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入门--第三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逻辑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科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产生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古代的逻辑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名辩之学”。名家的邓析以及稍后的惠施和公孙龙,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都对名辩逻辑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期墨家则在《墨经》中建立起一个逻辑体系,达到了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高峰。此后,荀子、韩非等也对名辩逻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可惜的是,秦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古代曾经兴盛一时的逻辑学说却走向了衰落,没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直到近代,随着西方逻辑的传入,我国的逻辑研究才重又复兴,先秦时期名辩逻辑的宝贵遗产也得到了重视。
秦汉以后对逻辑的轻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许多人认为,这正是中国在近代科学舞台上大大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中国近代的先进分子们是深有感触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变法图强,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的先进分子的共识。以严复、王国维、胡茂如、王延直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以拯救祖国的首要任务,是向西方学习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就是逻辑学。他们认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固然应该学习,但这不是最根本的,使西方发达的“命脉”即根本原因在于其研究科学的方法即逻辑学和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逻辑学之输入才是当务之急。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译介了不少西方传统逻辑著作,使西方传统逻辑系统输入我国,并在我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印度古代的逻辑学说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左右盛行的辩论术,以婆罗门教的正理论和佛教的因明为代表。因明最初在正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后经著名学者陈那和他的弟子改造,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由陈那改造过的因明被称为新因明,陈那之前的因明则称为古因明。后来,正理论又吸收了新因明的成果,也获得了发展。
古希腊是西方逻辑的发源地。古希腊的许多学者都不同程度地研究过各种逻辑问题。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集前人思想之大成,建立了西方逻辑史上第一个逻辑体系。继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也建立了自己的逻辑学说,弥补了亚氏逻辑的不足。此后,西方逻辑获得了不断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后,一些新的逻辑学科相继产生,逻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许多门类、众多分支的庞大的学科领域。
目前,对于逻辑学的分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大体上说,逻辑学可分为五大部分:传统逻辑、
数理逻辑、现代归纳逻辑、辩证逻辑以及其他逻辑。
传统逻辑是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是演绎逻辑。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西方逻辑的发展基本上限于演绎。17世纪,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弗·培根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归纳逻辑,奠定了近代归纳逻辑的基础。此后,穆勒等使近代归纳逻辑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穆勒还将近代归纳逻辑纳入了传统逻辑的体系。
数理逻辑是在传统的演绎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其创立者有莱布尼兹、布尔、弗雷格、罗素等。数理逻辑将数学方法引入逻辑学的研究,开创了逻辑研究的新局面。随着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的领域空前扩大,所研究的内容日益丰富。数理逻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这里所说的数理逻辑是最广义的,它分为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两大部分,前者以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为基础,包括被称为“四论”的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和证明论,后者包括模态逻辑、多值逻辑、模糊逻辑、相干逻辑、规范逻辑、时态逻辑、认知逻辑、命令逻辑、问题逻辑等众多分支。
现代归纳逻辑是对近代归纳逻辑的发展,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它以数理逻辑为工具来研究归纳推理。其主体是概率逻辑,创始人有凯恩斯、莱欣巴赫、卡尔纳普等。
辩证逻辑产生于19世纪,其创始人是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对黑格尔的辩证逻辑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但未能建立自己的辩证逻辑体系。本世纪2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辩证逻辑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辩证逻辑是否属于逻辑学的范围,目前尚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辩证逻辑属于逻辑学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认为辩证逻辑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其他逻辑主要包括自然语言逻辑、科学逻辑、非形式逻辑等。
根据我们的课程安排和时间,我们主要学习传统逻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逻辑知识与逻辑训练相结合;二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阅读一些参考书,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