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专家共识解读
儿科雾化专家共识PPT课件

雾化治疗的概述---吸入疗法的历史沿革
1.苏长海、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 中国药师. 2008;11(8):985-7.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8). 3.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9 ).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 2004;42(2):100-6.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 2008,46(10):745-53.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超声雾化与氧射流的比较
直径1~5 μm 的雾粒最为适宜
射流雾化:微粒2-4u,适用于上下气道,稍贵; 超声雾化:微粒大小不等,3.7-10.5u,适用于上气道
1.洪建国等.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 ,27 (4 ):265 2.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治疗专家共识,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 ,11 (2 ):105
1.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 (1 ):86 2.申昆玲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 (6 ):504
雾化吸入疗法概述
雾化的种类
射流雾化
氧射流雾化 空气压缩泵雾化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完整解读

单位时间释雾量:
释雾量大能更有效发挥治疗效果, 但药物短时间大量进入人体也可 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应综合评 估
喷射雾化器:
气压越高,流量越大,释雾 量越大
超声雾化器:
功率越大,释雾量越大,一 般而言高于喷射雾化器
震动筛孔雾化器: 目前雾化效率最高的雾化器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
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 广泛
主要内容
前言
雾化吸入装置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 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 疾病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注意事项和 非雾化剂型使用原则
• 雾化吸入装置的种类及原理
• 影响雾化器雾化效能的主要因 素
• 影响雾化吸入治疗的其他非药 物因素
• 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的雾化器 连接
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装置分为三种
李为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梁宗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刘伦旭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
瞿介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
申昆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王长征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
王秋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肖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内科
cGR
蛋白质合成
E C
mGR
D
Hsp9 0
A B
NF-κB AP-1
mRNA
DNA 细胞核
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
ICS 与 细 胞 膜 激素受体结合
G. Horvath et al.Eur Respir J 2006; 27:172–187
雾化ICS中,布地奈德起效速度更快,雾化效能更高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专家共识解读-2018年修订版:药理篇

Heijink IH, et al. Respiratory Research, 2016, 17(1):2.
雾化输出效能高
布地奈德药物微粒适宜,有助于提高雾化效能
布地奈德1 2微米左右类圆形颗粒, 增大与组织接触表面积
丙酸倍氯米松1 长约10微米的针状
快速起效
小结
布地奈德 水脂平衡 快速起效
迅速 溶解1
6分钟
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快速起效2
10分钟
临床情况 显著改善3
60分钟起
快速溶解 透过气道 粘液毯
动物模型, 与空白药物相 比,布地奈德 显著抑制气道 肥大细胞脱颗 粒作用
布地奈德起效快: 必要的亲水性1+高剂量启动非经典途径2 研究结果证实可快速获得肺功能改善3
目 录 CONTENTS
01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02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有效控制哮喘的药理学基础 03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安全性数据良好的药理学基础
布地奈德分子结构的特点: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
布地奈德(BUD)
丙酸倍氯米松(BDP) 丙酸氟替卡松 (FP)
布地奈德碳21位游离羟基 • 保留ICS必要的亲水性, 更易透过气道黏液层,发挥快速抗炎作用,对照组模型组来自模型组 +BUD
模型组 +FP
*:P<0.05 **:P<0.01 模型组 vs. 模型组+FP:无显著差异
一项细胞实验研究,通过测量气道上皮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培养后的跨膜电阻,判断气道上皮屏障功能。分组环境包括:对照组,刺激物组,刺 激物+布地奈德组,刺激物+氟替卡松组。刺激物类型包括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等。
1.Edsbäcker S. 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06;98(6):523-36. 2.申昆玲, 等.临床儿科杂志. 2018,36(2):95-107.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但雾化吸人疗法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为进一步促进雾化吸入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维护患者健康,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携手全国药学领域知名专家,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实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雾化吸人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本共识可以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丁作者开展规范的雾化吸人治疗提供参考。
1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 mL。
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 jetnebulizers)、超声雾化器(ultrasonic nebulizers)和振动筛孔雾化器( mesh nebulizers)3种。
1.1 射流雾化器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
1.2 超声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工作作时会影响混悬液(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雾化释出比例,并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1.3 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
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
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较少( 0.1~0.5 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1 02
糖皮质激素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慢性气道炎症常用、有效的药物之一,可 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 少哮喘复发,减少哮喘住院率。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支气管舒张剂,尤其是气雾吸入 及干粉吸入广泛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
03
关注患儿心理健康
在关注患儿身体健康的同时,未来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 实践将更加注重患儿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干预和支持,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的意义和影响
提供规范化指导
本次专家共识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提供了全面、系统的 规范化指导,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推动临床实践发展
通过总结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本次专家共识促进了儿科门 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本次专家共识强调了医护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医护人 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设备准备
确保雾化设备清洁、完好 ,并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 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和吸入 药物。
环境准备
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 境,减少外界干扰,确保 患儿能够配合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规范
正确使用雾化设备
指导患儿或家长正确使用 雾化设备,包括药物的放 置、设备的启动和调节等 。
观察患儿反应
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 中的反应,如面色、呼吸 、心率等,及时处理异常 情况。
抗胆碱能药物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
,起效也较慢,但长期应用不易产生耐药,对老年人的疗效不低于年轻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 践中可能会引入更多智能化技术,如智能雾化器等,提高 护理效率和舒适度。
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和个体差异的患儿,制定更加个性 化的雾化吸入护理方案,以满足患儿的特殊需求。
跨学科合作与培训
加强儿科、呼吸科、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合作,开展跨学科 培训和交流,共同推动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的发展 。
能。
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效果
护理质量检查
定期对雾化吸入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护理人员操作规范性、 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等。
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建立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对雾化吸入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 良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雾化吸入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治 疗依从性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家长认知度不足
部分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 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设备配置不完善
部分地区儿科门诊雾化吸入设备配置不完善,影响实践工作的开展 。
改进方向与目标
01
02
03
加强护士培训
提高护士对雾化吸入护理 实践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 识水平,确保实践效果。
提高家长认知度
加强家长教育,提高家长 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认知度 ,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效 果的影响。
操作步骤
1 2
核对患儿信息
核对患儿姓名、年龄、诊断等信息,确保无误。
解释操作过程
向患儿和家长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 事项,取得配合。
3
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协助取坐位或半卧位。
儿童雾化专家共识解读

SAMA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的结合 缓解哮喘急性发作
副交感神经
SAM A
粘膜下腺体
神经节
SAM A
SAM A
气道平滑肌
Lee AM, et al.Current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01, 1:223-9.
Respir Physiol Neurobiol. 2011, 177: 155 -161.
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任何年龄儿童哮喘 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药物
• 婴儿早期气道就存在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 • 所有哮喘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速效β2受体激动 剂是任何年龄急性哮喘患儿的首选治疗药物
洪建国.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21-3.
Hetzel M.R,Clark T.J.H; Brit.Med.J.1976, 2:919
30名年龄为6-18岁的急性哮喘发作儿童,随机接受沙丁胺醇0.125mg/kg(n=15)或特布他林0.125mg/kg (n=15)雾化溶液(溶于3ml生理盐水),使用氧驱动,氧气流量6-7L/min)治疗,比较两者疗效。结果显示, 在治疗结束后30分钟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均显著改善患者的呼气峰流速和呼吸频率,沙丁胺醇还能显著改善 患者的静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饱和度。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哮喘急性发作辅助用药
异丙托溴铵 • 支气管舒张作用较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
但持续时间更为长久 • 常作为辅助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洪建国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 27(4): 265-269.
• 主要药物: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0.10.20(1)

• 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 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
• 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
有效雾化颗粒直径:0.5-10μm
口咽部:5-10μm
肺部:3 -<5μm
肺泡:<3μm 50% ~60%沉积于肺泡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新共识推荐: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SABA)
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 (SAMA)
不同雾化颗粒直径的沉积位置不同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2: 雾化吸入药物需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
雾化吸入药物的理化特性
药物经雾化吸入后可产生局部及全身 作用,理想的雾化吸入药物主要在肺 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 副反应少,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 一长”的特点
优于其他种雾化吸入装置
优点:雾化效率高,残留药量少(0.1-
0.5ml),安静无噪音
• 筛孔的直径可决定
• 药物不受管道液体倒流污染 • 可随时调整雾化吸入药物剂量
产生药雾颗粒的大
缺点:需电源(电池),可选设备种类较 小
少
目录
01 新版共识更新背景 02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04 从新共识看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选择 05 从新共识看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1]。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
第一部分雾化吸入装置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简称雾化器)的种类及原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器主要有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及振动筛孔雾化器三种[2,3]。
1.喷射雾化器:也称射流雾化器、压缩气体雾化器。
主要由压缩气源和雾化器两部分组成。
压缩气源可采用瓶装压缩气体(如高压氧或压缩空气),也可采用电动压缩泵。
雾化器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气体高速运动通过狭小开口后突然减压,在局部产生负压,将气流出口旁另一小管因负压产生的虹吸作用吸入容器内的液体排出,当遭遇高压气流时被冲撞裂解成小气溶胶颗粒,特别是在高压气流前方遇到挡板时,液体更会被冲撞粉碎,形成无数药雾颗粒。
其中大药雾微粒通过档板回落至贮药池,小药雾微粒则随气流输出。
鼻-鼻窦雾化器为附有振荡波的喷射雾化器。
在压缩机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集聚脉冲压力装置,脉冲波可直接作用于药物气雾,使药物的雾粒具有振荡特征,易于穿过窦口进入鼻窦,在鼻窦内达到很好的沉积效果。
2.超声雾化器:其原理是雾化器底部晶体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产生振动并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将容器内的液体振动传导至溶液表面,而使药液剧烈振动,破坏其表面张力和惯性,从而形成无数细小气溶胶颗粒释出。
儿童常用呼吸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雾化治疗
• 支气管舒张剂可用于治疗早产儿CLD(慢性肺疾
病)喘息症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婴儿喘息 症状的研究显示,通过储雾罐、面罩、MDI(定 量吸入器)或面罩。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药 物肺部沉积量占给药剂量的0.3%-1.5%。一项随 机双盲交叉研究显示,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可明显 降低患儿呼吸系统阻力。另一项研究显示,早在 25周胎龄时,胎儿即对支气管炎舒张剂存在反应, 建议早产BPD(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在给予机 械通气治疗之前,在出生后2周及早使用支气管舒 张剂治疗,以降低通气治疗的气道阻力,从而改 善肺功能。
表1 布地奈德与氟替卡松大致等效剂量 (5岁及以下儿童)(ug)
低剂量 中等剂量 高剂量 布地奈德混悬液 250-500 >500-1000 >1000 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 125-250 >250-500 >500
2.支气管舒张剂
•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支气管痉挛
的最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2.支气管舒张剂
• 3%的高渗盐水:国内外循证医学表明,3%的高
渗盐水能有效缩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住院 时间,有效降低毛支患儿临床症状评分的严重程 度。使用方案为毛支轻症患儿每天使用3-4次,直 至出院。重症患儿可采取连续8次3%的高渗盐水 雾化后,改为每天3-4次,直至出院。如果使用 3%的高渗盐水48-72h患儿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 激性呛咳,应停用。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易气 道高反应)。
• 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常用肾
上腺素。Cochrane数据显示,肾上腺素 (加或不加3%高渗盐水)有利于控制婴幼 儿毛细支气管炎症状,但不常规用于哮喘/ 喘息的治疗。
•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常用药物如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word版

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是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
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近年来雾化吸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
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 inhaler,pMDI)和干粉吸人器(dry power inhaler,DPI)。
导致雾化治疗无效。
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
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
为规范我国雾化治疗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进展,制定本共识。
其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 分级标准,将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 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 级,其中A级为最高。
一、雾化治疗影响因素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
(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气溶胶大小是决定雾化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用气体动力质量中位数直径(MMAD)来表示。
气溶胶呈动态悬浮,由于蒸发或吸收水分子,气溶胶会互相结合和沉积。
当吸水性的气溶胶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吸收水分而体积增大,从而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沉积。
气溶胶在呼吸系统沉积的主要机制有3个:碰撞、重力、沉降和弥散。
直径较大的气溶胶(MMAD>10μm)由于惯性碰撞通常在上呼吸道或鼻咽部过滤;5—10μm的气溶胶可到达下呼吸道近端;1~5μm的气溶胶则经气道传输至周围气道及肺泡,其中3~5 μm的气溶胶易沉积于支气管或传导至气道;<1μm的气溶胶则通过布朗运动弥散至气管壁或肺泡后沉积,但其中大部分会随呼气呼出。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并发症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
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一旦发现并发症迹象, 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治
疗。
评估患儿状况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和影响。
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根据患儿状况采取相应 的救治措施,如给予抗 过敏药物、吸氧等。
05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4-01-05
2023版)解读
目录
•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 护理操作规范与技巧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计划 • 总结与展望
01
雾化吸入治疗概述
雾化吸入治疗定义与原理
02
雾化吸入药物选择与使用
常用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 2
3
糖皮质激素
通过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缓解呼吸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 。
β2受体激动剂
激活气道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肥 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 缓解哮喘症状。
抗胆碱能药物
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 管、减少黏膜液分泌的作用。
药物准备
核对医嘱,准备正确的药物和剂量,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检查流程
开机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测试雾化吸入功能是否正常,调整合适的雾化粒度和气流量。
患者评估与教育指导内容
患者评估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过敏史等相 关信息,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配合 程度及心理状况。
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进行 心理疏导和安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 从性。
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实践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雾化吸入治疗是指通过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 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 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吸入治疗原理
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成微小雾滴 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溶胶而输入呼吸道内。吸入时,宝宝 只需保持平静呼吸,即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 发挥治疗作用。
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水 肿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支气管舒张剂
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 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常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 息性支气管炎等。
祛痰药
可促进痰液排出,降低痰 液黏稠度,常用于治疗呼 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 炎等。
药物配伍原则与禁忌事项
配伍原则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选择 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协同增效、减 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儿科门诊应用现状及意义
应用现状
雾化吸入治疗在儿科门诊应用广泛,已成为治疗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 一。随着雾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儿科门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意义
雾化吸入治疗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特别适用 于儿童这一特殊人群。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症 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对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清晰表达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业的术语。
非语言沟通
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方式与患者和家长进行沟通,如微 笑、抚摸等,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鼓励与引导
对患者和家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
07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分布 清除率 首过代谢
容积
(L/kg) 后活性药
(L/kg)
物比例
(%)
-
-
-
布地奈德 14
1*
1
2.3-2.8 2.7-4.3 0.9-1.4 6-13
氟替卡松 0.04
2.3** 1
3.7-14.4 3.7-8.9 0.9-1.3 <1
氟尼缩松 100
0.2*
0.3
1.6
1.8
1.0
21
雾微粒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3。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 儿科杂志. 2008,46(10):745-753.
不同吸入给药方式的装置
pMDI(气雾剂) pMDI+储雾罐 DPI(干粉剂) Nebulizer(雾化器) 喷射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滤网式(mesh)雾化
吸入糖皮质激素相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与哮喘再发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经典途经、非经典途径
细胞外
皮质类固 醇
E
C
mGR
细胞质
延迟反应(基因/经典途
与储雾罐+MDI相比,使用雾化器更易操作
总错误率(%) 主要错误率(%)
30
P<0.001
25
20
24.8
P<0.001
15
15.9
10
15.6
5
8.5
0 储雾罐+MDI
雾化器
在154例1-6岁的哮喘患儿中调查吸入疗法的使用情况, 其中储雾罐+MDI组110例、雾 化吸入组44例,结果表明,雾化吸入装置使用正确率更高
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1,2 雾化吸入是常用的吸入方式之一
➢ <0.5 μm的微粒虽能达到下呼吸道,但在潮气呼吸时, 90%药雾微粒又可随呼气排出于体外
➢ 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
➢ >5 μm的微粒,则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 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吸入药雾微粒的形态也影响药物在气道内的分布,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 液(Budesonide inhalation suspension,BIS)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
在因哮喘导致急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年龄≤8岁)中, 非雾化方式吸入糖皮质激素相比,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显著降低哮喘再发风险
哮喘再发风险 的风险比
95%可信区间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 vs
其他非雾化方式吸入激素治疗
0.47
0.28 - 0.78
相对风险降低 53%
一项纵向回顾性研究纳入10176例急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回顾性调查其过去6个月的用药情况, 并记录收治后30天内的用药情况,并据此分组,观察31-180天内患者再次急诊或住院的风险。结 果表明,在因哮喘导致急诊或住院的哮喘患儿(年龄≤8岁)中,与其他哮喘治疗药物和非雾化方式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 专家共识
倪陈 安徽省立医院儿科
CONTENTS 吸入疗法概述及常用给药技术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吸入疗法发展史
吸入疗法最早 可追溯到4000 年前的印度1。
1956年pMDI的 发明,吸入疗法 从此广泛应用于 临床。
1997年,英国胸科协 会制定了《雾化器治 疗的最佳实践》, 2001年,欧洲呼吸疾 病协会制定了雾化器 使用的指南2,3
2003年起,我国《儿童 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 防治指南》也把吸入疗法 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疗法
6.7。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 始应用选用β2受体激动剂治 疗哮喘急性发作和使用ICS防 治哮喘复发。
径)
cGR
蛋白质合成
LB DD
B D
D
Hsp9 0
A B
NF-κB AP-1
mRNA
L
B D
D RBE D DNA
细胞核
快速反应(非基因/非经典途径)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指标
水溶性 (μg/m l)
相对受体 亲和力
局部相 对变白 效能
二丙酸倍 0.1 氯米松
0.4*
0.6
血浆半衰期 (h)
曲安奈德 40
0.5*** 0.4
1.5
2.1
1.2
22
*:在人体肺组织,**:在大鼠胸腺,***:在大鼠骨骼肌,-:无发表的资料 Pedersen S, 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asthma.
常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药理特性比较
布地奈德具有适当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可在气道中快速溶解于粘液
水溶性
溶解 ASL:黏液毯
沉积 黏液纤毛转运
脂溶性
细胞膜
代谢
与受体相互 作用
摄取 气道动力学
保留 全身吸收
全身吸收
布地奈德吸入后在气道中沉积,一部分被黏液的纤毛转运,一部分溶解在黏液中。布地奈德具有适宜的水溶 性,能够溶解于黏液,快速通过黏液毯,同时,布地奈德还具有适当的脂溶性,可快速透过细胞膜,从而到
吸入疗法嗣后被《全美哮喘诊 治规范》、《全球哮喘防治创 议》(GINA) 4.5 ,《全球哮 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等指南广 泛推广使用。
2011年,中国儿科专家 制定了《糖皮质激素雾 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 的专家共识》8,并于 2014年进行了修订
1.苏长海, 卢立山. 吸入法治疗哮喘发展史[J]. 中国药师, 2008, 11(8):985-987. 2 The Nebulizer Poject Group of the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Current best practice for nebuliser treatment. Thorax 1997;52(Suppl 2):S4–S16. 3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on the use of nebulizers. Eur Respir J, 2001, 18: 228–
雾化吸入对患者的配合性、协同性要求少
与其他吸入装置相比,雾化吸入: 对患者协同性无要求 潮式呼吸即有效 可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剂量 可调整剂量 不释放CFC 可同时辅助供氧 可实现联合药物治疗(若药物之间无配伍禁忌)
Dolovich MB, Ahrens RC, Hess DR, et al. Device Selection and Outcomes of Aerosol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