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术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PPT】-作物栽培学大豆

【PPT】-作物栽培学大豆

c. 粮食 d. 饲料 e.培肥土壤。
第二节 大豆的形态解剖特征及类型
一、大豆的形态解剖特征
(一)根和根瘤 1.根 大豆的根由主根,支根,根毛
组成。
2.根瘤
3.固氮
(二)茎
大豆的茎包括主茎和分枝。
按主茎生长形态,大豆可概分为蔓生 型,半直立型,直立型。栽培品种均 属于直立型。 按分枝与主茎所成角度大小,可分为 张开、半张开和收敛三种类型。 按分枝的多少、强弱,又可将株型分 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三种。
结荚期: 从幼荚出现到拉板(形容豆 荚伸长、加宽的过程)完成为结荚期。 由于大豆开花和结荚是交错的,所 以又将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
5.鼓粒成熟 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 粒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当种 子变圆,完全变硬,最终呈现本品 种的固有形状和色泽时,即为成熟。
(二)大豆生育时期的记载
W.R.Fehr等提出了根据大 豆植株形态表现记载生育时期 的方法。
作物栽培学
——大豆
大豆(黄豆),
学名:Glycine mdx(L.)Merrill,
英名:soybean
第一节 概 述 一 、大豆的起源及分布
起源:
我国大豆古名“菽”,如法文是 soja,英文是soy,俄文叫cog等。
关于大豆具体起源地,目前尚无一 致的看法。有东北起源说,黄河流域起 源说,同源异地说。
第四节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 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 2.日照长度 (二)温度 (三)降水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一)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二)土壤的矿质营养 氮 大豆富含蛋白质,氮素是蛋白质的主要 组成元素。 磷 磷素被用来形成核蛋白和其他磷化合物, 在能量传递和利用过程中,也有磷酸参与。 钾 钾在活跃生长的芽、幼叶、根尖中居多。 钙 大豆有“石灰植物产之称。 大豆植株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极少。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目录
• 大豆的简介 • 大豆的生长发育 •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 大豆种植的效益分析 • 大豆种植的前景与展望
01
大豆的简介
大豆的起源和分布
起源
大豆起源于中国,已有五千年的 栽培历史。
分布
现在大豆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 和北美洲。
大豆的营养价值
01
02
03
蛋白质
施肥与灌溉
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大豆需肥规律, 科学合理地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促进大豆生长。
灌溉
根据大豆生长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 进行灌溉,以满足大豆生长所需的水 分。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了解常见的大豆病虫害种类,如霜霉病、蚜虫等。
防治措施
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多种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 延。
跨国合作与交流
03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推动大豆种植业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工业
大豆油可用于工业用途, 如润滑油、油漆等。
02
大豆的生长发育
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
萌发期
种子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皮, 开始发芽。
幼苗期
真叶出现,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速度加快。
分枝期
主茎生长迅速,侧枝开始出现。
成熟期
籽粒饱满,颜色变黄,进入收获 阶段。
鼓粒期
籽粒开始形成,营养物质积累。
开花期
花芽分化,进入开花结实阶段。
草害
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
缺素症
根据生长情况适量补充氮、磷 、钾等营养元素。
倒伏
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防 止倒伏发生。

《大豆栽培学》课件

《大豆栽培学》课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大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科学施肥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减少化肥 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 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 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05
大豆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富含蛋白质
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大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水资源消耗
大豆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 过度灌溉,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 的过度消耗,影响生态平衡。
农药残留
为了防治病虫害,大豆种植过程 中可能会使用农药,如果使用不 当或过量,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 标,影响食品安全。
大豆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就业
大豆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 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染色体数目
大豆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 ,属于四倍体植物。
遗传变异大
大豆的遗传变异较大,可 以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培 育出新的品种。
03
大豆栽培技术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大豆 品种,确保种子质量,纯度高、发芽 率高。
播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播 种时间,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采 用机械或人工播种,保持播种深度和 行距一致。
02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大豆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根系特征
大豆的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 米以上,侧根横向扩展范围广

茎的特征
大豆的茎直立,木质化,表面 有棱纹,节间短,分枝多且密

《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推广大豆栽培技术的 必要性
解释推广大豆栽培技术的重要 性和意义,以促进农业的持续 发展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希望本课程能为大家 带来帮助
表达对听众的谢意,并鼓励他 们应用所学的大豆栽培技术取 得成功。
剪揭管理
解释剪揭的重要性和剪揭的最佳时机,以保持 良好的空气流通和光照条件。
灌溉管理
提供合理的灌溉方案和注意事项,确保大豆的 充分生长所需的水分。
摘心剪顶
介绍摘心剪顶的目的和操作方法,以促进大豆 的侧枝发育和增加产量。
大豆的疏剪技术
1 频率与时机
阐述进行疏剪的最佳频率 和时机,以获得更好的空 气流通和阳光照射。
大豆种植案例分享
案例介绍
分享一些成功的大豆种植案例, 包括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失败原因探究Leabharlann 成功经验分享探讨一些不成功的大豆种植案例, 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总结一些成功种植者的经验和建 议,以帮助其他农民获得更好的 种植效果。
结语
大豆种植的前景与机 遇
探讨大豆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和 当前的市场机遇,鼓励更多人 参与大豆种植事业。
《大豆栽培技术》PPT课 件
大豆栽培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本课程将介绍大豆的种植技术、管理 技术以及采收和储存技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大豆种植。
简介
什么是大豆
介绍大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大家更好地 了解大豆的生长环境和作用。
大豆的生长习性
解释大豆的生长需求和生长周期,为栽培提供 基本的背景知识。
2 叶片修剪
介绍修剪大豆叶片的目的 和方法,以维持植株健康 和增加产量。
3 枝梢修剪
解释修剪大豆枝梢的重要 性和技巧,以控制植株的 生长和形态。

大豆栽培技术(课堂PPT)

大豆栽培技术(课堂PPT)
• 五、 适时通风
主要通过通风风扇
在库外温度低于库内或湿度低于库内时,方可进 行通风。一般是干燥和有风的晴天进行通风。
当田间50%的植株鼓粒称鼓粒期。
一个荚中,顶部子粒先发育,然后是基部子粒, 最后是中部子粒。
成熟期光合产物全部输送给豆荚。生育速度逐渐 缓慢,最后完全停止,进入黄熟期,种子含水量 迅速下降到15%左右。种子变硬呈现固有的性状、 大小和色泽,荚亦呈固有颜色,就为成熟。
• 三.大豆产量的形成
大豆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 数和粒重4个因素组成。这四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 制约,在同一品种中,将荚多、每荚粒数多、粒 大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比较困难。
• 二.种子准备 • 选用高质量种子 • 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0.25克/亩) • 药剂拌种以防根腐病 • 根瘤菌接种
• 注:轮作换茬 大豆最忌重茬,也不宜种其他豆科作物之后; 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冬小麦、夏玉米、夏谷、 夏甘薯、夏高粱、春玉米等 大豆作为禾本科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前茬能有明 显的增产作用。 大豆与玉米间作
大豆耐涝性教差,灌水以渗湿田为宜,不可淹灌, 雨后须及时排水。
第三节 大豆播种技术
一.土壤准备 • 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 • 蓄水保墒、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大豆根瘤发
育 • 大豆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
性或微酸性土壤 •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7.5,酸性土壤对大豆根瘤
菌的发育不利。 • 施基肥
全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期:发芽出苗期、幼苗 期、分支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
又根据植株生长中心与营养分配状况,把大豆 的一生分为:种子萌发出苗到始花之前的营养生长 阶段(前期)、始花至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并进阶段(中期)、终花至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 后期)。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5
(四)大豆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其所含蛋白比起他作物所含蛋白易消化。 豆饼和豆秸秆均为上好饲料。
6
(五)大豆在作物轮作中占重要地位,是重要养地作物。 豆饼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有机质肥料,果农、 瓜农、花农都以饼肥提高产品品质。由于以豆饼直接作肥料不经济, 故提倡用豆饼先喂牲畜,再用牲畜粪作肥料。
8
三、大豆生产
• (一) 世界大豆生产 • 1. 大豆种植面积: 8361.4万公顷 • 2.总产量:15983万吨 • 3. 近几十年来,是发展最快,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 • ○1986年面积是1949年的三倍多 • ○产量增加了579.0% • 4. 主产国: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
9
2004-2009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10
(二)中国
• 2010年: • 1.面积851.6万公顷, 总产1508.3万吨,居第四 • 2. 单产1771公斤/公顷 • ○美国单产2617公斤/公顷
11
3 生产形势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缓慢减少中。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2005年开始出现下滑,2011年达到1.09亿亩,较
2005年减少约23%。 • 按照2011年的种植收益进行计算,全国大豆平均收益仅为35元/亩,
7
二、大豆起源与分布
• 中国自古就栽培大豆,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 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就有记载。由此推断我 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
• 世界其它国家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 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300年前,大豆传入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18世纪以后。

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课件
间套带宽 – 宽东西(下位更多照射) – 窄南北(下位均匀照射,防止遮荫)
(一)与高杆作物间套作时大豆光环境恶化
2、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
边行影响 – 边行优势 • 通风、透光、根系空间大、健壮 • 玉米地下隔离,增产18%;地下不隔离,增产32% • 优势范围,优势与带宽,上位越宽优势越低 – 边行劣势 • 被挡风、遮荫、根系弱、植株瘦弱
(三)大豆与其他作物间套作发展潜力
3、果园套种大豆发展潜力大 目前我国果园面积超过2亿亩,按照10%的果园套种大豆,可发展间
套作大豆2000万亩,可增产大豆200万吨。
II. 大豆间套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
一. 大豆间套作光环境动态及大豆响应特征 二.大豆间套作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机制 三.大豆间套作养分循环及补偿机理 四.大豆间套作对农田环境效应的调控机制 五.大豆间套作病虫草害的消长规律
种植方式 A1 A2 A3
A4(A5)
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公斤.公顷-2)
2012
玉米
大豆
6375±104b 1871±75a
6464±311ab 1759±116a
7126±596a 1011±65c
7039±298ab 1413±202b
2013
玉米
大豆
7713±150b 2054±145a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7:00
低位作物冠层上方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
多样性群落
单一大豆种植
透光率
9:00
11:00
13:00 时刻
15:00
17: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00

大豆栽培PPT课件

大豆栽培PPT课件
47
2.青大豆
• 种皮为青色 • 青皮青仁大豆 • 青皮黄仁大豆
48
3.黑大豆
• 种皮为黑色 • 黑皮青仁大豆 • 黑皮黄仁大豆
49
• 褐色 • 棕色 • 赤色 • 杂色
4.其它色大豆
50
5.饲料豆(秣食豆)
• 一般籽粒较小 • 呈扁长椭圆形(肾脏形) • 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 • 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持续至今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对肉、蛋类食品及食用油的需求不断 上升,大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 2001年我国生产大豆1690万吨,同年进口 大豆1638万吨。
17
进口量(万吨)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份
大豆栽培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概 述
3
一、起源与传播
4
(一) 名称
• 中文名:大豆 • 别称:黄豆、黑豆 • 古称:菽,秦、汉后称大豆 • 英文名:Soybean,Soy • 学名: Glycine max (L.) Merrill • 分类: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 • 五谷:“黍、稷、稻、粱、菽”
51
(三)、按生育期分
黄 淮 海 春 大 豆 黄 淮 海 夏 大 豆
极 早 熟 <100
<90
中 早 熟 101~ 110

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二、技 术 要 点
1.土壤耕作
选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地面干净、较肥沃的地块,要求地表秸秆少 ,地表秸秆长度在3~5厘米之间,采用以深松为主体的松、耙、旋、翻相 结合的整地方法。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 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由于机械精播对种子要求严格 ,所以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机械精选。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纯度大于99%, 净度大于98%;芽率大于95%,水分小于13.5%,粒型均匀一致。精选后的 种子要进行包衣,包衣要包全,包匀。
二、技 术 要 点
3.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80%保证率的日期作为当地始播期为宜 。在适播期内,中晚熟品种应适当早播,以便保证它在霜前成熟;早熟品种 应适当晚播,以便使花雨相遇,提高产量。
4.播种方法与播种标准
秋季用专用大垄宽台起垄机起垄,春季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
二、技 术 要 点
5.种植密度
黑龙江每公顷33~36万株,整地质量好、肥力水平高的地块,要降低 播量10%;整地质量差、肥力水平低的地块,要增加播量10%。内蒙的东四 盟和吉林的东部地区可参照这个密度,吉林和辽宁的其他地区公顷播种密度 可在32~34万株。
6.施肥
施肥量:每公顷尿素为50公斤;二铵为150公斤;钾肥100公斤; 施肥方法:分层施肥,种下5厘米和12厘米; 叶面肥:在大豆开花初期和结荚初期喷施,每公顷用尿素5~10公斤加 磷酸二氢钾2.5~4.5公斤。
配套技术措施
(1)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2)实行伏秋精细整地 (3)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4)搞好病虫害防治 (5)加强田间管理 (6)配套耕播机具 (7)适时收获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偏向有限结荚习性
49
50
51
52
53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
• (一)大豆的一生 • ○大豆从播种到成熟整个过程可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枝期、现
蕾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 ○春播大豆140-160天,夏播大豆90-110天
54
2. 幼苗生长
• ○子叶展平后,幼茎继续伸长,经过4-5天第一对原 始真叶展开,这时幼苗有两个节和第一个节间。
10
(二)中国
• 2010年: • 1.面积851.6万公顷, 总产1508.3万吨,居第四 • 2. 单产1771公斤/公顷 • ○美国单产2617公斤/公顷
11
3 生产形势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缓慢减少中。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2005年开始出现下滑,2011年达到1.09亿亩,较
2005年减少约23%。 • 按照2011年的种植收益进行计算,全国大豆平均收益仅为35元/亩,
46
二、大豆类型
• (一)结荚习性 • 1. 无限结荚习性 • ○大豆茎杆尖削,始花早,花期长,植株高大 • ○上部叶片较小,结荚较为分散,但主要分布在植株中部和中下部 • ○主茎中、下部腋芽首先分化开花,然后依次向上 •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较长
47
2. 有限结荚习性
• ○茎杆不很尖削,始花较晚,顶部叶片较大,不利于透 光
7
二、大豆起源与分布
• 中国自古就栽培大豆,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 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就有记载。由此推断我 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
• 世界其它国家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 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300年前,大豆传入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18世纪以后。

大豆种植PPT教学讲义

大豆种植PPT教学讲义
▪ 据国外资料报道,大豆结荚、鼓粒期进行根部喷肥,籽粒增产50%以上.据熊 岳农业专科学校试验,大豆结荚、鼓粒期喷施营养液,籽粒增产达32.06%~ 54.01%. 大豆生育后期根外喷肥增产效果显著,与大豆吸肥特点及土壤供 肥规律有关.
▪ 发生次病后可每公顷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225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或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60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为了有效地 预防大豆菌核病,在播种前选种子时注意清除混在种子中 的菌核,在发病地块上将大豆植株烧毁,实行深翻,把菌深 埋于地下,实行合理的轮作,尽量避免重迎茬.
大豆播前准备与潘种
▪ 大豆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较强,又要求有疏松深厚的活土层和充足的养 分供应,所以要做好选地、整地、施肥、选种及种子处理等各项播前 准备工作.1.播前准备1 选地:种植大豆要以合理轮作为前提,保 证不重茬,不迎茬.一般宜选择前茬是玉米、高粱或谷子的地块种植 大豆.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深耕、施肥和耙耱.耕深以 25~30厘米为宜,随耕随耙随耱,以防跑墒.深耕要结合施基肥,基肥以 农家肥为主,一般以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翌年早春,土壤表层 融冻时,应及时顶凌耙耱,冬前未耕翻的,应结合施肥及早进行浅耕,深 度以15~18厘米为宜.无论秋耕或春耕,早春至少应耙耱2~3次,确保 土壤疏松,湿润和田面平整细碎.如果是水浇地,灌溉应在秋耕前进行, 以满足大豆苗期的水分供应.3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 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选 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当水肥条件较好时,宜选择丰产性好、 茎秆粗壮、中大粒的有限结荚性品种;土地瘠薄,干旱少雨、生长季 节较短时,应选择耐旱、耐瘠、抗倒、结英时间长、适应性广的无限 结荚习性品种,同时,还应确定合理留苗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其生育期长短,虽取 决品种特性,但也受光、温度条件的影响。 日照时数延长或低温时,生育期会延长;反 之缩短。
按生育期长短
春作大豆
夏作大豆
极早熟 <100d
早熟 101~110d <95d
中早熟 111~120d
中熟 121~130d 96~110d
中晚熟 131~140d
晚熟 141~150d >110d
• 三粒重4个因素组成。这四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 制约,在同一品种中,将荚多、每荚粒数多、粒 大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比较困难。
变异最大的是每株荚数,因此每株荚数是提高大豆 产量的关键。
• 四.大豆对土、肥、水的要求
• 1.大豆对土的要求 • 大豆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较厚、富含
时为根幼瘤苗与期。大以豆地是下寄根生系关生长系。
• 开为花主期,以地上后部,生固长氮比量较增缓慢加。,到籽粒形成初期是根瘤 固氮高峰期。根瘤与大豆由寄生关系转化为共生关 系。
•• 以后大由豆于根瘤籽菌粒在发适育宜消条耗件下了,大量光合作用产物,根瘤 获侵得入养大分豆根受毛限后,形逐成渐的衰瘤状败,固氮作用迅速下降,并 逐物渐叫衰根瘤败。最终回到土壤中进行营腐生活。
• (三)分枝期 第一个分枝形成到第一朵出现为分枝期。 营养
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 迅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部分。当田间有 50%的植株发生分枝时为分枝期。 • (四)开花结荚期
当50%植株开花时为开花期。豆荚长达2cm时称 结荚,田间50%植株结荚时称结荚期。
大豆开花和结荚是交错的,所以又将这两个时期通 称开花结荚期。
• (3)追肥 • 大豆需氮素虽多,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因此需
要施用的氮肥并不太多;中等以下肥力田块,适时适量施 用氮肥有较好的增产效果;肥力较高的田块则不明显,施 用过多不仅浪费,而且还会造成减产;关键是分枝期到开 花初期,一般施用尿素3~5公斤;肥地此肥可不施。 • (4)根外追肥 • 进入花荚期是需要各种营养元素最多的时期,而鼓粒期 后植株系开始衰老,吸收能力下降,一般每亩可用磷酸二 铵1千克或尿素0.5~1千克,加硼砂100克,对水50~60 千克;晴天傍晚喷施,喷施部位以叶片背面为好。
增花保荚措施: 选种 合理密植 壮苗 生长调节剂 按需施肥
灌水排涝 防病虫害
• (五)鼓粒成熟期
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粒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当田间50%的植株鼓粒称鼓粒期。
一个荚中,顶部子粒先发育,然后是基部子粒, 最后是中部子粒。
成熟期光合产物全部输送给豆荚。生育速度逐渐 缓慢,最后完全停止,进入黄熟期,种子含水量 迅速下降到15%左右。种子变硬呈现固有的性状、 大小和色泽,荚亦呈固有颜色,就为成熟。
第一节 大豆生产的意义
中文名:大豆
别 称:黄豆、黑豆 起 源: 黄河流域 分 类: 豆科,蝶形花亚科 (属一年生草本)
五 谷: “黍、稷、麦、菽、
稻”
大豆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谷类高3倍 比猪、牛、羊肉高1倍 所含氨基酸比较平衡,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比较高 属于全价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 是世界主要的植物性蛋白食物来源 也是唯一能够替代动物性蛋白的植物食品
第二节 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 ☆
一.大豆的一生
从播种后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到开花结荚成熟称 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期:发芽出苗期、幼苗 期、分支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
又根据植株生长中心与营养分配状况,把大豆 的一生分为:种子萌发出苗到始花之前的营养生长 阶段(前期)、始花至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并进阶段(中期)、终花至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 后期)。
大豆 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大豆、花生、芝麻、 油菜)
大豆是良好精饲料
大豆在轮作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豆根瘤能固 定空气中的N素 ,是其它作物的优良前茬,可 以做到用地养地结合。
中国大豆产业现状
中国大豆的最主要产地是黑龙江省。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巴西、阿根 廷、中国的大豆产量居于世界第2、3、4位,美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大豆进口国。
有机质和钙质、排水良好、通透性较好,土壤酸 碱度在PH6.8-7.5之间的粘壤土最为适宜。
• 2.大豆对肥料的要求 • (1)基肥 • 以农家肥为主、全部磷肥、钾肥 • 多施有机肥:用较多的有机肥作底肥,不仅有利
于大豆生长发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 瘤的形成,增强固氮能力。一般地块每亩可施尿 素5千克或碳酸氢铵15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 或磷酸二铵8~10千克 • (2)种肥 • 薄地用少量氮肥作种肥效果更好;种肥用量要少; 肥种与种子隔离,以免烧种; • 一般地块种肥每亩施尿素3~5千克,同时配施 10~15千克过磷酸钙为宜,或每亩施尿素2~3千 克加磷酸二铵3千克 ;钼肥可拌种。
从大豆花蕾膨大到花朵开放约需3~4天。
• 大豆的花序为总状花序, 每花序一般15~40朵。 大豆的花为蝶形花冠,花
色白或紫,由花瓣、花萼、 苞片、雌蕊、雄蕊构成。
• 1.大豆的结荚习性 根据开花顺序、开花时
间、花荚分布及着生状态、 茎生长及植株形状等特征 特性,分为: 无限结荚习性
有限结荚习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
级晚熟 >150d
注:春作大豆除了极早熟少于100天,级晚 熟大于150天,其余的10天为一个阶段。
二.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
• (一)发芽出苗期 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水膨胀,当胚根达到种子
的长度时称发芽。当子叶出土展平时称出苗。田间 有50%大豆出苗是为出苗期。
•• 根(瘤二菌)是幼苗嗜期碱好气性微生物 • 出苗从后出2苗~到3周第一,个根分瘤枝开出始现固氮,但固氮量很低,此
结荚习性 个体大小 开花顺序
无限结荚 大 由下向上
有限结荚 亚有限结荚

较大
中上部开始 由下而上
花荚分布 主茎中下部 中上部
主茎
茎生长特点 细长,易倒 短粗
两者之间
肥水敏感度 不敏感 敏感
两者之间
产量特点 产量稳定 稳产性较差 生产潜力高
分布
北方
南方
不明显
• 2.大豆的落花落荚
大豆的落花落荚是大豆生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正常生 理现象。 大豆过多落花落荚的原因: 群体过大、植株徒长、养分失调、水分失调、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