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的功效和草果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果的功效和草果的作用

草果的功效草果的作用草果草果禁忌草果用法与用量

草果功用主治-草果的功效:

草果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①李杲:草果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

兼辟瘴解瘟。

②《饮膳正要》:草果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③《本经逢原》:草果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④《本草求原》:草果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草果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草果禁忌: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草果。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既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宜忌: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应忌食草果。

1.肉蔻

【药名】:肉豆蔻

【拼音】:ROUDOUKOU

【英文名】:Nutmeg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种子。

【功效】:温中,行气,消食,除痰,固肠,醒酒解毒。

【主治】:治寒凝气滞之心腹胀痛,脾虚或肾虚之泻泄,呕吐,食积腹痛,肾虚头痛,脾虚头痛,脾阳受困所致脘腹痞闷,口苦粘腻,呕吐痰涎等诸症。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药性论》:“味苦辛。”②《海药本草》:“味辛,温,无毒。”③《本草正》:“味苦辛而涩,性温。”

入脾、大肠、肺、胃经。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大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①《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②《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药物配伍】:1、配补骨脂,一脾一肾,一温一涩,脾肾双补,用治脾肾虚寒之五更腹泻。2、配花椒,二药同为脾胃经药,相使配对,温涩并用,温中有行,行中寓涩,主治脾胃虚寒,腹痛久泻之症。3、配木香,一升一降,直通上下,行气和中,消胀止痛之力增强。4、配生姜,温中止呕,行气止痛之力增强。

【别名】:迦拘勒(《本草拾遗》)、豆蔻(《续传信方》)、肉果(《纲目》)

【处方名】:肉豆蔻、肉蔻、肉叩、肉扣、煨肉蔻、煨肉豆蔻、煨肉果、肉蔻霜、玉果、肉果、玉果霜、煨玉果等

处方中写肉豆蔻、肉蔻、肉叩、肉扣均指煨肉蔻。为净肉蔻用麸炒至黄色入药者。去油后减少对胃的刺激。

2.草蔻

英文名:Fructus amomi rotundus

别名:草蔻、草豆蔻、漏蔻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

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 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

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 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

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

印尼白蔻个略小。

用途:

来源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实。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

草蔻:

草蔻是广西特有新产品,多为野生,具有容易生长,适应性强的特点,其杆、果、叶均可药用,也可加工成食用香料,在梧州、玉林等中草药市场占有量较大。

可在山林和林树间种,不用砍伐树木,既可保护森林,又可进行林区绿化,保护植被,而且投入少,见效快。

丁香

(《药性论》)

【别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植物形态】丁香

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毫米;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6厘米,直径6~8毫米,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药材】

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长1.5~2厘米,红棕色至暗棕色。下部为圆柱状略扁的萼管,长1~1.3厘米,宽约5毫米,厚约3毫米,基部渐狭小,表面粗糙,刻之有油渗出,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圆球形;径约6毫米,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性味】辛,温。

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归经】入胃、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功用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

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

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

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

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

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

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

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

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