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
[第三阶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

第一模块第一专题

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一)——研究教学内容

主持人:徐思源(以下简称“徐”)

参与者:赵志伟(以下简称“赵”)

方智范(以下简称“方”)

徐:老师们好,欢迎收看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第一模块第一专题的课程

今天我们这堂课讲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一)——研究教学内容。老师上课教什么的问题,在老师心目中似乎不是问题,但实际上是很有问题的。不知道教什么,是老师们在备课中的最大困惑。如何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作出合适的教学设计是一个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确定:教材,学习起点和学生的需要。我们今天讨论阅读教学的备课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教师的解读要注意什么,不同类型、特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内容怎么设计。下面进入第一个问题: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赵:许多老师的备课很认真。我们通常备课要备几个方面:学生、教材、文本材料。通过录像我发现几个问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深,但对于资料背后的东西还有待提高。海明威有一个冰山理论,课堂里讲的只是冰山露出的部分,背后的东西更深。苏联一个老先生备了15分钟课,却上得非常成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老先生说这15分钟是梳理,真正的课一辈子都在备。这次我们的课例里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好,但有缺憾,与老师的准

备还不全面充分有关。上海老一辈特级教师沈蘅仲先生《知困录》,讲《六国论》,将作者的传记材料、不同版本对重要字句的理解,不同《六国论》的比较,各代评论等都拿出来,不一定在课堂上全要讲,但老师就显得游刃有余了。积累深了就自然自如,老师要花一点时间,光是网上拉是不够的。

方:赞同。有些老师对新课程有误解,认为新课标讲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就对课堂调动同学比较重视,甚至有做过头的,但是自己的功夫不够,部分教师不重视自己的备课,这是对新课程的误解。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否则新花样都是无源之水。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占有材料,围绕教学文本,自己要成竹在胸。沈蘅仲先生的积累材料,和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网上拉材料不同。网上的素材,必须要经过教师自己的消化,有所选择,整合到自己备课的内容中,才是自己的东西,否则是人家的东西,并没有掌握。有《陌上桑》课例,老师问同学,为什么诗歌中的人物不约而同地观罗敷。同学说:他们好色。如果老师准备不充分就容易因为学生出乎意料的另类回答而尴尬。因为这位老师备课充分,读了大量古典文学界对于此诗的新解读,有专家认为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的向往,共同塑造了从内到外都美的美女形象,也许这首诗就告诉了我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为准备充分,这位老师化解了尴尬的场面,深化了主题,过渡很自然。因此,教师基本功重要。

徐:这就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有宽阔的视野,否则就是井底之蛙方:苏东坡:赋诗只知道诗,不能作出好诗歌。教师也一样,单单知道课文说什么,是不够的。

徐:是的,老师不同对于学生,老师自己掉文本必须读透,否则无法教学。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老师如何正确解读文本,对于文本本身,很多教师并没有很透彻的深刻认识。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还是不够理想。赵:现在有个比较大的问题,老师的解读倾向于条分缕析,但未必能够真正读懂。仅把课文本身的字句落实是必要的,但还不充分。我曾听过一次课,上的是《项羽本纪》,有学生问:文中的描写那么细致,是历史还是创作,如果是创作,岂不是违背了历史著作的规范?老师没准备,就无法回答,回到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条条框框去了。这种质疑是从过去就开始的,老师如果有准备就好。

徐:我们这次的课例中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许多细节是文学创作。赵:历史的解读总是在主观客观之间的。老师要想过这个问题,否则就会措手不及。老师要想到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再进行准备。我听过沈老师的课,和现在相比不是很善于表现,但很有内涵,有问必答。在备文本时,对可能存在的不同说法,人物形象、地位、影响等,都要想到。徐:老师还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能盲目跟从已有结论,必须先和作者有一个心灵的对话,作为一个读者去读,看看有什么收获。

赵:我会先看文本,再看历代评论,最后看教参。教参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徐:教参对于教师是一个底子,不出错。但老师要有更高的东西,必须自己用功去思考和寻找。

赵:有学生也有教参了,上课一对照,都看过了,自然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

徐:是啊,如果因教参而误读就可怕了。首先要正确理解,然后看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否则不够格。

方:怎样处理教参的问题,存在这种现象:老师关注教参多于文本本身。从教参的观点出发,到文本中找根据,于是完全被教参拉着走,而没有自己的观点。老师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就是自己心智完全投入的过程,课标很强调自己的体验,自己没有这个体验的过程,不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投入。这是生命体验的过程,不入乎其内,就无法出乎其外。这样读出的东西才是有血有肉的,自己不被感动,而贴标签,教参本来是帮你的,但却成为了障碍,隔断了你和作品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看这次的录像多少还有这个问题,急于拿出结论,从抽象出发,回到抽象,这个是语文教学的大忌。把丰富生动的课文内容榨干了教给学生,留下的只是抽象的结论,自然无味。

徐:几位老师上同样的课,一样的目标,但老师甲能和学生充分融合,老师乙就是讲得干巴巴的,就是老师有没有自己解读的原因。对于如何对待教参的问题,老师对教参有依赖性,自己就不会读书了。

赵:解读文本把自己感情注进去很重要。艾德勒:学校是让学生读莎士比亚的,但导致了学生终身不再亲近。过于条分缕析的阅读教学反而会磨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教学生读鲁迅也是这样。

方:教师心要进去。

徐:首先要有和作品间的心灵沟通,再看教参,有可能有一些启发、提升、矫正,这样用可能就比较到位了。

赵:教参是帮手,不能依赖。

徐:可以用,但关键是怎么用。具体到文本解读上,文学作品在阅读课上占很大比例,教学设计怎么做,各种不同体裁又是不是一样呢?各自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的指导又有什么关联?

赵:现在的中学都有古诗文解读考试,本来用意是在古诗文的推广,但造成了中学里讲古诗词和文言文等同教学,体裁不分。有的老师在诗歌里讲语法,解释得清清楚楚,字字落实,甚至翻译。这个文体搞不清楚,特别在古诗文问题相当严重。学生觉得无味,觉得害怕了,没有了兴趣。

徐:原生态的自发学习会越读越有味道,在读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术语,自然无味。

方:文体问题在起草课标时,讨论挺多的。有的人说新课改淡化文体,不准确。在文学创作上打破文体界线比较普遍。但作为基础教育,文体分别很重要,不同文体写作有不同的要求,课标归纳的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对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某种对应关系。对于古诗文教学,我们有的语文老师自己也将诗与文混为一谈。在我看来这两者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差别很大。文言文应该词句落实,实词积累对于提高文言文能力是最重要的,好比造房子的砖。我们的课标强调多读文言文,不是指套语法,而是积累实词,形成文言语感。诗词搞翻译是背道而驰,美国文学家福斯特说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翻译后言外之意丢掉了,是大忌。诗词教学应从感受意境的角度出发,但现在教师手段不多,动不动就说“情景交融”,没办法深化和展开。在现代文上也要注重文体的差别,但不能死板。有老师上陈从周的《说屏》,从文本分应该是应用性的,所以老师头脑里只有说明文的条条框框,去硬套,但此

文是文学性的说明文,很带有感情,这样一来把情感的东西全部丢掉,变得干巴巴,不是陈从周的文章了。老师对于文体分类不应死板,应该意识到面对的是具体的文本。有的地方将说明文、议论文框死,议论文的议论部分必须占70%以上等等,其实这个界限是无法明确的,有很多例外。赵:用科学化来套语文,对于语文是一种戕害。

方:这涉及到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的认识,老师在备课时完全用“认知”的角度去对待,但语文学科,更应该重视的是“体知”。

徐:有些老师认知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有很多混淆。散文小说也一样对待。每一种文体有很多非典型性的东西,教材编写有时候忽略了文章的个性。方:教师有时备课从概念出发。我们在具体处理时要知道大体方向,但也可以灵活运用。如我们讲《故乡》这篇小说,一般应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入手。但也有老师另辟蹊径,从《故乡》的“变”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物的前期后期变了,人物关系变了,家乡环境变了,从这里切入也涉及到了人物性格、关系,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方式变了,但大的方向也把握到了。

徐:其实有时学生也有问题。之前我有一节课让读一篇小说,有写景,问学生有什么作用。学生答,借景抒情。他们不知道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方向就错了。老师在备课时面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要有文体意识,写景在小说、诗歌、散文中是不同的。

两位老师,一般来说,面对不同文体,备课时要突出什么?

方:这个在课标中已经有明确说明了。论说类:材料和观点的关系。实用类中的新闻: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

细节等等。文学作品:感受体验、主观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等等。

徐:各个文体的抓手是不同的。

总结:今天谈了针对教材文本的研究,老师们有什么建议请和我们联系。

课程文本二

专题一关于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二)——研究教学对象.doc

第一模块第二专题

关于“写作教学”中的“立纲起草”教学内容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一)小说场景描写分析

主持人:王意如(以下简称“王”)

参与者:巢宗祺(以下简称“巢”)

郑朝晖(以下简称“郑”)

王:欢迎收看语文新课程远程研修第一模块专题二的课程。今天我们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写作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立纲起草”;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课外读书的讨论”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小说的场景描写。现在我们先谈第一个问题,关于“写作教学”中“立纲起草”的教学内容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郑:从学生写作现状来看,立纲起草是大问题,多数学生是跟着感觉走,写到哪里算哪里。我们要强调学生在写作前对自己的思想作一个清理,对表达策略做选择。立纲起草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巢:我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老师要求写作文提纲,但我们先写文章再写提纲交上去,表明写作时思路不清。拟提纲的过程是整理思路的过程。我觉

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清表达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作文怎么表达、层次等。有的人因为没时间起草,有的人想清楚了一稿完成,但起草的过程还是很必要的。

郑:即便是有的人表面上看是一气呵成的,但也有一个打腹稿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再来想立纲起草这个问题。我们在进行立纲起草的指导的过程中,确定写作目标还是很必要的。不知道表达方向,无法立纲起草。

王:我记得有位学者在报纸上呼吁过,要给学生上逻辑课,因为逻辑推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写作教学中的立纲起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一条途径。对学生来说,他可能不需要从理论上知道什么是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但他应该学会在写作时使用这些方法。我们教学生在写作时先写提纲,实际上也是对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感到困难,不是语言表达有问题,而是思路打不开,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如2009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不可无一,不可有二”8个字难倒了不少学生。其实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立纲:什么叫“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为什么“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怎样才能做“一”而不做“二”……也可以这样立纲:“一”为什么不可无,如果“无一”又会怎样;“二”为什么不可有,如果“有二“会怎样……

训练学生为作文立纲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老师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讨论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一学生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无害,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是科学家创造的,科学家难道会把有害的东西造出来吗?这里的三段论是这样的:

大前提:科学家创造的东西都是无害的

小前提:转基因食品是科学家创造的

结论:转基因食品是无害的

很明显,大前提是错的。

第二是不要片面追求整饬。当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总希望文字整齐些,有语文修养的人都会这么做。上课时也会这样。黑板上的板书、甚至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归纳,都会有这样的过程。立纲、包括对立纲的训练都是这样。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整饬毕竟是形式上的问题,如果为此而牺牲内容,那就不值得了。何况错落、参差、不对称,也都是一种美。丹纳在谈到希腊神庙的时候就指出,建造者故意在形式方面不遵守正确的数学关系,不受呆板的对称的束缚,他们把许多平面、角度,加以交叉、变化,屈曲,结果,建筑物的几何体像生命一样的妩媚,多样,推陈出新,飘逸有致。即便什么都不是,它毕竟是准确的、自然的。时常会看到有些老师为了文字的整齐好看,生拼硬凑,就像一个人,从头到脚,打理得一丝不苟,说难看自然是未必,但至少是有点造作的。它不仅因为形式而牺牲了内容,更严重的是,会造成学生不好的思维习惯。

巢:其实拟提纲的过程要探讨:1、内容,题目要我说什么,我要说什么。先记下要说的内容。再调整顺序。2、形式,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3、用什么文字来说。

郑:其实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说什么是和人的思维方式技巧、分析问题的角度密切联系的。有的老师在指导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以为列提纲是独立于写作之外的,包括对分论点格式整齐的要求,是顾了枝节

而对根本问题有所忽视。立纲起草更多的还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的东西随着阅历的增加等会提高,但分析习惯如果没有好好培养的话很可能整个高中阶段都无法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

王:立纲的过程中是一次起草,写作过程也是一次起草。

巢:这次写作的两个模块——立纲起草、撰写修改是承接上次培训的,还得联系前面的审题立意环节。首先要理清楚写作需要,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积累看看我要写什么,我能写什么,然后思路就打开了。有的学生题目意思不清楚,或者不清楚自己表达的意图。很多老师采取的方式是给题目后让大家讨论,几个想法出来了就能够互相激发。互相启发可能比老师灌输效果更好。同学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很有效。这次写作的两个模块——立纲起草、撰写修改是承接上次培训的,还得联系前面的审题立意环节。首先要理清楚写作需要,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积累看看我要写什么,我能写什么,然后思路就打开了。有的学生题目意思不清楚,或者不清楚自己表达的意图。很多老师采取的方式是给题目后让大家讨论,几个想法出来了就能够互相激发。互相启发可能比老师灌输效果更好。同学间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很有效。

郑:写什么和怎么写都是可以讨论的。对一个什么人,用什么方式写更容易被接受。大家讨论中互相碰撞,表达的技巧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王:希望写作的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1、审题,就是倾听,2、立意,怎么表达最好。然后就是我们今天说的3、提纲,怎么说好。还有我们以后还会谈到的4、修改。

郑:好比足球赛,之前的是研究目标、对手,现在讨论的就是如何排兵布

阵。

巢:结合前面的备课,立纲起草的备课要做哪些准备,准备又必须和审题立意结合起来,也不能仅停留于技术水平,还要研究教学对象。

王:怎样为立纲起草课作教学准备?

郑:它是写作过程中的一块,是无法和审题立意完全割裂的。如果重点是在体会立纲起草的过程的话,一定要审题立意明确,不要再在审题立意上纠缠。如果纠缠在审题上,要学生对于立纲起草有体会就做不到了。2、还是要大家讨论清楚为什么写,目的清楚了才有方向。3、反过来想,别人最想听的是哪些,分析清楚读者对象,然后逐步表达,效果更好。老师要有一点小技巧。思维碰撞的形式好,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头脑要很清晰。思维碰撞的目的是打开思路,学生在考虑的内容是哪一部分,老师要明确。

巢:立纲起草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环,老师有两种做法:1、布置一篇作文,把审题立意和立纲起草连在一起操练。2、重点放在立纲起草的局部操练。王:整体和局部操练都可以实施,我们有课例,各位老师看了以后有新的想法可以再讨论。下面进入第二个问题,围绕小说中的场景描写。

关于小说的场景,有老师问过我:什么是场景?说清这个概念我们好像得从远一点说起。最大的概念当然是背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按照韦勒克的说法,背景即环境,背景是对人物的换喻性的或隐喻性的表现;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意志的表现,意志的投射;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它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个人对它很少有控制力量的。如果把背景定格在一定的时空里、尤其是一个固定的空间,应该就是场景。场景就像一个有

背景的舞台,人物在上面活动,这种活动既和背景有关,又是背景的一部分。比如《红楼梦》里,有个贾宝玉午睡的情节(这是个情节,不是场景),他先后被带到了两处地方,就是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一处专门为他收拾下的屋子,中间墙上挂的是一幅《燃藜图》,两边的对联是:世事洞名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进入这个场景,贾宝玉的第一反应就是:“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也就是书,这个场景所营造的气氛、格调,和宝玉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接着小说转换了一个场景,就是秦可卿的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不是《燃藜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不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两相对照,一个是慵懒的、惬意的、艺术的、美的,一个是辛劳的、刻苦的、功利的、俗的。一个是自然人性的表现,一个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自然人性只表现在婴孩身上,一旦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他就必然要有社会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必须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可是,贾宝玉却拒绝长大。大观园就是他的伊甸园,他躲在里面,试图永远生活在烂漫的童真之中。这样的人,当然就“于国于家无望”了。当然,他拒绝长大,不等于他没有长大。对于自己所选择的生活,他是有理性思考的,此乃题外话。我们要说的是,就是作者通过描写贾宝玉对这两个场景所作出的不同反应,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所以让学生体味场景,就可以体会到作者是如何将环境和人物的社会属性以及个性结合在一起的。

巢:小说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倾注在人物、情节、环境中的,场景就

是舞台上的道具。有可能是实际如此,带有纪实性的,有的是刻意塑造的,情况不一样。平时读小说,关注最多的是情节,跳过场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设计小说的教学第一步是情节,但后来也要关注场景。场景不是随便设置的,是和内容题旨匹配的。

郑:对于环境,我们一般称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强调小说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与活动,是主人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另一种是自然环境。小说环境一般会带有隐喻色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征意义,还有就是带有选择性的,当然,作为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有时也注重再现。我们讲这个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课外阅读中同学们都关注情节,教学中对人物形象分析也会影响学生去关注人物,但对环境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但小说的有声有色往往是通过环境。课外阅读指导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场景的作用也就尤为重要。

王:课前准备要关注:1、要有准确的理解。如秦可卿为宝玉准备房间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的老师当正确的观点来引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相悖。做老师的一定要理解得准确。2、要细致一些。小时候为什么都会有翻过去的经历,我们总是关注人物的结局,到了更深入的体悟场景一定要细致。好的作家对于场景的描绘都是很下功夫的。《聊斋志异》中的《青凤》,写耿去病拨开过人的草走到那里去,说明那里应该不是人类;而到了那里见到长者朝南坐,说明作者写的不是一般妖精,他是要写出妖精的社会性的。

郑:老师自身的阅读敏感性决定了是否能发现小说中值得关注的情节因素。我上《一碗阳春面》的时候,很多人强调头碰头母子三人共度难关的场景,

很多人也会抓幸福的2号座这一点,这是应该有群体的必然性,如果把它孤立起来看,就失去了文章的意义。都江堰上课注重群体性的共度难关这一点,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巢:重点在引导学生读小说,光读故事是看热闹,看门道还要看人物塑造、场景的作用。不能单独割裂开来看场景的描写,可以说重点场景的细致,但还是要关注场景对于情节、人物的作用、推动性。

王:背景和人物是在一起的,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关系。要往深里读小说,场景就绕不开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场景描写一开始比较一般的,一般就是用一首诗词来表现。到了后来是非常有意识地描写的,如《红楼梦》对于每个人居所的描写,对于理解人物的志趣情操很有帮助。

郑:巴尔扎克小说,如果把场景剥离开来,很有可能无法理解人物,失去精髓

王:我们总结一下的话,对场景的体会一要准确,二要细致。那么,具体在课堂上怎么操作?

郑:前提,教师对小说本身一定要熟悉,脱离了人物情节来分析场景是没有名堂的。还要注重场景本身表达上的细致之处,选择背后的意图等,带着这些再去理解人物情节砍是否会有提升,如果有,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持续训练下来,就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

王:老师脑子里应该有清楚的概念,场景和情节的区别,场景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部分,和人物的关系等,作为课前准备老师都应该想明白

郑:特别是社会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容易混淆。

体育优质课教案 前滚翻

课时计划 前 滚 翻 授课教师:常伟伟 授课班级:四年级九班 学校:焦作市解放区环南一小

体操技巧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过程中采用启发合作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体验感悟、互动交流、相互评价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坚韧自信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前滚翻技巧是四年级体操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便捷,、实用性强、贴近生活,深受学生喜爱,前滚翻练习是人体的基本活动,对于提高人体的生活和劳动质量有积极作用,对发展学生敏捷、柔韧、协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都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培养自信、勇敢、坚韧、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前滚翻练习,也是一些运动项目的辅助练习和自我保护方法,并为以后学习器械体操动作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表现欲,具有一定的力量、协调素质,喜欢挑战且具有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课是在,技巧模仿游戏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学习难度,形成完整的前滚翻动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语言引导鼓励,消除畏惧心理,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合作等方法,逐步掌握学习内容。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使用讲解示范法,表扬鼓励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辅助练习,模仿练习,合做练习等多种学习练习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脚蹬伸,滚动圆滑 难点:两腿蹬直,收腿团身时机合理 六、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语言导入 准备部分: 热身跑——徒手操——热身游戏:滚动接力 基本部分: 教师示范讲解前滚翻技术动作——选出学生代表进行动作分析——教师指导保护与帮助——5人一组分为8组进行练习——教师分别指导练习——纠正错误动作——推选各组优秀学生参加评比——教学比赛:穿越火线 结束部分: 放松练习——师生互评、总结——宣布下课——收拾器材

一年级数学:入学准备课(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入学准备课(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下载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浅谈英语教师课前准备

浅谈英语教师课前准备 什么叫课前准备?顾名思义,课前准备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课前准备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进行教学、进修和科研的综合活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与教材有关的文化背景、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可分为整体把握教材、单元备课、课时教案编写、教学反思四个层次。 一、注意整体把握教材,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 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是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中学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这一层次的备课。 1.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别提出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弄清各个年级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所提供的具体教学案例去领悟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通读和浏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 以牛津8A教材为例,本册教材由两大板块组成:Teenagelife与Natureandenvironment。第一板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这三个单元感觉有话可说,而且还能学到许多日常用语,所以我在这几个单元分别围绕话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讨论话题:Mybestfriend,Myidealschool,Aninterestingtrip。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口动手,而且还在情感上得到了提升——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学校和我们身边的朋友。在这一模块,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几个单元后能自由谈论朋友、学校方面的话题,同时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策略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第二板块也有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都是关于自然与环境方面的。在这几个板块的学习中可以设计“我为社会做些什么”的话题让学生小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准备课《数一数》和《比多少》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准备课 第1课时: 数一数总课时数: 教学内容:p2 至 p5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一)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水平一) 渝水区第二小学陈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她们都比较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她们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巧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练习的形式,使学生初步掌握技巧的基本动作。通过学会单个动作,进而学习简单组合动作,并帮助和启发学生开展一些创意活动;发展学生体能,提高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敢于在体育活动展示自我的精神。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教材分析 技巧是一年级学生是柔韧和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但感知事物直接视听和形象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思维方式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教学内容从学生喜爱的仿生动物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难度组合动作。 三:学练过程设计 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分散与集中,友伴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尝试练习为主.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体育运功的愉悦,并能很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技巧。 1,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教学常规。 2,准备活动:教师创设游动物园情景,让学生模仿在游览过程中所见动物的走与跳.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模 仿动物的走与跳.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3,复习前后滚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前后滚动,团身紧滚动快的动作要领。 4,学生自主体验尝试前滚翻动作.互相探讨动作。 5,学生大胆展示动作,学生评价。 6,教师评价表扬,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 7,学生友伴分组练习前滚翻动作,互帮互助练习。 8,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语言表扬激励学生,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分组.对动作掌握差的学生进行斜木板,双腿间夹纸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勇 敢尝试连续前滚翻练习。 9,游戏,障碍接力赛:教师创设小猴必须跨小溪,钻山洞,绕过小山才能摘到果子的情景,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由 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摆设小溪、山洞、小山。 10,放松舞蹈: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师生共舞,动作优美舒展,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11,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表彰鼓励。

教研组学习记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 xx年5月10日地点:阅览室 参会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人:xx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形式是通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中心主题来进行阅读教学工作。主题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框架,是按照“精心筛选内容、寻找主题——用导语引入、直击主题——研读并讨论、参悟 主题——实践拓展,强化主题”,在这样一个开放性、整体性的引导学生对规 律感知的思路下,进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选择。但是,摆在教学工作者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我们确 定了以下的基本模式。 一、精心筛选内容,不同角度提炼主题 在确定主题这一问题上,语文教材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 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从教材角度对阅读教学主题进行提炼和构建。在进行教学 工作之前,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不断琢磨作者的写作意图,确保课文主 题提炼的确切性。其次,生活实践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来源。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在这样一个广阔的教学平台下,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了解,如,秋天到了,落叶能够激发出学生怎样的灵感,体现什么样的“秋”的主题。有了明确 的主题,教师便要开始围绕主题,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够作为写作范文 的素材,让学生在反复、大量的阅读之后,通过寻找更多相关的主题或相反的 主题,来多方面地、高密度地掌握语文阅读的重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感知主题 在确定了阅读的主题之后,教师就要将主题教学付诸于实践。教学过程的首要 步骤就是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 同时可以进入课程的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式的阅读呢?对此,教 师可以采用单元语来进行解说引导,通过情境创立、生活场景的链接与动画的 引入来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生活场景的链接是最佳选择,因

一年级数学上册:《准备课》教学设计

一上:《准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通过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会唱数、一一对应点数;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初步用数表达物体个数的多少;在连线的练习中,让学生能快速将数与物体的数量建立起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初步建立课堂常规。 目标分析: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学校大门,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容易疲劳。并且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利用准备课第1课时了解学生数数认数情况,是否能利用点数的方法数数。同时通过数数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渗透点数方法和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建立课堂常规。 教学准备: 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爱的孩子们: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你知道你的画用了几种不同的颜色吗?你知道一些卡通人物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吗?你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你们想学吗?数学可以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共同来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一数 (一)唱数: 谁会从1数到10?先自己数一数。 (二)看图数数。 1.出示插图,边出示边说: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 2.按数量观察: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教案 体育《前滚翻》教案一 一、课题:前滚翻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熟悉并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过程,能够说出一蹲、二撑、三滚翻的动作要领并能展示技巧的简单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堂课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灵敏、柔韧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保护帮助意识。 四、教学重点:掌握低头含胸,蹬腿有力,团身紧 五、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六、教学准备:准备跳高器材及场地 七、课时安排:第一学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组织集合,体委点名,安排见习生,掌握本次课的出席情况。介绍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用时约3分钟。 准备部分 1.带领学生慢跑热身 2.徒手操

3.组织一个“比比谁更像”的游戏,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动物走和跳,跑,比比谁最像,带动学生积极性。准备部分用时约7分钟 1、基本部分 1.引导学生探究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 2.初步学习 教师先示范前滚翻的动作,示范完之后组织学生分组练习一次。体验之后组织学生思考探索,能否像西瓜圆?此后组织学生听取前滚 翻的动作要领,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依次从脑、颈、背着垫,在稳定的站起来。在组织学生练习前滚翻动作,练习 5次,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 3.分解练习 要求团身抱膝背部着垫,前后滚动,练习时间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错。用时5分钟。 4.完整练习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进行练习,第二组学生进行点评。练习之后教师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要求学生要分组练习中互相帮助,自评互评。教师集体与个别纠错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用时 10分钟。 5.练习展示 组织学生同组内进行展示比赛,看谁团身更圆,然后组织小组之间的展示,教师对于展示成果给予点评,用时5分钟。 (四)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放松操,调节身心,回复身体。 2.课堂小结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

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教学设计

《准备课》教学设计 1 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重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教学难点: 1.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

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对数字产生兴趣,并初步感知数的概念。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学生互相讨论。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摩擦力”一节的课前准备及教学构思

“摩擦力”一节的课前准备及教学构思 江苏省东海县第二中学焦明华 一、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摩擦力”一课是高一《物理》章第四节内容,该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它不但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真是扑朔迷离,不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中的主要知识点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由定义出发,摩擦力又可具体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随其它的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可在零与fax 之间变化,方向亦可变化、一般需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计算它的大小。虽然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时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难以判断,所以它的方向往往也需由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等来确定。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N,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一般情况下,相对于静摩擦力来说,滑动摩擦力还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它像一个恒力似的,但有时滑动摩擦力在问题中亦是一个变化的力,其大小与方向均可改变。这两种摩擦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种摩擦也可以相互转换。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初二时已学过有关摩擦力的初步知识,并且初中把摩擦力详尽地分成了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三种形式,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也较为完整地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初步学习了在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知识,进入高一以来,又学习了力、重力、弹力等三节知识内容,其数学知识在物理方面的应用能力也随着各科的学习而有所提高,尤其是前一节弹力的知识,与本节摩擦力的知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首先,它们都是被动力,在求解时,其大小和方向往往要由其它力的大小及方向来确定;其次,它们均为接触力,物体间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此类相互作用。当然,关

《第1单元 准备课:数一数》教案、教学设计(共4篇)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 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 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知识与能力目标】 对 1~10的认识,以及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初步体会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第 2~3 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 4~5 页彩图,10 以内的数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 1 数到 10 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 2~3 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 1 ~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水平一

小学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 计水平一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小学体育《前滚翻》教学案例 学校:东华门小学 姓名:马继明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小学体育 3、学生课前准备:穿好运动服或宽松的衣服,鞋子最好是运动鞋。 二、教学课题 本课教材选自2012版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第五章第四部分。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主教材前滚翻是《大纲》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它是学习较复杂技巧动作的基础,也是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是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教学内容从学生观察比较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分解动作,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的完整动作。 教学目标: 1、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了解前滚翻必须团身紧,只有像球一样,才能滚的好,能说出前滚翻动作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自主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判断能力,70%-8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模仿性、创造性练习和游戏练习,进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格教育,培养关心同伴,帮助同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低头含胸,团身紧。 2、难点:滚动圆滑,动作连贯。 教学准备: 小垫子50块;体操垫1块;白纸50张;排球2个;小正方形纸箱2个,小音箱1台,U盘1个。 教学方法: 1、表现法: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 趣,大胆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动作的了解和尝试。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 动作完成的要领。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我体验、小组协作、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更好的去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整队到操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 引导学生分组分别用篮球、小正方形纸箱进行比赛,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利用观察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步骤: 1、辅助性练习:学生分组仰卧团身前后滚动(4次) 【设计意图:是学生分组练习找到前滚翻的惯性动作】 要领:团身紧、手抱小腿前后滚动。 2、原地蹲撑,屈臂,低头练习。教师在体操垫1块做示范动作。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准备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通过数一数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会唱数、一一对应点数;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初步用数表达物体个数的多少;在连线的练习中,让学生能快速将数与物体的数量建立起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初步建立课堂常规。 目标分析: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学校大门,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容易疲劳。并且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尽相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可以利用准备课第1课时了解学生数数认数情况,是否能利用点数的方法数数。同时通过数数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渗透点数方法和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认数的情况。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建立课堂常规。 教学准备: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爱的孩子们: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你会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你知道你的画用了几种不同的颜色吗?你知道一些卡通人物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吗?你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你们想学吗?数学可以帮助你解决许多问题。从今天起,就让我们共同来数学的海洋里遨游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一数 (一)唱数:谁会从1数到10?先自己数一数。 (二)看图数数。

1.出示插图,边出示边说: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 2.按数量观察: (1)数数量是1的事物。 图中有几面国旗?有几位老师?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 (2)数其他数量是1~5的事物。 刚才我们数了数量是1的事物,你还能按照顺序接着往下找吗? 在学生数数汇报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得很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数量的? 3.从主题图中抽取出的各个事物的相对应的数。 (1)出示数过的1~5各数的物品,出示数字。 (2)还有用其他数字表示的物品吗?谁来给大家数一数。 (3)出示刚才数过的6~10各数的物品,出示数字。 4.教室里都有什么东西,各有几个,你能数一数吗? 【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主题图之后,教师突出新的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数学问题进行有序观察和思考,经历有条理、有步骤的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 (一)看图连线。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前滚翻》教学设计 设计人:大方县大方镇大屯小学刘庆阳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技巧是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通过技巧练习能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爱的模范动物操开始,过渡到简便易行的单个前滚翻动作学习,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难度的组合动作等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技术动作。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个性活泼、思维反应敏捷,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并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乐于向同伴展示技术动作。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但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该阶段的学生也有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滚翻必须团身紧,只有像球一样,才能滚的好,才能有利于保护自我。 2、技能目标: (1)70%-8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2)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判断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模仿性、创造性练习和游戏练习,进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格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2014年小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个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其他类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每堂课都不一样,若不好好准备,就很难上好课。现在素质教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必须明确这节课学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预测到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讲解中应该注意到什么 那么怎样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呢课前准备首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仅仅是看看教材,写写教案……其实备课即要重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即要重“硬件”的准备,也要重“软件”的设计,即要看新授内容,也要分析练习题,特别是数学新教材的练习综合性较强,课堂作业本中练习题难度比较大,所以数学课前对练习的精心分析,合理取舍与补充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练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处理教材;寻找合适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做好教具准备:结合教学内容该需要什么课件的可以做些课件,或需要一些什么教具的都需要准备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另外要提前到教室候课,作好课前的复备工作,如对照已备教案在书上作些必要的批注,目前有很多课需要学生准备学具或课前调查、操作的,都应事先布置,课前落实到位,作好必要的教具、学具包括多媒体平台的开机准备工作也都要准备就绪,特别上一节是体育音乐活动等课的,教师还要善于作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数学课上来。 “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这是著名教授苏步青的话。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预见性,从而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组织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课时准备课——数一数教学设计

《准备课——数一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 培养有条理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导学流程 一、导入 上学了,你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会数数吗?认识积木的形状吗?会看钟表吗?……这些都是你要学习的数学。打开这本书, 你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噢!只要你爱动脑筋, 多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 一天地增长,该是多么愉快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一)、出示彩图,教学数数。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数出它们的个数吗? (1)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2)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 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一)、实物操作,感受数字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二)、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

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二、导疑导疏 1、游戏:火车钻山洞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 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 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三、导评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作业布置: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