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8812d1c55270722192ef795.png)
文学概论一、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将文学归纳为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二、人类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文学观:1、模仿论2、表现论3、再现论4、诗言志5、反映论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两者都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
艺术真实指创作中心须从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构想,但不可脱离真实。
生活真实是指创作中反映生活的真实性,无法加工,确保原生态纯情感,即原滋原味。
故艺术真实是表现在艺术形象中的生活真实,是作家的真挚情感和被唤起的读者亲切感受的统一。
(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四、艺术的分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
五、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1、形象的间接性及其带来的广阔的想象空间。
2、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的形态性:1、从性质上,既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从主体把我对象的方式看,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
3、从目的功能看,是非功利性的,又是功利性的。
4、从反映生活的形式看,既有虚构性,又有真实性。
六、文学活动的诸种价值:文学的创作价值,文学的阅读价值,文学的意识形态价值,文学的商业价值。
七、文学作品的形式诸要素:语言、结构、表现方法与体裁。
八、文学文本与作品的含义与二者的区别文本:是作家创作而有待于阅读并赋予意义的语言产品,它只是一个召唤结构,召唤读者参与其中,进行再次创造。
作品:是作家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指读者阅读并赋予其一定意义的语言产品。
二者的区别:一部由作者创造出来的语言艺术品,当其未经过阅读时就还只是文学文本,而不是文学作品;只有阅读以后,对于该读者,文本才变成了“作品”。
九、文学作品的内容由客观的体裁,主观的主题、思想、情感与理想主观统一的人物、情节、环境、意象、意境组成。
十、小说等叙事文本中,形象层要素为:人物、情节、环境。
十一、情节的含义:是用来显示人物性格的故事过程,由人物的一系列言行构成。
十二、情节的构成要素:人物、事件、场景。
十三、文学的基本表现手法: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915a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0.png)
文学概论复习提纲一、文学概论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文学概论的定义和意义2.文学的定义和特点3.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二、文学起源和发展1.文学起源的理论2.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关系和发展3.文学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流派三、文学批评与文学评价1.文学批评的定义和分类2.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指标3.文学评价的标准和形式四、文学形式与文学体裁1.文学形式的概念和分类2.文学体裁的定义和特点3.不同文学体裁的研究与分析五、文学与社会1.文学与思想、文化之关系2.文学与社会政治之关系3.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六、文学与心理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2.文学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和作用3.文学创作与心理表现的关系七、文学与语言1.文学与语言之关系2.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方式3.文学语言的变革与发展八、文学与艺术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手法3.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表达九、文学与个人1.文学与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的关系2.文学对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影响3.个人创作体验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十、文学的意义与传统1.文学的传统与当代价值2.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3.文学对人类认识的贡献和影响十一、文学的全球视野1.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与传播2.文学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3.文学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和发展以上是文学概论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删减或拓展。
每个部分可以结合具体的文学理论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以加深对文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4bf7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6.png)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
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建立起对文学发展规律、文学作品解读、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提高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大一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大一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22398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1.png)
大一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1.文学的定义和作用-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体验的创作形式。
-文学的作用:文学可以传递和传承文化,拓宽人们的视野,提供思考和欣赏的机会,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文学的分类和流派-文学的分类: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散文、诗歌和戏剧。
-文学的流派: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散文文学等。
3.文学的语言和结构特点-语言特点:文学语言追求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常常使用比喻、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
-结构特点:文学作品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包含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4.文学的主题和意义-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主题,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考,并探讨社会、人性、人生等问题。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形式和深入的思考,传递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挖掘人类存在的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5.文学的文化传承和审美价值-文学的文化传承:文学作品承载着文化的传统,传递着历史的经验和智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艺术境界和美学追求,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激发情感和情绪,提升人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6.文学和社会关系-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文学作品反映社会风貌、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展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文学作品具有教育、启发、批判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7.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经典文学导读-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等-外国经典文学:《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8.文学批评方法和文学鉴赏技巧-文学批评方法:历史批评、形式批评、主题批评等。
-文学鉴赏技巧:理解作品的背景与文化,分析作品的结构与语言,把握作品的主题与意义,领悟作品的艺术表达与形式。
9.当代文学与文化变迁-当代文学的特点:多元性、观念的碰撞、语言的塑造等-当代文学的主题:社会问题、心理探索、身份认同等-当代文学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文学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塑造。
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 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a9b30d36f1aff00bed51e94.png)
1、文学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2、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实践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3、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4、文学理论的七个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5、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个基本观念: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艺术交往论(“文学即人学”—高尔基、“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马克思、“文学反映生活”—列宁)6、作品与世界的关系:通俗文学:寓于理想的文学,反映世界更虚拟、更主观、更感性、更夸张、更自由,看到了理想化的人生形式:人定胜天高雅文学:忠于现实的文学,反映世界更忠实、更全面、更深刻、更复杂、审美标准更高、社会反映面更广,看到了人在社会中的局限与无奈:无力回天7、文学本体论: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8、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创立,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读者反应批评:以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概念为工具,分析读者的反应。
9、作家与作品的关系:表现说:“诗言志”“诗缘情”“心灵表现论”再现说10、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模仿说、劳动说11、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的文学观念):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宗教等文化形态。
12、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3、文学的通行含义(折中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但同时与其他文化形态密切关联。
14、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形象的世界,有完整的意义,蕴含无限的意味。
15、审美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17、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性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寓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a1fe7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1.png)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一、文学概论的定义与意义文学概论是一个研究文学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文学的本质、形式、特征和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文学的系统性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
二、文学的定义与特征文学是人类言语文字艺术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言语文字来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言语文字为媒介:文学主要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来表达。
2.以艺术形式表现:文学具有美的特点,通过艺术手法来表达和传达情感。
3.以想象和意象为基础:文学借助于想象和意象来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
4.以人类生活为题材:文学是从人类生活中提取和创造的,它反映了人类的经验和情感。
5.具有叙事性和抒情性:文学既包括叙述性作品,如小说、散文、戏剧等,也包括抒情性作品,如诗歌、歌曲等。
三、文学的分类与流派1.文学的历史分类: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2.文学的体裁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3.文学的流派分类: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四、古代文学概论1.古代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君主性、神秘性、象征性、口头性等。
2.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
3.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原始文学到宗教文学、从古代诗歌到古代散文,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载。
五、中世纪文学概论1.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宗教性、宫廷性、骑士精神、例外性等。
2.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冀》、《罗兰之歌》、《亚瑟王传奇》等。
3.中世纪文学的发展阶段:从宗教文学到叙事诗歌,从传说故事到骑士传奇。
六、近代文学概论1.近代文学的特点: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自由精神、现实关怀等。
2.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唐吉可德》、《哈姆雷特》、《悲惨世界》等。
3.近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七、现代文学概论1.现代文学的特点:批判现实、超越传统、个体感受、表现主义等。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x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6afd6d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a.png)
文学活动四要素 感物说或模仿说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 表现说或诗缘情的文学观 客观说的文学观 一、 文学源于生活 • “感物说”: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来解释文学何以发生的。
• 摹仿(imitation )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 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感物说与模仿说的区别•A 、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揭 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
•B 、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阐明了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
• 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比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意义 上说的。
二、 文学高于生活文学其实是一种价值形态而不是反映形态的社会意识。
文学是一种以价值关系为基础来把握生活的社会意识。
▲文学高于生活有两个涵义:①文学对生活的反映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摹写的层面上,文学 还需要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
所以,文学所表 现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性。
②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而且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
作家对生活的理解 和认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决定着他反映什么样的生活和怎样反映生活。
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的特点: •第一、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
(间接性) •第二、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生活。
(精神性) •第三,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 最带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韵律性) •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是人们借助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 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69a9c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4.png)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2792bbed630b1c58eeb566.png)
文学概论期末重点一、什么是文学我们一般而言的“文学”,是现代审美意义上的“纯文学”。
但文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的创作和观念从来都是开放性的,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纯文学”只是一种历史的建构。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一)古典文学理论1.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主流形式有文论、诗论(诗话)、词论(词话)曲论(曲话)和散文、小说(含戏剧)评点等,另外,也大量杂糅于诸子著述、注疏、书牍、序跋、史籍、小说逸闻、碑文铭刻、文人札记和诗文之中。
2.西方古典文学理论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基本形式是诗学与修辞学,二者皆诞生于古希腊雅典时期。
但从古罗马共和晚期以降,诗学与修辞学的发展合流,诗学被普遍当作修辞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
西方古典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相对比较清晰,其理论基础基本上是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奠定的。
(二)现代文学理论1.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现代文学理论的诞生经历了古典“诗学”——近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理论”的历程。
2.我国的文学理论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创制,是“西学东渐”的结果。
我国文学理论的受到欧美、苏俄和日本的影响。
就其命名来看,有文学概论、文艺学和文学理论三种称谓。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它有其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
1.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
(1)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2)文学作品的接受与批评(3)文学生产与消费2.文学理论的性质(1)实践性(2)人文性(3)科学性3.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1)文学哲学(2)文学社会学(3)文学心理学(4)文学语言学(5)文学价值学(6)文学信息学(7)文学文化学三、艺术生产在世界文学理论的历史上,马克思第一次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和论述了艺术生产范畴及其丰富内涵。
1.揭示了文学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d8452a3968011ca2009104.p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多项选择题 1.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 A. 类型说 B. 个性典型观 C. 共性与个性统一说 D. 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E. 阶级论典型说 答案:A^B^D^ 2.我国传统文献中的抒情小品文主要有( ) A. 序 B. 跋 C. 记传 D. 祭文 E. 书信 答案:A^B^C^D^E^ 3.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 A. 物质设备 B. 精神方面的文化 C. 语言 D. 社会组织 E. 社会生活 答案:A^B^C^D^ 4.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 文学即博学 参考答案: ABCD 5.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而言有其 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 A文学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不是对于世界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 E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参考答案: ABCDE
• • • • • • • • • • • • • •
19. 人们通常把文学体裁分为四种,即( ) A. 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 B.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C. 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D.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答案:B 20. 传统叙事作品采取的主要叙述视角是( ) A. 第一人称叙述 B. 第二人称叙述 C. 第三人称叙述 D. 视角变换叙述 答案:C 21.文学意像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 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 A历史性 B独创性 C感染性 D朦胧性 参考答案: D 22.(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 文学体载。 A诗 B小说 C散文 D剧本 参考答案: A
文学概论(下)期末复习
![文学概论(下)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75ea0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f.png)
文学概论(下)期末复习1.艺术构思过程——➢作品整体框架的形成。
➢设计具体的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的演变。
2.语言呈现的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
➢语言表达要有丰富的表现力。
➢追求独创性:语言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富有情趣。
3.艺术情感的作用——➢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艺术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文学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重要构成成分。
4.艺术想象的特点——➢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是形象与情感相交织的过程。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5.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表达目的不同。
➢服从的真实性标准不同。
➢语言意义发生的方式不同。
6.文学形象基本特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虚构情节+真实情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
(文学形象不是直观想象,是间接的。
)➢个别性与一般相统一。
(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7.文学意境特征——➢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虚实相生。
(如在目前,见于言外)➢韵味无穷8.文学象征的特征——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荒诞性9.文学典型的要求——➢现实生活的反映➢注意现实真实➢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0.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
➢具有生命斑斓色彩。
➢具有灵魂深度。
➢蕴含深刻历史真实。
11.诗歌的艺术特征——➢强烈的情感。
➢跳跃性的言语结构。
➢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凝练的意象。
12.小说的艺术特征——➢叙事性。
➢故事性。
➢虚构的现实。
(小说在强调虚构性的同时又追求艺术的真实感)➢文体的杂糅性。
(小说是最能表现生活广度的题材)13.戏剧的艺术特征——➢尖锐的戏剧冲突。
➢高度集中的戏剧结构。
➢以对话为主的戏剧语言。
14.散文的艺术特征——➢感受新颖,情感真挚。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自由,形散神聚。
➢阅读前的素养储备。
➢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审美评价。
16.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的历史的原则➢强调要求文学批评运用诗意的或审美的尺度。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67dd8a16294dd88d0d26bfd.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得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与阐明文学性质、特点与一般规律得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得瞧法,“什么就是文学”,变化中得,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得、凝结个体体验得、沟通人际交流得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与读者。
文学得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得对象性,体现人得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得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得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得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得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得符号思维与符号活动所创造得产品及其显示得意义得总与。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得生存境遇与状况;叩问人生得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得联系;憧憬人类得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得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与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得文化内涵与价值得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得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得心目中得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得主体,在特定得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得美得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得、认识与情感得、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得、假定性与真实性得统一。
17、文学得认识性:对社会得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得情感性:文学认识总就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得假定性:文学得虚拟性。
20、文学得真实性:艺术形象得合情合理得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与经历及所获得得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得意义与诗意。
23、诗言志:诗就是抒发人得思想感情得。
24、诗缘情:诗歌就是抒发人得感情得。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
![大学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范围及精细资料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4e11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5.png)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判断、选择题1、文艺学:广义:文学学,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狭义:就是指文学理论2、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一)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即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
(其中有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二)任务——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注释:文学活动发展论一一研究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
(纵向)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横向)文学创作论一一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作品构成论一一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学接受论一一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3、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4、文学活动的构成,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需要理解)第一,世界;①内涵: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即自然万物和社会的历史与现实。
②主要学说:摹仿说(再现说):文学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摹仿和再现。
西方:柏拉图:艺术摹仿理念片类事物:永恒不变的理念、呈现为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镜中的映像和艺术品中描写的故事等;三个层次的世界:理念世界—一现实世界(感性世界)——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摹仿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艺术摹仿现实并再现现实也把艺术称作“摹仿”。
中国:没有西方那么发达,但对世界也有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的强调。
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司空图:“思与境偕”;王夫之:“情景”之论;王国维:“意境说”摹仿者摹仿的对象:一、“行动中的人”。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0ec1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a.png)
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文学概论是一门介绍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和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历史发展。
以下是文学概论大一期末复习的核心知识点。
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具有想象性、言辞性、综合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2.文学的分类和风格:文学可以按体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按语言划分为汉文学和外国文学。
按内容可分为哲学文学、社会文学、心理文学等。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
3.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批评、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这些理论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原则、解读方法和社会意义等。
4.文学批评方法:包括生物批评、心理批评、历史批评、文化批评等。
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揭示作品与作家、时代和社会的关系。
5.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文学史按时间可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按地域可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
了解文学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6.文学作品的解析和文本分析:包括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把握作家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7.名著和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解读:重点学习和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骆驼祥子》等,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8.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可以通过比较和交叉学科的方法来研究。
9.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是社会的产物,也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价值观、思潮和文化风貌。
10.文学与个人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启迪人的心灵,传递人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增长阅读者的见识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32、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33、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34、新乐府:以新乐府得名,关心民苦,揭露时弊,有现实主义倾向。
35、古文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口号,以文体改革为中心,以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36、物感说:我国古代提出的一种心与物关系的学说。
37、心物交融说:刘勰,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38、表象:保留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39、全景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跨时空,竭力描写社会生活全景,百科全书。
40、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41、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
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
4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与对象共同生命着,为入;体验又要反刍,进行自审,为出;两者辨证统一。
B、简答题一、什么是再现说?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1、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保守的一面,文学麻痹人的精神,维护统治。
3、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1、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1、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时代原因。
2、自身发展的原因。
“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1、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是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2、叩问人生的意义;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4、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1、通过有效的阅读。
2、品质阅读。
3、价值阅读。
C、论述题一、为什么说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1、文学源于生活又改造生活。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3、二、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1、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2、主体心理层。
3、客观对象层。
4、心理时空层。
5、历史文化层。
三、文学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1、广泛的包容性。
是一种语言,语言包含一切。
2、深刻的思想性。
思想的深刻性,深刻的思想性。
四、什么是文学审美的意识形态性?1、性质上,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2、主体把握对象上,是认识又是情感。
3、目的功能上,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反映生活上,有假定性又有真实性。
五、作家的体验有哪些特征?1、情感诗意化。
2、意义深刻化。
3、感受个性化。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A、名词解释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语义规则组成整体语句,未经读者阅读只是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
3、桐城派:方苞开创,刘大櫆、姚鼐发展,学《左传》、《史记》等先秦西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讲究义法,力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文章风格。
4、文之精粗:粗是形色声名,可见可听的外界景象;精是指道。
5、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
6、语言: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表意系统,是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
7、文学语言: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言。
8、文学作品的语言: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并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9、语言结构:语言集团的总模式,代代相传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名法、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码。
10、言语:在特定语境下人的说话活动,是说话人可能说或理解的全部内容,传达个人说话的一种信息。
11、语言革命:胡适提出,1、言之有物,2、不模仿古人,3、讲求文法,4、不无病呻吟,5、不滥调套语,6、不用典,7、不讲对仗,8、不避俗字俗语。
12、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是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13、语音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包括节奏和音律。
14、文法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基本层面之一,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调、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包括词法、句法和篇法。
15、辞格层面: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6、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
B、简答题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1、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二、如何理解文学文本?1、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形态。
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3、被创造出来、被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三、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1、文学语言组织。
2、文学形象系统。
3、文学意蕴世界。
四、什么叫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有何重要地位?1、文学文本的语言是作家经过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2、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
3、是意义不可分离的生长地4、不仅表达意义,而其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5、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C、论述题一、什么文学语言组织?特征是什么?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2、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3、具有整体性。
4、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
二、文学语言组织由哪些层面构成?1、语音层面。
2、文法层面。
3、辞格层面。
三、什么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2、内指性。
3、音乐性。
4、陌生化。
5、本色化。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A、名词解释1、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
2、文学形象: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3、高级形象形态: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
4、审美理想: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5、艺术形态美:构成艺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形式美。
6、类型说:主张表现人物最突出的特点,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7、个性典型说:从重视典型共性到重视典型个性。
8、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9、中介—特殊说:包含个别因素又不是个别,包含普遍因素又不是普遍;以个别而言是本质,以本质而言是现象。
10、文学典型:作品中呈现的、显示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11、扁平人物:具有类型性和漫画性,表现一种单一的特性或意念。
12、圆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侧面,随作品发展而变化。
13、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指出典型形象的现实基础,陌生指出典型形象的独创性。
14、自然主义:着重描写现实生活的非本质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追求外在真实,反对典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