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

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
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

项目名称:信宜市水口镇总体规划

委托单位:信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资格证书等级:城乡规划甲级

资格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91178)号

规划编制小组:

审定:龙国辉所长、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审核:刘勇总规划师、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杨超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黄嘉铭助理规划师

黄振华助理规划师

冯文湘助理规划师

黄振宇助理规划师

曾晓萌助理规划师

袁小金助理规划师

李仕凤高级工程师

前言

1993版水口镇镇区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指导了上世纪90年代水口镇的城市建设。随着近五年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大战略实施,水口镇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信宜工业长廊的发展、包茂高速公路即将建设。另一方面,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于1993年,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多变的宏观环境面前,已不能指导新环境下的水口发展,而且水口镇区临近信宜市区,融入信宜市区的发展方向已形成,其规划层面和技术等级急需更新,水口镇的总体规划面临修编。

因此,为满足水口镇城镇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促进水口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合理确定城镇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全镇各项建设用地,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区域定位与城镇发展策略 (2)

第三章城镇规模与城市化 (5)

第四章城镇空间结构 (6)

第五章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7)

第六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1)

第七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2)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3)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十章市政设施工程规划 (17)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23)

第十四章附则 (2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水口城镇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切实指导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口发展建设与土地控制的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水口范围内

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水口镇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即成为指导水口各项城市建设的法律文件。在镇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12~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第四条本次规划区控制范围包括:现状镇区、水口村、到永村、岭上村和横茶村,总面积29.88平方公里。

第五条凡因城镇建设需要而编制的专项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因城市发展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由镇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并报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和信宜市人民政府备案;重大变革须经镇人民代表大

会审查同意后报信宜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本文本中涉及强制性规划条文将用下划线粗体标明。

第二章区域定位与城镇发展策略

第八条水口镇发展定位为:

依托包茂高速出入口,盘活信宜市区南部的产业园区,发展商贸物流及其配

套功能完善的综合片区,建设成为信宜市南部副城市级的商贸型服务片区。

第九条城镇发展目标:打造“经济强镇”、“商贸重镇”与“文化名镇”

(1)经济强镇——依托水口镇现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

力,未来水口镇可以重点发展现代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附加值较高的

现代制造业,从而实现经济强镇的目标。

(2)商贸重镇——规划依托现有优越的交通资源,重点培育农产品专业市

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使水口镇成为各

类商品集散的枢纽。

(3)工业固镇:水口镇临近信宜市区南部产业园,可强强联合,承接市级

产业及其物流配套功能,随着未来拟建的包茂高速的开通,水口镇的高速

出入口周边设置城市级的物流园,必将成为信宜市工业长廊的一个重点产

业物流园。

第十条经济发展策略

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速水口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

配套,加速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壮大二、三产业,突出发展

工业及其加工业,商贸物流业等优势产业,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将

水口镇建设成为信宜市南部的商贸核心,全面提高全镇的物质文化水平和

社会文明。

(1)水口镇今后应该优先发展的一些主要行业,在产业政策上,从整个国

内经济体系的角度看,水口镇应该结合自身的区域条件,有所为,有所不

为,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好几个优势产业。

(2)在产业种类的选择上,从现有状况出发,充分考虑与周边经济区域的

相互关系。重点就应该放在解决这五个问题上:①基础产业的比重偏高,

当然这也是工业化前期不可避免的一种基本特征;②支柱产业中制造业的

比重过低;③新兴产业的发展偏缓;④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太少;⑤各

产业的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因此我们认为,今后的产业结构设计和产业种

类的选择。

(3)对于水口镇未来二十年的产业结构设计,建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即至2020年,应该继续稳定发展现有的基础产业,积极推进优势产业—

—尤其是商贸物流业,同时通过接受信宜市区产业结构的转移与扩散,着

重培植现代制造业。第二阶段即至2035年,则应在前十年各种经济能量积

累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产业结构。

第十一条产业发展策略

(1)第一产业

以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为方向,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

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设施化、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效益。引导

农民把握市场规律,培育特色优势。要找准优势的市场定位,形成市场生

产机制。做精做强木薯、香蕉、荔枝和龙眼,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传

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化农业转变;常规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变。

(2)第二产业

水口镇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工业化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水口镇工业发展

应依托当地的交通优势,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构筑以制造业加工为主

的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对土地、水源等环境资源的利用

效率,方便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治理,构筑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扶

持容纳较多劳动力,消化就业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3)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改善服务质量,促进旅

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只要管理得当,则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

时,旅游业还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这层意

义上看,旅游业今后必将是带动水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第十二条城镇发展策略

(1)利用经济“洼地”,大力发展外源经济,同时积极培育内源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沿江地区产业升级与转型,水口要充分利用比较优

势,大力发展外源性经济;同时鼓励当地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内源型经济。

(2)选择产业重点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产业集群

合理选择发展重点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衍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

伐;集约建设产业基地。

(3)强化集聚,培育增长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在水口镇空间发展初期,宜采取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将区位交通条件较好、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水平较好

的镇区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并逐步将发展轴线向区域内较不发达的

地区延伸,形成点轴拓展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注意与区内外的协调发展。

(4)突出城市经营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与改善投资环境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启动、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共事

业收费、吸纳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等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有效解决城

镇建设资金困难;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强化要素配置效率。全面改进服务

意识和服务质量,对外对内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城市土地储备与土地出让

管理;规范招商引资工作。

(5)合理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加快乡镇整合,优化城镇空间发展

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城镇集聚发展;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和规划管理工

作,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努力提高城镇

化水平;推进中心镇优先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定有效的人口发展政策。

(6)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未来十年将是水口经济起飞、工业大发展的阶段,如不注意也可能导致生

态环境遭污染加剧,水口镇应该注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的

保护与建设,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城镇规模与城市化

第十三条镇区人口预测

本规划将水口村、到永村、岭上村和横茶村纳入镇区的规划范围,则四个

村庄的人口纳入镇区人口预测。

第十四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建议近期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远期人均建设用地

控制在100平方米。则水口镇区的城镇用地规模为:

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0平方公里。

2035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4平方公里。

第十五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8.15%;

203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6.47%。

第四章城镇空间结构

第十六条城镇发展方向

近期发展用地选择:现状镇区以北用地、水口村以北用地、到永村以北用

地。

远景发展用地选择:由于信宜市南部新城区已拓展至水口镇横茶村,横茶

村内部的一些平坦用地应规划为城镇发展预备地区,控制无序的开发,为

长远的城镇和产业发展控制用地。

综合上述分析,水口镇的城镇发展方向——北拓。

第十七条镇域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心、一轴、一带”的规划结构。

一核:以规划新镇区作为全镇的经济核。

两心:以双山村和双狮村作为镇域东西部的经济集聚中心。

一轴:以规划连通县道648和乡道264,作为联系镇域东西部的交通发展轴。

一带:以国道207沿线两侧作为镇区主要的发展空间,远期衔接信宜市区

南部,规划副城市级片区。

第十八条镇区规划结构

规划突出“城、商、农、产”主题。小东江贯穿镇区南北、外围自然山体

包围城镇,力求创造“山、水、城”为一体的城市空间。规划构筑“一核、

三心、两轴、两区”的空间格局,以发展轴为重点,依托交通干道串联发

展。

一核:即水口镇的行政中心、文化服务中心。

三心:包括规划以商业带动发展的商贸服务中心、以水口村为主的农产区、

一个衔接信宜市区南部片区产业组团。

两轴:水口镇区依托国道207的交通发展轴和依托未来信宜快速路的交通

发展轴。

两区:分别是水口镇中心区和城镇协调区。

第十九条村镇体系规划

至规划期末(2035年),水口镇村镇规模等级结构形成“镇区——中心村—

—基层村”三个级别。

规划镇区(包含现状镇区、水口村、到永村):是全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心,是镇域的交通枢纽,人口规模为5.19万人。

中心村:双山村和双狮村,人口规模在4000至6000人之间。

基层村:其余的自然村。

第五章城镇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十条镇域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至2035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4平方公里。

第二十一条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至2035年,规划二类居住用地的总面积为200.61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39.06%,人均居住用地38.65平方米。规划至2035年后的远景,可继续往北拓展,在国道207东侧开发滨水居住组团。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规划

至2035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7.3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5.32%。(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至2035年,规划商业用地的总面积为67.8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13.22% 。(4)交通设施用地

至2035年,规划交通设施用地49.72顷,占城镇建设用地15.05%;

(5)工业用地规划

至2035年,规划二类工业用地的总面积为11.89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2.31% 。规划至2035年后的远景,结合信宜市南部的产业园,开发衔接区的产业组团,尽可能将水口所有工业集中在产业组团内发展,为镇区的城市生活提供更良好的环境。。

(6)物流仓储用地

至2035年,规划一类物流仓储用地的总面积为20.6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4.02% 。规划至2035年后的远景,结合信宜市南部的产业园,在开发衔接产业组团的同时,配置第二个物流园,以满足未来产业园发展的需求。(7)公用设施用地

至2035年,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的总面积为4.7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0.92% 。

(8)绿地

至2035年,规划绿地面积105.8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20.61%。

各用地具体详见下表:

2035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第二十二条“三区”用地划分

镇域空间开发必须注重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进

行建设。镇域空间划分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三个分区,保护基本农

田、重点保护区和山地等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要素。

(1)适建区:优先发展的区域,指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发展用地集中发展

的区域。主要为水口镇规划建成区和各村居民点、远景战略备用地及工业、

物流发展用地。

(2)限建区:限制建设的区域,指用地资源开发或景观价值等适宜作为旅

游、探险、工矿业开发等低强度、低密度开发的地区。

(3)禁建区: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主要指生态保护地,包括基本农田、

自然保护区、山林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决定性因素的生态实体。

第二十三条“四线”规划控制体系及规划控制要求

(1)黄线

在规划中确定的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

的控制界线。

(2)紫线

指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3)绿线

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4)蓝线

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

的地域界线。

第六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二十四条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高速公路:拟建包茂高速将从小东江的东岸通过,贯穿整个信宜南北,并

在水口镇现状镇区北侧设置出入口。其连接线新建桥梁连接国道,桥梁宽

15米。

城市快速路:规划新增信宜市南部的城市快速路,连接国道,并与高速公

路出入口连接线形成十字路口,路宽30米,双向六车道,加强信宜市区与

水口镇区的交通联系。

国道:国道207,近期严格控制道路宽度30米,双向四车道,两侧远期控

制20米绿化隔离带。

县道:县道648,远期控制道路宽度20米,双向四车道,两侧远期控制10

米绿化隔离带。其中镇区路段改线至水口村的北部,新建桥梁直接连接乡

道264,新建桥梁宽15米,规划连通镇域东西部的交通联系。

乡道:乡道264和乡道267,远期控制道路宽10米,双向四车道,两侧远

期控制5米绿化隔离带。

第二十五条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性主干道:规划至2035年后的远景,临近信宜市区南部产业园的

衔接区,主要满足工业区内的货运交通。规划路宽30米,双向四车道,道

路两侧控制15米绿化隔离带。

城市生活性主干道:主要考虑在规划镇区内除国道外,联系多个功能组团

之间的城市主干道。规划路宽25米,双向四车道。

城市次干道:主要考虑各功能组团内部的交通联系。规划路宽20米,双向

两车道,单侧可临时停车。

城市支路:主要以保留现状镇区镇政府周边的小路,远期控制15米。

滨江景观路:依托小东江两岸,结合滨河打造景观空间,远期控制20米。

交通设施:规划新增一个汽车客运站,占地面积1公顷,服务范围覆盖全

镇。

社会停车场:各功能地块可按实际需求,各自配置停车位。

第七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六条总体布局

镇区作为镇域服务中心,规划功能完善的镇级配套设施,中心村配建文化

活动中心和卫生院等基本设施,基层村加强学校配建设施。

第二十七条镇区布局

保留现状已有的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医院、敬老院等。规划新增副城市

级的医院、农产批发交易中心、物流园、汽车客运站、垃圾处理站和消防

站等。

第二十八条镇区用地布局与设施配置

全镇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7.3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5.32%。

(1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镇政府及其相关机构部门,其所在用地按实际情况优化和梳

理,至2035年,规划行政办公用地的总面积为0.9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

地0.18% 。

(2 )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文化活动中心,增加其功能的多样性,可结合其西侧广场

发展,至2035年,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的总面积为0.24公顷,占城镇建设

用地0.05% 。

(3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水口中学、中心小学及其分校,并对其预留一定用地作为

远期拓展的需求。按水口镇的发展用地规模及人口预测数据计算,一所中

学和两所小学已能满足当地实际需求,至2035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的总

面积为22.2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4.33% 。

(4)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的水口医院,由于现状医院周边已有大量住宅包围,近期以

控制为主,远期再考虑拓展,其服务功能基本满足现状镇区。随着水口镇

区的北拓发展,规划镇区的北部新增一个副城市级的医院,作为信宜市南

部产业组团与水口衔接区的一个配套设施。至2035年,规划医疗卫生用地

的总面积为3.1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0.62% 。

(5 )社会福利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水口敬老院,对所在用地按实际情况优化,其东侧有个水塘,

可结合利用打造一个康乐公园,至2035年,规划社会福利用地的总面积为

0.8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0.16% 。

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1)维护自然格局,组建合理的空间生态结构网络

(2)优化村镇布局,塑造合理区域聚落体系

(3)构建绿色郊野生活空间,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素质

(4)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条规划结构

规划打造“一心、一带、两节点”的景观结构,突出滨水休闲空间的城市

形态。

一心:依托规划形成的“十”字路口,利用周边地块开发高品位的服务设

施,以现代化的风格营造一个滨水城市的门户景观核心。

一带:依托小东江两岸的绿化休闲空间,打造一河两岸的滨水景观休闲带。

两节点:分别是文化广场及康体公园。

第三十一条绿地系统

(1)公园绿地:依托小东江两岸,打造一河两岸滨水景观,形成休闲空间,

提升城市品位;打通文化广场西侧的空间至国道边,加强政府的亲民形象,

形成规划镇区南部的景观节点;敬老院东侧的水塘,利用水体和周边绿化

规划一个康体公园,作为规划镇区北部的绿化节点。

(2)防护绿地:国道两侧规划控制20米绿化隔离带,县道两侧规划控制

10米绿化隔离带,乡道两侧规划控制5米绿化隔离带;市政设施及加油站

用地周边规划20米绿化隔离带。

(3)广场用地:规划保留现有的文化广场。

第三十二条城镇风貌规划

根据现状实际情况,水口镇区可按天然地貌及其组团功能,划分成两个城

市风貌区,分别是西岸现代城镇风貌区和东岸商贸物流风貌区。

(1)西岸现代城镇风貌区:高品位的居住环境结合功能完善的服务配套,

以现代化的风格营造一个独特的城市风貌区。

(2)东岸商贸物流风貌区:综合功能的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及物流园,以

产业带动商贸小城镇,具有代表产业名片的城市风貌区。

第三十三条至2035年,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的总面积为105.8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20.61% 。其中人均绿地16.24平方米。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三十四条环境保护目标

(1)总体目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之成为

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空气新鲜、水质清澈、宁静舒适、环境优美的

山水城市。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城市各项用地,通过一系列环境

保护工程项目,确保镇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使水质污染、空气污染

等各种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转,实现镇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

发展。

(2)近期目标:构筑生态安全体系,实施治污保洁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二级标准以上天数大于355天,城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90%以上,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市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促进经济

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基本控制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远期目标: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形成生态安全格局,

建立循环经济社会体系,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镇域建成全面

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水口污染物治理总量控制目标表

第三十五条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规划空气环境保护区划如下:规划风景旅游区、郊野公园为一类功能区,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水口镇域各生活组团为二类功能区,执

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工业区划为三类功能区,执行国家环

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在局部地段执行三类标准的情况下,应该保证县城

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各污染物的指标控制

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的的

相应标准。

第三十六条大气环境整治措施:

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置防护隔离带;

主干公路设置隔离防护带,保留主干道两侧原有林地、农田。

水口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第三十七条水环境保护规划

污水应进行“三级处理”,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同时,还需要执行广东省地方环境标准。

镇区必须实现雨、污分流制,并纳入统一处理的污水系统。个别较偏远的

地区可作分散处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收医疗卫生机构的污水和含有病原体的工业污水在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还

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后方准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中。

第三十八条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噪声排放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严禁安装、使用高音喇叭,控制机动车排气筒噪声;限制车辆鸣笛,限制

车速,限制车流量;完善交通管理系统,加强机动车噪声检测;限制过境

车辆在中心镇区通过,改善交通道路设施;在道路两侧设立绿化带,同时

交通干线两侧应避免建设居民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加强法制建设,严

格处罚违章行为。

对快速路、高速公路两侧现有的敏感目标应建造适宜的隔声屏障,减缓对

其的环境影响。今后快速路、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应尽量避开这些环境

敏感目标,并科学地选择道路交通噪声对人居建筑影响最小的布局方案。第三十九条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

(1)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垃圾处理应以安全填

埋为主的处理方式。

(2)建立分类收集体系:包括交投点网络建设,回收站网络建设,分拣加

工市场网络建设,综合利用工业网络建设;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实现生活

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从源头更新工艺、提高各工业区及企业的原料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

源使用,引导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促进清洁生产。

(4)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从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垃圾产生后的各

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规划至203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率达到95%以上,力求将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降到最低。

第十章市政设施工程规划

第四十条给水工程规划

(1) 用水量预测:水口镇规划中期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为 1.3 万吨/天。

水口镇规划远期2035年平均日用水量为2.5万吨/天。

(2) 规划水源:水口镇由信宜市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水。

(3) 管网规划:水口镇给水管布置成环状供水系统,以确保区内供水水量、

水压的供水需求。规划范围内管径为DN200~DN600,供水压力4.0kg/cm2,

本片区内供水压力足够供应多层建筑和市政消防供水的需求,高层建筑供

水自行加压解决。

(4) 消防用水:本片区的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消防供水强度为每次

25L/S。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小于60M的道路断面按等距离120M单边

设置,大于或等于60M的道路断面按等距离120M双边设置。

第四十一条排水工程规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