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君子
论语--论君子
延伸意义:
提醒人们,不要太注重表面的形式,要回 归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现今社会有的把压岁 钱给到上万元,把父母的丧事办得热闹非凡, 像喜事一样,这些都是应该进行反思的,太注 重了繁文缛节,反而失去了事情本身的意义。 写文章亦是如此,辞藻华丽,内容空洞,就是 文胜质则史,反之就是质胜文则野,既有中心 思想的突出,还要有适当的语法修饰,这样才 能写出好的文章。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 人称颂。”
名声记录着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标志着一个 人生命的价值,因此古往今来,所有的志士仁 人,都无比珍视自己的名声。要想博得好名声 ,就要兢兢业业、谨谨慎慎,一生对自已的行 为负责。应该勤勤恳恳,努力为祖国、为人民 建功立业,而不能庸庸禄禄、无所事事.更不 能为非作歹,横行不法。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老师寄语
借 你 一 双 慧 眼 给 你 一 支 妙 笔 放 眼 大 千 世 界 关 注 生 活 细 节 描 绘 精 彩 人 生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 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 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 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 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 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 度。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做错事不可耻,可耻的是犯了不该 犯的错,犯了错后又不反省、认错 ,敢做不敢当,那只有一错再错, 越犯越深了。所以最好不要犯错, 万一不小心犯错,一定要面对承认 ,力求改过。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
结合论语谈谈对儒家君子论的看法孟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质,比如谦恭、正直等。
而孔子则认为人们不应当是君子,但也不应成为小人。
为此,孔子和孟子之间有过多次辩论。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观点基本一致。
在这里我觉得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看待任何人事物,不能以主观眼光去对待每件事情。
孔子所谓的君子,大概指的就是具备某些特质的人,而非世俗意义上的那种“高尚”人士。
简单地说,我认为孔子的君子并不是后人所说的那种温文尔雅,更非仗义疏财,仁慈爱民的类型。
真正的君子,绝不会去干有损国家利益的勾当,相反的,他会做出巨大的牺牲;他不会违背自己的信念与道德准则。
因此,他是可敬的。
其次,孔子的君子精神是指代那些有原则有骨气的人。
我想,大多数国人应该都认同“义”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言出于《左传》。
而孔子则进一步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认为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将好的让给别人,就算自己的内心再怎么愧疚,也要保持风度,忍辱负重,绝不去做有损原则的事情。
君子也有七情六欲,但决不会被情感牵着鼻子走,即使有人犯下大错,君子也只是尽力规劝,以达到道义的制高点,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出手。
君子之志在于天下,小人之志在于一己。
君子是怀抱理想而活着的人。
小人虽有恻隐之心,但往往却将私心放在第一位。
小人从不设身处地的替别人考虑,只求自己的目的达到,无论对象是什么。
因此,孔子认为君子比小人可爱。
小人没有善恶之分,而君子却需要强调自己的良知。
最后,关于君子这一称呼,很多人认为儒家宣扬君子有失偏颇,应该摒弃。
因为当今社会,许多暴发户或权贵都具有君子的品质,但实际行动上却是卑鄙的小人。
因此,现代人对君子这个词语表示否定。
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君子,但它却不是泛指所有的君子。
我们不能因为那些自私的小人而贬低君子。
君子应该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恶人试图颠覆我们的世界观,但这些君子往往会站在最前面,用他们的坚持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句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句君子小人是一组相对定义的词汇,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品行和品质。
以下是十大名言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表述,它们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君子和小人。
一、孔子论君子:“君子以道德为主。
”君子注重道德、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具有敬畏上天、尊重生命的品质。
君子通过自我修造来成为他人的榜样,以道德行事,以高尚的行为赢得尊重。
二、孟子论小人:“小人之心,非君子之心也。
”小人缺乏道德原则,行事阴险狡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小人常常会假装正直,但是他们不尊重他人和社会规则,很容易从道德和伦理的高度犯错。
三、《大学》论君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虽然在很多地方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是他们能够趋于和谐,接受不同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人,并把这些个性化的不同点发挥到服务社会的领域。
相反,小人总是走群体化的道路,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合作和沟通中要比君子困难得多。
四、《论语·阳货》:“君子之道,厚德载物。
”君子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了高深的厚德载物原则。
大道至简,因而要遵循正义、礼貌、诚实、勇气、责任等道德标准,以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
五、《荀子》论小人:“人无不亡其所爱,小人亦然。
”小人不仅没有信仰或家庭的道德支持,而且没有强烈的使命感。
他们往往固执地保持自我利益,追求短期目标和狭隘的个人利益。
最终,他们经常因此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东西。
六、《孟子》论君子:“君子不以言举人,以人见人之是非也。
”君子有深度的智慧和洞察力,他们不过度关注发言者,更注重言语的真实性,这样,别人会更高度评价他们的品质。
七、《中庸》论君子:“君子志道,小人志己。
”君子以博大的世界观、高尚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出发,通过提升自己,为社会、为人民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小人只关心自私愚蠢的自我利益,没有思想深度。
八、雪莱论小人:“小人永远记得自己,大人永远记得他人。
”小人具有狂妄自大的特点,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感到自满、开心。
孔子论君子之道——仁
孔子论君子之道——仁孔子论君子之道——仁贾陆英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虽然是极而言之,但也说明他把学“道”和实现“道”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孔子所说的“道”,就是以“仁”为核心的人学。
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弘扬仁爱之道,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的人,去担当天下兴亡的责任。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这种“爱”是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孝之放,爱天下之民。
”这就清楚地说明,孔子的仁爱之道,是从对父母的孝开始,延伸到对兄弟的悌,对朋友的信,以至于对天下民众广泛的爱,同时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孔子认为,君子之道有三条,“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品行高尚,悲天悯人,胸怀坦荡,内省不疚,故而无所忧虑。
知(智)者勤学敏思,明道达义,故而无所迷惑。
勇者见义勇为,志道直前,故而无所畏惧。
在君子必须具备的这三个条件中,“仁”是道德核心,思想境界;“知”是学问和智慧,“勇”是胆量和行为。
“仁”是体,“知”和“勇”是用。
关于“知”和“仁”的关系,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这就是说,一个治理天下的人,如果只是学问和智慧达到了条件,而不能坚守仁德,即使得到天下,最终也必然会失去。
关于“勇”和“仁”的关系,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就是说,仁者一定勇敢,仁者之勇是大智大勇,是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而缺乏仁的精神的“勇”,是匹夫之勇,会干出许多伤害仁德的事,是不可取的。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君子把坚守仁德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是那种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又勇于牺牲来成全仁德的人。
孔子提出的仁爱思想,为什么能够持久、广泛、深入地传承和弘扬呢?因为它具有深厚的人性根基。
它主张以“孝”为出发点,抓住了人心中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感;主张把“亲亲”之情延伸扩展到“泛爱众”,激活了人心中最闪光、最宝贵的良知;主张推己及人,“能近取譬”,从自身做起,去实践“仁”的精神,既切合实际,又可以通过教化而得到推行;主张以“礼”作为“仁”的规范,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使“仁”的推行有了社会认同的准则,既符合社会治理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
孔子论君子
《论语》——孔子论“君子”黄文静“君子”一词在《论语》书中,共出现107次之多。
那么“君子”说的是什么样的人呢?按《论语》“君子”一词出现时的上下文分析,应该有两种意思,①有道德修养的人;②在高位的人。
在本文中取①的含义。
在《论语》书中,每句话可能有多种解释,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别。
这里摘录的只是作者认为能够说明什么是君子,或者君子应该怎样做的段落。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作用>[论语原文]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意译]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一个君子。
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说够一个君子了>”。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非要说有什么争竞的话,一定是投壶。
投壶开始时相互作揖然后上场,比赛完了然后回来喝酒,这种竞争是很有礼貌的”注:投壶,古时贵族们的一种游戏,在场地中央放一个坛子,然后拿去掉箭头的箭,在一定距离外向坛子中投去,以投进坛子中的箭的多少论输赢。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怀念法度,小人怀念恩惠”。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缓慢,做事要勤劳敏捷”。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原文意译]孔子说:“君子广范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论君子——精选推荐
孔子论君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于《论语》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3. 掌握“三愆”、“三戒”、“三畏”、“九思”等的具体内涵。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的形式,论述“三愆”、“三戒”、“三畏”、“九思”等内容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素质目标1. 对《论语》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树立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2. 讨论孔子的君子之道,联系社会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自觉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愆”、“三戒”、“三畏”、“九思”等具体内涵。
难点:掌握《论语》“言约意丰”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回顾和补充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知识1. 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为国以礼”,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由此足可见孔子思想之伟。
2. 《论语》简介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论君子2
老不读三国,免得叹惜岁月蹉跎。
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意思是说, 人年轻的时候不适宜去四川工作和 生活。因为四川是个比较闲散慵懒 ,人们会吃爱玩的地方,容易消磨 年轻人的意志,不求进取,碌碌无 为;老不离蜀意思是说,四川乃天 府之国,生活闲适,悠哉悠哉,适 宜养老,是老年人的天堂。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 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 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 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 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 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 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君子有四不: 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 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
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兴趣相投,结为好友,这不但没错,反而应该 提倡,孔子不也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吗?所以孔子这里所说的“周”和“比” 主要是针对道德差异。在兴趣上,每个人都应 该各投所好,但在是非善恶上,人则不应该以 自己的标准为标准,以自己的私心好恶为标准 来衡量人、选择人。这才是孔子这句话的本意
பைடு நூலகம் 老师寄语
借 你 一 双 慧 眼 给 你 一 支 妙 笔 放 眼 大 千 世 界 关 注 生 活 细 节 描 绘 精 彩 人 生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
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
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
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
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
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
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
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孔子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
“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是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使万物生生不已。
而“同而不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这种单一性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
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__君子)
孔子的道德观价值观(仁者君子)孔子眼中的“君子”: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
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读解】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
本质上要有义,凡事都合乎义。
行为上要合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态度上要谦逊,不自满,不骄傲。
待人上要诚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评析」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评析」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
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
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
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孔子追求君子人格的句子
孔子追求君子人格的句子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对于君子人格的追求,如同灯塔,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我常常在想,孔子心中的君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那肯定不是仅仅穿着华丽衣服,住着大房子的人。
君子啊,在孔子眼里,就好比是一棵参天大树。
树的根基得扎实,深深扎入大地,就像君子要有深厚的道德根基一样。
这根基是什么呢?是仁,是义,是礼,是智,是信。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就像我们平常交朋友,你要是碰到一个满口谎言的人,你会觉得他是君子吗?肯定不会啊!君子说话那得算数,就像大树的枝干直直地朝着天空生长,不歪不扭。
孔子他老人家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个君子。
他到处讲学,带着他的弟子们。
有一次,弟子子路就问他:“老师啊,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呢?”孔子笑着回答说:“修己以敬啊。
”子路有点迷糊,挠挠头说:“老师,这啥意思啊?”孔子就耐心地解释:“就是好好地修养自己,对待事情要有敬畏之心。
你看,这就像工匠做活儿,要是不敬畏手里的活儿,能做出好东西吗?”子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再说说君子的品德。
君子的胸怀得宽广,像大海一样。
能容纳下不同的人和事。
孔子就遇到过好多和他想法不一样的人。
有一回,他碰到一个人在批评他的学说。
要是换了别人,可能就生气地和人家吵起来了。
可孔子呢?他很平静地听着,然后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说的也有道理的地方,我可以从中学习。
”这就是君子的气度啊。
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有人说你衣服不好看。
你要是君子,你不会马上就生气地怼回去,而是会想想,说不定人家的审美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还有啊,君子得有智慧。
这智慧不是那种小聪明,而是能够看清世间的道理。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能从平常的事情里发现深刻的哲理。
子贡曾经问孔子:“君子也有厌恶的事情吗?”孔子回答说:“有啊。
君子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在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你看,这就是君子的智慧,他能分辨是非善恶,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解释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孔子对君子的论述
孔子对君子的论述1.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就像有一次,我和同桌小明一起参加数学竞赛。
考试的时候,我心里特别踏实,每一道题都认真思考,因为我平时努力学习,问心无愧。
可小明呢,他平常不认真,考试的时候就特别慌张,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抓耳挠腮。
他心里肯定在想:“哎呀,这题我都没复习到,可怎么办呀。
”我做完后,还仔细检查了好几遍。
最后成绩出来,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觉得呀,做人就该像君子一样,内心坦荡,光明磊落,不要总是怀着小人心思,那样自己也过得不舒坦。
2. 孔子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我记得小区里有个大哥哥,他画画可好了。
有一次,另一个小朋友也想参加绘画比赛,可是他不太会画。
大哥哥知道后,主动去帮助他,教他怎么构图,怎么调色。
旁边有个调皮的小孩说:“你干嘛帮他呀,他要是画得比你好怎么办?”大哥哥就说:“我希望他能画好,这又不是什么坏事。
”在大哥哥的帮助下,那个小朋友的画进步很大。
这就是君子啊,看到别人有好事,就去成全,而不是像小人那样嫉妒,去破坏别人的好事。
3.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学校里组织小组讨论的时候就特别明显。
我们组里有好几个同学,大家想法都不太一样。
小红说我们的手抄报应该画很多花朵,小绿却说画星星更好。
我呢,觉得画小动物比较有趣。
这时候,班长站出来说:“我们可以把手抄报分成几个板块,花朵、星星和小动物都画上呀。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
我们虽然想法不同,但是能够和谐地把事情做好。
不像隔壁组,有个同学想一个人决定所有内容,结果大家都不开心,吵了起来。
这就是君子能容纳不同意见,小人却强求一致。
4.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上次学校组织义卖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筹集善款。
小李同学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都拿出来卖了,有人问他:“你把这么好的玩具卖了,不可惜吗?”小李说:“能帮助山区的小朋友,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啊。
”而小张呢,他在义卖的时候,偷偷把一些便宜的东西高价卖出去,就想着自己能多赚点钱。
孔子关于君子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文档资料
孔⼦关于君⼦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精品⽂档资料孔⼦关于君⼦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 引⾔“君⼦”是孔⼦作为培养⼈的⼈格准则,在《论语》⼀书主要论述其品格、做事的原则、风格、态度、以及其精神追求,阐述孔⼦的君⼦之道。
1 孔⼦的君⼦之道“君⼦”⼀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8次,可以说是孔⼦提出的⼀个⾮常重要的概念。
孔⼦不厌其烦地对他的学⽣们讲君⼦是怎样的,⼩⼈⼜是怎样的,君⼦⼩⼈两相分别,彰显君⼦品格,孔⼦提及“君⼦”⼀词,仅次于仁(109处),远多于礼(75次),中君⼦⼩⼈对举者甚多,有19处。
孔⼦显然是希望弟⼦们能把君⼦的准则作为⾃⼰的准则,把⾃⼰培养、塑造成⼀名真正的君⼦。
因此,《论语》就是在讲述“君⼦”之道的⼀本书,深刻领会孔⼦“君⼦”之道理论内涵,我们就真正把握了《论语》这本书的精髓。
本⼈尝试以下⼏⽅⾯进⾏阐述孔⼦的君⼦之道:1.1 君⼦的品格孔⼦认为君⼦是有理想有⼈格的化⾝,君⼦的反⾯是⼩⼈,通过与⼩⼈对⽐,突显君⼦品质。
他们在意见的表达,逆境中对其本真的固守,对待事物原则的坚持,做事的风格与准则各有不同“君⼦和⽽不同,⼩⼈同⽽不和”。
(《论语.⼦路》第⼗篇)君⼦对于某个⼈的意见该赞同,该反对时反对,有⾃⼰的看法;⽽⼩⼈都⼀味赞同,没有对错之分,针对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没有⾃⼰的观点君⼦坚持原则,不因他⼈有不同看法⽽改变⾃⾝看法,失去⾃我;⼩⼈则结党营私,⽆原则,⽆⽴场。
“君⼦周⽽不⽐,⼩⼈⽐⽽不周”。
(《论语为政》第⼗章)君⼦依靠⾃⼰能⼒做事,不成功时也总是从⾃⼰⾝上找原因,⽽不会怪罪他⼈。
“君⼦求诸⼰,⼩⼈求诸⼈”。
(《论语.卫灵公》第⼆⼗章)君⼦以义为本,只思虑此事当做不当做,⽆私⽆欲;成⼈之美,锦上添花,乐于助⼈;因他⼈成功⽽愉悦,不嫉贤妒能,?是善于帮助他⼈;⼩⼈则以利为先,处处以利为唯⼀标准,计较个⼈得失;嫉贤妒能,唯恐他⼈超过⾃⼰。
“君⼦喻于义,⼩⼈喻于利”。
(《论语。
⾥仁》第九章)1.2 君⼦之德―仁、知、勇孔⼦认为君⼦之道有三,仁、知、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君子
1.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1)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孙子,为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遵循道义。
”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
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劳倦。
(2)葸:音xǐ,胆怯,害怕的样子。
(3)绞:急切、尖刻。
(4)笃:深厚。
(5)故旧:一说传统,一说旧友,亲朋。
(6)偷:淡薄无情。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烦扰不安;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2)则见(1)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1)见:音xiàn,同现。
(2)道:政治清明。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
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天下政治不清明就隐居不出。
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评析】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
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注释】①损:损害。
孔子十论君子
孔子十论君子---一.孔子之本---《论语》:学而篇【原文】1.2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③;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⑤!”【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③鲜(xiǎn):少。
④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
⑤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
【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解读】孝悌的意义在孔子的学说里,“仁’是核心思想和终极的追求,其核心要义是“1者爱人”。
而要得到这个仁。
达到一仁”的境界,不仅需要内心的体验,更需要投身现实。
当然,不论是思想还是在行动,都必须有个出发点,面有子的这段话,则明确指出,求“仁”应该从孝悌做起。
换句话说,就是从孝悌这个根本点出发,推而广之,就能成为仁人君子。
“仁”是爱的哲学,同样,“孝”也是爱的哲学,是一种感思回报的爱父母生儿有女,你可以说那是繁行后代的生物本能使然。
但是,作为父母,通常公养有照顾子女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付出的情感、心血和财富理应得到回报。
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子女回过来照料他们,是理所应当的。
不仅如此,古人还给这种回报一个好名声一一孝。
这种互惠互利的内在精神就是孝道,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连这点感情和回报都没有,那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古人把这种人列为禽兽,认为他不配称作人。
那么什么是“弟”呢?“弟”就是“悌”,是指兄弟姊妹之间的友爱。
这种友爱情感,不仅仅存在于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推广到朋友之间,泛化为一种高尚的社会友情。
关于君子的感悟
关于君子的感悟君子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有地位的人,也指有道德的人。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品德、行为、思想等方面做了许多论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典范。
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浅析《论语》中的君子形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谈对君子的感悟。
一、君子表里如一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¹君子是心胸开阔、坦诚直率的,不会有什么隐瞒或欺骗。
小人则是心胸狭窄、忧虑不安的,总是想着如何利用或欺瞒别人。
孔子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²这里的质指朴素真诚,文指文采修饰。
如果朴素真诚胜过文采修饰,则会显得粗野无礼;如果文采修饰胜过朴素真诚,则会显得虚伪造作。
只有朴素真诚和文采修饰相辅相成,才能成为君子。
这就是表里如一的道理。
表里如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赢得他人信任和尊重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言行不一,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就会让人觉得不可靠,不值得交往。
如果一个人言行一致,或者说到做到,就会让人觉得可信,值得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君子一样,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不要说谎话,不要欺骗别人,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二、君子安贫乐道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³君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不追求过分的饮食享受,也不追求过分的安逸舒适。
他只关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孔子还说:“吾欲无言。
”⁴子路问:“何故?”孔子说:“有言者必有反者。
有反者必有争者。
有争者必有伤者。
有伤者必有恶者。
君子不畏死而畏恶也。
”⁵这里的恶指失去道德和名声。
孔子宁愿沉默不言,也不愿因为言语而引起纷争和恶感。
他宁愿死去,也不愿做恶事。
安贫乐道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是一种自由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只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安全,就会失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会屈服于外在的压力和诱惑。
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和信念,就会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就会超越外在的困境和干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像君子一样,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不要贪图虚荣,不要违背良知,不要放弃理想。
孔子论君子
2.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
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
行。”(《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 迟钝,做事要勤劳敏捷。” 解说:孔子反对夸夸其谈,赞成身 体力行。重实践,轻言论,是儒家 的基本精神。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
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 采,就像乡野人;文采胜过质 朴,就像执掌文书的史官。文 采和质朴配合均衡,才是君 子。”
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 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各 种事情,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要怎 么做,也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不能 怎么做,而是以正当、合理作为标 准。”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 懂得的是利。” 解说:义,含有合理、恰当、应当等意思。 在孔子这里,“义”成为一个重要的道德 范畴。利,指的是利益、功效。孔子重视 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认为道德原则高于 现实的功利。这种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8.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 而已乎?”“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 舜其犹病诸!”(《宪问》) 译文:子路问君子应当怎么做。孔子说:“用敬 来修养自己。”子路说:“这样就足够了吗?”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别人安乐。”子路说: “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 百姓安乐。修养自己而使百姓安乐,尧舜也还没 有完全做到呢!” 解说:孔子与子路这里所讨论的君子,指的是有 政治地位的人。安人、安百姓,并不是针对一般 的读书人而讲的。孔子主张敬是修身的根本。从 个体的道德修养开始,最终扩展到群体的安乐。
孔子论「君子之道」
孔子論「君子之道」孔子論「君子之道」君子的德行孔子說:「顏回擁有四樣君子的德行:一是實踐仁義的意志堅強;二是別人勸諫時,能柔順接納;三是接受官祿時,慎重謙退;四是生活言行,謹慎小心。
史鰍也有三樣君子的德行:一是雖然沒有官位,對上位者仍忠心耿耿;二是雖不祭祀,對鬼神仍心存敬重;三是對自己嚴苛,對他人寬容。
」曾參說:「我常看老師有三樣了不起的作為,但我自己卻始終做不到:一是老師只要看到別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能原諒他以前的一百個缺點;二是老師看到別人的好處,就像自己的好處一樣,一點也不嫉妒;三是老師只要聽見一句好話,就一定認真在生活中實踐,一點也不鬆懈。
我看到老師這三個作為,自己卻始終做不到;所以我還不如顏回和史鰍。
」子貢會一直退步孔子說:「我死後,子夏會一直進步,子貢會一直退步。
」曾參問:「為甚麼呢?」孔子說:「子夏喜歡和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子貢則喜歡處身在一群不如自己的人中間,好大發議論。
我聽說,想瞭解一個人,可以從他的父親、朋友來觀察;想瞭解一個君主,可以從他委派的使者來觀察;想瞭解一塊土地的性質,可以從生長出的草木來觀察。
所以說:『跟好人在一起.像走入種植蘭花的花房一樣,久了就感覺不到香氣,是因為你無形中也染了蘭花的香味;與不好的人相處.就像跑到魚市場一樣,久了也就不感覺腥臭,也是因為你自己已經染了一身腥臭。
』跟紅顏料放在一起的東西會染紅,跟黑漆擺在一起的東西會變黑。
所以,君子對身邊相處的人,一定要慎重選擇。
」如果水進入船裡孔子說:「船沒有水就不能動,但如果水進入船裡,船也就沉了;君王沒有人民就無法治國,但如果人民爬到君王頭上,國家也就完了。
所以,在上位的君王,不可不謹慎;在下位的人民,也不能不約束。
」孔子論「君子之道」齊國的高庭對孔子說:「我不遠千山萬水,從齊國到這裡來見先生,是為了學習君子之道。
希望先生能告訴我。
」孔子說:「內心要保持正直純淨,這是做人的根本。
再以外表行事的恭敬慎重,來守護自己的心志;實踐仁義,能鍥而不捨;看到有才德的君子,就虛心地學習;碰到無才的小人,就要遠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言与行的关系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
于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 行。
先
行其言而 后从之。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D
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
自身修养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 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 也。” d
者之谓器,形而上者 之谓道。
器:只限于一技之长或一定
的用途 技术天才,社会的敌人 沦为工具 “专家”与“通才”
君子的目标 修已以敬;修已以 安人;修已以安百 姓
自身修养放在第一
位: 骥 不 称 其 力 , 称 其 德也d
△君子的具体要求 处理好两大关系
△ (1)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子曰:“君子謀道不
謀食。耕也,餒在其 中矣;學也,祿在其 中矣。君子憂道不憂 貧。”
君 子 食 无 求 饱 , 居
无求安,敏於事而愼 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 如浮雲。”D
d
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子曰:“士志於道,
△
有时可不拘小节: 君子贞而不谅。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
入可也。
责任感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
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 人與?君子人也。”
注意事项
君子三戒、九思d 六言、六蔽d
外在表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
何以文爲?”子貢曰:“惜 乎!夫子之説君子也,駟不 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严格要求自己
不怨天,不尤人
d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苟正其身D
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反省自己
三省吾身d
见贤思齐d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君子之过
d 司马牛问君子:不忧不惧
△怎样看待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
莫已知,求为可知也。d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 已知也。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 也
《序》:《淇奥》,美武公
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聼其規 谏,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 周,美而作是詩也。
△追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
使也。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 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 小人怀惠。
△处世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表里不一,言过其实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亦耻
之d 其言之不怍,其行也不远。 d 色厉内荏,譬諸小人,其猶 穿窬之盜也!d
△ 群居终日,言不及 义,好行小慧 饱食终日,无所用 心 d
△人际关系 君子矜而不争,群 而不党。 德不孤,必有邻 d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d
众好之,必察;从
恶之,必察 君 子 不 以 言 举 人 , 不以人废言。
△ 以 直 报 怨 , or 以 德 报怨?d
《宪问》:或曰:
“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 德。 ”
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説也。
説之不以道,不説也;及其使 人也,噐之。小人難事而易説 也,説之雖不以道,説也;及 其使人也,求備焉。”
小人的另外一些表现
邦无道,谷,耻也。d
宪问耻:邦有道,谷。
孔子论君子
△仁的执行者——君子
子曰:“聖人吾不得
而見之矣,得見君子 者,斯可矣 。”
△君子的最高境界
子曰:“君子道者三,
我無能焉。仁者不憂, 知者不惑,勇者不 懼。”子貢曰:“夫 子自道也。” d
仁者为何不忧?
宽厚,有容忍之心
目标坚定(不容易受外界的
干扰),境界远大(容易抛 弃细枝末节) 坚毅
△心理状态
君子泰而不骄,小
人骄而不泰 君 子 坦 荡 荡 , 小 人 长戚戚
《中庸》:君子居
易以俟命,小人行险 以儌幸。
诗· 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 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 瑩,會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 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 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 戲謔兮,不為虐兮。
君子不重则不威。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听其言也厉。
实例
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 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D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 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 之。
△君子的对立面——小人
女 为 君 子 儒 , 无 为 小 人
儒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
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 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 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 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 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 为忠臣。”
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 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 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 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 数千万人争叩头救止尊,尊终不肯去。及 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尊 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壮 尊之勇节,白马三老硃英等奏其状。
智者何以不惑?
“智者”指生活中的智者,不单单指
智商高的人。应该是智商+情商+经验 的总和。 有生命的大智慧,懂得趋利避害,寻 找最合适的生存策略。 容易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假象 迷惑。
勇
子路好勇斗狠,为孔
子所斥 秦舞阳与荆轲的对比 皮勇与神勇
西汉的王尊
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 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 “尊来为相,人皆吊尊也,以尊不容朝廷, 故见使相王耳。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责, 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 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 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 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 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 对极欢。
“勇”的关键:置
之度外,无欲则刚
《老子》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
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 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 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 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 有何患。
“勇”的基础:“仁”
与“智” 一定要去掉一个,则 去掉“智”
△
君子不器。
《易· 系辞》:形而下
东汉的蔡邕
将就还路,五原太守王智饯之。酒酣,
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 侍王甫弟也,素贵骄,惭于宾客,诟 邕曰:“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 智衔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谤讪朝廷。 内宠恶之。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 远迹吴会。往来依太山羊氏,积十二 年,在吴。
唐代的颜真卿,段秀
实 骂贼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