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试题的身影,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
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道德规范B、宗法关系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2、《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3、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7、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一、挑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X•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宣传‘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应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利C.权利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解析:选A。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应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触及按血缘亲疏对政治权利进行分配,故B项毛病;商朝政治权利分散,皇帝称谓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毛病;材料不能看出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故D项毛病。
2.(202X•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梁启超认为:“中国历成心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解析:选A。
部落体制下,各部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为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毛病;禅让制终结于夏朝,故C项毛病;郡县制在秦统一之后才大规模推行,故D项毛病。
3.(2015•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
由此判定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A项正确。
4.(202X•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选B。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郡县制度B.官僚制度C. 皇帝制度D.朝议制度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2024-2025年历史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带答案)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
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
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
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2023·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
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
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2023·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
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
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
高1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1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A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A3.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创立东厂C. 建立锦衣卫D. 以上都是答案:D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些政策来加强国家的统一?A. 推行“摊丁入亩”B. 颁布“圣谕广训”C. 进行“改土归流”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推行均田制C. 建立太学D. 以上都是答案:D7. 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行求法,他所去的国家是:A. 印度B. 波斯C. 阿拉伯D. 罗马答案:A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非洲东海岸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大西洋答案:A9. 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财政改革?A. 摊丁入亩B. 一条鞭法C. 改土归流D. 废除科举答案:B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永徽之治D. 元和中兴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2. 唐朝的科举制度中,进士科是选拔____的考试。
答案:官员3.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____制度。
答案:丞相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进行了____。
答案:改土归流5. 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行求法,他所去的国家是____。
答案:印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答案

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A ;2B ;3D ;4A ;5B ;6C ;7D ;8D ;9C ;10C ;11A ;12D ;13D ;14B ;15A ;16C ;17B ;18C ;19A ;20C ;21B ;22D ;23A ;24C ;25A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题12分。
) 26.古代帝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作用或影响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2分)颁布“推恩令”(2分)(2)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2分)(3)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
(2分)废除丞相制度(2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趋势 皇权越来越强,相权越来越弱,直至被取消;中央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权力越来越弱小(4分)27.(1)妇女不是公民,不能参加公民大会(2分)。
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4分) (2)克里斯提尼(2分)。
他领导的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2分)。
(3)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4分)汉武帝 宋太祖 明太祖 秦始皇28.(1)屈辱与沉沦: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分)(2)奋起与抗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4分)(3)解放与新生: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全国大陆统治的结束。
(2分)29.(1)限制王权的思想。
君主立宪政体。
(4分)(2)三权分立。
共和政体。
(4分)(3)议会有立法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都实行政党政治。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4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选择题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 B.地域C.信仰 D.血缘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
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A.女儿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A. 扩大了官吏来源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1.“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水平测试必修一综合检测练习(一)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最早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统治者()①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②他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③他创立的王朝是中国古代比较短命的朝代④他采取法家思想,统治残暴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太宗
D.明成祖
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兴中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6.1912年清朝寿终正寝,意味着()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封建制度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人是() A.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9.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中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10.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法律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共同纲领》
1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是()
A.邓小平
B.毛泽东
C.江泽民
D.胡锦涛
12.我国提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 睦邻友好的原则
13.假如你有幸游历古代希腊的城邦,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有 ( ) A.公共场所的演讲和辩论 B.奥林匹克运动会
C.皇帝出行时壮观的场面
D.美轮美奂的雕塑
14.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 ( ) A.古希腊法律 B.罗马法 C.基督教会法 D.雅典民主制度
15.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①立法②行政③司法④考试⑤监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6.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A.苏格兰人民起义 B.英国议会召开 C.光荣革命 D.国王解散议会
1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成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18.十月革命首先取得胜利的城市是()A.莫斯科 B.基辅 C.列宁格勒 D.彼得格勒
19.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指的就是()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法国
20.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1)“冷战”局面和两极格局结束(2)当前世界局势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安宁和稳定
A.(1)(2)都正确 B.(1)(2)都不正确
C.(1)正确,(2)不正确 D.(1)不正确,(2)正确
21.新文化运动的期刊是
22.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
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23.卢沟桥的炮火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大
规
模
战
役
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4.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标志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香港回归
25.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26.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出席万隆会议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27.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责任内阁
D.陪审法庭
28.在西方代议制中,突出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29.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
A.德国的分裂
B.朝鲜半岛的分裂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
30.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填写A,错误的填写B)(10分)
3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4.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35.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光荣革命”的完成。
()
三、材料题(1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中共产党人的“目的”指什么?
(2)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目的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事件?
(3)这次尝试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问答题(15分)
37.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
在这个战线的领导下,国共进行了哪些抗日斗争?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必修一综合检测练习(一)
一、选择题(60分)
1.B 2.A 3. A 4.D 5.D 6.A 7.C 8.A 9.B 10.A 11.A 12.A 13.C 14.B 15.A 16.C 17.C 18.D 19.C 20.A 21.D 22.C 23.D 24.C 25.B 26.C 27.A 28.B 29.A 30.D 二、判断题(10分)
31.A 32. A 33.B 34.A 35.B
三、材料题(15分)
36.(1)目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尝试:巴黎公社
(3)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无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
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
四、问答题
37.(15分)(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新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四次大会战,共产党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百团大战;
(3)一国两制,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