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身为公民的责任。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对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性。
首先,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在和谐社区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化的培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提高。
其次,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民参与,注重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发扬民主、团结和互助的精神,才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区。
另外,构建和谐社区也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提倡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构建和谐社区也需要注重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注重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在和谐社区中,我们应该注重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共享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社区居民一起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原则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原则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以学习促进工作。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追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党内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加强党内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强党内制度建设,对于保持我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及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关键词:党内制度建设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
我党深知责任之重,任务之坚,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内制度建设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我党执政的本质就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此,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配套的党内制度体系,是进一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执政水平,更好的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权力,正确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证。
一、党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有着长期封建历史的国家,“人治”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致使以人为治的观念长期在我们各级领导决策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一定作用。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官僚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实事求是、唯物客观不够;二是权力相对集中,在民主方面存有一定问题;三是存在家长制现象,不利于科学决策;四是干部职务终身制尚未完全改变。
整体来看。
我们决策、法规、制度的确定,多倾向于重人轻制,决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由主观因素和领导素质决定,而不是完全靠集中民主智慧的机制来实施。
再者是重经验轻科学,决策多是靠劳动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在运用科学制度和有效管理方面不足。
这种观念的长期存在,致使一些重大决策较为盲目,不规范、不科学、不系统,没在足够的前瞻性、预见性,以导致决策偏离正确方向或出现失误,给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这方面的教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屡见不鲜。
为此,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内管理制度,成为实现党内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论文导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即“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和谐。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协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1、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中遇到的中的问题,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某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在经济和社会协调的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同时,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多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三、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努力构建和谐社区
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指在国家发展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构建和谐社区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下面是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首先,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只有居民们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注重社区内部的公平正义。
社区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必须要加强公平正义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各个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避免发生利益冲突和矛盾。
另外,构建和谐社区还需要注重社区的环境保护。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垃圾处理、推动低碳生活等,保护社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构建和谐社区需要注重社区的文化建设。
社区的文化是社区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
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加强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不断总结和检验,不断完善和提升社区建设工作,为实现社区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发展观提高到统筹全局的高度,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发展,这使发展的内涵更清晰,明确了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基础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强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明确的指出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这是从我国长期以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一、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五个方面来理解。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帮助人民;“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优秀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我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有着一些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只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教育、文化、健康等方面,只有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最后,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严重、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而科学发展观则强调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通过学习,明白了社会公平和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在推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为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也就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不民主,文化领域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恶化的社会,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强调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只有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权益保障充分的社会体系,消除贫困、贫困落后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平。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立足于人民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丁仕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党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确立一条基本路线(总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完整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美好愿望,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宝贵经验。
邓小平同志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江泽民同志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全党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的宣传工作思路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的宣传工作思路18年宣传教育工作,我们将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注重“三培育”,推动“三促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分层次、有步骤、全方位地开展各种学习贯彻活动,切实将宣传教育工作抓紧抓好,力求实效,全力为加快发展鼓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培育和谐发展的风气,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六中全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在宣教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在全社会树立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大力宣传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我们要注重宣传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注重和谐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通过多种宣传方法和手段,着力培育和谐发展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形势报告会制度。
我市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以来,邀请省内有名专家、学者及市有关领导,将国家时事政策及时向群众宣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十月份,我们又举办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形势报告会,及时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进行大力宣传,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使群众对六中全会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要求各地各部门健全组织网络,建立专业队伍,定期为群众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政策、举措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我们将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要求,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举措,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结合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题教育活动。
【最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解读三: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关键词:历史任务现实课题统领全局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宏伟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历史性和阶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要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突出重点,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核心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
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等,这些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在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重视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分阶段有步骤的。
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坚持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决定》提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决定》指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抓紧抓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沙湾县委 、 政府坚持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 一步审视县域、 进 资源 、 区位 、 交通等优 势, 把握 西部大 开发战
略机遇 。 大力实施 “ 工业立县 ” 战略。依托 县域丰富的矿 产资源和农副产 品资源 , 加快优 势资源转换步伐 , 着
力 培植矿产建材 、 棉花 产业 、 绿色食 品、 油化工、 石 旅游开发五大核心产业 。 为推进工业化步伐 , 把招商 引资确
狠抓畜牧业基础 设施 建设, 扶持金牛沙湾股份公 司等三个千头 牛养殖基地扩 大规模 , 新建 2座现代化挤 奶厅 、 座挤奶站 , 内完成牧 民高标准定居 20户, 7 年 0 牛胚 胎移植 30枚 , 7 使牛羊 良种率 均达到 8% , 、 良 5 猪 禽 种率保持 10 牲畜商品率达到 4 %以上 。 0 %, 5 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 , 扩大科技特派 员制度试点成果 , 推行有 偿科技服务,增 强科技人员 的积 极性 ,尽快将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 县农作物 良种 覆盖率达 10 棉花高密度栽培面积 占总播面积 的 9 %以上 , 0 %, 5 配方 施肥面积达到 4 0万亩 以上 , 病虫害综合 防治率达 到 9 %以上 。立足统筹城乡发展 , 5 坚持 以城带 乡, 稳步推进城乡基础 设施建设 。在城 南工 业区和柳毛湾工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离不开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旨在平衡经济、社会、环保和国内、国际需求,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美好中国。
所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如高铁的研发和建设,5G的商用等,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停滞不前。
我们应该坚持自主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都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我们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维护人民利益。
通过深化民主改革,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压缩贫富差距,实现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统筹和均等化,来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家风建设、文明礼仪的普及,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中国。
我们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构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使全体人民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坚持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
我们要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这样,就可以让全社会形成和谐共处的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总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在多方面着力,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坚持开放包容、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各个方面的进步才会和谐稳定,使我们国家更加美好、繁荣、强大。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姓名:王木滨指导教师:张慧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社会思潮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并且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决策。
在此,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做一分析。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引进的一些国外企业和一些乡镇企业的日益出现,大气污染、河流污浊、垃圾围城等一些人的自身发展与自然界不和谐的现象不断显现。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瓶颈。
环境问题也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一大棘手问题。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处置和协调,那么大自然将会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实施毁灭性的报复。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现象的情况下,适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人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符合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
“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不适宜人的需求的条件加以转变,及时改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这一现象。
这些正是体现了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关键所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所在。
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在于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
但正是由于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所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很有必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集中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着重体现在“以人为本“的重要核心上,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正是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的关键之所在。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一、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呢?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
它们既有不同的内涵,又有共同的特点。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什么叫发展、怎么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回答的是“什么叫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
显然,科学发展观是管总的。
但是,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要求,却都是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要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中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协调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全面考察这两者关系,可以进一步看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根本保证,同时它也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
十六大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一要牢记“机遇”这两个字,即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二要贯彻落实“全面”这两个字,即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十六大精神,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 临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公平问题要做 全 面的、科学的分析。解决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 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 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千百年来所追 求的真正的公平“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能实 现”;在共产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平的实现 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分配的尺 度相同,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家庭状况等不尽 相同,分配结果事实上很难做到公平。我国现在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辩证关系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也好,“五个统筹”也好,都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理念、 发展思路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 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方面反映和检 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 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基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质和竞争力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H1N1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党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社会初级阶段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的重大理论,在实际发展中,我们应全面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协调发展就是要搞好统筹兼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
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
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也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既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各方面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的发展愿望。
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浪潮已经波及全球。
当今世界,和平是发展的主流。
而社会主义和谐中国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积极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而目的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全民族的力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