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囚绿记》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囚绿记》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囚绿记》的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囚绿记》的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囚绿记》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所以本人尝试让学生通过抓住标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来研读。
而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圈点批注,学会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得到审美的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教学目标,本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读书方法,了解作者从“囚绿”到“释绿”乃至“爱绿”、“护绿”情感的培育和激发。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生圈点时往往抓不住要点,或者批注认识肤浅,不能深入思考与联想,表达不能做到准确完整,以致对“囚绿”深层含义,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品味深度不够。
因此,如何提高圈点批注的质量,把圈点批注落到实处,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鼓励学生课堂互动交流,教师小结引导。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圈点批注的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还没有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圈点时往往捕捉不到重点词句,批注时也缺少个性表现,语言表述也难以做到准确、完整。
四、教学过程导入回顾《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文标题与文章的关系。
品析本文标题。
通过文章标题,学生思考,教师小结标题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即:文章属于记叙性的散文;“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主要内容——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囚绿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
《囚绿记》是一部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囚绿集团工作期间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困境和人性的挣扎。
本文将从小说的背景介绍、主要人物分析、情节梳理、主题探讨和阅读体会五个部分来详细解读《囚绿记》这部小说。
一、背景介绍
1.1 囚绿集团的设定
1.2 现代都市生活的描写
1.3 社会背景与主题
二、主要人物分析
2.1 陆轩: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2 赵璇:囚绿集团的女总裁
2.3 其他关键人物的作用
三、情节梳理
3.1 主线情节:陆轩在囚绿集团的工作经历
3.2 次要情节:人际关系的发展
3.3 转折点与高潮部分的分析
四、主题探讨
4.1 道德困境与人性挣扎
4.2 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4.3 对生活的思考与启示
五、阅读体会
5.1 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感悟
5.2 对主题的深入思考与探讨
5.3 对作者的创作手法与文学价值的评价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解读,《囚绿记》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困境和人性的挣扎,引发了读者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主题上引发了人们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中国作家韩少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杜甫为主角,以杜甫在囚禁期间与绿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杜甫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诗歌创作的精神。
本书适合高中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囚绿记》,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背景,熟悉杜甫的诗歌作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囚绿记》,使学生感受到杜甫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诗歌创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主要情节;(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3)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的方法;(2)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容。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3)阅读法:通过阅读小说的片段和相关诗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杜甫的诗歌创作和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囚绿记》的兴趣。
(2)呈现: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了解《囚绿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4)阅读与理解:给学生分发小说的片段和相关诗歌,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5)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阅读理解,观察学生对《囚绿记》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一、说教材《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一片选修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写景状物类散文。
本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邂逅一株常春藤,惊喜之间将其枝条牵引进屋,将这一抹喜人的绿色“囚”于室内,最后又于离开前将它放回,并祝福它繁茂苍绿。
文笔优美,具有很深的感染力,作者借对绿色常春藤的喜爱抒发了自己向往光明、渴望自由的真挚情感。
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借物抒情的散文写法,体会本文构思的精巧,感受本文含蓄优美的语言特点,理解作者向往自由和光明的思想感情。
与前两篇散文相联系,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散文的特点,学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2、通过反复阅读、资料查询与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中国语言的深挚情感。
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包括:理解课文写作特点,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要求和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包括:体会作者赞颂光明,不向黑暗屈服的忠贞气节,感受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民族感情。
二、说学情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将分析学生情况: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他们对散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感受散文的语言与意境的优美,能够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仍处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来进一步提高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说教法与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教与学相统一的教学目标,下面是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朗读法将贯穿本课的整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优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拟人化写法的生动形象,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
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最新4篇)

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最新4篇)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最新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语文《囚绿记》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囚绿记》,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几个方面,下面一一展开: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地位:《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颂扬忠贞不屈的气节,抒发了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由于它的写景状物很有特点,表达情意含蓄蕴藉,很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
人教版则将它放在高一必修Ⅱ,与《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一起,组成“阅读鉴赏”的第一单元。
作用: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精神的歌颂。
2、教材处理: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教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课程.是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教学生学语文、读语文、讲语文、用语文的课程。
"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对教材的处理做了大胆的突破,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把重点放在在朗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鉴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本人在反复诵读本课的过程中发现,本课的第5自然段特别适合用来开展诵读指导,因此,在诵读环节重点放在第5自然段。
高中语文教材《囚绿记》说课稿

高中语文教材《囚绿记》说课稿教学博苑10-10 1828高中语文教材《囚绿记》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六、说学法七、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评价分析说教材教材地位:《囚绿记》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篇散文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写出了景物的灵性。
教材作用:本篇课文主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明确在抒写对绿的的热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材处理:本课的内容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文本的意义,把握主旨,明确所要表达的象征意义。
说学生高一年的学生,从初中到高一接触了不少美文,多数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学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对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有所感悟。
重点在于理解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同时培养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获得思想感情的体会和对课文美的感知,再结合写作要求力图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表达的深刻思想内涵借窗前的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模仿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语文课更具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以上三个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明确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从凝聚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人教版必修2语文《囚绿记》评课稿

人教版必修2语文《囚绿记》评课稿1. 引言《囚绿记》是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乡村女孩被迫嫁给大人物的故事。
本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以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
2. 课文分析《囚绿记》是一篇以农村女孩绿云为主角的短篇小说。
作者通过描写绿云从嫁给大人物到最终逃婚的经历,展现了她坚强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
课文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呈现了农村女性的命运与家庭压力。
3.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囚绿记》的背景和主要情节; - 理解绿云的人物形象与内心世界; - 关注女性的人权和家庭压力问题;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4. 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学会运用一些阅读理解策略,如主旨推断和细节理解。
•文本的背景介绍:通过教师介绍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了解《囚绿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细节和情感。
4.2 教学方法•视频欣赏与讨论: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囚绿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进行《囚绿记》的解读与分析,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阅读理解策略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示范,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一些阅读理解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提出问题和寻找主旨等。
5. 教学流程5.1 第一课时•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囚绿记》的兴趣。
•视频欣赏与讨论: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视频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5.2 第二课时•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文本解读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分析文本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024《囚绿记》说课稿范文

2024《囚绿记》说课稿范文《囚绿记》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作品,它是一部讲述囚犯绿儿在狱中生活和心理变化的小说。
在本次课堂中,我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囚绿记》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囚犯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阅读这篇作品,学生能够拓宽视野,加深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囚绿记》的主题和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二、说教法学法通过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因此,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法、讨论探究法。
学法: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囚绿记》的主要片段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
我还会借助多媒体工具,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实践探究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给学生展示一段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曾经困住在某种环境中吗?这种环境对你们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囚绿记》的主题和情节进行初步的思考。
环节二、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囚绿记》的片段,通过个别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词汇、情节和人物形象,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同时,让学生归纳总结作者的叙事风格和表达技巧。
环节三、个人表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对《囚绿记》中的某一场景或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一个小组演讲。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在表达上各具特色。
《囚绿记》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常春藤绿枝条的挚爱与“囚绿”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心境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对于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对于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主题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理解作者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囚绿”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情感。
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囚绿记说课稿囚绿记说课稿一一、文本理解,重、难点确定。
《囚绿记》是普高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
这一单元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篇是自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本文的意思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本文的深层寓意。
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点,并把其中第2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者囚绿、放绿的原因,体会作者对绿无比挚爱的感情;2、理解作者笔下“绿枝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重点和难点);3、学习本文对绿枝条的生动和拟人化的描写并运用于写作。
二、学情分析,教、学法选择。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
虽为自读课文,但职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主阅读和钻研能力较弱,因此本篇课文的教学采取圈点法、讨论法、点拨法。
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圈点,通过交互讨论,通过老师的点拨解疑一步步读懂课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合作,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引领者,只要是学生能理解的地方,充分让学生去阅读;学生能读懂的地方,老师绝不多费唇舌;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地方,老师绝不越俎代庖。
三、教学构想,过程简述。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重点是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课文阅读理解的准备阶段,包括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教师范读课文和正音辨形。
特别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感情,这就为第二阶段课文的深入阅读理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
一.说教材《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咏物抒情散文。
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本文的意思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本文的深层寓意。
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把握。
二.说学情本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高一的学生基本能读懂。
但我们的学生自主阅读和钻研能力较弱,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对文章的象征意义和含蓄的情感认知,理解起来有难度。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我将采取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的学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相结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此我将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学生去诵读,去理解,去思考,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背景,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引导学生学会在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说教学重难点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
六.说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六大环节:一、深情导入,拨动心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品味情感;四、感知作者,深化主题五、再读课文,发散思维;六、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陆蠡先生的《囚绿记》。
是我国著名的革命作家、翻译家陆蠡先生的作品,作者在《囚绿记》中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赋予了常春藤热爱光明、追求自由、永不屈服的精神,展现了陆蠡先生在全民抗战大背景下不畏牺牲、英勇不屈、敢于抗争的伟大人格,歌颂了热爱祖国、敢于抗争、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学习本文,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同时,在2017年全国卷Ⅱ和2018年全国卷Ⅰ的文学类文本中都对散文进行了考查,因此,不论是在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还是在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散文教学都十分有必要。
本文我安排1个课时,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将主要围绕(1)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品味语言丰富情感;(2)理解常春藤所蕴含的深刻意义;(3)领会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三大教学目标,重点分析探讨常春藤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课文的社会意义。
本文教学主要分为“了解一枝藤”“认识一个人”“剖析一个民族”三大环节进行。
一、课前预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完成朗读、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初步理清思路四大任务,同时,提醒学生对重点语句做好标记。
这有助于学生积累重要字词、成语,养成自主阅读和圈点勾画的好习惯,也为深入探究课文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正音;然后,我会随机点一位学生解释“急不暇择”“揠苗助长”“涸辙之鱼”三个成语,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
2、之后,我会问标题为“囚绿记”,“囚绿”是什么意思?哪几段是写“囚绿”?学生很容易就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囚绿”就是把常春藤由窗外牵引到室内,然后用铁丝“囚禁起来”,主要段落在第8-12段。
3、紧接着,我会提问“‘囚绿’之前作者写了什么内容,‘囚绿’之后作者又写了什么内容?能不能也像‘囚绿’一样,用两个字归纳出来呢?”,讨论用时3分钟,自由答题时间3分钟。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一、说教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囚绿记》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一般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次,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评价,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可以做大胆的突破,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讨论鉴赏,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利用四十五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借助关键语句鉴赏散文的阅读方法。
针对以上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解读作者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由此,促使学生关爱弱小生命,同情弱势群体,学会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借助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说学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配乐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关键句子圈点批注,讨论鉴赏,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针对散文学习已经有过几个单元,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训练并互动交流,老师分析小结后再让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最能体现对话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囚绿记》说课稿第一、说教材:《囚绿记》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程2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体裁就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本单元做为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第一个单元,既建议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存有初步的介绍,也建议学生构成基本的散文写作鉴赏能力。
第二、说学情:在此之前,学生通过自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篇目已经初步明晰了散文的语言特点,这为我们本课的品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并且,做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认知与探究能力,也通过必修课程一的诗歌品酒累积了一定的探究作品主旨的科学知识储备。
对于作品已能明确提出自己精辟的看法。
因此,本节课的品酒无法仅仅逗留在对已往科学知识的总结上,而应当做为一个品酒的例子,使学生从中以获取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
第三、说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紧紧围绕囚绿这一事件,总结长春藤的生长特征;我认为:有助于训练及提升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体现了对本单元单元提示中的圈点批注法的实践运用。
总结出长春藤的生长特征还可以为探究主旨提供依据。
2、、知人论世,探究蓝的象征意义,介绍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真诚热切的思想感情。
我制定这一目标的原因是: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在高考阅读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主题的题型,因此,探究主题在本课的阅读鉴赏中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学生在必修一中已学到了知人论世探究主旨的方法,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鉴赏中适时地巩固一下会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本单元中新学的圈点批注法,从文中筛选并整合出长春藤的生长特征,并探究“绿”的象征意义。
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文章主题,例如遇到困难可以合作探究,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长春藤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形象的认知,培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说重难点:针对学生在认知散文主旨方面存有畏难情绪的情况,我确认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识重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文章主题;2、能力重点:总结文章应该先进经验的文学创作特色。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一本以描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为背景的小说。
本书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农村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农民生活的变迁和思想觉醒的过程。
本书适合高中生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囚绿记》,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农民生活的变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囚绿记》,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生活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并进行思考。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社会问题。
2.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农民的生活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小说的好奇心。
2.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4.阅读法:让学生阅读小说的相关章节,进行理解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导入课堂,引发学生对《囚绿记》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了解过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时期的情况吗?你们知道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吗?”2.讲授(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囚绿记》的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3.阅读与分析(20分钟)教师让学生阅读小说的相关章节,并要求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例如:“你觉得小说中的农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这些变化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4.讨论与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囚绿记说课稿

囚绿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囚绿记》是一篇优秀的状物抒情散文,是必修2第一单元的文章。
内容较为简单,叙写了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的一个生活细节,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
但文章难懂,因为学生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作者思想是有困难的,需要了解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这样才能明白绿的象征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学生已在高中《语文》(必修1)的学习中,接触过“品人与品文”类现代散文,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类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要继续进行和落实学习散文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与鼓励学生的探索与发现,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认知与指导,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更大的提升。
《囚绿记》作为略读课文,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理解作品的行文思路和主旨、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学习的重心。
三、说学习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阅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根据教材特色、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描写“绿”的语句,学习写景要抓住特征。
2、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把握作者对“绿”的感情,探究“绿”的内涵。
3、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学习绿色所象征的高贵品质。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上本课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程容量以及课堂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囚绿记》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3、《囚绿记》说课稿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囚绿记》
一、说教材《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囚绿记》以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写出了景物的灵性而别于其它一般散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散文的要求上由“欣赏”提升到“鉴赏”的层次,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评价,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处理可以做大胆的突破,不必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标题和文中的几个重点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讨论鉴赏,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侧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利用四十五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借助关键语句鉴赏散文的阅读方法。
针对以上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品读文章语言当中解读作者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由此,促使学生关爱弱小生命,同情弱势群体,学会逆境中追求光明、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借助关键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本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分析重要语句这一传统而又有效的阅读方法。
基于对学情的考虑,学生在寻找关键句子圈点评价时往往抓不住要点,在批注当中往往只有表面的认识,不能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思考与联想,在语言表达方面许多同学可能会欠准确完整,因此,如何提高圈点批注的质量,把圈点批注落到实处,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四、说学法: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堂配乐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关键句子圈点批注,讨论鉴赏,学习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
针对散文学习已经有过几个单元,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老师先用示范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和探究问题,然后学生课堂训练并互动交流,老师分析小结后再让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每个学生在情感、经验、阅历、知识等
方面都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而阅读教学又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最能体现对话教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的难题。
这种方法的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阅读,尊重了学生交流发表探究成果的心理需求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老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又是一个指导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课堂导入:回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特别是《荷塘月色》情感变化的过程,引出《囚绿记》,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学习由题入文和借助关键句子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
(二)品析文章标题:分析《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标题,体会其对理解全文的作用,再让学生探讨本文为什么要以“囚绿记”为题目。
让学生明白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由题入文是很有用的阅读方法。
之后指出要想对题目理解得深刻,还是要回到文章中,结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综合分析而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学习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老师先对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囚绿记》一文重点描写的情节是“囚绿”,要把
握作者囚绿的原因,应注意文中哪些语言信息?请你找出来并做批注。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批注,必要时小组讨论,完成后在全班交流圈点与批注情况,老师引导小结,告诉学生在赏析文章时要抓住重点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圈点批注,这其实就是对信息筛选整合,最终解决问题。
并指出圈点时要注意语句之间的关联,批注时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课文中优美的写景句,揭示背景与主旨的语句和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挑出来批注。
互相交流后老师归纳小结:圈点批注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这些重点语句对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文章的艺术特点都很有帮助。
这样的语句有的是文眼,有的是主旨句,有的可以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等。
整个过程先由学生练习、活动,然后老师发现问题,指导总结,再由学生练习、交流,老师指导、评价、总结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老师的指导作用。
需要一起品味鉴赏的句子有:
1第五小节: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第五小节: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于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3第八小节: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漪郁的年华。
4第十小节:可是我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
5第11小节:她渐渐失去了清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廋,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6第13小节:临行前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求人。
通过以上分析鉴赏得出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
线索是:以对“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行文脉络是:赏绿—囚绿—放绿—思绿
(四)学生总结本文作者要阐述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和一般咏物抒情散文的异同。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还学习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
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油菜花”这些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
植物会在逆境中追求光明,人更应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由和幸福。
(六)布置作业:本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与气质,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试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写一种景物,力求写出该景物的精、气、神。
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