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合集下载

究竟谁是中共开国第一虎将

究竟谁是中共开国第一虎将

究竟谁是中共开国第一虎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过去很多人在对林彪和粟裕进行军事能力比较时,往往倾向于支持林彪为开国第一员虎将。

而林彪的军事光芒在其战绩卓硕之下光芒四射,使许多人淡忘了另一位天才虎将粟裕。

其实,笔者认为比较林粟两员虎将,应当有比较具体评价标准,方可小心地探讨和求证。

其一,论军事贡献,林彪位在粟裕之上。

粟裕是中国军事舞台上的一位值得研究的杰出将领,他是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他一生,打了很多胜仗,参加战役、战斗的次数很多,他指挥的战役,有文字记载的就有:黄桥战役、车桥战役、天目山战役、苏中战役(即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等。

蒋介石对他颇伤脑筋,可是拿他又没有办法。

早在第一次反围剿时期,他就因为消灭国民党主力十八师,并活捉了师长张辉瓒而在红军中声名大振!后来中国著名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发生了。

其中粟裕是淮海战役的发起者,是他经过几个月的考虑,建议发动淮海战役的。

从整个淮海战役全过程看,包括毛泽东都认为,唱主角的还是粟裕;从战役的构想、发起、怎么打援、怎么包围、怎么分割、怎么追、怎么堵、怎么阻、怎么同刘峙集团在徐州附近进行决战,这一切都在粟裕的掌控之中;从粟裕所分担的任务看,他的任务最重,他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55万国民党的军队。

他消灭了44万,粟裕还关注了整个淮海战役的全局,他除了负责歼灭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外,还派了五个纵队参加了围歼黄维兵团的第二阶段。

为了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胜利,他曾经七天七夜没有睡觉,直到黄维兵团全部解决了,粟裕才松了一口气。

看来军事贡献的确很大!再让我们回头说说林彪:林彪早在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就已经以勇敢善战出名.井冈山斗争时期林彪从连长到团长更是屡立战功;长征时期林彪已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一路抢关夺寨勇为先锋。

大渡河、金沙江、卢定桥、腊子口多次恶战均无建树,抗战爆发林彪带领115师首战平型关歼日寇数千人马威名天下。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军事家名单,是按以下顺序:1.统帅级人物;2.元帅;3.大将;4.牺牲的先烈。

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名列榜首。

周恩来是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战争时期任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对军队和国防建设贡献极大,因而位列次席。

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入统帅级人物,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

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

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

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

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

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

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

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

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虎将和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虎将和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 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 史万岁(隋) 杨再兴(南宋) 李文忠(明)十大名将:田单(战国齐国)廉颇(战国赵国)韩信(西汉)李广(西汉)霍去病(西汉) 李靖(唐初)郭子仪(唐朝) 狄青(北宋) 岳飞(南宋) 戚继光(明朝)战国十大名将1.孙武.2.白起.3.王翦.4.李牧.5.廉颇.6.项燕.7.王贲.8.庞涓.9.田忌.10.田单.楚汉十大名将1.韩信.2.项羽.3.项庄.4.樊哙.5.虞子期.6.钟无会.7.曹延.8.温庭允.9.萧何.10.范增.三国十大名将1.赵云.2.关羽.3.张飞.4.黄忠.5.吕蒙.6.马超.7.曹仁.8.魏延.9.姜维.10.曹洪.唐-清十大名将.1.多尔衮.2.徐达.3.岳飞.4.薛仁贵.5.常遇春.6.李自成.7.张献忠.8.袁崇焕.9.洪承畴.10.戚继光.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未著名军事家。

齐国人。

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

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

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2、吴起军政两界的超级天才。

也是个改革家。

文侯问他的大夫李悝说:“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李悝说:“吴起贪婪而且好色,但是非常会用兵,即使司马穰苴在世也不见得比他强。

”著有《吴起兵法》。

这是一部在我国军事史上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古代军事著作。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就任命他为西河(今陕西部阳一帝)的守将,抗拒秦国和韩国。

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特别是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开国战将100强

开国战将100强

开国战将100强共和国五大军神看到一篇《毛泽东的五虎将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他们》的文章,参照蜀国关张赵黄马的排列,将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粟裕和陈庚列入“五虎将”。

根据该文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依据武功、战功、作用、资历及文才,道理分析非常透彻。

但从纯军事角度出发,船长认为对建立共和国立下卓越功勋的应是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粟裕五位将帅,可称为“共和国的五大军神”。

与前文出发点不同主要有三:其一、“军神”还是“虎将”?《三国演义》扬汉抑魏的风格,成就了关张赵黄马,但就实际贡献而言,此五人实在无法与彭刘林徐粟相提并论。

蜀国非但没有统一,还恰恰是三国中最弱小的,连同时期魏吴的将领也比他们优秀。

因此如果关张赵黄马称得上“虎将”,那彭刘林徐粟之于共和国的建立,绝对应该称之为“军神”。

其二、前文将彭刘林粟陈称为毛泽东的五虎将,极为不妥。

其中刘不为毛泽东喜欢,粟裕则长期脱离中 ...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在开国元勋中,有深孚众望的军队创建人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也有声名显赫的十大元帅,更多的是灿如群星的将军们,还有那些没等到授衔即已牺牲的军事家们。

我最近看了几本关于介绍开国将帅的书籍,在上千位开国将帅中,每个人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革命过程,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就军事贡献而言却作用不同,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虎将战将,有的是靠资历跻身将帅行列,有的只是听指挥冲锋陷阵,有的则主要从事政工、参谋和后勤工作。

我想就自己的体会,从中将最欣赏的将帅(特别是战斗能力)整理成文,十大元帅尽人皆知就不去动笔了,前面我写了一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今日再作一篇《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一文。

在十大元帅以下就是十位大将,但我所列十大元勋将军只取其中五位。

以我个人观点,粟裕将军已将其列入五大战神之一,而罗瑞卿、谭政、王树声、许光达四位大将,就其军事贡献及军内威望而言,尚不及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肖克、陈光,还有谭震林、邓子恢杨尚昆等人,甚至不及部分上将。

有虎虎生威的精神名人素材

有虎虎生威的精神名人素材

有虎虎生威的精神名人素材十位名将第一位是大将中的黄克诚,也出生于1902年。

黄克诚是十大将中唯一属虎的,他统领的新四军第三师,涌现了像刘震、洪学智、钟伟、吴法宪等一大批名将,发展为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纵队和第十二纵队等王牌主力。

黄克诚当然是虎将,建国后他的成就,即便是在十大将中,也是相当显赫的,既当过总后勤部长,又当过总参谋长,还当过军委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等。

第二位是开国上将中的李天佑,出生于1914年,比黄克诚小了一轮。

李天佑是林彪最为器重的虎将之一,他统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善打硬仗,血战四平就是李天佑的杰作。

李天佑是第38军的首任军长,38军能打仗的作风,是李天佑锻造出来的。

建国后,李天佑在广州军区当过副司令员,1962年进京担任了副总参谋长。

可惜英年早逝。

第三位是开国上将中的杨成武上将,出生于1914年。

杨成武当然也是虎将,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为中央红军凿开一条天路。

红军过草地的开路先锋,毛主席非常器重的白袍小将,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

杨成武的成就也是非常之大,既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又当过福州军区司令员,并长期担任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的日常工作。

毛主席外出巡视,经常点杨成武护驾。

第四位是开国上将中的叶飞,也出生于1914年,非常巧合的是,李天佑执掌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叶飞执掌的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他们都是所在野战军的NO.1。

建国后,叶飞是首任福州军区司令员,晚年还当过共和国第二任海军司令员。

第五位是开国中将中的余秋里,也出生于1914年。

余秋里是贺龙领导红二方面军将领,虽然长期做政治工作,却经常冲锋在前,为了掩护战友,胳膊中弹,不得不截肢,成了独臂将军。

独臂将军余秋里开创了大庆油田的奇迹,建国后当过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主任和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第六位李作鹏中将,出生于1914年。

在抗日战场,日军的毒气弹夺去了李作鹏的一只眼睛,他不得不一直戴着墨镜。

拥有一只眼睛视力的李作鹏统领第43军,渡过琼州海峡,和旋风司令韩先楚一起解放了海南岛。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

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

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

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

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

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

36位开国军事家

36位开国军事家

36位开国军事家引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家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36位开国军事家堪称伟人。

他们的战略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建立和巩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这36位开国军事家进行概述,并介绍他们的重要贡献。

正文1.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将领之一,他在楚汉战争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领导楚军与秦军作战,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然而,由于他的野心和欲望过大,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

2.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刘邦领导汉军在楚汉战争后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西汉王朝。

他的智慧和英勇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3. 曹操(155年-220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而闻名于世。

曹操领导曹军对抗其他两国,尤其是关羽和张飞。

尽管他最终未能统一中国,但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4. 孙权(182年-252年)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孙权在位期间成功地巩固了吴国的统治,并与其他两国进行了多次战争。

他采取了灵活的战略,保护了吴国免受敌对势力的威胁,并为后来吴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5. 玄奘(602年-664年)玄奘是唐朝时期的开国军事家之一,他对唐朝初期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军事才能和决策能力使他成为唐朝初期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玄奘在对抗各个敌对集团时展现了卓越的战略家的才能。

6. 岳飞(1103年-1142年)岳飞是北宋时期的开国军事家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将领之一。

他以其忠诚和勇气而闻名于世,并通过领导军队对抗敌对势力展现了出色的军事策略。

岳飞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敢的举动使他成为了历史的光辉。

…36. 姚文元(1917年-2019年)姚文元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开国军事家之一,他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1、新中国十大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新中国十大将军——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新中国十大将军——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

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

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

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

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

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

毛泽东称其是“一员虎将”深爱之,是我军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代名将。

建国后长期担任南京、广州军区司令员,并成为中顾委副主任,享受政治局常委待遇。

6、谢富治(1909-197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解放战争时以陈(庚)谢兵团闻名。

文革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公安部长,死后被开除党籍。

7、黄永胜(1910-1983)湖北省咸宁县人。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林罗聂的虎将和我军名将之一。

长期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九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总参谋长,林彪反革命集团骨干成员。

8、韦国清(1913-1989)广西东兰县人,壮族。

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7军、新四军4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在越南援越抗法指挥了奠边府大捷。

十大、十一大、十二大中央政治局委员,为华国锋所倚重。

9、苏振华(1912-1979)湖南省平江县人。

1928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分别是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八路军115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曾任海军第一政委,11大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为华国锋所倚重。

10、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

1928年随湘南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分别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八路军115师、华北军区、志愿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三杨”战将之一,我军名将。

强渡大渡河、平型关战斗、上党战役、上甘岭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闻名中外的许多著名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曾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任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总参谋长。

11、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三军团、新四军4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建国后组建了人民海军,还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是军界元老。

12、韩先楚(1913-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25军、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抗美援朝志愿军副司令员。

林罗彭的虎将和我军名将,据说美军资料库中韩上将的档案最厚。

曾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3、叶飞(1914-1999)福建省南安县人,原名叶启亨,出生在菲律宾,是一名华侨。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闽东红军、新四军1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陈粟大军的虎将,军史上以“常胜将军”粟裕麾下主力部队“叶王陶”而著名。

14、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又名杨能俊。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是聂帅麾下的虎将和我军名将,深得毛泽东的信赖和器重。

我军有名的“三杨”战将之一,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都闻名于世。

曾任代总参谋长、六届政协副主席。

15、吕正操(1905-)辽宁省海城县人。

1922年参加东北军,分别是晋察冀军区、华北军区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是张学良的爱将。

抗战期间创建了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地道战即出于此处。

建国后曾任铁道部长、六届政协副主席。

16、洪学智(1913-2006)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分别是红四方面军、新四军、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抗美援朝志愿军副司令员。

曾长期担任总后勤部长,也曾成为所谓彭德怀军事俱乐部重要成员而被撤军职,我军历史上独一无二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

任过全国政协副主席。

17、杨勇(1912-1983)湖南浏阳文家市人,原名杨世峻。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3军团、八路军115师、第二野战军、志愿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三杨”战将之一,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

曾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任第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18、张宗逊(1908-1998)陕西省渭南县人。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3军团、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曾任一野副司令,是解放前职务最高的上将,彭德怀的爱将。

19、邓华(1910-1980)湖南省郴县人。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志愿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林罗彭的虎将和我军名将之一。

20、刘亚楼(1911-1965)福建省武平县人。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林罗的虎将和我军名将。

解放后任空军司令员。

21、王宏坤(1909-1993)湖北省麻城县人。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之一。

22、陈士榘(1909-1995)湖北省荆门县人。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1军团、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陈粟大军的虎将,毛泽东的爱将。

23、彭绍辉(1906-1978)湖南省湘潭县人。

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分别是红二方面军6军团、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彭贺大军的虎将。

24、王新亭(1908-1984)湖北省孝感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0师、华北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打运城攻临汾克太原,王新亭战功显赫。

25、李天佑(1914-1970)广西临桂县人。

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7军、八路军115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平型关主攻团长。

26、李达(1905-1993)陕西省眉县人。

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刘邓大军的爱将,二野参谋长在上将中职务极高。

27、宋时轮(1907-1991)湖南省醴陵县人。

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表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28、刘震(1915-1992)湖北省孝感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25军、新四军、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解放军主力部队39军首任军长。

29、陈再道(1909-1993)湖北省麻城县人。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分别是红四方面军25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手下的著名战将。

30、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安化(今涟源)县人。

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战功主要是在红军时期即担任红一、三军团师长职务,杨得志是其属下的团长。

31、王建安(1907-198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志愿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我军名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兵团居功至伟。

32、周士弟(1900-1979)广东省乐会(今琼海)县人。

黄埔首期,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华北军团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周上将资历深军职高,南昌起义时是25师师长,林彪、陈毅、许光达都是其部下;后又任红二方面军及八路军120师的参谋长。

周上将在北伐时名声显赫,是著名的铁军叶挺独立团的团长。

33、陈伯钧(1910-1974)四川省达县人。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四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毛泽东的爱将之一。

34、贺炳炎(1913-1960)湖北省松滋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首任1军军长,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

35、郭天民(1905-197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1926年入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分别是红一方面军、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36、耿飚(1909—2000)湖南省醴陵县人。

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八路军129师和晋察冀军区、华北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

红军时期是著名的红一军团2师4团团长,长征的先锋;解放战争时期是华北军区有名的“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

耿飚因解放后担任驻外大使,未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11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顾委常委。

开国上将还有24位,除肖克上将被我列入“元勋将军”以外,其它的开国上将我认为尽管资历、地位可能不低于36位将军,如宋任穷、乌兰夫、肖华、李克农、傅钟等,但作为“身经百战的战将”还不够,战功也显不足。

肖华、赖传珠、傅秋涛、王平、甘泗淇、朱良才、李志民、钟期光、唐亮等上将主要是军队政工干部,难得独立担当军事指挥任务。

宋任穷、李克农、傅钟、周纯全、陈奇涵、赵尔陆、阎红彦、李涛、杨至成、周恒等上将,在抗战后直接参与战役的机会不多,主要是在总部或者是后方从事相关工作。

乌兰夫、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四上将则是评军衔之时,体现平衡的需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