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方法土壤采样是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的基础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土壤的真实情况,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
一、采样工具准备。
1. 土壤钻,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剖面观测和土壤剖面采样。
2. 土壤钻头,根据采样深度和土壤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一般有螺旋钻头、扁铲钻头和直刀钻头等。
3. 土壤钻杆,用于连接土壤钻头和土壤钻,长度根据采样深度而定。
4. 土壤铲,用于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一般用于土壤肥力调查和土壤施肥试验。
5. 土壤桶,用于存放采集的土壤样品,保证采集的土壤样品不受外界污染。
二、采样点确定。
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需要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情况确定采样点。
一般来说,采样点应选择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并且要避免受到人为干扰的区域。
三、采样深度确定。
1. 表层土壤采样,一般在0-2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情况和植物生长的养分供应情况。
2. 深层土壤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根系分布情况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在20-100厘米的范围内进行采样。
四、采样方法。
1. 表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铲在采样点周围清除杂草和残留物,然后在采样点周围挖一个V字形的坑,从坑中取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土壤桶中。
2. 深层土壤采样,使用土壤钻和土壤钻杆进行采样,根据采样深度选择合适的土壤钻头,将土壤钻插入土壤中旋转取样,取出后装入土壤桶中。
五、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2. 采样过程中要避开根系和地下障碍物,保证采样的准确性。
3. 采样后要及时封闭土壤桶,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六、采样样品处理。
采样后的土壤样品要送至实验室进行土壤分析,分析结果将为土壤养分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土壤采样方法的介绍,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法对于土壤调查和土壤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采集
1.采样位置和方式:土壤样品采集的重点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块土地上应以少量的采样位置采样,采样的部位应尽
量按照规定范围内统一采样。
土壤分析的采样一般有三种方式:深层采样、浅层采样和特定深度采样。
其中,深层采样,就是将箱子放到一些深度,
将土壤从箱子中取出,可以提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作为深层土壤样品;
拉深采样,指利用拉深器采集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特定深度采样,指从特
定深度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采样工具设备:采样的设备有多种,如土壤采样器、拉深器、抽土
机等,由于采样深度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3.采样容器:土壤样品的采样容器一般是采用的聚氯乙烯(PVC)的不
锈钢制成的,有穿用型,填料式和其他型号的容器。
采样容器的尺寸应根
据采样深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浅层,采样容器的尺寸为20
cm×20 cm×30 cm;采深为60 cm及以下的,尺寸为30 cm×30 cm×60 cm;采深超过60 cm,应用大容量的采样容器。
二、土壤样品处理
1.现场处理:通常要在采样后即刻进行现场处理,即把样品放入带有
特定标志或抗酸的袋中,然后用封口机封口,以防止样品内部的氧气发生
变化。
2.实验室处理。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这项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采集技术能够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各类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三、采集准备工作(一)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污染源分布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锹、锄头、采样袋、标签、记号笔、GPS 定位仪等。
采样工具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三)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采样点布设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二)随机性原则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的随机性,以避免采样点过于集中或偏向某一特定区域。
(三)可行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如交通条件、采样场地的可达性等。
(四)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调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样点的数量,降低调查成本。
五、采样点布设方法(一)网格布点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交叉点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匀的区域。
(二)分区布点法根据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区域。
土壤采样流程
土壤采样流程一、引言土壤采样是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元素含量、微生物活性等信息,为土壤管理、农作物生长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壤采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确定采样点位在进行土壤采样前,首先需要确定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等因素。
一般来说,采样点位应有代表性,并且要避免显著异常点的影响。
三、采样工具准备进行土壤采样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
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采样铲、采样钻、土壤锄等。
这些工具应保持干净,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样品污染。
四、采样方法1. 表层土壤采样表层土壤采样是指采集土壤表层(通常为0-20厘米)的样品。
采样时,先清除表层杂质,然后使用采样铲或土壤锄将土壤样品均匀地切取,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
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5个样品,以提高采样的代表性。
2. 多层土壤采样多层土壤采样是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常见的深度分层为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等。
采样时,根据不同深度使用采样钻进行取样。
每个深度至少采集3-5个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 特殊类型土壤采样针对特殊类型的土壤,如盐渍土、酸性土、矿渣堆积土等,采样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采样前应了解该类型土壤的特点,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采样方法。
五、采样现场注意事项1. 采样现场应注意卫生和安全,穿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
2. 采样时要避免与金属、塑料等异物接触,以免产生污染。
3. 采样时要保持手法轻柔,避免土壤颗粒破碎和混合。
4. 不同采样点位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5. 针对不同样品类型,应使用不同的采样袋进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六、土壤样品处理1. 采样完成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并加上标签,标明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信息。
2. 采样完成后,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土壤样品采集具体流程
土壤样品采集具体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土壤样品采集具体流程。
1. 确定采样地点。
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设计确定采样地点,确保代表性。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点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特点选择采样点,采样点应代表研究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土壤特性。
2.采样工具的选择:采样工具应该干净、无毒害物质残留,常用的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锥、铁锹等。
3. 采样深度的确定:根据需求确定采样深度,常用的土壤样品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采样点的标记:在采样点附近做好标记,标明采样点的编号和采样深度,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5.采样方法:根据采样深度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一般常用的有冲刷法、钻孔法和铲取法。
冲刷法适用于较浅层的土壤采集,钻孔法适用于较深层的土壤采集,铲取法适用于较松散的土壤采集。
6.采样量的确定:采样量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确定,一般推荐采集1-2千克左右的土壤样品。
7.采样过程的注意事项:避免采样工具污染土壤样品,采样过程中避免有机溶剂和农药等物质的污染,同时要避免土壤样品的氧化和水分的流失。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1.去除杂质:采样后的土壤样品可能会夹杂有根系、植物残体、动物体等杂质,需要进行筛选和去除杂质。
2.预处理:不同研究目的需要进行不同的预处理,通常包括土壤样品的干燥、研磨和筛选等。
3.分析样品的制备:根据研究要求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制备,包括土壤pH值的测试、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提取、重金属元素的提取等。
三、土壤样品的贮存1.样品容器的选择:选择无毒、无污染、密封性好的样品容器,常用的有塑料袋、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2.密封:将土壤样品装入容器后,密封好容器,避免土壤样品与外界空气接触,避免氧化和水分流失。
3.贮存条件的选择:贮存土壤样品的环境要求干燥、避光、低温、通风,一般推荐贮存温度为4-8摄氏度。
4.样品标记:在样品容器上标明样品的编号、采样日期和采样点信息,便于后续的使用和追踪。
5.贮存时间的限制:土壤样品的贮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半年,长时间的贮存容易导致样品的氧化和养分的流失。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一、样品采集1.确定采样点位: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分析时要注意不同土层的特性,如上层土壤和下层土壤差异,植被覆盖情况等。
避免采样点位受到明显污染以及地表水入侵。
2.采样工具:采用专用的土壤钻或者土壤钻杆进行采样。
钻头直径应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为5-10厘米。
避免使用过大的钻头,以免破坏样品结构。
另外,采样工具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采样深度: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剖面情况,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样深度有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和60-100厘米等。
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能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
4.采样方式:采样时应将土壤钻杆尽可能完全插入土壤中,以获取整个采样深度的土壤。
每个采样点位需要采集若干个子样品,然后混合均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
5.样品容器:采样结束后,将样品放入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密封好,并且在容器上标明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二、样品处理1.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将采样得到的湿土壤样品进行晾干或者真空冷冻干燥,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均匀的样品。
对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土壤样品,可以进行去除有机物的处理。
2.保存样品:处理后的样品需要保存在干燥、避光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
可以使用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保存,避免样品湿氧化或污染。
3.样品分析:根据实际需要和分析方法,将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数量和分析项目等要求。
总结: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正确选择采样点位、采样工具和采样深度,以及合理的样品处理和保存方法,都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采集时间:应当在植被生长期或者割草前的早晨采集土壤样品,以保证土壤表面湿润,有利于土壤样品的采集。
2. 采集方法:应当使用干净的铲子或者钻头,在采集前先用酒
精或者火消毒,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采集时应当深入土壤表面下10-20厘米处,将土壤样品采集到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
3. 采集位置:应当选择土壤密度相对均匀的地方进行采集,避
免选择人为影响较大的地方,如田间路、沟渠、化肥施用处等。
4. 样品数量:当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当在同一地点采集3-5个
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5. 样品保存:采集完土壤样品后,应当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应当将土壤样品放入密闭袋中,避免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样品污染。
6. 其他注意事项: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当避免采集过多土壤
表层的植物残体和杂质,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同时应当避免在雨后或者雨中采集土壤样品,以免土壤中含有大量水分,影响分析结果。
- 1 -。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土地利用与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工作。
正确的土壤样品采集方法能够保证土壤样品的准确性与代表性,从而得到科学、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1. 采集区域选择首先需要确定采集区域。
采集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环境污染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
采集区域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土壤特征。
样品的数量也需要根据采集区域的大小和异质性来确定,通常每个采集区域的样品数量应在2-5个之间。
2. 采样工具准备采集工具的选择应该考虑土壤的性质和采样深度。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手推型样品器、钢质取样器、不锈钢铲、土壤钻等。
采样前应保证采样工具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样品污染。
3. 采样方法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采样深度。
常见的采集深度为0-20cm和20-40cm,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采集深度。
对于繁殖于深层土壤中的物种,适当增加采样深度;而对于易受污染的土壤,应该深入到20-40cm的深度进行采样。
(2)避免污染。
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金属工具与土壤直接接触,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同时,在同一采集区域内不同位置的采样需要避免交叉污染。
(3)采样样品的位置应当随机选择,避免主观导致偏向性。
(4)采集后需记录详细的采集信息,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信息。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样完成后,需尽快将样品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样品的保存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需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采样后出现空气和水分丧失或其他污染物质的混入。
(2)样品需存储在低温下,一般可以存放在4以下,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化学反应导致样品损坏。
(3)当样品无法尽快送到实验室时,应该采用干燥或加入其他保存剂来减缓土壤的变化。
(4)运输过程中需进行包装、标识和标注样品信息,避免采样地点的信息丢失。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摇晃、颠簸等情况。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一、引言土壤样品的采集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案可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工具准备、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土壤样品采样方案。
二、采样地点选择1.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代表该区域土壤的特征。
可以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选择能够代表该区域土壤特征的采样点。
2.避免污染: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采样点,如工业区、交通干道等。
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样工具准备1.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采样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等。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避免铁锈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样品。
2.采样工具: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管等。
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四、采样方法1.采样点数: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数目。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剖面样品,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性质和采样要求确定采样深度。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深度是常用的采样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深度。
3.采样方法:选择剖面采样法进行采样。
依次使用采样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按照采样深度分成不同层次。
每层土壤样品应该均匀采集,避免土壤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4.采样量:每个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充分混合,取一部分作为最终的采样样品。
采样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少于500g。
五、样品保存1.密封存储: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密封存储,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样品中有干扰物质进入。
2.干燥保存:土壤样品应该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受潮和霉变。
六、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控制,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质量控制:将一部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重复检测、平行样品检测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壤样品采集操作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操作方法
1. 选择采样点: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
2. 准备采样工具:包括铁锹、采样桶、采样袋、标签等。
3. 清理采样点:清除采样点周围的杂草、残渣等物质,保持采样点的纯净。
4. 采集表层土壤样品:使用铁锹等工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采集方法包括直接采集土壤表层,或采用土壤钻孔器等工具进行采集。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采样袋中,并在袋上标注样品编号和采样点信息。
5. 保持样品完整:避免土壤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尽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6. 采集深层土壤样品: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适当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采样方法与表层土壤样品相似。
7. 注意事项:在采集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避免空气污染、水污染、交叉污染等情况发生。
8.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或进行合适的保存(如冷冻、避光等),以保持样品的特性和质量。
9. 数据记录:记录每个采样点的位置、采样时间、深度、编号等采样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一)污染土壤样品采集1.采样点布设在调查讨论基础上,选择肯定数量能代表被调查地区的地块作为采样单元(0.13—0.2公顷),在每个采样单元中,布设肯定数量的采样点。
同时选择对比采样单元布设采样点。
为削减土壤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应在不同方位上进行多点采样,并且均匀混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对于大气污染物引起的土壤污染,采样点布设应以污染源为中心,并依据当地的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系数等选择在某一方位或某几个方位上进行。
采样点的数量和间距依调查目的和条件而定,通常,在近污染源处采样点间距小些,在阔别污染源处间距大些。
对比点应设在阔别污染源,不受其影响的地方。
由城市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浇灌农田引起的土壤污染,采样点应依据灌水流的路径和距离等考虑。
总之,采样点的布设既应尽量照料到土壤的**情况,又要视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采样布点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该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浇灌或受污染河水浇灌的田块。
布点方法是由田块进水口向对角线引一斜线,将此对角线三等分,在每等分的中心设一采样点,即每一田块设三个采样点。
依据调查目的、田块面积和地形等条件可做变动,多划分几个等分段,适当加添采样点。
图中记号“×”作为采样点。
(2)梅花形布点法:该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一般设5—10个采样点。
(3)棋盘式布点法: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一般设10个以上采样点。
此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由于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应设20个以上采样点。
(4)蛇形布点法: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
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2.采样深度采样深度视监测目的而定。
假如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情形,只需取0—15cm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
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
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土壤采集是土壤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它为土壤分析、评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基本数据。
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确定采样目的和要求在进行土壤采集之前,首先要明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
这包括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明确采样的目的,如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肥力调查、土壤污染监测等;确定采样的具体要求,如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
二、选择采样区域和采样点根据采样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区域。
采样区域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特征。
在采样区域内,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设置采样点。
采样点的数量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区域的面积来确定,一般每平方公里至少设置一个采样点。
同时,为了提高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在每个采样区域内设置多个子样点。
三、准备采样工具和设备根据采样要求,准备相应的采样工具和设备。
常见的土壤采样工具有铁锹、铲子、土钻等;土壤采样设备有GPS定位仪、土壤样品袋、标签纸等。
在采样前,应对这些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四、进行土壤采集1. GPS定位:在到达采样点后,使用GPS定位仪对采样点进行精确定位,记录坐标值。
2. 表层土壤采集:使用铁锹或铲子在采样点周围挖一个约50cm×50cm×30cm的坑,将表层土壤(0-20cm)取出。
注意不要将植物根系、石块等杂质混入土壤样品中。
3. 深层土壤采集:使用土钻在表层土壤下方采集深层土壤(20-50cm)。
根据采样要求,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4. 混合土壤样品:将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土壤样品。
混合比例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类型来确定,一般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比例为1:1。
五、填写采样记录表在采样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记录采样点的基本信息(如坐标值、海拔高度等)、采样时间、采样人员等信息。
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
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土壤采集是土壤科学研究和土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对于土壤质量评估、土壤污染调查、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
1. 确定采样点首先需要确定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要代表该区域的土壤特征。
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选择。
采样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
2. 准备采样工具和器材采样过程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采样工具和器材,如土壤钻、土壤钻孔器、采样桶、铁锹、标签、采样袋等。
这些工具和器材要保持干净,并在采样前进行消毒和清洁。
3. 采集土壤样品在采集土壤样品之前,需要将采样器消毒。
采样器消毒可以用酒精灯或者高温烘烤的方式进行。
消毒完毕后,将采样器插入土壤中,采集深度通常为0-20厘米,有时根据需求可以采集更深的土壤。
采集时要保持垂直插入土壤,并避免污染。
4. 样品的处理和包装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处理和包装,以保持其原有的特性。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应尽快处理,避免干燥和湿润程度的改变。
将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采样袋中,并标明采样点的信息。
如果需要进行多个深度的采样,要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分开包装,以避免混淆。
5.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妥善保存,并进行适当的运输。
样品可以存放在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
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可以将样品放入冰箱或冷冻库中。
样品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受到振动和压力,以免样品破裂或混淆。
6. 数据记录和分析采集土壤样品后,要对样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如采样点的地理位置、采样深度、土壤类型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运用相关的土壤分析方法,如土壤质地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土壤pH值分析等。
总结:土壤采集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采样点、准备采样工具和器材、采集土壤样品、样品的处理和包装、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步骤。
在整个采集过程中,要保持采样工具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样品的污染和混淆。
土壤取样的方法
土壤取样的方法土壤取样是土壤调查和分析的基础工作,它能够提供土壤质量和营养状况的信息,为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土壤取样的方法,包括取样工具的选择、取样点的确定、取样深度的确定以及取样时的注意事项。
一、取样工具的选择取样工具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土壤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常用的取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和土壤锄。
其中,土壤钻是最常用的取样工具,它可以穿透土层,获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土壤铲和土壤锄适用于浅层土壤的取样,但可能对土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二、取样点的确定取样点的确定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
一般来说,取样点应该均匀分布在待调查区域内,以代表整个区域的土壤状况。
取样点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一般每个小区域至少应取样3-5个点。
同时,还要避免选择与其他因素(如施肥、灌溉等)有关的点位,以保证取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取样深度的确定土壤取样的深度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土壤层次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农田土壤的取样深度为0-20厘米,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取样更深的土层,如0-40厘米、0-60厘米等。
对于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取样深度可能会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四、取样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土壤取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干净的取样工具,避免污染土壤样品。
2. 在取样点周围清除表层杂质,以免影响取样结果。
3. 保持取样工具竖直插入土壤,并用力推入,确保取样的均匀性。
4. 取样时要注意取样深度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深度的土壤混合。
5.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并加盖密封,以防止样品变干或受到外界污染。
6. 在进行下一个取样点前,要将取样工具彻底清洗干净,以防止不同取样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土壤取样是土壤调查和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取样工具、确定取样点和取样深度,并注意取样时的细节,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土壤样品,为农田管理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土壤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1. 采样准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质控人员等组成采样组,明确责任分工。
在采样前,需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了解技术文件和监测技术规范。
2. 资料收集:收集包括监测区域的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分布图等基础资料。
同时,需要收集土壤信息资料,如土类、成土母质等,以及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研究资料。
3. 布点设计及现场勘查:根据调查目的进行初步设计,确定理论监测点位集,然后通过现场勘查对理论布点进行检验和优化,形成实际监测的点位集。
现场勘查主要包括利用GPS对地图初步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校正,进行土样采集可行性勘查,对布点进行优化和调整。
4. 采样器具准备:根据实际需要准备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等采样器具,如镐头、铁锹、GPS、数码照相机、卷尺、样品袋、样品瓶等。
同时,也要准备安全防护用品和采样用车辆及冷藏箱。
5. 选择采样时间:应在作物收获后至播种前进行采样。
6. 确定采样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作物种类应分开采样;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地形也应分开采样。
采样点应用GPS定位,并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以代表采样地域的土壤特性。
7. 确定采样深度: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地类型确定合适的采样深度。
例如,大田作物普通为0~20厘米,果园为0~40厘米。
8. 采样方法:应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每个样品应取15~20个样点,并采用S形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取样以较好地抑制误差。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开特殊部位,如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
水田土样应避免采到稻根,果园土样应在两果树之间采集。
9. 样品数量:混合土样以取1公斤左右为宜,多余的土壤应弃去。
遵循以上基本要求,可以确保土壤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为后续的土壤分析和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土壤微生物研究规范——I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在进行土壤微生物研究时,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采集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采集前的准备工作1、工具准备采集土壤样品需要准备一些专用工具,如不锈钢土钻、小铲、采样袋(通常使用无菌的聚乙烯袋)、标签纸、记号笔、罗盘、GPS 定位仪等。
不锈钢土钻适合采集较深层的土壤,小铲则便于采集表层土壤。
2、确定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等特征。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农田、森林、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同时,要避免在路边、垃圾堆积处、施肥区等特殊位置采样,以免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3、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在采样前,需要了解采样区域的土壤质地、酸碱度、肥力水平、历史耕作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对采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二、采样时间采样时间的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在植物生长季节结束后或在土壤未受到明显干扰的时候采样较为合适。
例如,对于农田土壤,可以在收获后进行采样;对于森林土壤,可以在秋季落叶后采样。
此外,还应考虑天气条件,避免在雨后立即采样,因为此时土壤湿度较大,可能会影响样品的质量和分析结果。
三、采样方法1、单点采样当研究区域面积较小且土壤性质相对均匀时,可以采用单点采样的方法。
即在选定的采样点上,使用土钻或小铲采集一定深度的土壤。
采样深度应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通常为 0 20 厘米(表层土壤)、20 40 厘米(亚表层土壤)或更深层次。
2、多点混合采样对于面积较大或土壤性质差异较大的区域,应采用多点混合采样的方法。
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大小和土壤变异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点数。
一般来说,每 100 亩左右的面积应设置 5 10 个采样点。
然后,在每个采样点上按照相同的深度和方法采集土壤,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均匀,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方法一、采样原则:1.采样取自代表性地带:采样地点要具备代表性,即能反映该地区土壤的综合特征。
采样时应避免采集到异常地带,如河流边、交通路口,以及人为干扰较多的地方。
2. 采样深度合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20cm,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养分和其他理化特性都集中在20cm以下。
若需了解土壤深层特征,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3.采用合适的采样器具:采用适宜的采样器具是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基础。
推荐使用铲子、锄头或土钻等工具进行采样。
采样器具需经过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4.采样密度合理:一般来说,样品采集的密度应根据土壤异质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类型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质和养分分布差异,应增加采样点数和采样密度。
5.采样时间选择合适: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会受到季节和不同农田管理措施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应在农田剥离活动(如犁地、施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使土壤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6.采样要标记和记录:在采集土壤样品时,应在样品袋上做好标记,如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深度等。
此外,还需记录其他重要信息,如气温、降水量等,以便后期分析和对比。
二、采样方法:1.随机采集法:采样点需遍布整个研究区域,以此确保采样样品的代表性。
采样时需按照一定的间隔和方向进行,如每隔10米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取样,或按照网格采样法进行。
2.复合样品采集法:即将同一采样点的多个土壤样品混合成一个复合样品,以减少实验的工作量和成本。
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同一采样点取多个亚样,然后均匀混合,取一部分作为复合样品。
3.定向采样法:适用于土壤质地不均匀或存在明显的土壤差异区域。
采样前需了解土壤分布情况,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在研究区域的比例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位置。
4. 表层样品和剖面样品采集法:表层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土壤表层的养分水平和肥力状况,一般采集深度为0-20cm。
剖面样品采集适用于了解不同深度的土壤特征,通常采集深度为0-100cm以内的每10cm为一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4四分法取样步骤图
将土样装入布袋或塑料袋中,用铅笔写两张标签,一张放在布袋内,将有字的一面向里叠好,字迹不得搞模糊。另一张扎在布袋外面。标签上应该填写样品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在撒播作物田里挖坑时,应选择作物长势较均匀的地方作为采样点,在中耕作物田里挖坑时,应在株间和行间的几种不同部位进行,在作物生长期间如不允许挖坑损害多量植株时,则改用土钻(或取土器)取土,但要适当增加取样点数目。
2、结果计算:
土壤吸湿水(g/kg)
式中W1——风干土重+铝盒重(克)
W2————烘干土重+铝盒重(克)
W————铝盒重(克)
吸湿水测定后,将一定数量的风干土重换算成为烘干土重可按下式计算:
五、记录格式和思考题:
土壤吸湿水测定记录表
土壤
名称
铝盒重
W(克)
风干土重+铝盒重W1(克)
烘干土重+铝盒重W2(克)
应避免在田边、路边、沟边、特殊的地形部位以及堆放肥料的地方采样。当发现土壤存在差异,如有盐碱斑,或作物生长不正常时,则就分别取样,以便单独进行分析和研究。
对果园土壤采样,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异。如要进行土壤农化性质的分析,可以选定能代表果园的果树5—6株,从距各树干30厘米左右的内侧选2—3个点,分别取表土(即主根系区,在0—20cm深度)和下层土(在30—50cm深处),从2—3个点取出的表土和下层土样分别进行混合,或分别分析每个点试样。采样时应将复盖在表层未分解的有机物、杂草等清除后,再开始采样。当果树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异常症状,而又可能是土壤为媒介引起的,采集土壤分析样品时,应准确区别健壮树和异常树,分别选5—6株,采集根际及其下层土壤样品;各样点土壤不要混合,分别测定。
烘干土重(克)
水分重(克)
土壤吸湿水(g/kg)
1、在田间采样应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才能采集一个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
3、为什么要测定吸湿水?
实验二(1)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速测法
经处理后的土壤含有吸湿水,吸湿水含量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土壤不同,吸湿水含量各异。因此,在一般土壤分析工作中,结果的计算都不以风干土重为基数,而是以烘干土重为基数。而分析时一般都用风干土,故分析前必须先测定吸湿水含量,以便把风干土重换算成烘干土重。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别。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采原状土样品:如果研究耕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吸湿水的测定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是土壤理化分析的重要环节。采样过程中引起的误差往往比室内分析引起的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必须严格认真地进行,否则尽管以后分析工作很精细,仍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从野外采回来的土壤样品,常常含有砾石、根系等杂物,土粒又相互粘聚在一起,这就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进定:
1、操作步骤
取风干过筛的土样(过1毫米筛)5—10克,放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然后,把盒盖套置在铝盒下面,放进烘箱,在105~110℃温度下烘8小时,取出,将铝盒盖好,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重新放入烘箱中再烘2小时冷却后称重,以验证土样是否达到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3毫克)。一般要做2—3个重复。
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样点的数目和分布,应视田块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细程度等而有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采样方法:
1.对角线采样法:
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用此法(见图1—1),取样点不少于5个。
2.棋盘式采样法:
面积中等,形状方整,地势较平坦,而肥力不太均匀的大田块宜采用此法(见图1—2),取样点不少于10个。
三、土壤样品的制备
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及时地摊开、风干,以防霉变。将土样倒在干净的纸上或塑料布上摊成薄层,将大土块捏碎,除去石块、植物根茎、新生体等杂物。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切忌阳光直接曝晒,并防止灰尘、酸碱性气体的侵入。
风干后的土壤在磨土板上用木棍碾碎,将细土通过2毫米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重新碾碎,再过筛,如此反复进行,除小石块外,必须使全部土样都碾碎过筛,不得随意丢弃。将通过2毫米筛孔的土样混合均匀,用四分法取出1/2装入广口瓶中,保存备用。余下的土样进一步碾碎,使全部土壤都通过1毫米筛孔。这部分土样可供速效性养分及交换量,pH等项目的测定用。再从通过1毫米筛孔的土样中,用骨匙多点取出样品,约30克左右,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全部通过0.25毫米筛孔的筛子。这部分样品供分析有机质、全氮等项目用。将磨好的土样分别装入广口瓶或塑料瓶中备用,瓶外贴一张标签,瓶内也要放一张相同的标签。
3.蛇形采样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匀的田块(见图1—3)。按此法采样,在田间是曲折前进来分布样点,至于曲折的次数则依田块的长度、样点密度而有变化,一般在3—7次之间。
图1—1:对角线采样法图2—2:棋盘式采样法图3—3:蛇形采样法
到达田间以后,先要确定采样方法,如果是采集耕作层土壤,则先在样点倍位把地面的作物残茬、杂草、石块等除去。如果是新耕翻的土地,就将土壤略加踩实,以免挖坑时土块散落。用铁铲挖一个小坑,坑的一面修成垂直的切面,再用铁铲垂直向下切取一片土壤,采样深度应等于耕作层的深度,用采土刀把大片切成宽度一致的长方形土块。各个土坑中取的土样数量要基本一致,合并在一起,装入干净的布袋,携回室内。一般每个混合样品约需一公斤左右,如果样品取得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四分法的做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干净的塑料薄膜上弄碎,混合均匀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保留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保留的土样数量仍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对角的两份达到所需数量为止(见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