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

合集下载

巴尔扎克创作原则

巴尔扎克创作原则

巴尔扎克创作原则
摘要:
1.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概述
2.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内容详解
3.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概述
巴尔扎克,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原则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主张文学作品应当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批判现实、促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二、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内容详解
1.揭示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
巴尔扎克认为,人物性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通过描绘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影响。

2.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巴尔扎克主张文学作品应当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此他在创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他不仅关注上层社会的风貌,更深入到民间,描绘了各个阶层的人物和生活。

3.批判现实,促进社会进步
巴尔扎克将批判现实作为文学的使命,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面,促进社会
的进步。

他的作品中,对贪婪、腐化、虚伪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强烈地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抗议。

三、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对后世的影响
巴尔扎克的创作原则为后世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巴尔扎克艺术特色

巴尔扎克艺术特色

摘要: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巨匠,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反映的是法国一个时代的生活。

他在短暂的一生里塑造了二千多个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就其作品的艺术魅力作了三方面的阐述:一、贵在挖掘人物的灵魂,来展现人物的个性;二、注重在典型环境中突出人物的典型化、个性化形象;三、人物、环境的个性化、典型性无不闪烁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巨匠,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出色地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生活。

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他共写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二千多个人物形象。

雨果说:“他的一生是短促的,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个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凡读过巴尔扎克小说的人都会认为,他绝不是以精美的词章取胜,像梅里美、福楼拜那样,远远没有做到既简明扼要,又剖析毫厘;他不追求典雅的趣味、端庄的仪态、整齐而匀称的结构,在这方面,他与古典主义大师高乃依•拉辛相距万里之遥;他的所长也不是优美的笔调,华丽的辞采,不如夏多布里昂那样具有“文字的魔力”,他也不像雨果那样堪称语言大师,以高超完美的语言技巧与充满感情色彩的文笔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他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贵在挖掘人物的灵魂,展现人物的个性马克思说: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就刻画了不同类型、各具特征的贪婪的典型人物,如高布赛克、老葛朗台和纽沁根。

虽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贪婪成性,但是在巴尔扎克笔下,我们不仅鲜明地看出高布赛克和老葛朗台之间的差异,也能清晰地看出老葛朗台与纽沁根之间的不同。

高布赛克攫取财富的目的,特别是他的手段,都说明他是一个带着浓厚的原始积累色彩的老式金融资本家,不是十拿九稳的买卖,他决不沾边,可是,只要有利可图,哪怕是拔下别人一根毫毛的蝇头小利,他也不轻易放过。

他说:“生活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

”这就是他的全部信念。

这个高利贷者,尽管得到的财物堆积如山,但从不知享用。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巴尔扎克是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文艺观对于整个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主要包括对现实主义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巴尔扎克坚持以现实主义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则。

他认为文学的使命在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人们的真实状态。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出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揭示,刻画出了一个个真实的形象。

他的作品中往往有着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场景,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巴尔扎克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他文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多重性格和动机。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示出人性中的善恶、欲望、欺骗等方面。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并非完美无瑕的英雄,而是具有丰富性格特征的普通人。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巴尔扎克的作品也常常揭示出社会的不公和阶级的冲突。

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揭露。

他通过对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物的描写,展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

他的作品中揭示出的社会问题多种多样,包括阶级冲突、社会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贫富悬殊、阶级斗争等题材,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批判性。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基石之一。

他的作品对于后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的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也成为了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是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的结晶。

他通过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描写,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都富有细腻和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性和社会。

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

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

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巴尔扎克(Balzac,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

”他为自己的作品共写了二十余篇序跋,是其文学论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间喜剧〉前言》(1842),其它序言如《〈驴皮记〉初版序言》(1831)、《〈古物陈列室〉、〈钢巴拉〉初版序言》(1839)、《〈夏娃的女儿〉和〈玛西米拉·道尼〉初版序言》(1839)、《〈一桩无头公案〉初版序言》(1841),也都是巴尔扎克阐明其理论主张和创作思想的重要著作,另外尚有论文《论艺术家》(1830)、《论历史小说的创作》(1831)等。

其文论虽散见于上述作品,但概括起来,内容还是非常集中和完整的,对于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和创作方法有着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如强调现实主义小说的时代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是巴尔扎克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提出的要求,它构成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主线已为后世所公认。

现以《〈人间喜剧〉前言》为主,并综合其它文章,试述其文学理论观点。

一、现实主义小说要具有史的品格。

巴尔扎克认为艺术的使命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再现自己的时代。

小说家要成为时代的秘书,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时代的面貌。

但他并不满足于小说对生活部分地或片面地描绘,主张一个小说家应有才能和气魄以自己的作品来组织和体现一个完整的时代。

他本人即是抱着表现19世纪法国、描绘一个完整时代的广阔画面的目的来进行创作的,使小说具有风俗史的品格,体现一个完整时代的生活面貌。

既然小说要写出一部时代的风俗史,必须塑造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物,而各个人物又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处世态度、习惯等个性特征。

只有通过对这些不同性格的刻画,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环境的描述,才能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风貌。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83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文坛占统治地位的思潮是现实主义。

特点为:一、明确反对伤感和过度的感情用事;二、现实主义者普遍受当时流行的科学或哲学概念所左右。

三、对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十分关注。

巴尔扎克年轻时曾模仿过古典主义悲剧家拉辛,创作上又有一种浪漫主义倾向。

随着《朱安党人》和《驴皮记》的问世,转向了我们通常所说称的批判现实主义。

在巴尔扎克看来,古典主义的戏剧与启蒙主义的哲理小说拘泥于观念,过于理智,浪漫主义笔下的形象则过分夸张,不够真实,他称自己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文学的折中主义,力求创作的幻想的自由与作品的真实性相辅相成。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强调物质与现实高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决定于物,性格的差异取决于人物所处的环境。

以往作家尤其是浪漫主义小说家在描写人物性格时,往往把人物与环境对立起来,把人物从物质世界中分离出来,强调人物的个性特征.19世纪普遍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所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是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巴尔扎克采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将《人间喜剧》分为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占头等重要地位。

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高老头》私人生活场景伏盖公寓:拉斯蒂涅、伏脱冷、高老头泰伊番小姐上流社会:鲍赛昂夫人、雷斯多伯爵夫人、银行家太太但斐纳人类社会不过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情欲和利己主义是世界的动力,人性并非本恶,但人性趋恶,趋恶之动力在于私欲,这种趋恶倾向在金钱时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不可抗拒性。

但恶是一种被社会发展认可了的客观的、现实的和无法抗拒的存在。

巴尔扎克:“人类社会不过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情欲和利己主义是世界的动力,人性并非本恶,但人性趋恶,趋恶之动力在于私欲,这种趋恶倾向在金钱时代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不可抗拒性。

康德“自然的历史是由善开始的,因为它是上帝的事;自由的历史是由恶开始的,因为它是人的事。

西方文论卷二

西方文论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数构成的,美就是。

2.在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上,歌德认为文学是的,又是世界的。

3.中世纪已经有了较为成形的阐释《圣经》的。

4.《真理与方法》的作者是。

5.维柯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经过三个大的时代:神的时代、和人的时代。

6.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功利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7.亚里斯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8.黑格尔将艺术分为象征性、和浪漫型三种。

9.歌德认为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又是自然的主宰。

10.《梦的解释》的作者是。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是早期形式主义学派的最重要代表A.什克洛夫斯基B.托马舍夫斯基C.雅库宾斯基D.日耳蒙斯基2.()说:“几乎没有一位重要的欧美文论家曾经不怕麻烦学过任何一种亚非国家的语言;宏大的翻译工程使文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广为流通,但当这些文本译自亚非国家的语言时,这种流通就会拖延得出奇的慢。

”A.斯皮瓦克B.萨义德C.阿赫默德D.詹姆逊3.戈蒂叶提出了()的文艺观A.为人生而艺术B.为艺术而艺术C.为人民而艺术D.为自我而艺术4.()是阿尔都塞的重要著作A.《保卫马克思》B.《文学生产原理》C.《隐藏的上帝》D.《审美之维》5.()说:“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A.康德B.歌德C.费尔巴哈D.黑格尔6.()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A.亚里斯多德B.柏拉图C.赫拉克利特D.德谟克利特7.萨特认为文学是一种()的文学A.审美B.异化C.介入D.疏离8.()说:“只要纯粹的美感还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欲求及经常的痛苦就消失了。

”A.克罗齐B.叔本华C.尼采D.王尔德9.()说:“一个民族愈文明,愈彬彬有礼,他们的风尚就愈缺乏诗意”,“诗需要的是巨大的、野蛮的、粗犷的气魄”。

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

试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论文提纲)

提纲:从巴尔扎克其人、作品、成就等导入,提出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已经形成鲜明的特色,对整个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明以《高老头》为例分析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艺术特色的意义。

一、《高老头》的创作背景简要概述《高老头》这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特色《高老头》是一部多情节复合结构的小说,描绘了一幅王政复辟时期巴黎上流社会风俗的图画。

主要从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故事入手,说明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钱顶礼膜拜,并揭示了金钱对人的腐蚀作用。

通过作品描述,巴尔扎克创作的思想特色主要体现在再现了资产阶级暴发户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和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深刻揭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在金钱方面的罪恶。

三、巴尔扎克创作的艺术特色(一)塑造典型人物主要以《高老头》中典型人物拉斯蒂涅为例。

通过拉斯蒂涅的“人生三课”,揭示拉斯蒂涅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统治对青年人的腐蚀和毒害,也真实地反映出贵族阶级被资产阶级所腐化的历史现实,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辉煌艺术的最高顶点“是他的人物塑造”。

巴尔扎克象素描家一样,只需寥寥数笔就能把人物的外形特征勾画得惟妙惟肖,而且与其内在性格相得益彰。

(二)描写典型环境《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式的典型环境描写的范例。

小说主要写了两个环境: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府邸,前者是下层社会的缩影,后者是上流社会的写照。

巴尔扎克的典型人物永远是被安排在特定的典型环境之中的。

巴尔扎克描写的“典型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特定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尚;一是具体的物质生活环境。

他用环境描写,表现环境的时代历史面貌和真实性,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再现社会风貌。

(三)“人物再现法”《高老头》标志着“人物再现”的原则开始进入《人间喜剧》的创作之中,他的小说也因这一天才的创举而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艺术上的独创。

他认为, 一个人物的一生在一部小说中往往难以表现完整, 而仅仅是某个生活阶段或一个侧面的显示,因而他别开生面地在《人间喜剧》中采用了人物再现的手法。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

巴尔扎克的文艺观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他的文艺观非常独特深刻。

他宣扬文学是一种手工艺,是一种追求社会真实状态和热情的艺术。

巴尔扎克的文艺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主义:巴尔扎克的文艺观主张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类生存状况,他主张描绘生活的真实,而不是幻想与虚构。

同时,巴尔扎克也体现了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他认为社会并不完美,文学刻划社会的缺陷问题才会让作品更加有血有肉。

2. 注重社会问题:巴尔扎克强调文学应该关注社会的重要问题,如贫富分化、权力的滥用、普遍的腐败和道德败坏等。

他的作品中往往富含对底层社会人民的描写和刻画,呈现出的是社会底层真实的生活状态。

3. 个人性格的描写:巴尔扎克的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他对人物的刻画。

他以人物个性特征鲜明、细致入微的揭示方式,刻画出各个时代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了人类幸福和痛苦之间的关系。

总之,巴尔扎克的文艺观强调社会现实、个人人性和揭示社会问题。

他一直认为文学的使命是揭示社会现实、关注人民问题。

他的文学风格深刻而实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造就了他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外国文学史之巴尔扎克

外国文学史之巴尔扎克
.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多 卷本巨著,是他以毕生精力完 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 精神文明的奇迹。在这里,他 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被恩 格斯誉为"一部法国社会,特 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 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 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
《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 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 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 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
(一)《人间喜剧》的构成
1、分类编排法
巴尔扎克从小说反映生活的不同角度出 发,把全部作品分为3大类: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分析研究。用分类方法将 诸多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众 多小说分门别类地各处于一定的系统中 ,历史地全面地描写了现实。
.
(1 )“风俗研究” 这是《人间克的作品,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和 典型性格的塑造,人物对话有强烈个性, 喜用夸张手法,善于在叙述中穿插议论, 时有妙语警句迸出,引人深思,惹人发笑 。因而,即使是大段铺陈和议论,也令人 读得津津有味。《人间喜剧》中最主要的 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贝姨》《邦斯舅舅》、《高利贷者》 、《幻灭》《夏倍上校》 《烟花女荣辱记 》》《幽谷百合》 《驴皮记》等 。
(1)政治上是个保皇党、正统派,但与保皇 党政见并不一致。对保皇党及对资产阶级唯 利是图的不满使他倾向贵族,而现实又使他 看到贵族阶级必然走向崩溃。他提倡的王权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了. 的王权。
(2)在政治上他反对共和党,但又赞扬他 们的革命精神。
(3)他鼓吹天主教,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教徒,他把宗教当作一种稳定社会的手段, 当作一种控制思想的工具认为它一方面可以 抑制金融在资产阶级所带来的情欲泛滥的社 会道德堕落;一方面可以协助君主政体巩固 秩序,调和阶级矛盾,防止工人暴动。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人间喜剧》(La Comédie Humaine)是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创作的一部壮丽的文艺工程,它包含了多部小说和中篇,共计约90多部作品。

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如下:思想内容:1.对社会现实的描摹和剖析:《人间喜剧》以毫不掩饰的现实主义风格,纵览了巴黎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和生活,以揭示社会的贫富悬殊、道德败坏、人性的复杂性等问题。

2.社会阶层和人性的关系:作品展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贵族、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

巴尔扎克通过对阶层性格和价值观的刻画,呈现了人性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变化和矛盾。

3.人性的欲望和追求:作品探讨了人性的欲望和追求,包括物质欲望、社会地位的追逐、爱情和权力的争夺等。

它揭示了人性的贪婪、虚伪和自私,并探讨了欲望和追求对人性的影响。

4.对失去和痛苦的思考:作品展示了人生中的挫折、痛苦和失去。

巴尔扎克通过描写人物的命运和悲剧,对人类生活的困境和不完美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艺术成就:1.群像性的创作:《人间喜剧》通过众多的角色和故事,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群像画卷。

它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巴黎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加丰富和真实。

2.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心理描写:巴尔扎克擅于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外表、性格和内心世界。

他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欲望,使人物栩栩如生。

3.社会细节和环境描写:作品对巴黎社会的环境和细节进行了细致描写。

巴尔扎克生动地描绘了街道、房屋、社交场所等,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

4.剧情的张力和叙事的节奏:《人间喜剧》的剧情紧凑且充满张力,读者常常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

巴尔扎克善于运用悬念、反转和戏剧性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使读者深陷其中。

《人间喜剧》以其广阔的视野、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剖析,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它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展示了巴尔扎克的独特的艺术成就。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作品丰富多彩,涉及社会各个领域。

他的作品平实、深刻,富有现实感和鲜明的历史特色。

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实主义风格巴尔扎克善于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外在形象和细节,特别注重写实主义的刻画技巧。

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将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以逼真的形式描绘出来。

例如,他所写的《失落的胜利者》、《父鸭子》等小说,都是以写实主义描写手法为主。

二、注重人物塑造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人物是最为重要的描写对象。

他爱用细致入微的笔调描写人物的外貌、内心和行为方式,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深刻的意义。

例如,《人间喜剧》中的卡门伊斯塔奎、爱德蒙、埃文、蒙多夫等人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

三、注重社会现实的描写巴尔扎克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注重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商业和财富的积累对人类的影响。

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面,也关注底层人民生存的艰辛和悲剧,如《红与黑》、《父·戈朗》等。

四、注重历史背景在巴尔扎克的小说中,历史背景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他的小说将一些历史事件、人物融入其中,以使小说更具隽永的文化品味。

例如,《人间喜剧》中精彩的历史描写,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为我们了解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深刻的参考。

五、语言风格简洁明了巴尔扎克的语言风格非常简洁明了,直接切入主题。

他的小说中,几乎不会出现华丽的词藻和句式,而是以自然流畅的篇章、句子和词汇作为表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小说能够更好地传达给读者,人物形象及情节更直观、真实。

总之,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特征是多方面综合体现的,其中写实主义风格、注重人物塑造和社会现实描写、历史背景、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是他独特的创作特征。

他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现代主义感,是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生于中等资产阶级家庭,曾在教会学校读书,1814年在大学学法律,毕业后从事文学创作。

因家庭生活困难,曾当过出版商,开过印刷厂,他熟悉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

为写作打下了生活基础。

他的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由九十余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

他的文学思想和理论集中反映在《人间喜剧》的“前言”里。

这是他对1834年达文为他写的《〈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序言》的补充。

此外,论文《论艺术家》和他给自己的作品所写的二十篇序和跋,以及大量评论和书简,都反映了他丰富的文学见解。

巴尔扎克使批判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均臻于完善。

他提出了一整套现实主义理论。

在《前言》里他说:“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不过是这位历史家的书记而已”。

他立志“完成一部描写十九世纪法国的作品”。

他主张客观地、具体地描写和反映现实生活,分析自己要表现的社会,选择典型事件展示广阔的社会环境,不仅要描写种种生活现象,而且“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事故里面的意义”。

他提出描写社会和人生要遵循两个法则。

一是社会法则。

据此要写出社会的表面现象和本质因素,找出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作者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用分析求得综合,刻划和搜集我们生活的各种成分,提出一些主题并且对它们全体加以论证,最后,描写一个时代的主要人物以绘出这个时代的广阔的面貌”。

二是自然法则。

他把君主政体和基督教作为永恒的真理,把社会、国家引导到这两条路上去。

他写了种种社会现象,就是要看它离这两条路有多远。

他总是以历史家自居,主张写出社会风俗史,即写出表现时代风俗的生活场景。

于是他提出了“生活场景”论。

在他的《人间喜剧》里,“风俗研究”这部分就包括了六种生活场景,使《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一、艺术特色(一)人物的刻画在《人间喜剧》这部作品中作者一共构造了2000多个人物形象,并且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没有出现过一个有着重复个性的人物形象,可见作者具有十分高超的人物刻画技艺,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现出作品的艺术特色。

首先,利用准确的任务形象特征和承载性格信息的语言来反应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凸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例如在他的《欧也妮·葛朗台》中,当葛朗台看到自己的仆人从虫蛀的楼梯上摔跤,而差点打碎手上的酒瓶时候,他慌张地说道,“那就这样吧。

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却差点摔倒,那就请你喝些酒压压惊吧。

”通过句话彻底的暴露出了资本家葛朗台表面上看似慷慨大方,而内心里却无比吝啬的尖酸刻薄形象。

其次,作者对于现实生活逻辑给予了绝对的尊重,在作品中注重写实,直接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来对人物精神进行有效的刻画,通过人物精神来表现出其创作的艺术特色。

例如,在对吝啬鬼葛朗台和高利贷者卜塞科绩进行刻画的时,作者严格按照人物的现实身份和所生活的环境背景来对他们的个性与内心世界进行定位,让他们的内心世界中的一举一动都是合乎小说的逻辑的,并与故事的情节进行有效的关联,从而表现出其艺术特色。

最后,巴尔扎克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致刻画也非常注重,对作品中人物介绍时,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人物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还为读者提供了人物的鼻梁高度、下巴宽度等信息,让人物显得更加圆满和逼真,从而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細节刻画《人间喜剧》这部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最优秀的小说,也被誉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巨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细节的刻画艺术表现得非常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小说情节在细节处理上表现得非常自然、逼真,巴尔扎克在小说中注重写实,通过文字再现社会生活中的真正面貌,我们在看到这部作品时更像是在读一本历史教科书,可见其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巴尔扎克作品艺术风格及哲学思考——以《人间喜剧》为例

巴尔扎克作品艺术风格及哲学思考——以《人间喜剧》为例

113鉴 赏巴尔扎克作品艺术风格及哲学思考——以《人间喜剧》为例兰华英历史与文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历史是对现实的搬运,是对一段特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真实解读。

人们可以通过历史去基本还原一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岁月,去了解和感受先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当代与过去的区别。

通过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人们能够获取很多对现实有益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人的生活。

而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披着历史外衣的自由想象,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认识一段历史,但是它饱含作者的态度和想法,甚至很多虚构内容,因此极具主观性,如果仅凭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就想伺机窥探历史全貌,那无疑是南辕北辙了。

巴尔扎克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躯体早已融入尘土,但是他对法国的影响、对全世界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肉身的陨灭消失。

人们没有办法想象,这位法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所迫,为了还债,他晚年焚膏继晷,创造出大量作品,合称《人间喜剧》,这部作品也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

这部作品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它也成为后人趋之若鹜的研究对象。

一、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出身于19世纪法国的一个中产阶层家庭,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目睹了一个不安定的世界,现实的罪恶和丑陋巨细无遗展露在他的眼前,批判现实的思想融入他的血液里,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也是深远持久的。

初入社会的他,以律师为业,看透了社会的虚伪与丑陋,故而决定放弃律师这一在当时大家挤破头都要进入的行业,企图用自己的笔杆去揭露社会的黑暗。

纵观巴尔扎克一生,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否则根本无法完成如此浩繁的写作。

他的作品主要集中于对现实的批判,描述官商勾结、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上层社会的腐朽,与此同时,底层社会人民的智慧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每一个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同人物的性格通过细节的处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与作品《巴尔扎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与作品《巴尔扎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与作品《巴尔扎克》绪论: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的分析介绍,来表达作品与当时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认知之间的联系,以及作品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

试着对此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想法思路、作者创作的表现手法和最终成果展示对大众审美眼光的影响进行阐述,再近一步挖掘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一、作品介绍及剖析作品的艺术价值(一)作品介绍文学家巴尔扎克被公认为19世纪文坛中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中包含有浪漫主义情怀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丹就是其众多敬慕者中的一员。

所在在他收到要为巴尔扎克雕刻一副作品的时候,罗丹是万分乐意的,他说:“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

”其实在罗丹10岁的时候,巴尔扎克就已经去世了,罗丹甚至没有见过这位大文豪一眼,所以在刻画巴尔扎克像的外观上,他大量阅读书目、研究巴尔扎克的作品由此推断出巴尔扎克本人的性格特点,前前后后作了四十多件小稿子,向最真实的巴尔扎克慢慢靠近。

罗丹塑造出的巴尔扎克像是一个晚间写作的思考形象,作家喜欢在晚上进行写作,夜深时是灵感迸发的大好时机,远离了白天的人群和喧嚣所以罗丹刻画的巴尔扎克的形象是穿着睡袍的,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在星空下沉思。

法国文学家协会废除了合同,因为他们觉得很难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找到文豪巴尔扎克的影子。

面对这些庞杂的批评,罗丹却说:“我作的巴尔扎克像,他的造型动态和模样可以使人联想到他平时写作的场景、他的思想和他的生活环境,他的写作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他是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着的人”,“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巅峰,是我的投入全身心得来的成果,是我作品本身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真理真会灭绝,那么后代就会把我的作品摔成碎块,若是真理不该死亡,那么我预言:‘我的雕像终将立于不败之地’”。

(二)作品的创作思路探析罗丹认为他自己晚年最大的成功就是像室外露天雕塑迈出了重要性的一步。

是的,他的《巴尔扎克》在块面结构方面,已经和以往希腊式和哥特式的特点有了巨大的差异,他突出强调物体的体积是怎样像空间渗透进去,这样的从大面来看的概括手法,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雕塑的冲击感。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及《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及《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总结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及《高老头》的艺术成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 示。他的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矛盾,也深刻地揭示了人性 的复杂和多样性。他的创作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社会和人生的方 式。通过研究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观及《高老头》的艺术成就,我们 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借 鉴。
3、探讨小说的艺术创新,包括 叙事结构和文学风格
《高老头》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小说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采用 了倒叙、闪回等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其次,小说的文学 风格也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更加生 动、形象。同时,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非常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谢谢观看
2、突出主题,即人性和社会
巴尔扎克的创作始终围绕着人性和社会这两个主题。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挖 掘人性的复杂性,才能真正地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人 物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
3、运用典型人物和事件,倡导 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
巴尔扎克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 题。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典型的社会特征,通过他们的 经历和命运,读者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社会的现实和残酷。同时,巴尔扎克也倡 导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精神,他认为作家应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真实地反映 社会现象,而不是盲目地美化或丑化生活。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一部代表作,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它 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高老头》的主题和情节,概括小说的基本情节和发展

巴尔扎克典型的艺术形象名词解释

巴尔扎克典型的艺术形象名词解释

巴尔扎克典型的艺术形象名词解释
巴尔扎克是一位出色的法国小说家,他以宏伟的文学艺术抒发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艺术形象名词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堪称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新兴的风尚标志。

两大主题:背叛与冤枉
一、背叛:行为或者信念不同时,友好关系的破坏,引起罪恶感,加上悲剧和冤枉的情绪。

一个典型的形象名词是“冷血”,它描述了背叛者的心理状态,
即一个人在朋友背叛他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痛苦与不甘,但他无法
找到证明自己没有被背叛的证据,这一状态也使得他感到无助。

此外,还有一个形象名词“假友”,它暗示了背叛者的心态,即被友谊欺骗
的人,他受到深深的伤害,但却无法表达,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背叛了。

二、冤枉:受到假定责任或判决,受害者在外界表达的情绪和精
神上受到极大的折磨,形成对社会的看法与不满。

一个典型的形象名词是“无眉”,它指对受害者被冤枉的愤怒和
无奈,何时无奈到了一定程度,受害者把眉毛抹掉,表示他完全无力
反抗,巴尔扎克认为冤枉后,受害者无声地抗议是最有力的表达。

此外,还有一个形象名词“死守”,它写出了受害者被冤枉而受
到的打击,背水一战,坚守不折,无论外界如何抨击,他依然要站在
自己的立场上不怕被周围人驳斥,死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提出“典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作家借鉴之前的文学作品创作新作品,把它们变为“典型”,因此影响和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品质。

以古典文学为例,取得的“典型”的效果可以使以前写过的作品变得更优秀、更完美,其审美标准得到彻底地改造和实现。

在历史演进中,“典型”对文学产生巨大影响,把原有文学形式转变为规范化的文学,这便是现代文学概念出来的基础。

据巴尔扎克理论,文学不仅是复制和模仿,而且是经过重塑改造的原有作品,是有自己特质的。

文学作品虽然用已有文学作品为原型,但它们通过“典型”理论的作用,使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复制品,而是具有诗意的焕发新气象的新作品。

它们不仅追求审美感受和灵性愉悦,而且反映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能量。

巴尔扎克的“典型”理论,强调文学创作以及新作品的质量,是研究和理解文学史过程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其为研究文学史和发现抽象特征,提出重要论点,确立艺术评价标准等奠定了基础。

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转变,都离不开“典型”理论,它引进了许多原有文学品质及艺术精神,为人们熟悉和体会文学美学提供了可能性和路径。

文学感悟: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

文学感悟: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

文学感悟: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在莫言获奖后的演讲中,多次提到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认为他们使文学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顶峰,后人无法超越。

因而促成他们之后文学创造走上了一条写作技巧创新之路,意识流、荒诞、魔幻、鬼怪等等手法纷纷出现,写作手法标新立异成为一种时尚。

如果对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文学思想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就太肤浅了。

巴尔扎克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说写作的对象,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这种认识当然与启蒙运动以来人文主义思想有关。

巴尔扎克的野心是要写出反映整个时代的画卷——人间喜剧。

如果这样认识巴尔扎克对文学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是奠定了文学就是人学的基础,这个基础来自“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认识。

文学反映了人,也就通过人反映了出整个社会。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段社会的历史片段,而一个群体的经历,就是一段社会的历史。

写人的小说的重点是写人性。

人性是与“人活着是为什么、人应该怎样活着”的终极拷问有关。

所以,文学作品给人的启示就不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更吸引人的是故事里面的人的活动,以及有此表现出不同人的情感、价值取向、做人的准则等等,揭示人的广阔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质。

巴尔扎克以写人为核心、以揭示人性世界为内容,给后人描绘出一幅繁杂的、无序的、但是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

使我们在许多年后可以回到巴尔扎克时代,感受他那个时代的气息。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这样的。

莫言在演讲中提到,希望自己作品中的“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含义就在这里。

70年代中后期流传甚广的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列斯朵夫》和美国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1939-1941)、《战争与回忆》(1941-1945)就是好作品的实例。

前者描写个人奋斗史,后者“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中国人近百年的奋斗史,正需要这样的文学记录和再现。

被誉为托尔斯泰时代,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功绩就是为后人描绘出“托尔斯泰时代”的历史画卷。

巴尔扎克论文艺

巴尔扎克论文艺

1、在法国,才智使情感窒息。

这一民族缺陷使艺术深受其害。

我们对艺术本身理解得十分透彻,也不缺少欣赏艺术作品的灵气,但是我们缺乏感受。

我们去滑稽剧院,去看画展,因为这很时髦。

我们鼓掌,我们很有品位地议论,可是我们走出去时依然故我。

听了一曲三重奏、一首卡伐蒂娜咏叹调,一百个人中很难有三四个人为你陶醉,或者从音乐中唤起对某些生活片段的联想,某些情思,刚逝去的青年时期回忆和甜蜜的诗意。

总之,几乎所有进博物馆的人都是走马观花,很难遇到一个人在一幅艺术作品面前凝神静观流连忘返。

这种精神上的不稳定性,使我们把运动当成目的,喜欢变化,贪婪地追求视觉快乐,其来由是否我国变化极快的气候——几天之内我们可以相继生活在应该灰濛濛的天空下,北方的烟雾迷漫之中和意大利明媚的阳光下——呢?——P32、我们之所以从来不理解那些拥有巨大创作才能的人,可能正是他们与我国世代的文明不相谐的缘故。

我们这段开场白的想法因何而来?乃因法国对于为民族增了光的人一般都不大尊重。

——P43、有思想的人,才是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

国王左右民族不过一朝一代,艺术家的影响却可以延续好几个世纪。

他可以使事物改观,可以发起一定模式的革命。

他能左右全球并塑造一个世界。

——P44、那么,在我们这个看来如此开明的世界中,人们对待艺术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雕塑家、建筑家的蔑视,来自何方呢?国王给他们十字章,绶带,荣誉称号,这都是些一天比一天不值钱的使人高兴却毫无价值的东西,实际上没有给艺术家增添任何东西。

与其说他们获得了荣誉,不如说他们提高了这些东西的价值。

至于金钱,政府给艺术界的钱从未像现在这样少得可怜。

——P45、不论艺术家的本领是来自对人所共有的能力的不断运用,还是来自畸变的头脑,天才总是一种人类痼疾,正如珍珠是蚌的一种病态;抑或他的一生担负着这样的使命,即传播上帝惟独刻在他头脑中的一篇文字、一种思想,众所周知,就连艺术家本人也解释不了自身才智的秘密。

他在某些情势的逼迫下工作,而这些情势的形成则是一个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想象力在创作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素材的改造和变形。巴尔扎克的名言:“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同样说明了艺术家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对客观事物不但描形绘态,而且以物传神的艺术创作特点。
既然艺术家既要忠实于现实生活,又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一种绝高的境界”,使读者能够在审美的世界里领悟到更高的真实,所以巴尔扎克要求艺术家必须具备“观察的才能”和“生花的妙笔”以及创作天才表现的“超人的视力”。所以即使在“最简单的作品中,只要它是一部艺术作品,就必然有艺术家的劳动。”
既然小说要写出一部时代的风俗史,必须塑造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物,而各个人物又有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遭遇,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情感、处世态度、习惯等个性特征。只有通过对这些不同性格的刻画,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环境的描述,才能表现一个时代的生活风貌。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巴尔扎克在1834年把他已完成的作品汇集为《十九世纪风俗研究》,1842年又把它们统名之为《人间喜剧》。
一、现实主义小说要具有史的品格。巴尔扎克认为艺术的使命是真实地反映生活,再现自己的时代。小说家要成为时代的秘书,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时代 的面貌。但他并不满足于小说对生活部分地或片面地描绘,主张一个小说家应有才能和气魄以自己的作品来组织和体现一个完整的时代。他本人即是抱着表现19世纪法国、描绘一个完整时代的广阔画面的目的来进行创作的,使小说具有风俗史的品格,体现一个完整时代的生活面貌。
当然,也必须指出巴尔扎克典型理论的缺陷。他由于受到当时自然科学和实证论的影响,将人与环境的关系与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同,只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而看不到人对环境的反作用。
四、关于艺术家的创作才能。谈及艺术家的创作才能,首当其冲的一个问一定地位。对此,巴尔扎克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虽然强调艺术家对于历史的“书记”地位,但又是极力重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的。
巴尔扎克寄希望于文学艺术成为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改造人心的元素,追求一种可以制止各种社会弊害的理想。既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他对宗教和王权所抱有的一定的幻想,这是巴尔扎克作为一个作家和文论家其思想复杂的一面。
三、现实主义小说要塑造艺术典型。巴尔扎克认为艺术家的天才就在于他能运用他所掌握的材料,铸造一座座光彩夺目的塑像,在最小的面积中惊人地集中大量的思想,以一个画面来概括丰富的哲理。这样的人物和画面既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环境,但又高于现实人物和环境,没有这一点谈不上艺术创作,也谈不上文学创作。
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一是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二是要善于概括和综合;三是艺术家在塑造典型时必须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渗透到他所创造的典型中,使其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理想、更丰富,从而也更具有真实性。所以典型化的过程绝不是艺术家一个纯客观的综合过程,而是贯穿了作者的提炼、集中、加工、虚构的过程。这样,典型又“同时是我们发自灵魂深处的感情的一个人格化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就好比是我们的愿望的产物,是我们希望的体现。他身上的生动丰富的色彩就表现出了作家所再现的实在人物的真实性,并且还高于实在的人物。”
巴尔扎克要写社会风俗史,展现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这些人物每一个都具有典型意义,而每一个典型又被描绘为生动的个人。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巴尔扎克同样认为“也要用典型表达出来”。对于典型,巴尔扎克作了如下界说:“‘典型’这个概念应该具有这样的意义,‘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上跟他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因此,在这种或者那种典型和他的许许多多同时代人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但典型绝不是概念的产物,绝不能流入千人一面,而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个性,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塑像。
巴尔扎克重视表现典型人物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主张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塑造人物形象。将生活环境的描绘不是作为一般的背景,而是作为人物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成因来对待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创作中总是不惜笔墨将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房屋家具、服装饮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历历在目,真实可信。正是基于巴尔扎克艺术创作中的上述特点,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中提出了:现实主义文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重要论断,这是对巴尔扎克典型观的高度肯定和评价。
试述巴尔扎克文艺思想
巴尔扎克(Balzac,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中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他为自己的作品共写了二十余篇序跋,是其文学论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间喜剧〉前言》(1842),其它序言如《〈驴皮记〉初版序言》(1831)、《〈古物陈列室〉、〈钢巴拉〉初版序言》(1839)、《〈夏娃的女儿〉和〈玛西米拉·道尼〉初版序言》(1839)、《〈一桩无头公案〉初版序言》(1841),也都是巴尔扎克阐明其理论主张和创作思想的重要著作,另外尚有论文《论艺术家》(1830)、《论历史小说的创作》(1831)等。其文论虽散见于上述作品,但概括起来,内容还是非常集中和完整的,对于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和创作方法有着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如强调现实主义小说的时代性、真实性和典型性是巴尔扎克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他对现实主义文学提出的要求,它构成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主线已为后世所公认。现以《〈人间喜剧〉前言》为主,并综合其它文章,试述其文学理论观点。
巴尔扎克要求小说家要探求两种法则,一为社会法则,指产生社会现象的某种基本原因和多种原因,这些原因成为推动作品中的人物种种行为的主要力量。除了探究社会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之外,巴尔扎克还提出艺术家必须对所谓自然法则加以思索,以了解社会在什么地方离开了永恒的法则,是否离开了善与美。换句话说,艺术家不只要揭露黑暗,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
巴尔扎克对于小说表现“整个社会”的要求,既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气魄,没有对现实的宏观认识和细微体察,没有艺术上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匠心独具是难以驾驭规模如此宏大的作品的。
二、现实主义小说要写出事件的根源。巴尔扎克将现实生活看作是艺术永远的权威,认为作品中的人物应是由时代孕育好出来的,“根据事实、根据观察、根据亲眼见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得出来的结论的书,都享有永恒的光荣。”这就说明小说创作必须植根于生活。但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应描写为文学的真实,同样,文学中的全部真实也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因此艺术家不应作一个可怜的生活模写者,止于抄袭生活中的表面现象,而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探求事物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