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eds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eds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eds元素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 eds 元素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给定的样品进行元素组成和含量的测定,以获取有关样品的化学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即能量色散谱,是一种用于材料微区元素分析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 X 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特征 X 射线。

当电子束照射到样品上时,会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产生特征 X 射线。

这些 X 射线的能量与元素的种类直接相关,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 X 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配备 eds 能谱仪2、样品制备设备,如切片机、抛光机等3、待测试样品4、导电胶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对块状样品进行切割,获得合适大小的截面。

对于粉末样品,使用导电胶将其固定在样品台上。

对样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以减少表面粗糙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仪器调试启动 SEM 和 eds 能谱仪,进行预热。

调整电子束的加速电压、束流和工作距离等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和良好的能谱信号。

3、样品测试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 SEM 样品室。

通过 SEM 观察样品的形貌,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进行 eds 分析。

采集能谱数据,记录 X 射线的能量和强度。

4、数据处理使用能谱仪配套的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扣除背景信号,识别元素的特征峰。

根据特征峰的强度计算元素的相对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元素种类鉴定通过对能谱图的分析,鉴定出样品中存在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等。

2、元素含量测定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_____(元素 1)_____%、_____(元素 2)_____%、_____(元素 3)_____%等。

3、结果分析对比预期的元素组成,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如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污染、仪器的校准误差等。

探究铁元素实验报告(3篇)

探究铁元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铁元素在实验中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铁元素与氧气、酸、盐等物质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铁元素(Fe)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26号元素,属于过渡金属。

铁元素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铁元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铁(Fe2O3)。

2. 铁元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3. 铁元素可以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本实验通过以下三个实验来探究铁元素的性质:1. 铁与氧气反应实验2. 铁与盐酸反应实验3.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滤纸、玻璃棒等。

2. 试剂:铁片、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铁与氧气反应实验(1)取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表面,使其光亮。

(2)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氧气。

(3)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观察铁片表面变化。

2. 铁与盐酸反应实验(1)取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表面,使其光亮。

(2)将铁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3)观察铁片表面是否有气泡产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1)取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表面,使其光亮。

(2)将铁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3)观察铁片表面是否有红色固体析出,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铁与氧气反应实验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铁片表面逐渐变红,并有黑色固体附着。

分析:铁片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Fe2O3),氧化铁呈黑色。

2. 铁与盐酸反应实验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铁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Cl2)和氢气(H2),氯化铁呈浅绿色。

3.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现象: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分析: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铁(FeSO4)和铜(Cu),硫酸铁呈浅绿色,铜为红色固体。

主族元素的实验报告

主族元素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主族元素的基本性质和规律;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 通过实验验证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实验原理1.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性质;2. 主族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递变规律,即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镊子、滴管;2. 试剂: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锂、金属镁、金属铝、金属铁、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金属汞、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银、氢氧化金、氢氧化汞、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

四、实验步骤1. 首先观察并记录各金属的外观、颜色、硬度等性质;2. 将金属分别与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氢氧化银、氢氧化金、氢氧化汞等试剂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3. 将氯水、溴水、碘水分别与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锂、金属镁、金属铝、金属铁、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金属汞等试剂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4. 将金属分别与四氯化碳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5.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外观、颜色、硬度等性质:金属钠、钾、锂为银白色,硬度较低;金属镁、铝为银白色,硬度较高;金属铁为灰色,硬度较高;金属铜为红色,硬度较高;金属银为银白色,硬度较高;金属金为金黄色,硬度较高;金属汞为银白色,硬度较低。

2. 金属与酸反应:金属钠、钾、锂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剧烈;金属镁、铝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较剧烈;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较慢;金属铜、银、金与盐酸不反应;金属汞与盐酸不反应。

3. 金属与碱反应:金属钠、钾、锂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反应产生氢气,反应剧烈;金属镁、铝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较剧烈;金属铁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反应产生氢气,反应较慢;金属铜、银、金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不反应;金属汞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不反应。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元素分析实验,确定一种未知物质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实验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元素成分。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质谱等方法。

实验步骤: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FAAS方法进行元素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 实验前准备:清洗玻璃仪器,校准FAAS仪器,准备标准溶液和未知物样品。

2. 标定曲线绘制: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对应的吸收峰值,绘制标定曲线。

3. 未知物样品处理:将未知物样品溶解,稀释至适当浓度,并过滤去除杂质。

4. FAAS测量:将稀释后的未知物样品吸入FAAS仪器中,测量其吸收峰值。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标定曲线,计算出未知物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对含量的比较。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我们得到了未知物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数据如下:元素A: 5.6 mg/L元素B: 3.2 mg/L元素C: 8.9 mg/L比较不同元素的含量,我们可以得出元素C在未知物样品中的相对含量最高,而元素B的含量最低。

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未知物样品的元素组成及其相对含量。

通过元素分析实验,我们可以快速获得样品成分信息,并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应用。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源于仪器的测量误差、样品制备过程中杂质的存在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增加样品处理步骤等方式进行改进。

总之,通过本次元素分析实验,我们成功确定了未知物样品的元素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元素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元素性质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元素性质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

3. 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观察和实验,验证元素性质的特点和规律。

三、实验用品1. 试剂:金属钠、钾、镁、铝、铁、铜、锌、硫、磷、氯、溴、碘等。

2.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滤纸、玻璃棒、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金属钠、钾、镁、铝、铁、铜、锌的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

(2)观察硫、磷、氯、溴、碘的熔点、沸点、颜色等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实验(1)金属钠、钾与水反应实验:将金属钠、钾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

(2)金属镁、铝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将镁、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

(3)硫、磷与氧气反应实验:将硫、磷分别与氧气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4)氯、溴、碘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将氯、溴、碘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性质实验结果金属钠、钾的密度较大,熔点低,硬度小;镁、铝的密度较小,熔点较高,硬度较大;铁、铜、锌的密度较大,熔点较高,硬度较大;硫、磷的熔点较低,颜色分别为黄色、红色;氯、溴、碘的沸点较高,颜色分别为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

2. 化学性质实验结果金属钠、钾与水反应剧烈,产生氢气;镁、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硫、磷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氯、溴、碘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六、实验结论1. 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硬度等。

2. 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如与水、酸、氧气等反应。

3.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同周期元素性质具有递变规律。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割伤等事故。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

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元素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见元素定性分析的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元素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元素定性分析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将待测物质中的元素分离、鉴定,从而确定物质成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反应:利用待测元素与特定试剂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具有特征颜色的沉淀或溶液,从而进行定性分析。

2. 物理方法:利用元素的光谱、电化学等物理性质,通过仪器检测,进行定性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滴定管、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等。

2. 试剂:氢氧化钠、硝酸银、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铁、盐酸、氨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解于适量溶剂中,搅拌均匀。

2. 定性分析:(1)金属离子定性分析:① 银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银离子。

② 钙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钙离子。

③ 镁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氨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镁离子。

(2)非金属离子定性分析:① 氯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氯离子。

② 硫酸根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钡离子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根离子。

③ 碳酸根离子:取少量样品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碳酸根离子。

3. 结果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结合实验原理,分析待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银离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样品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银离子。

2. 钙离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样品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钙离子。

3. 镁离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样品溶液中滴加氨水后,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样品中含有镁离子。

元素的实验报告

元素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元素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3. 学会使用元素分析仪进行元素分析;4. 通过实验,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测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元素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物质中的元素原子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原子外层电子吸收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释放出与吸收相同能量的光子,其波长与激发态的能级差有关。

通过测定光子的强度,可以计算出物质中该元素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天平、微波消解仪、移液器、样品容器等;2. 试剂:标准溶液、盐酸、硝酸、氢氟酸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待测样品用微波消解仪消解,制成待测溶液;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3. 标准曲线的制作:将标准溶液分别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以浓度对吸光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4. 待测样品的测定:将待测溶液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本实验以标准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2. 待测样品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

1. 通过实验,掌握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会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元素分析;3. 了解了元素在物质中的分布情况。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试剂溅入眼睛或皮肤;2.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整洁,避免交叉污染。

八、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某元素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安全操作,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元素周期表实验报告

元素周期表实验报告

元素周期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二、实验原理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构型和化学性质等规律排列而成。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本次实验将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观察和验证这些规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镊子、砂纸、火柴。

2、药品:钠(Na)、镁(Mg)、铝(Al)、铁(Fe)、铜(Cu)、稀盐酸(HCl)、稀硫酸(H₂SO₄)、氢氧化钠溶液(NaOH)、酚酞试液。

四、实验步骤1、金属与酸的反应分别取少量的钠、镁、铝、铁、铜,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将打磨后的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迅速用镊子将钠取出,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并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分别将镁、铝、铁、铜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反应的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2、金属与碱的反应取少量的铝片,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

3、金属的置换反应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铁钉表面的现象。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1、金属与酸的反应钠与水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生成的气体能使点燃的火柴燃烧,说明生成了氢气。

钠与稀盐酸反应更为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镁与稀盐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反应速度较快。

铝与稀盐酸反应较缓慢,产生气泡。

铁与稀盐酸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铜与稀盐酸不反应。

分析: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的活泼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逐渐增强。

钠在第一周期,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镁在第三周期,活泼性较强;铝在第三周期,活泼性相对较弱;铁在第四周期,活泼性较弱;铜在第四周期,是不活泼的金属。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元素分析实验报告概述:元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和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分析技术,对给定的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来了解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实验仪器和试剂: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

实验所需的试剂包括标准溶液、样品溶液和稀释液。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待分析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如酸溶液或水溶液。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稀释或浓缩处理。

2. 标准曲线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使用这些标准溶液,通过仪器测量其吸光度或发射光强,建立标准曲线。

3.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溶液进行仪器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样品测量:将样品溶液装入仪器中,通过AAS或ICP-OES测量样品中各元素的吸光度或发射光强。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和测量结果,计算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了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样品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析和讨论。

1. 元素A的含量为X%:元素A在样品中的含量较高,说明样品可能与A相关的物质有关。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揭示样品的来源和用途。

2. 元素B的含量为Y%:元素B在样品中的含量较低,可能是因为样品中的其他成分对B的测量造成了干扰。

进一步的实验可以排除干扰因素,提高B的测量准确性。

3. 元素C的含量为Z%:元素C在样品中的含量较为均衡,可能是因为样品的制备和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较小。

这表明样品的组成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参考标准。

通过对样品中各元素含量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样品性质和组成的初步结论。

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证据,以支持这些结论。

实验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样品制备、仪器校准、测量操作等方面。

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元素定性分析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确定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一些常见的化学试剂,对未知样品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掌握元素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未知样品(需分析的样品)•氯化铵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铁溶液2.2 实验方法1.取少量未知样品置于试管中。

2.逐一加入不同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3.根据观察到的沉淀形态、颜色变化等特征,推测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

4.通过进一步实验操作验证推测结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实验观察现象在本实验中,我们根据加入不同试剂后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来推测未知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

具体观察结果如下:1.加入氯化铵溶液后,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2.加入硝酸银溶液后,观察到白色沉淀形成。

3.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4.加入硝酸钡溶液后,观察到白色沉淀形成。

5.加入硝酸铁溶液后,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3.2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未知样品中可能存在银离子和钡离子。

这是基于氯化银和硝酸钡试剂与未知样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观察结果。

进一步实验操作可以用以验证这些推测。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元素定性分析,我们初步推断未知样品中可能存在银离子和钡离子。

这一结果是基于观察到的反应现象得出的。

进一步实验操作可以用来确认这些推测结果。

5.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元素定性分析的方式,对未知样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初步推断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元素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并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

然而,由于本实验只进行了初步推断,进一步实验操作仍然需要进行以验证推断结果的准确性。

6. 参考文献(如有引用文献,请在此列出)以上是元素定性分析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我们可以初步推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元素。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格式(3篇)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格式(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元素分析仪进行样品分析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际操作,对给定样品进行元素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利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样品中的元素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的特征X射线,实现对样品中元素的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X射线荧光光谱仪- 粉碎机- 电子天平-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水浴锅2. 试剂:- 标准溶液(如:国家标准物质、高纯度试剂等)- 超纯水- 浓硝酸- 氢氟酸- 硝酸溶液(1+1)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 将样品粉碎至适当粒度。

- 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

- 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硝酸和氢氟酸,进行溶解。

- 将溶解后的样品转移至水浴锅中,加热蒸发至近干。

- 加入适量的硝酸溶液(1+1),再次加热溶解。

- 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记录其强度值。

-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作为横坐标,强度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 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制备好的样品溶液进行测定,记录其强度值。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各元素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标准曲线:- 标准溶液浓度:0.1 mg/L, 0.2 mg/L, 0.3 mg/L, 0.4 mg/L, 0.5 mg/L - 强度值:I1, I2, I3, I4, I52. 样品测定结果:- 样品中各元素的浓度(mg/L)六、分析与讨论1. 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测定结果:- 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与标准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符合实验原理。

3. 实验误差分析:- 仪器误差: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精度和稳定性。

元素综合实验报告

元素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元素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

3. 通过实验,学会对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化学分析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确定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两种方法进行元素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被物质中特定元素原子吸收的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该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中,使用AAS对样品中的铜(Cu)和锌(Zn)进行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是利用等离子体激发物质中的原子,使其发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测量光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本实验中,使用ICP-AES对样品中的铁(Fe)、铝(Al)和钙(Ca)进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样品处理装置、分析天平、移液器等。

2. 试剂:铜、锌、铁、铝、钙的标准溶液、硝酸、盐酸、去离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研磨、过筛,然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硝酸、盐酸溶解,定容至一定体积。

2. AAS实验:(1)设置仪器参数:波长、灯电流、狭缝宽度等。

(2)标准曲线制作: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铜、锌标准溶液,进行AAS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进行AAS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铜、锌的含量。

3. ICP-AES实验:(1)设置仪器参数:波长、射频功率、等离子体气体流量等。

(2)标准曲线制作: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铁、铝、钙标准溶液,进行ICP-AES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3)样品测定: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进行ICP-AES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铁、铝、钙的含量。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及摄入建议。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微量元素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和补充方式。

实验方法:首先,收集各种不同食物样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谷物等,并记录每种食物的重量和成分。

其次,将每种食物样品分别制成样品溶液,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微量元素的提取和分析。

然后,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设备对提取的样品溶液进行测试,测定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制作实验报告,总结各种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微量元素的作用和摄入量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包括红肉、蛋类、坚果等。

2. 缺乏微量元素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因此,合理摄入各种微量元素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3.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大众提供科学的膳食建议,推荐适量摄入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并避免过量或不足摄入。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量元素在食物中的分布和重要性,为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应该注重饮食均衡,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充足的微量元素摄入量,以维护人体健康。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和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推动微量元素分析实验的深入研究,为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微量元素分析实验,我们不仅拓展了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加深了对食物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这份实验报告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愿我们的努力能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元素分析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样品的分析,提高对元素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化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确定物质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含量和价态。

本实验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元素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的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则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样品中的元素电离,然后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实现元素定量和定性分析。

三、实验样品本次实验样品为市售的某品牌矿泉水,主要检测其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波消解仪、电子天平等。

2. 试剂:高纯水、硝酸、盐酸、氢氟酸、过氧化氢等。

五、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将矿泉水样品用微波消解仪消解,制成待测溶液。

2. 样品测定:a.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溶液中的钙、镁、钠、钾等常量元素进行测定。

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溶液中的铁、锌、铜、锰等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3.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或校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常量元素分析结果:- 钙:100.0 mg/L- 镁:20.0 mg/L- 钠:40.0 mg/L- 钾:30.0 mg/L2.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铁:0.5 mg/L- 锌:0.2 mg/L- 铜:0.1 mg/L- 锰:0.3 mg/L根据实验结果,矿泉水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说明该品牌矿泉水质量合格。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矿泉水中的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2. 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牌矿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质量合格。

元素分析的实验报告(3篇)

元素分析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元素分析仪器的操作技巧;3. 通过对实验样品的元素分析,掌握元素分析结果的处理和解读。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通过对物质中元素组成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光吸收强度与样品中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的原理,对样品中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电子天平、移液器、烧杯、容量瓶、洗耳球等。

2. 试剂:硝酸、盐酸、高氯酸、水、待测元素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硝酸、盐酸、高氯酸,在微波消解仪中进行消解,直至样品完全溶解。

然后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实验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

3. 仪器调试:开启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仪器自检,调整仪器工作参数,使仪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4. 样品测定:将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依次注入仪器,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5.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待测元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结果: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3. 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探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元素分析仪器的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本实验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注意实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仪器使用过程中,保持仪器清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土壤元素测定实验报告(3篇)

土壤元素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元素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土壤中常见元素的测定方法。

3. 学会使用仪器设备进行土壤元素测定。

二、实验原理土壤元素测定是研究土壤性质、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马弗炉、电子天平、电热板、离心机、烧杯、容量瓶、玻璃棒等。

2. 试剂:硝酸、高氯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铵、硝酸锌、磷酸氢二钠、铜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铅标准溶液、镉标准溶液、铬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0.25mm筛。

(2)称取0.2g土壤样品,置于烧杯中。

(3)加入5ml硝酸,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

(4)待溶液冷却后,加入5ml高氯酸,继续加热至溶液呈淡黄色。

(5)将溶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

2. 标准曲线绘制(1)分别配制浓度为0.1mg/L、0.5mg/L、1.0mg/L、5.0mg/L、10.0mg/L的Cu、Zn、Pb、Cd、Cr标准溶液。

(2)分别取5ml标准溶液,加入5ml硝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3)以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分别取5ml土壤样品溶液,加入5ml硝酸,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将土壤样品溶液转移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样系统。

(2)根据仪器操作规程,测定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均大于0.99。

2. 土壤样品中Cu、Zn、Pb、Cd、Cr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如下:(1)Cu:10.5mg/kg(2)Zn:38.2mg/kg(3)Pb:3.2mg/kg(4)Cd:0.4mg/kg(5)Cr:15.8mg/kg3. 通过实验,验证了土壤元素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彩蝶元素分析实验报告(3篇)

彩蝶元素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了解彩蝶样本中元素分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元素分析技术在生物样本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对彩蝶样本进行元素分析,探究其体内元素组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元素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对物质中元素种类、含量和形态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S)技术对彩蝶样本进行元素分析。

EDS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高灵敏度的分析手段,适用于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彩蝶样本(共10只,分别来自不同地区)。

2. 实验仪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S)、电子显微镜、超声波清洗机、干燥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将彩蝶样本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去除表面杂质,然后用干燥箱干燥至恒重。

2. 样本预处理:将干燥后的彩蝶样本进行研磨,过筛,得到均匀的粉末。

3. 样本制备:将研磨好的粉末样品均匀地涂覆在导电膜上,待其干燥后进行EDS 分析。

4. EDS分析:将制备好的样品置于EDS分析仪器中,进行元素含量分析。

5. 数据处理:将EDS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元素含量分析:通过对彩蝶样本进行EDS分析,共检测出以下元素:碳(C)、氧(O)、氢(H)、氮(N)、钙(Ca)、磷(P)、钾(K)、钠(Na)、镁(Mg)、硫(S)、铁(Fe)、锌(Zn)、铜(Cu)、锰(Mn)、铬(Cr)、镍(Ni)、钴(Co)、钼(Mo)等。

2. 元素含量比较:对不同地区彩蝶样本的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地区彩蝶样本的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钙(Ca)和磷(P)含量在北方样本中较高,而钠(Na)和镁(Mg)含量在南方样本中较高。

3. 元素形态分析: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彩蝶样本进行观察,发现钙(Ca)和磷(P)等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肌肉组织中,而钠(Na)和镁(Mg)等元素则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器中。

元素融入分析实验报告

元素融入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了解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元素融入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通过实验,验证给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存在及其含量。

二、实验原理元素融入分析实验是基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定性质,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方法,将样品中的特定元素分离、富集,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手段,对样品中的特定元素进行分析。

三、实验用品1. 样品:某矿物样品;2. 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子天平、微波消解仪、酸度计、移液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3. 药品:硝酸、高氯酸、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铵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称取一定量的矿物样品,置于微波消解仪中,加入适量硝酸和高氯酸,消解至溶液澄清,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溶液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硝酸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得到一系列标准溶液。

3. 样品测定:将消解后的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其特定元素的吸光度。

4.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五、实验现象1. 样品消解过程中,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说明样品中的元素已被充分溶解。

2.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测定时,其吸光度值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

3. 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地将样品中的特定元素分离、富集,并对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实验结果可靠。

3. 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矿物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分析。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样品的称量和溶液的定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使用微波消解仪时,应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发生意外。

3.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时,应注意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元素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元素分析检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材料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元素分析检验作为材料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9月在某材料分析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元素分析检验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元素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常用元素分析仪器的使用技巧;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4.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元素分析检验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元素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这些原理为后续实验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常用元素分析仪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以下几种元素分析仪器:(1)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用于测定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含量。

(3)X射线荧光光谱仪:用于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结构。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有机元素。

3. 元素分析检验实验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实验操作:(1)样品前处理:包括样品的称量、溶解、稀释等。

(2)仪器操作:根据实验要求,正确设置仪器参数,如波长、分辨率、扫描速度等。

(3)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结果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元素分析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常用元素分析仪器的使用技巧。

2. 实际操作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样品前处理、仪器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实验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仪器故障、数据异常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事,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元素分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元素分析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给定实验样品,设计实验方案,做出正确分析鉴定结果。

实验原理
元素分析仪是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某些物理特性的仪器。

目前已广泛使用在冶金,矿产,机械,铸造,化工等工矿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和技术质量监督部门。

材质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化学特性和某些物理特性的分析检验。

不同物质在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存在质的和量的差异,颜色、气味、导热系数、吸收光能的波长和磁性的不同等。

本实验使用的是德国elementar大进样量元素分析仪,以托马斯高温分解原理为基本原理,所谓托马斯高温分解原理是指1831年法国化学家Jean Baptiste Dumas首创一种实用的定氮法。

这种方法是在燃烧管的前端贮有碳酸铅,在试样分解前,加热碳酸铅,使分解放出的二氧化碳完全排除燃烧管中的空气试样与CuO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借助PbCO3分解产生的CO气流赶到立于汞槽上内装有KOH溶液的集气量筒中。

燃烧时,偶尔有部分氮转变为氮的氧化物,它们在通过红热的铜粉后被还原,这样有机物中的氮全部被还原为N 。

通过测定N的体积,便可以得出有机物中的含氮量。

杜马斯法的基本原理是样品在900℃-1200℃高温下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混合气体,其中的干扰成分被一系列适当的吸收剂所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氮氧化物被全部还原成分子氮,随后氮的含量被热导检测器检测。

主要检测过程为燃烧→还原→净化→检测。

燃烧:杜马斯燃烧定氮法是基于在高温下(大约900℃),通过控制进氧量、氧化消解样品的原理而进行氮测定的。

还原: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在钨上还原为分子氮,同时过量的氧也被结合了。

净化:一系列适当的吸收剂将干扰成分从被检测气流中除去。

检测:用热导检测器来检测气流中的氮。

元素分析仪的特点
Elementar元素分析仪除了化学或药学实验室中的合成物需要进行元素分析外,现在,对
农产品、如淤泥或固体废物类的环境样品、土壤样品、工业样品或原油样品等的CHNS分析同样也很重要。

对这些非均匀性样品的有代表性的定量分析,需要对更大的样品量直接分析或费力的均化工作。

低浓度的样品需要大样品量才能保证检测的可靠性。

如:天然物质(土壤或植物原料)中的氮或硫含量。

大样品,而且处理简单是使常规分析近乎于过程质量控制的前提。

分析大样品的关键是采用了完全、可控的燃烧技术以及独一无二的“净化—捕集”(吸附/脱附柱)气体分离技术。

这些设计使得可以进一步发展在vario EL型分析仪上取得成功的大的动态检测范围,最终推出了vario MACRO。

利用vario EL 的性能和技术特色,vario MACRO可以对最大浓度的元素进行分析,样品量也进一步增加了3-4倍。

实现了既可以分析1克左右的土壤或500毫克左右的有机物,同时也可以分析几毫克的样品。

样品在800°C 到1200°C的高温下燃烧分解,生成的气体随后被净化,除杂。

燃烧生成的气体用氦气做载气传送。

在氮氧化物被还原后,混合气体被吸附/脱附柱根据不同的组分分离,并分别依次通过检测器(TCD)检测。

随后,根据样品的重量和存储的校正曲线形成的检测信号,仪器给出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值。

它的分析模式包括N/蛋白质、CN、CNS、CHN及CHNS每种模式均可选配氧或氯分析。

此外,还有机会升级为其它模式。

其主要特点如下:
1、气体分离独家采用吸附-解吸原理。

稳定时间短,开机后只需45分钟,待温度达到预先设定后即可进行测试,大大缩短分析时间。

2、动态燃烧法:样品落入燃烧管时,在高温和富氧条件下发生瞬时燃烧,温度可达1800℃。

当样品仅靠瞬时燃烧达不到完全分解时,Vario Macro cube也可根据样品性质采用瞬时燃烧+完全燃烧的方法,使样品完全分解。

3、多功能的分析模式,可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或单元素测定,可选模式有7种:CHNS,CHN,CNS,CN,N,O,Cl。

4、分析精度高:<0.5%(RSD)
5、进样量大:最大1.5g,对于均匀性较差的样品,诸如催化剂、煤、土壤、农业产品、肥料、合成材料、地质样品等,需要提高进样量以消除因均匀性偏差给测试结果带来的影响。

6、测量范围宽。

其技术参数如下:
测量范围:
C:0—150mg(或100%)
N:0—100mg (或100%)
H:0—15mg (或100%)
S:0—18mg (或100%)
O:0—6mg
Cl:0—2mg
样品称重:最大可达1.5g, 土壤可达1g,有机物可达500mg
测量精度:0.5% RSD(对100mg的测量物质,例如谷氨酸)
分析时间:自我优化,和元素含量和样品重量有关
自动进样器:60位(标准),可用于大至1立方厘米的样品
可选80位和120位
元素分析注意事项
待测样品应保持干燥均匀,最好是纯物质,以免分析结果受到杂质的影响;待测样品量在20-50mg之间即可;送测样品时样品应密封包装与盛放,以免样品受污影响测量结果;送测样品的沸点要低于950℃,若沸点过高样品将无法被完全热分解,将会影响实验结果;样品送测前最好对其组成有大致了解,否则不利于进行元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