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高中作文_田中耕一获奖的启示
近代以来我们从东邻之国———日本学到了很 多东西。但是当我们以为靠引进现代技术便可步入 现代化强国之时,日本却已从一般的模仿走向了大 胆的创新,从“技术之国”发展到“科技王国”。 所以,日本连续三年出现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绝 非偶然。目前,为了在世界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 地,各国都在努力提升实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因而更有紧迫感。2003年诺贝尔奖的颁发,尤其是 默默无闻的基层企业“小人物”田中耕一的获奖, 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震撼。无论是自然科学家、人 文科学家、领导人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都可以从 中获得有益的思考借鉴。 即使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多方面来 谈启发,写感受。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 又非硕士、博士。他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一名 普通工程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甚至连同行专家 对他也一无所知。田中发表论文很少,但他默默无闻,潜 心钻研,于1987年发表一篇论文,在高分子研究领域提出 了性质界定和结构解析的原创思想。经过十几年实践,这 个思想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感应度、精确度最高的生物高分 子分析方法,受到欧美学术界高度评价,终于成为此次获 奖的重要依据。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称田中耕一是开 启生物大分子新研究领域大门的第一人。 田中耕一的获奖让日本人吃了一惊,也给我们很多启 示。 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提倡书 写议论文,谈谈你的感受。题目自拟。
佳作欣赏
平凡与伟大
诺贝尔奖,世界上最高领域的科学文艺奖,是多少著 名人士奋斗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今年,日本的一个名不见 经传的小人物田中耕一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犹如一颗 石子落入平静的湖中,激起了圈圈涟漪。惊叹过后,我也 在想:为什么一个世人眼中平淡无奇的人能取得这么辉煌 的成就呢?答案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我曾读过这样一首诗: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田中耕一既 非教授,又非硕士、博士,只是“日本企业社会最低层的 一名普通工程师”,这个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就是孕育 在沙土中的黄金。获奖前的田中耕一默默无闻,同行、专 家也都对他一无所知,然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荣获诺 贝尔奖后的田中耕一立刻声名远扬,博得世人的赞叹。人 们都仰慕一个平凡的小人物能够荣获科技大奖,我们也应 看到田中耕一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过程——坚持不懈,潜心 研究。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_田中耕一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刘 珊 译自日本东北大学校报第22期,2002年冬 田中耕一简历 1978年3月毕业于富山县立富山高中1983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系1984年4月进入岛津制作所2002年11月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化学奖日本东北大学授予田中耕一荣誉博士称号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日本田中耕一先生。
他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电气工程师,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
田中耕一的获奖一时成为引人瞩目的新闻和热门话题,极大地鼓舞了日本青年科技工作者。
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题目是“生物体高分子构造解析方法研究”。
此奖决定授予从事生物高分子的解吸附电离质谱研究的田中耕一。
由于此方法对蛋白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能够对生命过程加以解释。
这项研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分析及癌症的早期诊断,因而获得了高度评价。
田中先生获奖后不久访问母校东北大学,受到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热烈欢迎,得到一片赞誉,因为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2年10月31日,日本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出席了东北大学名誉博士称号授予仪式,田中先生正式接受了东北大学给予他的荣誉。
东北大学还聘请田中先生为东北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愉快地接受了聘任。
田中说:“我1983年于东北大学电气工学科毕业后,进入岛津制作所,在其中央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我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电气工程师,和几位同事一起从事质谱分析装置的研发。
198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可能分析生物高分子质量的方法’,这竟成了后来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契机。
我简直难以置信和无比喜悦。
我衷心感谢上司和同仁的鼎力协助。
东北大学培育了我自由、务实的学风,极大地激励了我的研究。
我不是化学家,而是一位工程师。
今后,我要一如既往从事研发工作,同时还要在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之间牵线搭桥。
能对生物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我的愿望。
” 田中耕一业绩简介 质谱法广泛应用于药品、环境分析、激素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测定。
川端康成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川端康成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唯美主义重要代表作家,诺贝尔奖得主,1899年6月14日出生于大阪府大阪市北区此花町,父亲习医,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川端康成2、3岁时父母病故,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川端康成上学后,不幸又接踵而来,祖母、姐姐、祖父相继过世,此后一生漂泊无着,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中学时他开始阅读对他后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源氏物语》,虽仅仅是一知半解,但开始尝试自己写作;1915年一本杂志刊登了他的几首俳句,次年在当地的一份报纸《京阪新闻》上发表了几首和歌和杂文;中学毕业后,川端康成前往东京府旧制第一高等学校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世界文学及日本文学中最精辟、最前沿的浪潮,1920年7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深造,对于写作风格不断探究,翌年在《新思潮》上发表《招魂节的一幕》,初步奠定其文坛地位,1924年毕业后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1926年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被拍成电影,并在同年发表《伊豆的舞娘》,1931年发表《针、玻璃和雾》,1934年开始写作《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反战而宣布停笔,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反战活动,1940年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编辑出版《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1947年历经13年的《雪国》定稿,194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羽鹤》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1961年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化勋章;1968年10月17日川端康成以《雪国》、《千羽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同时也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奖项的东方人;1969年4月川端康成旅行期间,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一道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康成很受刺激,曾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3年物理学奖得主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物理学奖日本科学家江崎岭于奈因发现半导休中的隧道效应并发明隧道二极管、美国科学家贾埃沃因发现超导体隧道结单电子隧道效应、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森因创立超导电流通过的势垒的约瑟夫森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江崎玲于奈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40年就读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4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
后进入川西机械制作所工作,进行由真空管的阴极放出热电子的研究工作。
1956年,转入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现索尼)。
1973年因在半导体中发现电子的量子穿隧效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本信息江崎玲于奈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940年就读于京都第三高等学校,1944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是日本近代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江,是建筑学家江崎壮一郎的长子。
20世纪50年代,根据理论分析,人们认为在PN结反向击穿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观测到隧道效应,但实验上一直未能发现。
1957年,江崎玲于奈在研制新型高频晶体管时,意外地发现了高掺杂、窄PN结的正向伏安特性中存在着异常的负阻现象。
通过理论分析,他认为这种负阻特性是由于电子空穴直接穿透结区而形成的,从而为隧道效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随后的研究中,他发明了由隧道结制成的隧道二级管。
隧道二极管的发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固体中的隧道效应。
研究历程1944年,江崎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专攻实验物理,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来于1959由于研究隧道效应获得博士学位),随即服务于神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作为晶体管材料的锗和硅等半导体的研究,1956年成为东京通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索尼)的主任研究员,领高掺杂锗与硅的研究,这一研究的结果导致了隧道二极管的发明。
所谓“隧道现象”是指电子偶然地穿过其运动方向上的从经典理论观点看来是不可越的能量势垒(不太大)时,会在势垒的另一边发现电子运动的一种波动性的奇怪现象,这在本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发现了。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4年和平奖得主1
和平奖日本人佐藤荣作因推行稳定太平洋地区的和解政策、爱尔兰人麦克布赖因解决国际间棘手问题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佐藤荣作(1901年3月27日-1975年6月3日),日本政治家,日本战后第十位首相,给人留下许多特殊印象。
他与岸信介一起,是日本实行内阁制以来唯一的一对兄弟宰相;岸信介在石桥湛山病退时,顺势上台执政,佐藤也是池田首相病退后,未经国会推选便登上首相宝座;他连续执政时间长达七年八个月,创历届首相连任期限最长记录;他任期内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收回了冲绳主权,他还因为提出无核三原则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此奖的日本首相。
个人简介佐藤荣作佐藤荣作(さとうえいさく,SatōEisaku),日本政治家,日本第61任、62任、63任首相(1964年11月9佐藤荣作日~1972年7月6日),其亲兄岸信介亦曾为首相。
因过继给佐藤家,故和其兄不同姓。
日本首相佐藤荣作(1901-1972)。
1901年3月27日生。
山口县人。
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长期在铁道省任职。
1946年任铁道总局长官。
次年升任运输省次官。
1948年加入自由党,任内阁官房长官。
1949年起连续11次当选众议院议员。
多次担任自由党和自由民主党要职,历任邮政大臣兼电气通信大臣、建设大臣、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大藏大臣、通商产业大臣、科学技术厅长官、原子能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1964年出任日本首相,于1972年7月下台。
曾3次组阁,4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执政7年8个月。
首相任内,签订《日韩基本条约》,自行延长《日美安全条约》,推行亲美反华方针。
铁路佐藤1901年3月27日,佐藤出生在山口县。
如前所述,他在三兄弟中排序第三,其二哥便是前首相岸信介。
顺便说一句,与安信介一样,佐藤也做了倒插门女婿,妻子便是他舅舅的长女宽子,结姑表之亲。
而他的妻舅,便是甲级战犯松冈洋右。
佐藤的性格与岸信介恰好相反,从小少言寡语长于心计。
诺贝尔文学奖推荐书目
诺贝尔文学奖推荐书目《蛙》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
《雪国》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
《约翰·克利斯朵夫》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
《老人与海》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
《巴比特》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
《吉檀迦利》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作家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
《百年孤独》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
《你往何处去》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
《老虎!老虎!》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
2000-2010诺贝尔化学奖
2000美国科学家黑格、麦克迪尔米德、日本科学家白川秀树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1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尔特因为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8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202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谁?细胞自噬机制是什么意思?
202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谁?细胞自噬机制
是什么意思?
202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谁?细胞自噬机制是什么意思?
202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在福冈市,今年71岁。
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
1974年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分子细胞生物学。
担任过综合研究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的教授和名誉教授。
大隅探明了细胞分解自身蛋白质进行循环利用的自噬作用(Autophagy)的机理。
大隅良典是日本第23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第6位医学奖获得者。
什么是“自噬作用”?
所谓自噬作用,是指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
相应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潜在的毒性蛋白来阻止细胞损伤,或是阻止细胞的凋亡进程。
然而自噬并不总是良性反应,它更像是在走投无路时进行的一场豪赌。
“自噬作用”就是:饿了就把自己吃了1974年诺贝尔奖医学奖的获得者是克里斯汀·德·迪夫,他在1963年发明了“自噬(autophagy)”这个词。
它来自希腊语,auto-意为“自我”,phagein意为“吃”——别想了,你们人类并不能饿了就吃自己肚子上的肉。
“自噬”研究凭什么能获诺奖?自噬就是细胞降解回收自己零部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快速提供能量和材料用于应急,还能用来对抗病原体、清除受损结构,自噬机制的受损和帕金森病等老年疾病密切相关,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自噬存在,
但是只有在大隅良典的精巧实验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它的机制、懂得了它的重要性。
历届诺贝尔奖获奖名录8(1970~1979年度)
1970~1979年度诺贝尔奖获奖名录1970年12月10日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科学家阿尔文因在磁流体动力学中的发现、法国科学家奈尔因发现反铁磁性的亚铁磁性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根廷科学家莱格伊尔因发现糖核甙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的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罗德、英国科学家卡茨、瑞典科学家奥伊勒因发现神经传递的化学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人博劳格因对第三世界粮食增产作出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森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12月10日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加博尔因发明全息照相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加拿大科学家赫茨伯格因研究分子结构、美国科学家安芬森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萨瑟兰因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激素的作用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智利作家聂鲁达因诗歌《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总理(前西德)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12月10日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里弗因创立超导理论(BCS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穆尔、斯坦因因研究核糖核酸梅的分子结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12月10日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日本科学家江崎岭于奈因发现半导休中的隧道效应并发明隧道二极管、美国科学家贾埃沃因发现超导体隧道结单电子隧道效应、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森因创立超导电流通过的势垒的约瑟夫森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10年化学奖
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RichardF,Heck)、伊智根岸(Ei-ichiNegishi)和日本2010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学家铃木彰(AkiraSuzuki)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获奖。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是今天的化学家所拥有的最为先进的工具。
这种化学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家们创造先进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例如,创造和自然本身一样复杂程度的碳基分子。
碳基(有机)化学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无数令人惊叹的自然现象的原因:花朵的颜色、蛇的毒性、诸如青霉素这样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有机化学使人们能够模仿大自然的化学,利用碳能力来为能发挥作用的分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药物和诸如塑料这样的革命性材料。
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理查德·赫克理查德·赫克,美国人,195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他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进行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后又进入美国特拉华大学工作并于1989年退休。
20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人物简介理查德·赫克,美国科学家。
1952年和1954年,他分别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指导教授是化学家绍尔·温施泰因。
完成博士后之后,他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不久后又回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957年,他开始在位于特拉华州城市城市威尔明顿的赫克力士公司工作。
在那里期间,他的研究屡出成果,使得他在1971年进入特拉华大学的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就职。
他在特拉华大学一直工作到1989年退休。
赫克[1]1989年从特拉华大学退休后,仍为那里的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名誉教授。
特拉华大学自2004年起,将一个讲师职位以赫克的名字命名。
2006年,赫克获赫尔伯特·C·布朗创新合成方法研究奖。
获诺贝尔奖理查德·赫克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理查德·赫克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00-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以奖励其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及研究。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和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威廉·C·坎贝尔)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大村智)获奖。
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奖,另外二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而共同获得该奖。
2014年,美国科学家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和挪威科学家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
2013年,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12年,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
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
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他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因此又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
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约有10%的夫妇有生育问题,而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
至今,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以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
2019诺贝尔化学奖人物内容揭晓_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John G
2019诺贝尔化学奖人物内容揭晓_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ohn G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9诺贝尔化学奖人物内容揭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2019诺贝尔化学奖人物内容揭晓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用于奖励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这种重量轻、可再充电且功能强大的电池,如今被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各个领域。
它还可以储存大量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源,使一个无化石燃料的社会成为可能。
全球都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来为我们用于交流、工作、学习、听音乐和搜寻知识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动力。
锂电池还使远程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成为可能。
锂离子电池的基础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期间奠定的。
Stanley Whittingham致力于开发可以实现无化石燃料能源技术的方法。
他开始研究超导体,并发现了一种能量极其丰富的材料。
Whittingham用这种材料在锂电池中制造了一种创新性的阴极。
这是由二硫化钛制成的。
它在分子水平上拥有可容纳插入式锂离子的空间。
John Goodenough曾预测,如果用一种金属氧化物而不是金属硫化物来制造阴极,那么它将具有更大的潜力。
经过系统的研究,他在1980年证明,嵌入锂离子的氧化钴以产生高达4伏特的电压。
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将带来更加强大的电池。
以Goodenough的阴极为基础,Akira Yoshino在1985年创造了第一个商业上可行的锂离子电池。
他没有在阳极使用活性锂,而是利用了石油焦。
石油焦是一种碳材料,像阴极的钴氧化物一样,可插入锂离子。
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 越是急于把她回忆起来,印象就越模糊。 • 与其为那人的死而惊愕、悲哀,莫如为那人的生而惊愕、悲 哀。——《追悼武田氏》 • 人类是上帝的孩子,抛弃了再拯救。
• 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不灭的美》
•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雪国》 •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 佐藤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拒绝彭真率领的代表团入 境。1966年,佐藤又拒绝670名日本青年代表来华参加中 日青年大联欢。
• 3 勾结美国,阻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正当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要恢复之时,佐藤政府勾结 美国提出所谓的修正案,阻挠联合国驱除台湾国民党政权代表的行动。
• 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
• 小柴昌俊 • 2002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 驱性贡献, • 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 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田中耕一
• 1959-(),日本科学家。 • 与美国科学家约翰· 芬恩一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 子的质谱分析法”, • 因此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他的研究使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 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 瑞典 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文学奖 评选委员会主席 安德斯· 奥斯特林 致授 奖辞,突出地强调: •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 的影响,但是,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古典 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 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 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 是下层妇女的悲惨遭遇, • 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 品, • 《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雪国》
一年一个诺贝尔,日本凭什么?
一年一个诺贝尔,日本凭什么?
10月9日,当地上午11:45(北京时间下午5:45),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英国化学家M·斯坦利·威廷汉、以及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贡献。
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吉野彰也借此成为了日本19年来的第1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保持了日本平均一年一位诺贝尔的记录。
一年一个诺贝尔,日本凭什么?
网络上引起热议,主要观点如下:一是跟日本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有关。
近年来,日本在诺贝尔奖争夺中“大出风头”,这一切需要追溯到19年前,日本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个“豪气干云”的科技计划——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
二是科技成果具有滞后性。
网友:臭味香投表示:实在想不通这个论调在虎嗅还依然有市场,做科研离不开一个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和大量的资金、人才投入,所以大批量科技成果的出现是要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我敢断言2030年左右,无论是奖项上,还是具体科技突破上,中国绝对会异军突起!三是搞科研需要投入,人才,耐心。
搞科研需要灵光一现,需要开放交流,但更重要的是有足够耐心。
在中国对科研投入逐年增长的今天,或
许这是日本给中国最大的启示——有了耐心,离诺奖“井喷”的那天也就不远了。
日本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的运转仍然比较正常,而且科学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有理由相信,日本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计划完全有可能顺利完成。
只是当中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之后,很有可能会夺走更多的诺贝尔奖,以致日本的诺奖井喷现象很难维持太久。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四)】1949年物理学奖1
物理学奖日本,汤川秀树(HidekiYukawa1907-1981),发现介子汤川秀树(1907~1981),日本物理学家,大阪大学哲学博士,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
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1955年回国。
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
人物履历汤川秀树汤川秀树1907年1月23日生于东京。
1913年入小学,成绩优良,喜欢数学、科学哲学,受中国儒、老、庄典籍不少影响。
1929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物理系。
1932年任京都大学讲师。
1933~1939年在大阪大学任教,研究原子核和量子场论。
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
1939年回京都大学任物理学教授,直到1970年。
1943~1945年兼任东京大学教授。
他从1946年起主编英文杂志《理论物理学进展》,向国外介绍日本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成果。
1948年受聘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客座教授。
1949年由于其核力理论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9~1951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53~1970年任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57年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大会,呼吁和平利用原子能。
1975年以后长期患病。
1981年9月8日在京都逝世。
人物生平1907年1月23日出生在东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第二年,全家搬到京都。
父小川琢治是京都大学地学教授,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而且兴趣十分广泛,爱好考古、书画、刀剑、围棋和中国文化,家中藏有丰富的书籍。
生活在书香之家,汤川秀树从小就喜爱图书,养成了爱读、多想、勤写的好习惯。
他的父亲是个开明的人,不象其他日本家庭那样硬要孩子遵命选择职业,而是谆谆诱导汤川秀树自己去抉择未来。
勤奋向上的汤川秀树在他迈进大学的门槛时,决定专心致志地攻读物理学,还特地选定了当时新兴的量子物理学当作自己进击的目标。
各国获诺贝尔奖人数排名
各国获诺贝尔奖人数排名(获奖者的国籍以他获奖时的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亦不重复计算):A・诺贝尔物理学奖(162人,分属于16个国家)1 •美国——72人(其中有6位华裔)2.德国——21人3 •英国——19人4•法国——12人5俄国——8人荷兰——8人6瑞典——4人7•意大利人奥地利七人丹麦——3人日本——3人8加拿大・2人瑞士——2人9.爰尔兰J人印度一1人(拉曼,1930年)巴基斯坦——1人(萨拉姆,1979年。
他是1984年成立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主要发起者,该学术机构的首任院长,著名的核物理学家)B・诺贝尔化学奖(135人,分属于19个国家)1 •美国一48人(有一位华裔,李远哲)2•德国一26人英国一26人3法国—7人4•瑞士一5人5瑞典一4人6•加拿大人荷兰——3人7•奥WJ-2人日本——2人8•芬兰,挪威,丹麦,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匈牙利,捷克, 阿根廷均为1人C・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分属于20个国家)1•美国一85人2•英国一24人3•德国一16人4法国—8人瑞典一8人5瑞士一6人6丹麦——4人澳大利亚・4人7上匕利时——3人8•奥地利-2人荷兰-2人俄国・2人意大利・2人9•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南非(欧洲裔科学家)均为1人D・前述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总排名(469人.分属于26个国家)1 •美国—204人2•英国一69人3.德国一63人4•法国一27人5瑞典一16人6•荷兰_13人瑞士—13人7俄国一口人8丹麦一8人9•奥地利-7人10•意大利・6人加拿大・6人日本一6人11 •比利时一4人澳大利亚・4人12•匈牙利—2人阿根廷一2人□•挪威,芬兰,捷克,爰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均为1人E.菲尔兹数学奖排名结果(此奖由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1863—1932年)发起倡立,因其高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被公认为〃国际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和原因及实验技术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来自日本的三人,分别是根岸英一、铃木章和野依良治,他们因在“有机物合成、有机金属化学和生物催化的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获奖。
具体来说,他们的实验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贡献:
1. 有机物合成的化学基础研究:三人在有机物合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研究了如何通过催化作用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
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催化剂和反应过程,可以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地生产有用的有机物。
这项研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有机金属化学的基础性研究:三人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了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性质。
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反应过程,为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3. 生物催化的基础性研究:三人在生物催化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作为催化剂来进行化学反应。
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催化反应过程,可以将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用的产物。
这项研究为开发新的药物和化学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总的来说,三人的实验技术涉及有机物合成、有机金属化学和生物催化三个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他们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工业生产、药物开发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就是对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原因以及实验技术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2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22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2022诺贝尔奖获得者时间奖项获奖者国家理由2022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斯万特·佩博瑞典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2022年10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兰·阿斯佩法国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约翰·克劳泽美国安东·蔡林格奥地利2022年10月5日诺贝尔化学奖卡罗琳·贝尔托齐美国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卡尔·巴里·沙普利斯莫滕·梅尔达尔丹麦2022年10月6日诺贝尔文学奖安妮·埃尔诺法国因文学创作的“勇气和敏锐度”而获奖2022年10月7日诺贝尔和平奖阿莱斯?比亚利亚茨基白俄罗斯表彰他们为记录战争罪行、侵犯人权和滥用权力作出了杰出的努力俄罗斯人权组织纪念馆俄罗斯乌克兰人权组织公民自由中心乌克兰诺贝尔奖奖牌介绍诺贝尔奖的金质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
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
物理学奖、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的奖章出自瑞典雕塑家埃里克·林德伯格之手,奖章上的诺贝尔西装革履,一旁还刻有他的名字以及生卒年份。
四个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但风格类似,都是取神话中的美好意象雕刻出有寓意的图案。
其中,物理学奖、化学奖奖章图案相同,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手握丰饶之角,而科学女神正在掀开母性与生育之神伊西斯的面纱,西方文化中,“掀开伊西斯的面纱”指代解决神秘现象;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背面,是医药女神膝上摊着书,为病人接泉水来喝;文学奖奖章背面,寓意着创作灵感的缪斯女神演奏着七弦琴,一个年轻人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
和平奖奖章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朗设计,与其他奖章相比,正面除诺贝尔人物形象略有不同之外,他的姓名和生卒年份也被移到了奖章边缘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诺贝尔奖获奖名单
1.汤川秀树(ゆがわひでき)(毕业于京都大学,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阳质子和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他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朝永振一郎(あさすえしんいちろう)(毕业于京都大学,1965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的理论”而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3.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一书生动的描写了人生哀伤的幻想和美,从而被称作现代日本抒情文学的经典。
另外《伊豆舞女》,《千羽鹤》,《山之音》等等。
4.江崎玲於奈(えさきれおな)(毕业于东京大学,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创始了隧道二极管。
5.佐藤栄作(さとうえいさく)(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第61任、62任、63任首相,代表国家自始至终反对持有核武器,对太平洋的和平安定做出了贡献。
6.福井谦一(ふくいけんいち)(毕业于京都大学,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7.利根川进(とねがわすすむ)(毕业于京都大学,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任麻省理工工学院教授。
他获奖的原因是阐明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此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8.大江健三郎(おおえけんざぶろう),毕业于东京大学,获1994年文学奖,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主要作品《个人的体验》。
9.白川英树(しらがわひでき),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获2000年化学奖,开辟高分子电子学的先河。
10.野依良治(のよりりょうじ),毕业于京都大学,获2001年化学奖,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发展作出贡献。
11.小柴昌俊(こしばまさとし),毕业于东京大学,获2002年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
对查找宇宙中微子作出贡献。
12.田中耕一(たなかこういち),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获2002年化学奖,得奖成果是“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他还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
他的研究使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13-15.三名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なんぶよういちろう)毕业于东京大学,(已入美国籍)和小林诚(こばやしまこと毕业于名古屋大学)、益川敏英(ますかわとしひで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二00八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使日本获得该奖项的人数上升至七人。
获得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人数上升至十五人。
16.根岸英一(ねぎしえいいち,毕业于东京大学1935年7月14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家得主,普渡大学教授。
17.铃木章(すずきあきら,毕业于北海道大学,1930年9月12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家得主,北海大学荣誉教授。
日本韩国在世界级上的奖项
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
日本人 14人
韩国人0人
Lasker奖(医学)
日本人 5人
韩国人 0人
加德纳国际奖(医学)
日本人 4人
韩国人 0人
沃尔夫奖(科学,艺术)
日本人 9人(化学奖1、数学奖3、医学奖2、物理学将2、艺术奖1)
韩国人 0人
Koch奖(医学)
日本人 4人
韩国人 0人
菲尔兹奖(数学)
日本人 3人
韩国人 0人
柯尔奖(数学)日本人 4人
韩国人 0人
嘎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日本4次
韩国0次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日本3次
韩国0次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日本1次
韩国0次
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次数
日本15次(提名中获奖4次)
韩国0次
奥斯卡小金人数
日本7个
韩国0个
格莱美奖
日本5次
韩国0次
世界电影评论家1320人投票选出的世界电影 BEST 1000亚洲各国入选 BEST 1000的次数
日本=47
印度=16
香港=9
台湾=8
中国=4
韩国=0
普利策奖(新闻报道、文学、作曲)
日本人 3人(长尾靖、沢田教一、酒井淑夫)
韩国人 0人
但是有一项可以和日本打平手:
图灵奖(计算机)
日本 0
韩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