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重点知识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会考重点知识归纳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就高;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低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敌。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
对相关商品的影响
2、价格表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生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试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消费四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四、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原因: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六、影响公司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正确的经营战略;(2)技术进步与科学管理等手段;(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七、如何扩大就业?
(1)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作用。
(3)国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4)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八、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样做?
(1)国家:(P50倒数第二自然段)党和政府在……的同时,加强……,改善……,完善……。
(2)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P51)①履行义务——基础②依法签定劳动合同③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护——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起诉④增强权利和法律意识
九、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
劳分配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A,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B,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C,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十、财政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生产)(1)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2)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3)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财政对人民生活的作用——(1)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3)(3)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证
1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2、科学发展观
含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民、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经济发展措施: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什么?
措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路子。
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的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④统筹区域发展:
1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
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
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是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政治生活
1、在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①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
境;③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④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建设。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是不可分离的。
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
利和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公民怎样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政制度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5、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以及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6、实现民主监督的要求——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7、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8、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
9、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两正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发绿、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0、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
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作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原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原因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设稳定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最光法、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1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三项原则是险乎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1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6、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者相统一的意义: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
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各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则可能引起摩擦和冲突,
(2)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1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各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豪的繁荣。
三、文化创新
1、(为什么)文化创新的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的途径:(怎么办)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汉字和史学典籍
五、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原因:A.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怎样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六、精神文明建设
(一)、原因:A、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
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B、精神文明为物质为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怎样建设精神文明?
(1)、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七、思想道德建设
一、(为什么)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二怎么办: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生活与哲学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
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这一
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1.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1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13、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1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