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植物微核检测技术23页PPT文档
微核实验PPT
五: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选饱满蚕豆种 子,放于蒸馏水中浸泡24小 时,此间换水两次。待种子 吸胀后,转入铺有脱脂棉的 培养皿中培养,每天换水一
次培养三天,初生根长1~2
厘米待用。
2、处理根尖:取1.25克香烟
丝于烧杯中加入250毫升 蒸馏水加热热煮沸
6、染色: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加石炭酸品红染液, 染色10min,加盖玻片,压片,镜检观察。
★注意事项: ★培养蚕豆时需勤换水 ★处理蚕豆时要将根部浸没于处理 液中 ★固定液要现配现用
六,实验成果
对照组
实验组
有丝分裂前期
有丝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末期
分裂后的细胞
七,结论分析
MCN‰=18‰左右,浓度太大,导致根尖不生长,在此忽略此结果
微核出现与烟汁浓度变化图
120 100
MCN‰
80 60 40 20 0 0.5 1 1.5 2 2.5 3 3.5
1表示对照组蒸馏水 2表示烟汁:蒸馏水=1:5 3表示烟汁:蒸馏水=1:1
经实验观察: ☆对照组未出现微核。 MCN‰=7‰左右
☆烟水:蒸馏水=1:5出现的微核较少。MCN‰=60‰左右,污染指标
(PI)=8.57 ☆烟水:蒸馏水=1:1的处理液微核出现的最明显。MCN‰=100‰左右, 污染指标(PI)=14.29 ☆未稀释的烟水和烟水:蒸馏水:茶水=1:1:1的根尖长势不好。
冷却后过滤待用
• 取6只培养皿,铺上 脱脂棉,将检测液分 别加入培养皿中,并 且编号,另取一组加 蒸馏水的培养皿做对 照组,分别选取4枚 蚕豆放于脱脂棉上, 培养24小时
培养皿编号:
1:未稀释的烟汁
2:烟汁:蒸馏水=1:1 3:烟汁:蒸馏水=1:3 4:烟汁:蒸馏水=1:5 5: 烟汁:茶水:蒸馏水 =1:1:1 6:蒸馏水
利用植物微核检测有毒物质
利用植物微核检测有毒物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应用到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称为三致性,而三致性的根本又在于致突变性,致畸、致癌常常是致突变的结果。
为了检测出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上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致突变物检测中。
本文采用蚕豆根尖植物微核技术,对生活用品指甲油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
这一结果表明指甲油有一定的危害,建议大家尽量少使用。
关键词:微核;蚕豆;指甲油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植物微核技术的建立 (1)1.2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1)······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1)2.1实验材料 (1)2.2实验方法 (2)2.2.1选材并培养 (2)2.2.2处理与恢复 (2)2.2.3 根尖细胞的固定 (2)2.2.4根尖解离 (2)2. 2. 5 染色及压片 (2)2. 2. 6镜检 (2)······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2)3.1结果计算 (2)3. 2 结果统计 (2)3.3结果分析 (2)······结束语 (3)主要参考文献 (3)附录 (4)附录 A 指甲油成分 (4)致谢 (6)利用植物微核检测有毒物质第一章前言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致突变物检测中。
植物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ppt课件
微核法:直接涂片法、培养法、CB法;
微核仅出现在诱发后经过一次分裂的间期细胞传统微核 法不能分辨未转化、分裂一次和一次以上的淋巴细胞,影 响微核测试的准确性;
CB法计数CB细胞中的微核,可显著提高微核检测的灵敏度 和准确性。
MN
CB法优点:方法简单,分析快速,易于掌握, 有利于自动化分析,尤其在核事故涉及的人 员较多时更显示具优越性。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 次 2-3min,洗净后在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用甲醛: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 固定液,或换入70%酒精中保存。
5、酸解:弃去固定液,用清水漂洗2-3次,吸净水,加入 6M盐酸,于室温解离10min,弃去盐酸,漂洗根尖2-3 次,彻底洗净盐酸。
3、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个细胞,统计 其中含微核的细胞数,计算平均数,即为该处理的 MCN‰,即微核千分率。
样品实测MCN‰平均值 污染指标(PI)=
对照组(标准水)MCN‰平均值
微核
微核
MN NCE
改良:
CB法微核:
微核(micronuclear):无着丝粒断片(染色体碎片)或 在分裂后期落后的整条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纳入主核, 当进入下一个间期时,它们在细胞质内浓缩成小于主核1/3, 着色与主核相同或略浅的小核。
缺点:不像双着丝粒体对辐射敏感、特异; 自发率高,1%-2%;个体差异大,自发 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呈正相关,估算剂 量下限的不确定性高;衰减速度比双着丝 粒体快。
进展:
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易位)分析:荧光原位 杂交(FISH)技术
利用生物素(biotin)标记的已知碱基序列的核酸作为 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标本上染色体同源序列 进行特异性结合(原位杂交),然后用荧光标记的生物 素亲和蛋白 (avidin)和抗亲和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监 测和放大,使探针杂交区发出荧光(显色),形成可监测的 杂交双链核酸,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探针存在与否。 结合了探针的染色体呈现出特定的颜色,未结合探针的 染色体不着色,如着色与未着色的染色体间发生了互换, 这种异常的染色体在荧光显微镜下非常容易鉴别。
实验八 植物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测试法的应用: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化学诱变剂; 食品添加剂; 新药试验; 染色体遗传疾病; 癌症前期诊断等。
实验目的:
1. 通过植物根尖微核试验,掌握微核的制片 技术、识别及计数方法。
2. 了解评价理化因子对机体遗传损伤的快速 筛选方法。
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 M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 种异常结构。由于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等作用使染 色体受到损伤,在有丝分裂中、后期细胞中形成丧失 着丝粒的染色体单体或染色体断片,这些断片或染色 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 ,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 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游离于细胞质中形成的次核。在间期细胞中,常常见 到比普通细胞核小很多的一个或几个圆形结构,其直 径大约相当于滨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遗传教研室 2019年3月
背景知识——毒理遗传学:
又称遗传毒理学,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环境因素 对遗传物质的损害及其毒理效应的遗传学分支 学科。
环境中可产生诱变的因素:
1. 物理诱变:如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快 中子,激光,微波,离子束等。如空间诱变。
微核率与用药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
实验材料:
毛葱(Allium fistulosum)根尖。
实验器材:
显微镜,冰箱,水浴锅,分析天平,剪刀,镊子, 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滤纸,量筒,滴瓶,酒精 灯,指管等。
试剂
1. 环磷酰胺(CP) 2. 卡诺氏(Carnoy‘s)固定液 3. 希夫(Schiff‘s)试剂 4. 45%醋酸 5. 1 mol/L盐酸
微核检测记录表
细胞数
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共31张PPT)
——分离纯化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接种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再次镜检鉴定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接种检测类型 (1)拌种接种:病菌孢子拌种,之后培养鉴别。 (2)浸种接种:用病原孢子或细菌的悬浮液浸种。 (3)花器接种:将孢子悬浮液用注射器喷到花内。 (4)喷雾接种:将细菌或孢子悬浮液喷到植物上。 (5)针刺接种:用针束蘸取菌液后在叶片上穿刺。 (6)剪叶接种:用解剖剪剪去叶尖,浸细菌悬浮液。 (7)摩擦接种:用手或玻璃棒蘸病毒液,摩擦叶片。
碘或碘化钾染色法:
对象: 豆象类蛀害的豆籽。 方法: 取代表样品50g,放入铜网或包于纱布内,浸入1%碘化钾溶液或2%洒精碘溶液中,经, 取出移入0.5%氢氧化钾溶液中浸30s,取出用清水洗涤15-20s,立即用扩大镜观察。凡豆粒表面有1-2mm直 径圆斑者,即为虫蛀粒,结合镜下剖检。
虫蛀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凡籽粒上有黑点的,捡出解剖镜检。
虫蛀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品红染色法:取样品15g,放入铜丝网内,在30℃水中侵1min,移入酸性品红溶液中浸染2~ 5min,取出用清水洗净,倒入白色吸水纸上,用扩大镜检查。凡虫蛀粒表面均染有左右樱桃红小点;
若是虫伤或机械损伤则染色浅且斑点不规则形。
虫蛀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水浴锅内加温,待充分显色。若有多酚体存在则成深蓝色,反之则呈黄色。
注意事项:
样品有多酚体存在,呈蓝色的时间不长,当与空气接触后,在5-10min内,即起氧化作用而变成红色,
故检查应及时。 植株在受伤后也会产生多酚体,故取样时应避免截取受伤的叶片和根、枝。
植物细胞的微核测试技术及其应用
• • • •
2013-10-26
七 影响化学诱变效应的因素
• 诱变剂的理化特性 • 被处理材料的遗传类型及生理状态 • 诱变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 • 处理的温度: • 诱变剂溶液pH:
2013-10-26
06生物技术一班
16
八 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 安全问题。化学诱变剂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在
06生物技术一班 4
2013-10-26
化学诱变剂的种类和性质
• 烷化剂类
甲基磺酸乙酯(EMS)、乙基 磺酸乙酯(EES)、甲基磺酸甲酯 (MMS)、丙基磺酸丙酯(PPS)、甲基 磺酸丙酯(PMS)、甲基磺酸丁酯 (DES)、亚硝基乙基脲(NEH)、亚硝 基乙基尿烷(NEU)、亚硝基胍(NTG)、 硫酸二乙酯(DES)、硫酸二甲酯 (MES)、乙烯亚胺(EI)。 • 核酸碱基类似物 5—溴脲嘧啶(5— BU),5—溴去氧脲嘧啶核苷(5— BUdR),8—氮鸟嘌呤、咖啡碱、马来酰 肼,2—氨基嘌呤(2AP)。 2013-10-26 5 06生物技术一班
2013-10-26
06生物技术一班
12
解离: 将固定后的根尖清水清洗几次后,吸干水, 分装在试管中加入1N HCl溶液,在60℃ 下水解10min。解离后的根尖再用清水洗 2-3次,便于着色。 8. 染色,压片: 将解离后的根尖切除伸长区部位,放入凹 面玻片内,滴加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 10分钟左右。制片时,取根尖于干净载 玻片上,切取1mm左右的生长区,其余 部分弃掉,加半滴染液,加盖玻片。用镊 子在材料的部位轻压几下,使生长区细胞 分散开。
• 吖啶类(嵌入剂)
吖啶橙、二氨基吖啶、 人工合成ICR化合物。 • 无机化合物 H2O2、LiCl、亚硝酸、 MnCl2、CuSO4等。 • 简单有机化合物 抗生素、丝裂毒素、重 氮丝氨酸、中性红甲醛、氧化乙烯、重氮 甲烷、氨基甲酸乙酯、链霉素等。 • 异种DNA 高级酚 羟胺(HA)、苯的衍 生物、嘌呤及其衍生物、磺胺药物。 • 生物碱 石蒜碱、秋水仙碱、喜树碱、长 春花碱等。
植物微核检测技术
植物微核检测技术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检测的方法和意义2. 通过检测评价环境中常见物质的诱变情况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为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与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微核发生率同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
所以可以用简单的微核技术来反映诱变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危害。
并且这种方法获得的结果与通过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所获结果相当。
1983年华中师大生物系建立了一套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用于检测水环境以一定浓度CrO3、NaN3为阳型对照,以自来水为对照,取污水作被检样品,处理蚕豆根尖12-24小时,酸解、染色、压片、计数微核发生率。
污染指数=样品实测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对照实测微核千分率平均值污染指数0-1.5 基本没有污染1.5-2 轻度2-3.5 中度3.5以上重度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蚕豆种子实验器具: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培养皿等。
实验药品:5mol/L盐酸,甲醇,冰乙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叠氮钠) 处理液:20mmol/L 学生用修正液可容部分:分别稀释1/50、1/100、1/500、1/1000。
四、实验步骤1. 取材料(大蒜洋葱、蚕豆、小麦等)发根至一定长度。
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25℃下浸泡24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
种子吸胀后,用纱布松散包裹置培养皿中,保持湿度。
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 左右,根毛发育良好,这时即可用来进行检测。
2. 处理各实验组。
应该设定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样品组。
每一处理选取4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放入盛有待测物溶液的烧杯锡箔纸上,浸没根尖。
阳性因子采用NaN3(20mmol/L),用自来水作阴性对照,实验组分别取4种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共6个处理,处理根尖24h。
《微核检测技术郭》PPT课件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遗传教研室 2010年3月
精选ppt
1
背景知识——毒理遗传学:
或称遗传毒理学,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环境因素 对遗传物质的损害及其毒理效应的遗传学分支 学科,提供了许多迅速、准确、简便的方法来检
测各种环境因素对遗传结构的危害,以便采取措 施,减少这些因素对人类的危害。
3. 空间诱变:宇宙系列生物卫星、科学返回卫星、空 间站及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进行搭载。
4. 复合诱变: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先后使用。
精选ppt
3
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毒理效应: “三致效应”
1. 突变形成:环境因素诱发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点 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从而造成子代遗传性疾病发 生频率的增加,
2. 动物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等。
3. 应用多种人类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鼻腔粘膜细胞、 头皮毛囊细胞、痰液细胞等检测微核、染色体畸变、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等指标,对人类接触遗传毒物 的剂量及效应进行评价。
精选ppt
8
微核测试法: (micronucleus test, MNT)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Matter和Schmid 首先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评价客观地检 测来自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及生物因子对机体 产生潜在的遗传损伤方法,即用哺乳动物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PCE)出现率的实验方法。
2. 癌形成:环境因素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或在亲代遗 传的突变形成的背景上诱发体细胞突变,引起的体 细胞恶性转化为癌细胞的作用;
3. 致畸效应:环境因素作用于发育中的胚胎细胞干扰 了基因的正常作用,从而影响到胚胎细胞分化和器 官系统的发育而导致畸胎的发生,也包括环境因素 诱发亲代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畸 胎的作用。
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检测技术一、目的1. 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2. 学习小鼠骨髓细胞和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此后,微核测定逐渐从动物、人扩展到植物领域。
人和动物的微核测试多用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这需要一定的培养条件与时间,细胞同步化困难,微核率低,一般只在0.2%左右。
而植物系统则更直接、更简便。
如采用高等植物花粉孢子利用其天然的同步性作微核测试材料,取得较好效果,其中70年代末Te-Hsiu Ma用一种原产于美洲的鸭跖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建立的四分孢子期微核率计数(MCN-in-tetrad)的测试系统是较好的系统之一。
微核试验
五、结果与分析 1.柔顺剂对蚕豆初生根的影响 2.柔顺剂浓度对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CAF%)影响 3 .柔顺剂浓度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 (MCN‰)的影响
5.解离 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材料,吸干, 1mol/L的HCl溶液酸解10~15min。 6.染色 用蒸馏水浸洗幼根,切取0.5cm的根尖, 用改良的石炭酸品红溶液染色5-10min。 7.压片与镜检 常规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统计 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百分率,微核千分率并 用NikonYS100显微镜和Nikon 数码相机进 行显微摄影。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烧杯、培养皿、纱布、显微摄影系 统 2.试剂:各种被测试剂 3.材料:蚕豆
四、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 将蚕豆用蒸馏水浸泡24h,使其充分吸 胀,在此期间换水一次,然后将它们用干净 的湿纱布松散包裹置于瓷盘中,25±1℃恒 温培养,每隔12h换水一次。 2.处理 选取根尖长度为1~2cm的蚕豆,随机分 组,分别在浓度为0.05%、0.10%、0.25%、 0.50%、1.00%(V/V)的浓度中处理6h, 以蒸馏水作对照处理。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微核试验是以动植物为材料利用细胞生物学 方法观察材料出现的微核率(micronucleus frequency,MNF)来表示材料受遗传损伤程度的一 种检测遗传毒物的方法,是遗传毒理学常用的方法 之一。微核试验已发展为多种试验种类,植物微核 检测技术是国际上常用的环境化学物质毒性检测剂, 具有灵敏、简便、快速的特点。蚕豆是经典的遗传 学研究材料,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作为一种环境 致突变物的有效检测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损 伤及纺锤丝毒性为测试终点的植物体细胞 检测方法。它作为染色体诱变剂和环境致 癌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7,8,9综合实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核检测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 2.学习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MCN):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一种异常结构
微核率( MCN ‰)与作用因子的剂量或累积
效应呈正相关
污染指数
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
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将实验用蚕豆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自来水的杯中,浸 泡24h,此间至少换水两次。种子吸胀后,25℃催芽,置于铺 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经36—48h,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 2cm。 2、用被检测溶液处理蚕豆根尖:每一处理选取3-5粒初生根生长 良好的已萌发种子,放入盛有被测的培养皿中,被测液浸没根 尖即可。阳性检测因子可采用CrO3、NaN3、重铬酸钾、EDTA为加 强阳性效果可适当加大溶度,如1.0—2.5mol/L CrO3和0.5— 1.5mol/L NaN3、溶液。另外可取一污水作被检液之一,用自来 水(或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处理根尖12—24h,此时间也可 视试验要求和被检液溶度而定。
实验结果
若进行污水检测,根据污染指数鉴定出你所测水样的污染程 度,也可以计算被检化学药剂的污染指数。 污染指数(PI)=样品实测MCN ‰平均值/对照组(标准水) MCN ‰平均值 污染指数在0.50—1.50区间基本没 有污染; 1.51—2.00区间为轻度污染; 2.01—3.50区间为中度污染; 3.51以上为重度污染。
实验步骤
5、酸解: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每次5min,吸净蒸馏 水,加mol/L盐酸将幼根浸没,室温下解离10min至根尖软化。
6、染色: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没幼根3次,每次1—2min。最后 浸于水中,制片前取出置于载玻片上,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 一滴石炭酸品红,染色10min,加一盖玻片,压片观察。
实验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共25张PPT)
细胞数
微核数
污染指数在0-1.
数或微核数 在没有空调恒温设备时,如室温超过30℃,MCN本底可能有升高现象,但可经污染指数法数据处理,不会影响检测结果。
7.染色 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
阳性因子可采用CrO3(1.
5mmol/L 3种浓度。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CrO3 污水: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的培育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因而对诱变
因子反应敏感。松滋青皮豆是从不同蚕豆品种中筛选出来 的一种较为敏感的品种。本品种引入后在栽培繁殖时要注 意不要同其它蚕豆品种种在一起,不喷洒农药、以保持该 品种较低的本底微核值。也可用其它蚕豆品种,但是必须 设置对照组。种子成熟后,晒干贮藏于干燥器内或4℃冰箱 内备用。
六、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污染程度划分
将实验数据按以下步骤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1. 计算各测试样品(包括对照组)微核千分率(MCN‰ ) 如果对照本底MCN‰为10 ‰以下,可采用如下标准进行分析 以确定样品的污染程度: MCN‰在10‰以下,表示基本没有污染; MCN‰在10‰-18‰区间,则表示有轻度污染; MCN‰在18‰-30‰区间,则表示有中度污染; MCN‰在30‰以上,则表示有重度污染;
6.酸解:
从70%乙醇中取出固定好的根尖→流水冲洗 3min→吸水纸吸干→放入盛有适量1 mol/L HCl ,60±0.5℃水浴保温的青霉素瓶中→解离10min 。
7.染色 改良石炭酸品红染色:
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挑取1个根尖的 乳白色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滴加1~2 滴染液,染色10~15min,压片。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7 镜检及微核识别 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膨大、分裂相对多的部位, 再转到高倍镜(物镜40X)下进行观察 微核的识别标准 (1)凡是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每一处理观察5个根尖,每个根尖观察1000个细胞,并计数 其中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千分率)
3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处理后的种子用自来水(或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 钟。洗净后再置入辅有湿脱脂棉中,25℃下再恢复培养 22~24h。 4 固定 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用卡诺 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 70%的乙醇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5 解离: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每次5分钟,吸 净蒸馏水,加入5mol/L盐酸将幼根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 钟,幼根软化即可。 6染色 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洗幼根三次,每次1~2分钟。截下 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加席夫氏试剂(在生物实验可 以和经过酸化的DNA 发生反应,DNA 被染成紫红色,而 不和核仁,细胞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来鉴定DNA的存 在。),染色5~8分钟,加盖玻片,压片观察
实验原理
蚕豆根尖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常 发生断裂,断裂下来的片段在正常情况下能自行 复位愈合,如果此时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 会阻碍染色体的愈合,于是会出现微核,由于产 生的微核数量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所 以可用微核出现的百分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 生物遗传物质影响的程度。
细胞内微核的检测共17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染色体为指标的“三致效应”的检测方 法:
1. 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 2.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测试法; 3. 微核测试法。
(1)断片 (2)双着丝点 (3)环
微核率与用药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
实验材料:
毛葱(Allium fistulosum)根尖。
实验器材:
显微镜,冰箱,水浴锅,分析天平,剪刀,镊子, 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滤纸,量筒,滴瓶,酒精 灯,指管等。
试剂
1. 环磷酰胺(CP) 2. 卡诺氏(Carnoy‘s)固定液 3. 希夫(Schiff‘s)试剂 4. 45%醋酸 5. 1 mol/L盐酸
微核检测记录表
细胞数
微核数
微核千分率
作业和思考题:
1. 叙述微核形成原理。 2. 统计微核细胞数,计算微核细胞千分率。 3. 画出具有微核的细胞示意图。
注意事项:
1. 处在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对不同理化因素的 敏感时期和敏感剂量是不同的,需要进行 试验摸索。
2. 观察与识别微核要准确,统计细胞数至少 1000个/3张片。
4. 镜检及观察,检查400个细胞/片。
结果及分析:
1. 细胞学观察:
在细胞分裂间期,微核 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 于主核之外,大小在主 核的1/3以下,折光率 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 主核一样。
毛葱根尖微核
2. 微核率计算
微核率(MCN%o)=
微核数 细胞数
×1000%o
片号 第1片 第2片 第3片 总计
环境因素造成的遗传毒理效应: “三致效应”
1. 突变形成:诱发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 变,造成子代遗传性疾病发生频率增加;
2. 癌形成:诱发体细胞基因突变或在亲代遗传突变 形成的背景上诱发体细胞突变引起的体细胞恶性 转化为癌细胞;
3. 致畸效应:作用于发育中的胚胎细胞干扰基因的 正常作用,影响胚胎细胞分化和器官系统的发育导 致畸胎的发生。
转入70%乙醇中保存。
临时装片制片 —— 细胞学鉴定
1. 解离:取70%乙醇中保存的根尖水洗两次,用1 mol/L HCl 在60℃处理根尖8~10min后,水洗 3~4次,每次5min。
2. 染色:根尖在有盖的小瓶中加入希夫(Schiff )试剂 染色30min~2h。
3. 压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切下根尖分生区,滴一滴 45%醋酸,加盖玻片,用滤纸吸净多余的液体,一手 压住盖玻片一角,另一手持竹针轻敲盖玻片至组织呈云 雾状。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轻烤,在盖玻片上覆滤纸条, 用拇指垂直按压制片。
肿瘤的发生和类型
遗传毒理评价所用的材料:
1. 植物、昆虫、水生动物等,如紫露草花序、蚕豆 根尖、鱼红细胞遗传毒性试验。
2. 动物细胞:小鼠骨髓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等。 3. 人类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鼻腔粘膜细胞、头皮
毛囊细胞、痰液细胞等。
“三致效应”的检测方法:
早期的方法:用待测化学物质喂饲、注射动物 或涂布在动物皮肤上,观查动物是否因此而患 肿瘤或出现畸胎等。
3. 环磷酰胺有毒,使用时要注意。
智能全自动微核分析系统:
法国IMSTAR
谢谢
微核测试法的应用:
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 化学诱变剂; 食品添加剂; 新药试验; 染色体遗传疾病; 癌症前期诊断等。
实验目的:
1. 通过植物根尖微核试验,掌握微核的制片 技术、识别及计数方法。
2. 了解评价理化因子对机体遗传损伤的快速 筛选方法。
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 M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 种异常结构。由于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等作用使染 色体受到损伤,在有丝分裂中、后期细胞中形成丧失 着丝粒的染色体单体或染色体断片,这些断片或染色 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 ,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 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游离于细胞质中形成的次核。在间期细胞中,常常见 到比普通细胞核小很多的一个或几个圆形结构,其直 径大约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
微核
微核测试法: (micronucleus test, MNT)
20世纪70年代初由Matter和Schmid首先建 立了一种简便、快速、评价客观地检测来自环 境中的各种理化及生物因子对机体产生潜在的 遗传损伤方法,即用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 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PCE) 微核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根尖的培养
环磷酰胺处理
诱变处理
固定 解离
染色
压片
镜检及观察
实验材料 准备
细胞学鉴定
临时装片 制片
实验材料准备 —— 诱变处理
1. 毛葱沙培生根,室温下2~3天即长出0.5 ~ 1cm长的根;
2. 置于100mg/L、150mg/L环磷酰胺溶液中
处理24小时; 3. 从药液中取出,水洗后清水培养22~24小时; 4. 水洗后用Carnoy’s固定液固定24小时,水洗,
背景知识——毒理遗传学:
又称遗传毒理学,用遗传学方法研究环境因素 对遗传物质的损害及其毒理效应的遗传学分支 学科。
环境中可产生诱变的因素:
1. 物理诱变: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 中子,激光,微波,离子束等。如空间诱变。
2. 化学诱变:如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氯化锂、 亚硝基化合物、叠氮化物、抗生素和吖啶等 嵌入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