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针灸学总论
针灸学(总论,十二正经)
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
• 1、双向良性调节(激发自主恢复能力,多数均有,以 下为其中代表) • 合谷穴: • (1)+三阴交;堕胎 • (2)面口合谷收 • (3)汗症:无汗可发:风寒,发汗,+风门; • 汗多可收:自汗气虚+足三里;阳虚+关元;盗汗血虚+ 阴郄;阴虚+太溪,复溜 • (4)合谷+太冲,开四关,用于急救 • 内关穴:①调节胃肠动力:胃气上逆,痛,胀,便秘, 泄 ②心功能失常:心动过速或者过缓
• 一、五输穴,十二正经,肘膝以下,井 荥输经合 • 井荥输经合: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 由浅入深,“井”源头:“荥”微流: “输”小到大,经气渐盛:“经”畅通 无阻:“合”肘膝附近,水流入海。 • 阴井木,阳井金。阴以输为原,阳经第 四为原
五腧穴 歌诀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 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 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 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骨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 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 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 封曲泉属于肝。
2.奇经八脉 : ( 1 ) ji 或者 qi ,奇者异也。恒者 常也。内连奇恒之腑 (脑髓脉骨胆
女子胞)
(2 )督、任(有穴,小周天)、 冲、(一源三岐,起于腹里,出会阴) 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 ( 3 )主要功能:联络和调节 (蓄 溢,肝藏血类比) 十二经脉的作用。
任脉
• 生理:任者任也,责任,主任 • 主持月经,孕育胎儿,阴脉之海。 … • 病理:男子内疝,女子癥积 • 带下:正常,量,色,味。单纯量多 (完带汤)(带脉约束) • 月经:量50-100,色,质,味,期 • 《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
中医助理医师《针灸学》第二十六单元-针灸治疗总论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十六单元针灸治疗总论细目一针灸治疗原则(一)补虚泻实基本原则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针刺治疗虚证,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补虚作用的腧穴,选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针灸方法,采用刺灸手法之补法等来实现的。
如脏腑经脉的虚损之证,取相应的脏腑背俞穴、原穴治疗,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的不足。
陷下则灸之,即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
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气血及内脏失于固摄而出现的一系列病证,如久泻、久痢、遗尿、脱肛等,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针刺治疗实证,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泻实作用的腧穴,选用具有泻实作用的针灸方法,采用刺灸手法之泻法等来实现的。
如脏腑经脉的实证,取相应的井穴、募穴,可调节脏腑功能,疏泄脏腑邪气。
“菀”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
“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
“菀陈”泛指体表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
“菀陈则除之”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可用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
对于病久入络及跌仆损伤、毒蛇咬伤、丹毒、腱鞘囊肿等病证,宜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方法使之出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于本经自病者,治疗应当取本经穴。
此“不盛不虚”,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明显。
临床应用时还要注意,当针下得气后,一般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平补平泻),使本经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二)清热温寒清热是指治疗热证用清法,温寒是指治疗寒证用温法。
1.热则疾之是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放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短暂留针,以清泻热毒。
如风热感冒,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可达到清热解表的目的。
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2.寒则留之是指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
引入解剖标本的《兽医针灸学》教学方法
主要 以实 验课 的形 式 , 直接 在活 体动 物上 讲解 。 实验动物包 括马属 动物 、 牛、 狗等 。笔者认 为 , 兽 医针 灸 穴 位 知 识 的 教 学 中 , 可 引 入 动 物 骨 骼 和 肌 肉标 本 作 为 教 具 。 1 采 用 解 剖 标 本 辅 助 针 灸 教 学 的优 势
可方便 、 有效 地施加刺激 , 从 而改变机体 的某些功 能状态 。中兽 医针刺操作 , 尤其是 白针疗法 中 , 是 否“ 得气” 与疗 效 好 坏 密 切 相 关 。得 气 是 在 白针 法 刺 人后 运 针 过程 中出 现 的反应 , 并 非针 尖 透皮 时 的 反应 。所 以, 应当认 为 , 引起得气 的位置才是穴位 的真实 所 在 , 穴 位则 是 位 于体 内一 定深 度 的 点或 区 域, 而 非 皮 表 的点 或 区域 。 目前 各 种兽 医针灸 书籍 和教材在“ 穴位位置” 一栏 , 描述 的其实都仅是穴位 的体表刺人点。穴位的实际定位要素 , 应是体表刺 入点 、 刺人方 向、 刺 人 深 度 三 者 的结 合 。 故此 , 在讲 解穴 位 定 位 时 , 应 当 注 重 使 学 生 掌握 穴 位在 体 内深部 的位置 。在活 体动 物上 进 行 穴位 知识 教学 , 学生 只 能看 到体 表刺人 点 , 但 对 深 部 的解 剖 结 构 无 法 有 直 观 的 感 受 ; 而 在 教 学 中引入动物整 体骨骼 和肌 肉标本 , 可 以真 切地暴 露穴 位在体 内深部 的位 置 , 使学生 在针刺操 作时 目的性 更强 。 比如 , 在 整体骨骼标本 上可 以更好 地显示 肩膊穴 位在肩胛 下与胸壁 间 的隐蔽位置 , 更 直观 地表 现天 门 、 百会 等要 害穴 位 的深度 , 更
l 2 4
针灸学总论
针灸学总论足三阳经筋走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贲(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
奇经八脉的督脉、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一源三岐”。
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三、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四、十二经筋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
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腧穴总论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中的背俞穴。
一、腧穴的分类1.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四经脉(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系统的腧穴。
2.奇穴:是指既有固定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
又称“经外奇穴”。
1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二、腧穴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点,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
2.远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器官病证的作用。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三、腧穴主治特点1.腧穴的分经主治。
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
2.腧穴的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
《针灸学》总论归纳(1
针灸学发展简史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对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2、《灵枢》又称之为《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3、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4、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可谓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经络系统的组成阴(足内踝上8寸以上)3、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1、名称: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2、督脉、任脉、冲脉——“一源三歧”。
3、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血海”。
4、作用:①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②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5、循行分布和功能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阴维: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至咽喉合于任——调节六阴经经气阳维:足跗外侧,并足少阳,至项后合于督脉——调节六阳经经气阴蹻:足跟内侧,伴足少阴,至目内眦与阳蹻脉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阳蹻:足跟外侧,伴足太阳,之目内眦与阴蹻脉合——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①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②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④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布于胸胁。
中兽医-第十一章-兽医针灸和穴位基础
二、针灸前准备
中兽医教研室
Lab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三)消毒
穴位剪毛后,用酒精、碘酒涂擦,待干后 施针;
针具一般用75%酒精消毒,必要时可用蒸 气或煮沸消毒;
术者手指用酒精棉球消毒即可。
二、针灸前准备
中兽医教研室
Lab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疗机、激光治疗器、微波 针灸治疗器、电磁波谱治 疗器等。
一、针灸用具
(一)毫 针
针体直径为0.16~ 1.25mm,用不锈钢制成, 针体长度有1.3cm、2.5cm、 3cm、4.5cm、6.0cm、 10cm、12cm、15cm、 20cm、25cm、30cm等多 种。多用于深刺、针刺麻 醉和犬、猫等小动物的白
(四)辅助材料
实验器材:犬保定架、兔子穴位挂图、针灸针具 (毫针、圆利针、一次性注射器等其它针 具)、剪毛剪、动物模型、止血钳、剃毛 刀片。
实验药品:碘酒、消毒棉球、止血粉、红霉素软 膏
三、针刺方法
针刺方法主要包括:
(一)进针 (二)针刺角度 (三)留针 (四)行针 (五)针刺强度 (六)退针 (七)深刺和透刺
二、针灸前准备
中兽医教研室
Lab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二)动物保定
为确保术者和动物的安全,以及保证针灸的顺利 进行,应对动物进行适当的保定。马、牛宜站立保 定于柱栏内,若无柱栏可用绳索将头及后肢固定好, 再行施术。对性情温顺的猪施以针灸而又取穴不多 时,可由饲养员帮助抚摩其耳根或腹部,使猪安静 以便施针。犬、猫宜用网架保定。详细方法可参考 有关专著。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0章 针灸术
(1)艾卷灸 不受体位的限制,全身各部均可施术。可用火 纸或毛边纸将艾绒卷成纸烟形,长18~20cm ,直径约6cm。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温和 灸和雀啄灸两种。 (2)艾炷灸 为我国古代常用灸法。其形状为圆锥体,上尖 下圆。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3)温针灸 将圆利针刺入穴位,出现针感后,再将艾绒捏 在针柄上点燃,使热经针体传入穴位深部而发挥治 疗作用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的双重作用。
19
(2)醋酒灸 又名“火烧战船”“背火鞍”。常用于治疗腰 背部风湿症和破伤风等。操作时,先把患畜保定于 4柱或6柱栏内。用温醋润湿患部及外围被毛,再 盖以醋浸的草纸或白布,然后在湿布上喷酒精,以 火点燃,反复地喷酒浇醋,火小喷酒精,火大浇陈 醋,切勿使敷布或被毛烧干。 (3)软烧法 是治疗慢性关节炎、屈腱炎、变形性关节炎、 腰风湿与腰挫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28
②百会腰旁穴组。用于马、牛的多种手术。腰 旁穴共有3个。第一腰椎末端与最后肋骨连线之中 点为腰旁一穴,第二、第三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 旁二穴,第三、第四腰椎横突末端之间为腰旁三穴 。采用透穴针刺法,由第四腰椎横突末端进针,穿 过皮肤,针尖经其他腰椎横突末端,抵达最后肋骨 为止。百会穴参见马、牛的针灸穴位。
18
2)温熨疗法 用温热物体对动物患部或穴位施行敷熨,属灸 法的范畴。它具有温经散寒作用,是治疗家畜腰胯 风湿的常用疗法。 (1)醋麸熨 麦麸10kg(或酒糟、醋糟),陈醋2.5 kg,麻袋2条。先将一半麦麸,放在大铁锅中炒 ,随炒随加醋,加醋至手握麦麸成团,放手即散为 度,温度40~60 ℃,即可装麻袋中。用此法 再炒另一半麦麸,两袋交替,温熨患部,至患部微 汗时,即可停止,熨后注意保暖。
34
3)操作方法 穴位及针具消毒后,术者一手按穴,一手持针 ,先使针尖露出适当长度,对准穴位刺入,然后运 用指力进针,当达到有针感的适当深度,即可进行 补泻手法,以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如针下松弛, 则是没有针感,多由于针刺体表穴位不准,或进针 角度不对,或深度不够,或动物体位不正所致。应 提起针体,改变方向、深度,调整体位或起针重扎 ,务以产生针感为好。
《历代兽医针灸大全》读后感
《历代兽医针灸大全》读后感《历代兽医针灸大全》是清朝人何九受北京名医张继琳的授意,把前人的经验加以整理,用以教授他的学生而编撰的。
内容分为总论、犬部、猫部、鸟部、兽部、禽部、兽医各论等八个部分。
《历代兽医针灸大全》按照生理特点将各类动物分门别类,其下又分述各种疾病。
该书从畜禽角度来看待一些复杂的疾病,对于提高中兽医诊疗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十六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刚踏入中国传教时,并没有中医概念,这是因为欧洲文化先进的缘故。
但后来有些中国传教士也开始学习西方医学,《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
在明朝初年就已传入中国,但那时的医学与现代医学仍然存在很大差异。
直到《伤寒杂病论》的问世,才改变了这种状况,同时也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在中国的《黄帝内经》中也有对西医的一些论述。
所以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已经在探索西方医学了,只是在当时,对西方医学理论知之甚少,也谈不上理解,随着中国的不断强盛,中医学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牛类的各种疾病常由牛的生理、解剖结构和生活环境不适应造成,如幼牛的脐带未断,犊牛脐疝,小牛腹部绞痛,母牛乳房肿胀、发炎,犊牛、种公牛流产及阴囊积水,母牛难产、胎衣不下、死胎,大型牛之关节痛,瘤牛的皮肤、肌肉肿块等。
从《历代兽医针灸大全》的记载来看,《针灸大全》共记载牛类疾病四百七十五种,虽然这些疾病并不都包括在这本书里,但还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时期牛类疾病的发病情况。
又如,针灸治疗热病(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血病(包括出血和血虚)、风病、痹病(包括风湿病、风疹、风气、疠风)、虫病(包括蛔虫、绦虫、肺丝虫、绦虫、蛔虫)、食病、水病等方面,收集了较丰富的临床资料。
尤其是大量的附方中,收集了大量的单味药材。
为今天研究、开发中药提供了依据。
其实,中兽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都融入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它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古典诗词歌赋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牛的疾病一样,可以通过传统中兽医的“望、闻、问、切”来辨证施治,确保对症用药。
兽医针灸学PPT课件
兽医针灸学
绪论
一、针灸的形成与发展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 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 的欢迎。
如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 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 因此在对病人 作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整体观念。 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 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人体的 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二、扶正祛邪
• 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故曰:“人与天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
它们地与相十二应正也经不”同(,《既不灵直枢属·脏邪腑,客又》无)表里,配“合人关系与,天“别地道奇相行参”,也故,称“与奇经日”。月 相 应 也 ” ( 《 灵 枢 · 岁 露 》 ) 。 这 种 人 与 自 然 相 统 一 的 特 点 被 交每会个中腧 脏国穴腑:、古带组代脉织、或学五器者枢官称、各维有为道其“。独天特的人生合理功一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 体内部的统一性。
兽医针灸学总论
兽医针灸学Science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研究运用针灸技术防治动物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治和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针具物理刺激穴位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证的目的。
针术: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针具刺入动物机体一定的穴位,通过机械刺激来防治疾病的技术;灸术:是应用点燃的艾绒或其他温热物体对畜体的一定穴位或患部进行薰灼或熨烙来防治疾病的技术,包括艾灸、温熨和烧烙。
针灸疗法特点:①治疗范围广泛。
②针具简单、携带方便。
③操作简便、疗效迅速。
④应用安全、易学易用。
⑤费用低廉、经济合算。
针术分类:①按针刺时出血/不出血,分血针术/白针术;②按针刺前针具是否加热,分火针术/冷针术;③按针刺后导入的物质,分气针术/水针术/埋植术等;④按针具名称,分毫针术/宽针术/三棱针术/夹气针术/穿黄针术等。
仪器针灸:电针机、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磁疗机、激光针灸仪、微波针灸仪等。
其中电针术、磁针术、微波针术用于针术;TDP用于灸术;激光针术、激光灸术两者兼而用之。
针具:白针用具:①毫针:不锈钢或合金制成,针尖圆锐,针体细长。
②圆利针:不锈钢制,针尖呈三棱状,较锋利,针体较粗。
血针用具:①宽针:针头部如矛状,针刃锋利。
②三棱针:针头部呈三棱锥状,针体部为圆柱状。
3.眉刀针和痧刀针:眉刀针形似眉毛。
火针用具:针尖圆锐,针体光滑、比圆利针粗。
针柄有盘龙式、螺旋式、双翅式、拐子式多种,也有另加木柄、电木柄的,以盘龙式、针柄夹垫石棉类隔热物质为多。
巧治针具:①穿黄针:与大宽针相似,但针尾部有一小孔。
②夹气针:用竹或合金制成,长而扁平。
③三弯针:又名开天针,针尖锐利,距尖端5 ㎜处呈直角双折弯。
④玉堂钩:尖部弯成直径约1 ㎝的半圆形。
⑤姜牙钩:针尖部半圆形,钩尖圆锐。
⑥抽筋钩:针尖部弯度小于姜牙钩,钩尖圆而钝,比姜牙钩粗。
本科生兽医针灸学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第一章 兽医针灸基本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一、针灸的概念
• 针灸包括针术和灸术两种。 • 针术: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针具刺激患病动
物身体上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 方法。 • 灸术:用点燃的艾绒或其它温热物体刺激 患病动物身体上某些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动 物疾病的方法。
二、针灸的要素
• 穴位(acupuncture point, acupoint) • 针灸方法(methods of acupuncture,根据
所使用的针具等分类) • 刺激强度(intensity of stimulation)
(二)全握式持针法
•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靠近针尖的部分,根 据进针的深度留出适当长度的针刃,其余 三指握住针身,将针为抵于掌心中。
(三)执笔式持针法
• 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针身,同时将中 指尖抵按于针尖部以控制进进针深度,如 执毛笔状,再以无名指抵按在穴旁起支撑 作用,以助准确进针。
(四)弹琴式持针法
Laser Apparatus
• 二氧化碳激光器
氦-氖激光器
微波治疗仪 Microwave Apparatus
• 扁鹊-A型微波针灸治疗仪
第二节 针灸操作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一、针前准备
Preparations for acupuncture operation
(一)检查针灸用具 (二)保定动物 (三)针具及穴位消毒 (四)术者准备
• 用押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穴位部皮肤捏起, 刺手持针,使针体从捏起部的上端或侧面 刺入穴位。
中兽医基础课件-第八单元针灸技术
针灸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针刺或 艾灸等手段刺激穴位,激发机体的自 我调节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实现阴 阳平衡,从而治疗疾病。
针灸技术发展历史
古代针灸技术
针灸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使用砭石作为针具进 行穴位刺激。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针灸针具逐渐演变为金属针。
现代针灸技术
• 滞针处理:若因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穴位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 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
• 弯针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 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 断针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如断针尚有部分露于皮肤外,可用手指或镊子 将针拔出;若断针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 外,右手持镊子将针拔出。
拔罐法
利用火罐或抽气罐产生的负压, 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瘀血, 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的目的。
刮痧法
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 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的
一种方法。
推拿法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 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 状况,达到治疗目的。包括按法、 摩法、推法、拿法等多种手法。
穴位分类
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其中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 ,奇穴是指未归属于十四经脉的穴位,阿是穴则是指无固定名称和位置的压痛点或反应点 。
穴位命名
穴位的命名多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作用或取穴方法等特点而定,如足三里、合谷、太冲 等。
穴位定位方法
中兽医第十三章针灸术第十四章穴位共33页文档
05.10.2019
28
– 配穴处方
表里配穴:根据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取穴。 肺热咳嗽取肺经的颈脉穴,配以大肠经的鼻俞穴。
前后配穴:腰部以前及前肢,与腰部以后及后肢。 破伤风取大风门和百会。
上下配穴:头颈背腰与胸腹四肢部。结症取大肠俞 与蹄头穴。
– 软烧灸
95%酒精0.5kg
食醋1kg
摔火烧灼45min
软
慢性关键炎
烧
灸
05.10.2019
20Leabharlann 烧烙– 直接烙刀状烙铁 横卧保定 烙至焦黄色 慢性关节炎
画烙图
05.10.2019
21
– 间接烙
方形烙铁 浸醋棉纱垫 反复烙熨 每穴10min 风湿症······
05.10.2019
烙 熨
22
第十二章 穴 位
05.10.2019
夹 气 针
10
– 水针hydro-acupuncture
穴位注射一定的药液(穴位注射)
是针刺和药物相结合的新疗法
青霉素G400万单位,0.25%普鲁卡因150ml,一次 多点分层注射,对奶牛趾间炎有一定疗效。前肢枪 风穴(肩关节后下方),后肢取胫骨后缘中下1/3交 界处的穴点,多数注射2次,跛行症状可基本控制。
12
– 磁针magneto-acupuncture
利用外加磁场或磁性物结合针刺的治疗。 传统做法是通过导磁针加磁刺激15-30min。 现在多用旋磁疗法,磁疗机N-S极不断变化。 对血肿、急慢性肠炎有效。
05.10.2019
13
– 微波针microwave acupuncture
小动物临床针灸疗法总论
九、常用針灸療法
• 1.白針療法 • 又稱毫針療法 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針灸療
法,其他針灸療法多是在其基礎上演變而來 • 1)手法: • 提、插、撚、搗、搓、搖、刮、彈、留針等。 • 針感反應:皮膚 肌肉收縮顫動、排便排尿反應
指下重感 、針顫 、吸引。
1
操作方法
• 1)常用針具: • 直徑:0.20~0.35mm • 長度:25~75mm • 2)刺入方法: • 3)手法: • 撚轉、提插
1
十二正経の運行線路模式図
水穀が胃に入り 営気 に化す肺に上行する
前 肢 太 陽 小 腸 経
前 肢 少 陽 三 焦 経
前 肢 陽 明 大 腸 経
前 肢 太 陰 肺 経
前 肢 厥 陰 心 包 経
前 肢 少 陰 心 経
後 肢 少 陰 腎 経
後 肢 厥 陰 肝 経
後 肢 太 陰 脾 経
後 肢 陽 明 胃 経
• 常用的配穴方法 • 1)表裏配穴 • 2)左右配穴 • 3)上下配穴 • 4)前後配穴
1
1)表裏配穴
• 從具有表裏關係 的陰經和陽經取 穴以求協同效應 如外側的膀胱經 和內側的腎經 。
太渓
跟端
1
2)前後配穴
• 從經絡的前後聯繫 配穴。
• 如前方的大椎和後 方的百會。
1
3)上下配穴
• 在同一經的上
環跳
下配穴。
陽陵
1
4)左右配穴
• 病側和健側對稱配 穴
• 如椎間盤病時經 常使用的左右膀胱 經的同名穴位相配。
膀胱兪
膀胱兪
1
八、刺激強度的確定
• 1)適宜的刺激強度:用不同的手法,以 動物感覺舒適的強度為最佳刺激強度
《兽医针灸学》教学大纲
《兽医针灸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医针灸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含小动物医学专业方向)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兽医针灸学》是祖国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针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实验或实习16学时。
讲课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和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实验(或实习)部分的内容包括动物腧穴(以牛、犬两种动物为主)的定位和针灸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针灸传统理论的兴趣,加速培养出具有从事实验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复合型科研、临床兽医实用人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经络学说、腧穴定位、针灸法和针灸治疗;2. 教学难点:经络学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根据临床兽医应用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一)课堂讲授部分(16学时)1. 经络总论掌握 42. 针灸常用针具掌握 43. 针法常用方法掌握 44. 犬常见临床病例针灸治疗掌握 4(二)实验部分内容(16学时)1. 牛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1.1牛头部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1.2牛躯干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1.3牛前肢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1.4牛后肢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2. 犬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2.1犬头部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2.2犬躯干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2.3犬前肢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2.4犬后肢常用针灸穴位的定位与应用掌握 2六、考核办法成绩评定比例(%)1、平时成绩 60%2、期末成绩 40%七、教材和参考资料1、教材:刘钟杰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精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2、参考资料:中医杂志、中兽医学杂志、中兽医医药杂志、美洲中兽医学杂志(AJTCV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医针灸学书cie nee of Veteri nary Acupun cture and Moxibustion 是研究运用针灸技术防治动物病证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中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辨证论治和补虚泻实的原则,通过针具物理刺激穴位促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病证的目的。
针术: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针具刺入动物机体一定的穴位,通过机械刺激来防治疾病的技术;灸术:是应用点燃的艾绒或其他温热物体对畜体的一定穴位或患部进行薰灼或熨烙来防治疾病的技术,包括艾灸、温熨 和烧烙。
针灸疗法特点:|①治疗范围广泛。
②针具简单、携带方便。
③操作简便、疗效迅速。
④应用安全、易学易用。
⑤ 费用低廉、经济合算。
针术分类:①按针刺时出血 /不出血,分血针术/白针术;②按针刺前针具是否加热,分火针术/冷针术;③按针刺后导入的物质,分气针术 /水针术/埋植术等;④按针具名称,分毫针术/宽针术/三棱针术/夹气针术/穿黄针术等。
仪器针灸:电针机、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 )、磁疗机、激光针灸仪、微波针灸仪等。
其中电针术、磁针术、微波针术用于针术; TDP 用于灸术;激光针术、激光灸术两者兼而用之。
针具:白针用具:①毫针:不锈钢或合金制成,针尖圆锐,针体细长。
②圆利针:不锈钢制,针尖呈三棱状,较锋利,针体较粗。
血针用具:①宽针:针头部如矛状,针刃锋利。
②三棱针:针头部呈三棱锥状,针体部为圆柱状。
针:眉刀针形似眉毛。
火针用具:针尖圆锐,针体光滑、比圆利针粗。
针柄有盘龙式、螺旋式、双翅式、拐子式多种,也有另加木柄、电 木柄的,以盘龙式、针柄夹垫石棉类隔热物质为多。
巧治针具:①穿黄针:与大宽针相似,但针尾部有一小孔。
②夹气针:用竹或合金制成,长而扁平。
③三弯针: 又名开天针,针尖锐利,距尖端5伽处呈直角双折弯。
④玉堂钩:尖部弯成直径约 1 cm 的半圆形。
⑤姜牙钩:针尖部半圆形,钩尖圆锐。
⑥抽筋钩:针尖部弯度小于姜牙钩,钩尖圆而钝,比姜牙钩粗。
⑦骨眼钩:钩弯小,钩尖 细而锐。
⑧宿水管:形似毛笔帽,尖端密封,扁圆而钝,粗端管口有一唇形缘,管壁有8〜10个小圆孔。
持针器:①针锤:木制,长约35 cm,锤头呈椭圆形,中心钻有一横向洞道,用以插针。
②针杖:木制,长约24 cm,棒一端约7 cm 处锯去一半,沿纵轴中心挖一针沟。
③射针器:结构与手枪相似,将针具固定在枪头上,对准穴位, 扣动扳机,针即被刺入穴位。
灸具:艾灸用具:①艾炷:呈圆锥形,一般为大枣大、枣核大、黄豆大等。
②艾卷:用陈久的艾绒摊在棉皮纸上 卷成。
温熨用具:有软烧棒,麻袋,毛刷等。
烧烙用具:烙铁:头部形状有刀形、方块形、圆柱形、锥形、球形等多种。
刀形又有尖头、方头之分,长约 cm 。
柄长约40 cm,有木质把手。
其他用具:①火罐:竹、陶瓷、玻璃等制成,呈圆筒形或半球形,也可以用大 口罐头瓶代替。
②刮痧器:铁板制成,形如刮毛刀但钝得多。
也可用旧锄头代替。
①电针治疗机:半导体低频调制脉冲式电针机应用较多,具有波型多样、输出量及频率可调、刺激作用较强、对组织无损伤等特点。
②激光针灸仪:常用氦氖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
③微波针灸仪:扁鹊-A 型微波针灸仪,是利用半导体电子管产生微波,通过导线与毫针相连。
④磁疗机:有特定电磁波谱治疗机(TDP )、旋磁疗机、电动磁按摩器、磁电复合式机等。
TDP 有落地式、移动式、台式和手摆式。
①按针法分:1.白针穴位:针刺后不出血、且多具有针感反3.眉刀针和痧刀10 现代针灸仪器: 兽医针灸穴位:针灸穴位,是针灸治疗动物疾病的刺激点。
穴位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和聚集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研究证实穴位多分布在动物体表的肌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等处。
穴位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呈现出特定的生物物理现象。
通过经络的联系,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可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将其 传至体内,以调整内部功能。
①按体表形象:1.按天象:天门、太阳、穴位命名:3.水流形象:后海、三江、分水、汗沟、曲池、涌泉。
姜牙、莲花。
6.建筑形象:肾堂、三台、仰瓦。
②按解剖位置:骨眼、眼脉、鼻俞、鬐甲、膊尖、弓子、 ③按脏腑名称: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肾俞等。
黄、苏气、断血、安肾、挺耳、展翅、立地。
七星、风门、云门。
2.山谷形象:巴山、山根、 4.动物形象:龙会、虎门、雁翅、伏兔、鹿节。
膝眼、大胯、小胯、蹄头、尾根、尾尖、嗉囊。
④治疗作用:睛明、通关、开关、顺气、锁口、 ⑤会意:掠草、承浆、抢风、百会、命门、阳关。
阳陵、昆仑。
5.植物形象:锁喉、穿血管丛上,针刺后出血。
3.火针多分布在肌肉丰厚处,其下无重要器官、关节囊、大血管、神经干,适宜深刺。
4.巧治运用特制针具,施以手术技巧来治疗疾病。
②按解剖部位:头部、躯干部、前肢部、后肢部穴位。
③按经脉络属关系:1.经穴:归属于十四正经循行经路上的穴位,每一穴位都有固定的名称和编号。
2.经外奇穴:未归属于十四正经的穴位,一般有特殊主治功能。
3.阿是穴:病痛部位最显著处或压痛点、反应点,“以痛为俞”。
.穴位的归经:将穴位归属于一定的经脉通路上。
十四经脉是经络主要组成部分,各条经脉在体表都有其气血输注 ①近治作用:每个穴位都能治疗穴位局部及邻近部位的病证。
②远治分布在同一条经络上的穴位,都能治疗该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
③双向调整~:同一穴位对处于不同病理状态的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④相对特异性:同一经络的穴位,既具有共同的主治特性,又有各自的相对特异性。
一、 解剖标志定位法:1.静态标志定位法:以动物不活动时的自然标志为依据。
①以器官作标志:口角后方取锁口穴,眼眶下缘取睛明穴, 耳廓顶端取耳尖穴。
②以骨骼肩胛骨前角取膊尖穴,腰荐十字部取百会穴。
③以肌沟 ~:桡沟内取前三里穴,腓沟内取后三里穴。
2. 动态标志以摇动肢体或改变体位时出现的明显标志作为定位依据。
①摇动肢体 处取天门穴;上下摇动尾巴, 管近心端按压使血管怒张。
头看胸堂,低头看三江”。
二、 体躯连线比例定位法 在某些解剖标志之间画线, 胸骨后缘与肚脐连线中点取中脘穴。
三、 指量定位法:以术者手指第二节关节处的横宽作单位来量取定位。
食指、中指二横指为 指三横指为1.5寸,再加上小指四横指为 2寸。
四、 同身寸定位法:以动物某一部位(多用骨骼)长度作为1寸(同身寸)量取穴位。
动物体大则寸大,体小则寸小,度 量较科学。
①尾骨同身寸:以坐骨结节相对的一节尾椎骨 (马为第4尾椎骨,牛、猪为第3尾椎骨)的长度作为1寸。
②肋骨~ :以髋结节水平线与倒数第 3肋骨交叉点处的肋骨宽度作为1寸。
五、 骨度分寸定位法:人体穴位定位法,可用于动物四肢穴位。
将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规定为一定的等份(每一等份为一寸。
如 前臂规定为12寸,在上3寸处桡沟中取前三里穴;小腿规定为16寸,在上3寸处腓沟中取后三里穴。
一、选穴原则:①局部选穴:在患病区内选穴。
②邻近 在病变部位附近选穴。
③循经根据经脉循行路线选取穴位。
④随症主要针对全身疾病选取有效穴位。
二、配穴原则:①单、双侧配穴:选取患病同侧或两侧穴位配合使用。
部位或体躯前部和后部具有共同效能的穴位配合使用。
③背腹、上下 使用。
④表里、内外 针灸基本操作: 针具用75%酒精擦拭,必要时蒸汽消毒。
术者手指用酒精棉球消毒。
大动物宜剪毛,用 针。
持针法:1) 针:拇指对食指和中指夹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以辅助进针并掌握进针深度。
用长毫针时捏住针尖部,先将 针尖刺入穴位皮的穴位分布。
穴位的主治特性:~:上下摇动头部,在动与不动在动与不动处取尾根穴。
②改变体位:血针取穴要改变动物体位使局部紧张,并在血取三江穴必压低头部, 在穴位下方按压;取胸堂穴必抬高头部, 在穴位上方按压,即“抬以一线的比例分点或两线的交叉点为定穴依据。
百会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取巴山穴,1寸(3cm ),加上无名②远近、前后~ :取患病部位附近和远隔~ :取背部与腹部或体躯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 取互为表里的两条经络上的穴位或体表与体内穴位配合使用。
术前准备:①用具准备:根据治疗方案准备适当针灸工具和材料。
②动物保定。
③消毒准备:75%酒精消毒,干后即可施下,再用上法捻转进针。
2)圆利针:与地面垂直进针时,以拇、食指夹持针柄,以中、无名指抵住针身。
与地面水平进针时用全握式持针法,以拇、食、中指捏住针体,针柄抵在掌心,先将针尖刺至皮下后调整角度,以上述三指持针柄捻转进针。
3)宽针:(1)全握式:拇、食、中指持针体,针尖露出一定长度,针柄抵于掌心。
进针迅速,使针刃一次穿破皮肤及血管。
用于缠腕、曲池、尾本。
(2)手代针锤法:食、中指和无名指紧握针体,小指中节放在针尖内侧,抵紧针尖部,拇指抵压在针上端,使针尖露出所需刺入长度。
挥动手臂刺入。
(3)针锤法:将针具夹在锤头针缝内,针尖露出适当长度,推上锤箍固定针体,用于颈脉、胸堂、肾堂、蹄头及黄肿处散刺。
4)二棱针:(1)执笔式:拇、食、中指持针身,中指尖抵于针尖部控制进针深度,无名指抵按在穴旁以准确进针,用于通关、分水、内唇阴。
(2)弹琴式:拇、食指夹持针尖部,针尖留出适当长度,其余三指抵住真身,用于平刺三江、大脉。
5)火针:烧针时针尖先向下后向上, 始终保持针尖在火焰中。
与地面垂直进针似执笔式,拇、食、中指捏住针柄,针尖向下;与地面水平进针似全握式。
6)三弯针:常用执笔式水平进针。
押手法:针刺时多以左手按穴称押手。
可固定穴位、辅助进针,使针体准确刺入穴位、减轻针刺疼痛。
① 指切押手法:左手拇指指甲切压穴位及近旁皮肤,右手持针使针尖靠近押手拇指边缘,适用于短针。
② 骈指左手拇、食指夹捏棉球裹住针尖,右手持针柄,左手夹针下压时右手顺势将针尖刺入,用于长针。
③ 舒张左手拇、食指贴近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紧张。
④ 提捏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捏起来,右手持针从侧面刺入。
用于头部或皮肤薄、穴位浅的部位,如锁口、 开关。
穿黄针也用此法。
进针法:①捻转进针法:毫针、圆利针。
② 速刺-:宽针、火针、圆利针、三棱针。
③ 飞针法:类似速刺,一呼、二拍、三扎针。
④ 管针进针法。
针刺角度:针体与穴位局部皮肤平面构成的夹角。
分为 ② 朿9, 90° (肌肉丰满处如巴山、路股、环跳、百会 ); ② 斜刺,45° (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的穴位如风门、伏兔、九委)③ 平刺,15° (肌肉浅薄处如锁口、肺门)。
行针:为使病畜产生针感而运行针体的方法。
得气针刺产生的针感反应。
也称针感。
行针手法:①提插:纵向行针。
②捻转:横向~。
③搓:单向地捻动。
④弹:用手指弹击针柄。
⑤刮:以拇指抵住针尾、食指或中指指甲轻刮针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