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程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所学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哪里来?该如何创造性地达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做到既契合国家意志,又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如何搭建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日常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再是“空中楼阁”?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即国家政策和学校实际相结合。

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三个板块、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三个板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xx省淄博市临淄区xx小学基于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确定了学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三个版块:人文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与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一致。

六大素养为:爱人爱己,见贤思齐;智而善问,慧而善思;和而不同,知行合一。

简言之,xx小学就是要培养“有爱心、善思考的个性少年”。

之所以确立这样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原因之一在于我校所在的淄博市处齐国故都,深沐古代泱泱齐风与现代开放之风的熏染,独特深厚的齐文化底蕴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和根基,这是地域特点的驱使。

原因之二是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故步守旧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原因之三是校长要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有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学生身上的问题。

核心素养落地的根本途径就是课程,只有通过学生们学习的课程,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达成。

课程整合是搭建起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桥梁的必然选择。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基本精神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和设计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创造性实践。

其实质就是让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师生)制宜”,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实施的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然选择。

整合后的课程改变现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统整的现状,更具整体性、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的、有个性的发展,有效实现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重构
近年来,xx小学在xx省教科院研究员张斌博士的指导下,实施基于国家标准的课程整合,对如何达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以学生为中心,重在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逻辑联系,把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激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且以标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证据,改变了原先教学的随意性,让学生的素养提升可查、可测,有据可依。

为真正搭建起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xx小学的课程整合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入手,逐步实施了学科内整合、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超学科整合。

1.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强调的是在学科课程中构建起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纵向联系是指构建起从一节课到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到整个小学段的逻辑知识体系。

横向联系是指学科之间、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xx小学在重构课程体系上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对照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校本化,细化为知识层次目标,然后再把这些层次目标细化到每个年级段,形成能力目标体系。

二是依据目标体系,制订质量标准体系,使目标可测可评。

三是根据目标和评价,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方式,实践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让重构的课程真正落实到提升学生素养上。

四是确定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尽管国家层面没有出台关于小学段的核心素养,但是在研究中我们的老师对核心素养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2.多学科整合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采用的都是分科教学,各科教师以本学科为中心,学生学到的是缺乏内在联系的、局部的、片面的知识,联想空间受到限制,并减少了本可以通过联想扩大知识的运用范围和实践机会。

而“多学科整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以主题为统领,将多个学科聚合起来,彼此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达到了1+1>2的目的。

例如,我校教师对数学、体育、语文、英语的课程标准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浏览,将原本片面的知识立体化,形成了一个有活力的、融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定向越野跑”主题课程。

3.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以概念为统领,将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进行统整,对各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浏览、集合与重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现知识地真正理解与迁移。

例如,我校教师设计的“小学生近视与习惯”跨学科单元研究主题对数学、科学、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品德与社会五个学科标准进行了集合与研究,围绕“近视”和“习惯”这两个聚合概念,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超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和关注点组织课程,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通过观察发现、实践体验、合作探究,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等。

它没有学科边界,更加指向的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例如,我校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基于学生的需求开发了“齐地金牌小导游”主题课程,让学习跨越课堂、教室限制,直接走向了大千世界。

这四种课程整合的路径,丰富了课堂样态,改变了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看得见,即说中学、做中学、教中学、悟中学,达到了对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达成了自我指导与管理的学习,
消除“虚学会”,实现了学生的真实性学习。

课程实践
xx小学的课程整合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入手,到以一门国家课程为主的学科内整合,一直到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超学科整合,课程指向的始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3年,xx小学以本校中高年级1500余名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次“课程感兴趣程度问卷调查”。

学生对学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很感兴趣的学生占到25%,比较感兴趣的占28%,感觉一般的占33%,不感兴趣的占14%。

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整合两年以后的20xx年11月,xx小学又进行了一次“课程感兴趣程度调查”。

学生对整合以后的课程设置很感兴趣的占到41%,比较感兴趣的占38%,感觉一般的占15%,不感兴趣的占6%。

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学生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近八成,所占比例有明显提升。

课程整合真正搭建起课程体系与学生成长之间的桥梁,让课程体系真正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