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体(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脲脲原体(一)
解脲脲原体(Uu)也称溶脲脲原体,1954年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尿道炎(NG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因其培养时形成的菌落细小,曾称为T 支原体(T-mycoplasmas)。按此菌分解尿素的特性而命名为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现己被列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一、临床意义
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最常见的寄生菌之一,为条件致病菌,致病机制可能与侵袭性酶和毒性产物有关。Uu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可产生磷脂酶,分解细胞膜中的磷脂,损伤细胞膜;Uu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对宿主细胞有急性毒性作用;Uu产生IgA蛋白酶,破坏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有利于解脲脲原体黏附于泌尿生殖道黏膜的表面而致病。
Uu最常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是本病中仅次于衣原体(占50%)的重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此外uu还与前列腺炎、附睾炎、阴道炎、宫颈炎、流产及不育等有关。
二、生物学特性
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球形为主,直径为0.05~0.3/μm(图20-4),常单个或成对排列,能通过0.455μm的滤菌器。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吉姆萨染色呈紫蓝色。解脲脲原体无细胞壁,细胞膜由三层结构构成,内、外两层由蛋白质组成,中层为类脂质,膜厚度为7.5~10. 0nm,胞内含核糖体和双股DNA。
解脲脲原体营养要求较高,需要供给胆固醇和酵母浸液,最适pH为5.5~6. 5。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牛心消化液,在液体选择培养基中37℃培养18~24小时,分解尿素产NH3,培养基变为红色;在固体培养基中,置于95%N2、5%CO2气体环境下,37℃培养2~3天,形成细小(10~40μm)、周边较窄的“油煎蛋”样菌落,需用低倍镜观察。
解脲脲原体含有脂多糖抗原、蛋白质抗原和脲酶抗原,后者是解脲脲原体种特异性抗原,可与其他支原体区别。解脲脲原体有16个血清型,其中第4型引起疾病的频率最高。将16个血清型的标准菌株分为A、B两群,A群含2、4、5、7、8、9、10、ll、12型;B群含1、3、6、14型。A群各型均含有16kDa 和17kDa多肽,B群各型含有17kDa多肽,13血清型含有16kDa多肽。利用能识别16kDa和1 7kDa多肽的单抗可鉴定Uu血清群。
解脲脲原体无细胞壁,对渗透作用特别敏感,易被脂类溶媒、清洁剂、酒精、特异性抗体及补体溶解。对醋酸铊不敏感。对热抵抗力差,4℃存活2周左右,-70℃可存活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