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卷2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l.周朝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是: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2.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夏朝建立)和上海世博会(2010年召开)开幕两者相距A.4079年 B.4080年 C.4081年 D.4082年3.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由母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B.庶子的嫡长子只能是小宗C.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分封制 D.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4.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黄帝时代 B.西周 C.秦朝 D.西汉5.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6.右图为2005年3月在台湾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耄念之宝”玺》印章。
皇帝称号始于A.秦王嬴政 B.夏王启 C.商王汤 D.商王纣7.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上述材料中的“礼”主要是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8.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唐朝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县制11.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2.明朝的内阁A.是掌握决策与行政大权的中央机构B.明太祖开始设置C.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采用的政治形式D.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封闭型决策机构13.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制度日趋稳固B.封建制度日趋衰落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14.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构成是A.行省、路、府、州、县B.诸侯王国与郡、县C.州、郡、县D.道、州、县1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二、争取一遍答对
我们在平时做题时,要努力争取每次答题一遍就对。这种好习惯的养成会为我们今后的中考带来巨大的成功。因为中考时的答题时间很紧张一般很难再有检查的机会。北京附中的优秀学生胡波同学就曾说:“做练习应该要和考试一样,考试则应该和平时的练习一样。
提高做题效果
每一道题都应该有收获
做题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所以,我们做的每道题目都应该是有收获的。如果每次做题都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不问效果那么不但起不到学习的作用,反而会白白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做题的效果呢?大家不妨参考一下湖北省优秀教师傅显全老师介绍的好方法:
一:答题步骤要完整规范
第一种是涉及教材知识的重点题。例题是课本中最重要的题,做例题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其次,与教材中重点有关的练习题也是必须做的,这些涵盖了教材里的主要内容。
第二种是关于难点的练习题。与课堂上老师特意强调的难点部分相关的习题一定不能放过。难点部分通常也是难懂的地方,不弄懂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且,如果你在平时的训练中只做那些没有难度的习题,你的能力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时间久了还会让你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成就感和新鲜感就更不用提了
人教版
高
中
历
史
测试卷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其中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说:这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袭制解析:B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
2.“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解析:A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
3.比较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图到乙图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以分权实现集权C.尚书省权力D.太尉权力分到兵部解析:B甲图反映的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乙图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下,丞相权力很大,威胁皇权;而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从而保障了皇权的独尊,故B项正确。
4.《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到屡试不中的穷书生范进,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
这反映出作者认为科举制()A.扼杀人才和压抑人性B.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C.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D.考试程序繁杂试题艰涩解析:A材料“得知中举后,竟高兴得发了疯”,表明科举制使士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人性得不到应有的伸张,故A项正确。
5.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这说明()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解析:D材料规定突出的是中英来往时人员的平等,打破了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天朝上国观念,故D项正确。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 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A.商朝宗法制 B.西周分封制 C.秦代郡县制 D.隋唐科举制3.“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
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4.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5.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6.《东周列国志》中记载,西周末代君主幽王专宠褒姒,“幽王欲取其欢……大举烽火,……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俪山,……幽王与褒妃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回。
褒妃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
”幽王又废申后和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下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天子作战的义务B.周幽王无道、统治腐朽是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C.周幽王废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D.西周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社会的开始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8.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高一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调研考试试卷1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4.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实行礼乐制度7.“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
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8.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9.《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10.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A.郡县制B.西周分封制C.井田制D.中央集权制11.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实施条件B.传承方法C.职责范围D.历史作用12.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1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军功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4.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5.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 新人教版新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A. 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 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答案】C【解析】商朝时治理国家靠占卜靠祭祀,说明了王权是具有神秘色彩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祭祀不是唯一的政治活动,因为还有“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外战争也不是唯一的政治活动,因为还有祭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是否最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
这主要表明分封制A. 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B.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答案】D3. 在传统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这一建筑特点主要反映了A. 天人合一的思想B. 长尊幼卑的观念C. 敬天法祖的传统D. 阴阳流转的理念【答案】B【解析】从材料“……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可以看出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宗法制下长尊幼卑的等级观念,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点睛:材料“……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是解题的关键。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新版 人教版
201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测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将考号、座位序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
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并将考号、学科用2B铅笔涂黑。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3.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对应题号位置,写在试卷上无效。
4.交卷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 )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5.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题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详解】“凝聚血缘、合家团圆”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
5.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贵族政治C.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姬姓的大宗”可得出周代血缘关系与政治相结合的特点,故体现的是家国一体,A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3. 下列官职,其职责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的是
A. 御史大夫B. 太尉C. 丞相D. 参知政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指辅助皇帝,管理百官,料理各种国家大事。结合所学,秦朝初年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排除A;太尉掌全国军事,排除B;丞相为百官之长,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选C;参知政事是副宰相,设于宋代,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排除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禹刑”“城郭”等信息可得出,这些都是早期国家出现重要标志,即法律与城池等。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中的信息无关,不能反映,排除。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3.《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某某,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4.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5.《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 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6.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我国元朝时开始实行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关于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②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③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④有利于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侵华国家中都有英国B.侵略方式主要是军事侵略C.侵略者都抵达过天津白河口D.侵华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标志是()A.成立苏联B.通过苏联新宪法C.“二五”计划完成D.取消新经济政策4.下列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是()A.坚持斗争14年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中央政权C.制定颁布了革命纲领D.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5.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B.了解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束缚D.仿制西式武器,振兴清朝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本质分歧在于()A.是否维护清朝统治B.是否改变清朝政体C.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是否镇压农民起义7.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8.《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主要是因为()A.与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国家多达11个B.列强在北京的侵略势力扩大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列强重新确立慈禧太后的封建统治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0.表明袁世凯已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历史事件是()A.镇压“二次革命”B.解散国民党和国会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D.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1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④根本任务没有变化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12.大革命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最深刻的教训是()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1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B.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镇压起义C.丰岛海战D.黄海海战14.太平天国从全盛时期到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是()A.北伐失败B.天京变乱C.安庆失守D.天京陷落15.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D.最初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16.央视二频道《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17.下面描述的是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运作的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唐、明 D.秦、元、清18.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
下列对其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不断完善中央集权 B.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C.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中央不允许有地方行政体系存在19.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秦朝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主要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元朝的行省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④明朝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0.梭伦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A.都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2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的讲话:“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D.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22.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最终汇编成《民法大全》的发展完善过程,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缓和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需要B.维系庞大帝国的需要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23.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24.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国庆演说中讲到:“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美国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是:①实行三权分立②实行君主立宪③实行民主选举总统④国会制约总统权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6.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28.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将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力2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
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
这幅漫画实质体现了( )A. 法国的时装款式多样,多姿多彩B.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软弱无能C. 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D. 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30.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国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C.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31.《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
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分封制 B.封建社会C.宗法制D.禅让制32.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
下面哪一项反映出罗马法的发展过程是正确的()A.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B.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万民法》C.习惯法——《万民法》——《民法大全》——《十二铜表法》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公民法》33.“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3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A.未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B.缺乏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C.领导集团的内讧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35.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从江西出发,途径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将到达陕北。
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A.武昌起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延安保卫战3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巴黎公社的成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正义者同盟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37.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38.下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
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
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 )A.宗法制下等级森严B.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39.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4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