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
**市循环经济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浙江**群岛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海洋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打造全国独特的群岛型花园城市,努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起,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循环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环境质量提高与改善民生需求相适应,循环经济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循环型产业不断扩大。
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广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培育形成一批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循环型产业链构建取得成效,形成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区域循环经济格局和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循环经济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利用效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2010年提高20%。
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再生资源利用水平较快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到2015年,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4%,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海宁经编:做“经编强国”的有力推手
做“经编强国”的有力推手本刊记者-李英20多年间,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伴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塑造了一个个传奇,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逐渐成长为经编产业重地。
尤其是在“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通过不断深化调整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由“经编大国”向“经编强国”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纺织工业领先典范系列报道海宁经编:SPECIAL特别报道从无到有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待挖掘的商机成为了创业者们的宝藏。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发展之初也只是马桥镇上由3家经编企业组成的小型乡镇工业园区,不过很快,园区领导就盯准了经编产业。
那时,出任马桥镇党委书记的沈顺年,一直在思考该用何种方式激活那些敢于破土求新生的民营企业家们的心。
在当时,海宁从事皮草生意的人比较多,而从事经编行业的企业并不多,然而沈顺年深谙,越是成熟的行业其发展空间越小,新的领域反而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沈顺年认为,经编这个无所不在的万能“钥匙”,将会前景无限。
在沈顺年及园区领导的大力推动下,海宁的经编产业开始有声有色做了起来,经编产品琳琅满目,应用领域逐渐从服饰用、装饰用延伸到产业用领域。
“不夸张地说,经编产品的应用范围上到天上飞的航空、航天,下到地上跑的汽车,水里游的游艇,身上穿的外套、内衣、帽子等,只要你能看见的都有经编产品。
”沈顺年说道。
而之后的十几年间,海宁的经编产业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2005年10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成立,园区随即成为了经编分会会长单位,开启了园区发展的新篇章;2006年,由园区发起并积极组织承办的第一届海宁中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同年,园区正式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2007年,园区产值首破百亿元;2008年,“马桥经编”成为“浙江区域名牌”; 2009年,全国首家经编产品专属交易中心“中国经编总部商城”投入使用,同时,园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订了节能减排自愿协议,成为行业内首个节能减排示范园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09•【字号】青政办[2011]234号•【施行日期】2011.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34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月九日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青”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青海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青海,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历史上科技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
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青海为目标,以体制和政策环境创新为先导,以科技产业化和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立足科技富民、科技强省、科技能力提升三个层面,突出“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在发展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方面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引领和支撑了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截止“十一五”末,全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为“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全面转移到解决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上。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循环经济、新能源经济、生态经济与民生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9.04•【文号】发改环资[2013]1720号•【施行日期】201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一)总体要求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城市(县)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创建目标到2015年,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
创建城市(县)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二0一一年九月目录一、规划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3)(三)规划范围 (4)二、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 (4)(一)现实基础 (4)(二)发展趋势 (5)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基本原则 (7)(三)总体目标 (7)四、主要任务 (8)(一)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8)(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 (9)(三)加快建设节能环保重点工程 (10)(四)加快完善节能环保服务体系 (11)五、保障措施 (12)(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 (12)(二)统筹产业发展规划 (12)(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2)(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13)(五)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13)(六)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13)附件1: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企业一览表附件2: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重点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3: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建议招商引资项目一览表附件4: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科研依托单位一览表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体,具有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
本规划中的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环保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
同时,节能环保产业又可以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浙江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宁波市委“六大加快”的战略,宁波市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二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宁波市节能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1、顺应低碳经济蓬勃兴起的国际潮流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获批 一批化工示范项目将借势加快推进
高要求 , 被列入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
范工程 的化 工企 业 获得 了先 发优 势 。 国务 院常 务 会 议 要 求 完善 各 项
支持政 策 ,健全 法规 标准 ,全 面推进
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
和产 品制 造 企 业 ,建 成 完 备 的资 源 回收 和循 环 利用 产业 体 系 。 为推动 循环 经济 发展 , 规划 强 调 ,要实施 循环经济 “ 十百千 ”示 范 行动 ,即十大 示范工程 、 百个 循环 经
பைடு நூலகம்
济示范城市 ( 县) 、千家循环经济示 范企业 ( 园区) ,在全 国范围内推广
为六七百亿元的专项基金。 硪
天然气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公布
【 本刊讯】 ( 记者 马守贵) 2 0 1 2 年1 2 月 3日,国
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 ( ( 天然气发展 “ 十二五” 规划) ) 。 ( ( 规 划》明确了 “ 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具体 目标 和重点任务 。 规 划 提 出 ,“ 十二五”期 间 ,新增常规 天然 气探 明地 质储量 3 . 5 万亿 立方米 ( 技术 可采储量约 1 . 9 万亿立方米) ; 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 1 万亿立方米。 到2 0 1 5年 ,国产 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 1 7 6 0亿立方米
业体 系、循环 型农 业体系 。在工业 领
到2 0 2 0 年 ,形成再利用、资源化产
业 技术 创 新 体 系 ,形 成 一 批具 有 核
示 ,化工生产 中所使用的一些原料
同 时也 是 能源 ,废 物 也 可 以变 成 资 源 。通 过 发展 循 环 经 济 可 以 充分 利 用 各 种 能 源 资 源 ,也 将 大力 推动 化 工 节 能工 作 。 业 内人士认 为 , 未来循环 经济产 业 将进入快 速发展 期 , 对企业 在 自 身 生产 过 程 中的 循环 利 用 也提 出 了更
黑龙江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科学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结合黑龙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战略导向,坚持从省情出发走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审时度势,精心谋划,确立科学发展主调,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局,制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改革发展的巨大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突破1万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6%,跃上1千亿元台阶,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是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的五年。
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的五年。
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宽领域、深层次对外经贸合作格局初步形成,是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的五年。
“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现实意义的思考
源 管理 ,抓 好 工业 、 建筑 、 交通 运输 等 重点 领 域节 能 ;建立 完 善
温 室 气 体 -} 和 节 能 减 排 统 计 监 测 制 度 , 加 强 气 候 变 化 科 学 研 h放 究 , 加 快 低 碳 技 术 研 发 和 应 用 , 逐 步 建 立 碳 排 放 交 易 市 场 。 坚 持 共 同 但 有 区 别 的 责 任 原 则 , 积 极 开 展 应 对 全 球 气 候 变 化 等 国 际 合 作 ,实现 全球 地摊 经济 的可持 续 发展 。 目 前 我 国 资 源 利 用 效 率 与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相 比 仍 然 较 低 , 突
资 源 利 用 水 平 , 已 经 成 为 企 业 降低 生 产 成 本 、 提 高 经 济 效 益 和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障 碍 。 西 方 国 家 早 已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置 于 国 家 战 略 高 度 , 不 仅 将 循 环 经 济 作 为 国 际 竞 争 的 手 段 , 而 且 将 循 环 经 济 视 为 未 来 企 业 和 国 家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所 在 。 就 我 国 而 言 , 人 力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促 进 资 源 高 效 利 用 , 增 强 国 际 竞 争 力 , 已 经 成 为 我 们 面 l 临
2 1年第1卷第0期 01 0 5
一 5
社 会 的观 念深 入人 心 , 实行 最广 泛 的社 会参 与 , 引导社 会 各方 面
的 力 量 , 以 此 充 分 调 动 人 民 群 众 保 护 改 善 环 境 和 关 注 社 会 发 展 的 积 极 性 , 从 我 做 起 , 增 强 责 任 感 , 提 高 国 民 素 质 。 最 终 让 群 众 热 爱 社 会 的 热 情 付 诸 行 动 , 掀 起 营 造 健 康 和 谐 生 活 环 境 的 高 潮 , 净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2.06•【字号】嘉政发[2007]18号•【施行日期】2007.0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的通知(嘉政发[2007]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已经五届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二月六日嘉兴市“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我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我市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5〕40号)和《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实施我市循环经济“1588”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企业、园区、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构建循环产业体系、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体系、社会循环体系、生态环保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先行区,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01•【文号】环发[2011]129号•【施行日期】2011.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目录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主要进展2、存在问题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主要目标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二)加大经费保障(三)建设人才队伍(四)强化培训宣传(五)扩大公众参与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海宁产业发展趋势
海宁产业发展趋势海宁产业发展趋势引言:海宁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杭州湾经济区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
多年来,海宁一直致力于产业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探讨海宁产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其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海宁产业发展的背景与现状1.1 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个地区也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海宁作为浙江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个大背景下积极寻求发展路径。
1.2 现状当前,海宁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以皮革、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挑战。
因此,海宁需要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二、海宁产业发展的优势2.1 地理优势海宁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杭州湾经济区交界处,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2 产业基础海宁拥有较为丰富的产业基础,尤其在皮革、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2.3 人才优势海宁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较好的人才队伍,这是海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人才可以为海宁的产业创新提供支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海宁产业发展的挑战3.1 环保问题传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海宁需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3.2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目前,海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但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海宁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3 人才流失问题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当前海宁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一方面,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发展,另一方面,海宁本地的人才也面临缺乏发展机会的问题。
2022十二五202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
2022十二五202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202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一、引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指国家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路径进行规划和制定的重要文件。
本文就2022年至2026年的十二五期间,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宏观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目标建议设定2022年至202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为6.5%至7.0%。
这个目标既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又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建议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扩大内需建议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消费引导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拉动投资增长。
三、创新驱动发展1. 科技创新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建设,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研人才。
2. 人工智能发展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培育人工智能创新企业。
3. 数字经济建议加强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
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四、绿色发展1. 节能减排建议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对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
2. 生态保护建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投入,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循环经济建议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全面开放1. 对外贸易建议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2. 外商投资建议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环境。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5•【字号】青政办[2011]192号•【施行日期】2011.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19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青海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青海省大力推进“四个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持续扩大,对运输能力、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树立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打造枢纽、畅通通道、加密网络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一章“十一五”交通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持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铁路、公路、民航、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总量,提高能力,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为主轴,“两横三纵”主骨架公路及干线、次干线公路,支线铁路和省会西宁机场及格尔木、玉树支线机场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
看海宁的经济发展
看海宁的经济发展海宁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产区和经济发展先行县之一。
近年来,海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海宁的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发展、科技创新、旅游业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海宁的经济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海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海宁在过去主要依靠纺织行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但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发展起了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目前,海宁已经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外贸发展海宁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得海宁的外贸发展势头良好。
海宁是中国重要的皮革、纺织品生产基地,出口额居全国前列。
同时,海宁还大力发展进口贸易,进口汽车、进口商品等有了明显的增长。
海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科技创新海宁注重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的发展。
海宁市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扶持资金,用于资助科技项目的研发与转化。
海宁还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这些措施为海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四、旅游业发展海宁素有“中国皮革之都”、“中国针织之都”的美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
近年来,海宁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与改善。
海宁的皮革博物馆、纺织博物馆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海宁还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推广海宁的文化和特色产品,提升了海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结起来,海宁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态势,外贸发展的活跃局面,科技创新的突出成绩和旅游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海宁政府的扶持和各界人士的努力,同时也感谢国内外客商和游客对海宁的支持与厚爱。
未来,海宁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内外合作,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海宁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工作方案
经 过 5年努 力 , 2 1 到 0 4年 , 区 功 能 全 布 局 更 加合 理 , 出更 富 成 效 , 本 形 成 产 基
浙江经 济 ZHE I G E I AN J
25 J ANU
“
一
主一副 四支撑 ”的丁字型 区域发展格
局, 实现 “5 ” 6 4 的产 出“ 四倍增 ” 目标 。其
素充分集聚和进发的创业创新热土 , 为全
省经 济转型升 级和开发 区整合 提升形成
“ 两创热土”加速培育 。通过整合提
升 , 业环境 全面改善 , 创 资本 、 术 、 力 技 智
示范, 为加 快 “ 三市 ” 建设 、 现 “ 个 率 实 两
先 ” 出更 大 贡 献 。 做 主 要 目标 是 :产 业 高 地 ” 加 速 崛 起 。 “ 通 过 整 合 提 升 ,全 区产 业 结 构 进 一 步 优
由交 通 主 干 道 向城 市 主 干 道转 型 。 城 北 在
19 9 7年底 经 浙 江 省 人 民政 府 批
准 为 省 级 经 济 开 发 区 。2 0 0 6年 7月 通 过 国 家发 改委 审核 ,国 土部 核 准 面 积 58 8 . 3 平方 公 里 。0 7 3月 通 过 I0 0 1 量 20 年 S 90 质 管 理 和 IO100环 境 管 理 体 系 认 证 。海 S 40
区块 , 托 文 苑 路 北 延 、 宁 火 车 站 改 造 、 依 海 碧 云 路 以 西 区块 退 二 进 三 等 重 大 举 措 的 实 施 , 本形 成 洛 隆路 、 苑 路 、 山河 三 基 文 长
宁经济 开发区是 长三角最 具投 资价值 的
开 发 区 之 一 , 浙 江 省 省 级 开 发 区投 资 环 在 境 综合 评 价 排 名 中一 直走 在前 列 。 经 过 1 的 开 发 建设 , 目前 海 宁经 7年 济 开 发 区 已开 发 面 积 ( 以前 托 管 ) 含 共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潮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潮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05•【字号】•【施行日期】2012.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潮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市各开发区管委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潮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反映。
二○一二年六月五日潮州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确保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2〕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潮州”为核心,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为抓手,以建立节约型、清洁型、生态型产业结构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机制节能、社会节能,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充实机构,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宣传,以节能推动实现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转变,以节能推动低碳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9562吨标准煤(按2010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1521 吨标准煤下降17%;“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约210.88万吨标准煤。
天津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研究
天津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研究作者:孙彩英来源:《中国标准导报》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循环经济以及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梳理出我国循环经济标准化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天津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以主打循环经济产业为实例,探索提出天津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为推动天津循环经济标准化发展,助推天津循环经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标准化循环经济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study and research on circular economy and standard of circular economy in our country, indicate that standard of circular economy in our country is shortage. Focus on the problem existed, with the case of main industry of circular economy in Tianjin and its character, this paper propos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 of circular economy will develop the technology which wil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y healthily.Key words: standardizations, circular economy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编制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国家层面上,总结凝练了60个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案例;选择了22个园区继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程,选择40个园区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力度;确定了两批16个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各地“十二五”循环经济相关规划汇总
善 相关 政策 、 加强 技术 支 撑 、 强 化 生产 者责 任 、 加强
环境管理 、 引 导公 众 参 与等 措 施 , 全 力 保 障 优化 废 弃 电器 电子 产 品处理 产业 布局 、 强 化废 弃 电器 电子
近 日, 国务 院讨 论 并通 过 《 “ 十二五” 循 环 经 济 发 展规划 》 ,明确 了我 国今 后循 环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 目标 、 重 点任务 和保 障措 施 。 地 方各 省市在 2 0 1 2年 前后 也 纷纷颁 布 了“ 十二 五 ” 循 环 经济相 关规 划 。 《 广 西循环 经 济发 展 “ 十二 五 ” 规划 》 指出, 将 把 农业 循 环经济 、 工 业循 环 经济 以及 社会 循环 经 济列 为建设 重点 。 在 充分落 实 现有 的循环 经济 相关法 律 法 规外 ,还将 制 定 和完善 更加 优 惠 的价格 政策 、 财 政 政策 、 投 融资政 策 、 废弃 物利 用政 策 、 政府 采 购政 点领 域全 面贯彻 循 环经 济理 念 , 建立 以生态农 业 为 主体 . 以新 能源 产业 和 生态 旅游 业 为两翼 的循 环 经 济 发展 模 式 . 落 实 大力 推 进 节 能降 耗 、 全 面推 行 清
系 统性 与 区域性 、 针 对性 与特 色性 相结 合 的原则 设
立, 包括资源产出、 资源 消 耗 、 资 源综 合 利 用 、 废 物 排 放 、绿色 创建 与绿 色认 证类 五个领 域 共 2 2项指
《 浙 江 省循 环 经 济 发展 “ 十二 五 ” 规划》 是 按 照 浙江科 学 发展 的要求 ,遵 循 循环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发 展 理念 , 结合我 省 资源禀 赋 和发展 基 础 , 着 力 发展循 环 型工
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上半年或将发布
环保政 策框 架划 定 环境 税征 收范 围扩大
地 要 根据 规划 目标 对本 地 区的所 有新 建涉 重项 目进 行统筹
一
位参 与 《 国环 境宏 观 战略研究 丛 书》 编写 的环保 中
考虑 , 立总量 目标 ,同时鼓励各省 在其 非重点 区域 内开展 专家 2 建 9日建议 ,环保税 收应包 括 “ 优惠”和 “ 惩罚 ”两大 重金 属排 放量 置换 与试 点工 作 ,实 现非重 点 区域 内重点 重 方面 。优惠 ”即对 “ 绿色 企业” 采取加速 折 旧、投 资抵免 、
循环经济 “ 十二五”规划上半 年或 将发 布
据 E前召开 的 “ l 中国循环 经济 论坛 ” ( 国循 环经 济 ,( 全 发展 “ 十二 五”规划 下称 ( ( ( 规划 已经编 写完毕 ,报 国务 )
院批准后上 半年发布 。 权威 人士透露 , 据 国家发 改委正 在指
导各 地 制订 循环 经济 发展规 划 ,同时将进 一步 完善 国 家对
程 综合 防控理 念转 变 ,从 源头上 减 少企业 在生 产 过程 中的 保 格 局 。 重 金属排 放量 。 在 完善 环保 收费 制度方 面 ,要提 高涉 重金 属 、持久性
“ 也意 味着通 过清洁生 产进行 重金属减 排 ,未来 的空 有机 污 染物 的收费 标准 ,完 善城 镇污 水和 垃圾 处理 收费 政 这 间很大 。 ”王毅 指 出,环保 部应尽 快发布 全 国重 点企业 清洁 策 。 生 产公 开和年 度通 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市资源和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63号)和《海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海宁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实需要。
我市人口密度高、经济总量大、环境容量小、资源自给率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69308元。
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
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为了破解资源能源和环境难题,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从我市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
在产业类型上,以皮革、家纺、经编等传统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仍存在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印染、制革、化工、造纸和电镀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推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要兼顾环境承载能力;既要为当代人创造最佳的投资与人居环境,又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的和谐发展之路。
我市作为资源缺乏的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
(二)现实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市循环经济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循环经济建设加大了宣传力度,同时积极推进试点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1.循环经济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2006年4月我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26个部门单位组成的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市循环办,加强对循环经济工作的领导。
各镇、街道、各开发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
每年市循环办根据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且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009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意见》(海政发[2009]17号),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
2008年以来,市财政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资源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等重点示范项目扶持奖励和宣传。
2.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推进。
按照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我市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氛围,培育了一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海宁(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园列入省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之一、浙江巨都公司中药现代化乙醇回收和中药渣综合利用项目和浙江南大环保科技公司利用甘蔗渣替代木浆造纸项目等列入省发展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
到2010年,全市培育海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单位、园区)4家,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投资计划项目1个。
实施了皮革废料边角料再利用、碎玻璃综合利用、蚕沙综合利用、甘蔗渣废物再利用、废纸综合利用、废旧橡胶资源再利用、制革污水治理和中水回用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3.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建设。
工业领域对印染、制革、化工、造纸和电镀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到2010年底,全市共完成123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有6家企业获得省“绿色企业”称号。
积极推进园区(开发区)生态化改造工作,组织开展了以省级开发区和制革、电镀、蔬菜加工、印刷等行业为重点的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有20家电镀企业搬迁进入电镀园区。
鼓励支持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
着力引导皮革、家纺、经编等特色产业的企业采用变频调速和高效变压器等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支持企业采用节电、节煤、节油、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和远红外加热等节能高新技术,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农业领域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综合利用、秸秆载培食用菌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
社会领域重点构建以专业市场、固定收购点、流动收购三个层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全面启动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至2010年底,建立起6个国家级生态镇、8个省级生态镇(已经实现海宁市全覆盖)、1个省级生态街道;省级绿色医院2家、省级绿色饭店6家、省级绿色家庭20家、绿色社区36个(其中,省级10个)、各类绿色学校65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12所)。
4.“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建设目标基本完成。
2010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5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35%。
进一步完善污水管网特别是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收集范围已覆盖到全市所有镇、街道和开发区,市控以上重点水污染企业已全部纳管排放,全市90%以上的工业污水和所有镇的镇区生活污水已实现纳管排放,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达到15万吨/日以上。
全力实施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3%。
稳步开展扩大南排洛塘河整治应急工程。
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7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6.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49%,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5033.24吨,二氧化硫排放6904.92吨。
在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循环经济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装备水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撑不足;配套政策仍不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资源“倒逼机制”、“生产责任延伸制度”和“污染者付费制度”;循环经济统计薄弱,现有统计评价和监督考核指标难以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有待在下一步发展中重点突破。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将海宁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
积极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
2.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原则。
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研究开发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制度创新,稳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投融资、政绩考核等体制机制,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3.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原则。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试点基地,以示范试点带动全市循环经济整体推进,从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4.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原则。
强化政府引导,推动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创业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废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牢固树立,将海宁建设成为江南水乡平原水网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1.循环经济形成一定规模。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广泛推广,实施“六个一批”创建工程,形成具有海宁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格局。
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园区,创建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一批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创建一批服务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创建一批绿色示范社区,创建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2.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降低19.5%以上。
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5%以上。
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
水泥散装率大于85%,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0%。
3.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增强。
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
城乡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利用率达到9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
4.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进一步加强宣传,大力推广节能与绿色标志产品、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和低碳环境,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表2-1 “十二五”海宁市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