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真谛--------10.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
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
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
《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
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
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
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
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
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
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
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
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
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
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
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
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
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
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
黄苓的作用与功效
黄苓的作用与功效黄苓,以根入药,并入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黄苓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黄苓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黄苓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黄苓的功效和作用《药对》:黄苓,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罠、白薮、赤小豆疗鼠痿。
《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苓,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苓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苓。
《医学启源》:黄苓,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垄盛,必用之药。
泄肺中火邪上逆于隔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经》:主诸热黄疸,肠僻,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 火疡。
《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 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法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痿,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黄苓的禁忌《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
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澹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黄苓的药理作用1. 抗菌黄苓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 抗病毒黄苓能够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3. 抗炎黄苓素、黄苓昔能够抑制急性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模型渗出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伤寒论》113方——黄芩汤
《伤寒论》113方——黄芩汤第六十九方——黄芩汤少阳十二入阳明去路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于黄芩汤内加半夏、生姜,余依黄芩汤服法太阳与少阳合病,少阳经气郁而克戊土,土病而下脘不容,自下利者,与黄芩汤,甘草、大枣,补其脾精,黄芩、芍药,泻其相火。
恐利亡脾阴,以致土燥,而入阳明也。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1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是胆木克胃,胃腑不容,下利亡津,与黄芩汤,补中而泻火也。
下利亡津,此是少阳经病,传阳明胃腑,用黄芩汤,补中泻火,调和胆胃,不成腑实。
2 若呕者,是胃气上逆,黄芩加半夏生姜,降胃逆而止呕也。
3 胃为阳腑,而主下降。
少阳病,则胆木克胃,胃腑不容,则下利亡津,胃气不降,则见呕吐。
黄芩汤与加半夏生姜,调合胆胃,量身订做。
沈学生,男,13岁。
症状:腹痛下利,日三五行,有红白黏液,脉弦舌红,苔薄。
诊为少阳胆热乘于肠胃,迫其阴液下注。
为疏:黄芩三钱,白芍六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
服二剂而下利、腹痛俱除。
(《伤寒挈要》)《经方直解》《经方治经验录》2下利——荒木医案28岁妇女。
忽然发热恶寒,头痛,下利腹痛,渴而欲饮。
下腹胀略重,下利次数频频增加。
与桂枝加芍药汤无效,下利愈甚,里急后重,与黄芩汤,立刻痊愈。
(荒木性饮氏《古方药囊》《临床汉方应用解说》论:忽发热、恶寒、头痛者,此下利者,一定外感之来路。
下利者胃不容,腹痛者,肝脾从陷。
用桂枝加芍药汤,以为此是太阴病,桂枝解太阳外寒,芍药解太阴腹痛,反下利愈甚,里急后重,与黄芩汤,泻相火上炎之热,降甲木之上逆,芍药疏乙木而止腹痛。
黄芩汤,太少合病,胆木克土之病,为什么症是里急后重,下利腹痛,肝脾下陷之证。
黄煌经方应用:黄芩汤+五积散+炙甘草汤
黄煌经方应用:黄芩汤+五积散+炙甘草汤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案W女士,36岁,2012年5月15日初诊形貌:体中肤黄,脸色黄暗有黄褐斑。
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多年,叠经多医治疗乏效。
月经周期常后延,月经量少,行经3-5天,色暗,血块偏多。
经前有乳胀不适。
睡眠欠佳,眠浅多梦早醒,纳可,大便偏软。
有痔疮、肛裂便血及双乳腺小囊肿史。
查体:舌淡红苔腻,脉细。
处方:当归建中汤加细辛,7剂,每日一剂。
2012年5月26日第二诊:药后睡眠好转,后背增加小痘痘,有口气。
大便偏干,近有肛裂便血。
舌红苔腻厚。
处方:黄芩15g 白芍30g 生甘草5g 红枣20g,10剂。
每周服5天停两天。
6月10日第三诊:月经提前2天于5月30日来潮,经量中,血块少,痛经缓解。
经前乳房胀痛。
守方加生麦芽30g,15剂,每周服4天停3天。
6月24日第四诊:末次月经为6月30日至7月3日,量多,色紫,有血块,痛经轻微。
经前乳房胀痛轻,行经腰酸。
大便调,眠一般。
舌暗红苔根腻厚。
守方15剂,每周服3天停4天。
本案出自《黄煌经方医案》P 147页能治痛经的黄芩汤——《黄煌经方医话》近来接到几位痛经患者的反馈,黄芩汤有效。
案一W女士,37岁,体态丰腴,头发乌黑油亮,面润唇红。
痛经4年。
每次剧痛,在床上打滚,甚至晕厥,经常使用止痛栓剂,最多一次经期用12片。
诊断为子宫腺肌症。
去年11月下旬来诊。
询得其月经量大,烦躁怕热,入睡难,夜间盗汗一夜更衣数次,痔疮常发,断为热性痛经。
处方:黄芩20克、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水煎服,每周服5剂。
此方间断服用至今年3月,疼痛明显缓解,无需止痛栓。
案二T女士,46岁,中等身材,脸颊虽有少量色斑,但明眸红唇,风韵犹存。
去年11月来诊,诉经来腹痛剧烈,并下肢抽筋。
检查雌二醇674 pmol/L(卵泡期),查子宫肌瘤36*24毫米。
用黄芩汤:黄芩15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20剂,每周服5剂,今年3月初复诊,告知痛经消失,查雌二醇降至168 pmol/L(卵泡期),子宫肌瘤30*25毫米。
中医温病学-温热类温病
温热类温病1.下列哪项不是宣白承气汤证具有的表现A.身热,痰涎壅盛B.苔黄腻,脉右寸实大C.便秘D.胸满胁痛E.以上皆是答案:D2.身热,咳嗽,胸闷,肌肤红疹,苔薄白,脉数。
治疗方最宜选用A.银翘散加减B.栀子豉汤C.宣白承气汤D.麻杏石甘汤E.桑杏汤答案:A3.下列症状中,哪一项不是热灼营阴证出现的A.身热夜甚,心烦躁扰B.时有谵语C.斑疹隐隐D.咽燥口干反不甚渴E.舌蹇肢厥答案:E4.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或心悸,或神疲多眠,耳聋,舌干绛,脉虚细。
治疗方最宜选用A.竹叶石膏汤B.黄连阿胶汤C.青蒿鳖甲汤D.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答案:D5.下列症状,哪一项在邪留阴分时可见A/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B」心烦不寐,时有谵语C.低热,心中憺憺大动D.身热,心烦懊[nong.gif]E.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答案:E6.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方选A.安宫牛黄丸B.白虎汤合羚角钩藤汤C.大定风珠口.羚角钩藤汤£.犀角地黄汤答案:D7.下列神志异常表现,哪项见于热盛动血证A.身灼热,躁扰不安,甚至昏狂谵语8.壮热烦躁,口渴引饮C.身热壮盛,手足躁扰,狂乱神昏D.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时有谵语E.身热壮盛,昏愦,肢厥答案:A8.风温邪袭肺卫而偏于肺失宣降,咳嗽较重者,宜用A.桑菊饮B.桑杏汤C.银翘散D.麻杏石甘汤E.清燥救肺汤答案:A9.春温后期,虚风内动,时时欲脱,喘息气促,其治疗处方是人.羚角钩藤汤加生脉散3.三甲复脉汤C.大定风珠加人参D.生脉散E.加减复脉汤加人参答案:C10.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A.银翘散B.桑菊饮C.麻黄汤D.麻杏石甘汤E.清燥救肺汤答案:B11.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的温病是人.风温3.春温C.秋燥口.温毒E.暑瘟答案:A12.风温初起风热犯于肺卫证的治则应为A.解表发汗,透邪外达B.宣肺清热,化痰止咳C.疏风发汗,清肺泄热D.辛凉解表,宣肺泄热E.芳香宣散,祛除湿邪13.风温热陷心包的证候是A.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B.身体灼热,肢厥,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舌色鲜绛,脉细数C.身热,昏愦不语,倦卧,或兼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兼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D.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点隐隐,舌质红绛E.四肢抽搐,不知人事,汗出厥冷答案:B14.身热壮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神昏谵语,舌红苔燥,脉象弦数,治宜A.大定风珠B.安宫牛黄丸C.清宫汤口.羚角钩藤汤加紫雪丹£.犀角地黄汤答案:D15.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时有谵语,口干,不甚渴饮,舌红绛无苔,脉细而数,宜用A.清营汤B.清宫汤。
三物黄芩汤(《金匮要略》)
三物黄芩汤(《金匮要略》)药方: 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主治: 血虚有热,四肢烦热剧者。
读方笔记之一:此方常用的剂量是—-黄芩10克,苦参20克,干地黄40克。
读方笔记之二: 这个药方出自《金匮要略》之《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原文说其主治为”治妇人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也就是说,这个方啊,是治妇人坐月子时,由于本身因生小孩失血,阴虚而阳热,又不小心被风邪入侵,进入半表里,更是邪热内陷。
因为阴虚阳热,所以四肢烦热;因为风邪入侵,所以头痛。
热而头痛的,用小柴胡汤清热而解半表里;热而不头痛的,用三物黄芩汤补血而清热。
读方笔记之三: 这个方的最先发源,是治妇人失血而形成阴虚阳热,以黄芩清热,苦参清热而补阴,地黄补血。
所发展为凡阴虚而阳热之病皆可治之。
读方笔记之四:赵俊欣先生所著之《伤寒阔眉》谓此方可治因阴虚阳热所出现的“子宫出血、产褥感染、头痛、肛门周围炎、阴道瘙痒症、皮肤瘙痒症、手足皲裂症、湿疹、荨麻疹、干癣、皮炎等疾病”。
赵俊欣所说的运用口诀“手足心发热,脉虚数,舌红苔薄,腹软弱”,其实就是一句话:阴虚阳热。
子宫发热等病症,亦即因“阴虑阳热”这个核心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在治疗时,我们也不管你是什么病,只要紧紧抓住“阴虚阳热”这个核心即可。
读方笔记之四: 我们平时所说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的阴阳,我本人的理解是一种专门针对人体的津液来说的,但津液正常时,此时阴液和热量成正比,人体就健康。
当阴液偏弱而热量偏强时,就是阴虚而阳热,就会出现一系列阴虚而阳热的病症,治疗的办法就是增加阴液而清除阳热;当阴液偏强而热能偏弱时,就会出现一系列阴盛而阳虚的病症,治疗的办法就是削减阴液而增加执能。
读方笔记之五: 多年前,我去向一位年过九旬的名老中医请教,只见其给人诊断时,往往只是说“阴虚”,或“阳热”,并不多说其它的,当时很不理解。
后来终于理解,其实这是一种源头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治本”的办法,是一种十分高级的方法。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及答案
中医经典全题库-温病专项考核试题一、选择题1.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湿温E、伏暑2.温病的特异的致病因素是指()[单选题]*A、风邪B、温邪VC、湿邪D、寒邪E、疟邪3.根据临麻证候而命名温病是()[单选题]*A、大头瘟VB、瓶C、伏暑D、春温E、温疫4.温病常见兼挟证有如下几种,除了()[单选题]*A、兼寒湿√B、兼食滞C、兼痰D、兼瘀血E、兼气郁5.风热病邪致病初起先犯()[单选题]*A、卫气B、肺卫√C、脾胃D、阳明E、心包6.下列哪项不属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单选题]*A、具有升散疏泄特性B、先犯上焦肺卫C、易耗血动血√D、易损伤肺胃阴津E、易逆传心包7.以局部红肿疼痛甚至溃烂为主要表现的温病,其病因是()[单选题]*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湿热病邪D、燥热病邪E、温毒病邪√8.以下哪种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单选题]*A、风温B、春温C、暑温D、伏暑√E、秋燥9.湿热病邪致病后常见为()[单选题]*A、一表即解B、一清而愈C、较快消退D、病程较长难于速祛√E、传变较快,变化迅速10.温病战汗多发生在()[单选题]*A、卫分阶段B、气分阶段V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温病后期1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单选题]*A、气分B、卫分C、气营VD、营分E、血分12.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单选题]*A、身热躁扰B、昏狂澹语C、斑疹隐隐D、吐血蝴血√E、舌质红降13.下列哪一种热型不属气分证发热?()[单选题]*A、壮热不己B、身热不扬C、灼热夜甚√D、日哺潮热E、寒热起伏14.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头痛,舌红苔黄,尿赤,脉滑数,属于()[单选题]*A、卫分证B、气分同病VC、气分证D、卫苔同病E、气营两燔15.舌绛而兼黄白苔是因为()[单选题]*A、邪热初传营分,气分之邪未尽,B、心营之热初起C、邪热初传气分,卫分证未罢D、气分热盛津液已伤E、脾湿未化,胃津已伤16.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单选题]*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阳腑空兼阴亏E、阳明腑实兼气阴两亏17.白苔如碱状是哪种征象()[单选题]*A、邪热迅速化燥入胃B、胃气衰败C、湿热秽浊D、湿遏热伏E、温病兼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18.温病热在营血,中挟痰湿秽浊之气,其舌苔为()[单选题]*A、舌紫晦而干B、舌红降苔苔腻C、舌紫绛白苔满布D、绛舌上罩粒粘腻苔垢√E、以上都不是19.舌绛光亮如镜见于()[单选题]*A、心火炽盛B、胃阴衰亡VC、热入心包D、肾阴耗竭E、营阴耗伤20.胃气哀败的舌象为()[单选题]*A、舌绛光亮如镜B、舌绛不鲜,干枯而萎C、白砂苔D白霉苔VE、灰腻苔21.邪热迅速化燥入胃,津液大伤的舌像是()[单选题]*A、苔色老黄焦躁起刺B、苔黄干燥C、苔灰干燥D、白砂苔√E、苔白如碱状22.白霉苔的病机是()[单选题]*A、胃热灼津B、阳明腑实C、胃阴衰亡D、胃气衰败√E、肾阴耗竭23.斑疹色黑而隐隐,四旁色赤表示()[单选题]*A、热毒轻浅,气血充盈B、血热炽盛,气血受劫C、热毒深重,气血尚充D、火郁内伏,气血尚活√E、元气哀败,热毒锢结24.下面哪个药不属于蕾朴夏苓汤的组成()[单选题]*A、杏仁B、生茂仁C、滑石√D、猪苓E、淡豆豉25.下列哪项不是风温诊断要点?()[单选题]*A、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B、发病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C、继则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症状D、病变中易见斑疹,痉厥,虚风内动症。
三物黄芩汤
昨天写了一篇【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后,又细读了【中医临床家----柴浩然】一书,才发现柴浩然老中医是运用三物黄芩汤的高手,对于此汤的运用柴老几近出神入化,烂熟于心。
我辈自叹不入,为了不误人子弟,秉古人取法于上,得乎于中;取法于中,得乎于下,特将柴老中医运用三物黄芩汤一文转载以下,供大家学习。
治疗虚热多采用三物黄芩汤一、辨证要点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物组成,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为滋阴清热的有效方剂。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柴浩然老中医不仅擅用三物黄芩汤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将其扩大运用于多种虚热疑难杂症。
二、病案举例病例一:五心烦热董某,女,41岁,农民。
1976年5月8日初诊。
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以致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
诊时,虽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
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细生地15g,苦参9g 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5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
此虚热基本消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细生地30g,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 8g,地骨皮24g 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此方服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
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按]本案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虽系阴虚内热,但因虚热偏盛,故首诊柴老重用黄芩苦寒清热,其用量较原方明显加大,意在突出清热之功;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阴壮水,首尾衔接,各有侧重而获佳效。
病例二:夜半发热李某,女,25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
经方一百首:091、三物黄芩汤;092、黄土汤;093、酸枣仁汤;094、木防己汤;095、吴茱萸汤;096、桂枝芍药
经方一百首:091、三物黄芩汤;092、黄土汤;093、酸枣仁汤;094、木防己汤;095、吴茱萸汤;096、桂枝芍药知母汤;097、续命汤;098、大黄廑虫丸;099、乌梅丸;100、温经汤经方一百首091、三物黄芩汤[组成用法]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
三味药同时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用。
[方证]1.心烦失眠,手足烦热,甚则灼热疼痛、肤色红。
2.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3.舌质红而少津。
[现代应用]产褥热,肺结核、灼热足综合征,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红斑性肢痛症、冻疮、荨麻疹、顽癣、阴痒、阴肿等出现手足烦热时用本方。
[经验参考]本方证的“四肢苦烦热”发生于产后,可能与生产时出血过多有关。
从经文来看,产褥热应当是三物黄芩汤的经典主治。
产后的手足烦热既是本方的主治,义是川方的关键。
如大塚敬节治某女,四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烦热,发烧而不眠,别无痛苦。
用三物黄芩汤一周,能眠6~7小时,于是烦热亦解(《汉方诊疗三十年》)。
赵明锐用此汤治疗两例发热患者。
一例38岁女性。
于十年前生产后,即患五心烦热,治疗获愈。
但以后则每年到二三月间开始,即感到周身烦热,手足心尤甚,殆至十月以后就逐渐热退身凉了。
十余年来一自如此,虽然断续治疗,未见好转。
在发热期间,并伴有口渴能饮、咽干、舌燥、皮肤枯槁、瘙痒、大便燥结等证。
脉数有力,舌红、苔白。
其他尚属正常。
投以三物黄芩汤20余剂,诸证痊愈,随访三年未曾复发。
另一例23岁女性,每年春季即出现手足心烦热已三四年之久,伴有心悸、心烦、失眠、盗汗、纳呆、倦怠等症。
曾累用一般滋阴之品,诸如鳖甲、知柏、沙参、地骨皮等药治疗未获效。
年年春夏如此发作,待到立秋以后,天气凉爽则逐渐好转。
诊得其脉弦而数,舌红苔薄黄。
给予三物黄芩汤治疗。
前后共服十剂,诸证痊愈。
次年春天仍有复发,再以此方治之,数剂而愈。
随访三年未见复发(《经方发挥》)。
大小汤剂比较
大小汤剂的比较大陷胸汤组成: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配伍特点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去。
小陷胸汤组成:黄连一两半夏瓜篓实大者一枚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配伍特点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篓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
从大的方面讲,大陷胸汤是泻下剂,而小陷胸汤是祛痰剂。
大陷胸汤治隔上结胸证,小陷胸重在开痞。
证有轻重,破开大异。
大陷胸丸组成: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功用:泻热破结,下气逐饮。
逐水破结,峻药缓攻。
主治:热实结胸,胸中硬满而痛,颈项强直,自汗出,大便不通,脉沉实。
太阳病,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
时气结胸,热实在内,其脉沉坚,心下痛满,按之如石。
太阳经病,项背强,如柔痉状,自汗直视,脉寸沉、关浮、尺弱。
阳明热喘,及水肿初起形实者。
胸胁积水,痞满疼痛,大便燥结,小便短少者。
相对大陷胸汤,丸适用于结胸病轻症,适用不但胸中有水且肺里也有水。
- ----选自郝万山讲伤寒论大青龙汤在发表之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小青龙汤在发表之中兼有温化水饮的功效。
大青龙汤的适应证是外有表寒,里有郁热,也就是外有寒里有火;小青龙汤的适应证呢,是外有表寒,里有水饮,也就是说,外有寒,里有水。
水和火是相对的,所以大小青龙都以青龙来命名,大青龙汤治疗外有寒里有火,小青龙汤治疗外有寒里有水。
但是用大青龙汤病人必须有寒邪闭表,或者湿郁闭表,必须有表闭,用大青龙汤主要的目的是发汗,没有表闭就不能用大青龙汤;而小青龙汤就不同了,小青龙汤的主要作用是化饮,没有表证也可以用。
临床应用:大青龙汤: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为辨证要点医1、内科:(1)流感:里热明显者,增加石膏用量,配以天花粉。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
好方柴苓汤黄煌教授医话前天门诊上有两位复诊的患者,均用柴苓汤取效。
一位是W女士,47岁,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已经服用格列卫治疗,依然经常全身感染,她的主诉中有一种奇特的不适,即皮肤与骨头之间有灼热感,但表皮又觉得冷,不过体温正常,疲劳感明显,带下量多,水样,口渴喜饮,口淡欲食重口味食物,每月腹泻2-3次,其人面部轻度浮肿,面部蓝斑,舌质暗舌体胖。
白细胞2.3,血红蛋白100左右。
服用柴苓汤3月余,不仅白细胞正常,而且"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可打半小时羽毛球",面部色斑也明显变淡。
另一位是X女士,55岁,干燥综合征确诊2年。
主诉口干,越喝水越难受,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汗出,食欲不振,食后欲吐,大便不成形,吃水果后易腹泻,其人眼泡稍肿,舌红苔中剥,脉弦。
服柴苓汤三月,口腔干燥明显改善,口水增多,疲劳感减轻,体重增加,面色转红润,数月未来的月经居然又来少许。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宋代以来医家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本人则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见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或肢体水肿,皮肤缺乏光泽,胸水、腹水,有轻度抑郁或焦虑,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或饮水即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舌暗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
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
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透热散风、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许多人认为经方有限,不能适用当今复杂多变的临床,岂不知经方相合,便可演变出无数新方。
柴苓汤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柴苓汤的用量,各家不一,本人常用剂量为: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中医十大类方》苓桂术甘汤
《中医十大类方》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20g)桂枝三两(15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术甘汤是桂枝类方中的利水安神剂,适用于水饮证。
中医认为,凡长期疲劳、紧张、嗜好寒冷之物,均可以使阳气受损,体内的水液停留不化而致病。
其主要表现有:眩晕、动悸、胃内振水音、背中冷、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支满、小便不利、苔滑等。
此时,中医常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本方中茯苓是多孔菌植物茯苓的菌核,传统用于治疗伴有小便不利的眩晕、动悸,经常与白术同用。
桂枝与甘草温阳定悸,能治疗心动悸、汗多、胸闷者。
合而成方,苓桂术甘汤可以治疗眩晕、动悸伴小便不利、浮肿的病证。
苓桂术甘汤证如下: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音;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除上述指征以外,尚可以见到患者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口淡无味、常吐清唾、苔白滑等证。
此外,本方证有发作无定时、时好时坏的临床特征。
即发作时各种症状甚剧,来势颇猛,但去后则相安无事,而精神刺激、心身疲劳等常是引发本证的诱因。
本方证常出现在以下一些疾患中:——以眩晕为主诉的疾患:如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等。
《伤寒论》规定:“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规定:“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可见眩晕的同时尚有胸胁逆满、动悸身摇等症状。
此外,以药测证,当有小便不利。
有报告使用本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6g)治疗耳源性眩晕10余例,症状平均在5~10剂内基本消失。
其见效的指征,首见尿量增加,随即其他症状消失[1]。
——以心悸为主诉的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临床表现尚有疲劳感、汗多、胸闷、浮肿及小便不利等。
——以胃内有振水音为特征的疾患:胃下垂、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症等。
国医经典解读第12讲千古妇科神方——温经汤
国医经典解读第12讲千古妇科神方——温经汤现代女性因为生活作息颠倒,又经常吃寒凉生冷之物,特别是那个很统一的口号:“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导致温经汤症一抓一大片,多数伴有经水不调久不受孕等症,还有另外一个新潮思想,众多女性患上妇科病便求助于西医,各类消炎药激素不停地用,踏上漫漫求医不归路。
很多人备孕一年甚至多年不怀,吃温经汤几个月怀上。
连患者自己都觉得惊奇无比。
她们甚至会觉得,“原来我没问题,只是时机没到。
”所有的经典都是无需解说,只需证明。
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促进性腺激素对催乳素释放激素的敏感性,促进性成熟,促进排卵,提高机体机能,改善子宫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等功能。
其促黄体成熟功能大过克罗米芬(很多妹妹经常吃的一种促排西药激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临床上温经汤还是是美容方,也是美手方,温经汤能够还女人的美丽,让她变得滋润,肤色可以红润,体态可以丰盈。
是东方的天然的雌激素。
经方里蕴含着怎样的机理和能量呢?《金匮要略》: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理解这段古文条目:中年以后呢,病有下利啊,这个下利是什么?不是拉肚子,这是下血不止,流血没有停止,更年期到了,结果还流血,应该停啦,还是有月经,数十日不停止,不断地来。
“暮即发热”,到了傍晚黄昏的时候就发热,“少腹里急,里急后重,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张仲景说,这个病呢属于带下的病,为什么?就是过去可能有流产过,或有淤血在少腹没有去。
为什么呢?看她唇口干燥,唇口干燥我们知道身体里面肯定有些淤血呆在里面,加上下元亏虚肾阳不足,血脉不能滋养上焦,老百姓说的阴虚,手脚可能凉,但有时候可能反而是感到掌心很热,那我们要把它治疗,温经汤适合;组方:吴茱萸10-20克(很苦)当归6-12克川芎6-12克白芍6-12克党参6-12克桂枝尖去皮6-12克(同时加紫油桂6-15克)阿胶6-12克干姜12-18克丹皮6-12克甘草6-12克半夏9-15克麦门冬12-24克;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
国医大师王静安临床经验讲座完稿
小儿虫积腹痛
❖ 病例1:
❖ 郑×,男,5岁,2006年4月30日就诊。
❖ 阵发性脐腹痛2天。患儿2日前外出春游,过食辛香肥甘 之类食物,当夜腹部疼痛,剧不能忍,到当地医院急诊, 经输液,服药疼痛不得缓解,前来成都求治。
小儿虫积腹痛
❖ 初诊:证见患儿脐腹痛阵发性加剧,疼时伴恶心、厌 食,二便正常。察其舌质淡红,苔白薄。诊其脉弦数。 此乃饮食不洁,过食生冷辛燥,肥甘之类致使虫卵入 于肠中,夺取体内营养精华,故使小儿身体瘦弱。饮 食不洁,损伤胃肠,脏腑不和,寒温失调,以致虫动 不安,成绕脐腹痛。法当安蛔止痛,方用安蛔止痛汤: 乌梅15克,细辛6克,广香9克,良姜3克,黄连3克, 炒吴萸1.5克,槟榔6克,五灵脂9克,金铃炭15克,炒 川椒1.5克,当归6克,苏梗10克,川木通10克,玄胡 10克,二剂,水煎服,每次40ml,每日4次。忌油, 生冷,三日后复诊。
小儿外感高热
❖ 二诊:服用前方后,热返身凉,但偶有咳嗽,时有鼻血,量少, 脉浮数,T37℃。此时热虽退,然余邪未尽
❖ 按语
小儿湿热咽炎咳嗽
❖ 咽炎、咳嗽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难治之证,而湿热 咽炎咳嗽更因其湿邪与热邪相搏结,常缠绵难愈,由于此病症 的西医疗效不佳,历代医家将此从湿热立论也较少,加之临床 上又常常容易被误诊误治,导致患者往往辗转于中西医间而 不愈。由于小儿生理体质特点,及蜀中地域多湿的特点,在本 地湿热咽炎咳嗽最为多见。其病机是以肺气不降为主, 因此, 湿热咽炎咳嗽的治疗当以宣降肺气、清热利湿为主。自拟" 王氏止咳清炎灵"和"清热宣肺化湿汤" 加减运用于临床,明 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 指纹:紫滞
小儿湿热咽炎咳嗽
❖ 2治疗 ❖ 凡符合“湿热咽炎咳嗽证”诊断的患儿,用“王氏止咳清
2023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
5
黄苓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
黄苓汤。”
黄苓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汤剂
6
茯苓桂枝甘
草大枣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
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白虎加入参
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属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
(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
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汤剂
序
号
方名
原文
剂型
出处
处方
制法及用法
18
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
与调胃承气汤。”
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汤剂
19
大黄黄连泻
心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心下病,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序
号
方名
原文
剂型
出处
处方
制法及用法
8
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黄苓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
黄煌教授讲解经方39黄芩汤
黄煌教授讲解经方39黄芩汤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汤是治利祖方,后世的芍药汤即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
和黄连阿胶汤相比,本方没有黄连,阿胶、鸡子黄,可知其心烦、出血必定不甚。
用甘草、大枣,其人必反复下利,消瘦而食欲不佳。
甘草与芍药相结合有芍药甘草汤之义,其人必腹痛挛急。
本方所治的下利,除了细菌性痢疾之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运用。
该病也同样表现为腹痛、下利粘液夹脓血。
不过单纯运用的机会不多,大都与栀子厚朴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合用。
黄芩汤主治腹痛而出血。
先兆流产也表现为腹痛而阴道出血,因此也可考虑运用本方。
黄芩有安胎作用,妇科名医刘奉五先生治先兆流产也每多用黄芩。
白术也安胎,但黄芩所主为热证,白术所主为水证。
羊水过多、经常浮肿,口渴、小便不利等运用白术的机会比较多。
另外,月经先期症见腹痛,经来量多、色红、质稠也可运用本方化裁治之。
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烦热,肿痛等热痹表现时,也可用本方治疗,不过多与柴胡、甘草、黄柏、连翘合用。
在免疫性疾病治疗中,本方所担任的是中药免疫抑制剂的角色。
)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
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
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使之变成粪便,并排出体外。
如大肠有热,就会出现大便的异常,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热注大肠后,迅速地损伤大肠的阴津,而由热化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一是热在大肠,由于热性急速,使大肠蠕动加快,并迫使大肠内的津液外出,表现为大便泄泻,多见于各种肠炎。
中医治疗前者要通腑泻热,即用泻药通下大便,用《伤寒论》里的承气汤(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而后者的中医治疗要采用清肠止泻的方法,可以分别用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或白头翁汤等。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黄芩汤。
麦门冬(去心)当归生地黄干葛人参天花粉白芍各等分乌梅1个【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
治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3分,大黄(锉,炒)3分,芒消(研)3分,甘草(炙,锉)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土瓜根半两,赤茯芩(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烦热,大便不利,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秦艽(去苗土)1分,葛根(锉)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分,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赤茯芩(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生活常识分享。
民间老中医的经验良方-绝对的经典
民间老中医的经验良方《来春茂医话》《杏林集叶》《杏林新传》《医灯续传》《杏林微蕴》摘录目录1*红参APC汤专治体虚寒感冒:2*石膏APC汤治体实热感冒:3*治感冒妙方:4*何绍奇的“幸凉解表方“治感冒:5小柴汤加减感冒:6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治体虚感冒:7柴胡清热汤治高热症:8外感高热发斑用白虎汤:9柴葛解肌汤治小儿感冒高热:名医祝谌予治小儿外邪发热名方:10治小儿高热验方:11*外感咳嗽通用方:杏苏散外感咳嗽三拗汤:12*咳嗽专效方—郭永来的前胡化痰止咳方:13滋阴润肺止咳汤—专治干咳:14*风寒咳嗽吐痰不利验方:15江尔逊的宁嗽汤治风寒咳嗽特效:16*儿童感冒咳嗽特效方:17治百咳妙方:18小青龙汤治外感寒痰喘:19苏陈九宝汤治外感风寒咳喘:20金水六君煎治体虚久喘:21哮喘除根方:22*开胃进食汤治厌食:23治小儿厌食妙方:24*龚志贤治消化系统息肉良方:25*小儿疳积特效方:26叶天士疳积方:27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妙方;28*治急性肠胃炎特效方:车前子粉治疗腹泻有特效:29*反流性胃炎之克星—金钱草:30中西结合的治胃病奇效秘方:31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32人参归脾汤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33海蒲龙骨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4湿盛胃浊特效方:35*五味消毒饮加味治化脓性兰尾炎:36银花清肠饮治兰尾炎特效:37金铃承气汤治急性上腹痛:38芍药甘草汤治肠痉孪腹痛:39芍药甘草汤加白及治胃肠出血:40急性兰尾炎验方;41*元胡止痛片速治胃脘急痛:42*心痛定(硝苯地平)速治痛经:43*利福平治急性痢疾效果好:44治痢疾神效验方:45*山茱萸汤治虚汗特效:46*养阴清肺汤治咽喉病有奇效:47*老军医治急性扁道体炎奇效方:48急性扁道腺炎、咽喉热肿验方:49失音速效方:50*鲜地龙治腮腺炎有奇效;51治肺炎效方:52*黄一峰治空洞型肺结核的良方:53*治肺结核良方:54急性肝炎验方;55鼓胀良方—鸡胫汤:56*吴茱萸粉敷涌泉穴治高血压有特效:57治疗高血压效验方:58高血压妙方:59*治低血压良方:(小于90/60)60低血压妙方:61治贫血良方:62*高血脂、脂肪肝效方:63治高血脂症妙方:64*朱良春治糖尿病特效方:*糠尿病灵验方:65治糖尿病妙方:66六味地黄丸防治糖尿病和痛风:67*口臭专方甘露饮:名医秘方:甘露饮治肠胃积热口臭百发百中:68口苦特效方:69*小儿口疮速愈偏方:70*慢性口腔溃疡验方:71养阴清肺汤治慢口腔溃疡:72蒲公英治口疮73*急牲口腔溃疡验方:74*甘露饮加玉竹、黄精治消谷善饥症:75*治腰腿痛的千金良方—独活寄生汤:76老鹳草治风湿痛有良效:77风寒性关节炎验方:78*全蝎红花汤治坐骨神经痛特效:79*麻黄合独活寄生汤治坐骨神经痛特效:80甲珠散治肩周炎:81补血葛根汤治肩周炎:82风湿痛痹汤治肩周炎:83固腰汤治腰酸痛:84老中医治腰疼腿痛一秘方:85*治类风湿关节炎名方—益肾蠲痹丸:86治类风湿关节炎妙方:87治痛风验方:88*治疗颈椎病效方;一方统治颈椎病:名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特效秘方:89*治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灵验方:90治腰椎间盘突出特效验方:91*跌损肿痛特效方:*急性软组织扭伤效方:92*祖传跌打损伤秘方:名医刘德玉生骨方:93*木鳖子专治闪腰跌打特效:94复元活血汤加味治跌打损伤:95复元活血汤治胸外伤痛神效:96一盘珠汤治跌打损伤:97*烧烫伤验方:98*烧烫伤神奇效方:99血余炭治烧烫伤特效:100*急性乳腺炎专效方:101治急性乳腺炎妙方;102急性乳腺炎验方:103乳腺炎验方:104*乳腺增生效验方:105柴胡疏肝散治乳腺增生:106攻坚汤治乳腺增生有良效:107*治疗盆腔炎特效方:108*治疗带下病专效方:109治湿热性白带脓臭方:110一味丹参治闭经:111*肾虚闭经方:112*治子宫肌瘤良方:113治子宫肌瘤验方:114*治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的良方:115*宫颈糜烂速愈方:116*治崩漏高效专方:117特效崩漏汤:118琥珀散治崩漏:119胶红饮治老年崩漏:120芍药甘草汤治崩漏:121三子养亲汤治崩漏:122参术三黄益母汤治顽固性崩漏:123治血崩妙方:124治崩漏不可贸然止涩:125*保胎奇效方:126*回乳特效方:127*保青汤专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128*治瘰疠的特效方—蜈蚣散:129马钱子治痔疮有神效:130乙字汤治痔疮有良效:131*痔疮特效新方:132*治痔疮简易灵验方:133*皮肤瘙痒速效方:134治顽固性老年皮肤瘙痒症验方:135*皮肤湿疹外洗良方:136*徐长卿治疗荨麻疹有特效:137*阴囊湿疹速愈散:138*治四肢局部无名肿胀良方:139鸦胆子治痤疮外科圣药天仙子:140加减五味消毒饮——斩毒剑治疮毒:141*治扁平疣专效方:142治股骨头坏死妙方;143*治脱疽、脉管炎、糖尿病足溃烂灵验方:144*生肌膏治臁疮、溃疡有特效:145*脉管炎特效方:146*治脉管炎溃烂方:147*治丹毒良方:148治丹毒验方:149*带状疮疹特效方:151五蚣黄白散治带状包疹:152。
《伤寒论》黄芩汤方证
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对于黄芩 汤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
经验。
05
总结与展望
黄芩汤方证的总结
适应症
黄芩汤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胃肠 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 等炎症性疾病,以及胃炎、口 腔溃疡等与胃肠相关的疾病。
组成与功效
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 甘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调 和肝脾、解毒止痛等功效。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 生活质量,减轻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幸 福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于脾胃虚寒、肝肾阴虚、湿热蕴结等症状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黄芩汤,以免加重病情。
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
一男性患者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肛门灼热等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胃肠炎,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 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治疗两周后痊愈。
案例二
一女性患者患有慢性结肠炎,经常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采用黄芩汤加减治疗,一个 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治疗三个月后基本痊愈。
《伤寒论》黄芩汤方证
2023-11-06
目 录
• 概述 • 药物组成与功效 • 临床应用 • 现代研究与实验验证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黄芩汤的来源与传承
黄芩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 ,被奉为经典方剂之一。
该方剂的组成及用法在历代医家中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广泛 应用于临床治疗。
黄芩汤的方证特点包括:清热解毒、燥湿止痢、针对热毒炽盛、湿热内蕴等病症 进行治疗。
02
药物组成与功效
药物组成
黄芩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侯氏黑散医方-精品
侯氏黑散医方功能:中风出典:金匮方组成:菊花、细辛、防风、当归、川号、人参、白Jit、黄苓、茯苓、干姜、桔梗、桂枝、矶石、牡蛎。
(14)主治: 治中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川,外台用治风鹿(检核-83-2)。
制服法:(1)用温酒调方寸匕,服二十日。
(2)日三,再冷食服四十日,共六十日止,则药积腹中不下,热食即下矣。
方义:手太阴少阴足厥阴⑴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2)防风、细辛:以袪风(3)当归、川与:以养血⑷人参、白求::以补气(5)黄苓:以清肺热⑹桔梗:以和膈气⑺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⑻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⑼牡蛎、白矶:酸敛清收,又能化顽痰(10)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2]。
加减方:金匮风引汤: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滑石、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杵筛取三指撮,煮三沸,温服。
治大人风引瘫痪,小儿惊痫痣瘠,日数十发。
巢氏用治脚气[3]。
口诀:(1)A侯人氏散一治/^中风四肢烦重,A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用治人风人癫。
一细防归茸人茯菊Jit,桂矶姜苓牡桔⑵侯氏会算一衷心奉爹(娘)一细房归穷人户居住,贵房将请母居注:(1)四肢烦重,风中经络,热而挟湿也。
心中恶寒,阳虚也。
(2)喻嘉言日:「治风而驱风补虚,谁不能之。
至驱补之中而行堵截之法,则非思议可到。
方用矶石以固涩诸药,使积而不散,以渐填其空窍,则旧风尽去,新风不受矣。
盖矶性得冷则止,得热则行,故又嘱以宜冷食也。
中风入脏,最防风邪乘虚迸入心中,故以菊花为君。
仲景制方,匠心独创,乃中风证首引此散,岂非深服其长乎?后世悉用脑麝引风入心,莫有知其非者,故举金匮黑散、风引二汤以明其治。
」脑,冰片也。
(3)按:黑散、风引二汤,喻氏以为仲景圣方。
而程云来金匮直解又云:I■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头风摩膏、矶石汤,所主皆非中风历节之证。
是宋人较正附入唐人之方,遂尽删之。
」又云:「仲景方书之祖,复取侯氏方为法耶?愚谓:仲景多方,岂无祖述,而必创自一人之手乎?方若果仅,虽出自唐、宋,其可册U耶?但瘫痪必气血不足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某 女 45岁 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刻诊:人中等个,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啰嗦,无结核病,月经无异常。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现举一例示之。
吉益南涯《成绩录》:“20岁余男子,胸中烦闷,按腹如空洞无物,精神抑郁,喜悲无常。手足烦热,汗出如油。口舌干燥,大便秘结,晨起小便混浊。入夜诸证即缓。以三物黄芩汤为主方兼用黄连解毒汤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治血室(子宫)之热遍及全身,四肢热甚,痛苦难忍者。本方主要用于产褥热;亦应用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不眠症、植物神经失调症、口腔炎、分娩出血、吐血、下血、产褥热之感冒四肢苦烦热者、冻疮、烧伤、荨麻诊、汗疱、顽癣、干癣(有热痒感,干燥呈红色者)、妇女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痛、夏日手足烦热夜不得眠者、夏月脚气等。以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以有口渴,或伴随口干者。虽然类似小柴胡汤证,但腹部一般软弱不仁(麻木感)。亦有用于头痛者。亦可用于夏月手指、足趾热而难忍,尤以入夜热甚而不得眠者为佳。舌无苔,表面呈现红色而少津,腹部比较软弱,用于产后特有之软弱,或有麻木感”。
此案是我治疗手脚发热众多验案中的一例。对于此类病症,大家辨证起来并不难,基本上不出阴虚火旺,虚阳外透的范围,治疗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方子,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是我的认识,也许还有高明者治疗此症,用此类方子,手到病除,希望有人写出,不吝赐教。
尽管此方在治疗手脚发热方面屡屡见效,思考多年,我觉得阴虚发热病机不准确。反而是瘀血发热的病机更合适。上述一案,如果是阴虚发热,那么一诊的方子就应该见效,结果是无效。况且此病十几年了,治之不愈,应考虑久病怪病从瘀而治。事实上上述二诊处方已是从凉血散瘀方面考虑的。其中大多数药具有凉血散瘀的作用,诸如生地、紫草,地骨皮等,结果取效显著,反证瘀热的病机是正确的。从此也使我想到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热,胸不任物等证不也是此理么?《医林改错》的王清任不也是从血瘀入手治疗此类证的么?下列几则日人的验案似乎也能证明我的看法,但他违背了大家的传统认识,对乎!错乎!任人评说吧。
【方药分析】黄芩清实热、湿热、血热为主药,一药三用,唯黄芩能当此任。《本经》论黄芩,首言“主诸热”,一语道尽机宜。《本经证疏》谓:“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麈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而本方以苦参助黄芩清湿热,干地黄助黄芩清血热,共奏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又功。对于产后湿热并见之四肢烦热,药虽三味,却面面俱到。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不限于蓐劳(亦包含产后之肺结核、产褥热经久不愈者),治妇人血证头痛尚有奇效。又干血劳(陈旧性瘀血所致之肺结核),女子17-18岁时多患之,必用方。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有此候而无其它证候者,为此方所治。只备一征。凡妇人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
《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22岁妇女。主诉双手足于数年前生汗疱,表皮干燥,遍处肤裂,瘙痒疼痛,口渴。用麻杏薏甘汤、十味败毒汤等无效,用三物黄芩汤好转”。
பைடு நூலகம்
处方: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加生龙骨生牡蛎,七付,水煎服。一周后,二诊述之:除睡觉好些,其发烫发热症仍旧一样。看来常法常方不管用,那就用专病专方吧。处方:黄芩30g 苦参12g 生地60g 地骨皮60g 白薇10g 紫草30g 生龙牡各30g,七付,水煎服。三诊,告之发热已减,效不更方,继续又服15剂,诸恙平息,发热发烫治愈。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 《千金》三物黄芩汤方 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 苦参二两 干地黄四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