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二复习检测试题15

合集下载

2011高一历史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测试

2011高一历史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测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仅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的表格内。

1.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

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2.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 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 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3.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为世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作物中哪些是中国人最早培植的①水稻②玉米③马铃薯④粟⑤烟草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⑤4.中国古代制瓷业发达,宋代以来被称为的是下列哪一城市A.长安B.大都 C.景德镇 D.南京5.有一关于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

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景,哪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况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内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日夜都开着,无时间限制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中国宋朝B.中国唐朝C.美国 18世纪D.英国 16世纪7.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

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C.《汴河两岸好风光》 D.《坊墙去除利工商》8.元朝时我国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当时有一大外贸港口,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这个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是A.大都B.广州C.上海 D.泉州9.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手工业品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并广受赞誉。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综合检测卷(必修一)(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这则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解析: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

故答案是B。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制定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抓时间提供的有效信息。

“第一次”是“公元前221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这是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的时间。

故答案是A。

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宋太祖不愿宰相跟自己平起平坐 B.宰相大臣地位历来低下C.宋太祖担心宰相大臣的事务繁多 D.北宋时期君主专制加强解析:从材料的意思看,是皇帝要突出自己地位的与众不同,要加强君主权力。

而其他的几个选项都没有说道“本质”。

故答案是D。

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解析:本题从“请皇旨”、“下发”等字眼看,材料的意思很明显,军机处就是负责对各种奏折“上传下达”。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2011年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考点】古代中国农业【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图片识读能力。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故选B项。

【答案】B2.(2011年福建文综,14)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图4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结合古代水利工程技术发展的史实和题干信息“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以及图片信息可以判断①③④正确。

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组合型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春秋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雩娄灌区(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以称安丰塘),排除②,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3.(2011年四川卷,12)下列水利工程中,把中原腹地与中国最南方连接起来的是()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农业(水利工程)【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识图能力。

经分析A项涉及到今天的广西地区。

相关史实则为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修建的灵渠。

故选择A项。

【答案】A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2011年浙江文综,14)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识图能力,体现史地学科知识的渗透。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2011届高三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等。

这里的周服饰的“秩序井然”反映的是A、井田制B、郡县制C、宗法制D、民主政治2.下面是根据《春明梦余录》中记载的公元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八天之内,明太祖的总工作量和平均工作量所绘制统计图。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处理奏章(个)处理行政事务(件)A.明太祖勤于政事,举政果断B.明太祖对臣下的工作能力感到不满C.明太祖废除丞相,政务繁杂D.明太祖时内阁办事不力,被迫为之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C.法律至上的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4.“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D.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5、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必修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二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高三(2011级)历史综合练习试题

高三(2011级)历史综合练习试题

高2011级历史综合测试试题班级姓名总分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

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C.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D.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2、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广泛传播④封建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D.创设御史大夫4下列文字所描述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A.④①②③B.④②③①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5.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提携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7、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顽强的生命力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汲取欧洲文明,9、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高考历史试卷与试题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高考历史试卷与试题

2011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第二单元测试试卷总分:100答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济南二模)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准确的是 [4分]-----正确答案(D)1.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 产生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产生于农耕经济的发展C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D (2009年汕头二模)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4分]-----正确答案(D)2.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A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B 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C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D (2010年淄博模拟)奥运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行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做是英雄而受到欢迎。

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

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4分]-----正确答案(D)3.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林匹克运动会A 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B 古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移民的歧视C 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D (2009年广东模拟)某中学高中的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分]-----正确答案(A)4.实行改革,将城邦引上民主化轨道A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B推翻王权,依贵族制取而代之C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D 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2)第1、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2)第1、2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单元检测卷(五)(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二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道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记·周本纪》说周人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

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

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以上材料说明A.只要重视农业就能得天下 B.重视农业是商周兴起的重要因素C.夏周已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只有帝王亲自耕稼才能兴国2.康熙《嘉兴府志》记载:“镇油坊可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辙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逃罪者。

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千百为群,虽坊主人亦畏之。

”出现材料现象的原因是①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②民营手工业的发展③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

……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

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5.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练习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C.D.25.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已知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全则要求“学尧”,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有反孔到尊孔主要原因是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过就忘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不大,其主要原因在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窃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31.2000年6月21日,清,6月2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司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护外商民人产业为主。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第1—3单元)解析版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一第1—3单元)解析版

必修1第一-第三单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由此产生,这段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转型时期。

后面的“天下为家……”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而前面的“大道”就应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答案A。

2.“先王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说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D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贵族内部权位的继承问题解析:材料所讲是权位传承问题,从“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两句可以得知,权位传承问题解决不好,会引起混乱;而宗法制规定,王位、诸侯位、大夫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根据这一规定,避免了诸子之争,解决了王位继承问题。

答案D。

3.周公粉碎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再行分封。

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太伯和仲庸(周文王父亲的大哥和二哥),封国以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今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带。

若以封国之名称谓当时的苏州人应是( D )A.鲁人B.楚人C.齐人D.吴人解析材料所说封国应为吴国,因鲁在今山东、楚在今两湖、齐也在今山东。

答案D。

4.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出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解析:材料中的规定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尊重。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4.2改革开放(必修二)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4.2改革开放(必修二)

4.2 改革开放1.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这一事件()《十八颗红手印》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②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③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④成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1978年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是我国农民自发进行的一种尝试,后来被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故①③④正确。

但这仅仅是淳朴的农民一种自发的尝试,不是响应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自觉行动。

答案:C2.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走合作化道路是属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内容,时间不对,排除③;实行政企分开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农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

答案:A3.(2010江苏南京期末,13)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土地仍然属于公有。

答案:C4.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国全面进入了小康社会解析:解题时注意图片的名称——“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今日商品任挑选”,结合本题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I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答题卡内并将第Ⅱ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4.“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下列有关古代洛阳商业发展的叙述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C.唐朝洛阳“商贩贸易,车马填塞”,说明其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市的界限D.北宋时期的洛阳商店、酒楼随处可见,商业网点已同居民区紧密结合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岁收情况统计。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必修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服饰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从服饰看,图中的人物应当生活在( ) A.清朝时期 B.民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析:图片中的服饰为民国时期的学生装。

答案:B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体现的是对外国服饰和容貌的极度崇拜。

答案:C 3.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纸《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它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生活变迁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

答案:D 4.读清朝后期士兵服饰变化图:以上各图反映了( ) 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②中国军队近代化③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清兵服饰看,图一、图二中士兵穿着旧式军服,而图三士兵开始穿新式军服,说明中国在西方文明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服饰方面有重大变革;同时从图一、图二看,士兵所持武器由弓箭变为洋枪,说明在洋务运动后,中国军事开始走向近代化,这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以上分析均能说明文化的变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题
*本练题旨在帮助学生复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以下为800字以上的综合练题。

*
古代东亚文明发展的主要特点
1. 列举古代东亚的四大文明,并简要描述其主要特点。

2. 中国是其中一种古代东亚文明,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

3. 阐述古代东亚文明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差异,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世界各大洲的原住民文明
1. 简要描述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原住民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对比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说明两者的异同及其形
成的原因。

3. 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探讨原住民文明与后来
的殖民文明的冲突和影响。

近代世界的主要文明冲突与融合
1.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2. 简要描述二战后东亚地区的文明冲突和融合,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例。

3. 探讨全球化对文明冲突和融合的影响,说明如今世界的文明
联系和交流情况。

文明变革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1. 分析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
面的改变。

2. 简要描述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和影响。

3. 探讨当今世界的文明发展趋势和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以上是本份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综合练习题的内容,请学生们认真作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1 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一、选择题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解析:根据材料中“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状况下的百家争鸣。

答案:A2.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 560周年纪念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圣迹图》是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

其教育思想中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温故知新”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而题干要求回答的是孔子在教育上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A 项是其教育的办学思想,对教育发展起决定作用,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开创了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B项是教学方法,C项是学习态度,D项是学习方法。

答案: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解析: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论语》,这是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论形成的。

答案:C4.下面漫画中的老爷爷的主张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解析: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但主张“性恶论”,庄子主张避世,韩非子主张法治,孟子主张“仁政”并强调“性善说”。

漫画内容体现了孟子的主张。

答案:A5.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雪灾期间,温总理三次南下指挥抗灾工作(如右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分析能力。

注意题干中“民”、“高于君主”等关键信息。

孟子提出“君轻民贵”的思想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

答案:B6.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

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

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推崇C.该译本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珍贵文物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英译本”“法译本”“拉丁译本”“无限辉煌”可知B、C、D三项准确,但A项说法不正确,因为春秋时期中国并不统一,也不能达到A项所说。

答案:A7.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老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天法道,道法自然”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解析:老子认为世界的根本是“道”,强调顺应自然。

B项是孟子的观点,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8.“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举而上之,富而贵之”即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体现了墨家思想。

答案:A9.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答案:C10.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

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文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B.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D.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解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但在秦朝时,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接受法家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故正确答案为B 项。

答案:B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解析:“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的确立早于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目的“后世”之限定。

答案:B12.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解析:“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13.下图描绘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在尝酒,由此你联想到的文献书籍是()A.《春秋繁露》B.《四书章句集注》C.《明夷待访录》D.《天下郡国利病书》解析:图片画的是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缸”与“纲”、“尝”与“常”同音,比喻三纲五常;三纲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道德约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这是后人根据董仲舒的主张归纳的,《春秋繁露》为董仲舒所著,因此选A。

B、C、D分别是朱熹、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

答案:A1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解析:从材料看,孟子和司马迁主张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则是无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都不分轻重厚薄,这与儒家的尊卑贵贱思想相违背。

答案:B二、非选择题15.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提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朝闻道,夕死可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之用,和为贵”……——奥运官方网站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列举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儒家学派对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

(3)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中的经典名句,体现了怎样的人文奥运理念?(4)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1)问解题关键是分析、概括材料。

材料一中五则材料都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这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相联系,可知是民本思想。

材料第一段“民为君之本”——民众是君主治国的根本,体现“重民”的思想;第二段“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君主要像关心自身一样地关心民众,体现了“爱民”的思想;第三段“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民众缺乏生存物资,国家肯定会灭亡,所以君主不过分地掠夺百姓,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第四段“国人皆曰贤……然后用之”——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体现出“从民”的思想;第五段执政者须“言必信”、“民无信不立”——统治者要取信于民。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

第(3)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四句《论语》经典名句概括。

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的不同角度。

答案:(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2)人与自然关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人与人关系:孔子:仁,礼,德治;孟子: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说;荀子:性恶论,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3)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

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4)启示: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了解,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并以东方圣人孔子的名字命名。

至2008年7月份,孔子学院已开办281所,遍布75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已成为海外汉语推广的基地,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窗口,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国广播网材料二由中央和地方有关领导、69位两院院士和各界爱国人士联合发起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历时7年论证后,于2008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山东省有关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高调宣布将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并悬赏890万元在全球征集建设方案。

这个号称投资300亿元的规划设想,在接下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引发一百多位政协委员签名反对和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

请回答:(1)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户于曲阜、邹城及其之间的九龙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