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病虫害及其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苗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康克功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苗圃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多为地下害虫或根部病害,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和金针虫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嫩叶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其中对园林植物危害性较大的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都以幼虫危害。由于它们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若疏忽大意,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一、地下害虫
(一)地下害虫发生规律
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4.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作和周围的花木等情况有密切关系。例如,地老虎喜欢较湿润的粘质土壤。金龟子的幼虫(蛴螬)适生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若前作为豆科植物,又加施未经腐熟的厩肥,则蛴螬必然较多。蝼蛄多发生在轻盐碱地、粘砂壤、湿润、松软而多腐殖的荒地及河渠附近。主要为害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
(二)主要地下害虫概述
1.蝼蛄:蝼蛄俗称拉拉蛄、地蝼蝼、土狗子等。我国发生的主要有东方蝼蛄和华北蝼蛄。东方蝼蛄在国内各省都有分布。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
为害特点:蝼蛄为多食性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咬食幼苗根和茎,使幼苗干枯死亡。食性杂,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成、若虫均喜食园林植物的种子和幼芽,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根茎,被害部常咬成乱麻状,使幼苗凋枯死亡;特别是蝼蛄活动力强,善爬乱窜,常将表土层窜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在温室、温床、大棚和苗圃地,由于温度高,活动早,小苗集中,因而受害更重。
蝼蛄是危害草坪等园林植物的常见害虫,也是危害最大又最难防治的地下害虫。它具有一对非常有力呈锯齿状的开掘足,在地下来回切割草和根茎并往前爬行,拱出条条隧道,所过之处,根茎全被切断,轻则降低草坪质量,重则造成大片草坪死亡。
形态特征:华北蝼蛄成虫体长42厘米左右,茶褐色,翅短小,前足扁平,有尾须两根,前胸中央有一个心脏形暗红色斑点,以成虫和幼虫咬食幼苗的根和嫩茎,并在床面上钻隧道,造成缺苗现象。
生活习性:华北蝼蛄生活史较长,约3年完成一代。东方蝼蛄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每
年发生1代,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约2年完成1代。两种蝼蛄均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深度为地下水位以上和冻土层以下。3月下旬至4月上旬,蝼蛄逐渐苏醒,随着地温升高,蝼蛄开始活动,当平均气温达到11.5℃左右时,开始出现蝼蛄拱出的虚土隧道。形成一个个新鲜的虚土堆(东方蝼蛄)或10cm长虚土隧道(华北蝼蛄),这是春季挖洞灭虫和调查虫口密度的有利时机。地表出现大量弯弯曲曲的隧道,标志着蝼蛄已出窝为害,这是结合春播拌药和撒毒饵保苗的关键时期。春播作物苗期,日平均气温达18℃左右时,蝼蛄活动为害最为活跃,危害猖獗。形成一年中的春季为害高峰,也是第二次施约保苗的关键时期。入夏后,天气炎热,蝼蛄潜入14cm以下土层中产卵越夏。8月底至10月初,进入秋播作物播种和幼苗时期,又是一个危害高峰,大批若虫和新羽化的成虫又上升到地表为害,形成秋季为害高峰,特别是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无风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为害。两种蝼蛄都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蝼蛄对具有香、甜味的物质趋性强,嗜食煮熟的谷子、棉籽和炒香的豆饼、麦麸等,对新鲜马粪及未腐熟的有机物也有一定趋性。蝼蛄对产卵地点有严格选择性,华北蝼蛄喜在植被稀少的盐碱地或干燥向阳的渠旁、路边、田埂产卵;东方蝼蛄喜欢潮湿,多集中在沿河两岸、池塘和沟渠附近沙壤土产卵。20cm土湿15°~20℃,含水量20%是蝼蛄活动为害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2.蛴螬: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通称。国内记载的受害农林及园艺作物有百余种,但各地区的优势种类差异很大,其中重要的种类有大黑鳃金龟(包括东北大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其分布几乎遍布国内各省(区),尤以黄淮流域受害最为严重。
为害特点蛴螬食性很杂,能危害多种蔬菜、粮作、果树及其它园艺观赏植物。蛴螬始终在地下为害,咬断幼苗根茎,断口整齐,使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垄;蛀食块根、块茎,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容易引起病菌侵染,造成薯块腐烂。成虫主要取食叶片,尤喜食大豆、花生及各种果树叶片,有些种类还危害果树的花和果实。
形态特征蛴螬各虫态的共同特征是:成虫体色为棕、黑、绿色不等,体躯坚硬,前翅为鞘翅,触角鳃叶状,前足胫节发达有齿,适于掘土。幼虫头部黄褐色,密生点刻,体肥、色白、常弯曲成“C”形,
生活习性大黑鳃金龟除在华南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外,其它地区2年发生1代,成、幼虫均可越冬。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深土中越冬。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多数以老熟幼虫筑土室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越冬虫态入土深度,成虫一般为30~50cm,幼虫多为50~100cm。产卵于田园土壤中,孵化后蛴螬终年生活于土中,在土中活动范围不大,但有随气温变化而垂直移动的习性。春季土温增高,幼虫从土壤深处上移到表土层活动为害。夏季气温高,下移到土壤较深处。秋季温度适宜,又上升到表层为害。秋末冬初再潜入深层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多在黄昏后开始出土,晚8~11时取食、交配活动最盛,午夜后陆续入土潜伏。此外,成虫喜食大豆、花生、甘薯、马铃薯叶片,并产卵于这些作物
表土中。成虫还具有假死性、喜湿性和趋光性,对未腐熟厩肥有较强趋性,可利用这些习性进行人工捕捉和诱杀。
3.地老虎:地老虎俗称黑土蚕、切根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种类很多,各地优势种类差别较大,为害比较严重的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等。其中小地老虎属于世界性的大害虫,分布很广,国内各省均有发生。黄地老虎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大地老虎仅在长江沿岸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北方发生较少。
为害特点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可危害以幼虫为害幼苗,咬断近地面的嫩茎,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
形态特征地老虎成虫为中等大小的蛾子,幼虫黑褐色或淡褐色,体表粗糙,
生活习性小地老虎在我国各地每年发生2~7代不等,世代数因纬度、海拔不同而变化,由年积温的多少决定。1月份平均气温0℃为能否越冬的分界线。0℃等温线以北地区,越冬代成虫从南方迁入。0°~4℃等温线地区越冬代成虫主要从南方迁入;4°~10℃等温线地区,能安全越冬,但越夏困难;10℃等温线以南地区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夏季不能越夏,秋虫源从北方迁入。小地老虎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
成虫昼伏夜出,趋光、趋化性强,黑光灯和糖醋酒液能诱到大量蛾子。喜食花蜜、蚜露作为补充营养。卵散产或成堆产在土块、枯草、作物幼苗及杂草叶背,单雌产卵量800~1000粒,最多可达2000余粒。幼虫6龄,1~3龄钻入幼苗心叶吃成孔洞或缺刻,3龄后白天潜伏土中,夜晚活动咬断嫩茎,清晨则连茎带叶拖入土穴中继续取食,5~6龄为暴食期,食量占总食量的90%以上,幼虫动作敏捷。大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时缩成环形。幼虫老熟后潜入5~7cm表土层中筑土室化蛹。温度13°~25℃,土壤含水量15%~25%最适其生长发育。
黄地老虎在西北地区每年发生2~3 代。以幼虫在10cm以下土层中越冬,春季一代幼虫发生多,危害重。大地老虎在全国各地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翌春气温8°~10℃时开始取食,气温20.5℃幼虫陆续成熟,停止取食,开始滞育。
4.金针虫金针虫叩头甲科幼虫的总称,种类很多,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宽背金针虫等。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农作物,但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园艺作物特别是蔬菜面积扩大,在以小麦、玉米为前茬的菜田常发生金针虫为害。以幼虫在土中取食种子和幼芽,造成缺苗或毁种,也可咬食幼苗的根部,致使菜苗逐渐枯黄而死。
形态特征成虫多暗色,体狭长,末端尖削,略扁。当虫体被压住时,头和前胸能做叩头状的活动。幼虫体细长约,圆柱形,略扁。体壁光滑坚韧,头和末节特别硬,多为黄色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金针虫类的生活史很长,常需3~5 年完成1代,以各龄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深度因地区和虫态而异,约20~85cm。在生活史中以幼虫期最长。食性杂。成虫仅食少量嫩叶,无严重的危害。幼虫长期生活在土壤中,是主要为害虫态,取食胚乳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