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自考政治复习笔记: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复习笔记: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复习笔记:国家历史类型概述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四种:(1)领主占有制: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
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2)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
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3)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土地。
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4)自耕农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仅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生活的单位――家庭。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1)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
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官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趋势利用宗教,中国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宗法: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决定生产劳动者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政治学第四讲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一、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不同的政治学者曾根据国家的不同方面特征,运用不同的标准对国家进行分类。
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以掌握国家权力人类的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也有学者按本国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将国家划分为:主权国家、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
也有学者按地理环境将国家划分为:海洋国、大陆国等。
上述分类都是从国家的外部特征对国家进行分类的。
这些分类都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属于国家的非本质分类。
国家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类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理论,就是从国家的本质出发,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国家的本质就是在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区分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关于国家本质认识基础上的,即认为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凭借国家国权力实行的阶级统治,就有什么类型的国家。
同一社会经济形态的一切国家,都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都是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无论它们的外表特征有多大的差异,不论它们的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历史长短,只要它们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上,它们就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国家。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国家、封建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第 三 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即奴隶制生产方式、封建制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的本质内容是经济关系。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分别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前三种历史类型的国家,由于它们的经济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都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统称为剥削者类型的国家。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不同,所以维护的剥削形式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有区别。
一般地说,革命与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而改良则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奴隶占有制社会的这种阶级结构,就必然地形成奴隶阶级同奴隶主阶级的尖锐矛盾,自由贫民与奴隶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统治与反抗统治的斗争.达到尖锐时则爆发大规模的奴隶暴动和奴隶起义。
在这种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上建立起来的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自考真题】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7年04月00312政治学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腊化时期 D.文艺复兴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A.《共产党宣言》 B.《国家与革命》 C.《列宁全集》 D.《毛泽东选集》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A.柏拉图 B.洛克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A地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 自耕农占有制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A.垄断 B.暴力统治 C.自由竞争 D. 福利国家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A领土 B.阶级性质 C.经济基础 D.国家主权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A.民族平等 B.民族联合 C.民族自决权 D.民族团结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A.无为而治 B.王道 C.仁政 D.霸道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A.总统制 B.君主制 C.集权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A官僚等级制 B.分权制 C.帝国制 D.分封制13.A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A.奴隶制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资产阶级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14.《君主论》的作者是(C)A.亚里士多德 B.孟德斯鸠 C.马基雅维里 D.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15.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家是(A)A.卢梭 B.霍布斯 C.盂德斯鸠 D.洛克16.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C)A.政治改良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革 D.政治变革17.下列居于政治文化结构核心地位的是(B)A.政治心理 B.政治意识形态C.政治价值评价 D.政治社会化18.我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A.民族平等 B.民族至上 C.民族区域自治 D.国际主义19.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C)A. 工人 B.农民 C.中国共产党 D.知识分子20.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是(B)A.国际政治 B.国际法 C.国际格局 D.主权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政治学概论_精华笔记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上海自考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
从单一理想到经济实用国家分类历来是政治学家所关心的问题,国家分类理论也历来是政治学重要内容,对国家分类理论的梳理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认为:所有的国家分类理论基本是按这样的模式演绎发展,单一理想的国家分类理论——神学世界国家分类理论——必然而且实然的国家分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类理论)——经济实用的国家分类理论。
自国家产生以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出现过具有某些不同特征的不同国家。
由此,历史上和现代的许多学者,尤其是政治学研究者们,依据某一个标准,对国家作过多种多样的分类。
如有的按管理形式来划分,有的按国家结构形式来划分,有的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有的按政治倾向划分或按宗教意识形态来划分,有的按地理位置来划分等等。
同时,有的按一个标准进行划分,有的却按多个标准进行复划分。
应当承认,不论依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国家,都有它一定的意义,也符合某一方面的情况。
但划分国家都有一个本质标准,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类型标准划分,因为其它任何分类标准的依据都不是国家的本质特征,按那些标准划分的国家类型,也就不能真正揭示各种类型国家在本质上的区别。
当然,理解和认识用其他一个标准来划分国家类型在一定场合下予以使用,有着特殊的政治及政治学认知意义。
一、单一理想的国家分类理论柏拉图可以说是国家分类理论的开山之祖,他的国家分类理论其基本性质是:分类标准单一——知识贵族(哲学王)是否为国家的统治者;目的理想化——对当时和存在过的国家进行分类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也不是为了“指导”以后的政治发展,而仅仅是为了他(柏拉图)的理想(智慧和哲学成为社会和人们的主宰和最重要的需要)。
在他看来,最理想的政体就是知识贵族执政的贤人政体,除此之外,其他政体都不是理想的政体:(1)斯巴达克式的军人政体,尽管以荣誉至上,但崇尚武力;(2)寡头政体,以财富欲望为标志,离理想的政体更远;(3)民主政体,以任性和激情为标志,与渴求财富相比显得更低下;(4)僭主政体,是最坏的一种政体,因为僭主永远以剧烈的激情和纵欲为生,是一种恐怖的专制。
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2、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文化 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力量构成等方面的差 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的具体表现方式也 是多种多样的。p70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政治革命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不是国 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 盾。P76
区分:(重难点,简答)p77-79 中国地主占有制:a)土地可自由买卖,地主的身 份是不固定的; b)地主主要是剥削农民的剩余劳动,政治上 不享受特权。 西欧领主占有制:a)土地由分封而来,世代相袭, 不能买卖,地主的身份是固定的有保障的。 b)地主具有超经济强制的政治特权。
奴隶制国家的国家职能:p73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外部职能: 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 侵略
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p74
1、如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等国,都采用 君主制,即所谓东方暴君制。 2、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则采用奴隶 主阶级的民主制. 3、在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中采取 的贵族制。
3、方式不同
革命的根本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
改良是自上而下
渐进的和平的、 局部的改造过程。
题。 革命是自下
而上,用暴力打 碎旧的国家机器,
是一种激烈的社
会变革。
总结:p72
①改良主义者实质上是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
策为最后目的,它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②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国家 存在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步消失,由于国家 存在的条件不存在了,国家也就逐步自行消亡。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本章知识点研究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的客观规律,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不同时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进行了分类,其共同特征是离开国家的阶级实质,仅从国家的外部特征上来界定国家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的理论,从分析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以及代表这一经济基础的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入手,对国家的阶级本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分类问题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基本划分标准,以及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和方式,并对作为国家历史类型之一的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梳理。
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本节概述: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于国家分类问题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主义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从而也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知识点1: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国家进行的分类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他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和是否谋求人类幸福为目的这两个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一人掌权)、贵族国(少数人掌权)、民主国(多数人掌权);以上三种国家如果以谋求私利为目的,则会蜕变为相应的变态国家——专制国家、寡头国家、暴民国家。
亚里士多德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有的学者按照本国政府对于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对国家进行分类,有的学者把地理环境作为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准等。
这些分类的共同特点是,从国家的外部特征上对国家进行分类,都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在本质上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历史类型,就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共同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
《政治学概论》自考笔记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1-2章) ⼀章 绪论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孔⼦、希腊的柏拉图、亚⾥⼠多德。
(2)认为政治是⼀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古代的韩⾮⼦、意⼤利思想家马基雅维⾥。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物:我国近代民主⾰命的先⾏者孙中⼭。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政策⽽进⾏的活动,是⼀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点: 第⼀,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为核⼼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 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主张“⽆为⽽治”。
5、西⽅政治学 1、西⽅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物是柏拉图和亚⾥⼠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多德是西⽅第⼀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政治学的真正开⼭之作,他本⼈也由此⽽成为西⽅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自考历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历史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夏朝的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建国者是商汤。
周朝是中国最长的朝代,历时约800年,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向战国时代过渡的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3. 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主要政治制度是集权制度,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为后来的汉朝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统一了中国,并且通过统一法律和文字,实现了政治上的一元化。
4. 唐、宋、元、明、清五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繁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盛世,宋代科技发达,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繁荣。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融合的朝代,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不仅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历史时期,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清朝的建立不仅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而且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第二部分: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之一,它的艺术和科学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巴比伦文明也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之一,它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程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2. 希腊和罗马文明希腊文明是世界上古代的文化之一,它的艺术和文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罗马文明是古代的一个重要文明,它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亚洲古代文明亚洲古代文明包括印度文明、阿富汗文明、中东文明等,这些文明都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
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
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自考【政治学概论】_笔记(自己整理的)
第一章绪论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第二章国家与阶级1、氏族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它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2、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①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
②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
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是议事会。
③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3、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①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②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
③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
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①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②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③部落联盟出现。
c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
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①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②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4、国家的起源①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③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5、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种主要形式: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6、国家与氏族的区别: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全国2017年4月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是(D)A、古希腊B、古罗马C、希腊化时期D、文艺复兴2、“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出自于(A)A、《共产党宣言》B、《国家与革命》C、《列宁全集》D、《毛泽东选集》3、关于国家的分类对以后的西方学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思想家是(D)A、柏拉图B、洛克C、孟德斯鸠D、亚里士多德4、“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所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D)A、地主占有制B、领主占有制C、国家占有制D、自耕农占有制5、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C)A、垄断B、暴力统治C、自由竞争D、福利国家6、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划分国家政体的标准是(D)A、领土B、阶级性质C、经济基础D、国家主权7、“一国两制”的提出,最早是为解决(C)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南海问题8、每个民族在自主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是(C)A、民族平等B、民族联合C、民族自决权D、民族团结9、法家主要的政治思想是(D)A、无为而治B、王道C、仁政D、霸道10、英国的政党制度属于(C)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C、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11、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D)A、总统翩B、君主制C、集权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12、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是(A)A、官僚等级制B、分权制C、帝国制D、分封制13、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历史类型是(C)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产阶级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14、《君主论》的作者是(C)A、亚里士多德B、孟德斯鸠C、马基雅维里D、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15、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家是(A)A、卢梭B、霍布斯C、盂德斯鸠D、洛克16、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是(C)A、政治改良B、政治革命C、政治改革D、政治变革17、下列居于政治文化结构核心地位的是(B)A、政治心理B、政治意识形态C、政治价值评价D、政治社会化18、我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C)A、民族平等B、民族至上C、民族区域自治D、国际主义19、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A)A、工人B、农民C、中国共产党D、知识分子20、保障国际关系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是(B)A、国际政治B、国际法C、国际格局D、主权国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自考本科《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的形式。
5.民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或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
11.共和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13. 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政治学复习资料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最早系统地对国家进行分类,是亚里士多德。
国家历史类型的分类主要包括非本质性的分类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分类。
亚里士多德以掌握国家的人数的多寡来对国家进行分类,主要为三类:即君主国(一人掌权)、贵族国(少数人掌权)、民主国(多数人掌权)。
在这三类国家中,又分为正常国家和变态国家,正常国家指为人民谋福利之国家,包括君主国、福利国、贵族国。
变态国家指谋私利之国家,包括专制国家、寡头国家、暴民国家。
马克思关于国家历史类型的理论,从国家的本质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国家的分类问题。
所谓的国家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类和概括。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自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形态: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推动力)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革命。
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
马克思认为,当革命的形势还未成熟,革命的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推翻旧政权时,采用改良的方法是必要的。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反对改良,而是反对用改良否定革命。
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主要的、基本的方法,而改良则是一直次要的、辅助性的方法,改良是为了为社会和政治的彻底变革创造条件。
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不会自行消亡,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更替。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当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逐渐消失的时候,社会主义国家会自行消亡。
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第⼀节国家的历史类型⼀、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1.国家历史类型是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的分析和概括,P73是对建⽴在同⼀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的⼀切国家的共同特性的概括。
——是国家分类的最科学的标准和依据P742.系统地对国家进⾏分类,最早是从“亚⾥⼠多德”开始的。
<1>以掌握国家权⼒的⼈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三类:(1)君主国,指国家权⼒掌握在⼀个⼈⼿中的国家;(2)贵族国,是指国家权⼒掌握在少数⼈⼿中的国家;(3)民主国,是指国家权⼒掌握在多数⼈,即民众⼿中的国家。
<2>以国家所谋求的⽬的不同,把国家分为两类:(1)正常国,是指以谋求⼈类幸福为⽬的的国家,包括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2)变态国,是指以谋求私利为⽬的的国家,分为专制国家、寡头国家、暴民国家。
3.西⽅学者对国家进⾏的分类:<1>按照本国政府对于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A:主权国、B:部分主权国、C:殖民地国家<2>按照地理环境作为划分的标准,把国家分为:A:海洋国、B:⼤陆国、C:岛国<3>现代的西⽅政治学者通常把国家分为:A:法治国、B:民主国、C:专制国、D:福利国注:以上的分类属于国家的⾮本质性分类。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1.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最本质的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国家分类的⽬的,是为了说明⼈类历各个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对国家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性质的分析出发,指明了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实质,同时也提出了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切国家,都是属于同⼀历史类型的国家,都是同⼀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3.⾃从阶级产⽣以来,⼈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下四种社会⽣产⽅式:A:奴⾪制⽣产⽅式;B:封建制⽣产⽅式;C:资本主义⽣产⽅式;D:社会主义⽣产⽅式第⼆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产⼒与⽣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盾运动决定的,⽣产⼒与⽣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的经济基础;⽣产关系⼀定要适应⽣产⼒性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自考政治学概论3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3.2.2 更替方式
3.2.2.1政治革命
选择题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3.2.2更替方式
3.2.2.2政治改良
选择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
一、更替规律 二、更替方式
一、政治革命 二、政治改良
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某些局部性的 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 类型的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3.3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概述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尖锐时
• 爆发大规模的 奴隶暴动和奴 隶起义
3.3.1奴隶制国家
3.3.1.2 职能
选择题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
型概述
一、奴隶制国家 二、封建制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国家
内部职能
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 手段:①暴力机关、残酷镇压;②宗教麻痹
单选题 1分
1.欧洲中世纪存在的主要国家类型是( )
A 奴隶制国家 B 封建贵族国家 C 资产阶级国家 D 神权国家
提交
单选题 1分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专升本历史中 国古代政 治知识点解析
专升本历史中国古代政治知识点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专升本考试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王位世袭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传承,但也容易导致权力集中在少数家族手中,为后来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埋下了隐患。
二、分封制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在初期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三、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公九卿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郡县制的推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汉朝的巩固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
3、隋唐的完善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4月自考政治复习笔记: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奴隶本身。
封建制国家: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四种:
(1)领主占有制: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
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2)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
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3)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土地。
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4)自耕农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仅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劳动者不像奴隶那样,是属于主人的财产,不衣食于主人,他们必须有一个独立生产、生活的单位――家庭。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了中央集权制。
第二,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
(1)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
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2)官僚集团内部,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官组织。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第三,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趋势利用宗教,中国把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宗法:指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制,决定生产劳动者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质:是资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是资专政。
维护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是人类历史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社会主义国家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化,被剥削的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也由维护人剥削人的制度的工具,变成了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设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国家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
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其思想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