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纸上的那些绝妙标题
短句文案浪漫民国
短句文案浪漫民国目录:1. 时光回溯2. 情窦初开3. 暗香浮动4. 爱的花开5. 忘却的誓言6. 幸福的离别7. 挚爱永存8. 爱的边界9. 似水年华1. 时光回溯时光不舍地在指尖划过,渐渐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
这个充满着浪漫与辉煌的年代,无论是穿越时空的你我,还是真切经历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那份别样的韵味。
2. 情窦初开在那个充满着温情与激情的民国时代,年轻的心灵迈出了探索爱情的第一步。
懵懂的少年少女们,满怀热血和梦想,初次体味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
3. 暗香浮动在民国的岁月里,花香弥漫在街头巷尾。
飘香的茶楼、草坪上盛开的牡丹、古朴的庭院,每一处都弥漫着那种让人心驰神往的浓郁的芬芳。
4. 爱的花开在民国风华正茂的时代,爱情的花朵在人们心中如雨后春笋般绽放。
无论是传统的姻缘、青梅竹马的恋曲,还是跨越阶层的禁恋,每一朵爱情的花都在这片土地上开得灿烂动人。
5. 忘却的誓言然而,岁月轮回,爱情也有了转折和遗憾。
曾经的誓言,在风烛残年后变得模糊,曾经的恋人因时光的离弃而分隔两地。
人们渐渐成长起来,忘记了曾经的海誓山盟。
6. 幸福的离别然而,即使分离,爱情的火花仍在心间闪烁。
无论是战火中的情侣、远方的相思,还是为了家庭离开的爱人,他们默默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却从中找到了幸福与成长。
7. 挚爱永存纵使岁月如梭,纵使时光匆匆,民国时代那份淳朴真挚的爱情仍在心中永存。
它不受时间的约束,不受世俗的束缚,它是一束坚定的光芒,为我们指明了爱的方向。
8. 爱的边界在那个气息复杂的民国时代,爱情也有着纷繁复杂的面孔。
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的爱情,在传统与变革的碰撞中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9. 似水年华回首民国时代,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人们似水流年中的点点滴滴。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让我们珍惜当下,铭记那个浪漫而辉煌的民国时代。
(备注:以上内容总字数为270字,不足300字,敬请谅解。
)。
硬核《人民日报》中的10个“神仙级”时评标题,教你拟写“王炸级”作文标题
硬核!《人民日报》中的10个“神仙级”时评标题,教你拟写“王炸级”作文标题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从应试的角度来讲,作文题目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要知道,“标题”是一篇作文中阅卷教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很多考生凭借有文采、有内涵的标题赢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民日报》时评文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好标题,一起来看看吧!标题·01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对偶手法,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传诵。
尤其是“画里乡村”和“梦里乡愁”含蓄隽永,给人以诗情画意之感。
标题·02农民吃上“文化饭”,绘画成了“拿手活”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比喻对偶手法,使用“吃上‘文化饭’”“成了‘拿手活’”这样的口语,很接地气,给人以生动活泼之感。
标题·03铁肩担民生幸福,妙手著脱贫文章借鉴点:巧妙化用李大钊撰写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名联,赋予其以时代特征,别具一格,很有新意。
标题·04脱下“旧黑衣”,披上“新绿装”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对偶与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述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而且“旧黑衣”与“新绿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更具有冲击力和说服力。
标题·05山货“乘云”出山门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想象、拟人手法,将“山货”比作人,生动描述了网络营销的情景,特别是一个“乘”字、一个“出”字,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使人如临其境。
标题·06“疫考”过关,“汛考”加试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比喻手法,将疫情防控和防汛抢险比作一场考试,“过关”“加试”两个口语词的使用,增添了生活气息,使人更加容易理解。
标题·07从“筛子”到“梳子”,再到“篦子”借鉴点:这个标题运用比喻手法,通过“筛子”“梳子”“篦子”这几个生活用具,形象地描述了某地扶贫工作事事清零的做法和经验。
民国时期横幅口号
民国时期横幅口号1. 民国成立的三大口号民族、民权、民生,宗旨性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个是革命口号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这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最早的组织的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誓词同《兴中会章程》中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内容,成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的简要表述。
兴中会的纲领中第一次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要求。
次年孙中山在广州起义流产而逃亡国外期间,认真研读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通过后来的革命实践,三民主义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2. 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都有哪些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口号。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民国风复古报纸模板
第 三部分
DI
SAN
BU
FE
N
明国潮流
怀旧风格
添 加标 题
添加标题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Hoever,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
加
添
添 加标 题
添加标题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Hoever,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
添加标题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Hoever, XXX you will be missing in my world, and I will have no news in yours.
第 二部分
DI
ER
BU
FE
N
明国潮流
怀旧风格
添 加标 题
点击添加标题
And a heaven in a wild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点击添加标题
And a heaven in a wild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精品文档【精品载】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精校WORD版)
【】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
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到这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
刘继兴考证,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
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这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说出了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人物脸部虽然没有眼睛鼻子,却维妙维肖。
丰老很赏识这篇品评他画作的文章。
事过三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文章发表的年月和的名字。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拟标题指导
总结
1、有主题:情感倾向(
某领导3一、次简外出洁。刚下飞机,就有记者采访:对您比对三陪小对姐举有何看法?领导 双关 比喻 吃惊地问:这里有三陪吗?第二天,报纸登出文章
《某领导飞抵本地,开口便问三陪》。
接着又有记者采访,问:您对三陪问题有谐何见音解?官员反回语答:不感兴趣!
• 还是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 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 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 州沦陷。香港某报愤然将失地事件与三 人名字巧妙地嵌在标题之中,即成: “余汉无谋 吴铁失城 曾养离甫”
巧合
《豫灾实录》
• 1942年冬,《大公报》派遣记者张高峰到中 原地区采访。他从重庆经西安到达洛阳,目睹 灾民流离失所、遍地饿殍的惨景。1943年1月 17日,他向《大公报》重庆馆寄出《饥饿的河 南》的长篇通讯。总编辑王芸生看后,改题为 《豫灾实录》发表,并提笔写了《看重庆念中 原》的社评。当晚,国民党当局限令《大公报》 停刊三天,以示“惩戒”。三天后,《大公报》 发行量由6万份增至10万份
对比 颠倒词序
化用 雅俗共赏
张友鸾拟标题
“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 他拟标题为:“国府门前钟声鸣,声声 请出兵”。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题 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 而报道贫富差距,他又取标题叫:“难 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
双关
对比
对比
典雅
张友鸾拟标题
• 1943年,成都各大、中院校毕业生大都 找不到工作,青年学子们怨声载道。 《新民报》登载了四川大学通讯员写的 一则消息,说该校厕所管道堵塞,不能 使用。张友鸾制作了耐人寻味的标题: “川大出路成问题”。川大校长系国民 党省党部主任黄季陆,阅报大怒,但又 无可奈何。
报纸创刊对外宣传口号
报纸创刊对外宣传口号报纸创刊对外宣传口号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口号吧,口号既有公文语体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政论语体严谨性、鼓动性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口号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报纸创刊对外宣传口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都市热报,与您相约在地铁。
2、阅阳光热报,做都市先知。
3、热报,给轨道一丝温暖。
4、快车的快乐时光,热报的报中都市。
5、《都市热报》,轻轨送到。
6、轻松阅报,天下知道。
7、把握时间,把握热点,把握人生。
8、一手快讯,都市热报。
9、都市生活新一天,资讯热报早知道。
10、便捷乘轻轨,资讯看热报。
11、地铁站未到,热报事已晓。
12、奔波生活,热报相伴。
13、乘轻轨,看热报,真的有必要。
14、从今天起,都市快报每天和你一起前进。
15、随行所阅,如影相随。
16、服务大众,是你工作、生活的`好帮手。
17、热报天下,轨道速递。
18、新鲜资讯,陪您遨游。
19、你的生活尽在都市热报。
20、热报讯息,与地铁同步。
21、地铁外的缤纷世界,尽在都市热报。
22、都市快节奏,热报热生活。
23、坐地铁,读热报,生活工作两不误。
24、便捷生活,热报紧随。
25、都市热报,生活美好。
26、地铁行轨道,生活需热报。
27、生活资讯,首选热报。
28、手执轻轨热报,世事洞明尽知。
29、都市快节奏,热报紧相随。
30、快乐交通,热点同行。
31、地铁伴侣,都市热报。
32、都市热报,伴您出发。
33、享受快车道,热点早知道。
34、四季变化,热报常陪。
35、新鲜热报,hold住热点。
36、都市热报,从此改变您的生活。
37、领先获得,新鲜资讯。
38、上都市,看热报。
39、您匆忙的身影,有我们陪伴。
40、乘轻轨地铁,享热报世界。
41、轨道看热报,资讯快车道。
42、地铁有热报,有啥不知道。
43、美好的一天,从都市热报开始。
44、一份《都市热报》,一杯浓浓热茶。
45、新视界,心体会;新生活,心享受。
民国风复古风报纸港风通用模板
感
谢
观
赏
模 板
中外著名 倾情奉献·为你
良知好物 匠心·恒久流传
XXX精心制作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添加标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类别 3
类别 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精致良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精致良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03
04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
01 02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精致良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添加标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精致良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添加标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添加标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添加标题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民国绝妙的人名联
民国绝妙的人名联作者:刘继兴来源:《课外阅读》2011年第09期对联是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千姿百态的联苑中,将人名以各种形态嵌入对联中的人名联,构思巧妙,形态各异,尤具特色,读来别有情趣。
如广东省揭阳市关帝庙有一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一联嵌进四个人名,妙不可言。
再如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得知谭嗣同遇害,撰联挽曰:“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字复生。
此联表达了对烈士的哀悼和自己无可奈何的心情,还将死者和自己的名字巧妙自然地嵌了进去,对仗十分工整。
风云际会的民国时期,也曾涌现出不少绝妙的人名联来。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从创办黄埔军校起家的,尤其是第二次东征大捷后,蒋介石的军功威名如日中天。
广州的汪精卫、谭延闿、伍朝枢、古应芬、宋子文联名电蒋:“我兄建此伟功,承总理未竟之志,成广东统一之局,树国民革命之声威,凡属同志,莫不钦感。
”。
1926年1月广州举行国民党“二大”,到会代表256人,选举中执委时,有效票总数249张,蒋介石得票248张,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宋庆龄在国民党“二大”讲话赞扬东征胜利之后的广东形势时也盛赞蒋介石:“此间一切的政治军事都很有进步,而且比先生在的时候弄得更好。
”国民党“一大”连代表都不是的蒋介石,个人声名在“二大”达到顶点。
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出现一副对联,上联“精卫填海”:下联“介石补天”。
上联“精卫填海”中精卫是指汪精卫:下联“介石补天”的介石是指蒋介石。
精卫填海与女娲补天都是尽人皆知的神话传说,此联妙用典故,浑然天成,讴歌了早期的革命家蒋介石与汪精卫。
不幸的是,他俩后来都走向了革命的反面。
1932年,民国才子易君左写了一本《闲话扬州》,此册行文不失严谨,又取材丰富,所以销售畅旺。
但文中对扬州人的啰嗦有所讽刺,引发扬州各界人士的不满,最后易君左在报纸上登启事,向扬州人民道歉,上海中华书局将全部印好的《闲话扬州》销毁,才了此公案。
何省长扫他妈的墓
“何省长扫他妈的墓”:民国报纸那些标题党们字号:小大 2011-05-20 17:51 作者:刘继兴来源:四月网我要评论(0)核心提示:“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一年清明节去岳麓山扫墓。
官方要求各报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也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上午,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大吃一惊,待他看完全文,继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原来,有人在针对丰先生《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出他们沉浸于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中。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1947年,金元劵大贬值,民不聊生,工薪阶层苦不堪言。
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主)是东西也应当涨价!(副)1947年5月8日,《文汇报》把国民党政府查禁《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四川省府购买《伟大的蒋主席》一书配发给公职人员这两条消息合在一起编发,加了这样的标题:“《袁世凯》要查禁《蒋主席》必须读”。
解放战争时期,湘鄂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一天,某报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原标题为“匪首贺龙昨被活捉枪毙”。
民国时期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初探
民国时期新闻标题语言风格初探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既有共性,也有各自迥异的特色,而新闻标题就是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
民国时期的新闻标题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三种风格:一是庄严稳重,二是紧跟时代,三是简洁朴实。
标签:民国时期新闻标题语言风格一、引言题为文眼,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内容的集中概括和浓缩。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也就是新闻报道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理解新闻的基本内容。
”[1](P64)语言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语境下所产生的语言也会有完全迥异的时代特色和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
”[2](P5)新闻标题作为一个时代语言的汇集之地,必然会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本文拟以《宁波民国日报》为例,对民国时期新闻标题的语言风格进行初步考察。
二、庄严稳重的风格从清朝末年以来,白话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各种报纸也都以白话文来写作,言语之中少了许多文言文时代的严肃感。
但是,报纸毕竟是国家重要的宣传载体,所以一些特定的新闻用语依然以庄重的书面语为主,以示郑重。
如:(1)姜卿云吴望及等将补行宣誓典礼(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二日)(2)平商会呈请当局速实行印花税法(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二日)(3)江家眉莫定森昨赴慈视察双季稻(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二日)(4)从衍庄黄鼎瞿列西奉命督促鄞奉公路植树(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一日)(5)保甲讨论会昨结束黄主席将亲自召集会议(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一日)在新闻标题“平商会呈请当局速实行印花税法”中,“呈请”一词是极其书面化的语言,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说。
但是,“呈请”一词放在这则新闻标题中却极其必要。
新闻中的此次事件是平商会向当局要求征收印花税,以改变之前不合理的税收状况,商会作为一个民间商业性组织向政府提要求,在当时自然是需要极其恭敬、庄重才可以的,否则他们的诉求肯定难以实现。
(6)民厅令鄞县府酌量归并城区各镇(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一日)(7)成都附近蒋限期建筑碉堡(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十八)(8)川剿匪总部嘉奖二旅长忠勇(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十八)(9)省保安队第三大队召各中队长会议(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10)高三分院首席检察官陈备三昨日视事(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二日)“民厅令鄞县府酌量归并城区各镇”,“令”是“命令”的意思,在政府部门执行公务的时候用“令”一词显得尤为正常。
民国办报口号
民国办报口号篇一:民国报纸上的那些绝妙标题.doc民国报纸上的那些绝妙标题作者:刘继兴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3年第05期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读者打开报纸,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对标题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上世纪30年代,有一次,时任湖南省代省长的何应钦去岳麓山扫墓。
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报道这条新闻,并规定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巧妙地表明了文章的指向。
这一语双关的标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本人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人对我这样破口大骂?”丰子恺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发表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先生拉出的二胡声齐声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音乐带来的欢乐之中。
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数笔,画出人物个性。
人物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看什么;不画耳朵,人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听什么。
艺术所表现的至高境界,就是这样。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和油条也不例外。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一则物价飞涨的新闻拟了一个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见报后,读者纷纷叫绝。
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
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_3000字
民国报纸的那些绝妙标题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
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
刘继兴考证,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
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这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说出了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人物脸部虽然没有眼睛鼻子,却维妙维肖。
丰老很赏识这篇品评他画作的文章。
事过三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文章发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民国报纸中的香味长沙年
1929年春节,打倒正月初一发了一个整版的专刊
对阴历正月初一踩上一只脚,进入革命的年代不需要阴历这 样的废物了。这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的漫画。
擒贼先擒王,要废除阴历,就要从打倒正月初一开始。1929 年2月10市面上一些百年老字号春节 期间休假15天,在元宵节时才重新开门打开张。
1929年2月长沙报纸上宣传的就是废除阴历不过年的宣传
1929年长沙过春节时,一般市民到城隍庙玉泉山去敬神,乌 烟瘴气,国民日报副刊主持二郎神主张长沙人要学下江人打 菩萨。并且说跟长沙人宣传科学讲不通,不如收迷信捐,信 迷信用香烛就收钱,看你们信得起迷信不
湘味长沙年
王 八 婊 子 齐 发 狂 。
记 得 去 年 樊 西 巷 ,
一 般 朽 崽 省 得 忙 。
绅 士 龙 灯 禁 止 玩 ,
想 腌 腊 菜 不 能 多 。
齐 道 今 年 鱼 肉 贵 ,
整 鱼 笋 子 粉 火 锅 。
八 碗 团 年 例 菜 多 ,
民 湘国 味报 长纸 沙中 年的
7951630_名家话标题____
评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记者“敢开第一枪”的职责所在。
我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不同群体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和问题时有发生,但读者埋怨“经常看不到”,根源还在我们自己“敢不敢写、怕不怕挨批、深不深入发掘”等方面。
有些记者总抱怨“领导交办的报道不好写、担心被评为最差”,其实,应该首先问自己:“你深入发掘出了领导交办报道的最鲜活新闻事实,揭示出了蕴含其中的最大报道价值吗?”三、提高政治责任意识,严防大家没意识到的错误标题:《花架子少了接地气实了全省上下腾出精力真抓实干》。
评点:一看到这个主标题,就感觉虽然办报人和读者都“心里很明白”,是大力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正能量报道,但“腾出精力”的动宾结构谓语用在此处很不严谨。
“腾出”语义,是“把一件事放下来,去干另一件事”。
可见“全省上下腾出精力真抓实干”,其表达语义不仅会让敏感读者哑然失笑,而且“打击面太大”,会引出多种质疑,但一般人不太容易察觉。
这篇报道结尾是:“干部作风转得快,群众评价转得更快......仙桃杨林尾镇段家湾村张规则感慨说,‘从上到下作风都在转,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老百姓!’”,因此建议就此“画龙点睛”,修改为:《最大受益者还是老百姓》,就体现和提升了与“八条新规”紧密相连的报道价值。
四、制作标题,准确无误,不能为“更鲜活”闹笑话2013年1月15日消息标题:《燕矶农民学舞忙》。
这篇经过多个环节修改见报的通讯员来稿,报道内容是:“鄂州市燕矶镇文体活动中心组建了有老师辅导的夜晚流动舞蹈课堂,为农村姑娘、小伙们进行免费舞蹈培训”。
评点:读者一看这个标题,肯定发笑!难道真是“燕矶农民(啥都不干)学舞忙吗?”建议修改为《燕矶青年农民夜学舞》。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37。
报纸上哪三个字捧红了梅兰芳?
报纸上哪三个字捧红了梅兰芳?上世纪30年代,报纸为了要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支撑。
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了,说某某产品全国第一,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
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
可是这些广告都没有三字广告引人注目,这广告上小小的三个字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上海。
报纸上空间登的是哪三个字呢?很简单——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唱功绝顶,但要一下子出名也难。
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梅兰芳先生。
但是怎么引起人注意呢?他们在报纸上印了三个字——梅兰芳,之后什么都不说,这样广告便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不小的版面三个大字——梅兰芳。
这下子议论的人就多了,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上世纪30年代,报纸为了要生存,需要广告收入支撑。
那时候的广告要么吹得过分了,说某某产品全国第一,要么说某某产品有什么特别疗效。
介绍演出也是说什么盖世绝顶,这样的广告在报纸上比比皆是。
可是这些广告都没有三字广告引人注目,这广告上小小的三个字很快就传遍了当时的上海。
报纸上空间登的是哪三个字呢?很简单——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初到上海,虽唱功绝顶,但要一下子出名也难。
当时替梅兰芳筹划的这个戏班子就想在报纸上打广告,宣传梅兰芳先生。
但是怎么引起人注意呢?他们在报纸上印了三个字——梅兰芳,之后什么都不说,这样广告便登出去了。
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不小的版面三个大字——梅兰芳。
这下子议论的人就多了,连登了几天之后,上海市街头巷尾就都在议论了:“您知道梅兰芳吗?”市民都在互相打听,梅兰芳的名声越来越响。
连登了一周之后,一天,报纸上登出了一个详细的广告:“梅兰芳——京剧名旦,今晚在上海某某戏院登台献艺。
欢迎观看。
”这广告一出,票立即卖了个精光。
大家都想去看看梅兰芳唱得究竟怎么样,看看梅兰芳先生的功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报纸上的那些绝妙标题
作者:刘继兴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3年第05期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
”读者打开报纸,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
旧中国的老报人对标题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上世纪30年代,有一次,时任湖南省代省长的何应钦去岳麓山扫墓。
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报道这条新闻,并规定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巧妙地表明了文章的指向。
这一语双关的标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本人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人对我这样破口大骂?”丰子恺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有人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发表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先生拉出的二胡声齐声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音乐带来的欢乐之中。
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数笔,画出人物个性。
人物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看什么;不画耳朵,人们可以看出他们在听什么。
艺术所表现的至高境界,就是这样。
”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和油条也不例外。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为一则物价飞涨的新闻拟了一个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见报后,读者纷纷叫绝。
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
香港某报愤慨地将失地事件与这三个人的名字巧妙地嵌在标题之中: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离甫。
此嵌名标题讽刺辛辣,使国民党军政要员的投降嘴脸暴露无遗。
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湖北一带的国民党报纸常刊登贺龙被活捉枪毙的消息。
一次,某报纸又受命刊登这一“新闻”,标题定为“匪首贺龙昨日被活捉枪毙”。
一位编辑实在无奈,便在编排时有意在“被”字的前面加了个“又”字,出报时,标题变成“匪首贺龙昨日又被活捉枪毙”。
仅仅一个“又”字,使谣言不攻自破。
1948年,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
当时南京某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为标题报道了这一新闻。
此标题运用“回文”手法,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至今为报界称道。
在拟标题方面最有成就的当属老报人张友鸾,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风趣的报人”。
张友鸾在近30年的报界从业经历中,设计标题历来以用心、精致著称。
《新民报》抗战期间刊发了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张友鸾拟标题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因其构思奇巧、语意生动、一针见血而轰动了整个山城。
1943年,张友鸾在成都《新民报》主编社会新闻,当时成都各个学校毕业生大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
青年学子们深感出路问题严重,怨声载道。
《新民报》社会新闻版“学府风光”一栏登载了四川大学通讯员写的一则消息,说该校厕所管道堵塞,不能使用。
张友鸾当即挥笔拟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川大出路成问题。
一语双关,警策众人,犀利无比,大为读者称赞。
当时川大校长是国民党高官黄季陆,阅报大怒,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悻悻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