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合集下载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我省数千年的开发史和新中国成立 5 多年来所 0
“ 文化 强省 ”亮 出文 化牌 , , 打好 经济仗 。 黑龙 江提 出 积 淀 、积 累的文 化资 源和 现代 文 化 艺术 成果 非 常 丰 如 了“ 黑土地 文 化” 湖 北 提 出了 “ 楚文化 ” 重庆提 出 富 , 且富有 特色 , 掘 、 , 荆 , 而 挖 开发 的潜 力很大 , 发展前 景 了“ 红岩文 化 ” 陕西 提 出 了 “ 土地文 化 , , 黄 广西 提 出 十分 广 阔 。 比如 , 誉海 内外 的 民族 民间歌舞 ( 享 土族 安
维普资讯
展文化产业 色文化 品牌
民政 府 副省 长 邓本 太


文 化产 业亟 需成 为我省 国 民经 济 的支柱产 业 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 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 使文化产业
之一 . 成为提 高综 合 省力 的新的经 济增 长点
成 为加快 当地 发展 的新 的经 济增 长点 , 为提 高综 合 成
长 的 民族 民间戏 剧 、 曲艺 ( 藏戏 、 传于河 湟地 区的 放 和现代化建设 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流 为实现这个 秦腔 、 眉户 和平 弦戏等 )具 有浓 郁 民族特 色 的绘 画和 战略 目标 , ; 当前 应做好 以下两 个方 面 的工作 :
造 型艺术 ( 画 、 绣 、 壁 堆 酥油 花等 “ 艺术 三绝 ” 唐 卡 、 , 雕
当前 , 文化产 业 正在 日益成 为全 国各省 市富 民强 业人 员 , 量 增加就 业机会 , 轻就业 压力 ; 以涵 养 大 减 可 省、 加快 现 代化建 设 步伐 的发展 战略 。 如北 京提 出“ 税 源 , 为新 的经济增 长点 ; 要 成 更重 要 的是 , 它具有很 强 充分利 用 丰富 的京都 文化 资源 和人才资 源 , 大力 发展 的带 动相 关产 业 的能 量 如果对 我 省丰 富的文化资 源 北京 文化产 业 , 使其 成 为北 京 的支 柱产业 之一 , 北 进行 开发 , 成产业 , 么它就 能带 动其 它行业 , 更 使 形 那 在 京成 为全 国重要 的文 化 产业基地 ”上 海 提出“ ; 要体 现 多 的领域发 展 第三产 业 , 如影 视 、 印刷 、 图书 、 出版 、 广 上海 高档次 、 多样 化 、 开放 型的海 派文化 发展 水平 , 告、 形 信息、 餐饮 、 娱乐 、 旅游 、 房地产、 服装、 交通等十几 可 也 文化产 业 成 以高新技术 为 支撑 的多元 化 的产 业发 展格 局 , 文 个 相关产业 , 以说 是一举 多得 。 就是说 , 使 化产 业 成 为增 强 上海 中 心城 市 功能 的 重 要支 柱 和推 的发 展 将 对 相 关 产业 带 来 大量 市 场 需 求 和 潜 在 机 进文 明城市 建设 的强大动 力 ” 。另有许 多 省市也 纷纷 会 。 依 托独特 的文化 资 源优势 , 出要 建设 “ 提 文化 大省” 、

常务副省长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

常务副省长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

常务副省长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常务副省长2017年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讲话稿这次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主要任务是贯彻昨天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今天上午召开的省政府全体会议精神,把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关于新一年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经请示勤俭书记、和平省长同意后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

第一,我初到政府工作,要尽快和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的同志们见面,同大家挽起手一起把发展改革工作推进好。

第二,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的形势下,同志们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积极有为的心态和取得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2016年的扎实工作表示感谢!对全省发展改革系统所取得的追赶超越成绩表示祝贺!刚才,玮峰同志宣读了和平省长对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批示;西安等四个市和陕煤化集团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

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对全省经济工作充满信心,尤其是同志们一系列创新有为的工作设想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有关具体工作,一会儿玮峰同志要作全面部署,我主要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对标先进、追赶超越,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树立信心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明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重要会议,勤俭书记、和平省长两位领导的讲话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立足实际、站位高远、催人奋进。

在分组讨论时,很多同志把焦点放在明年全省经济增速目标上,一些同志认为8%的增速偏高。

对这个问题,勤俭书记、和平省长的讲话没有回避,在深刻分析陕西所处历史方位、所具有的发展优势、所面临机遇基础上,作了充分回答。

从国家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家乡提出了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的重要指示。

文化产业项目领导致辞

文化产业项目领导致辞

文化产业项目领导致辞亲爱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感谢大家对我们文化产业项目的关注和支持。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庆祝这一新的里程碑,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描绘美好蓝图。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多元、包容、创新的行业,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的项目将成为这个行业的先锋,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以新的思维和创意推动文化的繁荣。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我们的项目拥有优秀的团队,他们都是行业翘楚,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创新能力。

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奉献精神将确保项目的成功。

我们的项目目标明确,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创意、艺术表演、文化传媒于一体的多元化平台。

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推动做出贡献。

我们的项目将聚焦创意、新颖和独特性,力求打破传统的束缚,挖掘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我们将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让每一个有创意的灵魂都得到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我们相信,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和突破,需要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潜能。

通过倡导独立思考、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我们将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国际化。

同时,我们也深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要面对与之相关的文化淡化和商业化问题。

如何在商业化的同时保持文化独立性和艺术的纯粹性,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新的路径和解决方案,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我相信,在各位领导、嘉宾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我们的项目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功。

我们将秉持开放、合作和共赢的原则,与各界人士进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广大观众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论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论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6 — 1 5
作者简介:朱
虹,江西省人 民政府 副省长 ,研究 员,法学博士 ,主要从 事产业发展 战略研 究。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 0 1 3年 第4期 总第 8 8期
文化 繁 荣 。 比如 ,深 圳 在 2 0世纪 8 0 年 代 以前 还 是一 个 荒 凉 的小 渔村 ,可 以说是 一 片 文化 的荒 漠 ,然
宋明两朝中央政府 的主要人才库。诸多贤达名士 留下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遗产 ,为江西发展文化旅游 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
三是红色文化辉煌 。近现代革命斗争 ,在江西留下 了众多的革命 旧址、故居及纪念建筑物 ,全省 犹如一个没有围墙 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拥有革命 旧居旧址 2 4 2 3 处 。革命摇篮井冈山、人 民军队的诞


文化旅游产 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文化旅游是以各类文化资源为依托 ,以体验异域文化 、寻访历史遗迹为主要 目的的旅游活动。文 化与旅游相生共兴 ,相辅相成 。文化是旅游 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 的载体。对于游客来说 ,初级阶段是
浮光掠影 ,高级阶段是体会 内涵、深度体验。特别是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增长,越来 越多 的旅游者正跨入旅游高级 阶段 。文化 日益成为支配旅游活动的精神支柱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引领 ;旅游
则是文化实现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 ,是发掘 、弘扬 、优化 、保 护和丰富文化 的有效途径 。
以文化 为内容 、旅游 为平 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 出前所未有 的生机 与活力 。促进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 展 ,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旅游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巴黎 、伦敦 、北京 、西安 、洛阳等 中外许 多地方旅游发展 的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越高 ,旅游产品就越精粹 ,旅游吸引力就越强 ,旅

岳华峰:把西安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岳华峰:把西安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岳华峰:把西安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时间:2012-07-13 16:17:41 进入论坛字体设置: 大中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西安建设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尊敬的江泽林副省长,各位与会同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三强一富一美”和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不仅是全省人民的新期待,更为西安加快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

下面,我就贯彻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西安旅游产业发展从四个方面作以简要汇报。

一、西安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伴随着西安经济快速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西安旅游业得到了加速发展。

一是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趋于完善。

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43家,国际航线10条。

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带动下,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二是旅游设施、项目不断完善。

形成了以“行、游、吃、住、购、娱”为主,关联产业支撑的产业链条。

曲江池遗址公园、大明宫、大唐西市等一批景区景点的建成,更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三是国际旅游稳步回升,旅游花费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在央视持续播放“华夏古都、山水之城”宣传片,加强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城市协作,西安品牌效应逐渐凸现。

2011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0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41亿美元。

旅游业成为了西安真正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西安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精品旅游区和中国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

二、西安旅游业发展规划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把西安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年来,围绕这一定位,我们编制了《西安市旅游总体规划》(已通过省旅游局评审),印发了《西安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行动方案(2011-2020)》。

依照行动方案,我们将按照“三年夯实基础、五年重点突破,十年基本建成”的方略,在优化提升古城区、临潼、七大遗址、秦岭生态等七大旅游板块基础上,构建“一核引领,两心提升,三带拓展”的旅游空间格局,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使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大产业。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月28日,曲阜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论证会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两家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8家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10余位专家,在实地考察曲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编制的《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认真论证。

山东省副省长张昭福、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山东省文化厅厅长杜昌文以及济宁市和曲阜市的有关领导出席论证会。

参加论证会的专家教授一致认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反映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强省的意愿和要求,是一个内容翔实、结构合理、立意高远、思路明确、富有创新和可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

在充分肯定《规划》成果的同时,各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专家强调,《规划》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新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要正确处理好曲阜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规划的关系,在曲阜城市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不能因发展文化产业,而影响和破坏曲阜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事业促产业,发展产业反哺事业;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目前,曲阜已经初步形成了孔子文化旅游、孔府文化餐饮、孔府文物复制品和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孔子文化演艺、孔子文化博览、孔子书画、书业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门类。

曲阜市委书记朱庆安在论证会上表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曲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措施,重点培育旅游、会展、演艺、动漫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儒风新韵、承古开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对立足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对立足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19 期
对立足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杨 坤
【摘 要】 在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下 , 拥有文化遗产的区域和城市应立足于本身拥有的资源 , 注重遗产保护; 加强 品牌建设; 丰富创意科技产品, 在诸多的竞争对手中利于不败之地 。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作者单位】 杨坤,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倍受到大家的重视, 发 展文化产业, 可以优化产业结构、 扩大居民消费、 增加就业 率、 促进经济跨越、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二五 ” 规划中 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 在这样有利于产业发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使自 的大环境下, 身在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中获得双赢, 也是文化遗产地亟待 考虑的问题。 一、 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于遗产保护 众所周知, 世界文化遗产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的光辉使 命, 保护是第一要务。但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二者并不 矛盾。文化遗产保护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 。 河北省副省长 , “对于一个区域或者一座城市来讲, 孙士彬说 文化遗产就是 自己的品牌和个性, 就是财富, 就是其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 ” 的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需要把本地、 。 本区域的有特色的文化作为支撑 而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古 其本身就是文化的具象载体 。 世界文化遗产 代文明的遗存, 。如 中蕴含的古老文明也是让众人趋之若鹜的最大“财富 ” 果脱离了本地的文化遗产去追求在目前看来时尚的文化活 动, 并用以来发展文化产业, 实际上是舍本逐末。 而牺牲文 化遗产, 一味强调创造经济价值的观点和做法更是得不偿 失。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其根本目的在于让这些历史文化遗 。 产创造更大的价值 分析世界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国可以 发现, 它的旅游休闲产业都是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或是该 国家或地区较重要的产业 。随着现代人旅游观念的转变, 可 参与的、 神秘的文化活动较之单纯的观光行更能吸引消费者 的眼球。 2010 年立足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把旅游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 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柱产业, 争取国家投资 6 亿元进行文化遗产本体修缮, 同时 全市新建续建休闲旅游项目 75 个, 总投资 507 亿元, 使在承 德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 城市面貌发生了根 300 万人次, 本变化, 共接待中外游客达 1 , 实现旅游收入 88 亿元, 同比增长 20% 以上。 “世界” 二、 世界文化遗产要用好手中的 牌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 在文化部制定的

贵州省副省长胡忠雄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贵州省副省长胡忠雄公开讲话文章汇编

贵州省副省长胡忠雄公开讲话文章汇编(一)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活动上,我很高兴能和各位一起探讨我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措施。

作为贵州省的副省长,我非常清楚现在全球经济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时期,对贵州省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但是,对于贵州省来说,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尤其是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贵州省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方面都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将从这些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我想在这个平台上,对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进行阐述:首先是贵州省要提高数字化经济水平,这无疑是贵州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课题,我们将探索发展互联网+平台,完善数字商务和数字金融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并且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培育和应用,从而提高贵州省在数字化经济方面的竞争力。

其次是加大对人才的投资和培养,这是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结合贵州本地的特点,针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

最后,我们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使用,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尊敬的领导、女士们、先生们,贵州省的未来充满着机会和挑战,我们将在探索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贵州省逐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未来。

(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贵州省的发展方向和看法。

当前,贵州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加认真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工作措施。

我认为,未来贵州的发展方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当今世界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贵州擅长发展山地旅游、农产品物流等方面,我们应该将这些特点和数字经济结合起来,发展“互联网+”平台,并鼓励旅游业、物流业等领域向数字化方向迈进。

同时,加大科技的研发和数据驱动的创新,不断提高贵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竞争力。

韩寓群常务副省长在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3月1日)

韩寓群常务副省长在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3月1日)
是多层 次 的 , 们 也不 要 一 味追 求 高档 次 的 , 搞 整 机 我 不
业 特别 是 国有 大 企 业 , 定要 加 强 与 国外 合 作 , 一 大量 利
用 国外资本 、 民营资本 , 来发展壮 大 自己。最近 日本有 取将其电子信息产 品制造业吸引到 山东来 。三是下 大 力气开拓国内市场 , 针对 不同层 次的市场需求 , 如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 、 传统产业改造、 电子政 务、 电子商务及城 乡居 民对 消费类 电子产品 的需求 , 开发适 销对 路的产
的, 它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没有 电子信息技术的 发展 , 就没有社会进步 , 我们信息传递 、 人们的生产生活 快、 更大 , 以对我们整个 国民经济发展 产生更大的带动 力和推动力。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 增强发展 电 子信息产业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 突出重点. 明确任务. 加快发展步伐 别人后 面走 , 这是不行 的。看 到别 人搞 大规 模集成 电 要干, 这是不适直时代要求的。有段 时间我们想上液晶 显示器, 但后来 了解到国家没有将重点放在 山东 , 资金 、 人才也不 具备 , 我们就放 弃 了。我 们要 发挥 自己的优 势, 出特色, 突 做太做强 。社会对 电子 信息产 品的需求
环节。一是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不足 , 企业融 资能力比较 后 , 迎接国际市场 的竞争 , 更需要加快发展 电子信息 产 差, 一批好项 目因缺乏资金 而无法启动或进行规模化生 业 。我们要加强对外贸易 , 加强进出 口, 如商品通关等 ,
产。二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自主开发能力 比较低 , 不 必须使用 电子信息技术 。搞 电子政务, 利用 网络传输公 能满足产业发展 的需求, 通讯、 计算机 、 软件等 高技 术 、 高附加值产品规模不大。以企业为 主体 , 、 、 、 产 学 研 用

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副省长在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副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上午,我们在此隆重举行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这是我省茶界茶人的一大喜事,也是我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振兴茶业经济,发展茶文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对省茶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杨汝岱副主席百忙中莅临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多年来对茶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经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在新阶段,茶叶成为加快陕南区域突破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思路,加快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茶文化研究,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万亩,总产量吨,茶叶农业产值亿元,茶农种茶年人均纯收入元,茶产业已成为陕南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同时,随着茶产业的日益发展,茶文化的氛围逐渐浓厚,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崇尚茶文化,追求茶品味,逐步成为社会时尚。

特别是去年以来,省茶叶流通协会保护性恢复研究具有6历史的“泾阳茯茶”,已于今年成功恢复明代茯茶加工工艺,重塑了“茯茶始祖”的这一历史名牌;汉唐皇家宫廷文化、佛教茶文化、道教茶文化、贡茶文化以及民间文人雅士茶文化的研究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是我省推进实施《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已经明确今年我省茶产业发展要围绕围绕“扩面积、增总产,推良种、抓示范,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三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项建设,增强茶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促进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推进会交流发言

产业发展推进会交流发言

产业发展推进会交流发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薏仁产业跨越式发展尊敬的远坤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热忱欢迎大家来到全国最大薏仁米集聚地、东南亚最大薏仁米加工及贸易中心、“中国薏仁米之乡”——**县参加全省薏仁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县薏仁产业发展情况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夯实薏仁产业发展基础(一)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可靠。

**地处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中部,是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枢纽。

全县辖11个乡(镇)和4个街道,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总人口54.2万人。

据史志记载,**从清朝就开始种植薏仁米,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悠久的种植历史为本地农户种植、田间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尤其是我县把薏仁米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后,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群众种植积极性更高,先进适用的种植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全县薏仁种质类型丰富,野生类型随处可见,目前已收集薏仁种源标本126份。

丰富的种源为**培育高产、优质薏仁新品种提供了天然基础。

依托黔西南州农科所、贵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食品学院等院校,加大科研研发力度,提升良种繁育能力,以自主培育国家农作物种审定的“黔薏苡1号”为依托,通过提纯复壮精选加工繁育优良种子,已建成下山、屯脚、回龙万亩良种繁育基地,为全省、全国及部分国家的薏仁种植提供良种保障。

(二)规模逐年扩大,产值不断增加。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主导下,**薏仁米实现了规范化种植、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全县种植面积由2010的8万亩增加到2015年的30万亩,种植农户由3.75万户增加到7.5万户,总产量由2.4万吨增加到9万吨,总产值分别由1.68亿元增加到7.2亿元。

全县薏仁加工企业420余家,其中上规模加工企业10余家,年产5万吨以上加工能力企业4家。

周边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种植的薏仁,也大部分汇聚**加工外运,流向国内外市场,占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以上,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薏仁种植基地和产品生产集散中心。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情况报告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情况报告

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情况报告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位于青岛市南京路100号,是山东省首家利用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2006年由麒龙文化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完成。

园区占地15亩,建筑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目前是山东省最具标志性的,业态纯正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

5年来,园区凭借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先后带动就业3600余人,实现总产值近5亿元,拉动相关产值达60亿元。

园区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40余项,特别是2011年,园区又荣获了国家版权署授予的“全国重点版权示范园区”,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东文化企业30强”等荣誉称号。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信长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副省长郭兆信、省人社厅副厅长李伯平等各级领导都曾到创意100视察,并对园区几年来的发展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园区的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9年,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推动青岛创意产业的人才挖掘和产业发展,在市、区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创意100文化产业园又出资800余万元,在园区内建立了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是山东省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也是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之一。

基地总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48个孵化器(每间办公室为一个孵化器),由培训区、孵化区、试飞区、放飞区四大部分构成,主要孵化对象是具有创意思维且有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复合型专业人才,来增加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后劲。

孵化基地自建成并运行以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在大学生就业实训与人才创业孵化等方面的热点,难点积极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一、全体动员,大力实施人才孵化基地规模扩容在运营中我们深知,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仅仅依靠这1500平方米的中心孵化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群策群力,一方面围绕园区深入挖潜,将二楼207房间400余平方米辟作孵化基地的放飞区,由园区管理者亲自指导创业大学生的日常经营工作,对孵化基地进行了扩容,另一方面,我们着眼入驻企业,与每一个企业签订置换协议,通过给企业房租或其他方面优惠等形式,发动所有入驻企业配合我们一道承担起实习实训专业人才这样的一个任务,实现了业户资源为我所用。

陕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陕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陕西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路径研究作者:董薇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期摘要: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环节。

陕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面临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机遇。

本文在对陕西文化体制改革进程及取得的成效说明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陕西文化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想法。

关键词:陕西;西安;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2月,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担任组长,副省长白阿莹担任副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立,全省新一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我省推出的《我在北京挺好的》、《推拿》、《聂荣臻》、《食来孕转》等一批紧跟时代脚步、关注现实生活、传递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在央视及各大卫视热播,艺术性地体现了时代风尚、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生动地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014年9月,陕西省京剧院携复排京剧《雷雨》赴湖北潜江参演“第三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艺惊四座、大放异彩;同月,省京剧院新编历史剧《铜牛记》在西安成功首演,并于11月在中国京剧节精彩亮相,受到广大观众与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11月初,陕西杂技艺术团推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参加“国韵·秦风陕西传统文化(晋京)展演”大获成功,被称赞是堪与《丝路花雨》、《丝路寻梦》相媲美的丝路题材的好作品……2014年,我省紧抓融合重组,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活力。

虽然我省问题体制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依旧存在各种问题。

1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1.1 文化产业总量相对偏低陕西省的文化产业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博会展等形式发展较快。

给春节后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汇报材料

给春节后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汇报材料

给春节后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汇报材料给春节后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汇报材料XX县给春节后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副省长汇报材料尊敬的X副省长及各位领导:春节刚过,你们不辞辛苦莅临XX检查指导工作,使我们倍感关怀和深受鼓舞。

在此,我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万人民,对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XX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XX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是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

××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年::调整为::,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型“二一三”型的历史转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和加快“三个转变”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一手抓产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的总体要求,立足建设“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大县,商贸旅游旺县,民营经济新县,绿色生态靓县,财税收入富县”的奋斗目标,突出“工业立支柱,农业兴产业,三产上台阶,城市升形象,党建出成果”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攻坚破难,推动了县域经济、政治、社会和谐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几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立县、产业兴县、产业富县战略,以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支柱,以生猪、葛薯、水果、蚕桑为主的农业产业和以“嘉陵第一桑梓”、司马相如文化开发为主的旅游开发,引领县域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一)以电力、机械冶金、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推进企业改制、扩规上档、技术进步,工业经济全面振兴。

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着眼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工业支柱,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一是大力实施国退民进,县属企业“由死变活”。

××年底,县属大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近亿存量资产长期闲置,名在册职工仅人上岗,群访事件不断发生。

巡视组汇报

巡视组汇报

江西省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省委巡视组各位领导:今天,您们冒着炎炎酷暑,风尘仆仆来到我们园区视察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也是对我们管委会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代表我们管委会全体干职员工,对您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恳请您们不吝赐教,对我们园区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的贯彻好、落实好,真正使之成为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

下面,我就将我们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单汇报。

一、发展背景及定位早在2008年年初,高安市委、市政府就开始酝酿在大城镇区域内实行“优一、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即优化第一产业、退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产业基地,并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端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对这一构想进行决策咨询。

专家团队通过对上级政策的研究把握和对大城优势的分析,认为在大城镇集中发展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非常广阔的前景:一是高安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集约发展区,这为我市在大城大力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二是大城紧邻省会南昌,对于融入南昌西进发展战略,承接南昌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三是大城山多耕地少,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发展山水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常好的自然条件;四是大城属传统农业乡镇,农业基础厚实,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

基于上述优势和基础条件,高安市委、市政府会同专家团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我们园区的总体发展策略,即紧跟中央政策,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接省会南昌城市功能和产业辐射,高效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园区打造成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试验区、赣文化精品的展示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示范区。

二、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我们园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为支点,以国际化合作为手段,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立足宜春金三角、融入南昌大都市、对接鄱湖生态区、打造城镇新概念,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品牌开发研讨会综述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品牌开发研讨会综述

文化大省 建设研 究小组 ”,其工作职 责是 :每年 向省委 、省 政 府 提交 民族 文化 大省 建设 实际进展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和推
进 对策 的工 作研 究 报告 ,组 织开 展 民族 文化 大省 建设重 大 问 题 、重要工作 的专题研究 ,并及时 向省 委、省政府 提交决策 咨
个先例 ,并 明确提 出把发 展文化产 业作为 建设民族文化大 省
伍 雄武分别主持 了各场会议。张晓 明副秘书长作 了会议 总结。 来 自北 京、上海 、云南 各地 宣传 、文化 、广播 电视 、新 闻 出版 、旅游 、体 育 、科研 、高教 系统的专 家学者和管理 干部 , 以及 。 西部 文化资源 保护 与产 业开发 云南试点 项 目地 区6 县 市 、相关文化 企事业单 位的代表 共8 余人参 加 了会议 。会上 , O 张 晓明副秘 书长 、国务院体 改办经济体制 与管理研究 所齐勇峰 主 任 、中 国文化管理 学会乔然 副秘书长 、上 海交通大 学国家文

20 年8 6—2 日,国 内首 次把 文化品牌开 发与 文化 产 0 2 月2 8 业发展议题 结合在 一起进行 探讨的 。 文化产业发展 与文化品牌
开 发研讨会 在昆 明召开。此 次研讨会 由中国社会科 学院文化
研 究中心和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主办, 云南省社会科学 院承办 。 云南 省副省长 梁公卿 出席了开幕 式 ,并作 了题为 ‘ 高文化产 提
文章编号 :10 - 8 9 2 0 o —o 9 —o 00- 6 1《 0 2) 6 o l 4 新 发展 ,探 索开 发高 文化含 量 产品和 产 业 的人文 经济 发展 新 路 ,以体 现中国 先进 文化的 发展 方向 ;三是 要发展 各民族文化 多 样性基础 上和谐 统 一的 历史 成果 ,继 续为 国家做 出 民族 团 结 、文化 和睦、边疆 稳定的特殊 贡献 ,以体 现中国最广 大人 民 的根本利益 。 关于 文化产 业的发展 ,梁副 省长谈 到 :2 0 年 8 00 月,云 南 省委 、省政府 共同主办 。 云南 民族文化大省 建设第 二次高级研 讨会 ,同时举办 “ 云南 文化产业 展览洽谈 会 ,在全 国开 了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产业发展经验材料篇一: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广元市元坝区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组织领导、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等多方面配套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区上下抓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我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门票收入220万元。

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理念创新是先导。

我区是传统农业经济区,而比较优势也在于传统农业社会保育下来的优秀历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和优良生态文化资源。

以昭化古城、剑昭古驿道为代表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以射箭提阳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嘉陵江水域、栖凤峡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太公红军山、柳桥红军石牌坊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梅岭老街、柏林古镇、昭化民居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资源,以平乐寺、云台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资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我区唯有这些资源最具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和独特的魅力。

国家、省、市近年来关于文化旅游产业振兴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也让我们敏锐的认识到,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成长性很高、综合带动能力很强的产业。

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长远布局的战略支柱产业培育,作为产业兴区、统筹城乡的先导产业来抓,先后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与考核机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招商引资政策优化、主管部门及人才队伍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诸方面系统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穷县区办大事、全区上下抓旅游、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的良好格局。

(二)规划编制是根本。

以旅游资源转化为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

先后邀请了四川农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制订了平乐现代农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平乐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太公红军山景区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旅游、林业等部门联合完成了栖凤峡创建省级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和柏林沟湿地公园初步规划。

工作汇报之向省长汇报材料

工作汇报之向省长汇报材料

向省长汇报材料【篇一:向省长汇报工作】旅顺口区工作情况汇报中共旅顺口区委旅顺口区人民政府(2009年6月21日)尊敬的陈省长、各位领导:欢迎莅临旅顺口区检查指导工作!去年8月2日中远造船项目开工时,省长第一次来到旅顺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区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去年年底,省长在国家批准旅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范围的文件上做出了:“旅顺口区扩大开放意义重大,旅顺应成为辽宁对外开放的前沿” 的重要批示;时隔半年时间,省长又在百忙中再次来到旅顺。

这对于当前正在困难中努力拚搏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来讲,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必将激发我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干劲。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汇报一下旅顺口区的有关情况:一、旅顺口区发展概况然海湾;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示范区、地质公园,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52.8%。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121.6亿元,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31.3%,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可比增长80.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30元,分别增长20%和1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53.6:36.5。

我们认为,当前旅顺全省加快科学发展的大局中拥有四大战略机遇:一是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

全面开放为发挥旅顺的后发优势,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起点”,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前提;二是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机遇。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为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发展“新时期”,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三是金融危机挑战与希望并存的战略机遇。

金融危机出现了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的“新趋势”,使我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空间;四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机遇。

县委区委书记向副省长工作汇报材料 (一)

县委区委书记向副省长工作汇报材料 (一)

县委区委书记向副省长工作汇报材料 (一)尊敬的副省长:您好!我是某县(区)委书记,今天有幸向您汇报我们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情况。

感谢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我们县(区)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一、总体情况去年以来,我们县(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四大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民生事业。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县(区)在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完成了前期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经济工作我们县(区)以经济为中心,认真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县(区)还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严格措施,治理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从而促使经济和环保工作能够同时协调发展。

经过去年的努力,我们县(区)实现了GDP增长,同时也调整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元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就业。

此外,我们的招商引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外来资金,推进了本地项目的建设,扩大当地经济规模。

同时,我们县(区)支持金融服务的发展,提升金融业的力度,便于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民生工作既然是做官,就要做真打实得的“实事儿”,这是我们县(区)一直秉持的原则。

去年,我们县(区)倾全力提升民生,全力引导资源的调配、供给和需求的协调等各方面势头积极向好,成果显著。

在保障社会福利方面,我们县(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障,不断加强保障力度,尤其在教育事业上面,更是注重资金的投入和绩效的考核,全力支持人民群众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医药健康领域,我们县(区)不断完善医院和诊所的医疗设施,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让群众能够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文化和旅游工作为了加强文化和旅游工作,我们县(区)积极推行旅游名城的建设,发展旅游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省长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6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安排,我代表省人民政府,汇报一下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任务。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把它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

2001年召开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制定了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文化经济政策,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全省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把江苏建成文化产业发达的省份。

2002年又举办了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产业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以报刊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演出及娱乐、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在报刊出版业方面,2002年全省各类新闻出版单位748家、印刷企业13060家、出版物发行网点11739处;共出版各类图书6066种,比上年增加637种,其中新书3328种,比上年增加290种;图书总印数4.81亿册,比上年增长11.1%;全省新闻出版销售收入10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在广播影视业方面,到2002年底,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61%和99.48%。

全省有线电视县乡联网率98.2%,乡村联网率70.85%,入户率31%,有线电视用户数达669.85万,数量居全国前列。

全省广电系统总资产105.5亿元,经营收入36.69亿元,均比上年增长30%。

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相继成立了扬子、盛世亚细亚等7条院线,激活了萧条的电影市场。

2002年全省放映电影10.47万场,观众333万人次,票房收入4411.95万元,电影放映业绩由全国第七、八位上升到第五位。

在文化演出及娱乐业等方面,按文化部门口径统计,2002年,文化产业单位2万多家,增加值15.67亿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9%和47%。

在文化旅游业方面,近年来,重点建设了苏州、无锡、常州太湖文化旅游区,南京、镇江、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区,徐州、宿迁、淮安历史文化旅游区。

2002年,全省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收入830.2亿元;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

(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2001年,组建了广电、出版、报业、演艺四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整合文化资源,集团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逐步形成了以办报为中心,以广告、印务、发行与物流配送、实业投资、旅游、房地产为六大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所属各报刊日发行量达300万份,其中扬子晚报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在全国晚报、都市报中排名第一。

2002年,新华报业集团全年总收入13亿元,总利润达到1.1亿元。

省广电集团优化结构,打造品牌,整合资本,加快发展,总收入达7.4亿元,总利润超亿元。

省出版集团成立了全国最大的连锁经营总部,初步形成了连锁经营的基本框架、运作机制和服务系统;同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做强社办期刊,大力发展电子音像出版业;去年集团销售净收入70.66亿元,利润5.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19.17%。

省演艺集团成立后,努力做到天天有演出、月月有新戏,积极培育演出市场,去年共演出1700余场,总收入1800万元,其中演出收入560万元。

今年初,我省又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促进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投向文化产业。

我省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南京市广电集团还被国家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三)社会兴办文化产业势头较好。

近年来,我们采取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多元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外客商看好江苏文化市场前景,投资热情较高。

苏州园林开发、昆曲保护等吸引了大量的民资外资,其中个人资本投入4000万元的吴江静思园已经对外开放。

常州市在中华恐龙园成功运作之后,又与东方红叶集团共同兴建东方红叶园项目,以影视文化与迪斯尼乐园为主题,融旅游、科技、文化为一体,将建成中国第一座“东方动画城”,总投资20亿元。

无锡蓝玛克高科技影视乐园项目投资达3亿美元。

无锡新创舞剧《红河谷》引进日资约合人民币100万元合作排练,在江苏演艺史上首开先河。

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实力。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01年,省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江苏实际,制定了新的文化经济政策,明确规定,“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1-2个百分点。

省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的文化专项经费,在“九五”期间每年3400万元的基础,增加了2100万元。

同时,在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土地征用、设施建设、鼓励捐赠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政策。

在扶持文化产业方面,重点扶持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以及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对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的,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财政拨款3年内不减;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实行股分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和鼓励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新办文化企业,其营业税5年内由财政按实际入库数列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单位加快科技进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承受能力的文化单位的电子设备年折旧率可达20%,其技术开发费用可在成本中按实列支;对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产业的,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这些政策措施,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在指导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是发展文化产业与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关系。

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责职,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是繁荣市场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以管理保障和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宏观调控,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是开发文化资源与保护文化遗存的关系。

开发文化资源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决不为一时的发展而损害文化遗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五是运用市场机制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政府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宏观管理、产业规划、市场监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确保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产业规模还偏小,实力也较弱,竞争力不强。

具体表现在,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不够;优秀作品数量不少,但有震撼力、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不多;文化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还缺少全国一流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文化需求较旺,但文化市场的潜力尚未激活。

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观念、体制、人才三大制约因素:一是思想观念存有误区。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文化当作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文化的政治教化功能,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功能;文化建设只讲投入、不求经济效益的计划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文化单位“等靠要”的思想仍较严重,缺乏面向市场求发展的自觉要求,使潜在的文化资源不能转化为现实的财源,本来具有优势的文化队伍却成了困难群体。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目前文化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文化经营单位没有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投资主体单一,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一些文化产业领域还存在制度性障碍;文化单位内部“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导致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比较缺乏。

我省文化人才较多,但拔尖的、大师级的人才很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日趋高技术化,从事这方面的人才相当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尤其缺乏能够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企业家。

加入WTO后,境外可准入的文化产业集团纷纷抢占文化市场,人才争夺将日趋激烈。

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措施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战略机遇。

党的十六大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条件;人们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

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提高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思想,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

只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作为文化大省建设的突破口来抓,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在思想上明确,人民群众是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面向市场和面向群众是一致的,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统一的,从而真正树立起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发展观;既注重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注重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学会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不断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使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