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七年级历史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立意与目标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事业的开创者,汉武帝则是大一统事业的继承者与推进者。
汉武帝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一统格局成为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主流,并影响至今。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汉武帝是大一统事业的推进者及其采取各种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感受汉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本课采取了将秦始皇与汉武帝措施进行对比,以理解“推进”的含义,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则需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俯瞰古今,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来审视。
最后,纵观全课学习,在与前人对比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和经济控制等史实。
通过指导,分析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汉武帝对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功绩。
通过比较汉武帝与前人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秦始皇与汉武帝构建“ 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形成汉武帝是“大一统”格局推进者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使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延续和巩固,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识“大一统”格局对汉民族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影响,感悟统一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基石。
认识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有效性,从中感受汉武帝高明的治国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用出示材料后讲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皇帝制”“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郡县制”和“三公制”,并让学生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类。
设计意图: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式导入本节新课,学生在回顾前课的内容上进一步加深对秦始皇是我国“大一统”格局开创者的认识;同时,为接下来汉武帝与之对比做好铺垫。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②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其作用。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难点:汉武帝为什么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法、表演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四、学法指导比较学习法、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秦皇汉武”,引出课题。
2.解题:介绍大一统的含义。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出示学习提纲,讲明要求。
(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汉武帝采纳——的建议,把——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政策。
(3)汉武帝采纳——的建议,颁布——,削弱封国势力。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上,派——,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打击地方豪富。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结构图。
3.学生展示交流。
(三)合作探究1.喜忧参半——原因篇(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国力衰微。
(2)武帝之喜: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到最昌盛时期,这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武帝之忧:资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2(七年级历史)
第12课汉武帝推行大一统格局【学习目标】1.掌握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格局的措施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格局的历史功绩3.感悟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知识提要】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课前预习】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建立,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政策,。
到文帝、景帝通知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即位后,凭借汉初奠定的雄厚经济基础,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
汉武帝把各地学者召集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
儒家代表人物建立汉武帝其他学说,把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这个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政策。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2.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
(1)颁布这项措施的原因:(2)措施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影响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大力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设立,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富豪。
汉武帝时期,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分组讨论】1.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2.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巧妙在何处?3.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措施及影响4.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把“秦皇汉武”并列到一起?5.人物评价——汉武帝【自我检测】1.“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教案】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初一历史上)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导入《沁园春·雪》是毛主席的词,其中有写到历史上著名的皇帝的,你们能和老师一起背诵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秦皇汉武,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秦始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武帝,感受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板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二、授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
他的爷爷和父亲开创了“文景之治”,他自然不能落后了。
为了使西汉在他手上更加强盛,他召集各地学者进京商讨治国方法。
其中最让他满意的,便是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建议。
同学们思考一下,董仲舒说了什么让汉武帝这么满意?板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非常准确。
董仲舒提出把儒家思想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有了统一的思想,才好统治人民,才能实现政治统一。
政治上的大一统,才是汉武帝最想要的。
仔细斟酌过后,汉武帝觉得董仲舒的方法非常好,决定试用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用,就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
在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之后,汉武帝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
答案非常到位。
那么,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按照以前的分组来讨论,推举中心发言人进行抢答。
准备好了吗?2组同学。
还不够完善。
加2分。
哪组同学帮助他们补充呢?4组同学。
思想非常活跃。
加3分。
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这正是汉武帝想要的。
但是,思想上大一统,无异于禁锢人们的大脑,这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
不过,人们不思考,才是统治者希望的结果,所以儒家思想在之后的两千年,一直是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专家解读等。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设置历史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杰出的皇帝。
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措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分析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原因和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学习的重点。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被称为汉族?(二)讲授新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情景剧:学生表演历史短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
)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
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教学难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由“汉族”“汉人”说起,汉朝存在四百多年,其国势最为强盛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识图〕知识回顾西汉建立者是谁?说出其建立的年代与都城。
在汉武帝之前,经过了哪几个皇帝?【二】探求新知〔23分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汉文帝、景帝〔“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国势最昌盛情境小短剧请你演一演,想一想那日,汉武帝召集各地各家学者来到长安,询问治国方法。
到会的法家学者,他会说:到会的道家学者,他会说:到会的儒家学者,他会说:汉武帝的决断,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播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视频〔二〕削弱封国势力如何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的办法如何?假如请你当参谋,你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困扰统治者多年的难题?“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哪里?比较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局势和“推恩令”颁布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削平封国的势力的结果。
〔三〕强化监察制度神探福尔摩斯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3、秦朝有哪个职官和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利的?5、以上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1、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
2、职能:用以加强对京师百官、皇族和郡国官吏的监察。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三】归纳升华〔7分钟〕学生归纳,老师进行总结课堂活动: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同之处。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汉武帝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
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校历史中前后相关内容的比较能力的培养。
2.思想态度与价值观:(1)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一、自学感知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自学提纲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建立时间:公元前_______年;建立者:________;定都_________。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谁向汉武帝提出来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影响?4.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封国势力?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巧妙在何处?5.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两项措施?二研讨探究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七年级历史教案_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五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检查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制度所起的作用。
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2、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3、认识到汉武帝所实施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思想上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
4、“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5、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
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
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历史功绩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的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自学法,比较法过程:一、导课教师朗诵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导入,毛泽东这首气魄宏伟的诗篇点评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位风云人物,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来?生答。
师:谢谢,好,今天我们就重点探讨其中的一位。
板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二、自学目标(出示)(2分钟)1、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3、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自学指导(8分钟)㈠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①汉武帝推行“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物质基础条件。
②知道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直接原因。
③知道汉武帝为确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进,还采取了那些措施㈡阅读第二子目①明确削弱封国势力的必要性。
②“推恩令“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㈢阅读第三子目:明确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8分钟)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1。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设计——以材料、故事和问题为思路一、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是;政治上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在王国问题上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来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会读史料、读懂史料。
教学过程:导入师: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带领九百壮士“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天下英雄雄纷纷响应,最终在前207年推翻秦朝的统治。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在群雄争斗中脱颖而出,历经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了强敌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1: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
有为中国二十四朝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师:对于刘邦,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评价较高,称他为“汉朝的有为皇帝”。
但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封建帝王中,夏先生评价更高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
问题1: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夏曾佑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历史中有为之皇帝。
等待学生回答后师:夏曾佑先生之所以说秦始皇是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原因在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采取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开创了大一统格局。
夏曾佑先生把“秦皇”、“汉武”并称为“中国二十四朝有为之皇帝”,那么汉武帝又有什么历史贡献?(短暂停顿)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意图:点明本课主题)新课讲授师:在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之前,先让我们来走近汉武帝,看看是他怎样的一个人。
图片1身材“长大”的汉武帝材料2:今陛下(汉武帝)好陵阻险,射猛兽——《汉书〃司马相如传》材料3:(汉武帝)入山下弛鹿豕(音shi,猪)狐兔,手格熊、罴(pi,棕熊)——《汉书〃东方朔传》材料4: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初名刘彘,彘(zhi)是猪的意思。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
汉武帝的大一统教案【篇一: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课第15 课《汉武帝“大一统”》教案杨秋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五、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导入】幻灯片:汉武帝像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
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
幻灯片展示课题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新授】(一)汉武帝的烦恼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这些措施包括:
1. 扩大领土:汉武帝通过多次战争和外交手段,将国土范围扩大到最广阔的时期。
他征服了南方的南越、北方的匈奴,并通过与西域各国的外交关系,加强了对西部边疆的控制。
2. 实施中央集权:汉武帝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行政体系。
他设立了尚书、郎官等官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高效和稳定。
3. 推行儒家思想: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将其作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他任用儒家学者为官,并将儒家经典作为教材,普及儒家思想。
这样做不仅巩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4. 加强军事力量: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汉武帝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他通过扩充军队规模、改善武器装备和加强军事训练,提升了汉朝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5. 实行开疆拓土政策:为了增加国家的财富和资源,汉武帝实行了开疆拓土的政策。
他鼓励人民移民到边远地区,开垦荒地,开展冶铁、盐铁等生产活动,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总结起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案主要包括扩大领土、实施中央集权、推行儒家思想、加强军事力量以及实行开疆拓土政策。
这些措施使得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达到了繁荣和稳定的顶峰,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示例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15 课汉武帝推动大一统格局教课目的:1. 基础知识目标:“文景之治”;养精蓄锐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目标:(1)西汉初年,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推行养精蓄锐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华富强的封建帝国。
(2)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办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稳固下来,使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能力培育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持续和稳固。
培育学生对照、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举措的理解及评论。
教课思想:着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对照剖析,进而初步培育学生经过剖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疏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收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养精蓄锐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举措等资料。
教课过程:复习导入: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寿王朝,它快速消亡的原由是什么?秦代消亡了,可是,秦代开始确定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无所以而停止,它在汉朝又获取了更为深入和宽泛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认识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成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的成立 ( 前 202 年)公元前 202 年,刘邦成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2.养精蓄锐政策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而后概括养精蓄锐政策的观点、原由、举措和作用。
3.文景之治教师出示有关的减少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
或许请学生叙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师第一解说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增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一致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场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有时,假如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推行养精蓄锐政策,确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假如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确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础,唯恐大一统的场面是不行能出现的。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秀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 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教学方法】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等。
【教学过程】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
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
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K12学习】《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董仲舒,学识渊博,他发展了孔孟的儒家学说,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包括:①天人感应: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臣民和诸侯王都要服从皇上的统治。
②三纲五常三纲:是臣子绝对服从君主,儿子绝对服从父亲,妻子绝对服从丈夫:这是道德伦理的规范。
五常: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这是人际关系的准则。
③德主刑辅:以儒家思想为主教化百姓,并以法家的法治为辅来治国,刚柔相济,利于统治。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教师: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什么措施呢?学生:大兴儒家教育;用儒生做官。
在长安兴办太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家设立的大学,培养文官,各郡县也设立学校讲授儒家经典,这样,学习儒家文化的风气盛行天下,从汉武帝开始,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以后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一直沿用两千多年,儒家文化也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有哪些影响呢?学生:我们关爱别人,有正义感、责任感,有礼貌,聪明智慧,讲诚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
”教师:这对我国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作用。
有待研究的探究题:怎样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措施如:学生教材上多编一些古文;电视、电脑节日多播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送外国领导人古书;到国外办孔子学院或学堂;利用大型活动如去年的奥运会宣传等。
汉武帝在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也在大张旗鼓地解决外患:反击匈奴。
三、与匈奴的战争1、汉初匈奴对北方边郡的掳掠及“和亲”政策。
教师:秦朝修建了什么工程阻挡匈奴南下?学生:万里长城教师:能阻止吗?学生:不能教师:西汉初年,匈奴强大,公元前200年,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之久,史称“白登之围”,打不过匈奴,西汉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教师:什么是“和亲”政策?学生:将皇室女子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新课教学1、课件展示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从夏到西汉的疆域变化。
2、教师展示历史资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大意。
问题:材料反应的是西汉初期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汉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结果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课件展示汉武帝画像及简介。
学生阅读。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在位五十四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
4、课件展示问题:汉王朝日益强盛,当时,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汉武帝心想……我用哪种思想来治理国家最好呢?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
5、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
问题: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7、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分封同姓王为诸侯。
课件展示图片:“汉并天下”瓦当,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
8、学生阅读历史短剧:某天。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初刘邦的分封、七国之乱、推恩令、独尊儒术、西汉对匈奴的战争。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②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③讲述霍去病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来历,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军事各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使中央高度集权,国家高度统一,故这些措施都是重点。
2、难点: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阐述的“大一统”思想包括“天人感应”、“德主刑辅”、“三纲五常”。
这些内容初一学生难以理解,要通俗易懂地解析。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感知“推恩令”,独尊儒术,对匈奴的战争等史实,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2、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3、通过探究,表演短剧、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
察制度的内容。
2.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3.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完成目标:
【自主预习】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定都,历史山称为西汉。
2.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
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政策。
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设立,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二、削弱封国势力
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采纳大臣的建议,颁布,规定,巧妙的削弱了。
三、强化监察制度
1.汉武帝大力加强,在中央设立;在地方,有监督地方官员。
2.汉武帝时期,空前加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达标检测】
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2.“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 董仲舒
3.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
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诸侯王的封地D.派张骞出使西域
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发展
C.强化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
5.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
6.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B.刘濞
C.晁错D.主父偃
7.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8.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9.阅读材料: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毛泽东
课堂小结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思想上: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