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世界八大公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法学系法学1004 王震 3101202408 一、序言

十八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曾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欣,因为工业文化的兴起,城市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例如人口的死亡路不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的便利,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正规教育,我们有了手中的掌机,面前的电脑,在夏天就能吃到凉爽可口的冰棍,拥有柔软的床……虽然人类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阴影,人类文明又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

人类却意想不到的给自己设了一个陷阱。当人类还陶醉于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时,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已经加速发展,特别是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而急剧蔓延,终于形成了大面积乃至全球性公害,最先享受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也最先品尝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苦果。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开始,公害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成千上万人生病,甚至有不少人在公害事件中丧生,其中有八起事件引人注目。

二、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其中有世界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一)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日至5日,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工业区,炼焦厂、

炼钢厂、硫酸厂和化肥厂等许多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在逆温的条件下大量积累,使60多人中毒死亡,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禽死亡。

(二)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面的多诺拉镇,因地处河谷,工厂林立,大气受反气旋和逆温的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4 d内使得5 911人患病,死亡400人。

(三)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污染事件。该市三面环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由于漏油、汽油不完全燃烧和汽车排放尾气,城市上空聚积近千吨的石油废气、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这些物质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鼻、喉,引起眼病、喉炎和头痛。在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事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余人。

(四)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从工厂烟囱和家庭炉灶排放出来的烟尘和二氧化硫,被封盖在逆温层下扩散不出去,形成了漫天烟雾。在烟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五)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该市的石油冶炼和各种燃油产生的废气,使整个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和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高达1.3×105 t。空气中的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烟雾被人吸入肺里以后,使人患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多种呼吸道疾病,统称四日市哮喘病。

(六)水俣事件

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该市含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水体,致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用该鱼后也中毒发病。1956年,水俣镇开始出现一些手脚麻木、听觉失灵、运动失调、严重时呈疯癫状态的病人。

(七)痛痛病事件

1955年至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致使土壤含镉量明显增高。居民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和饮用含镉量高的河水而中毒,导致肾和胃受损。由于患者经常“哎吆哎吆”地呼痛,日本人便把这种病称为“哎吆哎吆”病,也就是“痛痛病”。

(八)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和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了多氯联苯做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管理不善,多氯联苯混入到米糠油中。随着这种有毒米糠油在各地的销售,造成了大批人中毒。患者一开始只是眼皮发肿、手心出汗、全身起红疙瘩,随后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严重时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有的因医治无效而

死亡。这种病来势凶猛,患者很快达到13 000人。用这种米糠油中的黑油饲喂家禽,致使几十万只鸡死亡

三、我们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

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