士,中级职称。
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魏丽勤,女,(1976年12月-),博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项目的组织管理与研究卢勋,女,博士。
研究方向:农业实用人才研究顾海科,男,(1976年9月-),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组织与创新管理,农业产业化浅析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摘要:本文就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模式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着力做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章,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模式902021/04中国食品工业业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补齐“三农”发展短板。
农业产业模式的创新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2 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现状2.1 产业生态化不充分都市休闲农业己成为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但是拓展休闲空间和特色服务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短缺。
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我国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尚处于从城郊农业的转变提 农业 科技 园区 。天津 滨海 生态 农业 科技 园区规 划 占地面积
升之中 ,北京 、上海等国际化程度 比较 高的大都市 ,依靠各 3 9 公 顷 ,总投 资 6 4亿元 。2 0 年 6月 底 已完成道路 、 8. 5 7 09
l 万株 。 ∞
、
天津 都市 型现代农 业 的发展 现状
( 一)天津都市农业示范区的已有成果 小麦节水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平均亩节水 5 m。 0 ,在 示 范区内三年累计推广 3 万 亩 ,占示 范区面积 8 3 O 3 %,取得
二、天津都 市型现代农业 发展 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质麦新品种共 2. 18万亩 。优质粮经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 :选 占有量少 ,水 资源利 用效率低 ,浪费严重 ,水环境恶化 ,危 8 择 9种 优质作物 ,推 广 l 0项技 术 ,建设 l 3个示范基地 。无 害农业生产 。天津林木覆 盖率低 ,且增长缓 陧 ,制约着农村 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小区。从 2 0 0 6年到 2 0 0 8年 ,全 市 l 2个 生态环境 的进一步改善。
游带 动农 业功能的拓展 ,促进 了都市 型农 业发展 。环城经济 是农 民生活 、生 产形成的垃圾 ,二是 来自城市 的垃 圾。农村
带重 点发展 了市民农园 、学童农 园、采摘 农园 ,在山 区开放 的生活垃圾是造成 大气 、水体 、土地等环境污染 的重 要原因
了农 家小 院等形式 ,为都市居 民体验农 业及进行休闲 、居住 之一 。由于处理 水平的落后 ,农村对垃圾仅采 取了收集 、清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民营 科技2 0 1 3 年第2 期
我 国现代农业 发展模 式分析
聂 威 ’王 捷 z 赵 玉成 麻 北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 开原市国土资源局 , 辽宁 开原 1 1 2 3 0 0 ; 2 、 铁 岭市 国土资源调 查规 划局 , 辽 宁 铁岭 1 1 2 0 0 0 : 3 、 西丰县 国土资 源局 , 辽 宁 西丰 1 1 2 4 0 0 ) 摘 要: 建设现代农业是我 国现阶段社会 经济生活 中的一大重要任务 , 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首要 任务 , 也是 构建和谐社会 的 基础之一 。以下在分析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面临问题基础上 , 总结了适合我 国农 业发展 的三种模式( 都 市型、 产业化型 、 特 色型 ) 。
关键词 : 现代农业 ; 发展模 式; 保 障措 施
有数据显示, 2 0 0 5 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 1 . 4亩 , 仅为世界 园林城市 、 可持续农业 、 绿色食品农业 、 观光农业 、 “ 插花型” 农业 , 每种 平均水平 的 4 0 %, 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 2 / 3以上 ; 接受过系统职业 形态都代表 了都市农业的某些特征 。 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 5 %; 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和 近年来 , 北京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 正在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格 第三产业的 1 / 8和 l / 4 左右。然而 , 我 国农业生产不仅要保证粮食安 局 ; 上海市都市农业正进入现代都市可持续发展阶段 ; 天津农业正处 全问题 , 还要满足丁业生产需求 , 同时还承担着农民增收任务 , 是解决 在城郊农业 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这些都市农业 的发展经 “ 三农” 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面对诸多挑战 , 我 国必须改造传统农业, 验将为其她城市提供参考。 发展现代农业。 2 . 2 产业化型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 以市场为导向, 以龙头 1 我 国发展 现 代农 业面 临的 问题 企业或农民 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为牵引的龙头 ,以利益机制为纽带 , 1 . 1 人均耕地少 , 质量差 , 地区差异大。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大 , 但人均 把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 , 通过将再生产过程产前 、 产中、 产后各环节联 耕地少 , 高质量耕地数量少及可开发复垦耕地数量少 。2 0 0 7 年末 , 我 结为—个完整产业系统 , 实现种养加、 供产销 、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经 国人均耕地面积 1 . 3 8亩 / 人, 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4 % , 0 目前我国已 营形式或经济运行方式 。 有6 6 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 的 0 . 8 亩警戒线以下。 我国现 我 国地域广 阔, 各地生产 条件 、 生产力发展水平 、 城镇化速度不 有耕地中有 2 / 3 是 中低产田。耕地质量地区差异显著, 各地区耕地养 同, 因此创造了各 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根据龙头企业和参与主体的结 分含量逐渐下降,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构来划分,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1 ) 企业带动 1 - 2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根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 院课题组 型 :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公司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和农户结成 紧密的 ( 2 0 0 3 ) 报告指 出, 我 国水资源总量为 2 . 8 1 万亿立方米 , 居世界第一 贸工农产业化经营体系, 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结方式是合同俟 约) ; 位, 而人均 占有水资源量为 2 2 0 0 立方米左 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 的 2 )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这类发展模式在不改变农户原来经营规模的 1 , 4 , 被列为 1 2个贫水国家之一 , 在世界 1 5 3 个 国家中排在 1 2 1 位Ⅲ 。 同时, 扩大了整体规模 , 从而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 , 有利于农户生产 全国平均每年遭受旱灾耕地面积超过 4 亿亩, 约 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 行为的外在. I 生内部化 , 在 目前 隋况下 , 是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比较理 的1 , 5 。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 2 0 %,但北方多数 区域 已超 过 想的模式 ; 3 ) “ 公司 +中介” 带动型: 这种模式提高了企业效率 , 又弥补 5 0 %, 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 4 % 的警戒线。 0 了单一合作经济组织实力弱的不足。 “ 公司 +协会 +农户” 的组织模式 1 . 3 劳动力资源丰富 , 但整体素质不高。 2 0 0 5 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为 应是今后我国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4 )市场带动型 : 通 8 4 3 1 3 万人 , 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 口为 6 0 0 1 2万人 , 占全国总劳动力 过专业市场与生产基地或农户直接沟通,以合同形式或联合体形式 , 的7 2 , 其中有约 2 亿剩余劳动力 。 近年来 , 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 但 将农户纳入市场体系, 从而做到一个市场带动一个支柱产业 , 一个支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 留下的主要是妇女及老人 , 影响农 柱产业带动千家万户 , 形成一个专业化区域经济发展带; 5 ) 现代农业 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 综合开发 区带动型 :这种模式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农业现代化的需 2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要, 但却受我国国力的限制, 尽管 目前在一些地区和行业 已经出现 , 但 现代农业没有绝对标准,只要是在提高资源生产率 、劳动生产 在全国推广条件还不成熟 。 率、 农产品质量 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 了进展 , 就是推进 了现代农 业建设 的进程目 。 我国各地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而且农业资源禀赋 和自然条件也不同, 因此各地区应充分利用 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 现代农业。 2 . 3 特色型现代农业 。所谓特色型现代农业, 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物质 手段和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 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 、 价值高 、 市 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 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牦 的特殊农业 类垂 这一模式较适在我国西部发展 , 因为我国少数 民族几乎全部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并无太大改观,而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尤其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实践表明,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将成为制约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都市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影响都市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摘要: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的智能化,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走向。都市农业将极大地带动现代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
(四)培育都市农业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借助城市发展起来的快速道路体系,农业物流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运输时间,延伸农产品的可达性和科技性,利用农业物流为农产品开拓市场。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物流的发展。如,荷兰农业的高价值得益于其强大的物流系统。在荷兰,近25%的物流属于农业物流。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居世界第一。荷兰的航空货运也非常发达,据统计,全世界65%的花卉贸易就是通过荷兰进行交易的。在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撑下,荷兰农产品加工体系得到大力发展,而且精深加工的水平比较高。而农业物流在我国却是最为欠缺的环节。我国在发展农业物流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连接城乡道路体系和网络系统,从外部环境上给予保障。二是借助农业协会组织,把物流系统延伸到乡村。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提升产销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开发先进的采摘、运输、储存技术,减少农业物流中的损失。
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都市农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态势良好。
一、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与传统农业相比较,都市农业具有发展导向的差异性、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产业间的融合性等特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开放循环的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城乡要素流动,一产必然向二、三产延伸,二、三产自然反哺农业,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促,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度融合,农业的内涵不断拓宽。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六)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打造都市区域农业品牌。依靠科技延长产业链,开发更多的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城郊的一些地方可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辖区内的特色,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如,北京市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形成了一系列知名农产品,怀柔板栗、门头沟樱桃、大兴西瓜、平谷鲜桃、通州花卉、昌平苹果、房山磨盘柿等一批区域农业品牌已经逐步引领市场。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力度。在农业生产上,要立足于对广大消费者负责,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发展无公害、绿色安全农产品,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保证城乡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应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延长销售半径,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
(二)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对农产品在市场运行中还存在较多的行政干预。农副产品的产销信息相对闭塞,其生产经营组织、营销手段和方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
(三)资金、科技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资金的使用缺乏规划。都市农业是依靠大城市提供的高科技来发展的,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到0.1%,农业技术推广费用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到0.2%,这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科技投入不足。资金的使用缺乏规划表现为开发项目没有重点,融资渠道不畅。另外,目前我国发展都市农业的科技投入不够,主要表现在科技原创及突破性创新少,技术集成不够,新型资源整合平台缺乏,科技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
(六)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等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现代农业增长方式。
(七)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观光休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后出现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农村设施与空间,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经营特色的经济区域。
(五)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是集科技核心区、科技示范区和科技辐射区三种功能为一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企业。它以企业化的方式独立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或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转化科技成果为中心,以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示范、推广为手段,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并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企业利润增长和农民富裕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采用多种渠道培养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形式,各发达国家对农业教育都十分重视,有着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减少,而农业生产却大幅度增长,这与农民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在劳动力方面的主要障碍,不是农业劳动力数量不足,而是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科技和经营素质不高。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开办培训班,资助农民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四)政府规范和扶持力度不够。伴随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政府以新的经济活动规则来规范和扶持。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个权威的主管部门来统管都市农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地方政府也不大重视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更缺乏具体的法规政策,使都市农业发展艰难。
三、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
(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设施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设施农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种苗业。充分利用城市科技、人才、资金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良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农业高端产品,积极发展农作物良种、蔬菜种苗、花卉苗木、优质畜禽、名优水产良种培育基地和现代化包装业。
(三)农产品现代物流业。逐步在城市形成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较强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网络,现“五个化”:一是功能发展多元化;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化;三是手段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四是经营国际化;五是农民高素质化。基于此,发展都市农业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改变农业单一生产功能的局面,迅速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都市农业的多种功能包括:一是产品功能为市民提供优质鲜活的农产品。即使都市农业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副食品的需求,也可起到补充调控作用,特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保证城市供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生态功能为城市提供绿色生态屏障。如,水稻田既是耕地又是湿地,能有效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三是服务功能通过完善科技、认证、物流、会展、信息等服务平台,构架起大中城市服务全国农业的桥梁。四是就业功能使农产品供应链连接起各行各业,这不仅可为未来的都市农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也将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围绕农业的多功能性进行农业经营模式的转换。
(三)创新都市农业的投融资机制,促进投资多元化。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单纯依靠农民很难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体系,都市型现代农业才能形成可靠的资金支撑。应加大对都市农业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投资。政府支农资金在增加总量的同时,改进投入方式,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资金对投保农户予以保费补贴,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能力。
(二)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县功能定位,结合本地区自然禀赋优势来发展本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利用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和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现代农业以“特”、“优”、“名”、“精”、“新”等为基本特点,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性。都市近郊地区发展以科技、精品、观光为特色的都市农业,其建设模式以市民农园、农业公园、景观绿地、花卉公园等为市民体验农耕和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观光型农业为主。远郊地区是农产品的主产地,以“优质、高产、高效”都市农业为重点,建设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垂钓乐园、少儿农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