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数据及统计地图
WHO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WHO, 2012a;见图 2)。据目前预测,到 2030 年, 负担至少增加 40%(Wang, Marquez & Langenbrunner,
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
2011;见图 3)。且男性和女性的情况有所不同,
百分比
图 2: 中国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所致死亡
4 | 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
因为男性的慢性病危险因素持有率更高。到 2030 年,与现在相比,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 将增加 3 倍以上——包括男性和女性。
1.3 变化中的家庭结构和传统养老 模式
伴随着人口机构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国正经历着 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家庭结 构以及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 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对以家庭为基础的传统养老 模式(Kalache,1986)提出了挑战。
上升到 2015 年的 75.3 岁,而在 2050 年将有望达 到约 80 岁(UN DESA, 2013a)。
重要的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要远远快于很 多中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在以后的 25 年里, 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构成比预 计将增加一倍以上,将从 2010 年的 12.4%(1.68 亿)增长到 2040 年的 28%(4.02 亿)(UN DESA, 2013a)。相比之下,法国、瑞典和美国 60 岁以 上人口的比例从 7% 翻番至 14% 分别用了 115 年、 85 年和 69 年。在不远的将来,60 岁的中国老年 人有望比他们的父辈寿命更长。2013 年中国 80 岁 及以上老年人有 2260 万,到 2050 年,该数字有 望提高到 4 倍,达 9040 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 高龄老年人群体(UN DESA, 2013b)。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图表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中国老年人口统计图表【权威发布】2014年老年人口增长约1000万,达2.12亿,老龄化加速重要权威数据发布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
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
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度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我们摘录了与健康养老产业紧密相关的五组数据分享给大家:2014年老年人口增长近1000万人,达到15.5%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时间:2014年11月24日据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数据,截止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97%,并且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
21世纪,全国老龄办将百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202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第二阶段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021~2050年),这一阶段中国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第三阶段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2100年),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80岁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第1名:重庆2010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为中国“最老”的地区。
第2名:四川2010年,四川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08个百分点,略低于重庆,居全国前列。
预计:四川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0年623.2万人上升到2020年1488.1万人,年均增长率4.45%。
其相对人口比重将从2000年的7.24%上升到2020年的16.19%。
第3名:江苏南通共有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170.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5%,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第4名:辽宁截至2010年末,全省户籍总人口为426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91万人。
全省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6.21%,与全国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13.26%相比,高出2.9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全国排名第六位。
中 国人口老龄化数据图表图片大全集

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图表图片大全集哎呀,说起中国人口老龄化,这可是个挺重要的话题呢!咱先来看一组数据哈。
你知道吗?就拿 2020 年来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 187%啦!这数字可不小。
再瞅瞅下面这张图表,那曲线上升得可是相当明显。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社区的小公园散步。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公园里的花开得正艳,鸟儿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我看到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锻炼身体。
其中一位大爷,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他笑着跟我说:“现在日子好了,可我们也老咯,身边的老伙计越来越多。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老龄化还真不是个数字那么简单,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再来看这张图片,是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场景。
里面设施齐全,老人们有的在打乒乓球,有的在跳广场舞,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仔细瞧瞧,也能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活动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可能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各种需求。
还有这张图表,展示的是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有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可能是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留下的大多是老人;而有的地区则相对较低。
就说我家隔壁小区吧,以前那里可热闹了,都是小孩子跑来跑去。
可这几年,明显感觉到小孩子少了,老人多了起来。
小区里的幼儿园招生都没以前那么火爆了。
咱们再看看这组数据,关于老年人的医疗支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看病吃药的花费也在逐渐增加。
这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有一回,我去医院看病,那排队的老人可真不少。
有个老奶奶,一个人拿着病历本,眼神里透着无助。
我就帮她一起找科室、排队,她一个劲儿地跟我道谢。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是对社会服务和关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中国人口老龄化是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从这些数据、图表和图片中,我们能看到问题,也能看到机遇。
比如,老年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养老服务、老年健康产品等等。
全国各省人口、老年人口及老龄化比例数据统计

18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64%
5027
937
海南省
16.76%
1043
175
香港特别行政区
21.00%
750.07
750(65岁以上)
澳门特别行政区
14.00%
68.54
9.6(65岁以上)
重庆市
24.00%
3191.4
765.94
四川省
21.70%
8368
1814.4
西南地区
贵州省
17.08%
2、老龄化比例前世省份: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江苏、重庆、山东、湖北、天津、内蒙古
3、人口数量前十省份: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浙江、湖南、安徽、湖.8
江西省
18.76%
4515
846.9
山东省
23.62%
10122
2391
台湾省
17.80%
2360.09
415.8(65岁以上)
河南省
20.00%
9815
1966
湖北省
23.60%
5838
1378
湖南省
22.23%
6568
1460.4
广东省
14.24%
12706
22.80%
2396
546.38
辽宁省
29.40%
4182
1224.7
吉林省
26.79%
2339.4
626.83
黑龙江省
27.30%
3062
835
上海市
37.40%
1520(户籍)
568.05
江苏省
24.50%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图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图表篇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我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三、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四、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方法: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篇二: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设计与艺术学院首届孝文化节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发表时间:20xx年3月9日作者:向玉水一.必要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锻炼,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整个社会,更好的关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觉得有必要做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二.概况在中学时老师就提到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当时没怎么在意这个问题,随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查阅图书.实际调查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查补易混易错点11从世界看中国(原卷版+解析)-【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

【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查补易混易错11 从世界看中国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国土辽阔三方面分析,然后从每个角度分析其具体优势条件。
拓展延伸1.中国、俄罗斯、巴西、日本位置对比2.我国经纬度跨度对自然景观的影响(1)纬度跨度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
(2)经度跨度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方法:可按地理方位或沿海岸线、国界线、河流干流等识记,或根据省区轮廓、面积大小、地理之最识记。
(1)有陆上国界线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2)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3)有大陆海岸线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4)省级行政区域之最人口1.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1)对人口的影响:缓解一孩政策出生人口减少的影响;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
(2)对经济的影响:有利于拉动医疗、卫生、玩具、服装、教育、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2. 我国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变化特点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占比统计图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民族重难点集训一、选择题(2021·广东·河源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此刻,我正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
”这是孟晚舟在回国航班上发出的感叹。
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孟晚舟以伟大的祖国为傲。
以下关于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信息叙述正确的①是海陆兼备的国家②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③日益强盛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④中国陆地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中亚可达西亚、南亚、欧洲及北美洲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关于这个“家”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州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跨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C.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D.有赤道、北回归线穿过国土的南部3.孟晚舟的包机在深圳宝安机场着陆,该机场所在的省级单位是()A.B.C.D.4.孟晚舟乘坐的包机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最终在广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降落。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1. 1980年:在1980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结构相对较为年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44%。
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实施的初期阶段,人口规模相对较大,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2. 1990年:到了1990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开始逐渐显现。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9.45%。
这一变化既是我国人口规模逐渐增长的结果,也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有关。
3. 2000年: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1.92%。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有关。
4. 2010年:到了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明显。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3.26%。
与此我国人口总量也开始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胎儿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5. 2020年:进入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继续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至18.1%。
这一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养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老龄化经济压力日益增加。
观点和理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需求,例如老年旅游、养老服务产业等。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从198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7.44%增加到18.1%。
中 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表格图片大全高清

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表格图片大全高清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的深度剖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相关的数据表格和图片。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反映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
以下是过去几十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统计表格:|年份|老年人口数量(万人)|占总人口比例(%)|||||| 1980 年|_____ |_____ || 1990 年|_____ |_____ || 2000 年|_____ |_____ || 2010 年|_____ |_____ || 2020 年|_____ |_____ |从这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在持续增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接下来,再看一张展示不同地区老年人口比例的图片。
这张图片清晰地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口比例相对较高。
而中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虽然相对较低,但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通过另一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
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养老保障方面,以下的数据表格反映了养老金的收支情况:|年份|养老金收入(亿元)|养老金支出(亿元)|收支差额(亿元)||||||| 2015 年|_____ |_____ |_____ || 2016 年|_____ |_____ |_____ || 2017 年|_____ |_____ |_____ || 2018 年|_____ |_____ |_____ || 2019 年|_____ |_____ |_____ |从这一表格可以看出,养老金的支出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养老保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此外,还有关于老年人口消费的数据。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从医疗保健、旅游休闲到老年用品等领域,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中 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了有效样本_____份。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截至_____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预计到_____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届时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二)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_____%上升到_____%,只用了_____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普遍用了_____年以上的时间。
(三)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例如,_____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_____%,而_____省还不到_____%。
(四)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一)高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_____年,中国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_____万,占老年人口的_____%。
(二)空巢化问题突出由于子女外出工作、居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或与配偶生活,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2024年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对公共财政压力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老年人基 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加大医疗保障力度
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降低老年人医疗费用 负担。
强化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救 助制度,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06
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
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根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逐 步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
鼓励企业聘用老年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 和工作岗位,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老年人就业保障机制,确保老年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发展老龄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培育老龄消费市场
资待遇以吸引和留住员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劳动力素质提升
03
为适应老龄化趋势,企业需要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加强培训
和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素质提升。
经济增长与消费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放缓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和创新能力下降,影响经济增长速 度。
消费结构变化
老年人口消费倾向和需求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对医疗、保健、养老 等服务需求增加,推动消费结构变化。
02
03
跨国比较与借鉴
通过跨国比较,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 地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经验和 教训,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04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变化
劳动力供给减少
01
随着人口老龄化,适龄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
减少。
劳动力成本上升
02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成因及应对

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双循环背景下推动辽宁消费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L21BJY027)的部分内容㊂作者简介:况沛(1999-),男,贵州毕节人,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王志,女,河北昌黎人,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通讯作者)㊂这样,不仅避免了会计人工智能发展走上错路,而且能在财务领域保护企业利益,帮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以及社会,创造更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㊂5㊀总结和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是时代发展下不可阻挡的浪潮㊂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给会计领域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㊂推动会计行业结构改革转型,引导会计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㊂同时,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风险㊂从企业层面来说,想要人工智能会计更好地服务企业,要求企业在文化㊁价值观和道德观框架下,合理推行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㊂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进入会计领域,表示相关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成为会记账 老会计 ,要学会提高自身,合理利用从业经验与现有的智能系统结合,转型成为以管理为主的新型会计人员㊂最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相关管理监督机构要联合立法部门,做好对会计人工智能法律层面的监督管理工作㊂提前在法律范畴上布局,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合理发展㊂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着改变㊂我国政府也对人工智能技术高度重视,多次将发展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制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蓝图㊂而会计智能化则是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和每个行业都息息相关的会计领域,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一定是更为紧密的,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势而上,保障会计领域健康发展,人工智能与会计研发人员要站在理论和应用的前沿,为会计智能化的推进做好保障㊂参考文献[1]秦岭,施晴,张雪花.论人工智能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应用[J ].金融会计,2022,(10):29-32.[2]王世杰,李抒璠,田可馨.智能会计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比较[J ].财会研究,2023,(09):41-50.[3]王海兵,王冬冬.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J ].会计之友,2015,(15):88-91.[4]SUTTONSG ,HOLTMARNOLD V.The reports of my death ar-egreatly exaggerated-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6,(7):60-73.[5]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2019,(05):114-119.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㊁成因及应对况㊀沛㊀王㊀志(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㊀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㊂老年人的规模大,年龄㊁性别和区域分布存在差异㊂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受到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文章提出应对方案,以期为中国人口老龄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D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10.0540㊀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在共同富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的生活物质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㊂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现代年龄结构老化的标志和产物㊂195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此书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开端㊂根据它所划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超过了7%,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则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㊂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0.88亿人,占总人口的7%,标志我国已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㊂对比2000年与2020年的人口数据,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6.5%,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㊂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㊂为了解决该问题,党中央积极提供解决策略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㊂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㊃0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龄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㊁失业保险㊁工伤保险省级统筹㊂ 党中央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实施积极的战略部署,将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出党的人民性,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㊂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的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人民切身利益,解决好人口问题对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文献述评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及应对,首先要综合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理论成果,建构出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框架㊂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更好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研究㊂本研究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表现;第二,人口老龄化成因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第三,国内外研究中针对人口老龄化所提出的对策建议㊂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述评与总结㊂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㊂第一,我国已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并且程度正在不断加重㊂李雅乐(2021)通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㊂第二,老龄化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差异㊂陈习琼(2018)通过第五和第六次云南省的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老龄化区域差异性大,西北和北部地区老龄化低于其他区域,城镇人口老龄化高于乡村㊂邬林果㊁武荣伟(2023)基于我国最近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研究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并呈现各区域间不稳定的特点㊂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已然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在各区域间的差异性大㊂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㊂国内外学者研究老龄化的成因主要从生育率㊁生育观念的变化和人口迁移进行阐述㊂第一种观点认为出生率低下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㊂胡晓宇和张从青(2018)认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低是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原因㊂刘丹(2022)认为生育观念的变化是导致老龄化的原因㊂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口迁徙是影响老龄化形成区域的原因㊂梅林等(2018)选取了吉林省第四至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低下,关键因素是人口迁移㊂综上所述,国外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和国内的老龄化形成原因具有极大的共同点,由此可以得出研究结论,虽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老龄化社会的形成会受到出生率㊁生育观及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㊂应对老龄化的第一种方案是调整相应的政策㊂陆杰华和林嘉琪(2023)认为应把握好老年人机遇的窗口期,注重思路的调整,对重大风险做好评估㊂第二种方案是开发老年人口资源㊂程志强和马金秋(2018)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从人口规划㊁养老保障㊁对老年劳动力资源进行开发㊂郑功成(2020)认为应该转变思路,优化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发老年人资源㊂胡显海和蒋若凡(2022)认为应完善生育政策㊁开发老年人群体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第三种方案是调整人口退休政策㊂蒋同明(2019)从经济发展㊁人口资源㊁退休政策㊁产业调整四个方面对老龄化的应对进行了阐述㊂林宝(2021)认为老龄化的应对应统筹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进养老金统筹,建立长效养老保障制度㊂陈友华和孙永建(2022)认为仅依靠福利制度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合理引导养老预期㊁对生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实行延迟退休政策㊂第四种方案是联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㊂朱怡洁(2019)对于老龄化应对的建议是利用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㊂刘晓梅和闫天宇(2020)认为应由政府进行规划,各方合作,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应对老龄化问题㊂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养老政策进行调整,对老年资源进行开发,相应调整老年人退休政策,各方面一道努力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㊂总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㊁成因以及应对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获得比较全面的研究结论㊂上述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同时也拓展了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本文研究提供比较完善的参考思路㊂2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20世纪70年代,根据现实的国情和实际,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并写入宪法,成为了一项基本国策㊂在80年代由 晚婚㊁晚育㊁少生㊁优生 转为独生子女的政策㊂因此,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也逐年升高㊂2.1㊀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增加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绝对规模增加㊂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较十年前人口普查时人数增加了0.72亿人㊂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相对规模也在同步上升㊂200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㊂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了13.5%㊂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总人口数量中占比逐渐升高㊂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已由轻度老龄化加剧为中度老龄化㊂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得㊃161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10期我国适龄青年劳动力和新生人口的比例相应减少,增加社会养老压力(详见表1)㊂表1㊀2010—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年份年末总人口(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比重(%)2010134091118948.9 2011134916122779.1 2012135922127779.4 2013136726132629.7 20141376461390210.1 20151383261452410.5 20161392321503710.8 20171400111596111.4 20181405411672411.9 20191410081776712.6 20201412121906413.5㊀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2㊀老龄化性别和年龄分布不平衡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5~84岁,其中女性老年人数量高于男性㊂同时,分析各年段的老龄化程度可以得知, 65~79岁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10.99%,8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比重中占比为2.55%㊂我国中㊁高龄长寿老年人数量多,特别是高龄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性别与年龄差异大㊂(详见表2)表2㊀2020年65岁以上各年龄段分性别人口数及比重年龄人口数(人)占总人口比重(%)合计男女合计男女65~69岁7400556036337923376676375.252.582.67 70~74岁4959003624162733254273033.521.711.80 75~79岁3123884914752433164864162.221.051.17 80~84岁203828789157003112258751.450.650.80 85~89岁10826530442609164004390.770.310.45 90~94岁3652749136759422851550.260.100.16 95~99岁8198122714555483570.060.020.04 100岁及以上11886635129837370.010.000.01㊀㊀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㊂2.3㊀老龄化在区域间差异明显2020年,辽宁65岁以上人口为291.2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17.42%,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㊂而西藏65岁以上人口为200.6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5.67%,成为中国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地区㊂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六的省或直辖市依次分别为:辽宁㊁重庆㊁四川㊁上海㊁江苏㊁吉林㊂老龄化排名程度最低的六个省份依次分别为:西藏㊁新疆㊁广东㊁青海㊁宁夏㊁海南㊂总体而言,呈现出我国东部或东北部的老龄化程度高于我国西部和南部的特征㊂3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老龄化是渐进变化的过程,表现为时间维度下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过程㊂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单单由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单个原因造成,假设社会出生人口数持续多于老年人口数,那么就不会造成人口老龄化㊂因此,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老龄化的成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育政策因素㊁社会发展因素㊁人口迁移因素等㊂3.1㊀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对生育政策进行优化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㊂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由于 少生优生 只生一个好 等口号号召,使得我国出生率受到影响,促成了老龄化的形成㊂自计划生育政策取消,二孩政策 三孩政策 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率,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也得到了增加㊂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考量,伴随着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老龄化已成为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㊂3.2㊀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在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㊂社会越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也越高,从 怎样才能吃得饱 转向 怎样才能吃得好 ,更多关注生活的质量,所以人均平均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延长㊂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物价水平提高,使得生活成本加大,导致现在很多适婚人口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孩子,正是由于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㊂3.3㊀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越高的城市或地区,各方面设施㊁资源等更完善,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就能够吸纳到更多的人口㊂我国外出务工的年轻劳动力较多,年轻劳动力从人口输出地到人口输入地就业㊂比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外流情况严重㊂黑龙江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15.61%,高于我国当年老龄化水平2.11个百分点,加重了输出地的老龄化程度㊂而广东省经济较为发达,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到本区域㊂广东省的老年人在本省占比为8.58%,低于我国平均老龄化水平4.92个百分点,年轻劳动力涌入输入地,减轻了输入地的老龄化程度㊂4㊀对策建议现阶段,全球很多国家都面临着新生儿出生率低,人口进入负增长的问题㊂我国在世界上的人口数量多,㊃261㊃2024年第10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老年人占比比重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并可以在全球为同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提供借鉴方案㊂应结合本国实际,不断优化我国治理老龄化问题的举措,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㊂4.1㊀调整人口政策,提高生育率与时俱进的调整我国的生育政策,实现人口有效增长㊂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我国现阶段未富先老和少子化格局的形成㊂针对人口出生率低的情况,党和政府积极探索提高新生儿人口数量的模式㊂具体表现在2013年实施 单独二孩政策 ;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2021年实施 全面三孩政策 ㊂政策实施后,新生儿人口出现一定数量的增长,对减轻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有积极的作用㊂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政策给予剩余子女的家庭适当经济补贴㊂现阶段家庭生育子女经济压力较大,养育成本高,许多妇女生育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㊂因此在调整人口政策的同时,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配套有利于生育的措施,给予生育子女的家庭进行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创建良好人口增长模式㊂4.2㊀保障老年人群体需求首先,供应多样化㊁深层次㊁高品质的养老产品,使老年人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出台保障老年服务的政策,实施积极的改革举措㊂其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福利制度㊂尽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在老年人方面的财政支出会有所增加,随着国内劳动力占比的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多,需要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障制度,以帮助老年人群体安度晚年,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㊂最后,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监管㊂国内现在的商家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现老年人身上的商机,加之当下独生子女较多,经常会出现一对夫妻照顾4个老人的情况,如果继续养育孩子,家庭中夫妻所承担的负担更重,同时工作会消耗照顾老人的时间,所以需要对老年服务业和养老产品加强监管,满足人们在选择养老产品的多元需求㊂4.3㊀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更加合理完善的分配制度㊂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加大创建良好老龄化社会能够更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㊂社会保障政策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情况,使得我国分配制度更加公平,让全社会在初次分配㊁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充分享受改革成果,重点对贫困和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加强政策倾斜,保障生活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传承我国 爱老㊁尊老㊁敬老 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丰富精神世界㊂5㊀结语本文研究发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国老龄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人口人数却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增大;性别和年龄在老龄人口中存在差异;老龄化程度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㊁社会发展的不一致,呈现出的程度不同㊂尽管现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问题,但是效果不是很显著㊂所以需要全社会一道努力,共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为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㊂参考文献[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6. [2]李雅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食品产业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8):227-228.[3]陈习琼.云南省人口年龄构成㊁老龄化空间分异及优化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6):1513-1518. [4]邬林果,武荣伟.中国人口老龄化多尺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3,39(03):328-336. [5]胡晓宇,张从青.中国深度老龄化社会成因及应对策略[J].学术交流,2018,297(12):110-115.[6]刘丹.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㊁成因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6):4123-4126.[7]梅林,郭艳花,陈妍,等.吉林省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03):352-362. [8]陆杰华,林嘉琪.重度老龄化社会的人口特征㊁风险识别与战略应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3,169(01): 59-68.[9]程志强,马金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演变与应对之策[J].学术交流,2018,297(12):101-109.[10]郑功成.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J].人民论坛㊃学术前沿,2020,206(22):19-27.[11]胡显海,蒋若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49(05):102-110.[12]蒋同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应对举措[J].宏观经济研究,2019,253(12):148-159. [13]林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内涵㊁目标和任务[J].中国人口科学,2021,204(03):42-55+127.[14]陈友华,孙永健.中国福利制度建设:本质㊁问题与老龄化应对[J].江海学刊,2022,342(06):107-115.[15]朱怡洁.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老龄化[J].宏观经济管理, 2019,426(06):37-42+49.[16]刘晓梅,闫天宇.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政府㊁企业和个人责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05): 124-130+144.㊃361㊃。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 深度老龄化标准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深度老龄化标准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
因此,探索并应对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深度老龄化标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我国人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这导致了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各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正在逐年增加。
1.3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深度老龄化标准,并探讨影响该趋势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同时,也将就政府应对之策进行讨论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意见。
通过对目前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的展望,进一步探索对策和应对方案,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找到可行和可持续的解决办法。
2. 正文:2.1 老龄化趋势分析:老龄化是指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数据分析,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
这种老龄化趋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影响因素探讨:老龄化现象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长寿是导致老年人口增加的首要原因。
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相应延长。
其次,低生育率也是导致老龄化问题严重程度加剧的因素之一。
家庭规模缩小以及经济压力等因素导致了人们生育意愿的下降。
此外,传统文化观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也对老龄化现象产生了影响。
2.3 政府应对之策:政府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养老机构建设,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覆盖率,并鼓励社区居家养老发展。
其次,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

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一张图让你看懂中国百年人口变化(1950年-2050年)高考年复一年,但2008年以来,4年间参加高考的人数减少140万,而且还将继续减少。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表态随即引发广泛讨论。
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前者的背后是从1987年以来人口出生率逐渐走低,后者的背后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将产生巨大的社保基金缺口。
对应到当下则是,中国当前正处在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关键转折期。
而这将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等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很深刻的影响。
人口趋势:三低态势和三大高峰近来一张动态图在微博上传播颇广,这张图号称让你看懂中国人口百年变化(1950年~2050年)。
随着这张图从1950年起金字塔般的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向不规则的锯齿形演变,观者能鲜明地感觉到劳动力人口的迅速减少,同时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增长。
2011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至2010 年11月1日,全国13.71亿人,0~14岁人口占比16.60%,15~59岁人口占比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上升至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对比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自1950年以来的三次婴儿潮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再结合生育率等数据来看,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是三低态势,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态势。
三低态势在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体现无遗,该文件指出:我国人口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老年人口是指在一个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到一定值的比例(65岁达到7%或60岁达到10%),是一个静态人口状态。
下面是www.zz某小学作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供大家参考!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数据联合国规定凡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 7%以上或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 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
我国从 2022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 2022 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22 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 个百分点。
0-14 岁人口占16.60%,比2022 年人口普查下降 6.29 个百分点。
然而,90-00 年的十年间,60 岁以上和 65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提升了 1.77 和 1.45 个百分点,0-14 岁区间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了 4.93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少年儿童比重降低速度亦在加快。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7%。
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
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
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
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
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
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
2024年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趋势
预计未来几十年内,全球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将继续上升, 老龄化问题将愈加突出。
影响因素
包括生育率下降、人口迁移、医疗技术进步和预期寿命延长 等。
区域性差异与特点分析
区域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和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而发展中 国家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
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关注弱 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 老龄事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和行动支持
提高公众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支持家庭养老功能发挥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积极参 与老龄事业,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 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提升质量。
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部分老年人面临经济困难、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养老、医疗等社会公益事 业,为应对老龄化做出贡献。
06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当前工作成果总结回顾
人口老龄化研究取得显著 进展
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 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从养老保障、医疗健 康、社会服务等方面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1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
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
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
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
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
2022年中国官方年龄段划分

2022年中国官方年龄段划分中国平均寿命将超过77.7岁。
到年,中国国民人的平均寿命将超过77.从7岁到年,城镇居民的关键健康指数水平已进到高收入地区的行业,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最新,欢迎阅读!人口分布如下:0—14岁人口为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13.50%)与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表明: 1、0—14岁人口为万人,占到17.95%;2、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到63.35%;3、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万人,占到13.50%)。
与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落,生育政策调整获得了积极主动实效。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其它类型数据分布1、从户别人口来看,全国共计家庭户万户,家庭户人口为万人;集体户万户,集体户人口为万人。
2、在人口地区分布方面,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3、在性别形成方面,男性人口为万人,占到51.24%;女性人口为万人,占到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07,与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4、在受到教育程度人口方面,具备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万人。
5、在城乡人口方面,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占36.11%。
6、在流动人口方面,人户拆分人口为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拆分人口为万人,流动人口为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